為什麼二戰時日本不給德國零式戰機?

如果給了會怎樣?能否戰勝英國皇家空軍?

、、、、、、、、、

補充:提問者估計是初級軍迷,德國的BF109,Fw190,Me262那款戰機不是暴打零式。倒是日本從德國那裡引進戰機,航空發動機生產技術。


LUDA兄在他的《從零到零——舊日本海軍航空兵戰鬥機裝備發展史》一書中寫到:

日本人關於不列顛空戰和零戰的段子屬於純粹的妄想。德國空軍根本不可能接受這樣一架飛機。製造困難這一個缺點就足夠否決掉100次了。同樣,德國飛行員也絕不可能願意要一架一碰就掉的飛機,他們更有可能拿著手槍找設計師算賬。真的投入到不列顛戰場也不會為德國空軍帶來勝利,只會讓德國空軍的戰鬥機部隊提前把血放干。

當然,我個人對這一段持保留意見。個人覺得,真要讓德國人生產蛋蛋的話,光沖蛋蛋那幾乎是BF109三倍的工時,到時候根本不會有不列顛之戰,因為戈胖子怕是連保衛柏林的飛機都湊不齊。

畢竟,BF109在二戰期間生產了33000架以上,而本子使出吃奶的力氣,也才製造了區區10400架蛋蛋罷了。

很多人壓根不知道BF109在航空史上的地位所在。這架飛機不止是定義了40年代戰鬥機的基本參數,更重要的是引領了一次航空工業的革命。梅賽施密特在設計之初就定義了BF109最重要的設計目標是引入機械化生產,設計一種能夠在生產線上大規模量產的戰鬥機。在其他國家的飛機製造還在用榔頭敲鋁皮成型的時候,BF109的整個後機身已經改成14塊機加工硬鋁板拼接構造。BF109幾乎所有零件都是機加工的標準件,簡單、便宜、結實、互換性極佳。30年代末各國航空工程師對於BF109的工藝設計無不傾倒,並且深刻影響了航空工業的發展。109系列的巔峰之作BF109F的總工時只有6000小時,造價只有62000帝國馬克(順帶說一下,當時德國馬克和美元的匯率是4.2比1,也就是說,BF109F造價不到15000美元)。

而本子在航空工業大潮面前顯然是後進生。蛋蛋的工時早期要20000小時,後期簡化工藝以後也要15000小時以上,造價213000日元(1941年日元對美元匯率為4.26比1,也就是說蛋蛋造價50000美元,是BF109F的三倍多)。

因此,我們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如果三德子要把BF109替換成蛋蛋,那麼要麼把投入戰鬥機生產的資源增加三倍,要麼把戰鬥機部隊縮減到三分之一。

蛋蛋這種飛機,雖然運用了一些諸如可收放起落架,超硬鋁鎂合金大梁等30年代後期先進技術,但是從航空工業上說,蛋蛋最多只能算三十年代前期的飛機。蛋蛋的生產機械化程度非常低,絕大部分零件是靠手工打出來的,整機零件基本沒有互換性。如果說BF109是用沖床壓出來的飛機,那蛋蛋就是用雕刻刀刻出來的飛機。對於一場大規模戰爭來說,顯然BF109這樣簡單、便宜、適合大量製造的飛機才是適合戰爭需求的。

我們還沒有開始討論蛋蛋引以為傲的飛行性能在歐洲會被欺負成啥樣呢。

對於1941~1943年度來說,歐洲上空才是真正的怪物房。以BF109F為例,其在4000米以下的最大平飛速度要比蛋蛋快80KM/H,如果到了6000米則要快120KM/H。爬升率4000米以下兩者相當,4000米以上則是BF109F更強。滾轉咱都知道蛋蛋那滾轉簡直蛋碎(順帶說一句,本子自己試飛BF109E時居然認為109的滾轉是「過剩」的,天知道他們遇見滾裝王FW190和P47怎麼辦)。俯衝么……咱能不提這茬么?

就算是蛋蛋最擅長的盤旋,在350KM/H速度以上,BF109F也能碾壓蛋蛋。

藍色是蛋蛋,紅色是BF109F。

除了航程,蛋蛋的飛行性能拿到41~43年的歐洲可以說一無是處,說不定還打不過羅馬尼亞的IAR80。

蛋蛋在太平洋戰場的防禦絕技——小角度爬升——依靠其卓越的爬升性能把跟蹤追擊米畜飛機搞失速,在歐洲戰場根本沒法玩。無論噴火、109、190甚至是YAK-9,哪種飛機的爬升都和蛋蛋差不多,甚至有的比蛋蛋還好點。蛋蛋在太平洋這麼玩也就罷了,在歐洲玩這個純屬作死。

這就是歐洲戰場嚴酷的現實。在1941-1943年度,那些在太平洋戰場上叱吒風雲的飛機在歐洲基本上都只能說表現平平。仙人掌航空隊當年用P-40E把蛋蛋虐得各種爽,但是P-40E在歐洲只能當二線飛機用,連逮啥用啥的毛子都不要。蛋蛋殺手P-38更慘,甚至被發配去做轟炸機了。

唯一在太平洋被蛋蛋痛宰在歐洲找回面子的只有P-39飛蛇。以前本子常常用這個例子試圖證明蛋蛋在歐洲也能一戰。但隨著毛子那邊放出的資料越來越多,我們知道飛蛇其實是被米佬自己用砸了。飛蛇的飛行性能和火力本來是全面壓倒P-40系列的,但是飛蛇本體很輕,而米佬在飛蛇上塞了太多東西,把飛蛇搞成了「肥蛇」,那當然飛不動了。毛子上手以後拆了一堆沒用的破爛,搭配適當的戰術,於是飛蛇在毛子手裡成了大殺四方的神器。真讓波克什雷金把他的P-39Q開到太平洋,一樣把鬼子殺得找不著北。

紅色是P-39,藍色是P-40

————————————————————————

蛋蛋之所以能夠得那點虛名,個人認為根子在米佬身上。美國雖然擁有最為發達的航空工業,但是在戰鬥機製造上有嚴重的體制問題。陸航死抱著液冷發動機趕時髦,但是艾里遜發動機是個連毛子都看不上的垃圾。海航的黃蜂氣冷機那是大神器,但是在戰鬥機開發上卻極度遲緩。

在1941年,美國人的試驗場上蹲著一大堆已經測試了很久的神機,包括陸航寄予厚望的P-39、P-46、P47,海航的F4U,但是軍械局就是有本事把這麼多超級NB的飛機全搞砸了。比如:

P-39:增肥太多,成了「肥蛇」,整個二戰都在陸航打醬油,一直到毛子慧眼識珠。
P-46:寇蒂斯公司的明星機,軍械局的掌上明珠,然後死翹了。機翼給了P-51。
P-47:單機10萬美元造價的氪金機皇你怕不怕?然後一分鐘只能爬500米……一直改進到1944年才終於能打了。
F4U:2000馬力超黃蜂神擋殺神,問題是美國海航愣說它不能在航母上起降,卧槽那人家英國海航是怎麼辦到的?
哦,對了,還有那個英國後爸養大的野種,戰鬥機之王,盟軍制空權的象徵P-51:軍械局說我正忙著玩P-394647呢,哪兒來的熊孩子一邊玩去!(PS:小道消息是研製P-51的北美公司沒給軍械局塞錢,結果被穿小鞋了)

於是在1944年之前,所有這些神機都只能以各種各樣詭異的姿勢蹉跎歲月,真正頂在前線跟本子剛正面的單發機就只有P-40和F4F這兩種二流貨。要不然就只有那個P-40都能夠繞著它轉圈的F2A水牛了……

這兩種飛機本來都是站最後一班崗準備淘汰的貨了,誰TM知道軍械局那幫二貨把所有換代用的神機全玩砸了?結果美國陸航海航愣是苦逼地用一堆二流飛機熬到了1944年……

當然,這些二流飛機其實真要跟蛋蛋打也不吃虧。即使是飛行性能全面劣於蛋蛋的F4F,依靠結實的身板和強大的火力,在中途島之前和蛋蛋的戰損比就達到了1.2:1。中途島之後薩奇少校搞出了薩奇剪刀,F4F和蛋蛋的戰損比迅速飆到3以上去了。仙人掌中隊的P-40更是從頭到尾抽得蛋蛋滿地找牙。

最後,日本人自己說的明白:
零式的戰績,只不過是在對付敵人的三流部隊的三流雜牌飛機時取得的。

真把蛋蛋送到歐洲去,那就真是送人頭了。


瘋了?!Luftwaffe的JG大爺們可是你跪求都不一定願意幫你掃個地面目標的真·大爺,然後你給大爺們塞一台減重減到抽抽的飛機?

哦對了,貌似英國人挺喜歡燃燒彈的……

我還忘了——當年和BF-109搶三德子單座機合同的He100/110很有可能就是死在生產性上——最早的Bf109連他媽翼根過渡修型都沒打算上,直愣愣抹一個圓角完事,翼尖的氣動修型也沒有後期型號才來,直接一個水滴形鋁板沖個水滴形安上去,機翼直接就是兩條直線大梁拼個梯形——別說野馬,人是層流翼,NACA最高傑作之一,同樣簡單粗暴的P47也是圓翼-尖),起落架直接選擇了固定在機翼根部的位置,這樣省下機翼中間的硬點,極其簡單粗暴——就是為了提高生產性。

這麼看起來梅塞施密特博士應該和毛熊很有共同語言……

戰場對位的噴火有加工費時的蝶型機翼和複雜的機翼可動前緣(個人認為這個和噴火的前身是超馬林那個不計成本的競速機有關係)。光翼尖就有平頭/削尖/豐滿三個型號,視部隊需求自行選擇裝哪個。

競爭對位的亨克爾用了包括機翼輔助散熱、曲線機翼後緣等先進然而相對昂貴不少的技術。

LW官方沒有直接記載亨克爾出局的原因,雖然我們不能排除梅塞施密特同學和三德子上層的個人關係,但亨克爾精細的工藝品輸給了梅塞施密特的量產流氓大隊,在戰爭層面上是可以理解的。

——不說別的,三德子官方重爆He111,就是曲線後緣——這玩意當年是柯基的底子,要是從頭髮展八成亨克爾又得習慣性來個曲線後緣然後再一次栽在生產性上。

——甚至包括Me262也是,從三角截面的機身到毫無花俏的平直翼下掛發動機艙,有著幾乎超出50%的發動機推力(HeS8雙5.9KN對Jumo004雙8.8KN)卻只比對位的He280(誒對,又是亨克爾同學)在最大速度上快出不到80kph,而且還是41年4月首飛42年噴發上天對40年9月首飛——考慮到He280那弧線機翼後緣,亨克爾很有可能還是死在生產性上。

——扯遠了,LW選飛機這麼注重生產性,考慮到蛋戰的生產性(相當多的零部件分包到現在小資很喜歡的幾個人運營的世代傳家小工廠),就算全套資料奉上,估計到了工藝那關也就直接被LW給斃了……


這是颶風和噴火在知乎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因為當時德國不需要這樣的垃圾,在德國BF-109等一些列經典戰鬥機面前,日本零式 要爆發力沒爆發力,要速度沒速度,要高度沒高度,要裝甲沒裝甲,還是個空中打火機,火力也不咋地,零式除了利用身柔體輕 專職盤旋狗斗,還能幹什麼?二戰中期西方國家把大馬力發動機裝上戰鬥機後,零式就是被吊打的份。

太平洋戰爭中期美軍升級發動機馬力後,用地獄貓 戰鬥機VS日本零式,動不動就是打出100:2的戰績。

二戰後期德國都直接上劃時代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了,50毫米口徑機炮都可以駕上去,還使用人類最早的空對空導彈。

手裡有iPhoneX,還要別人施捨個索尼嗎?不怕後蓋爆裂嗎?

然而第三帝國的Me-262和 當今的iPhoneX一樣,受制於原材料,產能不足啊!不指望救財報(戰報)!

評論區有人問:「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德國不賣給日本戰鬥機?」,首先軸心國同盟就是個搞笑的雞肋、人類戰略博弈史上的敗筆,德國找個豬隊友也就算了,還要千里迢迢去幫忙?德國自己的產能都不夠滿足自己的雙線作戰需求,德國已經算很夠意思了,為了給日本送重型壓水機、無線電設備、西門子發電機、機床等核心軍工生產設備,貨船都不知道被盟軍潛艇擊沉了多少艘了。 你以為德國水手的命不如日本太君值錢?

受制於日本當時的工業條件,三菱、中島也只能造出零式這樣的戰鬥機了。日本工業產品造假的歷史傳統悠久,當時很多批次的零式的實際作戰能力比其官方參數還低,這就是工匠精神。

關於日本創造人類冶金史上最大造假醜聞,可以詳細參考下文: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看待日本鋼企神戶制鐵長期造假事件?

零式之所以出名,是因為能用中華民國空軍和東南亞英美殖民軍的老爺機 刷戰績,外加後期神風敢死隊凄美文學的道具意境。

在無數的日本動漫、電視作品中,零式戰機這種意境影響了不少中國年輕人,下面是一位網名為「永遠的零姬」的中國少年的人生夢想:

所以,如果不是軍迷,零式戰機會給人一種貌似優異的輿論錯覺。

可這種飛機卻被日吹PPT中的昭和章節吹上了天,搞得知乎竟然有人問出這種問題,日吹PPT害人不淺啊。

最離譜的還是日本自己的輿論,直到今天,雅虎日本 里還有日本專欄總編一本正經地寫文章論證中國造不出零式戰機,然後這個段子被日本2ch論壇的軍迷頻繁引用。估計中國真的造不出來吧,畢竟仿製劣質古董也是有復原難度的,而且發改委和國防科工局都不可能批准這種落後產能。


蛋戰和日軍飛行員是絕配啊,送死典型,德軍才不會要這東西。
還有零戰的交換比非常非常非常差,空戰毫無優勢,瓜島能說明一點問題,但姑且還可以說是主客場的問題,最主要是聖克魯斯和東所羅門零戰都表現出很糟的交換比(打著打著航空隊都打光了,沒有掩護好艦攻艦爆,自己也損失的幾乎沒了),這是由特別低的戰術素養(不是戰鬥員素質),極差的機身防禦能力以及對方針對性的戰術來決定的。


RAF的噴火打不過零戰主要還是因為放到了零戰的優勢包線里被幹掉了而已,FW190不還是一點沒有狗斗能力,一轉圈就像掉進冰窟窿一樣,照樣能把噴火打出屎,陸航一堆爛P39 -40 43 66用好戰術不還是能把零式1:N換掉。
遇到ME109這種典型垂直戰機完全沒救啊,後來陸航不是還抄了一架飛燕(德軍二戰並沒有任何一架典型的狗斗機,戰術也沒狗斗專門,但IJN基本不能放棄勾起狗斗思路)


還有,零式也通不過德軍驗收,下川大尉死的還不夠慘么?
某噴火滅天滅地的也太無趣了......ME109也沒那麼差好么。


單純的數據比上面已經說的很多了。
就說一點,這倆所謂的盟友真心沒那麼鐵啊,不要說日本給德國,就說德國又支援過日本什麼?乏善可陳吧。
相比於同盟國,三國軸心真就是個嘴炮同盟,連情報互通都沒怎麼弄,所謂戰略合作完全就是一打又一打的嘴炮,不要說武器了。相比於同盟國那真金白銀的同盟關係,除了德意兩國因為地緣關係還算守望相助以外,日本和這兩位大概只有在新聞和宣傳的世界裡才算得上同盟。


讓當時意氣風發的空軍元帥戈林去接收日本的海軍戰鬥機--------------------
集中營見吧


建議lz看看宮崎駿的最新動畫《起風了》,講的就是零戰的總師掘越二郎的故事,可以看看人家青年時代是在哪個國家仰望和考察的..


蛋戰其實是為了符合當時日本的國情而搞出來的非常「將就」的產物。因為發動機不行,蛋戰的特點就是以零裝甲防護為代價的極度輕量化,從而獲得高機動性。這在對付亞洲其他國家空軍的時候還算有效,但跑到歐洲去跟那些工業國們火拚恐怕是不堪一擊了。而且同時期德國有堪稱超一流的Bf.109,根本不可能看上蛋戰的。


怎麼到貨?拆成部件潛艇運過去?

日德這倆熊弟在歐戰爆發以後,物資交流基本是0,甚至想到要互相援助都要等到43年雙方日子都過不下去時

粘一些東西:

根據1943年1月日德經濟協定,雙方要進行戰略物資和軍用物資的交換。這主要包括德國需要的生膠、錫、鎢以及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奎寧等,日本需要的德國先進武器的資料和圖紙等。
按日本人的叫法,由德國往亞洲的運輸被稱為「柳運輸」,由日本往德國的運輸被稱為「逆柳運輸」。開頭水面船隻主要由德國的輔助巡洋艦(武裝貨船)擔任,這種船被稱做「柳船」。但是由於盟軍控制了大西洋,同時基本控制了印度洋,在進行「柳運輸」和「逆柳運輸」的10艘輔助巡洋艦中不久便有3艘被擊沉或被俘獲,因此只能依靠潛艇運輸少量物資。

日本海軍共向德國派遣了5艘潛艇:
伊—30號:1942年6月18日在非洲馬達加斯加東南海域補充燃油和物資後繞道好望角前往
大西洋,8月上旬到達德軍佔領的法國港口洛里昂。8月23日返航,9月20日通過好望角,10月8日到達馬來亞檳榔嶼,10月13日到達新加坡。在新加坡短暫停留後於當天起程返回日本,但在出港3海里後觸雷沉沒。
伊—8號:1943年6月1日離開吳港,10日進入新加坡,22日出航次日抵檳榔嶼,27日離開,7月1日在印度洋補充物資後駛往非洲南部,8月20日在大西洋亞速爾群島以西與德國潛艇會合,8月30日抵達德軍佔領的法國港口布勒斯特。10月5日返航,11月中旬得知伊—34號在檳榔嶼被擊沉的消息後,繞道巽他海峽於12月5日進入新加坡,12月21日回到吳港,這是唯一的一艘跑完全程的潛艇。
伊—34號:1943年10月13日離開日本吳港,10月22日抵達新加坡,裝載錫錠、鎢錠以及生膠後,於11月11日出航,13日在檳榔嶼港外被英國潛艇金牛座號擊沉。
伊—29號:1943年11月5日離開吳港,14日進入新加坡。在此期間將伊—8號從德國帶回的一部新式雷達安裝上艇,並接收日本海軍少將小島秀雄率領的16名赴德人員,12月16日出港,未敢前往檳榔嶼而直接始向大西洋,12月23日在印度洋中部與德國油船會合補充燃油。1944年2月13日在亞速爾群島與德國潛艇會合,又接收一部雷達。3月11日進入洛里昂港,4月16日返航。7月14日回到新加坡,22日起航返回日本,26日在巴士海峽水面航行時被美軍旗魚號潛艇擊沉。
伊—52號:1944年3月底離開吳港,4月23日從新加坡起航,6月23日在亞速爾群島一被水域與德國潛艇會合,德國聯絡官上艇。7月30日電告德方已抵達洛里昂港外指定地點,後下落不明。(另一種說法是,於6月24日在比斯開灣被美國航空母艦博格號艦載機炸沉。)

另外戰爭期間德國還贈送日本兩艘潛艇。希特勒以在印度洋開展破交作戰為條件,同意贈送日本兩艘潛艇,其中一艘由德國艇員開往日本,另一艘由日本艇員開往日本。
呂—500(RO—500):原德國海軍U—511號,由德國艇員駕駛,於1943年5月10日離開洛里昂港,日本駐德海軍代表野村直邦海軍中將隨艇返回日本。8月7日抵達吳港,9月16日交接,航行中使用「專屬—1號」名稱。
呂—501號(RO—501):原德國海軍U—1224號,由日本艇員駕駛。1944年2月下旬在德國基爾港洞庫中舉行交接儀式,3月30日由乘田貞敏艇長率艇起航返回日本,5月11日電告方位後失去聯繫,戰後查明於5月14日在維德角以北海域被美軍驅逐艦魯賓遜號擊沉。
1945年5月德國投降,當時在亞洲地區日軍佔領區內的神戶、印尼的蘇臘巴亞和新加坡各有兩艘德國潛艇。日本海軍立即接管,命名為伊—501、502、503、504、505、506號,其中501、502號被編入第一南遣艦隊,503、504編入吳鎮守府部隊,505、506編入第二南遣艦隊。
伊—501號:原德國海軍U—181號,戰後被英軍鑿沉。
伊—502號:原德國海軍U—682號,戰後被英軍鑿沉。
伊—503號:原義大利海軍潛艇,1944年義大利向盟軍投降後被德軍接收改名UIT—24號。戰後1946年被鑿沉。
伊—504號:原義大利潛艇,1944年義大利投降後德國接收改名UIT—25號。戰後1945年11月鑿沉。
伊—505號:原德國海軍U—219號,戰後1947年解體。
伊—506號:原德國海軍U—195號,戰後1947年解體。
戰爭期間,義大利海軍也曾向日本派出4艘運輸物資的潛艇,但僅一艘抵達。

再補一個:

載有兩噸黃金的伊52殘骸被找到:

http://mil.eastday.com/a/160402105614282.html


加蘭德大概會拿手槍崩了設計師吧。

達爾文空戰的戰果大概也就27:5的樣子——當然達爾文空戰中的澳大利亞空軍並不是什麼菜鳥,許多人都是在北非富有經驗的飛行員——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戰術不適應和沙漠版不適應熱帶的問題。你看美國人在所羅門就打得日本人一點脾氣也沒有,薩奇剪戰術下雙方交換比慘不忍睹,拉包爾航空隊在瓜島對上仙人掌航空隊都沒佔便宜,你總不能說F4F是多好的戰鬥機吧。

最要命的是,你給那一幫精英飛行員送一架打火機?高貴的日耳曼飛行員們用一架一打就著的飛機?這種事情從思想上就不可能為Luftwaffe所接受。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零戰不好,沒有任何這個意思。事實上40年那個節點如果Luftwaffe真能用零戰,再輔以德空相對先進的戰術——日本海航堅持單機作戰直到43年6月——搞不好會取得更大的成果,但思想上德空不可能接受嘛。


這是小日本參考從德國買的BF109和HE110造的別搞反了


更新:又查了一些資料,在太平洋戰場上零戰對於噴火是有一定優勢的,也就是說早期型號噴火對零戰不需要我們猜測,是有明確結果的。
零戰在戰爭初期有著很明顯的優勢,然而由於工業水平限制存在不少硬傷,以及改進空間過小,後續機型沒有跟上,精英飛行員大量消耗,高層戰略錯誤等等原因,導致戰爭後期零戰面對英美的新型戰鬥機,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很大劣勢,所以才讓大眾產生了零戰實力不濟的感覺。某種意義上來說,零戰在誕生之初就已經幾乎是達到能力極限了,後續些許的修補改進也沒有太明顯的效果。而美英德三國一直到45年,飛機水準都依然在大跨步前進,因此吊打幾乎沒有過進步的零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反對上面所有回答。

在不列顛空戰時,如果德國能擁有零戰替代當時的Bf109,實際上德國轟炸機的損失要小很多。

當時德國的Bf109E實際上是相對早期的型號,發動機功率並不比零戰高多少,武裝也很薄弱,只有彈鼓供彈的MG FF,載彈量很小。當時也沒有太重視WT玩家喜歡的BZ戰術以及能量戰術,英德雙方的飛行員都更喜歡採用狗斗,噴火和Bf109也都是更強調水平迴轉性能。
最致命的是,Bf109的續航能力實在是太差,一般來說在英國上空只有十幾分鐘的作戰時間就要回航。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德國不得不使用Bf110這種笨重的雙發重戰進行轟炸機的護航,最終導致包括轟炸機和Bf110在內的大量飛機損失,損失4000餘名飛行員(陣亡+俘虜+失蹤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D%E5%88%97%E9%A1%9B%E6%88%B0%E5%BD%B9)

而Fw190正是因為Bf109的種種不足才加緊了開發進程。另外,請不要把後期型號的德國飛機和前期型號的Bf109混到一起,雖然都叫109和190,但是區別大的很。就像噴火,早期型號和後期的格里芬噴火性能也是天差地別,拿後期型號的性能穿越到1940年去對比顯然不合適。

而零戰因為續航能力強,格鬥能力強,實際上很適合德國在不列顛空戰中的需求。至於為什麼德國人不用,在這裡我只能猜測是下面幾個原因。首先是圖紙不見得能送得過去,第二是德國人畢竟比較自傲,第三是生產+後勤+訓練等流程太耗時間,無法趕得上不列顛空戰,第四是當時德國人打上頭,並沒有去思考自己的需求,或者思考了也不知道有零戰這麼一個東西——零戰要等到41年末42年初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才如此有名的。


零戰的超長續航和靈活的格鬥性能當然可以有效降低納粹德國的空軍損失。那為什麼二戰時德國不引進零式戰機?答案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因為零戰1941年之前知名度過低,德國人壓根不曉得零戰這麼好用。

零式戰鬥機具有4~5個小時的超長續航時間,可以在英國上空長時間待機。單憑這一點就比當時德國自己的飛機好用——德國早期戰鬥機航程只有700千米,在英國上空滯留時間只有15分鐘左右,到點就必須返航。

但是當時全世界只有中國戰場見過零式戰鬥機,而中國人對零戰格鬥性能的報告並沒有引起西方國家的重視,所以不要說德國人了,就是一直在密切盯梢日本軍力的美國人對零戰都很不了解,以至戰爭初期吃了大虧。

不列顛空戰1941年秋天就結束了。彼時日本人還沒發動珍珠港空襲。零戰依然是默默無聞的。零戰的知名度要等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才一炮打響。

========
第二個問題,從二戰進程來看,德國即便1940年獲得了零式戰鬥機也對歷史的行程也沒啥影響。英國不可能因為多死幾個飛行員就投降。 而英國只要不投降,堅持到1942年中途島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那就妥妥的戰勝國,他沒有理由因為多死幾個飛行員就投降。

在戰爭的勝利面前,幾條人命算什麼?


為什麼二戰時日本不給德國豆式坦克?
零式戰機算什麼,我豆式坦克才是絕對的天頂星科技。
在中國戰場上豆式坦克幾乎是所向披靡的存在,當初把八路軍和國軍都攆得到處亂竄,我們只要看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就可以——
豆式坦克可以完虐八路軍和國軍
由八路軍和國軍組成的志願軍跟美國交手打平
美國完虐德國
由此易知:豆式坦克&>八路+國軍=美軍&>德軍
多麼完美的證明!!!
當初元首如果能引進豆式坦克,二戰格局一定會被改寫的!


急速:

各種零戰 500KM

各種BF109 700KM

續航:

各種零戰3000KM

各種BF109 900KM

所以要勉強比的話,作戰性能和BF110接近,和BF109不是一個方向的戰鬥機。


你有油爆大蝦吃的時候,別人給你一把草根樹皮,你吃嗎?
Bf 109 和Fw190各個型號都可以分分鐘教你做人。。。
War Thunder每次開著109或者190,最喜歡看到的就是日軍飛機。。。基本上命中就帶走了
其實我藝高人膽大,開Ju-87這樣的俯衝轟炸機都敢打~Ju-87D5這種就更不要說了


日本人肯給,德國人肯要麼。


飛不高也飛不快,飛得遠有啥用,當風箏打


早幾年前,還分別在黃易和知乎,跟各路零吹撕逼,怎麼去年開始,又變成零黑的天下了呢?
——不過,無論是零吹還是零黑,都是各種參數啊、圖表啊的乾貨,非常專業的樣子,看得我好緊張好害怕……
燃鵝,無論是對零吹還是零黑,我都只有一句話:
脫離體系談裝備優劣,再多專業數據都只是磚家。
1、現在那些把零戰性能黑到「30年代早期水平」的磚家答主,大概比40年的陳納德水平更高,對零戰初出現時的世界各國新銳主力戰機的性能要更加了解。
——至少在我了解到的資料里,陳納德算是第一個零吹。40年時還在給常大隊長當空軍顧問的陳納德,在零戰剛在中國上空大殺四方的時候,就立即向養雞佬報告,說盟軍沒有任何一款戰役戰機性能可以與之相當。
而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初期,盟軍空軍也就只有早在中國的時候,就對零戰空戰性能和戰術有所了解的陳納德率領,並且全是由養雞佬陸航老油條飛行員組成的飛虎隊,在空戰中面對腳盆零戰能夠打出優勢交換比。
ps:
① 有答主拿太平洋戰爭早期,零戰和養雞佬灰姬交換比1.2:1,黑零戰性能渣渣,也是醉了,那個是空戰交換比?還是戰役交換比?別說零戰這樣的易碎品了,就算是養雞佬自己的F4F,去攻擊養雞佬那二戰最強防空火力的艦隊,交換比也一樣難看。
——如果零戰性能真的那麼渣,養雞佬海軍還能讓腳盆海軍王牌前三名刷出80±戰績來,而己方頭號王牌戰績也才40+,而且還是在零戰出了名的一點就著、一碰就碎的情況下,那就不是腳盆飛行員天才,而是養雞佬飛行員低能了。
② 有個磚家拿「全程吊打零戰」的仙人掌中隊來吹逼,估計很多人都覺得很屌吧?
——燃鵝,仙人掌中隊吊打零戰「全程」的起點,是1942年8月,在瓜達卡納爾戰役首次登場。
了解二戰時間線的不需說,不了解的自己查去,不解釋。
另外,拿馬里亞納獵火雞來毫無下限黑零戰性能的零黑,也麻煩多少留點節操:
1942年6月,腳盆一架零戰在荷蘭港上空被擊中,迫降時飛行員死亡,而被養雞佬獲得了一架幾乎完整的零戰,在修復後於9月-10月進行了深入的試飛,把零戰的各項性能優缺點都摸了個門清,從而制定了專門針對零戰的空戰教程,而此前,養雞佬對付零戰,基本都是只能靠類似於薩奇剪這樣利用編隊配合打防守反擊的戰術,而在取得了戰機性能單向透明的優勢後,養雞佬才真正具備了可以主動一對一對付零戰的方法。
並且,馬里亞納的時候,F4U、F6F、P47、P51都已經是主力了好吧?這些可都是至少跟零戰同代、甚至高一代的戰機!
2、有磚家提到P39,把P39被零戰虐成渣,乾脆退役回去作為新手教練機,還特么被新手不待見,歸結為是養雞佬自己玩砸的,認為能用P39虐喵爹的毛熊,來到太平洋照樣虐死零戰。
——我印象中並沒看過他所說的,毛熊自行對P39的那些被他說得脫胎換骨一般的魔改,不敢評價。
但他隻字不提毛熊之所以能用P39虐喵的根本原因,就很過分了:
毛熊之所以能用P39虐喵,那是因為毛熊根本就不是單獨用P39去對抗喵三的bf109,因而得以讓P39一直待在它最擅長的低空區域(你喵要上中高空的話,跟米格-3玩去,本蛇不奉陪),因而無需像傻逼的養雞佬和養牛佬這對婊兄弟那樣被對手耍猴。
——毛熊能用P39虐喵三,不是因為P39自身性能多屌,純粹是因為毛熊空軍的體系給了它揚長避短的完美空間。
ps,
① 這個答主還說什麼
「哦,對了,還有那個英國後爸養大的野種,戰鬥機之王,盟軍制空權的象徵P-51:軍械局說我正忙著玩P-394647呢,哪兒來的熊孩子一邊玩去!(PS:小道消息是研製P-51的北美公司沒給軍械局塞錢,結果被穿小鞋了)」
——也是醉了。
首先,本來P51就是40年的時候,養牛大婊哥被養雞大婊弟送的P39噁心得非常昂古力:
喵了個咪的,老子被喵三虐成狗了,你特么就給我送這種垃圾來?說好的盎格魯-撒克遜血濃於水的情義呢?
所以才跑去找養雞大婊弟的北美公司立的新項目,本就不是養雞佬自己立的項,何來養雞大表哥是「野爹」之說?要說野爹,那也是養雞大婊弟。
其次,P51做出來之後,由於租借法案規定,必須由養雞佬空軍轉交給養牛佬,所以實際上P51還是首先在養雞佬空軍入役,而且基本上是在這對婊兄弟的空軍同步服役,儘管因為是養牛大婊哥出錢立的項,所以當然優先滿足。何來什麼北美公司沒給軍械庫塞錢的「小道消息」?
還有,如果要說這世上對P39最深惡痛絕的,絕逼是養雞佬空軍自己,如果不是為了撐編製而扔在南太平洋(其實這也是太平洋戰爭早期,養雞佬被腳盆虐出翔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被老手、新手一致痛恨,甚至連地勤都恨之入骨的渣渣,早不知道扔哪裡去了。養雞佬自己都為當初把這渣渣使勁給毛熊送而過意不去呢。除了超另類的耶格爾之外,養雞佬空軍還有人喜歡過這渣渣?而耶格爾也是在毛熊那裡才找到同好的好么?
3、對零戰的評價有空再填坑。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德國轉機自用手機也會被收稅,如何避免?
德國一戰後出現的惡性通貨膨脹是如何形成的?
為何俾斯麥帶領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時候要把奧地利排除出去?後來為什麼也沒能將奧地利吸收進德意志?
誰吃過德國的豬肘子?好吃嗎 ?
德國人的嚴謹性,以及德國製造的可靠性,是否被中國人「神化」了?

TAG:歷史 | 工業 | 德國 | 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