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八家個人徵信機構合作的P2P平台有哪些?

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徵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 就是這8家

我自己也補充一下自己找到的資料
深圳前海徵信——因為同在中國平安旗下,所以與陸金所合作的機會應該會比較高
鵬元徵信——一些拿到牌照前就開始合作的P2P平台:融科貸、投儲在線、同城貸、新新貸、投哪兒網、誠匯通


工程量有點大,功課慢慢做,持續更新中

芝麻信:阿里芝麻信用開門在即 已與部分P2P平台對接 (未驗證)

據了解,阿里「芝麻信用」雖未上線,但已開展一些信用方面的業務,已有包括投哪網和利融網等P2P公司對接其數據和服務。

騰訊徵信:騰訊徵信:已有P2P、眾籌上門求合作

目前已經有多家P2P、銀行和保險公司等表達了強烈的意向,希望接入騰訊的個人徵信服務。

今天看到了一篇帖子,覺得和自己的想法很契合,所以一併放上來:互聯網金融聯播

一來,目前獲得央行通知的幾家徵信服務公司,要麼是電商旗下,要麼是金融機構旗下,或者是傳統的徵信公司旗下,各自都有一定的資料庫優勢,特別是阿里、騰訊的電商和社交資料庫,以及平安的綜合金融概念的複合資料庫,在各自的領域內都可以進行獨立的業務審核和徵信規則的制定。但是,一旦走出了這個自己的生態圈,所出具的徵信報告能否為其他平台所直接採用,就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特別是在如今互聯網行業各自為政,口水仗尚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徵信報告又怎能輕易被他人應用呢?


目前不論是電商機構,金融機構還是其他信息機構,所掌握的數據都是完善的徵信服務中的一角,如果站在嚴謹的大數據的全面信用審核來看,理論上是應該從這些個平台中依次獲得個人消費領域,金融領域,安全領域等方面的數據,然後進行交叉比對和分析,並與央行個人徵信數據進行一定的結合,才能得出效率最高的,覆蓋面最廣的徵信服務。而國外的大數據徵信公司,例如ZestFinance,在操作上也是類似的邏輯,數據分析的構成包括用戶自己提交的數據、互聯網數據以及其他商業化的第三方提供的數據,然後傳統的徵信數據要佔30%。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大雜燴,但確實能提高數據徵信的覆蓋面。

二來,個人徵信雖然放開,但是目前主要的幾家公司都還在完善自己的生態圈,短期來看,各巨頭之間合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徵信業務涉及到核心的數據分享和交叉比對,具有一定的商業機密性,特別是對於有競業情況存在的平台之間,合作的難度更大。何況各個平台在數據的結構,組成以及徵信的方法都有較大的差異,雖然理論上客戶可以從上述各個機構都獲取自己的徵信報告,然後給徵信評級公司做綜合的評價、整合,但是目前國內徵信市場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


最後,傳統金融機構對於互聯網平台的徵信行為分析能否採納也難以定調。因為銀行業內的徵信和風控體系是以資產和應收債權為核心的,而金額也往往是成百千萬計,目前在互聯網領域的徵信分析還只是小額的消費貸款業務,由於單筆金額金額較小,風險也就更低。況且銀行業有自己的數據收集和分析體系,可以從央行徵信以及其他渠道獲取更適應銀行風控體系的徵信方法,短期內很難接納互聯網平台出具的徵信服務報告,除非是銀行體系內有專門針對互聯網平台而研發的信貸類產品。

所以,想說一句,放開個人徵信市場,本質是好的,願望也是好的,不過目前商業和互聯網形態還沒有到那個階段,風險化市場化定價也沒有最終確立,可能各個徵信公司只能在自身業務生態圈內提供有限的服務,但是想突破現實的藩籬,比較困難。

這也就是目前可找到的合作記錄少而又少的原因吧


八家公司都有與P2P公司合作的強烈願望。但P2P公司則多數是在觀望,並不買帳。

像芝麻信用剛公測的時候,其商務拓展負責人就表示"希望將全國上千家的P2P公司全部接入芝麻信用,胃口極大。但目前從公開渠道來看,就像樓上所說,只有投哪網、利融網這樣寥寥幾個公司承認和芝麻信用合作。大多數曾經有過接觸的公司卻諱莫如深。

大部分觀望中的P2P網貸公司未來的合作方式,業內人士預測,更多也許是會選擇與芝麻信用進行資源互換,針對信用借款用戶給予評分,而不是購買。


謝邀。找p2p合作的徵信公司,目前最大的就屬於上海資信了吧。其負責人行的網路金融徵信系統的運營。其餘八家數據各具特色,從p2p角度來看,暫時還干不過上海資信


推薦閱讀:

投資P2P需要注意什麼?
趣分期推出「金蛋理財」年化收益率 8-9%,隨用隨取,是否有確實的投資保證?

TAG:理財 | P2P | P2P網路借貸平台 | 個人徵信 | 芝麻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