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北大換帥,林建華重返北大,出任校長職務 」?
參考資料:
北大今日換帥,誰是新校長?
北京大學 - 林建華北京大學今日換帥,林建華時隔4年重返北大,成為這所著名學府117年歷史上的第27任校長。據信,在近兩年校長任期內熱情、積極、無私為北大做貢獻的王恩哥卸任後,將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大自2008年許智宏卸任,7年內已3次易帥。
【個人介紹】
林建華,男,漢族,1955年10月生,山東高密人,197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11月參加工作,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2月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86年12月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86年12月起在北京大學任教;1988年12月至1993年6月先後在德國Stuttgart的Max-Plank固體研究所和美國Iowa州立大學化學系和Ames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為無機固體化學和無機材料化學;1993年6月回國後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8年6月至2002年4月任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院長,2001年4月任校長助理,2002年2月任教務長;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任重慶大學校長。2013年6月任浙江大學校長。2015年2月任北京大學校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固體化學,涉及新型無機固體化合物的合成、結構和性質。近年來,主要從事過渡金屬複合氧化物、新型微孔硼酸鹽、稀土-過渡金屬金屬間化合物的合成、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的研究。承擔過或正在承擔著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和863項目等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1995年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二等獎,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09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延伸閱讀:林建華履新演講全文】
大學是個大家庭
林建華(北京大學校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離開北大四年零兩個月,重新站在這個熟悉的講台上,面對著曾經一起學習工作數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對熟悉的北京大學,一時間,真不知道說些什麼。剛才,中組部領導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謝黨中央國務院的信任,也感謝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長這副擔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決心,同朱善璐書記與全校師生員工一道,把北大建設好、發展好。
北大從來不止是一所學校,她是人們心中的圖騰,寄託著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未名湖從來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蕩漾著學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靜園也從來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載著學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執著!這裡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過的園林景觀,也都被賦予了太多的夢想與期望。的確,世界上恐怕從來沒有一所大學能如北大這樣,與一個民族的命運如此緊密相連、休戚與共。新文化運動中心、「五四」運動策源地、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學者大師的搖籃,輝煌的歷史,使北京大學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園。
過去四年多,我走過了兩所學校,親身經歷和感受了中國大學的奮力和崛起。重慶大學的質樸與親情,浙江大學的務實與求新,都讓我由衷欽佩、收穫良多。但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對北京大學滿懷敬意,希望北大能夠繼續引領中國高等教育走向輝煌。過去四年多,在幾任領導的帶領下,在全校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園的日新月異;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們都會由衷地談起學校的發展和變化:優秀學者聚集北大,學術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綜合改革持續推進,建章立製成果顯著,這些發展和進步為學校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想要特別感謝王恩哥校長。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們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為校長,他低調務實,勤勉敬業,為北大的發展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此,我對恩哥校長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並祝福在新的重要崗位上工作順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老師、學生、工作人員和校友都是我們這個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員,親情和規矩把我們緊密聯繫在一起。師生如父子,老師總是想把他的一切傳授給學生,希望他們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學習生活,使他們心心相印,質樸純真;同事如親人,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與追求,使我們親密無間、肝膽相照。作為一個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規矩的。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教師還要遵循師德和行為規範,學生要遵守校紀校規。大學是傳播和創造知識的場所,教學和學術研究都是高度個性化的創造性勞動,只有在寬鬆的氛圍中,才能碰撞出創造的思想和火花。學生也只有在錯誤和失敗中,才能成長和堅強。大學有責任營造寬鬆自由的學術氛圍,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校長院長,沒有高低貴賤,不論學派親疏,大家都心平氣和,平等地爭論學術,探討學校發展。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家族興衰,德行為要;大學發展,也必須堅持自己的精神傳統和核心價值。我們不能為世俗而拋棄學術的獨立與尊嚴,也不能為名利而嘩眾取寵、放任自流。大學的精神和文化應當是簡單的、純潔的,不允許有爾虞我詐、奉承迎合,也不應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大學必須守護真理的純潔,不允許任何不良風氣玷污青年人的靈魂;大學有責任代表社會良知,維護核心價值,只有把師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大學的使命。
記得在1998年我剛剛擔任北大化學學院院長時,曾為化學學院通訊寫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後一句話講到:「我與我們中的一些人一樣,可能只是做為北大化學學院過渡時期的過客,但我們應當為我們曾做出的點滴貢獻、任何犧牲而感到自豪,願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複說一句,願北京大學的明天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祝大家新春快樂!
2015年2月15日
LZ:卧槽,明年到北大念博士
1L:回復LZ:之前有重大本科浙大讀研的學弟,鼓勵繼續去北大深造
2L:回復1L:集齊三個簽名可以召喚神龍?
3L:回復LZ:重大的血脈已將我們緊緊相連
摘自某論壇
歪題問一下新校長是誰,怎麼都沒看到
這個級別的人事變動我覺得看不懂的時候更多,要是過幾天98有個帖子,北大校友會有個公告什麼的,嗯,應該會好看很多希望林校長在北京活的愉快,放假之後覺得還是杭州空氣好一點(坐標在石家莊)
配張當年順手拍了林校植樹節的照片~ (至於為什麼突然要發一張,大概是突然看到這張 躺在單反里很久了吧)
總體來說,林建華回歸北大遭受學生、老師強烈反對會少於在剛調來浙大時的吧。
畢竟他是北大出身的學生,也是曾經的副校長,對學校的風格和底蘊都比較熟悉,而他先前調到浙大時就因為與浙大毫無淵源而飽受詬病。(被吐槽了一萬次的「我們重大」和唱錯校歌事件)
在這個角度層面來講,能免除一點罵聲。
而且時間選得挺好,放寒假期間出個大新聞,殺得大眾措手不及。
但學術水平仍然是很大一個短板,林現在還是非院士非長江學者,作為一個大學校長,學術水平的確值得質疑。
還有一點值得詬病的是,這個升遷太快,從北大副校長到重大校長到浙大校長再到北大校長,不到四年,神奇的飛速增長。且在重大浙大期間,並沒有很多的建樹,只是一上馬就進行各種大刀闊斧的改革,引起了很多老師學生的不滿。連改革成效檢驗都還沒來得及,就被調走,感覺重大浙大的學子完全成為了小白鼠,的確還是挺憂傷的。
在微信上看到某師妹吐槽:只要是組織任命的校長,甲乙丙丁又有什麼區別呢?
頗有道理!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在的時候我們不在意,但是有一天他們離開了,毫無徵兆。我們卻只能無奈的發現連個校長的簽名都沒要過~
可以參照一年半之前林從重大去浙大的時候大家是如何評價的
我大概看了下朋友圈 總體氣氛一片歡騰
情況大致如下:1 問林校長走了之後他的改革是否繼續執行 2 問下任校長人選 3 歡送林校並衷心祝福北大同學 4 純轉段子
總的來說大家都很開心 也希望我浙下任校長能服眾,少折騰吧 畢竟林校被同學老師稱為林改革 折騰來折騰去的,煩。
清華大學發來賀電,正態分布光耀帝都
某同學於兩年前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來到浙江大學讀碩士,提前完成學業的一年半畢業後保送到北大讀博士,預計兩年半左右畢業,那麼問題來了,請問該同學共和幾位校長握過手?
撇去新老校長怎樣不談,我覺得學者並不能像官員一般調動來調動去的,各校校長如同人事一般被調來調去,未免使得大學校園更染上一層官僚政治的色彩
看來以後浙大要更強了…
《賽先生》2月15日北京消息:北京大學今日換帥,林建華時隔4年重返北大,成為這所著名學府117年歷史上的第27任校長。據信,在近兩年校長任期內熱情、積極、無私為北大做貢獻的王恩哥卸任後,將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大自2008年許智宏卸任,7年內已3次易帥。
不久前,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被調任國家環境保護部領導,繼任者迄今是謎。北大寒假的星期天突然宣布換帥,難免引人矚目。
北大校長任期歷來很短
全國矚目的北大校長,多數卻任期很短。以往26任校長中20位任期在3年以內,王恩哥的任期差一個月滿2年,亦超過北大歷史上8位校長。只有6人超過5年任期:蔣夢麟名義上15年(其中部分時間出任教育部長),蔡元培名義上10年(其中大部分時間實際為蔣夢麟主持北大),馬寅初名義上8年(1957年後因人口論問題被批判,停止實際工作),陸平6年,吳樹青7年,許智宏9年。北大校長任期短,可能反映這一職位雖然被關注、但容易吸引批評而導致缺乏長期規劃。人們擔心如果要繼續用年齡限制高校校長任期,使北大和中國很多高校領導和政策的延續性經常成為問題。
此次林建華以非院士身份出任北大新一屆校長,打破了近20年的記錄。可能既說明我國高校布局重視教育家而不惟頭銜,也說明林建華的領導能力廣受肯定。院士任校長並非北大的傳統。但自1996年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陳佳洱任校長以來,一直是院士出任校長。植物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許智宏自1998年至2008年任校長,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周其鳳自2008年至2013年任校長,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王恩哥自2013年任校長。王恩哥此前曾相繼擔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和中科院副秘書長。
2013年,林建華赴任浙江大學時有一些浙大校友反對,稱非院士不能領導浙大。當時很多北大師生為之錯愕,認為這是一些浙大校友和老師誤解和不識才。本科畢業於浙大的時任北大化學學院院長當即向自己的母校推崇和引介林建華。還有北大老師在浙大演講時表示:如果林建華不任浙大校長而重返北大任校長,將是浙大的遺憾,北大熱烈歡迎。不意一語中的,還不到兩年的時間,林建華真的重返北大出任校長。
新校長為北大改革功臣
2010年3月,林建華從北大常務副校長任上被調至重慶大學任校長,2013年6月再赴浙江大學出任校長。此前林建華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均在北京大學度過。實際上,林建華曾多年執掌北大新時期的改革。頻繁換帥的北大此時任用林建華是最佳人選。
林建華在北大時期不僅以國家和北大為重,而且展示了善於改革的特點。他離開北大不久,有北大老師專門求教他如何做到既推動改革,又不引起震動和大的矛盾。雖然那時因為林建華低調而不為外界熟知,實際上北大內部不乏非常尊重林建華能力的師生員工。
林建華為北大作出過切實的、顯著的貢獻。他曾多年任教務長,關心和推動了北大本科教育改革。他極其重視大學培育人才的使命,不僅在主政化學學院時就推動教授進課堂,改變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而且在全國率先嘗試建立本科一年級學生的顧問老師制度,開啟中國大學一年級新生教育新舉措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教育部公布全國高校一級學科評估結果,北大以16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或並列第一而引人注目。因為學科建設很難立竿見影,北大取得如此佳績,其中有8年主管學科教學工作常務副校長林建華的一分汗水。
自2004年起林建華出任北大常務副校長後,6年任期內先後是許智宏、周其鳳兩任校長的得力幹將。在國家加大對北大經費投入的時期,林建華操盤多項重要改革。2003年,以張維迎為前台的北大人事制度改革遇阻後,許智宏、周其鳳、林建華轉而以建設新機構、新體制的方法,在北大以點帶面,優化學科布局,恢復建設工學院,促進醫學與理工結合,推動前沿交叉學科建設,設立多個新的跨學科中心、研究所、支持新的機構改革。例如,哈佛大學教授謝曉亮擔綱的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就始於林建華任職期間在當時校長領導下謀劃和建設的,現在不斷湧現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北大理工科改革無疑領先全國高校。
一位熟悉北大的海外著名科學家稱,今天北大許多優秀的機構、優秀的人才是林建華在當時校長領導下組建和引進的。他出國訪問會留心國外學者對北大相關專業的評價。他重視和引進人才,對北大貢獻很大。
林建華還熟悉北大人文社會學科,在這一相對理工科來說更為複雜的領域,林建華也謀篇布局,建立新體制。如,他支持了社會科學領域唯一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謝宇,創建北大社會調查中心,為我國社會變化收集、歸納、分析、總結了大量可靠的數據,為國家與社會發展轉型提供重要的參考。因為多種原因,能夠兼善理工和人文社科的領導在北大也是鳳毛麟角,學科隔閡常造成不解甚至誤解,林建華是少數有經驗的校領導之一。
2010年,林建華離開北大赴任重慶大學校長,當時北大內部很多教職工對這一任命頗為不解,認為是中國晉陞體系出了問題:把一個在北大很稱職的領導放到一個與北大學科組成差別很大的工科院校。
林建華為了專心高等教育工作,在上任重慶大學後就請學院聘請青年學術帶頭人接管了自己在北大的實驗室,表達了自己奉獻更多精力給高校管理和改革的決心。
新校長深厚的北大淵源
林建華為北大77級化學系本科生,先後在北大學習工作達30餘年。此番任命屬北大歷史上較少的由北大本科畢業生出任校長。從1898年至1998年前100年的歷史中,北大校長無一出自北大本科生,直到許智宏打破了這一記錄。
1978年,林建華結束了在內蒙古扎賚特旗巴達爾胡農場6年的中學教員生活,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先後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86年起,林建華任教於北京大學。1988年至1993年先後至德國Stuttgart的Max-Planck固體研究所、美國Iowa州立大學化學系和Ames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3年回國後,林建華被聘為北京大學化學系副教授,2年後晉陞為教授,1998年4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林建華是優秀的化學家,在學術上頗有建樹。他的研究領域為無機固體化學和無機材料化學,主要從事過渡金屬複合氧化物、新型微孔硼酸鹽、稀土—過渡金屬金屬間化合物的合成、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質等專業領域的研究。他於199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這一學術資助在國內學界有口皆碑,其評選之公正也廣受學界認可。林建華也擔任過全國晶體學會理事長,兼任《無機化學》等學術刊物副主編、編委等職務,目前仍是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即使在擔任北大常務副校長和教務長期間,化學學院的師生們經常看到,林建華只要在校內,每天清早、中午和晚上都從學校返回自己的實驗室做研究。他還組織同事一起編寫了《無機材料化學》教材。
1998年6月,林建華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開始展現其管理上的才能。他在化學學院繼續前任趙新生的改革,披荊斬棘,大力引進優秀年輕人才,傾其之力輔佐年輕人,將資源堆積到年輕人身上,並且大刀闊斧進行學科建設,建設完成PI制度,使化學學院成為北大第一個成功改革的院系,化解了學院內部矛盾,開創了新局面,化學學院學術水平蒸蒸日上。該學院對北大的影響穩固上升,到周其鳳任校長、林建華任常務副校長時期尤為明顯;該學院在校外影響也很大,可以同年有兩位北大化學學院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四位化學學院教授同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2001年4月,林建華任北京大學校長助理,2002年2月兼教務長,開始參與北大整體發展決策。2002年9月,林建華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正式走上了北大校領導崗位。2004年12月他出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直到調任重慶大學校長,林建華在北大校領導的任職時間超過8年。
新校長矢志高校改革
2010年12月,林建華赴重慶大學任校長,走上獨立領導高校改革的前台。他在重慶大學不懼阻力推動改革。對一些人的批評和誤解,生性恬淡的他只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重慶大學人事改革主要針對嚴重的近親繁殖,雖然觸及既有格局,但改革整體上惠及師生良多。
2013年6月到任浙大校長前夕,一些浙大校友通過網路表示反對,提出林建華的背景「與浙江大學、浙江無任何交集」、「非院士」等幾點理由。林建華在接掌浙大帥印之際表態,「做人做事,當不畏挑戰、當換位思考、當虛懷若谷」,並說「校長是為社會和師生服務的崗位,不一定最有智慧,但一定要善於激發大家的智慧;不一定是全才,但一定要豁達樂觀、知人善任。校長要努力搭建平台,讓這個平台上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讓科學和人文成為大學發展的雙軌,讓所有人的潛力能充分發揮。」
在浙大校長任上,林建華努力探索,矢志改革。2013年11月,他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稱,中國大學仍然面臨嚴峻挑戰與變革,大學須在變化中堅守培育人才的核心使命,堅守為師生學習和創造服務的基本價值觀,改革體制機制,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2014年,作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林建華一方面在全國兩會上呼籲國家適度放權,提高高校辦學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在浙大啟動了8個院系的綜合試點改革,逐步向分權管理轉變,賦予院系更多的自主權,在國內規模較大的高校,探索改革、建設完善合理的現代大學體系。
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林建華在浙大強有力地推動改革,建立了新的研究所和中心,招聘國際上優秀教授加盟,招攬優秀年輕人才,到2015年浙大招聘青年千人數量居然超過北大。國內著名大學近來有人特別關注林建華振興浙大的舉措。特別是林建華推動浙大回歸教育的核心使命、推動教學改革,深受浙大師生認同。而一些浙大老師一掃之前的疑慮,在內心中全然接受了這位無浙大背景的新校長。
近日不少浙大老師獲知林建華將離開浙大的消息,心情複雜,感念他的教育思想、人格魅力和大家風範,對他承前啟後推進浙大建設一流大學宏圖待展之際離任,反應強烈,紛紛流露滿滿不舍之情。
一位大學校長在獲悉林建華即將赴任北大新校長,專程來信致賀,讚賞他卧薪嘗膽、抗負壓力、知人善任、造就卓越人才的教育家風範,期待他此番重歸燕園,帶領北大再開新局。
此次重返北大,林建華肩負重任。他面臨的歷史使命,是在2020年建設兼具中國特色和世界水準的一流大學、面向中國的現代化和民族振興同時又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北京大學。
人物簡歷:
林建華,男,漢族,1955年10月生,山東高密人,197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11月參加工作,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2月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86年12月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86年12月起在北京大學任教;1988年12月至1993年6月先後在德國Stuttgart的Max-Planck固體研究所和美國Iowa州立大學化學系和Ames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為無機固體化學和無機材料化學;1993年6月回國後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8年6月至2002年4月任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院長,2001年4月任校長助理,2002年2月任教務長;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任重慶大學校長。2013年6月任浙江大學校長。2015年2月15日任北京大學校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固體化學,涉及新型無機固體化合物的合成、結構和性質。近年來,主要從事過渡金屬複合氧化物、新型微孔硼酸鹽、稀土-過渡金屬金屬間化合物的合成、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的研究。承擔過或正在承擔著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和863項目等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1995年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二等獎,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09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延伸閱讀1:林建華履新演講全文】
大學是個大家庭
林建華(北京大學校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離開北大四年零兩個月,重新站在這個熟悉的講台上,面對著曾經一起學習工作數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對熟悉的北京大學,一時間,真不知道說些什麼。剛才,中組部領導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謝黨中央國務院的信任,也感謝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長這副擔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決心,同朱善璐書記與全校師生員工一道,把北大建設好、發展好。
北大從來不止是一所學校,她是人們心中的圖騰,寄託著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未名湖從來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蕩漾著學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靜園也從來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載著學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執著!這裡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過的園林景觀,也都被賦予了太多的夢想與期望。的確,世界上恐怕從來沒有一所大學能如北大這樣,與一個民族的命運如此緊密相連、休戚與共。新文化運動中心、「五四」運動策源地、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學者大師的搖籃,輝煌的歷史,使北京大學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園。
過去四年多,我走過了兩所學校,親身經歷和感受了中國大學的奮力和崛起。重慶大學的質樸與親情,浙江大學的務實與求新,都讓我由衷欽佩、收穫良多。但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對北京大學滿懷敬意,希望北大能夠繼續引領中國高等教育走向輝煌。過去四年多,在幾任領導的帶領下,在全校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園的日新月異;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們都會由衷地談起學校的發展和變化:優秀學者聚集北大,學術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綜合改革持續推進,建章立製成果顯著,這些發展和進步為學校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想要特別感謝王恩哥校長。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們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為校長,他低調務實,勤勉敬業,為北大的發展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此,我對恩哥校長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並祝福在新的重要崗位上工作順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老師、學生、工作人員和校友都是我們這個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員,親情和規矩把我們緊密聯繫在一起。師生如父子,老師總是想把他的一切傳授給學生,希望他們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學習生活,使他們心心相印,質樸純真;同事如親人,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與追求,使我們親密無間、肝膽相照。作為一個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規矩的。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教師還要遵循師德和行為規範,學生要遵守校紀校規。大學是傳播和創造知識的場所,教學和學術研究都是高度個性化的創造性勞動,只有在寬鬆的氛圍中,才能碰撞出創造的思想和火花。學生也只有在錯誤和失敗中,才能成長和堅強。大學有責任營造寬鬆自由的學術氛圍,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校長院長,沒有高低貴賤,不論學派親疏,大家都心平氣和,平等地爭論學術,探討學校發展。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家族興衰,德行為要;大學發展,也必須堅持自己的精神傳統和核心價值。我們不能為世俗而拋棄學術的獨立與尊嚴,也不能為名利而嘩眾取寵、放任自流。大學的精神和文化應當是簡單的、純潔的,不允許有爾虞我詐、奉承迎合,也不應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大學必須守護真理的純潔,不允許任何不良風氣玷污青年人的靈魂;大學有責任代表社會良知,維護核心價值,只有把師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大學的使命。
記得在1998年我剛剛擔任北大化學學院院長時,曾為化學學院通訊寫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後一句話講到:「我與我們中的一些人一樣,可能只是做為北大化學學院過渡時期的過客,但我們應當為我們曾做出的點滴貢獻、任何犧牲而感到自豪,願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複說一句,願北京大學的明天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祝大家新春快樂!
2015年2月15日
【延伸閱讀2:北大校長任職年代】
孫家鼐 (1898.07—1900.00)許景澄 (1899.07—1900.07)
張百熙 (1902.01—1904.02)
張亨嘉 (1904.02—1906.02)
李家駒 (1906.02—1907.07)
朱益藩 (1907.07—1907.12)
劉廷琛 (1907.12—1910.09)
柯劭愍 (1910.09—1911.11)
勞乃宣 (1911.11—1912.02)
嚴 復 (1912.02—1912.10)
何燏時 (1912.12—1913.11)
胡仁源 (1913.11—1916.12)
蔡元培 (1916.12—1927.08)
蔣夢麟 (1930.12—1945.09)
胡 適 (1945.09—1948.12)
湯用彤 (1949.05—1951.09)
馬寅初 (1951.06—1960.03)
陸 平 (1960.03—1966.06)
周培源 (1978.07—1981.03)
張龍翔 (1981.05—1984.03)
丁石孫 (1984.03—1989.08)
吳樹青 (1989.08—1996.08)
陳佳洱 (1996.08—1999.11)
許智宏 (1999.11—2008.11)
周其鳳 (2008.11—2013.03)
王恩哥 (2013.03—2015.02)
林建華(2015.02—)
我好像明白學生節為什麼這麼肯花錢了。
換校長太頻繁,非高校之福
微積分老師吐槽過學校的政策是每個領導各搞一套,以前是重視科研不重視學生培養導致學生素質不夠,最近政策偏向於重視學生,雖然好像重視了也沒什麼感覺。。。。。。。比較好奇下一屆領導會怎麼搞。。。。。
看完林sir今天在北大的講話,有種前任找到新歡然後自己還遙遙無期單著的感覺……
王校長受fangzheng案牽連,導致下台,成為近百年任期最短的校長。
目前,
- 聽d話
- 思想沒那麼自由化
- 有足夠行政經驗
- 學術水平高
同時滿足這幾條的,幾乎無人可用。
這些因素疊加,導致北大校長的背景履歷越來越差。
而1955年生的林校長,註定只是臨危受命、過渡性的一位。
明年再秀【砸了450萬辦學生節】的就是北大的學生了
這是浙大的陰謀,把豬隊友送去禍害北大,趁機超越之。
我比較關心的是老校長的去處。
另有任用一般來說不應該是壞事吧
對於兩位校長都不了解
但是衷心希望校長發揮正面積極作用^_^
推薦閱讀:
※在香港TOP3(港科中)交換是怎樣的體驗?
※大家對清華的印象是什麼?
※北大紅,浙大藍,清華紫哪個更漂亮?為什麼?
※北大深研院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怎樣看待鄭強所言「浙大的學生有江南秀才之雅氣,但缺乏北大清華學生之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