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搖,新世紀兩個流派是音樂的進步還是退步?

大部分後搖表達情感的方式都非常單一,這種爆炸美學所能表達的東西非常少,再加上樂器又被限制,因此很難有變化,也不可能誕生如《Layla》這樣的開頭就狂風驟雨之後轉為刻骨柔情的名曲。
新世紀更不用說了,各種古典跨界,還有日系各種配樂「大師」,這些人放棄了一般流行音樂的表達形式,追求純粹的音樂,但往往這種追求導致了新世紀音樂流於形式,外強中乾。
我個人認為這兩個流派都是極其失敗的音樂實驗,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部分同意題主的看法,確實這些容易爛大街。

事實上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各種音樂風格里,因為真正有創造力的音樂人/樂隊只佔很少一部分,真正言之有物的作品也是鳳毛麟角。無中生有難,照葫蘆畫瓢容易,所以每個音樂現象都是少數幾個開山祖師,然後一大堆跟風的來壯大這個流派。比如瑞典的哥德堡現象,挪威的黑金屬,美國的grunge風潮,新金屬現象,紐約硬核現象,emo現象,金屬核現象,dubstep熱,中國轉基因民謠等等,都是這樣。

退步談不上,因為這是當前音樂進步的方式:幾個天才開創一種新的音樂類型→大批跟風者和樂迷湧入→流派大熱並類型化→樂迷厭倦→新的天才開闢新的道路。


後搖的樂器什麼時候有限制了?


我認為任何一種音樂流派的誕生只是服務於新的音樂審美,不存在進步或退步。
進步或退步是一種單一的縱向比較。吶,我今天的琴技比昨天好,可以說我的琴技進步了。某團上張專輯賣了五萬張,這張只賣了一萬張,可以說商業成績上退步了。但單在音樂流派上,我們很難說後搖後朋後金後核比搖滾朋克金屬和核好或者壞啊,音樂流派不分高低,這話被用來噴流派鄙視者都噴爛了,無論哪個流派都有辣雞音樂人生產爛歌嘛。
後搖和新世紀無非是隨音樂人審美和聽眾審美變化而產生的(曾經的)新音樂流派。如果說有退步,那是音樂人在音樂本身的退步,是音樂質量音樂意識的退步。單就後搖來說,一個以「傳統搖滾打破重構的革命性音樂」定義的流派,墮入了格式化的結構生產中,固化於氛圍渲染與情感堆積爆發的單一模式中,這是後搖音樂人音樂理念上的退步或者說止步不前。同時,也是聽眾審美上止步不前的選擇和催生。
就我個人來說,在接觸後搖兩三年後才逐漸產生疲態,才開始繼續探索那些未知的、有著不一樣音樂表達的樂隊。同我一樣,在我所說的「氛圍渲染與情感堆積爆發的單一模式中」沉迷了多年的大有人在。在世界範圍內後搖已漸入疲態,國內卻因為接觸的滯後性處於一片大好形勢之中。不僅各國際大牌來華演出,本土的後搖演出不說炙手可熱也完全不輸任何其他搖滾流派演出。這也是我否定後搖是失敗的實驗音樂的緣由。因為它不僅有一大批音樂人持續在輸出,甚至具有了一個主流音樂流派的聽眾群和流行性。在網易雲評論區你甚至會產生剛才身旁路過的插著耳塞的路人甲也在聽後搖的錯覺……
認題主所陳述的部分觀點是客觀存在的,但我認為這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無論是哪種音樂形勢,產出模式化是不可避免的,相似的城市民謠和弦相似的金屬riff相似的trap flow。多數人和我一樣聽著討好耳朵的聲音,但偶爾也會為聽到另類或前衛的聲音而驚喜。
音樂的發展進步靠的是那些正真有天分的有想像力和實驗精神的音樂人的探索。而這樣的人顯然很少,所以我們會聽到那麼多雷同的音樂。但如果拋去質量從音樂史來說,每一次實驗,每一種流派的誕生,是不是都否定了音樂的止步不前呢?
沒有系統學習研究過音樂,以上只是普通音樂愛好者胡言亂語,部分前言不搭後語,懶得改了,越改越亂……
其實是比較好奇答主現在的想法,三年後是不是心裡早有了答案?


layla是什麼名曲?大家聽歌都不是一個交集。
後搖是一個在中國很火的說法,在Google上卻沒有很大反應(像網易雲那樣無數歌單),它的典型就是先抑後揚的氛圍器樂。

是,他是不能和爵士和古典樂比內涵。但深度來說就那種抑揚就絕對超過一般的單層次的電子和搖滾,就這就夠一票人沉溺的了。
有些人,滿嘴跑名詞,說不明白也聽不懂,一追問就知道層次了。
至於說這是失敗的音樂實驗,你還真敢說啊……


我認為每個音樂流派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吧,不一定定義為進步或是退步。
身為一個綜合音樂迷,對各種音樂都可以接受,pop/metal/j-rock/hardcore/alternative rock/deathcore等等都能接受。(除了棒子和碾核)
不知道你為什麼說兩種流派都是極其失敗的音樂實驗,但對後搖我是持欣賞的角度的,曾今喜歡聽metal的我也認為後搖不知道在幹嘛。但當我第一次去到深圳迷笛時看到澳門一支樂隊樂隊why oceans時我就被吸引住了。因為我覺得當一種音樂上到舞台上都肯定會有它的聽眾,就像我討厭的那兩種,也會有喜歡的人。
總不能因為別人不唱歌就說別人失敗了對吧?如果這樣定義的話我覺得rap也挺失敗的...


我甚至在後搖里聽到過笛子,古箏,小號。你告訴我局限性??_??題主搖了幾年後搖呀?


一種新的風格出來,怎麼能是退步呢,你不得不承認後搖的出現確實填補了音樂這一大框架里的其中一個小分支。
我這樣理解後搖,確實表現的形式過於單一,特別是這幾年有點泛濫之後,整體框架被限制住,但後搖是相對於其他音樂風格體現情感較為開放的一類,比如一些非人聲類的後搖,正因為沒有歌詞,不同聽者能感受出不一樣的情感,通過對裡面樂器音色的理解。他帶給人們的是開放的想像。
我自己對後搖的了解很少,特別是各大音樂軟體對把實驗器樂、獨立音樂等都歸到後搖歌單後,更是分不清楚~
上面的只是我自己聽後搖的一些感受,我更喜歡聽歌的時候能夠天馬行空地想像,跟著歌曲的旋律。


推薦閱讀:

黃偉文有沒有像林夕那樣收徒?詞人怎麼帶徒弟?
周杰倫的編曲是什麼水平?
如何評價周杰倫的《煙花易冷》?
林夕、方文山、周耀輝、周博賢、黃偉文這幾位詞人各自的特點,說詳細點最好帶舉例?
如何評價小甜甜(Britney Spears)?

TAG:音樂 | 後搖PostRock | 流行音樂 | 新世紀 | 日本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