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電影《芳華》中的戰爭戲有沒有錯誤?如果有,是哪些?

經評論區提醒,希望新來的答主盡量從「是否符合史實」,和「戰術上的錯誤」兩方面來解答,避免造成混淆。同時也希望評論區的各位能分清「藝術真實」,和「現實真實」,共同進步!


劉峰這個副連長是不稱職的。在影片中,劉峰作為帶隊的副連長,至少犯了兩個導致傷亡增大的嚴重錯誤:戰前忽視偵察搜索,戰中忽視組織指揮。

在情況不明的地區行動,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必須對道路兩側組織嚴密的偵察搜索,力求提前發現敵情,避免被敵人打個措手不及,這是最起碼的軍事常識。小分隊突然遭敵伏擊,完全處於被動,除了客觀上的不利地形因素之外,劉峰作為分隊指揮員主觀上嚴重失職,沒有派出偵察搜索,對幾十米之內的敵情毫不了解,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毫無察覺,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戰鬥打響之後,在處於遭敵伏擊的被動情況下,作為指揮員,首先應該指揮各班排迅速疏散、卧倒,儘快派出人員查明敵人的兵力、火力情況,然後據此定下決心,指揮分隊以積極的有組織的戰鬥行動,粉碎敵人的伏擊。而我們在影片中看不到任何有關劉峰派出偵察,判斷情況,定下決心,部署行動的鏡頭,看到的只是事起倉促無人指揮,劉峰猛打猛衝,戰士們各自為戰的無組織混亂狀態。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時候,身為副連長的劉峰的第一反應不是指揮戰鬥,而是去找葯,實在讓人無語。一仗打下來,分隊傷亡過半(犧牲16人,重傷5人),劉峰作為指揮員未能實施有效的組織指揮,實在是難辭其咎。試想一下,如果越軍的兵力再多一些,火力再強一些,又沒有坦克分隊的支援,這一仗,會是個什麼結果?

影片很好地表現了劉峰作為一名軍人的英勇,但卻忘記了他的職務是什麼,忽視了他的職責所在。從指揮員的角度衡量,劉峰是不稱職的。

但也不能說有這樣的情況就錯了,因為當年的指揮員中,軍事素質差,不稱職的大有人在,佔了一定的比例。每個部隊的作戰總結在談教訓的時候,都有這麼一條:組織指揮能力低。

54軍總結:有的幹部組織指揮能力比較低,不能根據戰場情況的變化實施靈活指揮。

160師總結:幹部識圖用圖能力差,組織指揮能力較低。

127師總結:幹部組織指揮上暴露的問題較突出。

163師總結:有些基層幹部組織指揮能力弱。

……

說得極端一點,像劉峰那樣敢於猛衝猛打的,還算是好的。有的幹部遇到敵情就驚慌失措,甚而至於臨陣脫逃,用當年的話說,叫做「右傾保命」。比如:某團副團長李某,帶領2營執行穿插任務,遇到敵人炮擊,丟下部隊不管,帶著幾十人跑回團部;該營4連連長王某,扯掉領章帽徽,準備被俘時說自己是民工;某團8連,在某地執行阻擊任務,遭敵炮擊,連長彭某、指導員陳某臨陣脫逃,帶著部分戰士跑回國內……

至於分隊的技術戰術水平,有的的確也是相當糟糕,且不說甲種師平時訓練是否嚴格,是否到位。那21個臨戰擴編的乙種師,常年執行生產、施工、營建任務,訓練時間少得可憐,再加上擴編為甲種師補入大量新兵,僅靠兩個月的臨戰訓練,軍事素質能怎麼樣,可想而知。

部分幹部組織指揮能力差,有的分隊技術戰術水平低,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初期傷亡較大的主要原因。好在我軍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傳統沒有丟掉,各部隊邊打邊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改進戰術,努力做到打一仗進一步,有效地降低了傷亡,加快了速度,擴大了戰果,最終取得了作戰的勝利。

@李少荃 回答得很好很專業,但用一句話也可以解釋:這是一支軍事素質差的分隊。

——————————————————————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粉絲群:614448611


組織行軍之前,有沒有制定作戰方案?尤其是反襲擾應急預案?
行軍為什麼不派出先遣偵察?前沿警戒和後衛有沒有設置?前沿那幾個人跟主力的距離為什麼那麼近?
行軍為什麼不按照疏開隊形行進?而是密集隊形?
遇襲之後你指揮員的指揮位置在哪裡?為什麼不立刻組織指揮、控制部隊?為什麼從頭到尾沒有作戰部署、沒有下達戰鬥命令、沒有與各戰鬥小組建立聯繫,自己端著槍在哪亂掃是你指揮員乾的嗎?
遇襲之後為什麼沒有人就地隱蔽並及時展開戰鬥隊形?最基本的戰鬥素養在哪?
中越邊境是熱帶叢林地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高大芒草植被?
平坦的大道為什麼用騾馬運輸?而不是摩托化行軍?
壓根沒有任何地形,敵人怎麼設的伏?為什麼敵人的火力還會有相向射擊?
遇襲後為什麼所有人都在慌亂射擊,毫無戰術動作,毫無目標的打長點射,平時有沒有訓練?
押運分隊從哪來的火焰噴射器和坦克?
如果押運分隊有坦克為什麼只有一輛?
有坦克為什麼不指揮坦克引導步兵進攻?為什麼沒有步坦協同?
東線、西線前指都沒有讓空軍參戰,哪來的飛機?
兩百米的不到距離為什麼用坦克炮射擊,你坦克炮多少度俯角?

請遇襲單位圍繞以上問題寫出情況說明,三日內上報西線前指司令部


簡單答一下。

首先贊一下題主,後來對題目說明的補充很有必要,筆者前邊一直沒過來,就是感於評價標準的混亂而不好落筆。

關於戰術上的錯誤,有幾位高票已經完美回答了,下邊簡單從是否符合史實的角度談幾句。

從電影中的戰鬥過程可以看出來,劉峰率領的運輸隊應該是有戰鬥應變預案的。劉峰帶頭殺入草叢時,並沒有就地進行戰鬥部署,然而其他人員也跟著沖入草叢,各自為戰追殺敵人。戰鬥中劉峰和戰士們也互有配合,消滅了樹上和草叢中的多名敵人。單憑劉峰一個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力挽狂瀾,最終取得反伏擊戰鬥勝利是集體的力量。如果事先沒有應變預案,怎麼會自動配合取得這樣的戰鬥成果?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之所以戰鬥打響之初很多人一時手足無措端槍排隊站在道路兩邊被動挨打,那是因為大家都沒有實戰經驗,很多人還是新兵,遇到如此突然變故都懵了,忘了怎麼辦才好。這時劉峰發揮出了幹部應起到的帶頭作用,大家一看勇氣倍增,一擁而上,才扭轉了形勢。

說運輸隊為什麼不派出先遣偵察和前沿警戒,前後隊的距離也太近,那就是79年戰爭中的常見現象了。對於在越南這樣的地形上行軍作戰,部隊普遍沒有經驗,新兵還太多,聽說越軍慣於在道路兩邊埋地雷,於是行軍時大家不敢走兩邊,本能的就會擠在中間一起走。由於缺乏有效的聯絡手段,為了抓住部隊,前隊尖兵不敢放得太遠。而尖兵搜索前進時速度是比較慢的,後邊本隊因為害怕而前呼後擁速度又比較快,於是常常導致尖兵和本隊拉不開距離,就像影片中表現的那樣。這正是由於當時的解放軍缺乏有效聯絡手段和實戰經驗,甚至訓練也遠遠不足所造成的。

說到設置尖兵和警戒,這個也不能迷信。不用說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越南軍隊,就是有一般軍事常識的人,也知道要放過尖兵打本隊,最厲害的是半渡而擊。怎麼打,什麼時候打,是越南人決定的,就影片中那個隊形,有沒有尖兵和警戒有什麼區別?說是警戒,在那樣的一人多深的高茅草地段你根本看不到敵人,而敵人在樹上有偽裝哨,看你是真真的,你怎麼警戒?有人想是不是可以兩邊撒出人進草叢中去搜索,那問題就太多了。你有多少人,夠不夠撒進去?草叢有多大,要搜多深,迷路了怎麼辦,因為根本沒有有效的手段聯繫,那樣的地形人一撒出去就放羊了。就算可以撒出去,在兩邊草叢中亂摸那速度有多慢可想而知。中間本隊要這麼等兩邊的消息,停停走走一點點往前挪,先不要說得磨蹭到什麼時候,有人看過哪家是這麼行軍運輸的?一句話,想的都很好,實際上行不通。所以實戰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邊觀察兩翼邊快速通過,這樣或許會遇到襲擊,但也是歷史上屢見不鮮的。當年日本鬼子戰術素養那麼高,這種情況行軍他也沒有別的辦法,一樣是幾十上百次上演著打鬼子伏擊戰。到了30多年後久疏戰爭的解放軍上陣,難道就能創造出大躍進的奇蹟?想得太美了。

說遇襲後要就地隱蔽,那很容易,趴下就行了。這時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運輸隊缺乏戰鬥經驗並且訓練不足,戰鬥一打響就懵了,忘記趴下隱蔽,這就是那一時期不少部隊的素質,再苛求又能怎麼樣?第二,電影中這片地形大家都看著呢,運輸隊站著時候還沒有草高,看不到敵人,趴下就能看到了?誰相信?也就是說,遇到情況立即卧倒隱蔽是戰術教範規定,理論上是正確的。但在電影中那個環境中,沒有用,反有害。因為你趴著看不到敵人,而敵人在樹上有觀察哨,能看到你,而且勢必早就標定了這段道路的射界,正好打靶玩。這樣會產生什麼結果,需要很豐富的想像力嗎?所以,此時劉峰的表現不僅是及格,而且堪稱優秀。他知道這時就要毫不猶豫殺入草叢,和敵人短兵相接攪在一起,這樣才能擺脫火力威脅扭轉局面。他知道戰士們在這個情況下都懵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就看著他這個當幹部的,這是唯一的機會。那還有啥說的,廣東蠻子,頂硬上!於是,戰鬥英雄劉峰誕生。

說平坦的大道為什麼用騾馬運輸,而不是摩托化行軍,那是太高看當時的解放軍了。彭德懷當國防部長那陣,想建設軍隊摩托化機械化,藍圖很宏偉,但底子太薄,還沒怎麼樣呢他就下台了。林總上來後,調整了建軍規劃,搞騾馬化,團以下主要靠騾馬運輸,師里才編汽車連。於是,騾馬化建軍就成為了常態。甚至到了中蘇百萬大軍對峙的年代,林立果同志還想出了用加重自行車搞運輸的奇葩方案,這正是騾馬化的一種無奈。這種情況延續到79年戰爭前,為加強部隊機動力,才將步兵團的運輸排由馬車換成汽車,團里算是安上了輪子。然而,車輛有限,杯水車薪,一個滿員團2700多人,汽車要用在最重要的地方,能借上光的可就不多了。像劉峰帶領這麼一個步兵排送物資上前線,不用騾馬隊你用什麼?想到哪都是摩托化行軍,再等十年吧。

運輸隊有噴火器,那並不難解釋。師防化連配屬一個噴火小組給運輸排,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有可能這批物資還很重要。劉峰這個排有37人,明顯是個加強排,多個噴火組有什麼奇怪的呢?再說坦克出現,那明顯是個過路坦克,聽到槍聲臨時加入戰鬥,幫了運輸隊大忙。戰爭期間這樣的事很多。79年41軍主力從念井向扣屯穿插時,三個坦克營和兩個步兵團混在一起前進,有快的,有慢的,有磨蹭的,有掉隊的,步兵走著走著看到後邊有坦克上來,高興的還跳上去一起走,那是經常發生。著名的塔山英雄團6個連穿插到和馬南側時誤判了站立點,把後邊上來的自己坦克當成越軍坦克,乒乒乓乓打了半個多小時,才發現是烏龍,此時雙方已傷亡26人,讓人又氣又恨。歷史就是這麼演的,能咋辦呢?

說了這麼多,意思很簡單,《芳華》電影中的實戰場面,在歷史上是大概率發生的,很多細節是很接近史實的。更何況,小說原著中對戰鬥場面並沒有詳述,電影中這段戰鬥主要是由原13軍39師115團2連老兵風牌575幫著設計的,有不少細節是他在戰場上經歷過的,這又咋說呢?

想簡單說點,又弄了一大堆,不說了,各位湊合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我爹43軍129師的,最早上前線的一批。去年戰友組織還去了趟憑祥邊境拉花農場那附近掃墓,爹說墓地里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都是其他部隊的烈士。據我爹描述,前線總共就呆了大概十來天,其中一天在山下帶著幾個兵搞測量,山上重機射手突然開槍,我爸開罵問他為啥開槍,看見敵人了嗎,有人沖你開火嗎?暴露了怎麼辦?身上就一把手槍帶著倆戰士前去偵查,發現是自己人壓著一個俘虜…………且對方也在罵娘。。還遇見過一架越南偵查飛機,領導說誰把飛機干下來了誰就是戰鬥英雄,然並卵高射機槍打紅了也沒幹下來,後來聽說那個飛機被打傷了。撤退的時候128,129師等紛紛回國,路不夠寬,我爸組織爆破拓寬道路,手下一個二貨按的雷管爆破沒響,我爸煩死了又去組織排險。。基本上就這幾件事我爸印象深刻。電影里那麼激烈的伏擊戰他是沒趕上的。可能是因為他是從廣西進的前線而不是雲南吧。。最後我爸因在越南自衛反擊戰中表現優異特獎勵個人二等功一次。看的人多就上圖,哈哈


—————————————————————-
我爸是工程兵,387團(660)。不是文工團。。。想起來了,我爸說運兵時都是那種火車車皮拉部隊,吃喝拉撒全在裡面,幾天幾夜的跑,要大便就開一點點門把屁股對著外面,一個戰友拉著手。。。我爸說他們隊伍里的工程機械挖掘機什麼的好多都是日貨德貨,比國產好用,沒有電影里的騾子驢子駝東西,有當地嚮導和民兵引路和翻譯。一切繳獲必須上交,不過還是帶回來一張越南盾。名字模糊處理一下了。
再更一波。。

我爸說電影里這些如花美貌的女兵們在當年必須都是搶手資源,我爸這種低級別的小幹部當年領導都特別關照過,準備在醫院裡找個護士給我爸介紹一個,老鄉也行當地的也行,只要我爸看得上,領導去做思想工作。不過我爸最終沒在部隊里找對象找了親戚介紹的我媽。那個年頭雖然開始改革開放了,嫁軍人依然是超級光榮和有面子的事情。所以我想芳華裡面的那些女兵們除非有背景,想自己做主估計也不易,個人問題都是組織安排。而且這好像一直都是我軍傳統。。。


我爸爸在戰爭末期參加過老山者陰山方面的戰鬥,對於這個問題,我專門問過他。

他的回答是,如果電影中出現了低級錯誤,那麼說明這部電影是寫實的。

在戰爭初期,有剛入伍三天就送上前線的案例。《血染的風采》演唱者徐明,按照現在的說法,他就是文工團演出結束後主動留下來參加野戰軍,三天後被打傷左腿。

那時國家剛剛經歷十年動亂戰爭開始時間正好是新老兵交替的時候,所以上戰場的基本上都是新兵,死傷慘重。

因此,劉峰作為非戰鬥人員帶隊(按照時間大概是他被下放不到半年就有了這次戰鬥),在突然投入戰鬥的時候,前期的慌亂可以得到解釋。

《血染的風采》演唱者名字叫徐良,原答案手誤了。感謝評論。

說道《血染的風采》,在各音樂APP上,是搜不到這首歌的,但是你在百度中搜索「血染的風采 蝦米」,就可以看到他的音樂資源。說起來也是相當弔詭。


先說一下背景,我帶父母去看了芳華,我爸是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具體是哪個時間段我不太知道,只知道06年離開部隊。
我爸在電影院看的時候,劉峰遇襲反擊的時候說了句打的有問題。
回家我問他電影咋樣,他說劉峰頭髮太長了當時部隊上戰場之前要求剃頭,頭髮剃的非常短,衣服上寫上姓名血型代號。


劉峰沒被嚇傻,趴地上哆嗦已經不錯了,幾分鐘內判明敵人射擊位置,打出反衝擊,素質很可以了。除了一開始跑去找葯不合適(作為帶隊幹部,這時候應該指揮大家隱蔽和反擊,而不是自己跑了),整體沒有特別大的失誤。
一個文工團出身的幹部,帶個伐木連打成這樣,不差了。
用野戰軍甚至偵察連尖刀的標準要求人家,不合適吧?
其實越軍打得也挺差的,這伏擊安排的什麼玩意?解放軍就那麼幾個人的一個反衝鋒就給打透了?重火力沒有,兵力層次沒有,警戒阻援沒有。連挺重機槍都沒有,這打的什麼伏擊?越軍偵查也夠嗆啊,有坦克路過都不知道,被坦克上來收人頭……
如果說這個片段是根據真實背景或者老兵回憶改編的,很可能就是一場二流甚至三流部隊之間的突發戰鬥,解放軍這邊是臨時抓來運物資的非戰鬥部隊,越軍那邊可能是地方的公安團民兵隊之類的。越軍可能是被我軍前鋒打散了以後,小股分散在我方戰線後面,恰巧碰到了劉峰他們,臨時決定打一票。結果就是兩邊都打得亂七八糟的……


我們部隊當年是43軍128師也過去了的,我們政委也是那年立功提乾的,隱約也聽過他給我們講過一點,越戰是十年動亂剛結束,國家需要刮骨療傷的時期,軍隊也是;很多部隊在接到任務的時候都在地里幹活什麼的,基本沒有軍事訓練;導致了傷亡戰士很多!

我看到芳華的戰鬥場景的時候,我和旁邊的同事說,就放在現在我們部隊過去遇到這種情況了也和他們的反應是一模一樣,慌亂、害怕、不知所措;甚至還沒有像他們那樣能夠組織一波反擊,為什麼呢?因為沒有經過實戰的我們心理建設沒有那麼強大,或者說沒有強大到被埋伏了,戰友被炸碎了、周邊戰友都中彈倒地了還能組織一波反擊,我們的演習很多,也很貼近實戰化,但是戰士的真正面對生死的心理通過演習是很難建立起來的,演習中彈只是退出,而實戰中彈意味著犧牲!

我覺得芳華的戰鬥場景相對來說氣氛還是比較貼切實際的,被伏擊之後的恐慌、慌亂,然後組織一波反擊,但是有個細節是不對的,部隊遇襲後,作為副連長的劉峰應該組織所有人先隱蔽,而後觀察情況後組織反擊,電影放的好像他追馬拿葯去了,這是大忌,因為他要是追出去犧牲了,下面戰士就一盤散沙,傷亡更加大!

看電影的時候朋友一直哭,從開始哭到最後,後來說怎麼還沒放完,紙都沒了!

致敬為國獻身的戰鬥英雄們!
敬禮!

還有一個細節個人認為是有問題的,越南人在樹上隱蔽伏擊,樹上一般都是觀察哨或者警戒哨,如果樹上有敵人開火的話,那完全是一次性的,因為暴露目標後即沒有隱蔽,也不好撤退,直接將自己暴露,招來的肯定是毀滅性的打擊,當時的越南人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應該不會這樣打伏擊!


我軍的表現就像是普通平民組野隊打電腦遊戲,遇到敵人無有效的組織,全靠各自為戰。越軍的表現如同草叢裡刷出的npc小boss,而不是老練的精銳滲透部隊。看上去我軍傷亡慘重,打的很殘酷,但實質上並沒有陷入被動,所以越軍到頭來還是按導演安排送經驗。
以馮小剛拍戰爭片的水平,《芳華》的戰鬥情節只能說是照馮氏戰爭片老套路的正常發揮,和當年拍的片子肯定沒法比,畢竟他本來就不是拍嚴肅軍事片的。不過馮小剛掌握了充足的拍攝資源,有坦克、有八一廠協助、有老兵提供素材。拍成這樣就比較辜負對該片期望較高的軍事愛好者了。

好多答案、評論翻來覆去就是個「我軍訓練不足經驗不足所以打的沒章法符合史實」。那越軍呢?越軍滲透部隊歷史上善於依託密林、山地作戰,片子里卻選在平原開打,唯一可利用的不過是片高草地。有充足戰鬥經驗的越軍部隊伏擊一個臨時上陣的伐木班都能反被圍剿,這樣就符合事實嗎。
我反正是看開了,《芳華》不過是個文藝片,不是嚴肅軍事片。戰鬥場面是按馮小剛自己的理解拍的,不需要對其正確性合理性抱過高期望。


那門火焰噴射器絕對不可能在劉峰身上的,就算是留,也是噴火兵一起留下,火焰噴射器是師防化營的,作戰時才下放到營連(或者連排我記不清了)。東西是人家的,人也是人家的,雖然歸你管,但是東西得人家自己用。
留火焰噴射器本質上,跟留一輛坦克差不多。

有些人不太懂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你爸爸有一輛車,他交給你開,但是車是他的
這輛車你用,你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車不能給開壞了。
一天你爸告訴你,你去接你表哥,然後把你表哥送到他想去的地方。
你接到了你那個沒有駕駛證的表哥,但是表哥想自己開,你會同意嗎?你爸會同意嗎?你表哥的爸爸會同意嗎?頂多找個沒人沒車的地方他開兩圈練一練,能讓他上路嗎?
尤其是,你表哥讓你下車,他要開車撞死他的仇人同歸於盡,你會說「他當時已經殺紅了眼,車子給他就給他吧」嗎?

而且我軍裝備的火焰噴射器是用火藥噴射的,後坐力大的一逼,如果像拯救大兵瑞恩,風語者里那麼瀟洒的站擼,會被巨大的後坐力頂倒的。而且火焰噴射器本身的扳機力也很大,感興趣的同志可以找找軍事報道裡邊歌頌噴火兵的節目看看。
而且反擊戰期間我軍的一兵多能能力很差,打個重機槍迫擊炮都是難為人家了(詳情參見c大的相關回答https://zhuanlan.zhihu.com/p/30379329),還指望著會用這麼複雜的火焰噴射器嗎......
做一個不負責任的猜想,可能是那些韓國顧問不知我解放軍之軍情,按照m2yy的。


很多抨擊劉峰作為副連長不稱職,不專業的同學。

拜託看一下劇情好不好,劉峰是作為一個犯錯了的文工團員被下放到部隊的好不好。

作為一個沒有接受過基本軍事教育和軍官訓練的主角,如果劉同學在這場戰鬥中表現的非常專業,非常冷靜,有如神助。。。。這個才叫不合理吧,才叫主角光環開掛吧。

更不要說這是後方的運輸隊,說什麼派偵察兵了,建立火力支援點了,這些純粹挑刺。一個排級規模(不算民工,解放軍也就30多人)的運輸隊,在戰線後面行軍,有時間和條件搞這些東西嗎?真要揪責任,前面沒有把戰線維持好,讓越南排級規模的特工隊滲透到後方搞伏擊才是主要責任吧。

不要說當年很多基層軍官不會看地圖,不會用指北針的解放軍,就是越戰的美軍,其運輸隊在後方公路行動的時候一樣不會派什麼偵察兵在道路兩側偵察什麼的,最多就是一頭一尾有兩輛武裝卡車壓陣而已。

劉在影片里只是一個過於理想主義的好人,不是一個完人,更不是一個神人,謝謝。


昨天去看了電影,非常好,很感動,有血有淚有鬱結。

今天早上也看了前面的回答。都很有道理。

但是我認為指摘在伏擊時主角指揮的,是忽略了主角本身就是文工團出身,所在連隊也是伐木連。這個軍事素質可想而知,所以我覺得這種亂糟糟的表現不能算是錯誤,反而是真實的表現。馮導的確是不懂軍事,但是實際就是這樣,很多部隊軍事素養比較差,指揮沒經驗,戰鬥亂糟糟。電影這裡的表現不能說是錯誤。

還有電影只是電影,他不是軍教片。芳華這個電影,我認為可以打90分。這電影主角是人,表現得那個年代的人的淚和血,曲折和故事,從這點上看,電影是非常成功的。軍事上很多細節有錯誤,但是更多的細節把握還是很準的。

我最難忘的畫面就是何小萍在護士站,渾身是血的列隊集合,護士長在訓話,下一批的傷員就要到,先救活的,死的別管了。。。。那時候何小萍的表情,痛苦而麻木,但是最後還是強打著 大聲喊是。我的乖乖,雖然不是雄壯的聲音,但是給我的感覺是這是敢死隊衝鋒的口號啊。當時我氣息就亂了,眼睛就濕潤了。



我只說伏擊的越軍,連個預設陣地都沒有,也不清理射界,其實和被伏擊的運輸隊一樣在亂打。美國拍的越戰影片中,越共伏擊美軍都是隱蔽在叢林陣地中打擊開闊地上的敵人。


副連已經是軍官了,按照電影定性,不考慮實際戰鬥中的錯誤,那麼伏擊戰後就是戰鬥英雄,完成了任務,一個人突突了10個人有吧,那麼起碼二等功沒跑了。

副連加二等功還傷殘,肯定正連甚至更高轉業去地方國企或者公務員了。

轉業到公務員自不用說,劉峰媳婦除非眼瞎加智障了才跟貨車司機跑(貨車司機那年月確實比較賺錢,但是是非常非常高危職業,車費路霸滿地跑,全村男女老少扒火車搶的年代,每出一趟門都可能是訣別,請參考離開雷鋒的日子)。

轉到事業編或者國企,91年的時候下崗潮尚未開始,國企職工仍然比絕大多數中國人過的好,所以完全沒必要去送書(隱約記得台詞是一個月300還是100,那忒么還不如在國企待著)。雖然和劉峰大富大貴的幾個文工團戰友比還是差了點,但是比當時90%的人過的好還是沒問題。

所以影片有故意賣慘的嫌疑,把劉峰描寫的沒有固定工作似的。

我沒看過原作,感覺直接設定為戰士而不是軍官會更有說服力。


真正經歷過這場戰爭的老兵看了電影之後都感動的不行,一群從沒扛過槍的鍵盤俠「軍迷」卻橫豎看不慣。

現在有些沒上過戰場的鍵盤俠恨不得把當年的解放軍描述成海豹突擊隊,不僅要熟練運用三三制,還要熟練掌握班組戰術,班排幹部要熟練掌握現代黴菌的士官技能,至於火力召喚、無線電通訊、坦克支援的水平更是達到黴菌海軍陸戰隊的水準。恕我直言,這不是捧殺那支解放軍,而是噁心人家。需知當年走上戰場浴血奮戰的,基本上都是沒什麼文化、甚至沒受多少實彈訓練的工農子弟,哪懂現在的鍵盤俠軍迷自己都搞不清的複雜戰術體系?


12月16日晚去刷的《芳華》,總的來說影片拍的非常真實,無論是文工團內部的矛盾糾葛,殘酷血腥的戰爭場景,還是退伍轉業後每個人的境遇和歸宿,都是對歷史最真實的記錄。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紀錄片,真實的記錄下了那個時代人的思想和社會的狀態。

關於戰爭場景,馮導拍出了那段歷史真實的狀態,而不是去滿足大家對於打仗的YY。我們要知道,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前越軍一直在同美軍打仗,他們的戰鬥素養和經驗遠遠超過我軍,而且越軍的很多軍官都在我國受訓過,非常了解我軍的戰術,戰爭初期我們確實是不佔優勢的。

劉峰一開始是文工團的演員,後面被發配伐木連,不懂打仗不懂指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遇到伏擊後不能嚴格的按照戰術要求組織戰鬥。

再來說我們的戰士,很多來自影片中伐木連這樣的生產型單位,還有很多的是剛剛入伍的新兵,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突然遭遇戰鬥他們的反應是非常正常的。

答主來自邊防部隊,負責的就是中越邊境,對這場戰爭的了解比絕大多數人要多一些。真實的戰爭場景就是影片中的樣子,甚至更加殘酷。

印象比較深的還有那個十七歲犧牲的小戰士。經常去烈士陵園祭掃,裡面犧牲最多的就是入伍時間在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新兵,都才十八九歲吧,有機會去的同志可以注意看看烈士們的入伍時間。

戰爭場景肯定是經過八一廠、部隊和參戰老兵反覆推敲的,不會有大的錯誤。

在我的認知中,戰爭場景確實就是這個樣子的,這才是對戰爭的真實記錄。對比《戰狼》之類電影中的場景,只不過是滿足國人的意淫罷了。


馮小剛請了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參與拍攝。而且電影紀錄片中有一個鏡頭有十名左右的老兵在拍攝現場。https://zhuanlan.zhihu.com/p/32092854


兩邊都是高大的植物!行軍過程中為何沒在前面放尖兵???雙邊為啥沒放尖兵???一看那種道路就是完美的設伏地點,真是作死!
但是,在後面劉峰果斷下令所有人向同一方向突圍,強行殺出去也是個很好的決策。

越軍狙擊手開槍打響戰鬥,為何第一槍不是爆了解放軍指揮官的頭?最前面的頭上扎草的明顯只是尖兵啊,後面的劉峰腰間有手槍套,是很明顯的軍官特徵,而且後面還有噴火兵,打他殺傷更大,而且可以壓制反擊火力。

開打以後越軍陰損的飛手榴彈,為何不繼續堅持扔?而是在場面主動的情況下陷入跟解放軍的亂戰中。

我覺得開打後劉峰用了不到兩分鐘下決定,所有人向著一個方向強行突圍是很對的,原地固守可能傷亡更大。劉峰反應很快,而且他的士兵也很不錯。這可能也很他們知道身後有坦克掩護有關。

去年參加急救培訓時見過一個急救醫生,是當年去過戰場救過中越戰爭傷兵的,他說當時在機場滿地都是傷員,等著上飛機救治。他們醫生當時最重要的事就是迅速決策傷員救治優先度。
他說:凡是叫喚的都一律不管,聲音越大越不用理會,全力救治那些沒動靜的!自己喊不出聲音才是真的危險了。


馮小剛畢竟只在文工團呆過 沒有見過血

集結號最大的毛病就是:部隊靠聽聲音集結么?戰火紛飛的地方,靠聽遠方的號聲開展軍事行動,得多不靠譜?以為聽本地戰壕的衝鋒號吶。


推薦閱讀:

TAG:軍事 | 戰爭 | 馮小剛導演 | 中越戰爭 | 芳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