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天籟之戰》中華晨宇的《爸我回來了》?

天籟之戰第二季中華晨宇改編了《爸,我回來了》?


這首歌曲的核心,華晨宇應該是想討論一個問題。

朗誦和唱歌的差別到底在哪裡?歌曲對於朗誦和獨白的成分能包容到什麼程度?以及如何融入?

這恰好這也是這也是我一直注意的一個方面。

談起歌曲中的獨白或者朗誦部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一、首先

在歌曲中朗誦或者獨白部分存在感最弱的形式是作為存托背景。這種形式在很多歌曲中都存在,特別是一些影視劇歌曲,常常把影視聲音節選作為背景聲錄入(例子很多,不詳舉例了)。這裡的作用是用以突出歌曲的情感,敲定歌曲想要表達的內容或者劇情到底在什麼地方。另外還有一個作用,突出情緒的真實感。

奇怪,確實是,說和唱比起來,說往往更讓人覺得真實。

獨白和朗誦在很多歌曲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真實感的營造,包括情景和情感。

更進一步

為了追求歌曲與聽眾的貼近感和真實感,獨白在歌曲中又有了更為深度的融合。

直接的大段獨白(或者說叫做朗誦)的加入

《這麼近那麼遠》(獨白的加入堪稱神來之筆)

《未曾深愛已無情 》- 鄺美雲

......

大段獨白的加入的作用除了帶來真實和貼近聽眾的表達之外,也可以很好的表達一些在唱中不方便加入的語句,或是押韻或是太長等等。但毋庸置疑的是,但我們在歌曲之中聽到恰當好處的獨白的時候,那種獨特的真實感,生活化的氣息必定以完全不同於歌唱的方式侵入我們的內心。因此,歌曲中恰當獨白的加入無疑對於歌曲是有加分的,而且已經成為了歌曲的常見表達方式之一。

歌唱與朗誦的融合

在獨白之外,有的歌曲嘗試了朗誦和唱的再進一步的融合。

其中有獨成一派的大師,李宗盛

李宗盛便是說與唱融合的一個實踐者,並且結合漢語的聲調特性自然的融入到歌曲的編曲之中,形成一種奇妙的效果。唱的特性決定了歌詞在從口中出來的時候是帶有技巧上的處理性的,其中情感的表達是跟編曲在走。而說話,其實本身就是帶有很多情感的表達的,並且其中的一些性質,比如急促感、驟停感、輕蔑感等等的情感表達,唱,很難達到。

(舉一個大家熟悉的李宗盛老師的歌曲的例子——《領悟》的第一句:我以為我會哭,但是我沒有............這其中的情感表達上但是所起到的轉折作用,用唱的方式便很難達到。)

李宗盛在唱與說之間找到了一個奇妙的平衡點,需要唱的美感和婉轉時,我用唱,需要用到朗誦時的強列和獨特的表達時,用說。並且這兩者還取得了非常好的化學效應,讓聽者感覺到歌曲更加親近,真實,感情直抵人心。

一些小眾的音樂類型,比如前衛搖滾,後搖中

(比如最近我最喜歡的後搖單曲《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中,肯尼迪的登月計劃的演講就作為了表達作者創作背景的存在。)

不少樂曲直接將大段的獨白,朗誦,演講直接作為採樣加入音樂之中,但是和華晨宇的結合不同,後搖中的朗誦結合往往沒有演唱的部分。所以後搖不能算是唱和說的結合,更多的應該算是音樂和朗誦的結合。不過,這裡的說依然起到了上面提到的類似作用。真實感的營造,觀眾情緒的貼近,已經直接性的表達一些思想。

(其實說唱乃至京劇,都是一種說與唱結合音樂類型,這裡不做討論)

二、華晨宇的《爸我回來了》

華晨宇這次做了一次更為徹底的朗誦和唱的結合。

與普通的包含獨白的歌曲不同,其中朗誦的佔據了絕大部分,這是大家爭議的焦點。在節目中,當張藝興就更加豐富的音樂性提出建議的時候,華晨宇明確作出了回答,極簡的音樂性存在就是華晨宇這次想做的嘗試。

華晨宇這次的編曲只有了一個簡單的鋼琴和聲和弦樂,並且唱的部分縮小到了極致。而其中的朗誦部分成為了演唱部分的故事帶入和情緒累積,而演唱變成了朗誦情緒進一步發展,使得高潮情緒的宣洩變得合理和必然,而之後的純粹撕裂人聲則成為了情感的更進一步的爆發。

不同於之前的朗誦和演唱的結合,在這次嘗試中,華晨宇是想直接將朗誦作為歌曲的故事帶入,和情緒的合理性發展,成為演唱的主體性存在。

從現場演出效果來說,無疑是成功的,而從音樂性上來說,卻又不得不令人懷疑。

但這又未嘗不是說與唱的一次新冒險。

華晨宇一直喜歡嘗試不同的音樂類型,之前的實驗單曲《癌》給我們帶來的人聲樂器化的不錯嘗試,希望在朗誦與演唱的結合上,他也能不止步於此。


先介紹一下背景。

我喜歡周杰倫那會兒,還是磁帶和復讀機的天下。那時我讀初中,還很懵懂。我聽周杰倫的第一張完整專輯是《八度空間》,是我去外地參加編程比賽,班裡一個小姑娘借我在路上聽的。聽了好幾天還不夠,又不能不還給同學,於是我就自己拿家裡一盤沒用的磁帶用復讀機翻錄了一張。雖然為了減少噪音機智的我想出了在被窩裡錄的好辦法,但音質的嘈雜還是可想而知的。而且,由於磁帶長短不同錄的進度也不太好控制,那首《半獸人》,一半在A面,一半在B面。

即使是這樣,這張「專輯」我還是每日每日反反覆復的聽。

他早期的所有歌,我都會唱,包括《娘子》《雙截棍》《以父之名》等等,很多歌當時練了太久以至於到現在我都還能一字不落的唱下來。

還記得那時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我給另一個喜歡周杰倫的小夥伴唱著《三年二班》里的Rap。

還記得經常中午放學其他人都走光後,我眼睜睜的看著班上最調皮搗蛋的男孩子,搶走由我保管的多媒體設備的鑰匙,用投影儀放周杰倫的歌和MV。

還記得高一剛開學老師讓每個人自我介紹的時候,我很驕傲的說我喜歡周杰倫,並且在老師突然問我周杰倫的生日是什麼時候時脫口而出。

......

現在回想起來,青春的很多記憶,都和周杰倫有關。

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特別在中學時代,安靜的讓人感覺到木訥。但是在周杰倫的歌里,我感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力量,發現了一個蠢蠢欲動的自我。

後來,上了高中,上了大學,工作了。專輯變成了CD,變成了U盤。歌曲的音質越來越高,卻很難找到能讓自己有這種感覺的作品和歌手了。

直到遇見了華晨宇。

具體怎麼入坑和他的到底有多厲害我就不說了,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我只想說一件事,自從喜歡周杰倫,我的密碼都用的他的名字,十年都沒有變過。

直到最近才陸續換成華晨宇……

如果說周杰倫是我的音樂啟蒙,那華晨宇又為我打開了一扇音樂的大門。原來旋律本身是可以表達情緒的,原來「聽歌」和「聽音樂」不是一個概念……有許多很簡單的事情,我竟然後知後覺。

回到正題。

對於《爸我回來了》這首歌的改編,我很服氣,但是我還是更喜歡周杰倫的原版。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首歌,不僅是這首歌,我相信周杰倫的很多作品,在歌迷的心中都是永遠無法被超越的。所以即使是我現在這麼喜歡的華晨宇,也不能做到這一點。然而他的高明就在於,他知道這一點。我相信他就算直接翻唱原版也會唱得很好,但是他沒有這樣做,每一期節目,他都把它當成一次創作。正如他說的,他更在意的,是作品本身,聲音只是表達作品的一種途徑。

如果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周杰倫的原版很適合唱(它的旋律以及普通話與閩南話的無縫切換真叫人拍手叫絕),而華晨宇的版本,只適合聽。

而且因為情緒太飽滿,還不敢多聽。

然而華晨宇很特別的一點,就是他是live型的歌手,他的音樂和表演都極具感染力,可以很輕易的把你帶入某一種情緒當中。

當時看節目的時候,我和我媽還有老公一起坐在客廳的沙發上,之前都一直嘰嘰喳喳的聊天,當華晨宇的表演開始時,我們都安靜下來,直到表演結束後的幾分鐘也一直是這樣,沒有人說話,沒有交流,甚至沒有其他任何動靜。

所以他的這首《爸我回來了》,我覺得可能不能簡單的用好不好聽來評價。我會覺得,作為這首歌的改編版本,它完成了它的使命。

周杰倫的意義,在於他的作品,更在於他帶給人的精神力量。

我很慶幸,十年之後,我終於又找到了能給予自己力量的那個人。

期待他們同框的那一天。我相信一定會的,就像我們的過去和將來總有一天會重疊一樣。


原答案在最下

既然這麼多人來噴,我就奉陪。

十六年前周杰倫的歌比華晨宇受爭議多多了,當年我們喜歡周杰倫只能偷偷摸摸,反而是批評周杰倫的才是主流。「口齒不清」「不著調」「像個混混」「歌都不像歌(指雙截棍)」周杰倫一步步走來被多少人黑過,結果怎樣呢?
十六年過去,我長大了,不會再畏懼你們這些黑子,既然來噴,就把你們的邏輯亮出來,無腦黑只會讓我看不起你們。



第一點,我的原答案清清楚楚寫的「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中誰的地位高關你們屁事?我心中我媽就是藝術家,你有什麼意見嗎?

第二點,周董封神是誰給他封的?你嗎?周董又是哪首歌封神的呢,我說他第一張專輯《星晴》就封神了,可有什麼意見要反駁?如果我2000年說這個豈不是要被你們噴死?


第三點,華晨宇是不是唱歌。你連唱歌跟朗誦都沒分清楚就噴嗎?彈琴伴奏,你以為那是遊戲主播的BGM?華晨宇要把一句飽滿情緒的念白嵌在節奏里,只是朗誦需要費這個勁嗎?


第四點,噴子說華晨宇做到的,別人很容易就能做到。好啊,古今中外,能做到唱歌或者朗誦把人感動到的,哪個不是大師請列舉出來。去看看《見字如面》,有幾個能感動很多人的?去看看《我是歌手》等等那些專業歌手有幾個能做到?


第五點,只有原創才能算大師嗎?術業有專攻,作曲有大師,作詞有大師,歌手有大師,演員有大師。你跟我說一個演員不能寫出好的劇本,演員就不能當大師了?


目前噴子的噴點我都回答了,還有什麼,繼續放馬過來。


原答案我一個字都沒改過。

———————以下原答案————————
大齡路人,杰倫的歌陪伴了我整個青春期。
對快男的印象不好,所以對華晨宇的印象一直是一個選秀歌手。去年,華晨宇的《我的滑板鞋》和《易燃易爆炸》只是驚艷到我。
今天,《爸,我回來了》卻實在是讓我佩服。

唱歌其實是比朗誦簡單的。因為歌有旋律指導你每個字要怎麼處理,朗誦就需要靠自己的感情把字里的意思表達出來。
而這首歌,不止是朗誦。要把念白嵌在節奏里,所以你不能過多的添加情緒,會拖垮節奏,也不能情緒表達的不飽滿,會顯得很乾。

你以為情緒很容易來?去看看《演員的誕生》多少所謂的「演員」憋半天出不來一滴眼淚。而華晨宇不但要有感情,還要控制住,因為如果真的哭出來,就會影響到聲音。這一點我記得是龔琳娜老師講過的。

這首歌讓華晨宇在我心中的地位升到了大師。藝術造詣和龔琳娜老師是一個級別的了。


2017年12月10日凌晨
聲明,匿名是因為個人原因。
首先肯定,原唱的歌曲演唱很精彩很厲害很有個人風格。
我是華晨宇大齡歌迷。
初聽華晨宇的歌曲是第一季《天籟之戰》的《易燃易爆炸》,當時真的是很驚艷很驚艷,華晨宇在這首歌曲中展現的實力,打破了我對選秀歌手的偏見。因為他的歌聲把天籟看了一遍,說起來真正讓我入坑的是《流浪記》,聽得時候,腦海中浮現的是自己初入職場,懵懵懂懂,全無心機,後來遇到一些事,影響頗深,聽著他歌聲中的掙扎與彷徨吶喊,那就是當時的我。
今晚的《天籟之戰》第二季,得知華晨宇要改編的是《爸,我回來了》這首歌,因為沒聽過這首歌,特意去聽了。聽完,心理挺矛盾的,想聽他的歌曲,但又不想聽他唱這樣的歌曲。這首歌很好,但於我而言,太過於殘酷。因為看到歌詞的瞬間,我就明白,這是我的一道坎。當時就很糾結。
華晨宇今晚在天籟舞台上的表演,第一遍看時,純粹欣賞他的音樂,不停感慨居然還能這麼改編,居然還能這麼演繹。可是等到聽第二遍第三遍時,感覺心臟很絞痛,氣都喘不過來了。
看著他用稍顯輕快的語調說媽媽的詞,又用不同的語氣層層遞進來詮釋「爸,你要我怎麼像你啊」,第一次緩慢低沉,第二次力度加重,第三次大聲吶喊,第四次聲音漸低……結束時的傷感的眼神,緩緩唱出「我還想叫,爸,爸」……
深夜痛哭。
他在台上演唱,腦海中浮現了許多許多好久未曾想起也不願想起的深埋心底的畫面:冬天飄雪的深夜,父親躺在床上罵罵咧咧,我和母親遊走於深夜的小巷,累了,坐在別人門前,不敢回家,可以忍受深夜的黑暗,可以耐住冬夜的嚴寒,卻抵抗不了父親的拳打腳踢…
…拍高中畢業照那天,臉上還有青紫的傷痕,只因為勸架……實在說不下去了,都是滿心的創痕。
但是還能怎樣,一邊是父親,一邊是母親。有過怨恨,有過反抗,夾雜在中間的孩子,心理千折百回死去活來,但是還能怎樣???就算再怎麼痛恨,那也是自己的父親。……
這估計會是我唯一不想循環的華晨宇演唱的歌曲了。因為他唱的,就是我,即是當時的我也是現在的我。他唱出了我一直以來對於這些事情的感受。他唱出了那個猶豫膽怯害怕怨恨矛盾的我。聽一次,痛一次,而有些痛苦,真的不願意回想。
夜深人靜,滿面淚流的寫這篇回答。本來也不想寫的,揭開傷疤,流的血依然是鮮紅色的血,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淡。只是看到一些對比評論。就此說說自己的想法。不是音樂專業,所說均為內心真切感受。
華晨宇說過,音樂只有舞台,沒有擂台。每個人的認知都不一樣。你喜歡你的,我欣賞我的。這種情況很正常。合適的討論交流各抒己見也很正常。但實在沒必要非要分個高低優劣。沒打動你的,不代表感染不了別人。
謝謝!
———————————————————————
12月10日晚7時
統一回復:評論區各位的安慰,衷心感謝。
補充:
家暴的程度不同,家暴的方式不同,家暴的影響不同,家暴時親戚鄰居的反應不同,家暴時受害者年齡不同,性格不同,心理變化不同,長大後想法也不同……
所以,這首歌曲可以是叛逆期的少年控訴,可以是不屑的蔑視,可以是內心無助的期盼,可以是成年後的漠視淡忘,也可以是深深的絕望……
既然有這麼多種不同情況,個人認為,不同風格的演繹都是合理的。
有些事沒有經歷過,沒辦法了解局中人的痛苦。
原答案中所說兩事,只是數年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事,很多事有過之而無不及。不說,是因為已是往事多說無益。可那種感覺,真是如處地獄,恨而為人。
華晨宇演繹版本中,透露出的迷惘無助彷徨憤怒矛盾抗爭,皆是本人經歷的真實寫照,所以引起我很深的共鳴。不喜歡賣慘,這是第一次當眾親手撕開自己的傷口。請那些質疑別人言論真假,懷疑是「水」的人,自重。


在各個平台發了一些感悟,搬到一起做個記錄好了。

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一個作品,我第一次真正被他所震撼,綿長的、緩慢的、艱難的、苦澀的。

我之前就有說過,我喜歡的先是他然後才是他的作品,所以他的人從來先於作品驚艷我。如果說之前的親小、流浪記、包括dear friend 我都是代入他或者代入我自己而感到心悸、感動,那麼這大概是我第一次腦袋裡什麼畫面都沒有被他織的那個夢所驚艷。

那個年紀不大看著媽媽被打得傷痕纍纍的孩子;那個在別人還在吃著糖向爸媽撒嬌的年齡就學會了冷笑的孩子;那個被教育著要以爸為榜樣轉身卻看到爸爸面目猙獰的孩子……

他念、他笑、他唱、他叫
他織出了所有,但其實什麼都沒有。
夢醒了,一片沉默。

他完成這個作品之後程雷說:「唱而優則演。」我想這一定是他發自內心的感慨,畢竟除去主持人的身份之外,他也是觀眾。

我以為我在看一場電影。
---------------------------------------------------
華晨宇這個人啊。

從昨天到今天有很多很多的評論,好的、壞的、難聽的、虛偽的、真心的、假意的,都有。
其實不用在意的。
這是一個藝術品,他是一個藝術家。真正的藝術從來都是小眾而不被人理解的,尤其是在它剛一出世的當下。能夠欣賞藝術的也只有小部分人,世界上多的是那些不懂卻偏偏要裝懂、滿身戾氣不斷叫囂的人。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叫《羅丹藝術論》,第二章里有一句話說:「是的,就是痛苦,就是所愛者的死亡,甚至朋友的欺誆,偉大的藝人——其中包括著一切詩人、畫家或雕刻家——對著這酸辛的悲劇,也是感到無限的驚訝、嘆賞。」
我很喜歡形容他的一個詞叫遺世獨立,大概和上文有異曲同工之效。

他早已跳脫出了那個污濁的環境而遊刃有餘地遊走於其中。出世,也入世。


我們其實總說不要太驕傲,要謙虛,要和他一樣謙遜,但是你看吶,我們愛著的這個人啊,他那麼不一樣,他有著足夠的資本讓我們驕傲啊。
所以我很驕傲,非常。我很佩服自己的眼光,謝謝我自己,擁有華晨宇這麼好的信仰。

最後兩句話,於人於己一起共勉:
人啊,貴有自知之明。
人啊,貴有容人之量。

但我不會去試著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以上。


還是回答一個吧。
本來是在評論裡面隨便說了說,因為沒有太多想法可以寫一個回答,結果「花蘇yu」回答我的評論反倒讓我有點想說的,可以寫一個答案了。

有些回答不過是在站隊,沒啥內容。
先明確說,我是周杰倫粉絲,不過我不站隊。

當初鄧紫棋版「喜歡你」流行起來,倒是讓我有點不爽。
很多人說更喜歡鄧版「喜歡你」,甚至聽了鄧版才開始喜歡這首歌。
心裡很不是滋味。
雖然鄧版也不錯,但我打心裡覺得Beyond原版聲音輕得多,情感味道卻深得多,有點覺得歌迷不識貨,為Beyond惋惜。

但這次情況不同。
先問一問好了,就算華晨宇版「爸,我回來了」大紅大紫,廣受好評,難道會對周杰倫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嗎?難道會讓杰倫原版變垃圾?變得不出名?
沒必要互噴吧。
我看以杰倫這麼喜歡玩音樂和創新的個性,如果有機會被問到對華晨宇版的看法,他很可能會表揚華晨宇版本的,並且會給予不低的評價。杰倫粉絲何必抵觸華晨宇?

個人覺得改編非常完美,同樣的主題,同樣的歌詞,同樣的副歌旋律,完全不同風格的演繹,最後都直入人心。一場完美的再創造。
(很多人可能憑映像覺得杰倫版只是個好聽的rap而已,其實杰倫版感情也很沉重,尤其那句「你叫我,怎麼跟你笑」震撼人心)

如果沒有杰倫原版,華晨宇版本不會平空出世,也不會這麼令人感動。
新鮮感、意外感,還有原來聽杰倫原版沒有那麼留意的歌詞部分,疊加起來,認真聽的話我相信沒人會不動容。
而這個版本,恰好也證明了杰倫的才華。我們向來關注杰倫歌曲的旋律、rap、編曲,而華晨宇版本讓我們看到原來「爸,我回來了」的歌詞如此動人,副歌部分就這樣唱也令人心顫。

再怎麼看,這也是音樂的幸事。

華晨宇聲音很能打動人,個人有藝術感覺,堅持自我,非常難能可貴。我希望他能發展壯大,出更多優秀作品,甚至自成一派。
也很期待出現更多真正有才華的歌手,創作型也好,唱功型也好,像李榮浩、許飛、陳粒、王箏、許嵩等等。雖然對許嵩、李榮浩的歌沒多大感覺,但不可否認他們都獨具一格,有創新,並且旋律好聽。這很可貴。


我想說的是,不要在周杰倫以後就是空白。
就拿周杰倫第一、二張專輯來說好了,近二十年前的歌。
可愛女人、完美主義、龍捲風、印第安老斑鳩、娘子;
愛在西元前、爸我回來了、忍者、安靜、威廉古堡、對不起、上海一九四三、雙截棍。
兩張專輯共20首歌。隨便一數,至少我列舉的這13首歌,在今天來聽,仍然顯得這麼前衛,這麼獨特。
究竟是該為杰倫驕傲,還是該為這個時代的樂壇悲哀?
「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搞到最後,我們以為周杰倫是十年一遇,結果等到我們都老了,才發現「人間再無楚留香」。
所以我覺得,對於每一個真正在做音樂或演繹音樂(汪峰、張傑、譚維維等),真正在創新(陳粒、李榮浩等),真正在堅持自己(朴樹、李健、竇唯、許巍等,以及很多搖滾樂隊)的歌手、音樂人,應該鼓勵,應該無條件支持。

就算不能支持他們的嘗試,至少,應該包容。

不要扼殺這「不一樣的煙火」,也許有一天,它會成為一整個星空。


我們來聊一下關於藝術家這個話題。
我很喜歡昨天他自己說的那句話,往常都是用一首歌來演繹一個故事,今天講一個故事,來唱一首歌。

所有感情都是相通的,世間所有的表演模式都是殊途同歸。不管是歌者也好,舞者也罷,最後達到的那個稱之為藝術家的點,都在一個情字上。
華晨宇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他用了最為直白的表達方式,他用他自己的身體,用他自己情緒,來直截了當的傳達。

你看他的眉梢,看他一挑眉的譏諷,你看他的眼睛,看他眼底情緒逐漸渲染溢開。你看他唇角的微微抽動,看他暴起的青筋看他通紅額脖頸,他卸去了這首歌的反抗與爭鬥,他傷痛至極他無法抵禦。他用一直屬於他方式來演繹一個幼小的孩童躲在陰影中來承受他不該承受的一切,他把自己脆弱而無助的一面剖析開暴露在陽光下,鮮血凝固的傷口再度翻出嬌嫩的皮肉,然後一聲聲質問,一聲聲哭訴。

爸,你要我怎麼跟你像啊。http://t.cn/RTzRJtv


這首歌的評價很有意思。

虎撲的一個傑迷說,「Jay原曲表達的是反抗和憤怒,而不是乞求和憐憫。家庭暴力當中,一個只會放聲哭泣的孩子,根本不是這首歌要表達的意思,也不值得宣揚。違和感太重,他感情完全用錯了方位。」

豆瓣的一個傑迷說,「老周唱的感覺,對媽媽的心疼,對爸爸家暴的質問,想反抗,自己卻無能為力,同時還對爸爸抱有一些希望。而華晨宇唱出來,在跟別人講:你們知道嗎?我爸總是打我媽,我恨他,我沒辦法,所以把他殺掉了

┑( ̄Д  ̄)┍

我記得華晨宇出道那年上春晚,央視的面對面採訪他,問他對張國榮《我》如何理解,他說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理解歌的情緒,再問,他說我唱歌或寫歌,我會告訴你寫作的環境,但我不會告訴你我想要表達什麼,讓聽眾自己去思考,去創造,這就是藝術。如果告訴了你,不就把你框死了嗎?

他說這是我理解的藝術,當你聽到我唱歌,你有去思考,你有去想他到底是好聽,還是不好聽,這首歌影響到了你的心情,你覺得哇好好聽,或者啊好難聽,當你大腦在運轉的時候,你在思考,你在創造,那我的藝術就完成了。

這是他的藝術,他想做的事,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聽眾有一千個感受,一千個畫面,這畫面是好是壞是美是丑並不重要,他從來不是要傳遞他的情感給你,他可能從未打算讓人看到他的內心,他要的只是你產生情感的過程罷了。

他說藝術是創造與自由,你理解或者不理解,都沒關係,他理解你的不理解。

回到這首歌,看到有花粉說,這首歌,花花刪去了原歌反抗激烈的歌詞,僅留下一段旋律,唱出了壓抑和哀求,即便痛苦,也帶著善意的隱忍。

我覺得,花花刪去的是原曲中對美好生活的留戀幻想,和對父親的勸誡,他的情緒在於,他不認為父親會悔悟,也沒有溫情的幻想,他的控訴不過是自我情緒的發泄,不具有任何試圖溝通的意味,他早已給父親定罪判決,無猶疑將「離開這個家」。情緒逐層遞進的一聲聲質問「要我怎麼跟你像」並不等待回應,最後一段雖然語氣柔和似在哀求,卻不帶溫度極盡冷漠。整首歌對父親的態度是冰冷的質疑、嘲諷和藐視。他仍是那個親愛的小孩,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痛苦和掙扎是送給自己的撫慰,無需救贖,不必憐憫。

PS:點評時張藝興和張傑都建議將原唱中爸爸的聲音「你走開」加進來,華晨宇說他考慮過最終放棄,我覺得不加這句話的原因是,在華晨宇所構造的情景中,這是一個長大的、具有反抗能力的少年,父親所代表的威懾和恐懼已不復存在,他是自由的,無所畏懼。


這可能是,這一季天籟之戰中我最愛的現場,沒有之一。
藝術品,不想去跟任何歌以及歌手做比較。

更新
一個作品能有這麼多爭論,這麼多原唱歌迷撕,本身就證明了他改的很成功,試想這首歌如果是另外一個人按照原來的唱法唱並且唱的一般,還會這麼有爭議么?你越去貶低的,實際是你越忌憚的。其實有爭議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波瀾,而每次他一出手,必定掀起的是大風大浪,我作為歌迷真心為他驕傲。
回到這首作品,如果有人認為它是詩朗誦,它不是歌,它尷尬癌犯了,它不咋地等等,這都無所謂,因為只代表了你自己。你永遠也改變不了的是,他在唱完這首歌時,全場長達二十多秒的寂靜,以及他謝幕後全場緩緩響起的掌聲。


其實這個表演,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

一面是「啊啊啊啊啊太厲害了聽完睡不著」,對華晨宇的這場表演傾注讚譽,說看完這場表演久久不能平息。

一面是「能不能不要毀經典了這唱的什麼玩意」,覺得浪費了自己三分鐘生命,最後再感慨一句杰倫牛逼。

其實二者,都是真心的看法。確實有人覺得他這首歌改編的好,也有人覺得這首歌改編的不好。如果這樣評價的人都認真去聽了,這樣的想法是有價值的,也是可以尊重的。

但是如果,傾聽音樂前先要帶上「粉絲又在控評好煩」「水軍可真多」「化妝不男不女真噁心」等等等等這樣的偏見去看的話,這樣嘈雜的心態是聽不出好音樂的。一開始就帶著反感的心態,結論也會受到影響。

有人能從這首歌,這場表演中獲得感動,能內心久久不能平息,是很幸運的。聽了覺得華晨宇演技浮誇的,覺得尷尬無比的,是遺憾的。畢竟觀看錶演的時候,確實是有人聽著音樂會十分感性的回想起自己的經歷或者十分認真的投入故事,也確實會有人盯著視頻上歌者臉上的痘坑和下巴鼻子來思考他是否整容。確實是有人會因為這是那個據說改編歌曲很厲害的歌手就把他改編的每一曲推上寶座,也確實會有人覺得坐在那裡的「巨嬰」演技浮誇內心複雜。肯定是有人僅僅因為「華晨宇」三個字的標籤就產生了偏見的,無論是褒獎還是辱罵。同樣的,這是周杰倫的原創。「周杰倫」這個標籤意味著天王,是不容反駁的標籤。要是有誰分析周杰倫音樂的瑕疵,那肯定是會被罵得很慘。很多時候,杰倫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音樂人,更聯繫著自己那個時代的回憶,已經很難做到不聯繫到評價者自身了。

原唱是絕對的正確,是絕對的不容置疑,那華晨宇在改編這首歌的時候,不被批評是不可能的。

這當然是無法超越原唱的曲子。硬要吹超越原唱那就是一派胡言了。改編的再怎麼厲害,「第一個」這個意義對人的影響真的太強大了。況且華晨宇只是做了簡單的編曲,這個作品重要的不是在他的改編,而是他的表演。是他的表演決定了這個作品的價值。

和原唱的比較不可避免,也沒有辦法。原唱實在是非常厲害也擁有非常多粉絲,這種時候改編過譽和被黑都是正常。原曲的說唱可能會讓一些人奉為經典,改編的獨白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沉重。有很多人分享他們聽到了這首歌內心的觸動,那麼這首歌對他們來說就是有意義的。也有人內心產生反感,於是留下幾句「什麼玩意兒根本比不上周杰倫」的評論,那麼這首歌對於他們而言就是沒意義的。有人喜歡那獨白的聲音,有人覺得那聲音刺耳。都是可以理解的。

批評也好誇讚也罷,這都只是證明,所有人在爭辯的,都是他的音樂。這就足夠了。一派的表揚,華晨宇自己肯定也不願意看到。他需要批評,理性的批評。那些喊他不男不女的,說他毀原作的,覺得尷尬的,只是證明這首歌對他們產生了影響。有爭議,也比平庸好。只是這些批評沒有太多的價值,專業的樂理批評會更有討論的意義。希望這種爭議的水花能讓一些音樂人看見,然後指出華晨宇的不足之處。

這是一首刺耳的曲子,我想可能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把它下載在自己的曲庫里,甚至不願意再去聽第二遍。即使是覺得曲子改編的不錯的人,大概也不會願意去聽,因為那聲音像是在心臟上切割。後面的高音簡直就像是往心臟上刺,就像是一個孩童嚎哭的聲音。這樣的曲子不能給人帶來快樂,只是帶來痛苦。這似乎是失敗的地方,但是若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對於能感受到這些的人來說,也是成功的。

有人覺得他很假,覺得他在表演,覺得粉絲在控評,覺得他在蹭熱度。有人說他的高音是炫技,但是卻又對他並不炫技的簡單的改編嗤之以鼻。有人覺得那些誇獎和感動都是假的,並對他們冠上水軍之名。

不過有一個東西不會造假,那就是他在現場表演完這首歌的時候。


久久的寧靜,和慢慢響起來的,掌聲。


其實很理解覺得這首歌尷尬的那些聽眾,我也想如果自己能對這首歌沒有任何感觸該多好,如果沒有經歷過歌中的那些無力絕望與哀求會該有多好。


從第一句開口到最後的輕喚,沒有嚎啕大哭,沒有抽泣,只是控制不住眼淚一直往下掉。昨晚聽完很久之後不想開口說話,到了現在一想起這首歌,也還是眼淚打轉鼻子發酸。

昨晚先是在微博里聽了三分鐘的剪輯版,後來守著更新天籟去聽了六分鐘的完整版。就聽了兩次,這輩子也應該就只會聽這兩次了。這首歌對我整個情緒的影響破壞力太大,我覺得自己並沒有能力再來多承受一回。

幼時的我年紀太小,除了哭喊沒有任何辦法。最讓我不願回憶的是今年過年時我都已經24了,我卻還是無能為力,我都恨自己的弱小,恨自己為什麼是個女孩。人站在廚房裡看著刀,握著手機,我明明是可以做點什麼來阻止這一切,可是我除了攔在媽媽面前卻什麼也沒做。我為什麼什麼都做不了。

我媽媽去年說你不回來的時候我和你爸都不會吵架。這就是為什麼我暑假不想回家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我前天飛回去看看你們昨天又要趕緊飛走的原因。我多害怕我多待一天又會發生我不願意看到一幕幕。

花花唱出的是我心底的最無力與最恐懼。不是杰倫的控訴,而是一種在父親面前的弱勢、哀求、絕望。絕望到真的恨自己生而為女子,絕望到我連控訴的力氣都沒有。

你們覺得這是朗誦也好,毀原唱也罷,沒有任何感觸那是最好。因為我除了羨慕你們,是真心為你們慶幸可以這麼沒有負擔的長大。

而像我這樣的人,真真不要再聽這首歌了,瘋狂打電話就夠。

最後,真願所有人都能百歲無憂,願所有小孩都能幸福成長,願花花歌里的心境我們都不要再有。

願大地和平,咪呢嘛呢。


講道理 這首歌我沒聽完。

因為後面的部分實在是太撕心裂肺 有點喘不過氣。

華晨宇在這首歌上放了個大招 然而我卻想起了太平洋彼岸的一位說唱歌手——埃米納姆。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他的那首《Stan》聽起來跟改編版的《爸我回來了》在大概的調性上還是十分相像的。只是《Stan》聽起來更沖一些,《爸我回來了》感覺更像是在角落裡竊竊私語。

一開始覺得不怎麼樣,雖然現在依然這麼覺得,但是總覺得《Stan》沒有以前聽的那麼不好聽了。


從知道他抽到周杰倫的歌開始我就有點頭疼。我知道所有歌一經改編,一定會受到原唱粉質疑"他跟原唱表達的意思不一樣。"並且先入為主的愛,會讓人帶上有色眼鏡。周杰倫的粉太多了,emmmmmm。
但是歌曲既然被改編,情緒一定不會跟原版一模一樣,不然那改編就沒有任何意義,直接放原版CD就好了。
他想表達的情緒也許根本不一樣,對於藝術表達來說,每個人就算唱同一首歌朗誦同一篇詩出來的情緒也許都會不一樣,這取決於表演者的經歷和自己的思想感情。
周董的爸爸並沒有打他媽媽,但是他的家庭情況確實使他感受到"母親帶給他溫暖",所以他的版本有保護母親和對父親抱有希望在裡面。但是對華晨宇不一樣,對他來說"只有母親帶給我溫暖"也許是一種諷刺。但是他能理解的是家庭破裂那種很糟糕的感覺,他就通過自己的經歷來共情,去宣洩一種恨,一種指控。
說來你不信,有的人就是做不到那麼聖母,有的人受到來自親人極大的傷害是不會再對親人抱有希望的,甚至燒香拜佛都想對方去世。這可能是家庭幸福的人理解不了的一種情感,但希望你們尊重。
每個人的家庭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想法當然不一樣,這沒什麼好評判對錯的。但是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情緒有寄託,最好的寄託就是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
不同的人接受不用的版本,你能get到周杰倫,我能get到華晨宇,很正常。如果不喜歡華晨宇的版本可以不聽,但是如果他今天沒有唱出這一版,對需要的人來說是一個遺憾。
而且節目組把這首歌拿出來讓人抽,即便今天華晨宇不唱,明天費叔叔也可能抽到,坤哥也可能抽到,張傑莫文蔚都有可能抽到。總會有別人唱的。
所以,接受不同,擁抱藝術吧。


第一遍看完,腦子裡冒出一句話「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此處的月光,是他身邊慘白的舞台光,是把他的不堪和恐懼赤裸裸的暴露的燈光。


個人理解像是看了一部配樂電影。主人公在獨白,對父親暴行的控訴,漸漸轉為痛徹心扉卻又抱有一點點希冀的心態。
在這個故事裡,我看到了「母親」快被家暴折磨得「奄奄一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呼吸微弱。長大的孩子回想起母親的叮囑,臉上浮現了一絲溫暖和懷念的笑意,卻又在看到父親的那一剎那,轉化為恨意和絕望。

很榮幸又看到了另一個他,總是在給我驚喜的他。


目前為止看到網上各種炮轟毀歌,尷尬癌,表情造型化妝誇張,風格接受不了的,這些我都不反駁你們,一來主觀感受無可厚非,二來這歌背景特殊太經典,原唱粉捍衛正主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一首歌,無論改編成什麼樣子都會有人喜歡有人罵!能引起關注和討論本身就說明這個改編是不落俗套的是成功的。
在我心裡這個live超牛,不管諸位喜歡與否,至少他演得很成功,在新生代里你幾乎找不到第二個能與之匹敵的表演,這不是單純用演唱技巧和颱風高超能概括的。他對歌曲的精神層面的挖掘,對台詞氣息節奏的掌控,無論唱還是念,起承轉合地自然順暢,情緒的傳達,每一個眼神交流都非常精準,這是渾然天成的表演者的天賦,絕不是單靠後天努力上幾節表演課就能學到的。
有些人,天生就是吃著碗飯的,你怎麼黑都沒用。
我很期待,今後能看到他能站上更大的舞台,去揮灑自己的天賦!


這首歌本身沒法改,周杰倫當年在巔峰狀態下的歌曲,旋律已經完美,說唱斷句的水平本來又在花花之上。花花擅長的說唱加不進去,擅長的旋律由於周的個人特色太明顯,也無從延展。
既然無法從音樂上超越,那就只能從演繹方式上改變了,如果說周杰倫的《爸我回來了》是一個青春期的少年對父親的控訴,那麼花花的版本更像是一個抱頭在柜子里哭泣的兒童,反抗少了,悲傷更多了。
(其實花花的嗓子這麼好,我也聽過花花的《差不多先生》,其實我還是更期待花花唱正常版本的《爸我回來了》,不過按照常理出牌的話,也就不是花花了。)


不請自來,我不是音樂專業的,沒有什麼乾貨,不懂什麼樂理,但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就會想到母親和繼父爭吵的日夜,從我6歲到現在,從我一個人到他們有了共同的孩子。
有點跑題,但我想說,音樂的好壞是感性的,能打動我們的就是好音樂,引發我們思考的就是好作品。
以上


在此提醒,粉絲不要一窩蜂上來就抒發感情,有乾貨說乾貨,沒幹貨就別說了,別給花招黑。這種形式太少見,改動太大膽,別人不接受很正常,評價或許會兩極分化,我們要理解,不要爭辯。有一些跑到原唱下面的粉絲心裡有點數行不行???但是估計也不玩知乎,真的很想扒開他們的腦袋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看了一些回答,花花真的沒有想蹭周董熱度的意思,他不是這樣的人,如果他想要熱度可以直接上歌手,洪濤不是沒請過他,他都以還要歷練為理由婉拒了,所以他並不是一個為了熱度不擇手段的人。我們無意與原唱比較,這只是一個節目,剛好他抽到了這樣一首歌,我能理解周董粉絲對原唱的擁護,我能理解對華晨宇改版的不接受,我能理解你們說這不算一首歌,我不能理解你們說他蹭熱度,就像去年的滑板鞋也說他蹭熱度,今年他給王者榮耀創作也說他蹭熱度。我想杰倫的粉絲也是從詆毀中走來的吧,我接受你們對華晨宇作品的不理解,就像華晨宇說的,藝術這東西你看到什麼你腦子想的什麼就是你的創造,你覺得好壞都是你的藝術,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杰倫是天王,翻唱他的歌的人不在少數,為什麼要說我們家蹭熱度?

我真的不懂,去年滑板鞋和齊天大聖出來的時候一堆人說他毀經典唱的難聽,今年魂斗羅出來又說和滑板鞋齊天大聖一樣,套路了,沒去年的好聽,現在爸我回來了出來了又不說套路了,說沒魂斗羅燃了,要不要坐個小火箭飛上天,與太陽肩並肩?不變的是依然堅定地認為誇他的是水軍和粉絲,好期待下期一人我飲酒醉出來是什麼效果,會不會又是一波說他沒唱出原唱的情懷呢?


如果說周董的這首歌更多的是在唱這個孩子的回憶的話,我覺得華晨宇的這個版本更多的是在唱這個小孩的內心。兩個版本我都很喜歡。周董的音樂無敵,華晨宇的特別的改編視角。二者無需拿來比較。
一開始的鋼琴加旁白很容易將人帶入到這個孩子的內心世界,觀眾則像是一個處於上帝視角的旁觀者看著這個孩子。之後的吟唱感覺是一個孩子在訴說對自己父親的恐懼和對母親的心疼。這個孩子整個內心世界最衝突的地方應該是最後弦樂進入的吟唱部分,加入高音將這個孩子的內心的掙扎爆發了出來有點歇斯底里也有點癲狂。
整首曲子的層次感做得很好,旁白的鋪墊情緒把控,吟唱部分的力度,層層遞進,直到後期情感的爆發。整首歌的層次很分明也很合理,不會讓人感覺太突兀。
結束之後聽到了有其他嘉賓在說加入一個父親的聲音,其實以我個人觀點傾向是不應該加,華晨宇的解釋是想要做到極簡。我覺得更應該是這首歌更多的在講述內心,加了就變成回憶了,本來就在做了全新立意的改編,所以不加才是明智的。
周董的這首歌讓我聽出來一種大愛的感覺,他在做一個批判者用一段似回憶的感覺去嘲諷家暴,而華晨宇的這首讓我聽到的是一個被家暴的小孩內心的情感。兩種視角讓我聽出了兩種感覺。
最後想說,周董已然被封了神上了封神榜何苦再拉下來與人比較。而華晨宇金麟豈是池中物………
難得自己敲這麼多字,就不匿名了吧………


向來聽歌都是聽一種情緒,覺得沒有情緒的歌也沒有靈魂,而華老師的歌每次都會把我帶進一種情緒中。
美真的是從痛苦中萃取的,聽了這首歌想給華老師一個擁抱。


推薦閱讀:

如何評論李榮浩三專的《滿座》?
鐵三角 索尼 還有其它一些比較知名的品牌和四大動圈的耳機差距在什麼地方?
你會選周杰倫的哪句歌詞表白?
薩頂頂及其作品是如何贏得目前的國際聲譽的?
比起其他歌手,為什麼周杰倫如此受歡迎?

TAG:音樂 | 流行音樂 | 華晨宇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