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音樂的理解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音樂就像一種語言,和說出來的話一樣,是人們交流感情的工具。但是這種東西聽在耳朵里卻好像會反映在心裡。這樣的音樂到底該如何定義它,如何理解它。


卸腰

別想太多,別想這些問題,聽著就行了。對於一般人,所謂「理解音樂」,就是聽了一個音樂後有相應的情緒體驗。有情緒體驗,就算「理解」了。


音樂就是聲音……

長久以來人們建構的音階、和弦、調式、格式、段落,以及各種主題、風格等等範式,已經非常複雜了,但這都是有序的,是音樂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另一個巨大、混亂、無序的世界,是難以(甚至是不可能)呈現的。
話說回來,嚴肅音樂的所有努力,都是在用「有序」去模仿、指向、解碼、映射那個「巨大的無序」,所有嚴肅的藝術都在做這個工作。
這是我們作為人類的困境,某種意識、慾望、情緒、意義、體驗、幻象,必須依存於某種客體(物,即語言系統,或者叫符號系統),才能成立。否則,只能沉浸在巨大的無序中,我願意把它定義為死亡。但同時,現代藝術又在反抗(異化)這個符號系統。

這個困境也是人類的優勢:音樂只是小徑分叉的花園裡的一條路徑,沿著它走,你一定會穿過整個宇宙。
同意 @白噪音 同學的答案,還有兩句話我想分享一下,都跟音樂有關。

這是某前同事說的:

不喜歡聽音樂,我不太喜歡聲音。

這是是詹姆斯·喬伊斯說的:

評判人生的不是詩歌,而是音樂廳。


個人理解。音樂是實數集在真實世界的一個映射,可表達的信息的勢為??;文字可表達的信息的勢為??,對應於有理數集。音樂可表達的內涵遠超過文字及語音,尤其對於複雜的人類情感來說,是一個非常合適的表達載體


就好像迫不及待了,想把那些陪我在眩暈與幻象之中翻越稜角去尋找背面的樂思引薦給妳——真正的 masterpiece,泛漾著更真正的直覺和天才的光芒。妳不會見到那樣的場景,我也不會:多邊形佩戴羞怯而堅忍的黑色光芒,當你好像越過了它,你發現它狡黠地屈服,給你踩在腳下了,擡起頭去卻看見剛剛同樣的畫景。而視界像是《群鳥》裡面不動聲色的鏡頭,在我眼內出現了很多次,它只是推,只是推,而你在意外的 O.D. 之中,不再有自我意識,只知道驚奇跟抗拒。老師曾說,他有時覺得抓起小號吹奏纔是拉動狂躁或可畏轉折的繮繩的唯一方式。而我只希冀能把它輕易地捕獲,再交於給妳。但我知道這沒用,我試過無數種方式央求人們誇誇我耳邊的演說,我有寫下它的衝動,可是無從下筆,如若讓我哼出來則必然是一種侮辱,想把它刻畫總以自己皮膚上多出了莫名的疤痕告終。這有多讓我絕望,總之,它不可能是人們告訴我的那樣僅僅用耳朵感受的事情。這是可信的,就像銅管樂手們的 speeches 的確是高出已知任何語言可表達範疇的真實。與音符編織無關的事情太多,這是真主給獨子的不帶任何「意義」的可愛文身和佑護符。我更歡慰的是我的駑鈍使我沒有合適的聯想能力,這使得一個滾燙的彎音就真的是滾燙的,而甜潤的接近天空的跌落就真的如同妳的脣,當我看見白熱、粗糙而又有金屬光澤的聲響的骨髓,我知道我看見了。妳說我幹嘛騙妳呢?


我被音樂感動正是我離它最遠的時候


謝邀
我覺得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不一樣吧
但是概括起來,音樂是感情的抒發,但是首先應該是有技術支持的
我理解的音樂就是這兩個,感情表達和有技術支持
特別是在知乎,太多跟音樂不相關的問題貼上了音樂的標籤了
這裡我主要想說唱歌和音樂的關係
為什麼唱歌跟音樂其實可以沒關係呢?沒錯唱歌是可以用來表達情感的
但是太多人唱的太次了,也就是說這些人無法較為準確地完成「表達情感」這個本來屬於音樂的
任務,用任務應該沒錯吧= =
反正我覺得是的,但是有不少人,談唱歌,就是飆高音,追女孩子······
包含這樣目的的唱歌不是音樂,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音樂性可言,我說的是
純粹為了飆高音或者追女孩子而學,不怎麼管自己唱的怎麼樣,好不好聽,有沒有跟樂器
跟伴奏完整地和諧地配合的這樣的唱歌的觀念和行動
何謂聲樂?我認為就是聲帶樂器化,也就是說聲帶,人聲也是樂器,既然也僅僅是樂器
就不應該是特別突出的,而是跟別的樂器的地位是同等的,為了一個主題一個氛圍服務的
要跟其他樂器和諧共存的,這才是聲樂
純粹為了個人表演而存在的唱歌(活動)跟音樂毫無關係
這就是我對音樂的理解,無論是學唱歌,還是學樂器,只要是有一心要融入音樂本身的心
這就算是入門了,觀念上的,技術上的話不需要我去說明了


好音樂是可以分享的愛情。


靈魂的訴求


這是在知乎第一次寫回答,可能有點繞,大家不要在意~~~


作為一個小地方高中生,學習壓力是非 常大的,每天晚上一熬熬到一兩點,除了寫作業之外,留給自己的就只有音樂了,與其說音樂這麼大的詞,更不如說聽歌比較好。每當我在寫題寫的頭昏腦漲啥也不知道時,往往就是歌曲帶領我走出來的,那種感覺,就好像你開車在高速路上,你的面前全是霧,現在突然消散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那是一種自然的舒暢,無與倫比的清新,剎那間你會迷失在那樂曲裡面。

我覺得,音樂的靈魂在於它的節奏與感情。就拿自己經常聽的韓流歌曲舉幾個例子吧,比如說T-ara的《Sugar Free》,作為一首電音歌曲,其節奏重音與鼓點的搭配是非常非常的完美的,什麼叫完美?我覺得,就是你自己完全放鬆下來,不去想別的,就只用一種美的眼光去觸碰它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跳會追隨著那鼓點,一下一下,一下一下……

再者就是感情。感情的重要性不必多說,音樂本來就是帶給人美的享受,而這種享受的結果,就是感情的變化。我一直覺得,歌曲是不分好壞的,每一首歌,都蘊含著創作者的感情,只不過有的說得好,你感覺到了而已。既然我們要欣賞音樂,就不應該帶著「欣賞的」眼光去聽他,這種事應該放在聽完後去做。在舉個例子吧:T-ara的《我們不是想愛嗎》,個人覺得這首歌的抒情已經到了完美的地步,我喜歡睡前聽,四周全是幽靜的黑暗,我的感情隨著耳機中歌手的聲音開始前行,沒有刻意欣賞,我就是喜歡,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面,高潮起伏,我的情感也隨之波瀾跌宕,哀其傷,我覺得這是自己的聲音,剎那間,我忘卻了一切。

說了這麼多,與其說是專業解析,還不說是自我感悟,原諒一個語文能力不高的高中生,我儘力了^V^


樓主,不要想 太多,聽就是了。
音樂,繪畫,電影這些東西都是藝術,都是感官的東西。再深入點,美食也是藝術,它不但能填飽肚子,還會讓你的舌頭感覺特別爽,對,就是這個感覺。好的音樂會讓你耳朵感覺到特別」爽」,好的電影會讓你看得特別」爽」。對音樂沒有什麼理解,也不需要什麼理解,只要你聽著舒服,聽著」爽」,那對你來說就是好音樂。就像美食,你吃著好吃的別人不一定覺得好吃,同理,你聽著像陽春白雪別人可能就是下里巴人(請參考對於最炫民族風,你和廣場舞大媽的感受)。
另外,我很納悶的是為什麼我們聽音樂時總想聽出音樂中包含什麼哲理,音樂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意圖?大概是受天朝教育的影響吧,從小分析古詩的中心思想習慣了吧,人家就是寫著玩兒的,你非要給人家弄出個什麼思想來。例如美食,你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分析一下廚師做這道菜時是想向我表達什麼思想嗎?
感官的東西,去感受就是了,千萬不要讓理性破壞了你的感受!
對了,我特別喜歡最炫民族風!


1941年,在納粹集中營中響起了被俘的法國作曲家梅西安在集中營里寫出的傳世的時間終結四重奏。
2001年的911事件,深受打擊的人們在恐怖襲擊發生的當晚聚集在紐約市中心縱聲高歌Victory is ours。
2015年法國恐襲過後的第二天,麥當娜堅持了自己在歐洲的演唱會並解釋說人們如果因此停止歌唱就是被打敗了。
而直到今天,英國利物浦的謝菲爾德球場每周都有4萬人在為二十多年前遇難的同胞們高唱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當遇到苦難和挫折,當人們終止了體育賽事,關掉了店鋪,停下了工作為生命祈禱時,音樂卻尚未停下。
所以音樂絕不僅僅是消遣和娛樂,如果要說音樂的至上意義,那就是生命還在繼續,就像音樂還在響著。


音樂是指心情歡樂"


像是只唱給你一個人聽,心裡在流水


推薦閱讀:

陶喆出軌之後,婚禮還可以播放他的歌曲嗎?
如何評價林宥嘉的歌曲《天真有邪》?
聽(後搖)現場演奏和聽專輯,音質上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S.H.E裡面,selina和ella都結婚了,hebe還沒有?
Bang Gang 是個怎樣的樂隊?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