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1840年至今落後於世界的原因是什麼?
從天朝大國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
從四大發明淪為至今被世界認為近二百年未為世界前進作出任何科技貢獻。當然我還要有所說明,我說沒有為世界作出貢獻,是指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回答盡量別提,中國為世界出口襯衫,襪子的事。
-----------------------------------------------
剛剛有人問我,問題帶有戾氣,所以把我提問題的原因再補充一下。
之前我的問題被管理員關了,所以我才這麼說。絲毫不影響關於問題的討論。至於戾氣,我想還是不要吹毛求疵的好。這種問題本來帶有無數沉重。200年的歷史想要笑著回答都不能,假如是一個美國人提問美國領先世界100年的原因我想是不帶半點戾氣。這就是環境,我們不可能在葬禮上放&<&<小蘋果&>&>.自然也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於己無傷的討論。因為在世界舞台上受害者才是最該反思的。
我只希望裡面有有我值得思考的觀點
我們學完了清史,總會罵「頑固派」為什麼那麼愚昧?為什麼慈禧那麼無能?……為何康有為這樣的」君子「會不被時代理解?諸如此類,我們甚至有一種錯覺,要是讓我們去了那個年代,一定能夠扭轉歷史的風向。
「1840」年對於每一個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中國的大清帝國與歐洲的大英帝國因為鴉片貿易爭端爆發了戰爭,大清帝國戰敗,英帝國這一代表西方資本主義的王國成為了踢破東方封閉門戶的「先鋒」。從此以後,中國人民與中華民族都陷入了水深火熱的悲慘生活之中。
中國——這個亞洲最大的宗主國和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在經歷了千餘年的輝煌後終於第一次全面地戰敗,宣告了腐朽落後的舊世界秩序的消亡,對亞洲各國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震動。首當其衝,日本在1854年被美國強行「開國」後,經歷了「倒幕運動」,明治政府認識到了中國的失敗教訓並決心維新求存,特別是1856年和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中國的天津和北京後,更堅定了日本維新以求「富國強兵」的道路;李氏朝鮮也在1876年江華條約締結後,開始了推行開化政策,1880年金宏集出使日本考察,對軍事、行政機構上都進行了適應的改革(當然這種改革主要參考了中國的洋務運動)……中國作為亞洲弱小國家的宗主國的影響在逐漸衰減。
「1840」年也可以被看作中國被首次納入「全球歷史」的一部分,而這次的角色是「被掠奪的市場」。美國記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中,把「全球化」分為三個階段:全球化1.0版本(1492-1800)、全球化2.0版本(1800-2000)、全球化3.0版本(2000-?)。每一次「全球化運動」都是一些國家集團對另一些國家集團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財富資源掠奪的過程;每一次「全球化運動」都是加劇貧富分化的過程;每一次「全球化運動」都是道德淪喪與人性泯滅的過程……
在14-15世紀,歐洲的一些工商業發達的城市,如義大利的威尼斯、熱內亞、米蘭,尼德蘭的弗蘭德爾,法國的巴黎,德國的科隆,英國的倫敦等城市。英國出現了「圈地運動」,葡萄牙和西班牙作為「地理大發現」的先驅率先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對金銀的鐘愛,使得大量金銀流入到這兩個國家,造成了這兩個國家經歷了短暫的繁榮後,經濟中心便移動到了荷蘭、英國和法國。這三國通過貿易公司進行殖民掠奪。其最突出的例子: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註冊股本6.3萬英鎊,1708年就增加到了316.3萬英鎊。1751-1815,英國僅從印度掠奪的財富就達10億英鎊。而英國在1640年以前不過是個「海盜國家」,卻在全球化浪潮中崛起。這是「全球化1.0版本」時代。
到了1800年以後,也就是所謂的「全球化2.0版本」時代。全球發生了3次工業革命,英法德本是全球化的「主角」,而美國在百餘年的韜光養晦後成為了「後起之秀」,在兩次世界大戰後成為世界的霸主。另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是一個落後封閉的封建國家,甚至一度淪為任人宰割的對象。然而,日本在看清世界形勢後主動融入世界,抓住了「全球化」的機會,迅速富強,用了20多年的時間發展,擊敗了清帝國,由此成為亞洲的強國。特別是二戰後,日本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製造業工廠」到全球重要的「經濟中心」之路更是今天所有期待振興的發展中國家所嚮往的。
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了。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為什麼希望參加全球化競爭了。但無論如何,每一次全球化浪潮都是掠奪過程的性質不變。而在這次浪潮中,非洲和亞洲的長期落後國家就註定要成為「全球化3.0」的犧牲品。
正是由於可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崛起,也就造就了中國近現代史上關於「速度」的神話。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像中國自己那樣體會1840年以來帶給她的痛苦。在1840年以前,這個國力衰退的國家的人們包括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都認為自己的國家無比強大,沉醉於「天朝上國」虛幻夢境中,甚至認為中國向歷史上的盛世那樣,極端地自信,以至於自負。不過,我們不能對這種心態有過多的苛責。清帝國在經歷了「康乾盛世」後,國力鼎盛,那真是不可一世。首先,國家實現了大一統,國家版圖達到了歷史上最大化。其次,人口突破了3億,但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值。再次,經濟發展,城鎮繁榮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中國長期處於領先地位。一直到了乾隆辭世的18世紀末,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總量所佔的份額超過歐洲5個百分點,大約是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中國GDP在世界份額中佔到了三分之一。第四,國家財政儲備雄厚,,盛世巔峰時候戶部銀庫所存白銀常年在六七千萬兩上下。此外中國還是朝鮮、蘇祿、流球、安南、緬甸、南掌、浩罕、巴達克山等小國的宗主國。在此之下,世界各國對中國都給予很高的評價。伏爾泰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治理得最好的國家。由此觀之,我們就不難理解中國這種自負心態了。
然而,1840年爆發的中英鴉片戰爭,裝備精良的四千名英軍擊敗了數萬人的清軍。清帝國失敗了,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人千百年來形成的夜郎自大的心態被徹底扭曲,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形成的民族自豪感蕩然無存。然而從公元前5世紀至今的中央集權封建體制與根深蒂固的落後思想以及複雜繁瑣的中國現實的阻礙使「中國精英分子」救國的方案一個接一個地失敗。
而這種複雜繁瑣的中國現實,正是《劍橋中國晚清史》要給我們講的。而這些恰恰是我們很多人,從歷史教科書上所不了解的。
美國人費正清編的《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它是這麼寫的「從根本上說,這(1840年的戰爭)是一場最廣義的文化衝突。英國希望的不是把中國當作殖民地來統治,而是要中國按照英國方式在法治精神下進行國際交往和自由貿易,因為這將為英國的商業利潤打開門戶。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在中國古老的社會中進行一場革命,而這一點當然要遭到堅決地反對。」這個觀點與弗德里曼的「全球化」理論如出一轍。因為英國本國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使得「社會化大生產」成為可能,而不得不走「生產全球化」的道路。英國要將中國和印度變成和她一樣的體制,在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不對等的條件下,進行變相掠奪。同樣,弗德里曼今天在《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中鼓吹的「全球化」觀點也是在生產能力和技術、資本水平不對等的條件下,通過生產環節的全球分工進行掠奪。就以弗德里曼喜歡舉的例子為例,印度只能為美國人做廉價的外包。
1840-1842年鴉片戰爭以後不到十五年,就有1857-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又過了十年左右,1871年俄國佔領伊犁、1874年日本奪取琉球;又不到十年,1883-1885年爆發中法戰爭;九年以後日本在1894-1895年打敗中國,緊接著是1898年奪取租借地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伴隨著這些戲劇性的災難而來的,是由傳統中國的形象-以中國為中心看世界的觀念的破滅;這一觀念的破滅與那些早已記錄於歷史著作的災難相比,卻有著深遠的影響。這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由此陷入了百餘年的「民族自卑感」。而這種極度的自卑感亦成為了之後支配中國速度的神秘力量。這也激起了中國精英階層的思想解放運動。自古以來,中國的精英階層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已取得政權的實權派和沒有取得政權卻又知識的「知識分子」。
矛盾總在最尖銳的地方爆發,並且始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中國最尖銳的地方首先是中國的官僚階層。
事實上在鴉片戰爭前的「禁煙運動」中,是首先從最高統治者開始覺悟的。道光皇帝多次下詔禁煙,對開煙館者處以絞刑,販煙者充軍邊塞,吸煙者首先體罰再服勞役,雖很具體,但都不見成效,且他的臣子都極力阻撓,例如太常寺少卿許乃濟就主張消極弛煙,上《鴉片煙例禁愈嚴流弊大亟請變通辦理折》,要求取消禁令。在官僚階層中,林則徐膽識過人,閱讀了大量西方科學著作,由此打開了近代中國思想開化的門戶,而林則徐的好朋友魏源於1842年12月完成《海國圖志》五十卷,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這一思想是由官僚階層中的進步人士提出,故亦理應當有官僚階層去實踐,而這個實踐卻等到了20年後的洋務派官僚資本的「粉墨登場」。他們創辦近代軍工企業,設立翻譯局,建設近代交通和通訊系統。我們也許要問,為什麼等了20年才開始自強之路?原因當然是複雜的。但是主要還是「思想」的解放程度影響「速度」。中國人要解放思想不容易,尤其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日本與中國在歷史上都面臨了這樣的問題。日本也等了20年才進行改革開化。在這二十年里,日本人爆發了戰爭,推翻了主張閉關的幕府政權,確立天皇制,開始了改革。而中國在這20年里,則還在做夢,同時也進行內戰,只是這個內戰和日本的不同。日本的內戰大抵可以與美國的南北戰爭性質相同,定性為資產階級革命,而中國純粹是農民戰爭。這兩個國家在內戰結束後都幾乎同時開始了改革。
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是有限制的,而且是依靠上層精英階層,這點和日本一樣。清帝國和日本開始了近代史上第一次變革競爭。最後日本勝利了。中日甲午戰爭中,清帝國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一事件成為了中日關係史上一個新標誌。日本在歷史上第一次戰勝了中國人,並加劇了清帝國的危機。並且比西歐國家帶給中國的挫敗感更嚴重。沒有任何人會想到日本這樣的小國會擊敗實力比其強大數倍的中國海軍。
西人宰割依舊,清帝國官僚階層30多年的改革成果付諸東流。這個曾輝煌數千年的大帝國分崩離析,讓人感受到了她的蒼老和日暮西山。第一次中國速度的神話破滅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中國人第一次提出來的工業化夢想破滅?我們先看一下中日兩國的改革之路。
就清帝國來說,1861年設立總理衙門,作為綜理洋務的中央機關。清廷任命奕為洋務大臣。而奕任用了大量漢族官僚,並開始以興洋務來改革中國。
1865年9月20日,李鴻章奏請朝廷設立江南製造總局並獲批准開始到1883年間近20年的時間內,洋務派在意「洋務興國」的戰略下,興辦了金陵機器製造局、福州船政局、發昌機器廠、天津機器製造局、輪船招商局等洋務官辦企業20餘家,修建了多條鐵路,又建設了電報。而這種速度在當時來說還是比較快的,但是改革流於表面,只是辦了幾家生產效率不高的國有企業和學校,這些沒有觸及政治的深層。
也就是說,中國官僚的改革沒有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制定了改革制度並且參與了改革。是規則的制定者和參與者,這點嚴重違背了市場自由的原則,不可能提高生產力。我們在此不得不分析清帝國的社會。清帝國靠什麼統治中國的呢?一、宗法制度是維繫社會的最強大的力量。在中國,維繫社會糾紛、管理的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依靠以家庭為核心的宗法制度。一個家族中是由大家長管理家族中的輩分小的成員。這種體制使得很少的官員實現了社會的和平。二、沒有建立類似於西方的鼓勵資本主義發展的制度,大範圍地開展國家干預的破壞市場原則的活動。這個不難理解,僅從大量的官僚資本企業就知道了。三、沒有專利法、保險系統等保障風險的制度。清帝國在1906年預備立憲才建立了專利法。而在此之前中國民間的科技創新得不到鼓勵。民間資本不敢涉足公共道路建設等領域。中國的民間資本必須要依靠官僚勢力才能求得生存。
這些原因實際上在檢驗中日兩國成果的中日戰爭之前就宣告了中國的失敗。而日本的改革涉及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日本從1868年3月,明治政府頒布了《五條誓言》開啟了改革。在4年時間內先後頒布了《政體書》、《奉還牌籍令》、《廢藩置縣詔書》及多部詰令等涉及到了政治體制深層的制度。而後在30年間,由民間資本興辦了大量的企業、新式學校,組建了現代形式的軍隊。我們還注意到了,日本的首相為了引導民間資本發展現代企業,竟然辭掉了首相的職務,成為一介平民,來創辦企業。
在這次三十多年的競賽中,中國失敗了,日本成功地「脫亞入歐」成為亞洲霸主,「中國速度」破產了。
中日戰爭中清帝國戰敗的消息傳來後,作為沒有實權的知識階層震動了。這股力量由學生組成,他們聯名上書,發動了思想啟蒙運動。這場運動的領袖梁啟超寫下了《少年中國說》「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少年中國」的提出,表明中國的知識階層盼望一個新生的國家的出現,或者說是一個新生的政體的出現。他們期望徹底改革中國,他們要求向日本學習,以其為藍本進行改革。他們迫切改革的愛國之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光緒皇帝也是個不甘心做亡國君的領導人,他決定支持這群學生,做中國的明治天皇。我們可以發現,這次中國的精英階層改變了策略了,而且他們太心急了,迫切改革中國,他們已經意識到了再不改革,中國就要亡國了,再不變革,中國就要走向滅亡了。他們在100多天里頒布了大量的法令,全面改革,其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甚至比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時候還要快。然而正是改革的速度太快,改革者思考欠周密,在既得利益集團的打壓下,改革失敗了,皇帝被軟禁了。而以慈禧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鎮壓了維新派,實際上已經讓國內外輿論認為慈禧政權失去了合法性。因為皇權至上的社會裡,皇帝就是合法的,而太后鎮壓了皇帝支持的改革,就是否定了皇帝,那她就是違法的。於是心虛的慈禧太后擔心外國列強不再承認她的合法統治,於是開始支持接連製造「教案」的義和團。而這又直接導致了八國聯軍的入侵。八國聯軍攻入了北京,慈禧狼狽西逃。
戊戌變法是歷史上最短暫的改革,是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速度神話。但是,這108天的改革卻讓中國人對自己有了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中國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國是個古老的落後國家,對於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是個「少年」。而這種「少年中國」的意識一直影響了中國人一百多年到現在。
不過,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仍然像個「少年」,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包括許多所謂讀「文科」,自詡了解歷史的人,都並不了解自己的歷史。
落後?至少戰後這幾十年中國可一點兒也算不上落後,除了屈指可數的那幾個老牌帝國主義,還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先進?這個題目本身就不成立。
革命、再革命、再革命,把時間都給耽誤了。現在網上不是還有一撥公知,剛過了幾天太平日子就閑的蛋疼,整天鼓吹自由民主啥的想把中國變成第二個中東,借搞茉莉花之名最後搞到吃人肉嗎?
規矩變了,過去先進的後來就變成落後了,而且也不是1840年才落後的。袁崇煥重傷努爾哈赤的大炮就是葡萄牙商人手裡進口的,明朝中國是造不出那麼好的火炮的。1840年後不過是中國進一步淪落到了正面交戰傷亡一千比一的程度罷了。
東西方在公元元年左右,都在從分封的封建制轉型中央集權的大帝國。這個是當時落後的生產力的需要。西方失敗了,東方成功了,中國所以可以建設西方人無法想像的巨大工程,促進農業,整合經濟,普及文化。同時期的西方就是蠻荒之地,戰亂紛繁,神權至上。後來因為技術進步,天才人物個人的自由意志成了推動歷史的重要的動因,西方這種無序混亂的社會,卻成了天才人物崛起的熱土,東方的集權體制因為君權至上,一人之下,萬民天生都是奴才,出頭的期望就在於博得主子的青睞,而普天之下,主子只有一個,所以也就漸漸不再有什麼擁有自由意志,健全人格的人活在這種國家裡了。
今天的中國人,常常以為先秦的中國人的文字更容易理解,漢唐宋人還可以稱的上可愛可敬,明清的人,實在是一種乏味無趣的外星生物。這種人組成的國家,如果竟然不曾落後,才是後世子孫的大不幸。我很好奇一個連最最基礎的線性代數課本都看不懂的人何以能信口開河地斷言近代以來中國「未為世界前進作出任何科技貢獻」。無知真的可以成為無畏的底氣么?
無知有兩種,第一種知道自己無知;第二種連自己的無知都不知道。
原因很簡單,就是總以為自己是「1840開始才落後於世界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惜這兩者,我朝都已經不再具備了。
不知道你要問的落後是哪個方面的落後。
如果指的是科學,那很遺憾,中國自古沒有科學,科學只是古希臘人的特產。
如果說是技術,那麼中國傳統上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度,有很多先進的技術發現是很正常的。當然到了西方開始文藝復興了技術和科學緊密結合起來就已經跟不上了。
如果說是軍事的話,僅從火器上看,明代就落後於西方。
數學和天文曆法,數學本來就缺了幾何這一內容,代數方面從沒有阿拉伯和歐洲人發達。明代已經要依靠西洋人制定曆法。
航海的話,作為傳統的大陸國家,航海從不是優勢,阿拉伯人壟斷了很久從中國到中東的海運。後面到明朝中期開始海禁,更廢了。
經濟發展的話,農業時代,依賴於眾多人口,經濟總量還行。不過西方發展起工業之後就不行了。
總之,中國既不是最早開始文明開化的地區(埃及、西亞才是最早),也沒有古希臘那種優越的文化交流條件。要說落後,更應該問,什麼時候領先過。
麻煩您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首先我不覺得中國目前有多落後
再說一句話,如果在一個國家被侵略,最後不管這個國家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這個國家一定會倒退【可能是句廢話】
雖然中國目前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在一些尖端領域和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
但發展總要有點時間吧
歐洲幾百年前就有大學
人家在自然科學這方面有著自己的底蘊,
國內呢?
國內從1840年到1949年幾乎一直在打仗,對內對外都有,又雙叒叕的被侵略,又雙叒叕的不平等條約,攢了幾千年的小錢錢都賠給歪果仁了,好不容易大清亡了,但各種護法護國運動,北伐,各種起義,各種剿共戰爭中原大戰啥的,還有一段時間國土淪陷,鬼子進村,最後還有內戰,這麼多大大小小的戰爭打過來打過去好不容易打出來個新中國吧
但中國已經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了,人家歐美國家已經大部分人開上了小汽車,咱還連車都造不了(我們在打仗,別人也在打仗,但人家打仗靠的是科學技術我們靠的是人海戰術,人家德國戰後依然牛B,國內戰後依然是什麼都沒有,僅有的重工業基地還是腳盆雞十幾年經營出來的)
好不容易在毛熊的援助下建起來完整的工業體系,能夠生產各種東西了
但斯大林又發動了大清洗
多少建國初期回來要建設強大的種花家的兔子都被打倒了,有的甚至見馬克思了
改革之後,先是依然窮,下馬了好多東西,有錢之後才開始上馬了各種各樣的東西,這幾十年雖然飛速發展,但尖端領域仍然有差距,好多領域歪果仁直接就不和中國合作,對華禁運,這樣使得我們只能慢慢摸索,就好比本來老師一句話就能點通的問題,但他非要你自己推導,這個速度差距就很大了吧
現在各種國際聯合實驗室,裡邊有幾個是中國國籍的科學家,舉個例子,韓國在二戰之後認了一個好爹,直接是要求給錢,要技術給技術,人家沒多少年就躋身發達國家之列了(這也和他地界小有關係),還有我們的台灣,也是有好爹,而且人家沒有怎麼經歷戰爭,並且日本人在那經營了五十年,底子厚,現在好多國產機子用的處理器屏幕啥的都是人家的玩意
再說個以色列吧
這個國家和共和國年齡差不多,而且以色列還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考驗,但很快的也發展起來了
上邊這幾個例子有個共同點特點就是,領土面積小,人口都是幾千萬,而且都有好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發育的能不快嗎
共和國就不一樣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好不容易認了個大哥還因為矛盾分道揚鑣了,最後這個大哥也gg了,好在大哥留下了幾個傻兒子,二毛被鷹醬忽悠瘸了之後,大波的闊學家都跑到共和國,使的共和國在國防工業和其他產業進步了不少
說一個和共和國一樣的人口大鍋 印度
受局座的影響,我也是日常黑印度(哈哈哈)
印度在經過幾十年的毛熊和鷹醬都給支援的發展之後,人口和我們差不多,製藥領域比我們要強一點
軟體行業比我們要強一點
但其他的呢?
有句話是這樣講的(非原話),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代表了這個國家坦克的發展水平
印度三十年磨一劍搞出來的阿瓊tank怎麼樣呢,不言自明
醫學化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領域,因為不太了解,不敢妄言,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印度在發展環境上是左右逢源
航空航天領域印度比之我們怎麼樣呢?不言自明
電子產業印度比之我們怎麼樣呢?(不要講什麼中國目前國產電子產品用的都是外國技術,外國產品句話,經濟全球化環境下哪怕是蘋果不照樣用三星屏幕索尼攝像頭和技術嗎)
該睡覺了
雖然目前共和國和歐美老牌國家比起來還有差距,但對比同期的國家我們已經算髮展的很快了,從1840年至今,真正科學技術正式發展不過七八十年之期,有今日之結果已經很難得,看著吧,再過幾十年中國一定會趕上他們,如果我們這些人還活著,定能見到那一天的共和國
第一次認認真真的寫了這麼長,可能會有的亂,邏輯上也有點不太順
我要說是因為明中後期社會太繁榮太淫亂。你們又要摺疊我。但這才是正解啊,唉
現在,挺好。
中國現在處於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猶如一個嬰兒成長為一個青年人的過程,這個時候的中國蓬勃向上充滿活力,整個社會充滿各種思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儘管有一定的管制),身處於這個時代,我們有理由感到幸運,儘管我們落後,但是我們有機會有希望,。
1840年以前也不先進
回憶不起來『我是誰』
從思想外化史觀看的話,民族本源思想的相對發展程度在這時已經是低落到接近負值的地步了,相當於是基本停滯即將倒退的過程。而工業文明基礎上科學哲學發展正是相當於我們百家爭鳴的階段,擁有極大的活力將我們民族本源思想衝擊到蜇伏,以至於從上層開始崩潰。。
題目描述有三點錯誤,第一是「自」,第二點是「世界」,第三點是「至今」。
1840是一場考試,期末考試不及格,只能說明學生早就落後了,而不是考試完了才落後。
中國曾經全方位落後於西方列強,但是如今已經在很多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遠遠談不上全方位落後。
如果把問題修改正確。那麼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
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待更
文革
東西方碰撞後的新紀元,私以為我們國家在後進追趕先進上(特指工業國)中可以算的上成功的典型;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作為一個科研狗,個人覺得國家富裕起來之後專業上已經漸漸趕上來了,我們國家現在最主要的出口是工業品,而非格子襯衫;如果說改變人類的發明,只能說,上個世紀以來整個世界都很少吧,這麼想一想我覺得比較科學
有本書你可以看下《中國人的思維批判》楚漁 著
明明是一直依靠與西方文明的接觸,在進步好么,當然什麼甲午中日戰爭、文革之類的遲滯了下,但總體肯定是進步的
推薦閱讀:
※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裝逼事件?
※《臨高啟明》中元老院採用了銀本位,對歐洲三十年戰爭有何影響?
※古今中外哪個歷史人物最配得上「欺世盜名」這四個字?
※在電子產品周期極速縮短的今天,經典閱讀量落後於以往的我們如何超越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學術大師?
※文革的歷史意義能和世界歷史上哪些事件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