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回答謝謝的時候喜歡說不會,請問是不會什麼?


台灣閩南語的影響。

這是受台灣閩南語(以下或簡稱台語)的一個表達方式(expression)的影響,
經由語言接觸效應, 轉換滲入國語的表達當中。

在台語裡, 當有人稱謝, 譬如: 多謝(to-siā), 勞力(lóo-la?t), 或 感恩(kám-un) 等等,
而要回應表達不敢受謝的時候, 有一個習慣回應是「袂啦」(bē--lah)。
這也不限定在台灣閩南語, 同為閩南語系的漳泉廈或粵東/潮汕語, 也有。

這裡面的「袂」(bē) 這個字, 是個否定助詞, 是 [勿會] 的合音字,
其語意是大致相對應於國語/普通話的「不」,「不會」之意。
(合音字在北京白話當底所制定的國語/普通話裡面也有, 如 [不用] =&>「甭」)。
臺灣教育部對台語的「bē」這個語素的語源、音韻及定漢字的解說頗為詳盡, 我貼其連結如下:
→ http://140.111.34.116/e9617_epaper/learning.aspx?classify_sn=3period_num=376

也因此, 在表達不敢受謝的這個表達法, 經"翻譯"轉換借入滲到國語裡的時候,
成了「不會」或 「不會啦」 。

另, 在運用的的時候, 若光講「袂」(bē)/「不會」, 會顯得比較"硬"一些。
若帶個有緩和語氣作用的語尾助詞「啦」, 而成為「袂啦」(bē--lah)/ 「不會啦」,
會顯得較為客氣。


哎 , 小姐請問一下有沒有賣《半島鐵盒》 ?
有啊 , 你從前面右轉的第二排架子上就有了 。
噢 , 好 , 謝謝 。
不會 。


他們說了不會之後我該怎麼接?
走廊燈關上書包放?


等於廣州話的「唔使」。


不會:這事不會「給我添麻煩」
不存在:這事不存在「麻煩我的情況」
沒事:沒「麻煩我的」事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You are welcome」


閩南語里說出感謝一類的詞語時,表達出的情感是比較重的,閩南文化里收到別人的幫助和恩惠從情理上是要報答的,所以受幫助人說出多謝,費神,勞煩時又帶有一種給你添麻煩了無以回報的愧疚感,幫助人回答不會意思是不會麻煩不用在意小事一樁,更深一點是你不用愧疚不用報答的意思。


你得把」謝謝「理解成 要你費力了 之類的客套話


相當於重慶話的"不存在"


我是閩南人,我們一般也會說「不會」。它的意思也就相當是「不用客氣」的意思,只是換種說法而已。表達還是比較客氣的。


借地同問:北方人,南方也差不多,回答謝謝時用的是 沒事 。為啥捏?我覺得是某種語言上的無意識。


我想是跟台灣的方言有關係吧,就是一種用法來表示沒有或不用的詞彙,「袂」(be應該是這樣拼吧@@)他在閩南話中表示一種否定的語氣,例如自己對一件事情的不擅長,或表示要對方不用放在心上
這個問題的用法是屬於於第二種的方法,就像內地普通話的沒事是一樣的用法


應該是:這件事「不會」麻煩,跟不用客氣差不多吧。


難道是受陽江話影響的?陽江話說謝謝是「無該」。


「這樣並不會給我造成麻煩。」


我們四川人說的 不存在!


別人說謝謝,我習慣回應沒事。


謝謝=麻煩你了

不會=不會麻煩,應該做的


不會麻煩


這個在閩南也很常見的。「不會」應該是音譯過來的。就是在表達不用客氣,不會麻煩的意思。


應該是【不會麻煩到我】的意思吧


推薦閱讀:

找一個台灣男友是怎樣一種體驗?
為什麼要規定影視作品中演職表裡台灣演員和香港演員後面要後綴「台灣」、「香港」呢?
如何看待2016年4月大馬原準備把計劃返台的52名台灣詐騙疑犯移到大陸?
為什麼台灣沒有成為以色列?
為什麼東南亞的華人對台灣都有好感,之後是新加坡,都對大陸不感冒?

TAG:文化差異 | 習慣 | 台灣 | 方言 | 周杰倫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