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 (MTK) 晶元方案的廉價是怎麼做到的?


高度整合晶元,實際的AP包括基帶,wifi,藍牙,電源管理等模塊,目前能整合基帶的只有高通,蘋果是自己的處理器加高通基帶加博通無線,成本高,性能也好,聯發科則是多模塊整合,性能夠用,而且省電,雙卡雙待獨步天下,在基帶領域僅落後於高通,所以,性能好,待機長,信號強,雙卡王,價格吊,實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

補充一下,有仁兄說聯發科代表劣質,不考慮射頻性能,那就大錯特錯了。整合基帶是一件要求十分苛刻的工作,魅族就因為信號問題飽受詬病,兩三代了還解決不了問題,從實際效果來看,MTK的手機均表現出良好的信號水平,得益於聯發科多年的基帶積累,整合晶元會犧牲性能沒錯,但是聯發科給出了業界最為完善的信號解決方案,OEM廠商根本不用花大力氣去做後期信號,評測過幾款MTK手機(夏新N828,紅米,華為閃耀)信號好得出奇,我們進入體育館信號還有三格,HTC G11完全沒有信號,另外在性能上,我只能說流暢,兼容性十分好,其實我一直建議魅族用高通或者聯發科的基帶。

那些說聯發科劣質的,其實是因為OEM廠商後期做工太次,毀了MTK的名聲,聯發科給出完整的解決方案,有些山寨廠商就偷工減料,導致質量不好,壞的肯定不是CPU,而是觸摸屏什麼的。相反高通一直給OEM廠商提供較高的門檻,一般山寨廠是進不了的,也保證了做工,但是高通的低端處理器,完全不是聯發科的對手,拿400來說,雖說是四核,性能不如6589,而且要有一定研發實力。如果購買mtk手機建議買大廠的,華為中興小米都有保障。步步高從功能機開始緊跟聯發科,最新的音樂手機就是使用聯發科的晶元,加入專業的音頻晶元,做的那麼好,誰說mtk射頻性能不好,扯淡


首先澄清我不是晶元業內的,我只能從外部窺探一些信息。不過我覺得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的問題其實問的不準確。廉價很好做,性價比高不容易。所以我覺得真正的問題是,聯發科的方案為什麼性價比那麼高?

答案也很簡單,一句話總結:打包出售市面上性價比最高的技術。

舉例而言,聯發科MT6592這個真八核。宣傳的參數其實已經和盤托出了其秘密,28nm HPM Cortex-A7架構,ARM Mali 450 GPU。

Cortex-A7是什麼?看這裡:big.LITTLE Processing。這個內核是ARM設計在big.LITTLE體系下用來伴隨A15的核心,特點是低功耗。ARM不會說的特性是,這玩意很便宜。為什麼?因為這是ARM出售big.LITTLE方案時伴隨A15半賣半送的核心。同時它性能又不會很差,因為畢竟是需要代替主核心滿足日常應用需要的內核。

要知道目前ARM處理器最大的成本來自於授權,這方面聯發科的設計討了個大巧。

====以下有誤,感謝@周鯤 指正=========
晶元第二大成本是生產。可以說是A7架構的連帶效果,聯發科不需要使用最新最好的技術來生產處理器,因為A7不會像A15那樣消耗巨大的電流,產生大量熱,所以使用28nm的成熟技術(28nm HPM)大幅提高產率,降低產線技術授權和生產費用,又大幅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產可控性,因為最新技術產線需要和蘋果、三星、高通去搶,而成熟技術則很容易排上日程,通過安排生產可以降低成本損耗。而且A7比A15面積小很多——又是一筆可觀的成本節省。
===========更正============
晶元第二大成本是生產。可以說是A7架構的連帶效果,A7比A15面積小很多,意味著單位流程可以產出的晶元更多,損耗率更低。單位變動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時,需要的平均生產時間也縮短了,能夠更容易地安排生產,可以降低損耗和提高周轉效率。
=========================

至於Mali 450,又是一個很精巧的省錢計劃——這是ARM推出下一代圖形處理器之後推出的前代產品的最新版本。這樣的產品定價適中,過低會和新一代產品競爭,過高根本沒人買;同時成熟度又很好,再次意味著好買好生產好用。

其他的周邊設備中最貴的大概是基帶了,不是硬體本身的成本,而是授權。這一點上,聯發科可以說是很幸運,接連收購了數家有影響力的基帶廠商,包括AD的射頻與基帶晶元部門。這樣聯發科也成為了事實上的無線通訊專利擁有者,極大提高了3G/4G技術授權議價的地位。更何況聯發科主打的從來不是基帶性能,不需要衝高速,只要不追求速度那麼穩定性、兼容性就很容易遊刃有餘。

最後,也是聯發科真正的戰略成功處所在,那就是把這些都集中在一個晶元里。其他幾位的回答也提到了基帶是很難處理的,但是那基本上僅限於無線模塊分在各個不同的晶元和功能區的情況下。Nokia一直就是集成基帶方案的受益者,通過BB5這種一攬子解決方案戰翻了多少家競爭對手,風光了十餘年。聯發科的集成化方案首先大幅降低了方案複雜度,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而且大幅降低了下游廠商的成本——設計手機的複雜度一下降低成了如何正確放置一塊晶元。更何況聯發科使用的技術決定它的方案可以有很高的兼容性——發熱小,功率需要小,晶元體積相對大等等,都大幅降低了手機設計商面臨的設計和生產困難。

總結來說,聯發科的方案其實並不真的廉價,其實利潤空間很大。但是它就像一盒普通的盒飯,價格比點菜便宜,有菜有肉,需要的時候就能買到不用等,雖然不好吃但吃了也管飽,所以大家都樂得買它。


首先,我不太同意其他回答者關於「人力成本低」的解釋。mtk長期處於台灣股王的位置,是台清交成等台灣優秀大學資訊,機電類畢業生首選的就業企業之一。我認為mtk核心技術人員的收入比起高通在美核心員工是沒有質的差別的

以下是我對於所謂「廉價」的理解,很多信息是從Sundial_EE得的來的

第一,廠家自身的定位:MTK的路子是聚焦中國中低端市場,降低設計材料成本,不惜放棄高端歐美市場的一些指標要求(現在慢慢在向tie-1歐美運營商,手機廠商進攻了,以前是幾乎看不到歐美一流運營商,一流手機廠商在歐美市場出mtk晶元手機的)。
而高通的路線是主力進軍高端高利潤市場,如LTE-A多模多頻,優先滿足蘋果三星等客戶,通過提高產品value proposition。對於低端市場則是通過相應地減少功能等來降低成本和價格。

第二,中國市場的特殊性:中國市場是一個價格導向的市場,有些功能是要求能用就好,而不是完美。而高通的參考設計外圍晶元數比MTK多,成本也相應提高。2家公司在design 產品時的想法就不太一樣。MTK是cost orientated , 高通是 product orientated .

第三,產品:高通的習慣是一個晶元適用所有市場,不以中國市場為中心,高端,低端都是如此。而mtk大致上是china mainland only,中國不需要的功能可以不做

第三,性能和指標:兩家對自己的要求不一樣,例如:由於要滿足發射器的一些要求,高通的基頻濾波器做的很大,而MTK卻不管這個指標。高通的調試要求高,調試周期比mtk長至少一倍


1、哪怕開始是相同水平的東西,讓國人這麼一捧一甩也就分出高下了(沒有噴人的意思)

2、處理器造成的體驗有三:

a.手機使用感覺(遊戲,續航等等)

b.手機信號情況

c.參數是否亮眼,balabala

3、針對電子產品的測評從一開始的拼參數過了四五年到了現在的依舊拼參數,我認為是測評業的倒退。如果想要針對技術層面去分析,那就請專業一些,不要在廠商的manual基礎上「分析」;如果是從體驗上來講,相同處理器的千元機和2000元檔的機器試用體驗,區別在哪兒?勞煩做出準確分析。不然你說的那些參數有個卵用?

4、本人對這些技術都不懂,我是編程的。我是不懂什麼製程、什麼架構、什麼基帶整合(我說的懂說的不僅僅只是知道這個名字)。我在用魅藍,或許是不玩手游的緣故吧,我絕不出來能有什麼區別。那麼說到這:1、請某些測評站就不要打著「測評」的名義去分析了;或者請做出一些走心的、有營養的測評。(說實話我註冊個優酷,買個新機我也可以~)

5、手機、平板這種電子產品屬於某種「科技黑箱」,消費者不應該想的太多,重在體驗。而現如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測評又何嘗不是對消費者的誤導(或者說誘導)呢。幾年前蘋果內存小,我們相信他不需要太多,那我們為什麼相信呢?

6、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請抱有一顆真心去感受,有的時候多數人不一定是完全對的。


1利潤較高通低
2中國人力成本低(並加班多)
3模塊整合效果稍差(IP都是買),主要體現在功耗、性能上,不過差距不大,瓶頸不在硬體在軟體

另展迅聯發科都類似


作為一個在半導體行業n年的人現在更加相信一分錢一分貨,而晶元價格高與低最主要的還是晶元廠商市場地位及銷售策略。


決定晶元價格最主要的因素,單個晶園上能出多少晶元。晶園的價格基本上是固定。

當然,開發設計費用,國內流片國外流片,大廠流片,哪裡測試,晶園測試標準都會對價格有影響。那家廠封裝。

最簡單一個例子。用歐美晶元可以做到萬分之一壞片,但國內設計公司不會做這高測試標準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聯發科前COO朱尚祖加入小米產業投資部?

TAG:聯發科MediaTek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