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中國古代的「資本主義萌芽」在歷史學界是否被承認?


研究資本主義萌芽早就過時了,那是幾十年前的潮流。
現在的潮流是研究「社會主義萌芽」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08943/


資本主義社會興起在意蒸汽機發明帶來的生產繁榮,不要因為字面上的資本主義而認為商業重於農業了就是資本主義。興盛與危機這本書中就講了王朝末期都會出現統治不利,商業繁榮的景象,不過是統治衰敗的產物,所謂萌芽不過是為了迎合馬克思的學說認為中國可以自然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而已,其實很多人認為應該稱為工業社會


現在很多概念和制度表述是從西方生搬硬套過來的,例如資本主義...
但是實際上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以農業為主,即使某些朝代的工商業比較發達也是只佔據經濟生活的極小一部分,而廣大存在著的依然是農民,直到清末洋務運動開始了自上而下的經濟改良,但是這個時候的資本也主要是國有的或者說是皇帝所有的...和西方那種自下而上的資本積累及制度改革是不一樣的...
還有另一點,在馬克思唯物史觀中對人類社會的分級例如奴隸封建資本社會共產這幾個階段也是國人對產生於德國的理論強加於我國歷史上的分界
封建的基本特點是分封土地,但是我國自秦代以來就一直在加強中央集權,與分封制度做鬥爭,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帥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體系
還有為什麼咱們現在的理論體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以上我說的幾個例子就是讓你能夠明白...一些西方的觀念(名詞)不能隨便套用咱們的歷史和社會上,如果強加套用就會產生這個不承認...那個不承認的結局...畢竟肯定有不一樣的地方...


萌芽就萌芽吧,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唄。
但要提一句,某偉人說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套用一下「衰弱不是資本主義」。你要想當資本主義,起碼得能自立自保,不能隨便來幾個游牧民族就能屠了你,那不叫資本主義。
羨慕資本主義,無非是羨慕大英國的強大唄,沒見有人羨慕印度資本主義的。因為英國人還有其他國的到來,印度的資本主義萌芽,肯定會比同期的中國來的茂盛。但這種萌芽成長起來的資本主義,深信各位不願承認。
大英的資本主義也就那樣,有軍國主義的名人說過」強兵是富國之本而非相反「,這是真理。大英在諾曼征服和安茹王朝之後,從來只有打別國的份,有沒有資本主義都一樣。百年戰爭把法國人修理的不輕,並不需要資本主義才能贏。相反是義大利的城邦國,要說資本主義比大英早多了,美帝奇家族經營紡織業,銀行業,全歐洲的君主都欠他家的錢,但因為軍隊不行,連個義大利都統一不了。
明朝江南的那些」資本主義「,缺乏自立自保的能耐,沒啥好前途,撐死發展成印度式的,成為中央政府的奶牛。


資本主義的核心是自由和契約,

公權力的邏輯的強迫和服從,

不約束公權力,發展個p的資本主義啊,

例如,官員對草民生殺予奪,文明的核心機制就是限制官員的權力,

一點淺見,


一直被承認啊,尤其是中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因為意識形態的緣故,這個問題在中國歷史學界被討論得轟轟烈烈,因為有關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討論牽扯到我朝的立國之本,不僅是史學問題,更是政治問題。這個研究主要說明的是即使沒有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能發展到資本主義去,即中國歷史會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所規定的路線前進,這一理論具有普世性,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是宇宙真理,中國共產黨上台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而且因為我朝太祖對史學的興趣,大家的熱情就更高了。——毛澤東對史學的期待是注重現實、推崇致用。他關於中國歷史的一系列見解成為史學界的軸心,指導、規範、覆蓋著中國史學界,傳播、闡釋、學習這些見解成為中國史學界的當務之急。這一時期的史學論戰都與毛澤東的這些見解有關。資本主義萌芽的所有討論可以說就是為了證明太祖說過的一句話,即「中國封建社會內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所謂文人,無非是政治的傳聲筒罷了。當然我國幾千年來也就是這樣,所以也不必批判郭沫若是什麼走狗文人了,文人嘛,向來是走狗,韓愈所謂文以載道,這個道還不是統治者的道?文人不過是給它再增光添彩罷了。
不過後來因為文革結束,在意識形態熱潮冷卻下來之後,這個問題就逐漸變得不合時宜了,甚至被嘲諷為中國人的資本主義萌芽情節,很多人認為這其實是一個假問題,浪費了中國一代歷史研究者的生命,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個問題的出現大大豐富了我國經濟史的研究,也不能說全是浪費。
推薦一篇文章——仲偉民的《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研究的學術史回顧與反思》,其中的反思我覺得很深刻。他的主要見解是資本主義是一種綜合性的力量,單獨提資本主義萌芽,沒有什麼意義,而且資本主義本身與其說是全人類的必然,不如說是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偶然,沒有任何一種社會發展範式能夠套到所有國家、所有民族的頭上。


吳承明先生晚年直承這個讓他研究了一輩子的資本主義萌芽是個毫無意義的偽命題


這個論調基本上是承認的,但對於從哪個時代開始有資本主義萌芽就有爭論了。沈雨梧在《浙江資本主萌芽》一文中對此就有比較詳細的論述,可以參考一下。

就像王建雄說的一樣,現在基本上都不討論這個問題了,現在討論的是中國社會主義萌芽起源
的問題了。


現在不被承認,謹慎點的學者都會避免使用這個詞。


資本主義萌芽的討論是中國史學界非常重要的一股思想潮流,與其爭論其對錯,不如說這是一種當時很重要的思維方式。許多一流的歷史學家都就這個問題發掘了非常多重要的史料,以及衍生的各種討論。關於這個問題的真偽利弊,史學界早有定論,可參見李伯重的文章,但從這個問題出發的社會經濟史研究,可以說是當今中國史學界很多研究的重要基礎。


所有的普通高中歷史教材還有這種說法,而且還是重點,多次提到。

--------分-----------割-----------線--------
2015.5.7 補圖
因為我的必修教材都帶走了,所以只能上一幅選修教材的。
來源是嶽麓書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第八課《張居正改革》。


中國歷史上的「資本主義萌芽"是個偽命題,中國社會傳統經濟結構與中國地理現狀高度匹配,根本就無法形成規模化的市場,也不會形成現代工業。而工業化與資本主義是共生關係,沒有工業化,私人資本不可能加密到那麼大的規模,對社會資源的動員能力足以匹敵國家!


資本主義萌芽這種說法可以有,學術嗎誰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加以證明。只不過現在學術界基本不提了。教材一直在提。呵呵


這本就是史學界提出來的,怎麼會不被承認。資本主義萌芽是被承認的,只不過是萌芽罷了,還是飽受摧殘前途渺茫的萌芽。


推薦閱讀:

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還有凱恩斯學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這些有對錯之分嗎?為什麼現在大都信奉西方經濟學?
管理學是不是一定意義上為資本剝削提供便利?
如何評價茅於軾對馬克思經濟學的評價?
如何評價鹽業取消專營後百姓感到不滿的情緒?
問什麼現在很少聽到"剩餘價值"這個詞了,馬克思當時把剩餘價值和利潤做的區分現在看來是否是主觀的?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經濟 | 經濟學 | 中國經濟 | 中國古代歷史 | 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