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音學上講,為什麼讀「誰」字時人們更喜歡讀「shéi」而不是「shuí」?
12-28
不僅僅是一地這樣讀,很多地區都這樣讀,包括普通話,甚至有時連電視主持人也是shei shei的
因為漢語拼音中 shui 與 shei 所表示的音具有相同的音節核心,或說它們本來就彼此押韻。前者是 /?we??/,後者是 /?e??/
將國際音標所表示的 /we??/ 音記作ui 只是為了省字母,出於美觀與實用的角度考慮。其中最響亮的母音 /e/ 被選擇性忽略了。這個音就是「飛」的主母音,美語中的 play 的母音。
漢語拼音中,ui 其實只是 uei 的省略寫法。
出於節拍、省時、省力等原因(/w/,即 shui 與 shei 的差異點,需要一個額外的撅嘴的動作,或說圓唇的動作,而且我體會這個圓唇動作對於 sh 這個輔音是有破壞作用的),由此,整個音節中最不穩定的滑音 /w/ 逐漸脫落。也許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將滑音稱作介音、近音、半母音、半輔音,可見什麼都不是,轉瞬即逝。
「誰」是禪母止攝脂韻合口平聲字,禪母平聲字大多數讀ch(拼音,下同),讀sh的是少數。
漢語方言裡面,蟹止二攝合口字u介音消失一般按唇、舌、齒、牙、喉的順序由外向內展開。普通話「杯」bei,「內」nei已經讀成開口,現在有個別字波及到zh組的「誰」。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此我當時就寫過一篇文章論述此問題:https://zhuanlan.zhihu.com/p/24137230
大致來講,shuí 是從「視隹切」正常演變而來的讀音,shéi 則出於其高頻的緣故,口語里容易丟失介音。e 的名字叫做schwa,是一個「弱化母音」,在英語中,非重讀音節中所有的母音都會弱化成e。漢語也有類似的規律,所有的開口呼(aoe)和合口乎(u)的母音都會弱化成e。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實驗一下快速反覆讀一個開口呼或者合口呼的字,你會發現發音非常接近e。
常用字容易語流音變。就像廣州話佢 keoi5 常常讀 heoi5。
尤其 w 介音能弱化到脫落,如日語關以前是 kwan 如今是 kan,wi we 也變成 i e。韓語更多,wi 變 oe。
這個確實很奇怪,記得小學課本里只有shuí這個讀法,也從來沒有說過這是多音字,但是說著說著就說成sheí了,還有個「不」字,課本里單獨拿出來都念bù,但是表達「不是」的時候都念bú,但是書上也沒講過
shui 要閉嘴,shei不用閉嘴就可以發音
因為 shuei 比 shei 多一個音素,shei 讀起來更省力
經濟原則。
懶唄
官話的 lui 不就基本都變成了 lei
我第一次看到我一個西安的同學打拚音是打shuei,還打出來了,當時我就震驚了,還有這種讀法。
推薦閱讀:
※如果漢語採用漢語拼音作為文字,是不是就成為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之一了?
※陳寅恪的「恪」念kè還是què?
※我國古代有沒有拼音這種東西?
※如果廢除漢字,用拼音代替當前漢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部應用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