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為什麼會收購全球第二大院線 AMC?

經過兩年談判,今日,大連萬達與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AMC簽署併購協議。萬達的此次併購總交易金額26億美元,包括購買100%股權和承擔債務兩部分。
http://news.chinaventure.com.cn/2/20120521/86340.shtml


接到申申這個問題還是有點小緊張的,哈哈。這可是一個大話題!

萬達26億美元收購AMC,中國人到國外「拿錢砸死你」的戲碼再度上演,AMC作為美國第二大院線,負載累累,去年就虧損8000多萬美元,但是這個20年代成立的公司,在美國乃至世界電影界有著深厚的底蘊。
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發達國家(我一直這麼認為),我們的一線企業在享受著人口紅利的同時,也要向未來展望,一個企業度過他的20歲,25歲生日的時候就需要想像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擁有百年底蘊的成功公司,經驗和底蘊是沒有捷徑的,站在技術前沿也不是砸錢能解決的,國際化更是一路的荊棘密布。在這種環境下併購就成為一個最明智的選擇,昨天有聯想吉利,今天有萬達。在能夠買的起的時候趕緊買,獲取等人口紅利逐漸退去的時候還能夠站在世界前沿的資本。
回頭說道萬達,幾條新業務線上,院線業務最先嘗到甜頭,在中國每年100多塊屏幕的增長,已然成為中國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的最大獲益者,但是中國的電影商業化時日尚短,更需要一些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經營理念來做助推器,AMC的IMAX和3D的探索肯定是萬達覬覦已久的,加之美國電影產業淵遠流長,如能夠順利的將美國的優質內容引入國內,今後有機會將中國的東西也傳輸到美國的話,那價值也是巨大的。所以說在能夠收的起,吃的下的前提下搞定AMC,那對萬達肯定是大大的有利。
順便再聊聊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道路,作為新型發達國家的國際化道路,企業肯定是打前站的,我們想想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70年代的日本和德國,21世紀前10年的韓國,台灣,讓我們想起的是波音,杜邦,寶馬,賓士,索尼,東芝,三星,HTC。再過10年,聯想,吉利會深深的印在世界發展史中么?我們可以說波音的掘起我們沒看到,索尼的掘起我們沒感受到,但是三星的成就卻就在我們身邊悄悄的發生。依靠MA獲得品牌,技術,經驗,國際化渠道無可厚非,但是一個企業的百年立足之本還是要靠自身在一個領域的技術領先乃至壟斷地位。
國人20年來錢賺的太快太容易了,未來10年人口紅利漸漸退去,中國企業何去何從,哈哈,扯遠了


因為美國獨特的院線制度,使得院線產業利潤並不豐厚,只有靠不斷開發新科技才能為企業創收。有資料顯示,每一次電影科技革新都會迎來一次收入的跳躍性成長,像IMAX,3D的應用都曾經短時間讓院線產業看到了希望,但企業又會迅速遇到經營瓶頸,甚至虧損。因此對於AMC來說,創收這條路太長,甚至讓人一眼望不到頭,所以就此機會以合適的價格賣掉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此次交易的收購方萬達也應該看到了美國院線產業制度和經營的短板,美國經營方法對萬達沒有什麼太多啟發,中美院線科技應用幾乎同步,所以學習美國經營方式和購買科技肯定不是收購原因。另一方面,盈利也不是當下的併購原因,因為只有革新(不論是經營方法還是科技的革新)才能在美國市場盈利,這條路需要慢慢來。因此這次併購的真正原因,我覺得更多是為了打響自己的品牌,同時試探美國市場。萬達在國內支柱產業是商業地產,以建築休閑娛樂的綜合性廣場見長,所以我認為收購AMC院線產業只是個開始,防止直接購置地產讓美國對萬達產生敵意,給外界一個較為友好的第一印象的同時,收集美國市場信息以備公司之後進軍美國地產或其他行業才是目的。

我只在2012年中旬留意過此新聞,而後再沒跟蹤,一家薄見,如有謬誤還請指教。


萬達會不會只是想向海外轉移轉移資產呢?


鳳凰衛視有個王健林的訪談,裡面有答案,並且,在AMC被收購至今已經實現扭虧為盈,訪談中也做了闡述。


我相信這個消息多半是真的...那麼之前收購AMC就是一步棋而已。
外媒稱萬達收購好萊塢傳奇影業 被疑與王思聰有關
忽略王思聰為了魔獸而買的那個噱頭...有錢也不會任性至此吧


開拓海外市場。借殼上市。擴大影響力。廣告效應。


我擦 萬達太牛逼了 隨便搜一家公司百度第一行新聞就是被萬達併購了


美國可能多於悲觀,我們可能過於樂觀。
當年哥倫比亞不也被收購了么?甚至洛克菲勒中心也被收購過。但願萬達能混成索尼,不是三菱。


推薦閱讀:

在併購業務中,投行都在做什麼?作為什麼角色參與到併購案中?
萬達為何頻繁在全球收購電影院線?
在併購交易中,併購價款是如何確定的?
如何評價 AT&T 850 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集團?
什麼是槓桿收購(LBO)?

TAG:AMC | 企業併購 | 萬達收購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