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班裡沒人用新浪微博、知乎以及豆瓣,正常嗎?

假設大學班裡的同學今年都20左右,班級是個普通班,同學也都是普通年輕人。

如果發現身邊的都沒有在用微博、知乎、豆瓣、微信等時下很流行的社交工具及網站。

問:這種情況正常嗎?

(為題目做了修改。原題看著彆扭,特意強調新浪微博是咋地?難道他們都用騰訊微博、上Quora和IMDB嗎?)


那是因為人家不想告訴你他們的 ID 。


我告訴你。非常正常。
這不是和社會脫節。不用就低人一等,用了就高人一等嗎?

高中同學A。他算是關心時事的技術宅。高二的時候就翻牆找了很多敏感事件的紀錄片和文字資料給我看。他是最早開始使用各種新玩意包括新浪微博的人,後來覺得沒意思就沒用了。知乎也是他給我推薦的,他自己沒有帳號,就每周看看知乎精選。他也沒有豆瓣帳號,但是他自己獲取新聞資源的渠道很多,向他要國內外的很多新聞他都能給出詳盡的甚至第一手的資料,恰恰那些上微博的,多數得到的卻是扭曲的新聞(什麼?評論里居然有人認為新浪微博傳來傳去的信息不扭曲?……)。他唯一在用的就是人人和QQ,但是上的也不多。

大學同學B,女生。沒有豆瓣,圍脖基本不用,沒有人人,只用QQ空間。每天固定創作1~3千字左右的小說/散文/隨筆發在空間上,大一大二常全國各地跑,大三被相中,後隻身北上帝都找了《意林》雜誌社實習,大三暑假時被正式錄用,大四的實習和上課都放棄了,估計也放棄了學位證書。但是在我們還在為工作著急的時候,她已經開始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寢室舍友C。山溝溝里來的,之前幾乎沒怎麼接觸電腦,更不要說上網,到大二買了電腦才開始頻繁接觸網路,但基本上只上內部網和聊QQ。平常也不呆在寢室,更喜歡往學校外面跑,交際面很廣,認識了很多社會上的人,一起出去吃飯,路上總有七八個和他打招呼的。他還是校羽毛球隊的,有時候會陪一些大老闆打球,有次在寢室看見一個老闆開跑車送他回寢室。(此人是男的,男的,男的!純處,如假包換的純處,菊花都是……。你們別想到潛規則去。。。。)

這樣的同學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當然,同樣的,我還可以列舉一堆不用SNS網站而一點都不厲害的人。
再列舉一堆,用SNS網站很厲害的人。

舉這些例子的意義在哪裡呢?意義在於——

其實微博、豆瓣、知乎、人人,不外乎兩個用途:
1、和朋友聯絡
2、獲取信息量,學習知識。
但是有必要一定要通過這些網站來學習來聯絡嗎?
我看未必,這種心態純粹是被一部分網路「異化」了罷了。彷彿沒了這些網路就沒有了一切。


看見了一幫裝逼回答,受不了了。

那種不混微博知乎豆瓣,但卻混社會混得很好的例子,有普及性么?

年輕人中,如果一個人沒用過這些網站,99%都沒這麼牛逼。(我承認,有一些人不上這些網站,是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他們確實是很牛逼,但是這種人少。)。相反,這些人就如同我現在的女朋友,他們(她們)不關心這個世界。他們關心的是衣服鞋子化妝品大s小s天天向上,或者躲在某個不這麼俗氣但那是屬於自己小天地中。我並不質疑他們的生活方式,我也從來不鄙視他們的生活方式(不然我為什麼找這麼個女朋友呢,哈),我只是對曲解題主的意思然後用少數性的存在,來鄙視題主提問動機的這些回答方式,表示有些……嗯,怎麼說呢,尤其是在答案一邊倒、都是這麼回答時,就更……嗯。

總而言之,題主說的這些人,大多數不是因為現實中有更重要事情要做,才不去上這些網站。

就如Jaywalker給出數據,受限制於個人的教育和閱歷,很多人是因為這些網站不感興趣。他們的生活中沒有政治,沒有時事,甚至沒有新聞。有電影卻沒有影評,有書但是只有教科書或者玄幻武俠,更不談書評。沒有好奇心,沒有求知慾。

……………………2013.9.8 補充 關於討論問題的一點鬧騷 可以不看…………………………

很早以前的答案,沉了這麼久,這幾天莫名其妙的啪啪啪漲姿勢,好生奇怪。

謝謝很多人給予了關注和討論。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盯著微博豆瓣知乎等具體的網站來說事兒,說這些網站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還有說知乎被quora爆出翔的,lz是來秀優越感的。

這是重點么?

不是。肯定有更好的信息獲取渠道。但這些都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重點是:「我只是對曲解題主的意思然後用少數性的存在,來鄙視題主提問動機的這些回答方式,表示有些……嗯,怎麼說呢,尤其是在答案一邊倒、都是這麼回答時,就更……嗯。」

這個是一個很典型的現象:我暫且定名為」範圍討論「。以少數存在,駁斥對方觀點。尤其是排名第一的那個答案。本來是個很好的答案,可以讓我們知道另一部分人不上這些網站是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答主語氣很讓人生厭,很明顯沒有站在題主的立場,認真思考下題主產生這個疑問的情景。你能想想一下,你現在上大學,周圍的人用電腦,都只是在刷QQ空間,用pps看韓劇的情景么?連打個遊戲都只會個dota和CF的情景么。我對此的感觸很深,是因為我有些表弟表妹就在這樣的大學念書(所謂三本),這種全班都不用此類新媒介的情況,多發生在此類學校。他們的生活就是天天刷QQ空間,發一些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殺馬特文字,看死去活來的韓劇。都畢業了甚至連網銀怎麼用都不知道。


另外,我也是看到答案一邊倒,作為一個媒體記者,觀點平衡功能自動啟動,給了個所謂對立面的答案。其實對於陳柏齡的答案我是點了贊同的。因為他的觀點我贊同,回答方式也只是列舉一些案例。唯一不贊同的是,他沒有帶入某種情景去回答問題,給予更全面的信息。

對於這個問題,正反兩方的答案在一起,才能算是完整的答案。看了以後,你能明白,同樣是不用這些網站,有人是因為牛逼,有人是因為傻逼,情況很多種,原因千千萬。然後題主能自己再結合實際情況,來衡量下周圍的人,到底屬於哪種情況。


在大學裡上網,只有兩個方式會引起關注並遭到追捧模仿:用Iphone上網和玩網遊。

或者是在Qzone和人人分享各種新鮮視頻與狀態。
雖然騰訊、人人和新浪都號稱做全平台,但是Qzone基本都還是中學生及社會務工人員,人人基本還都是大學生,新浪微博目前的受眾多還是白領,這個從人人公共主頁的形式及微博自媒體賬號的內容都能很明顯得到結論。
豆瓣,知乎這種節奏相對緩慢內容相對「複雜深奧」的網站,在目前的國內高校群體是基本沒有活力的,即使有那麼一點,豆瓣也基本都類似大學的各種發泄小組和約炮小組,而知乎則有那麼一點點裝逼的感覺,都失去了其「內在的意義」。(當然實際上互聯網的最大意義還是個娛樂)
再舉一個個人例子結束回答。我在某論壇做過一段時間的高管和斑竹,雖然該論壇還算是大學生經常上的一個論壇,但是身邊的同學從我身邊經過的時候,還是會很詫異地問我:「你每天也不上自習也不玩遊戲也不看電視劇也不刷人人但是24小時守著電腦幹什麼?」大部分人眼裡都是不解我的行為的,而我如果告訴他們你們在人人在Qzone刷的很多狀態很多日誌很多紅人甚至看到的一部分新聞都是我們策劃組織推出來的,他們又會擺出另一幅不相信不理解的神情了。
國內高校,事實就是這個樣子。而社會,事實也是這個樣子。你做的事如果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那你做的事就是不對的。


其實很羨慕不用社交網路也不玩遊戲的人 他們才不是閑人


當你在用納悶人家沒用新浪微博,或許用的是twitter
當你在用納悶人家沒用 知乎 ,或許用的是Quora
當你在用納悶人家沒用 人人 ,或許用的是FB
當你在用納悶人家沒用 豆瓣 ,或許用的是goodreads


一般大學大家都只知道玩 好的大學大家都只知道學習。
只有在爛大學裡不想爛的 和在好大學裡不想好的人 才看這些。。


我已經畢業一年多了,那時候的確大家都在玩人人啊qq空間什麼的,我的大學在東北長春三本院校。男孩子玩網遊居多,女孩子電視劇,刷人人網,淘寶。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東西,應該和題目沾點邊,打開豆瓣同城看一看,你可以從這些用戶數上面發現點什麼?你所熟悉的地區看看是不是站在了合適的位置?現在你能不能理解為什麼身邊人用的少呢?很明顯我們吉林省是排名很靠後的。 這牽扯到了一個地區的發達程度和受教育人群多少的問題。

國際上來看

中國範圍內

打頭陣的廣東為例

對號入座後,不知道你是否可以釋懷,是不是就覺得正常了呢?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覺得微博啊、豆瓣啊、知乎什麼的好玩能學到些東西就分享推薦給身邊的朋友,但效果不是很好,他們註冊了也是不用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喜好,但又不能抨擊別人的喜好就是不對的,也不能強迫人喜好自己喜好的東西,
後來慢慢就不推薦了。就像真實的社會一樣,網路上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圈子」。就像《社交網路》里扎克伯格的朋友說只在乎能不能泡妹一樣提醒他在上面搞個單身與否的功能一樣,在身邊人都用人人勾搭同系女生的時候為什麼我要去身邊沒人用的知乎刷問題呢?也許這就是他們不用的另外一個原因吧
最後記住,你只是個網民


天朝網民的一大特色。

上個網你們都能上出優越感。
上果殼的看不起上豆瓣的,上知乎的看不起上豆瓣的,上豆瓣的看不起上天涯的,上天涯的看不起上人人的……

看個小說也能看出優越感,看起點文的看不起看言情的,看言情的看不起看耽美的……

聽個歌也能聽出優越感,聽英文歌的看不起聽日文韓文的,聽日文韓文歌的看不起聽華語的,聽周杰倫的看不起聽許嵩的,聽許嵩的看不起聽鳳凰傳奇的……

打DOTA的看不起打LOL的,打魔獸的看不起打劍三的,打DNF的看不起所有橫版格鬥的……

我說你們夠了沒?

你上個網就比別人不上網要高端冷艷上檔次了?
開什麼玩笑?

不上網我能看書,不打遊戲我能出去打球。
是什麼邏輯才會覺得上網學到的東西比在下面看書學到的多?
你還真以為上個知乎就能變成專業人士了?

【反正我上知乎是純消遣,順帶偶爾熟悉一下感興趣的領域】
至於真的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從來沒想過。
真的有興趣,一般我會去買專業書來看。


我有個朋友,大學的時候幾乎不上課,每門課都低分灰過。文科,基本不會掛科。
每天上網淘寶看美劇。
後來她說她要考研,結果每天去圖書館三小時。剩餘時間看美劇,說是學英語。
她說她在學英語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後來她六級始終沒過,考研失敗。
再後來她迷上知乎,每天跟我說上來學東西。

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文不對題,請摺疊我吧。


如果再沒人打DOTA,那麼...說明你們的同學很認真學習了


看了一些大學生對這三個網站的使用情況,我分析是這樣:
1、很正常,分眾化人群逐漸在形成。現在不是能靠一種主流媒體來控制受眾的時代了。
2、90後人群都比較獨,因此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並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尋找資訊。
3、也許90後都有自己獨特的獲得資訊的渠道,不一定非要依賴這三個已經做大的方式。
4、已註冊,但少登陸或者長期潛水在這三大網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必要一定要用么?


寫完一看自己嚇了一跳,作為一名語文長期保持在及格線上的人,能寫出這麼多字實屬不易,寫完再看一遍,頓感驢唇不對馬嘴,可好歹也是處女大作,算了,發表吧。。。。以下是正文
首先我要說,QQ空間我根本不用,所以沒有發言權,以下僅針對人人,微博,豆瓣,知乎這四個網站進行說明(雖然題目里沒有人人網,但是我很想說說,見諒)。
我的觀點認為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和環境有一些關係,或者說主要還是環境決定的。大學來講,最主要的交友圈就是宿舍之內,再輻射到相鄰的幾個宿舍,其次是班級,再次應該就是學生組織。分著說:
一般來說,宿舍的影響是最大的,假如一個宿舍6個人,5個人都用某網站,那麼剩下的一個人就有很高的幾率去註冊並使用該網站。可是,反過來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或者說影響得比較緩慢。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你去問一個人為什麼不使用人人網的時候,對方多數會回答說我看周圍沒幾個用的,所以就沒弄。其實挺簡單。
宿舍及相鄰宿舍之外,就是班級。以我周圍看來,因為都不是社交網站的達人,所以見面談論社交網站並不多,偶爾聊一聊不太會成為註冊並使用這些網站的直接動機,所以更沒有使用的必要。
再大一點圈子是學生組織,這個問題就帶有政治色彩了(以下言論僅針對人人),自從人人傳言被日本人收購後,我所在的學校就不允任何社團及學生會組織使用人人建立公共主頁,那麼我們學校的人就不會因為關注社團或者學生會來使用人人網。(以下言論又都適用了)其他的網站,正如上段所說,由於其影響力非常之小,久而久之終會歸於平淡,如果大家了解大學中社團和學生會裡面的事情的話,就會感覺有時還不如不去關注他們呢,不註冊反而是個很好的借口。
除了人文環境,還有一點就是和網站的屬性有關了。我認為,人人屬於社交網站,編為第一類,沒有朋友的話,關注再多公共主頁個人感覺還是沒有意思,這個我周圍的很多同學都有同感,所以可以用我以上的論點來支持人少的一些原因;豆瓣和知乎屬於自己就可以玩得很嗨,更像是自己的一塊藝術小天地,編為第二類;微博介於二者之間,即可以打造成社交網,也可以打造成知識園地,或者乾脆二者結合,既娛樂又長知識,編為第三類。既然這樣的話,對於第二類,這個「用」就需要斟酌了,我並非咬文嚼字,但是「用」和"知道了解一些「和「註冊並使用」以及「註冊並頻繁使用」並非一回事。我認為,樓主問題產生的原因就是在大家聚到一起時互相詢問:你有賬號么,加我一個而無果時所產生的失落感(如果說錯請猛拍我~)而引發。但是他們並不一定不看豆瓣或知乎。例如我認識的很多人,沒有豆瓣賬號,但是每看完一部電影必會去豆瓣看影評,這也叫作「用」,只不過僅使用其中一項功能而已,但是人家不認為這是在」用「,那又有什麼辦法呢;而知乎影響力又不大,人少也是多方面造成的原因,更多人還是喜歡各種百科的那些網站,為了一個問答百科類網站還要註冊用戶名還不如直接看科學松鼠會,那豈不是更嚴肅和嚴謹?(別拍我,真的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微博也是一樣,社交個人感覺不如人人專業,如果為了看新聞和了解時事,那不如去大型門戶網站或者喜好外文的可以看China Daily,NYT一類的報刊,要不買點三聯南風看天下什麼的。
另外想說一些題外話,我個人堅信每個正規的網站和網路應用的初衷是好的,要麼是交朋友,要麼是學知識。而使用的人也都是心理健康的,良好的。人人確實有很多憤青,也有五毛和美分,但是這些事情也要正確對待,作為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我認為偶爾的憤怒是應該的,是值得讚許的,但不值得提倡,在你憤怒和抱怨的時候,別人可能讀了一本好書或者看了一部好電影,這遠比以上的幾種無聊行為來得值錢,最起碼長點知識。社會就是這樣,如果不努力,不去試圖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你到老了還是一個在電腦前罵街的loser。另外對於豆瓣,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健康,非常青春的網站,也有可能還是用的不深,沒有體驗過上面朋友說的什麼找炮的行為,淫窩我感覺更談不上,只不過有的時候就是覺得在一些活動裡面,大家都很可愛的二著。是一個比較成熟而且是真正比較文藝的網站。對於知乎,個人感覺還是宣傳力度小,不過我認為這樣最好,有固定的受眾群體,網站一直保持比較高的素質,正如北京的五道營一樣,兩年多了依舊那麼低調和靜謐,比不上後海的喧囂,可是,我認識的人中去過五道營的,都再也不去後海了。
最後的最後,這些網站裡面,也牽扯人情關係,這個好友和那個好友之間,張三和李四之間,王五和趙六之間。這個太複雜了,說不下去了,自己琢磨吧。
我的見識非常短淺,所以評論必然非常淺顯


我在某985學校,爆料一下我的現狀:
人人網一個月登一次,純粹為了考試前和同學拉關係+找人;
新浪微博兩個月去一次,為的是看它的開發文檔和API;
知乎天天來;
QQ空間一天登N次~~~我是用著QQ長大的孩紙,它給了我很多美好的回憶和時光,很多人不懂我們對QQ的感情。呵呵~~~頂騰訊!
-----------
像我們學校同學用人人、微博的還比較多,越往下面走,用這兩個的人數越少,到三本以後,幾乎是很少有人用人人了。。
PS:他們認為那上面有好多「民主」的東西,然後自己再吠幾句,就覺得自己參與了什麼一樣。個人覺得現在美國對中國的滲透,主要發力點就在對名牌大學生的滲透上,身邊的同學,自願當美國走狗的一拉一大串,總是說美國如何如何好,某檔如何如何不行~~~個人覺得他們被美國人洗腦了,他們反倒覺得我被洗腦了。。哈哈~~~反正我覺得美國是垃圾~~~


沒有知乎肯定很正常 我身邊絕對沒有一個用的 我搞it的朋友也不是每時都用


本屌現在大二,我或許可以說幾句,別傷感情啊!

現在國內大學的大學現狀整體表現是非常浮躁的。

用功讀書的人有,但是很少,大部分人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所以大學整體生活學習態度你可想而知。

逛論壇的人的確不多,大部分男生不學習就是lol或者籃球場,女生不是逛街就是看韓劇,看綜藝。

不刷微博,呵呵呵,請問遍地殭屍的微博有人玩嗎?

不玩豆瓣,那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玩不玩。

不逛知乎,或許他手機上有個知乎日報,你知道嗎?

每天隱匿在圖書館的人也不少,玩知乎,玩豆瓣 並不代表你懂很多,裝逼的人大有人在,我可以理解,像我,一向很低調,從來不跟舍友說我玩豆瓣,逛知乎。因為,tmd誰叼你啊,還不如出去跑一圈呢,再者同學來來擼一局!!!


微博還是有一部分人用的,至於豆瓣有部分人知道,知乎嘛,他們不知也。他們大部分時間關注的都是影視娛樂,qq、空間人人花的時間比較多,像我這樣會比較多的關注互聯網信息的人在這邊顯得比較另類。坦誠地說,這令我很不滿,大學感覺缺少它應該有的那種激昂氛圍,他們最多只是談談課本習題,對於國家大事之類一提,馬上有一種你在裝逼吆喝聲撲面而來,無語。


你的硬碟里可以全是蒼井空,但你不能要求所有人和你一樣硬碟里裝滿蒼井空。


有大把時間的人才會來用這些產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計劃,何來正常不正常只說。最討厭將自己的喜好強加於別人。


因素很多,我只說說我從產品定位的角度的看法。

微博我也是猶豫了很久才去用的,經歷2年時間·第一年基本1個月上一次·然後在職場因為用的人多,有一段期間爆炸性的使用,再到現在3-4天一次,基本趨於平穩。對比人人和微博,人人是一個指向性較強的社交互聯網,微博更像一個傳媒(新浪的東西都是這樣的性質的)如果不置身於社會環境,微博使用率不會那麼高,讓我回到學校我也不會使用他。

而豆瓣和知乎更傾向於自然類產品(我所謂自然類產品,是根據用戶自然需求而產生出來的,雖然人人和微博也是基於人的社交需求而設計出來的,但是已經變了他的初衷)傳播性並沒有社交網站那麼強大。而且推廣也沒那麼有侵略性(相對微博人人),值得一提,豆瓣在我看來更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穩步前進著,雖然推進慢,但是產品能力強,基本用了不會選擇其他產品。知乎我也是近期才接觸。對於知乎。更關鍵在於他的用戶品質,大規模推廣對知乎可能會是致命打擊,簡單說來,你就設想一下,你在知乎看到的基本都是問些很2B的問題,你會來這麼·所以本身知乎的產品性質決定他是屬於少數人群的。至少我是這麼看待的。

在此謹表鄙人微薄之見·


推薦閱讀:

其他話題的優秀答主強行回答非專業問題是怎樣的體驗?
為何知乎上一片唐納德·特朗普必定贏得總統大選的言論?
如果你死了,你的知乎怎麼辦?
為什麼有人選擇在知乎營銷?
如何看待知乎允許用英文回答,一些評論卻辱罵答主?

TAG:知乎 | 新浪微博 | 大學生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