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註冊用戶已經破億了,為什麼還沒有千萬粉的大V出現呢?
微博當年在註冊用戶破億後,千萬粉的大V如雨後春筍般湧出,為什麼知乎連百萬粉的大V都寥寥無幾呢?
經典問題是否過譽,傳統項目扒人底褲,優良家風拒絕造神,掛在嘴邊拉黑取關。能和這些知乎陋習剛正面的人大概也不需要在知乎上證明自己。
在微博,人們玩的是輿論。盲從的大眾對於輿論不具有辨析力,找個傳播力強的胡亂就粉了,節奏帶的越好粉的越多,千萬粉絲輕鬆隨意。
在知乎,人們玩的是知識、經驗、寫作和段子,存在方向與領域的隔閡,而知乎眾個頂個的覺得自己逼格高,對內容有潔癖,一個不高興懟你丫的。
五萬粉就有人天天盯著你的行為,稍有不滿意就懟你——你怎麼給這個點贊啦,你怎麼收藏那個啦,你和我意識形態不和啦,你的政見與我不同拔劍吧騷年,你帶的這波節奏我不喜歡我要拉黑你;
五十萬粉就有幾十萬隻眼睛盯著你的輸出,一旦不合他們的意了,能翻著花的把你罵成屎——多少這個級別的V被罵跑了自己數數,原因無外乎寫軟文啦,接廣告啦,牛逼吹大發翻船啦,收智商稅收過火了什麼的;
百萬粉就如同走鋼絲,你不知道哪天自己就被憤怒的群眾掛路燈了;
千萬粉的,路燈底下的位置空著呢,誰先上?
這是互聯網上目前最有可能達到千萬粉絲同時還有水平有乾貨的了。
有一天張召忠來知乎大家怎麼歡迎他? - 知乎
問你們呢,為什麼呢?
我當年 進知乎 想寫答案做大v。
誰知道 實在累 一言不合就拉黑。
寫答案 心惴惴 稍不留神惹人啐。
小清新 重口味 評論區里有一堆。
玻璃心 太易碎 噴子總有好幾位。
任何事 無絕對 眾口難調各站隊。
說真話 心無愧 只求粉多太受罪。
主要是定位的問題,fbb吳亦凡tfboys誰的定位就是個偶像,所以他們只需要在公眾面前保持一個得體的形象即可。
至於他們演技如何,學習水平,籃球水平如何根本沒什麼人在乎,差了沒關係,比平均水平高點就是優點。
知乎呢?調子起的太高了……分享知識和智慧的平台,加上知乎上又一大群自命不凡的知識分子,所以就形成了特有的誰牛逼我踩誰的風氣。一開始呢還是踩一些騙子,比如吳xx,孔xx,童謠誰的,到了後來就開始踩一些早期的大v,美其名曰反造神運動。比如警察,奶爸,采銅。當然很多原生大v很多時候也是莫名其妙的火了,本身的格局也確實撐不起來這個關注度。
反正如果在知乎混,感覺就是戰戰兢兢,一言不合就能把你扒個底掉。你專業方面就算牛逼,你能保證其他方面被人抓不到小辮子嗎?你私德如何?真人有頭像帥嗎?學歷成績單經得起考驗嗎?草粉嗎?網友聚會時候穿的猥瑣嗎?大多數人的心態都是允許你小範圍的牛逼,但是不允許出現那種睥睨眾生的大v。你敢裝,就能把你扒出祖上十八代直到阿米巴原蟲,罵得你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認真學習中央領導的講話精神。
其實知乎挺精分的,在這個論壇上最被推崇的人是有乾貨的科學家,但是你真讓兩院院士來寫點什麼,估計拿不到幾個贊。明星來能拉一部分流量,但是很快又會被大家認為只會回答口水話題順便推廣人設,傅立葉變換都不會的人好意思在這個論壇混嗎?畢竟還有很多top2 Ivy g5的本科生覺得自己才是那個打敗了無數同輩的天選之子。
所以,除非你是馬雲這個級別的,估計才能混到千萬粉,但是評論區還是會有一堆人罵你傳銷狗,白手套。
可能真的只有一些富有人生經驗的長者在這裡才會得到大家由衷的推崇吧,ha!
附ha先生個人簡歷:
政治話題優秀回答者,英語話題優秀回答者,經濟學話題優秀回答者,服裝類話題優秀回答者,歷史類話題優秀回答者,top4(可能有9所)大學理工科專業,曾經的企業管理人員,對於傳媒學,影視藝術,民族音樂有著深刻的見地,說話從不裝逼(因為不用)。請問這樣的答主讓人如何不愛?這個問題,借用知乎自身的回答
真實的問答社區
知乎產品設計的初衷不是朋友圈,所以強社交對於知乎而言,並不是產品最為重要或則最為看重的
知乎從某種程度上是款弱化社交的產品,強化個人觀點和意見分享
在知乎,知乎用戶很大程度上通過問題鏈接,通過問答分享交流聯繫
如果你的回答、評論、建議或者意見足夠出彩、並且能夠保持穩定性產出,那就來知乎吧!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臉書、twitter、微博、微信可以稱之為當下社交屬性比較成功的產品了,且慢慢的實現了產品的商業化變現。
當然知乎本身也有很多自身的商業化產品,這個其實是矛盾體,初期的知乎靠資本養用戶,培養自身的行業大V,構建良好的知識分享型社區,初期門檻也較為嚴格。
在知乎而言,細分領域和專一屬性所限制,行業百萬大V實際上已經接近天花板了,因為用戶關注你只是因為「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其實,比較慶幸的是,知乎沒有打造「明星光環」聚集地!
身為用戶,唯願知乎不要淪為明星刷存在感、微商做廣告、直播君喊麥的戰場!
發現更大的世界
知乎也許永遠不會擁有微博類粉絲體量般大V用戶
不是因為知乎買粉太貴,只是因為這裡是知乎!
想起去年5月,知乎幾個大V因魏則西事件被永久封禁事件!
知乎成為了很多熱門事件一大主戰場,希望知乎的調性不變!
希望知乎成為價值輸出的陣地,而不是成為撕逼的主戰場,更不是輿論誘導大眾博取眼球的場所!
畢竟,有所價值比粉絲體量更值得被關注!
知乎與其說是發現更大的世界
不如說學會用更辯證的角度、更全面的視角看世界和周遭!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有代表性。我講講我的看法。我們需要注意,知乎的用戶是怎麼來的。很多知乎用戶,比如我,是通過搜索才知道知乎這個站的,所以這就決定很多人本身就是帶著問題來到知乎的。有問題才會來知乎,而微博的作用更多的是傳播新聞,這是知乎和微博的核心區別。
社會的結構決定了,有些人是從來不會去問什麼問題的,你也許覺得奇怪,哈哈,但這是事實,也許他已經有了一切問題的答案,也許他當下根本就沒有問題,總之這樣的人幾乎不會來到知乎。
但微博,你看千萬粉絲的大V,大多是偶像明星,因為微博的定位就是一個新聞傳播平台,我們都去上面看明星的動態,八卦等等,可以說就是為了開心吧,這也沒啥不好。
知乎上的人為什麼願意看動輒14000字的文章?因為他想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甚至還有人去問問題,寫很長的問題描述,這是因為他真的有問題,而且希望真有人能幫助他。
既然有問題,那麼對所接受的信息,就會有選擇性、排他性。
粉絲多,代表能接受這個人所輸出的信息的人多,但不代表這個人的影響力大。微博上的明星大V,確實能呼風喚雨,但他們說的話,特別是關乎重要問題的,很多人並不會真的去相信,因為明星的作用是娛樂。
但知乎不一樣,知乎真的可以輸出價值觀、人生觀、宇宙觀,因為真的有人會相信這上面說的東西。他們(或者說我們)是帶著疑問來的,有對職業的疑惑、對人生的疑惑、對感情的疑惑、對財富的疑惑、對宇宙間一切問題的疑惑,所以一個知乎用戶看到的東西,將一點點塑造他的價值觀。
我想知乎官方也逐漸意識到這種問題了,隨著知乎的用戶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它對中國的影響力在擴大,這種影響力本質上不同於微博,它會改造人的思想,而思想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粉絲不那麼集中,正體現了思想、愛好、興趣的分散化,人性的多樣性,以及平台的自由度。
當平台的自由度很低時,最終大家只能去關注那麼幾個人。其實知乎也逐漸有這個趨勢,因為影響力大了之後,責任也大了,自由度必然要降低,這很難兩全其美。
當知乎的自由度越來越低後,肯定也逐漸有人會退出知乎,選擇到其他的平台上輸出內容,這就是網路社區的套路。我目前看到的唯一特例是 Hacker News.
知乎的用戶大部分集中在85後,90後,95後,00後,而每個時代最先被關注的人,一定是娛樂明星,比如鹿晗、吳亦凡等人,然後是大眾偶像,他們講出很多人的心聲,比如papi醬等,最後才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會反思自己和同時代人的成長背景、經歷、思想,然後總結出一些問題,並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找尋出路。這大概是所有時代的套路。
因為知乎限流了。
哈哈哈哈,罵我的話我都能編本書。
當然,贊我的話也能編成冊。
但是,人對負面的情緒比正面的內容敏感的多。
因為,誇你的話反反覆復就這麼幾句。但是罵你的話,各有各的糟心。
我才拿了八十一萬個贊,十一萬關注,這個號才註冊了一年半而已。
都說知乎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
這一年半確實讓我學會一個最重要的知識。
這個知識就是,
我覺得好的,就說你三觀正。
我覺得不好的,就是你真歪。
我覺得你罵我,就是你無恥。
我覺得不舒服,但是你還高贊,就是你圈粉。
我覺得不舒服,也沒幾個贊,就是你也有今天。
我覺得不舒服,但是說不出具體原因,就是你要為你的大V影響負責,你在帶壞人。
我經常在很多反對我的回答下看見很多討厭我的聲音。幾乎沒有人就事論事,幾乎都是辱罵。我就是討厭這個人,這個人真噁心…
反正,關注越多,越有人攻擊你。
很快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關注越多,罵的越多。
無法想像,一千萬關注會出現多麼恐怖的辱罵量。我雖然自嘲自己是人工智慧。但是其實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
最後我就懷疑,我到底來知乎寫回答圖什麼啊。
在我最迷茫的時候,有個關注者和我發了一條私信。
剩飯,我是你的支持者,我們就和川普的投票人一樣。我們不太會說話,但我們用點贊支持你。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因為反對你,才會給你回復。支持你的人,反而不說話。因為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才會大聲爭吵,相互辱罵。意見統一的時候,只會一個默默的擁抱,盡在不言中。
我寫了接近三千個回答,裡面有各種嬉笑怒罵,但是更多的,是我用心的寫我的推理,分享我的觀點。
我曾經覺得我對的起我自己。
但是,後來我回過味來了。我有什麼對不起我自己的呀,不是說好了知乎,分享你的觀點嗎?
我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但是,不代表所有的人都能想明白。
向所有退乎的前輩敬一個禮,你們先走一步,我隨後就到。知乎堅持的準則應該有兩條。
第一條 好的答案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淹沒。
第二條 再小的聲音也有自己的傳播渠道。
所以你會發現知乎不造星 ,不造神,再大的v也需要靠優質答案生存。
我粉絲16000,每日自然增長20粉,回答了一些問題增長80粉,之前的粉絲會讓我的權重上升,推送帶更多的timeline,但他們最終是否點贊,才是能否拉新粉的關鍵。
另外,也說明知乎還是領域的,一個細分行業內,有5萬粉已經很不錯啦~
因為有某些人頻繁的註冊新號,然後被反作弊限制,再註冊新號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沒那麼多理由,就是因為沒有殭屍粉。
因為ZH並不希望千萬大V出現。
我非常理解ZH之難,發展必須避坑。這裡不是罵ZH,只是解說一下。
千萬大V,人心不好控制。
現在最大的大V才百萬級,已經有幾十萬級的大V對ZH惡言相向。ZH做不到讓每個人都滿意,大量百萬級超大V誕生,貴站可能每天都在自己催生的超大V罵聲中度過,廣告費還被他們賺走了。而這些超大V的影響力還是ZH給的,大V越大,越有可能罵完跑開價高的別家平台發展去了。ZH現在的策略是:扶持微V和小V(你大不到哪裡去,就跳不了多高)貢獻內容,抑制中V大V增粉速度。
千萬大V出現本來並不難,但ZH改變推送法則之後就不同了。
如果按照ZH早期關注=推送的規則,千萬大V這會兒有可能已經出現了。ZH改用演算法+人工來篩選性推送到部分關注者(俗稱限流),對關注了太多大V和主題的普通用戶體驗更好,但同時也抑制了大V快速增粉的可能性。
事實上,不光推送演算法抑制了大V的發展速度,還有個系統性「BUG」:ZH後台有一個ZH公司都不知道的智能AI(考慮到已經有個劉看山了,姑且稱它為「楊抽水」吧),它持續的、悄悄的把大V的粉絲一點一點取關大V。這個神秘現象應該也延緩了大V增粉速度。
以上純屬胡言亂語,如有誣陷概不承認。我是知乎好大V:)
....................................
搭配形象諮詢請用值乎
也可加入我的交流社群
顧客溝通請移步公眾號
最後說句,許多大V將本站粉絲向微信公眾號導,就是因為微信公眾號粗暴又淳樸:搞得好搞得壞在於你自己,沒有「智能限流」。
這才是真平台:心有多大,疆土就有多大。
1.平台不同
請問你用過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嗎?
你在上面關注過人嗎?
對我來說,知乎在逐漸代替百度的作用,但是我的回報最多是個贊,很少會關注,因為他我只是對他產出的一些乾貨感興趣,並不是對這個人。
2.時間問題
粉絲這個東西是根據時間積累的,有人在註冊,有人在卸載,但是走的人他的關注還在,一個大v,如果突然不玩了,再過兩年上線,他的粉絲量不會降多少,甚至還有可能會漲,但是他的粉絲活躍度就不存在了,很多過氣的網紅,粉絲量嚇人,但是粉絲活躍度不高,比如某馬甲。
3.領域問題
微博的領域很簡單,大頭就是娛樂,零零碎碎的再摻和一些其他的問題,知乎不一樣,知乎的領域太多了,不同話題下的幾乎沒有交流,除了在一些公共領域以外,大v基本上都活躍在自己的領域,就算想跨領域答題往往也取不到好的效果。
所以如果知乎想出千萬級的dalao,某些話題的關注量需要先達到幾千萬。
4.經濟利益
那個頭部用戶收入表大家都看過,因為各種原因,知乎大v很難從知乎獲利,用我喜歡的一個歌詞,沒賺頭的事情,我還搞個jb搞個球。
5.周邊產業
因為上一條原因導致一個很關鍵的產業在知乎並不多見————粉絲買賣。
知乎的粉絲和贊貴的一匹,而且買粉會被一堆人懟,鬧大了還真有人管,所以知乎缺少了這個支柱型產業。
6.內容
知乎的內容形式以文字為主,然而現在的熱度來說,視頻>圖片>音頻>文字
綜上,知乎很難產生千萬級dalao
難道不是因為知乎用戶相對更有主見(無論是否靠譜的主見),且更多辯論氛圍嗎?
互聯網流量整體的分流,知乎,快手,微博,頭條,百度頭條等。
各大平台內部的分流,泡學,姨學,鵓學,昭和、三和、遠邪、碩學。
知乎是靠知識和知識分子起家的。這一句話就有三個「知」字。知識分子是有弱點的,這個弱點就是一定要講道理。在一個不講道理的地方,傳統知識分子是很難有所發展的。
而知乎的發展需要群眾,大量群眾。群眾是追求快樂和幸福的。幾乎沒人特意來這裡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書生給你講人生的大道理。稍微有點名氣的可能還有一點點光環罷了。一點點。
在簡單的快樂和深刻的道理面前,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
而一個知乎大V,即便再墮落,即便再變化,他也要講道理。哪怕是歪理邪說,他也要扯兩句;哪怕是世俗的粗話,也要講個旗幟鮮明。
所以矛盾就來了,
一個一點道理也不講,靠著四處抄襲,搬運,挖墳,打低俗出擦邊球的人,他就算有十萬粉,五十萬粉,也不算知乎大V。因為他不是知識分子。他只能說是微博大V在知乎的分舵。
而一個知識分子,在日益壯大的群眾面前,很難有所發展。非常難。
不是說群眾都不講理,而是他們不想聽你講理,他們想玩,想追求快樂,想聽故事,看小說。即便他們偶爾看你講道理,也是因為他們有這個需要,這個理能給他精神或物質上的幫助。
為了講理而講理的群眾,因為單純的「理」而鼓掌的群眾,太少太少。
所以在知乎發展面臨的所有矛盾中,這一條才是最大的矛盾,解決了這一條,一切都迎刃而解。
因為這一條是社會的趨勢,人類的本性。
如果社會上人人都能把講理放在自身的快樂和利益前面,那知識分子簡直就要上天。
如果真有那一天,知乎不需要宣傳,群眾自動就會找到知乎。而知乎自然就會捧出很多超級大v,官方一百個願意。這就叫積極的社會效應,人人因此而受益。
但是很可惜,沒有那一天,這一條無解。
社會心理學,對於社會效應有兩種簡單的描述。一種是積極的,一種是倦怠的。
倦怠的社會效應,就好比是小時候一個不負責的衛生小組,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完成的馬馬虎虎,從不互相幫忙,甚至開工前就已經跑了。
所以知乎上的撕逼,拉黑,低俗,抄襲,不講道理,歪理邪說,限流,實在受不了而退乎,群眾指指點點,煽風點火,冷嘲熱諷。。。。。。
等等一切不好的現象,都是因為知乎這個社區處在一個倦怠的社會效應期。
所以雖然知乎曾經輝煌積極過,但是在一個倦怠期,別說解決大矛盾了,連發展都是舉步維艱,唯恐出錯的。
而知乎里的積極分子,自然也發展不起來。因為每個人幾乎都在逆水行舟,要麼同流合污,要麼被大水沖走。就算你能起來,知乎也要把你按下去。
大家都吃饅頭的時候,總理也吃饅頭。你是誰,憑什麼想吃鮑魚?
想明白了么?
至於知乎有沒有辦法改善這個風氣呢?還是有的。
我們解決不了本性的難題,難道就不活了。
但怎麼解決,我就不多說了。畢竟我不是員工。
前幾天采銅多了幾句嘴,就被批的體無完膚,一個知乎頭部大V,直接改名叫無恥。
所以,不站隊,不過這就是我所說的認證例子。不說對錯,只單純看這個現象,手動滑稽。
倦怠的社會現象,挺滑稽的。看著一群小學生,拿著掃把,拖把,斗子,鉗子抹布,為了一小塊地方是誰的責任,你推我,我推你,互相指責甚至打的頭破血流,挺滑稽的。
可能這就是我給自己找的樂子吧。我也是追求快樂的人呢~
小心我拿抹布糊你一臉屎喲第一,大家可以觀察下,大量新用戶不關注任何人。你刷內涵段子或者頭條新聞的時候,會想到關注作者嗎?
第二,總有人說關注數多的用戶不管答什麼,都會有人贊,干擾了回答質量。其實根本沒這回事,知乎一直都是只評判內容不看作者的公允社區——
只說一下個人感覺。
①知乎本質上並不是一個圍繞個人用戶的社區,而是圍繞問題與話題的社區,組成這個社區的基本單位更大程度上是問題與答案,而不是用戶。
總體上大家以問題為中心而產生的行為要比以用戶為中心產生的行為要多,且占絕對優勢。所以有些時候就連大v都會出現冷門回答,因為起碼知乎的大部分用戶還都是沖著看答案、問問題而來這兒的,與微博上大部分都是趨之若鶩地去追星、去簇擁輿論代表的用戶相比,性質上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比如知乎上粉絲量第一的大佬 @張佳瑋 ,在上知乎之前我都不知道他,而他在知乎上之所以能有一百多萬粉絲,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穩定輸出的能力,而不是在現實社會中有多大名氣。
而且你看他的頭像倒也感覺平平無奇,如果不是看了他的文字內容,而只是看到頭像與名字我是不會有關注的慾望的。
類似的還有督工 @馬前卒
我才不會說我因為知乎里的他才會想去關注現實中的他呢,找到了一些他參加節目時的視頻,說實話看的時候也是感覺平平無奇……如果我是先看到了節目我是絕不會由此想到去搜他微博的。
再來看一些在註冊知乎之前現實中已經很有名氣的用戶,
比如 @張譯 @周冬雨 @萬茜 @佟大為 @twocold @徐崢 @郎朗 @宋冬野 @周杰倫的小粉絲 @王麟 @王尼瑪 @徐無鬼 @龔琳娜
@蔡瀾 @老梁 @雷軍 @李開復 @ponyma @周鴻禕 @跳舞 @蔡駿
雖然他們粉絲量的起點比普通人高很多,基本上一上來粉絲就是以萬為單位進行計量的,但基本上都還是與他們的回答狀況成正相關的(比如認真答題的李開復先生粉絲一百多萬,認真抖機靈的大頭死變態將近五十萬,認真寫自身體驗的張譯將近四十萬,而常年潛水的雷軍、馬化騰、周鴻禕也不過就幾萬上下而已),與普通用戶粉絲量的差距也並沒有微博上那麼恐怖,並沒有那種呈幾何倍數的量級上的差距,甚至他們都不算是粉絲量最高那一小撮人裡面的。
而在那種以用戶為基本單位的社區里,明星與名人們對普通用戶的粉絲量是碾壓級別的。
這就是知乎作為以話題為基準的內容生產基地與那些以用戶為基準的內容傳播基地、能輕易產生過千萬粉絲的網路社區的區別,大概也是知乎對自己的定位與其價值所在。
一種是讀其文而想見其為人,一種是知其人繼而關注其賬號。
一種是發現更大的世界,探索邊界與未知,一種是讓世界變小,隨時都能聯繫到已知。
這種區別從知乎的口號「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與微博的口號「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之中就能很好地感受出來。
在知識經驗與見解中,知識一般來自書籍與資料,經驗一般來自社會與職業,見解一般來自親朋好友,雖說知乎上充滿感情色彩的個人見解與剛編的故事越來越泛濫,真正的知識與經驗越來越稀缺,但與已經崩壞的其他社區相比,創造的內容仍具有較高的價值,並且能有效地進行篩選。
②三無賬號比例太高了,我就隨便搜一下我自己的名字就有幾十個從來不上線的三無用戶。管中窺豹,我覺得這一億的註冊用戶量有很多泡沫。(ps:我並不叫張偉,隨手搜了一下張偉,至少有幾百個鹹魚一樣的賬號,活性幾乎為零,這種對社區沒有夢想的鹹魚用戶如果全部去掉,還剩兩千萬用戶都難)
③答案排序機制與推薦機制具有分散性,用戶對個人的粘性相對而言不高,經常認答案不認人。
不要說我這種大透明了,幾千個粉絲經常會有零贊零評論的時候,有粉絲簡直就跟沒有一個樣,沒有啥存在感。
就拿這道題下面的幾個超級大V們舉例
首先,請把目光轉向親愛的輪子哥 @vczh
由於只是一句吐槽,已經過去一天了,而輪子哥的回答獲得了與他61萬粉絲量極不相稱的贊數,評論里全是日常老粉來搶前排+灌水的,該答案已經被排在靠後的位置。
後面一個,兩萬粉絲的 @在下歐皇大爺 則發起了一個教科書式的粉絲群嘲灌水帖
以上兩者都屬於典型的日常吐槽模式,如果在微博上這種行為是極為常見甚至是極為主流的,在以個人用戶為中心的社區中,粉絲們會簇擁這種行為,並使其逐漸成為主流選擇。
而在知乎,雖然也有一部分粉絲在灌水簇擁,但知乎的答案排序機制會將其逐漸邊緣化,而把更具有針對性的答案往前排,從而導致有相當多的前排答案是由一些非v用戶產生的現象。
這時候我們用默認排序來看前三個答案
一萬粉絲以上的 @巴甫洛夫很忙 與 @M3小蘑菇 已經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地對問題進行了簡潔犀利、比較有針對性的概括性回答。
而專業黑mo法用戶 @徐州 也進行了一次例行的知乎日常行為。
通過對前排幾個答案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到該問題截止到目前為止大體上還處於青春期階段,且由於眾大v的參與,已經完成了傳播度的原始積累,預計會在三天左右產生排名靠前且較為詳細、針對性較強的答案,到時候正式進入到成熟期。
由此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大V能夠對問題與答案起引導性作用,比如輪帶逛之類的,但是起不到主導性作用,做不到三言兩語就能指鹿為馬的地步。
在知乎,粉絲們是先通過大V聚集到問題上,然後在問題里開始日常活動,
微博則正好與其相反,大家都是通過某一個話題而聚集到大V的主場里開展活動。
因此,輪子哥只能帶逛,卻很難做到研產銷一體化,讓他們逛自己。
一,知乎殭屍粉的成本比微博貴,所以上想要達到千萬粉,價格自然不菲
二,知乎的用戶粘度不如微博。知乎不像微博有那麼豐富的娛樂性內容輸出(不過偶爾還是能開開車的),比如某位用戶在知乎刷了10分鐘就暫時沒有新的內容,而因為微博時刻更新著各種娛樂八卦及各種熱榜(偽),所以刷上幾個小時也不成問題,用戶看的內容多了,順手點下關注的幾率也會大大提高。
三,要是讓微博上上千萬粉的小鮮肉來註冊知乎,估計能引來不少粉絲,不過他們能答什麼題?論如何演好戲?還是說獲得金雞獎是什麼體驗?這恐怕得鬧笑話吧。如果靠發發幾張自拍,沒準能收穫上千上萬贊。不過這又違背了知乎的初衷,所以將會得到大量反對+沒幫助,按照貴乎的演算法自然會被排在後面甚至摺疊,這樣豈不是更尷尬?
推薦閱讀:
※老羅(羅永浩)傳播做得好,為什麼賣不動手機?
※怎麼使用豆瓣?豆瓣能帶來什麼價值?
※大量科技公司裁員,哪些公司又在迅猛發展?
※IT行業,未來10年和20年,技術發展方向會是什麼?
※學習C++伺服器端開發需要學習什麼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