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和小米上市,市值的規模大概是什麼水平?


根據華為年報,2016年華為營業額5216億人民幣,凈利潤371億人民幣。

作為對比,三星電子2016年營收201.87萬億韓元,營業利潤29.24萬億韓元。

(凈利潤財報里沒說,我把Q1到Q4加了一下大約23萬億韓元左右)。

按2016年末1人民幣兌173韓元的匯率換算,三星電子2016年營收11670億人民幣左右,凈利潤1300億人民幣左右。

那三星電子市值多少呢?

在10-13 09:20:42 (美東時間),2569.90億美元。

華為2016年的營收不到三星電子一半,利潤只有3.5分之一。

居然不少人說華為上市市值能到4000億美元?

三星從世界範圍內講都是對整個硬體產業鏈都有強大支配力的巨頭,這才不過2000多億美刀的市值啊,老哥們。

咱們吹牛也要講基本法好不好?

撐起蘋果市值8000億美元市值的可是600多億美元的營業利潤和500多億美元的凈利潤。

可能在某些粉絲眼裡,利潤只有蘋果十分之一,市值就可以到人家一半了。

對此我只能說,少YY,多看數據,衛星不是吹上天的。


對對對。就像某些藏頭露尾的匿名用戶說的那樣,我是專門被人雇來黑華為的,我們也是團伙作案,點贊的各位就是我的同夥。

看看我們的作案的專業程度多高啊,可不像某廠平時雇水軍刷贊都是用三無小號。


今早上看了一些反駁我的答案,我集中回復一下吧。

1、匿名用戶:要按照高票答案的演算法,2016年華為營收是騰訊的三倍...當時騰訊接近3000億美金的市值....emmm.... (我不關評論,大家隨意噴我,嘿嘿嘿

答:驢唇不對馬嘴,難道在你眼裡騰訊和華為是一個行業?我舉三星和華為營收比較的例子只是為了說明兩者體量上的差距。實際上營收對市值的影響真不大。

騰訊以不到華為三分之一的營收穫得了超過華為50億RMB的凈利潤,凈利潤率將近30%,而華為僅有7%。你說資本市場會看好哪家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

何況互聯網公司的市盈率本來就是硬體公司遠沒法比的。世界範圍內來說都是互聯網公司&>傳統軟體公司&>硬體公司。

你還不如拿沃爾瑪來懟我呢。營收5000億美刀,市值才不過2500億美刀呢。跨產業比較市值說明你對這個領域根本沒有了解。

剩下的有時間再更


很多人高估了華為,低估了小米
總結一下我在其他答主評論區的回復,華為市值1500到2000億美元,小米500到800億美元
-------------------第一次玩分割線-----------------------
華為的市值有思科作為對比,思科的市值目前1600億美元,考慮到華為的業務性複雜性和成長性,比思科多一點少一點都可以接受

有的人說華為應該比思科多50%,還有的人說能到4000億,那完全是不帶腦子
華為2016凈利潤370億人民幣,平均利潤率7%,利潤增速零點幾個點,思科2016年凈利潤120億美元,華為的凈利潤還不如思科

有人說華為的業務量比思科多,成長空間比思科大,還說華為的研發投入比思科大,這句話確實沒說錯

首先看增速,華為的增速並不明顯反而到了瓶頸,主要是因為最賺錢的通訊業務飽和,但是和同比業績下降的思科相比還是強的多,而思科的市盈率是多少?只有12,而蘋果是18,可以說思科的業績已經反應在了股價上面

2016年華為的研發投入110億刀,思科60億,華為比思科多的多,但是錢花在了哪個上面?晶元行業,投入大毛利率低,可以說根本不賺錢,早期很多手機晶元廠商死的死殘的殘,剩下的要麼有手機業務如蘋果三星華為,要麼就是像高通那樣的專利流氓被戲稱是「買基帶送晶元」,可以說晶元的研發投入是給手機業務做了嫁衣,然而手機業務凈利潤並不高
而雲計算、大數據又廝殺慘烈,bat都在做而且做的很好
剩下華為恐怕只能通過5g打個翻身仗,但就目前最新消息來看,靠5g翻身的恐怕是他的競爭對手中興通訊

可以看出華為的研發回報率並不高,綜合他的業務成長性,最多給他20倍市盈率,才勉強跟思科一個水平線

再看看小米,小米的估值在2015年是450億,當然估值本來就有水分,不然怎麼吸引風投,加上小米在2015年是鼎盛時期,想像空間大,看了很多回答,很多認為今天小米的市值在100到200億左右

先說觀點,小米上市如果才200億,小米的股票直接買買買

先看看數據,2015小米的市場份額是15%,國內第一,世界第三,銷量接近7000萬部
2017年小米在第一季度乏力的情況下,重返全球前5,市場份額9%,但出貨量卻將突破9000w,比2015鼎盛時期還高
這是第一點,雖然小米市場份額小了,但盤子大了,蛋糕分的也更多了,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水漲船高

第二點,智能家居米家的發展,15年估值450億的時候米家還沒有發展這麼壯大
15小米營收是780億,而今年小米營收預計破千億,綜合考慮,2015的水分2017年已經填補了很多

第三點,想像力空間依然大,線下小米之家搶佔ov份額,海外印度為首銷量增長明顯,解決專利問題海外市場能更進一步

第四點,互聯網模式。爭議比較大的一點,不僅是知乎,實際上互聯網大佬也一直有分歧,而雷軍自己強調的是小米是互聯網公司,靠軟體收費,硬體公司只賺成本費。
雷軍之前有說過他們的模式是學美國的連鎖商店COSTCO,價格便宜,毛利率低,商店運營靠收會員費盈利
先看看小米的軟體業務,miui內置的雲服務、主題商店、應用商店、瀏覽器、小米遊戲、小米金融、小米視頻等等太多了

有人說這種業務跟蘋果華為沒啥兩樣,有人說這些業務市場規模太小
第一蘋果市值8000億,根本沒比較的意義,更能說明市場前景廣闊,ios生態和安卓生態也是兩個概念,各有優劣,拿主題舉例,ios是沒法換主題的
小米以miui為基礎,已經搶佔了市場,形成其獨特的市場體系,華為每年都會舉辦主題比賽吸引創作,但依然撼動不了miui主題國內數量第一的地位,miui的主題有市場,吸引更多的人來主動創作,良性循環

小米的用戶群體是年輕人,華為的用戶群體中年人居多,對遊戲的熱衷程度不一樣,遊戲活躍度高的手機機型,小米都名列前茅,而且雷軍有遊戲渠道,小米槍戰就是金山系西山居開發
另外很多人跟我強調商業巨頭往往壟斷或者是半壟斷,這是典型的傳統企業思維,早年李嘉誠就是靠著壟斷成為首富,但今天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打破了傳統的二八定律,而是遵循另一個定律長尾定律,也就是後面的百分之80所創造的價值總和已經高過前面百分之20所創造的價值,多個業務創造的價值總和是可能要高過單個明星業務的價值。

互聯網公司市盈率高過硬體公司的根本原因在於其毛利率高,投入成本技術成本低,可持續盈利能力強,如騰訊的王者榮耀有什麼技術壁壘?但盈利能力強,而硬體公司很容易遭遇瓶頸,如華為的4g業務一飽和就增長乏力,bat的市盈率在50倍以上,電商更高,阿里70,亞馬遜100多,京東虧損但市值有550億,只要你有節省成本的能力,國外的投資人就會認可你,小米目前是國內第三大電商,世界第8大電商,加上小米之家和米家有品的新零售線下布局,想像力大
新零售這個東西,早年馬雲和王健林打的賭結果看馬雲是輸了,馬雲的無人商店布局就能說明問題,以後主流商務模式一定是線上加線下,這方面小米布局已經佔了先機

小米的凈利率有多少?13年公布的財報顯示,小米的凈利率只有1.8%,跟銀行利息差不多,國外投資人是腦袋秀逗才會跟小米估值450億,關於這一點,有相關的文章解答:
https://baijia.baidu.com/s?old_id=40046
直接說結論,小米的凈利潤大概在公布的十倍以上,也就是18%,當然現在我覺得沒有那麼高

但是要知道華為的凈利潤也只有7%,這也側面證實了小米的軟體收入,因為比華為賣的還便宜的小米,光靠硬體收入不可能凈利潤還高過華為

最近有新聞說小米估值1400億,明顯假新聞
500億到800億差不多
------------------------------------------
補充一下小米13年凈利率的問題,公布年利率1.8%的是小米科技,而小米科技是小米的子集,《華爾街日報》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米的凈利潤是小米科技公布的凈利潤的十倍,42億美元收入,5.6美元凈利潤,算出來凈利率是18%
----------------------
18%的凈利率是我直接引用原文章的,不知道他是用什麼演算法,我自己算的是13%,這個比較合理,18確實太高了
不過估值我用的是10%來算的,市盈率用的40,如果是18%凈利率來算,那小米的估值就破千億了
1400億估值的新聞提的比較多,如果是按18%的利潤率,市盈率50,市值是有可能到1400億。或者是按13%的利潤率,70倍市盈率。不過這個衛星放的有點大了,最新的新聞我看的也是雷軍出來否認了
晶元夕陽行業爭議比較大,原文修改了,我不否認晶元在戰略層面的意義,但投入大毛利低也是事實,華為的終端業務也是沒有通訊業務賺錢的,不影響我的結論
華為流傳的一句話:聖無線,神終端,海屌絲,大爺軟,科學家。這句話可以提現各部門的地位


簡單分析一下小米
因為之前對小米很感興趣
查了一些資料
2017年小米內部調整完成
小米的估值在未來兩年會快速增長
而且發展速度遠比一般人想的快

1、營收分析
看小米七年的發展和營收
2012年126億
2013年314億
2014年743億
2015年780億左右
2016年 近800億
2017年 預計1200億左右
目標:2018年 世界500強 營收門檻 1500億左右
說一下:小米只成立7周年

首先說明
這些數字都是有資料可查的
不是放衛星
2017年年初目標手機出貨量7000萬
營收計劃超1000億
而實際2017手機出貨量
大規模增長預計9000萬+
今年營收更會超過雷總送給外界保守的小目標
會衝到1200億
增長50%以上
但這才是手機出貨量增加的開始
明年供應鏈會更加集中
供應鏈預測手機出貨量會達1.2億~1.4億
這也是雷總在武漢接受採訪說
小米明年8周年正式衝刺世界500強的主要信心
我估計這也是明年小米年會的小目標

2、利潤分析
小米手機的利潤率不高
但絕對是賺錢的
注意生態鏈的利潤率遠比小米手機高
而且互聯網業務的利潤更高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下一些相關數據
在這裡我特別想分析一點
就是人們嘴中還覺得翻不起大浪的小米之家
我對小米之家非常非常感興趣
因為它可能會成為
中國發展過程中
真正意義上的能比拼國際零售店的中國零售店
像優衣庫 宜家一樣
不僅是一個品牌
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為什麼這麼說呢 完全是因為看到了下面這張表

大家可以看到傳統零售商的規模之大
營收之大 以及利潤之少
只有一個字形容

它們的效率真的非常非常低
有的甚至在虧損
而這些品牌
確實最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品牌
像永輝聯華超市 蘇寧 國美電器 以及一些百貨等
很多人分析過小米之家的營收
認為小米之家的產品
只要9%的毛利就能打平運營和人力成本
也就是成本100塊錢的東西 109塊錢就能不虧本
這樣的運營效率是非常非常高的
一家普通的小米之家
現在剛剛開始每年的營收會有5000萬左右
其中大約60%多的營收是手機
40%多營收來源於生態鏈 電視 電腦 等
生態鏈的毛利率平均毛利按30%計算
手機平均毛利按10%計算
小米之家一家店的毛利潤一年都會超過1000萬
而生態鏈的比重會越來越重
雷總說三年1000家 5年營收力爭年收入700億
真不是為了開店而開
真不是為了線下而線線下
真不是為了賣手機連命都不要
真是真金白銀
而且別人還暫時沒法模仿
還賺不了
這裡面如果利潤能做到80~100億
這樣的零售店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出色的連鎖零售店
遠超這些現在中國線下的零售店的效率
除此之外
還有兩點
一是小米之家
完全會改變線下非互聯網購物人群對小米的看法
尤其是一二線城市
它完全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這叫逛小米之家
這才是我最為欣賞的地方
你說華為手機多好
如果線下店裡面都是模型機
店面裝飾土土的
而小米的每一家店至少200平
裝飾簡潔 大氣 非常乾淨
手機真機質感非常好 還隨意體驗
那愛國高大上那一套
就沒有多大用了
當初開店很多人笑話雷總
現在小米之家開過超過200家還有人冷嘲熱諷
當三年開滿1000家的時候
網上對於小米的黑稿就會越來越失效
手機好不好 摸一摸 看一看
就知道了

第二點
小米將建成非常龐大有效的銷售渠道
並且是線上和線下的全渠道
小米生態鏈企業
更沒法離開小米
會緊緊和小米綁在一起
因為離開小米非常難長大
會失去一大部分用戶和渠道
生態鏈的鋪貨能力雖然會越來越強
但必須要有充分大的渠道進行釋放
以及要進入白電
只有強大的線下渠道
大型白電
才有真正大量銷售的可能
小米一定會以自己的方式進入白電行業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而那時候小米之家一定是最重要的渠道

3、未來的方向
小米未來三年將非常非常重要
渠道的建立
生態鏈的成熟
手機出貨量集中
這個階段進入穩定
才有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可能
小米的估值之所以高
是邊界太寬 市場太大
不是胡亂猜想 這是小米生存的必然
在手機、小米之家目標策略定好之後
下一個階段小米的目標可能有一下幾點
1.覆蓋生活全品類領域電商和零售
會和網易嚴選 無印良品類似
在合適的時候也會開考慮線下店
沒有辦法
小米想生存下去
就不會失去佔領高緯度商業形態的機會
現在已經看到小米開始準備線上有品商城
和線下的小米旗艦店展示有品精選

2.大白電
小米一定會吃進
遲早的事
沒有辦法
因為需要活下來
這裡面競爭非常激烈
但小米一定會吃進
這是關乎智能家居的生存

3.手機產業鏈
這個更不用說了
手機體量越來越大
會和供應鏈的關係越來越微妙

4.互聯網服務
這個是小米目前最難的點
幾乎沒有思路
做到大規模營收
因為BAT太強了
而小米也目前不能和他們產生軟體服務上的明顯競爭
因為要給手機體驗一流的互聯網體驗
如果當初米聊沒死
現在互聯網行業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但小米一直會有這樣的基本機會
因為手機是一切都入口
而小米一直都是做互聯網服務

5.總結
我很看好小米
小米的發展機會很好
就看它自己爭不爭氣和運氣了


那要看哪部分資產了。

榮耀只是華為手機的一部分,手機業務只是終端業務的一部分,華為的通信業務好幾年前就已經是五百強了啊。

小米手機已經是小米生態鏈的核心了,周邊產品線比華為豐富,但肯定到不了華為整體的規模,差太多了。

但雷軍本身又是投資人,手上已經上市的金山啊獵豹啊還有那個娛樂公司啥的,雜七雜八的資產可證券化的估計也不少。


華為和小米算是現在還沒上市公司當中的佼佼者了,我們先來說說華為。

華為很多人都說近期都不會上市,這是真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任老大還在,所以只要老大在的一天就不會將這個上市提上議程。但是不管上不上市,華為都已經是可以名垂千史的偉大的公司之一了。

我們先來算一個對比數據:

華為2015年的營收是628億美元,蘋果營收2337億美元,後者是前者的4倍。

華為2015年的利潤是58.7億美元,蘋果533.9億美元,後者是前者9倍。

華為2016年的營收是765億美元,蘋果營收2156億美元,後者是前者的3倍。

華為2015年的利潤是77.6億美元,蘋果457億美元,後者是前者5.88倍。銷售額上華為漲幅都超過10%,而蘋果跌幅超過10%。

假如按照2015年來橫向對比:

蘋果作為全球科技業的標杆,在行業具有領先地位,2015年底市值接近6000億美元,市盈率只有11,這個是盈利穩定的製造業普遍的市盈率。華為和蘋果可以類比,但是華為不能跟互聯網企業谷歌騰訊阿里之類的類比

如果同是按照蘋果的11倍市盈率,那麼華為盈利58.7 x 11=645億美元。即使往高了算15的市盈率,880億美元。華為營收固然好看,但是利潤率太低,不到10%,拖累了估值,而蘋果利潤率22.8%。

2、算整體對比,橫縱對比:

華為電信地位參考愛立信市值乘以150%大概是330億美金,手機參考小米估值再乘以150%,大概是690億美金,CPU參考高通估值乘以50%大概是420億美金,華為的機構雲服務僅次於亞馬遜和谷歌,估值300億美金,整體估值1740美金,由於華為是全產業鏈競爭力很強,估值上再乘以150%,最後得出2610億美金。

依然不抵當下的阿里或騰訊,但是肯定會超過百度。

但是長遠來看,超越阿里和騰訊不是不可能的。

我們再來說說小米。有傳聞小米公司最新估值達到了驚人的1400億美元,超過Uber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小米每年都會被傳將在哪一年上市,所以雷軍估計也是習慣了,不過無風不起浪,小米肯定是想上市的,不過可能大家都在等一個好的股值沒想到小米錯過了2015年的風口,而接下來小米要重新上市,就必須要重新證明自己,2017年就是小米的翻身機會,所以他上市的新聞就再一次被放出。

根據有媒體曝光的消息顯示,雷軍最近召集小米幾百名中高層管理人員開會,宣布了兩件事情。一是小米計劃在2018年內上市,有可能選擇美國納斯達克。二是小米的最新估值達到了1400億美元,其中小米手機業務部分估值800億美元,生態鏈和其他業務估值600億美元。

小米公司本次傳出的1400億美元最新估值,已經刷新了國內外創業公司估值的最高紀錄——螞蟻金服估值為750億美金,Uber目前估值超過700億美金,滴滴出行估值接近600億美金。

所以此次的1400億美元股值也是根據小米這兩年所作出的一系列生態布局的結果,如果小米真要上市,其股值肯定不會低到哪裡去。

股事匯,一個專註於打造股民與專業投顧的零距離互動交流社區,關注股事匯 - 知乎


看到有把華為和三星比較進行估值的,我認為是不對的。估值很複雜,不能僅憑銷售額和利潤對比就去估值,要知道,三星的發展程度已經差不多到極限,而華為作為中國本土企業,必然還會跟隨中國快速增長,在與三星等公司競爭市場份額上有巨大優勢。估值是對未來的評估,相信10年後華為力壓三星是大概率事件,那麼當前對華為的估值,必然要比三星溢價。


如果今天上市,個人預測合理估值:

華為-- 1800-2000億美金,小米-- 600-800億美金。

華為的估值確實有比較多的參考,相對容易預判;小米比較難預判,因為還沒有上市,小米的估值就已經不低了,而至於生態鏈這個「好聽的故事」,確實智能家居未來潛力巨大,但大家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就是小米麵臨哪些潛在「生態鏈」或「智能家居」競爭對手,我提示一下,蘋果、三星、亞馬遜、谷歌都已經布局智能硬體(或說智能家居)多年了,經常往返美國的小夥伴會更容易明白我說的情況,雷軍總本人也許更明白,一旦諸如蘋果、亞馬遜、谷歌等的智能硬體(智能家居)業務在中國發力,小米的「生態鏈」故事再講下去就沒有太多意義了,當然小米現在存在2-3年的時間差,機會還是有,但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對於小米未來最好的結局也許是國內智能硬體市場把持半壁江山,牢牢控制住國內的90後00後消費者,回到估值上,不會太低,但也高不到哪裡去。總之,未來是龍是蟲,就看接下來2-3年的「奮鬥」結果了。


小米估值1000億+的樣子吧,如果上市具體要看市場整體,網路上給出1400億刀,我認為是有可能的

華為體量更大,就手機來說和小米不同的是,有自己的晶元不會被人掐住脖子,華為悶聲發大財,看起來高調,實際上低調的很,換成別的公司可能要飛到天上去了,華為的盈利能力未來會遠超思科,思科走高端路線,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按照現在的估值來算,華為至少2000億刀

這麼給小米有水分,華為沒有水分,因為核心技術在別人手上所以盈利能力和市值不成正比


贊同數排第一的回答,拿三星類比華為並不是很科學。三星的市值2到3千億美金,市盈率十幾倍。但是不代表華為也要用十幾倍市盈率去估算。大家如果要是研究股票的話就知道,市值和很多因素相關,除了營收和利潤,還有成長率,研發技術,行業地位以及公司情況有關。

華為最大的優勢是依然處於高速成長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的估值完全不一樣。很多成長期企業市盈率高達五六十倍,依然是合理的。以華為的增速,幾年之內達萬億營收也是可以預料的。
股票市值的核心就是反映未來的預期價值,既然可以預期華為會到萬億級別,那麼它的市值就可以按照萬億來估值。

除此之外,華為在技術研發,行業地位上無可挑剔。當前利潤率偏低也只是暫時的,從歷史業績以及未來發展來看,利潤率回到10%是早晚的。
如果按照高成長率,未來可預期的萬億營收來預估市值,2000億美金市值是可以有的。

比如海康威視和美的集團的市值就高達3000多億元。相比之下華為預估到15000億元並不誇張。

要牢記,股票買的是預期價值!現在多少營收不重要,大家認可你未來能有多少營收和盈利,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你去問問通信行業從業者吧!華為這幾年確實名氣大漲,但是你要正視它。你要看看它是靠什麼在國內國外迅速佔領市場的。他現在確實市場份額第一,但是靠的是低價,而且不是比思科價格低一點,而且低很多很多。華為去年5200多億營收,利潤才不到400億,就是10%的利潤都不到,自己想想有多薄吧!這個利潤率,遠低於國內很多廠商。
最後,華為現在確實很多領域市場佔有率第一,但是請正視它,什麼時候華為能和思科價格一樣,仍然能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牛逼的時候。


股票市場 走了差不多兩撥波牛熊 本金翻了8倍的一名小股民回答

要看哪裡上市 不考慮牛熊 一般平均估值
華為 國內上市 沒有全流通前 萬億級別 全流通後可以5000億級別

國外至少打個對摺

小米20%華為

有人說 把小米定位人民幣千億級別會不會太少了
現在估值幾百億美金甚至有個答案說估值破1400億美金的

問題問的是市值 他沒搞明白

風投時候的估值和整體上市後的市值是兩回事 風投的時候可以出讓很少的股份獲得很高的估值

假設小米有10億股 我花1000買他一股 小米估值就破萬億了 風投有時候就喜歡講這種故事
一是騙傻子的成本低 只要騙到幾個就行了
二是可能根本就是自買自賣

上市了哪去找那麼多傻到天的傻子 去維持你那夢幻般的估值

樂視ppt講故事講的最好的時候 碰到5年一遇的 牛市頂峰 創業板第一股 也就1800億 人家當時也玩生態概念。


急啥,阿里之前股價一直不高,回購重新上市,加上業績這幾天太亮眼,股價也飛了。所以我還是很看好小米的未來的,上市哪怕現在不高,再過幾年也會飛起來的


華為1500到1800億美元,小米300到400億美元。

小米當初估值高就是因為投資者相信小米的想像空間大,就像當初的很多米粉一樣,投資者相信他的故事,相信他能保持國內第一,相信他能只依靠軟體盈利,相信他能通過線上直銷血洗手機行業。
然而現在呢?
無論哪項都離當初講故事時定下的目標差很遠,增長速度、銷量目標、營收目標、市場份額、市場份額排名、海外擴張、凈利潤、只依靠軟體服務盈利,只通過線上銷售等。

至於那個什麼智能家居。
1.用戶規模太少,百萬級別的用戶規模無論怎麼扯生態都沒有用。
2.如果用戶規模少,但佔據行業領導地位(參考大疆,份額,口碑,體驗技術都具備領導地位),且該行業具備相應成長空間,那小米的這些業務的確很有想像空間。

然而事實呢?小米手機以外的所有產品的行業門檻比手機行業還低,小米的那些產品沒有任何的技術難度,沒有核心競爭力。

中國一年銷售智能手機幾個億,而那些打著所謂智能XX的產品,除了手環手錶,還能找到多少個年銷量過千萬的類別?
這幾年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炒得也夠火了,不知道這玩意兒的互聯網用戶已經很少了。然而市場規模依然這麼小。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技術不過關,偽智能,沒有任何吸引力。

智能設備領域的真正爆發還是得依賴真技術真智能的產品到來,屆時沒有技術含量的產品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

若是一直偽智能,那智能設備行業也就只能一直是現在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


市值5000億美金以上

咱不說別的,只說一點
華為公司世界五百強排名
2011年,排名No.352
2012年,排名No.351
2013年,排名No.315
2014年,排名No.285
2015年,排名No.228
2016年,排名No.129
2017年,排名No.83

這樣穩健發展的速度,五年後會怎樣?全世界你能找出第二家?
大多數人對華為的了解都太過膚淺,可怕的不是現在的華為,而是五年後的華為。


米波矮還在吹1000億刀?
小米上市最好的時候就是15年,因為14年衝到了國內銷量第一,全球銷量接近第三(和華為手機差不多),按這個發展勢頭來看15年徹底甩開華為,17年超越蘋果也是可能的,頂著這個勢頭15年就能靠著450億刀的估值上市了,那時候股價爆發一波來個6-700億的刀的市值就算很好了。誰知道小米錯過了時機,又或者太貪心太自信嫌估值還不夠,結果這兩年被華為甩的見不到尾燈,被OV按地下摩擦了。雖然今年恢復了下跌勢頭銷量見長,但是誰都明白了,小米是不可能年年瘋狂增長的了,年年瘋狂增長才是支撐小米之前高估值的最大因素。

還有小米生態鏈,吹的再好也不可能把幾百億刀的估值再加多少,事實上雷軍今年說小米連手機在內的整個生態鏈收入要超過1000億,然而華為光手機去年收入就超過1000億了。可見小米的客單價有多低。
小米的利潤不高,靠著收入和利潤本來就不可能有450億估值,現在靠著生態鏈吹的泡泡和止住的銷量下跌趨勢,真要上市了,能有個300億不錯了,然後首發超一波估值衝到500億刀,給投資人套現,之後的市值估計就維持在300-400刀,現在一直不上市說白了450億估值入場那些股東不答應,小米現在上想他們套現走人都辦不到,小米真要走1000億市值了,不用雷軍說,別的投資人也會催著上市的。

PS:評論最亮的,真是服了米波矮,說不出道理就人生攻擊,而這也能最亮說明這裡確實是米乎。


認真的回答一個。
華為短時間不會上市,要上市也會是任總退休後,那時華為應接近或超過1500億美金了。遠大于思科愛立信的規模,上市應該在2000-3000億美金之間。拿三星來嘲諷說我吹的人,看看數據吧,三星去年1700億美金收入市值2500億美金,華為如超1500億美金市值2000-3000億是吹嗎?
小米真要上市應該不會太高,具體數字就不猜了,應該低於各種網上傳說。原因是越來越失去想像空間,當然某些人群的想像力非常強大我也不反駁了。簡單總結一句吧,2015年前沒上市將會是雷總一生永遠的痛,幾年之後歡迎打臉。


有些人啊,不知道是黑粉,還是真粉,非得把小米狠狠的掛在高處,然後一腳踢下去嗎?拿小米比華為,比蘋果,比思科,比微軟。你們是在開玩笑嗎?體量有的比嗎?小米如果想比,可以跟聯想比,可以跟ov比,為什麼非要跟這些巨頭玩這個遊戲?招黑?還有的拿全面屏說事,怕不是笑死人。。真正的難點是5G,晶元內存快閃記憶體這類的東西好不好。。。。跟人家比啥啊。。。什麼時候小米真正做出一個,無論什麼手機,什麼廠商都不能離開他的時候再說。。你是不是要說華為沒有這個東西?呵呵,沒有華為,全中國都在用2G,看看網路的節點都是什麼設備。。。


華為是傳統製造業,已經有很多人說過了,參考三星蘋果的市值,而且華為無論市場地位技術水平和利潤率,都不能和三星蘋果媲美,但是好在增速高,電信的部分有愛立信做參考,總體市值一千多億,一千五百億美金,超不過兩千億。
小米雖然我米粉,但是目前也就五六百億,有傳言說一千四百億美金,如果是真的,那真是刷新我的三觀,手機部分不能跟華為比,現在銷量回升了但增速也不會跟以前那麼變態了,生態鏈雖然以後前景極好,但是現在體量還小,而且利潤率極低,而且目前還沒有到智能家居的爆發期。
可能有人覺得華為多牛逼多牛逼,五百強啥的,一千五百億這麼低的估值配不上華為的高大上,但是除了一眾互聯網公司,在世界上一千五百億美金的傳統公司,無論什麼行業,那都是統治該行業的巨無霸


根據隔壁小米手機和iphone對比的水平,我覺得小米怎麼也要略強一點。(根據回答判斷)
蘋果市值大概8000億刀,小米略強些應該有萬億吧。畢竟還有生態鏈加成呢,蘋果不能做平衡車電飯煲吧?


小米在1k億+,華為比這個高但是高的有限。估值並不是光看公司體量,也不是只看業務水平。資本市場看的是你的盈利能力和今後的發展,華為做的都是較穩定領域(通信夕陽行業,手機屬於硬體行業),市場不會給這些行業高的市盈率,因為這點小米才強調自己是互聯網公司而不是手機公司。

另外補充一點,華為終端基本上是主要業務了。17年上半年45%的營業額來自於手機,你告訴我手機不是核心業務?怕不是過兩年就變成手機公司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 SHIBOR 要提前到 9 點 30 發布?
麻袋理財怎麼樣?
家庭應該如何投資理財?
什麼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投資公司增多,全民理財 ,意味這什麼?

TAG:小米科技 | 科技 | 股票市場 | 華為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