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魅族 Flow 耳機?

魅族 Flow 耳機 - 魅族官網


【更新】召回並補償一個藍牙耳機,並保證以後國內國外統一使用婁氏單元。還是有有廉恥的高管的,後續處理畢竟不像某為一樣無恥!

——————————————________—————————

對於混用耳機核心部件,這就是魅族官方的回復!這個態度把一個粉了多年的魅友嚇著了!

海外就用高端品牌婁氏,國內用國產品牌。因為專利問題?發聲水平都一樣?

那為什麼送評測的是婁氏版本,發售的卻是國產品牌?是不是自己都對這個「同樣素質」的國產單元沒信心,明知有高低之別?

如果海外不能用國產單元,只能選擇加錢上婁氏。大大方方地說出來,然後國內搞個高低配,誰又能有話說?明知有高低之別還要混搭著賣這和emmc大廠有啥區別?別人emmc大廠都還是賣什麼就給廠商送什麼,不是專門挑了侯爵版送過去的呀。齷齪至此,甚於某為!

無U可用被迫用聯發科,雖然會有人說幾句笑話,但是魅友大都還是理解你們的苦衷的。做一個沒什麼卵用的副屏,並因此導致成本高漲,出現P25賣到2888的笑話,終究是一分創新的心,不過能力有限而已!不買就是了。

今天一條耳機的事情,實在是心涼,粉轉路人,自此再不自稱魅友!再見。


—————————— ↓ 20170820 補充 ——————————

鑒於 Flow 耳機發生單元混用事件( 詳情 ),

本答案對 Flow 的評價可能不具參考作用。

我不清楚我聽過的那條耳機使用的是什麼版本的單元。

如有進一步資訊會再來更新。

—————————— ↑ 20170820 補充 ——————————

聽了兩個小時,確實有點出乎意料。
回頭再來仔細說。

…………………………………

又聽了兩個小時。晚上睡覺時煲一煲。明天抽空先來說點初步印象。

…………………………………

初步印象

適合
· 不用深插入耳,在耳道「門口」就行
· 經常在嘈雜背景下聆聽
· 以90年代後期以來的流行音樂為主要聆聽素材
· 主要是使用手機來驅動
· 喜歡它的外形設計、材質和工藝
· 有 Meizu 品牌情結

可能不適合
· 中頻愛好者
· 以古典、爵士、民謠為主要聆聽素材,尤其是以90年代以前的錄音為主
· 大部分時間使用專業播放器(含國磚)/ 攜帶型解碼耳放 / MD / Discman
· 響度戰爭反對者

聲音的特點
· 高頻光輝,中頻凹陷,低頻豐滿(潛得也比較深)
· 聲音平衡可以通過調整佩戴,以及換用不同的耳塞套,達到一定程度的改變
· 動態窄
· 音場不算深,但比較寬廣,而且結像清晰
· 能輸出較大的音壓而不致溢出

第一段聆聽時間

拿到耳機後,正好有事要離開上海,所以最初的兩個小時是在高鐵和計程車上聽的。使用默認的硅膠套,直接插 Nexus 6P,軟體是AIMP、foobar2K、Sennheiser Captune 和 Onkyo HF Player。開的音量比較大。

在這一段路上,我承認聲音比我原先想像的要好,除了動態比較窄(因為靈敏度高的關係)之外,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陷。

一般在交通工具上,因為開放式耳機會帶入外界的低頻,所以常常需要對播放器做一些低音提升(低音補償)。但 Flow 低音足夠,完全不需要做任何低音補償。就連 Joanie Madden 「 The Otter"s Nest / Richie Dwyer『s 」 的低頻也比例正確,沒有明顯的衰減。

中頻的凹陷,在大音量下,不那麼明顯。高頻似乎也沒有太過於光輝,至少沒有困擾我。

所以我一開始說,「聽了兩個小時,確實有點出乎意料。」我戴著它在路上聽完了整張 Metalica 黑色專輯。

第二段聆聽時間

晚上吃完飯回到酒店,我接上 Surface 和 Chord Mojo,又聽了將近兩個小時。這段感覺和在高鐵上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是聲音平衡被徹底打破。由於環境安靜,音量不需要像白天開得那樣大,因而中頻凹陷就變得相當明顯了。

然後是高頻光輝的問題開始困擾我。

——這個時候我還沒有看過 Pro7 發布會的視頻,也還不知道李楠在發布會上宣傳了一個「非常非常漂亮的頻響曲線」。

我試了包裝盒裡的三種耳塞套。一種是常規的硅膠;一種是官方稱為「惰性耳塞」的慢回彈海綿套;還有一種是官方稱為雙層耳塞套的,就是硅膠套的基礎上,加了一層海綿。可能很多人想知道雙層耳塞套到底是什麼結構,我拍一個照片放上來。

雙層耳塞(套)有 S 和 M 號,把其中一個 M 號翻過來,可以看見海綿。

  • 常規硅膠就是我一開始戴的
  • 惰性海綿套讓高頻減輕了一些(仍然過於光輝),但低音更多
  • 雙層套對中高頻影響不大,感覺(似乎)讓低頻變紮實一點

Nexus 6P 和 Mojo 相比,前者的聲音平衡還略好一些。猜測是因為手機硬體有一個自己的音色平衡,偏向於中頻。

我看了看 Flow 的導管口徑,然後給朋友打電話,請他第二天幫忙帶一副(我肉眼估計其尺寸可以用於 Flow 的) Comply Tx-500 海綿套到酒店給我。

第三段聆聽時間,以及佩戴位置對於低音平衡的影響

與T-500 不同,Tx-500 的 x 指的是在開口處設有一層蠟網,用於阻擋耳垢進入導管。它的副作用就是進一步衰減了中高頻。

結果,即使是使用了Tx-500,Flow 的高頻對我來說仍然偏多。

——如果你拿它聽女聲,或者豎琴、口琴、民謠吉他、琵琶之類,可能是加分的。對於其他內容/類型的音樂,你就要考慮:這樣的聲音平衡,是否是你想要,或者是否可以接受。

我發現另一件事,就是不要把海綿套完全塞進耳道中,這樣可以解決低音過多的問題。最佳的做法,是把海綿套捏小後,先塞進耳道,等它膨脹後再往外拔一些。往外拔的越多(或者說留在耳道內的部分越少),低音就越少。這是和其他入耳式耳機有明顯不同的地方。

一般的入耳式/耳道式,會要求把導管和海綿套塞進耳道深處。極端的就是 ER4 系列,基本上是越深越好。

而 Flow 的官方要求(我後來才注意到說明書上有寫)是不要深入耳道。對我個人來說,最佳的低音平衡,在於快要完全拔出的那個位置。

整體感受

就「聲音的質感」而言,Flow 其實還不錯。結像清晰,說明各方面的失真也都比較小。32Ω 的阻抗可以解決大部分播放器底噪的問題。105dB 靈敏度讓細節呈現更多(但是以壓縮了動態範圍為代價)。工藝材質算得上優秀,形式感不輸高級耳機。

可能唯一需要買家糾結的,是聲音平衡的問題。你得要自己去聽一聽再做打算。

我嘗試了在軟體EQ里做調整,去降低高頻的響度。聲音平衡會好些,對結像和質感的影響也不大。

…………………………………

什麼是非常非常漂亮的頻響曲線

我沒想到,魅族做音頻產品多年,卻做了一個中頻凹陷的耳機。儘管它像是動鐵單元匹配或分頻網路設計造成的問題。

究竟什麼是漂亮的頻響曲線?

我選了 15 副有代表性、公認聲音還算不錯的入耳耳塞頻響曲線,放出來給大家看看(看不清可以點擊圖片去看大圖)。資料來源是:www.innerfidelity.com/headphone-measurements

這些耳塞的形式,包括了圈、鐵、圈鐵混合、靜電和平面振膜。

有人說動鐵/圈鐵天然中頻凹陷,看圖便知——其實動鐵只要改下分頻網路,就可以讓中頻不凹陷,單動鐵的ER4甚至是中頻微微凸起的。

為了更加容易理解,我再把上面這 15 副入耳耳塞的頻響曲線,與魅族官方的 Flow 介紹頁面上的頻響曲線,將其坐標完全對齊,合併在一起。(幸而 Innerfidelity 的頻響曲線文件是矢量的,Flow 的那張圖又恰好是透明背景的 PNG,不然拼圖過程就會比較煩。其中縱軸把 Innerfidelity 圖表的 0dB 對齊 Flow 標稱的105dB 靈敏度。)

你立刻就會發現一件事:

15 副耳塞都在 3kHz~7kHz 的高頻段凹陷,無論是哪一種振動形式。
而 Flow 的凹陷,是在 700Hz~1kHz 的中頻核心區。

原因是 3kHz~7kHz 這個頻率區間,最容易產生齒音、毛刺、粗礪,和聆聽的煩躁感。

這個大多數耳塞——其中不少是旗艦型號,或者是整個振動類別的代表作——都一致追求的頻響曲線,才是真正的所謂非常非常漂亮的頻響曲線。

魅族在音頻領域浸淫久矣,這種粗淺道理,料想必知。所以 Flow 的中頻凹陷,才令我有點意外。為什麼這樣設計?我看完整個視頻,李楠沒有在發布會上給出答案。

如果廠方看到這篇反饋,希望能夠在未來對頻響曲線作出進一步調整,猜想會更加受到用戶和市場的歡迎。

—————————— ↓ 20170818補充 ——————————

@Shadowmourne 和 @水月 分別在評論區和個人答案中指出,魅族公布的這個曲線,是未經補償和加權平衡的原始曲線(Raw),和 InnerFidelity 的曲線直接進行比較是錯誤的。

我簡單說明一下,

  1. InnerFidelity 的圖中本來就既有經過補償過的曲線(圖中的紅/藍色曲線),也有未經補償的原始曲線(圖中的灰色曲線)
  2. 即使魅族的曲線是原始曲線,並不妨礙對比:Flow 的曲線在中頻段仍然是凹的,而大部分其他耳機的原始曲線在中頻段,與 Flow 相比仍然較為平直

—————————— ↑ 20170818補充 ——————————

結語

看多了測評,發現讀者常常是兩極分化,要麼期待著把產品大大批評一番全無是處才爽,要麼期待著產品簡直神作毫無缺陷讀完立刻放心下手去買買買。這種心情我能理解,但沒有什麼產品可以滿足所有人。

Flow 是一款個性十足的耳塞,有獨特的聲音平衡設計。適合誰、不適合誰,我在答案開頭已經列出,請你參考。

有了前述在高鐵上的首次聆聽 Flow 的經驗,我覺得只要把 EQ 打開拉低一點高頻的響度,套上 Comply Tx-500,我應該還是蠻享受 Flow 播放金屬樂和硬搖滾的聲音噠。

以上。


我訂的flow還沒到,所以暫且不知道已經拿到的是通過什麼渠道拿到的。

完全有理由懷疑現有聲音評測的客觀性,即使他們本身想要本著客觀角度進行評價,因為我看到的現有評價看不到什麼參考價值。

作為一個可能比大多人稍微知道得多那麼一丁點的人,我來評價一下宣傳上所謂的完美頻響曲線,和另外某位答主關於頻響曲線所提到的爭議的問題。

首先這個頻響曲線完美么?

我可以說勁爆大象部落么?

flow的頻響曲線,和所謂完美的頻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目標頻響,完全八竿子打不著。

完美的頻響曲線是什麼樣的,可以去看er4系列,深插後測試的頻響,那是我見過最接近所謂完美的頻響曲線的樣子。

(圖:ER4P,上為直接測出曲線,下為載入補償之後的,測試設備BK4195)

聽起來覺得低頻太少對吧?一方面因為單動鐵的振動面積太小了,衝程也小,確實低頻能量不夠;另一方面,現在市場上低頻過分增加的耳機實在是數不勝數,不單beats,就傳統耳機品牌,新興耳機品牌的大多數產品現在也已經是這樣玩的了,他們也怕聽了beats得人嫌棄他們低頻少。這裡就引出另一個問題:

這個頻響曲線糟糕么?

按照前面名為 堂主 的答主所說,這個頻響很糟糕,中頻凹;

但是不得不說他的分析方式錯得很大,且不說各家調音理念的不同,網站上那些曲線是根據目標曲線進行補償之後的顯示,他似乎錯把不理想的曲線經過這些補償帶來的特點看成了理想曲線的共有特點,這個對照是有很大失誤的,得出的結果也錯得比較離譜;在該答主的評論區似乎針對這個也有爭論,但是該答主似乎和提出爭議者並不在一個頻道,甚至有些強行爭論的意味。

不過人嘛,總是不願意正視自己的錯誤,這一點誰都一樣,越是在意臉面的人越甚。

回到主題,這個曲線中頻凹么?

如果這個塞子的中頻凹值得強調,那麼xelento則是很凹,dita系列耳塞更甚,達音科的titan系列則可以說中頻凹到了毀三觀的底部,鐵三角的中低端耳塞則是凹得毀天滅地。

相比之下beats算個卵子。

按照我的話來說,flow這種頻響曲線,是一種時下流行的,討好大眾對於流行音樂聽感的一種調音;低頻的增加讓它聽起來有很棒的重低音(別看論壇上玩塞子的那麼多人黑beats動次打次,他們其實大多也被所謂重低音帶跑了),中上盤的拔高能讓聲場聽起來更開闊一點,細節聽起來突出一點,顯得解析比較好。

但是這個曲線齒音會稍重,高頻可能會偏硬,但是這個理論上不是那個水平的評測人能察覺出來的。

這個flow的頻響,用我的話來說就是一種非常套路的調音路子,它與理想的頻響差之甚遠,但是最能讓聽不出好壞的人聽著覺得好,能夠最方便地讓不怎麼科學優秀的方案表現出簡單的討好人的聲音;這種調音風格追求的早已不是所謂的高保真,只是讓更多的人覺得厲害。

這樣套路的聲音好聽么?按照我的感受來說並不好聽,這種路子出來的聲音,會讓各種樂器聽起來音色很有問題,所以有一點那位答主說對了,確實應該不適合古典。

總之,對於flow的頻響,沒有什麼好評價的,它和優秀的頻響根本不在一條路子上,但是也並不是很糟糕會帶來負面聽感的那種,它就是那種在現在的耳塞產品中常見的、套路的調音路子的東西。

鑒於我的flow還沒到,就不評價更多了,其他的等到了再說咯。


599的價格不推薦任何人買。

低頻基本殘廢,量感極少,聽搖滾除了能響以外什麼都沒有;中頻非常凹,人聲非常遠,聽流行非常非常難受;高頻很硬很沖,久聽耳朵會很難受,量感明顯多於中頻和低頻。總的來說,flow的聽感是那種高頻很多、聲底很薄、線條感很強的不成熟調音,可以猜測耳機在定型之前並沒有經過足夠長時間的校調(除非說這些問題魅族根本搞不定)。

flow基本沒有什麼嚴重的大問題,例如明顯的失真或音染、頻段銜接的嚴重脫節,這些都和flow不沾邊,但其他小問題卻源源不斷,例如動態範圍過小、中高頻過於粗糙、聲場比較小……上述問題直接導致了flow不適合:

搖滾、交響等需要大量低頻來烘托氛圍的音樂;流行人聲、中頻器樂等需要較多中頻量感的音樂;ACG燃曲、古典音樂等需要較大動態範圍的音樂。

所以flow唯一的優點大概只剩下通透了。

造成以上問題的直接原因,應該是動圈單元的音量過低,導致整個中低頻在實際回放過程中幾乎沒有存在感。我不清楚中科院對這條耳塞實際參與程度究竟有多少,但我能肯定主要負責聲學設計的團隊幾乎沒有耳機調音經驗——flow就是很典型的理科生作品,聲學指標沒有問題,但聲音就是不耐聽。

那麼這樣一條耳機究竟適合什麼音樂呢?

答案是:電音。

flow對電音的相性相當好,規避了幾乎調音上的所有問題,諸如

分享Skrillex/Sirah的單曲《Bangarang》
http://music.163.com/song/21606436/?userid=69469233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Ti?sto/Jess Glynne的單曲《Take Me Home (Ti?sto Remix)》: http://music.163.com/song/37853030/?userid=69469233 (來自@網易雲音樂)

都有不錯的聽感,對於一款599的耳塞來說總算可以接受了。

除了電音之外呢?

配樂簡單的男/女高音,尤其是不需要低頻烘托氛圍的那種,我找了半天,在我聽過的音樂里能滿足這個條件的大概只有

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mid=001WTeTs4IZqorADTAG=myqqfrom=myqqchannel=10007100

如果你不喜歡上述音樂,那麼請離魅族flow遠點。

#

對了,flow的佩戴也是一坨屎,單憑不能繞耳佩戴這一點,這條耳機就不該賣超過500塊。


故事峰迴路轉,零售版拆開來不是婁氏標的單元,魅族不宣傳單元型號廠商真是聰明做法

不知名30017,那就很有可能就是那幾個國產動鐵廠商出的了,是誰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可以定製生產,我說怎麼1more出那麼大的量都拿不到婁氏的單元,魅族就能做到。

圖片轉自微博上的老何orz

-----------------------------------------------------

好吧我錯了,魅族拿到的是婁氏6132B

----------------------

很大可能會用的是倍聲產的復刻TWFK/SWFK單元,淘寶拿貨大概50一顆。。。至於動圈是啥就不知道了,用婁氏或者聲揚的複合中高頻,沒有辦法做到599的價格。。。不過也別鄙視國產動鐵,接觸了那麼多國產動鐵單元的塞子後,我只能說聽過再說


楊拓這是把華為的優良傳統帶到了魅族?


這件事情吧,魅族有做的很不仁義的地方,跟著愛國學壞了,但是,這個問題炸出了很多冷嘲熱諷的人,魅族沒召回前各種上綱上線,「比華為還嚴重!」「比三星還嚴重!」
曾出不窮,這事件的後期就和前段時間老羅攤上涉嫌抄襲一樣,鎚子真的抄襲了嗎?,沒有,那為啥反映那麼激烈呢?網友們完全就是在看鎚子的笑話,事件真不真實已經不重要了。後來鎚子的澄清稿出來也就都安靜了。
沒錯,這次魅族玩脫了,搞混用,還是單元這個最重要的東西,但是相比起華為快閃記憶體門,魅族從一開始就道歉,支持退貨,到最後的統一召回,受害者加增耳機,但是那些人怎麼說呢?:「這營銷真成功啊!」「召回就能解決問題嗎?」那說話的口氣就好像他們都是受害者一樣。魅族沒道歉被罵,道了歉外加贈送耳機,還是被罵。到底想怎樣?而那些早就買了Flow的人,那才是賺的盆滿缽滿的人,先是威索尼可和魅族杠上,只要是京東買的Flow都能贈一條GR07,價值599。然後就是Flow召回,又贈了一條魅族全新的EP52,據說260多。
加起來就是花了599買到了將近1300塊錢的東西啊!血賺有沒有!
反正我是一個月後直接入,管你這些人跳啊挑的。


我認為對於魅族而言,簡直就是災難:

你曾經讓人最信任的地方,已經不再讓人信任了。

----------------------------------------------------------------

我認為Flow是可幫魅族在2017年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只可惜魅族作死把這機會搞砸了。

很多人拿華為emmc混用做比較,但其實這比華為嚴重多了:

1.華為emmc混用影響部分性能不假,但對於P10的受眾群而言混用快閃記憶體影響不大,絲毫不影響成為華為最熱賣的手機;

(華為自己也承認榮耀就是面向年輕人,而P系列則是偏向商務人士)

2.對於耳機而言,超過500+的耳機,購買者很大比例都是通過網上測評來選擇。

3.我認為flow本身是可以吸引很多潛在購買耳機的消費者的:

定價不貴造型很酷;魅族過去播放器功底粉絲加成;行業大咖(塞錢?)背書;拆解出來發現是婁氏單元的加成。這種種因素都可以讓flow變成一個讓大家都能接受的中端耳機。

但無奈出了單元混用這事兒,再加上公關寫的垃圾文案,妥妥的作死:

承諾國內所有單元都不會使用婁氏單元。

且不說耳機混用單元。

你tmd見過哪家的旗艦耳機單元混用的?

你要說這個換算過來也才547啊,再者國內誰管你還有稅費和運費?

這事情對魅族本及耳機行業,都會多出一份「不信任」。

這點對於本身就很玄學的耳機圈子來說,暫且不談影響。

但我認為對於魅族而言,簡直就是災難:

你曾經讓人最信任的地方,已經不再讓人信任了。

直接粉轉黑,路人轉黑的節奏。

最後這條耳機利潤應該也有6成,

我認為混用單元帶來的損失遠比降低成本省的錢要多的多。

魅族這是在作死。


素養不應該跟耳機一起丟了
最新的一篇微博看到的,下面一個煤油發的。

突然發現這位煤油的三觀真歪!
1,婁式是什麼我的確不懂,但是就是因為你家有所以才買的。好比黃牛肉雖然沒吃過,但是因為你家賣黃牛肉所以我才買的啊。
2,我是木耳,應該是聽不出來兩款耳機有什麼區別的。就像我可能舌頭嘗不出肉牛肉跟黃牛肉的區別,但是我要買的就是黃牛肉啊!你不能說我吃不出來你就直接賣給我肉牛肉吧?!
3,這個價位音質好多FIOW耳機有幾條。你跟我說我就賣你肉牛肉了,同價位的肉牛肉要比同價位的黃牛肉多好多肉!問題是我就想嘗一嘗黃牛肉啊!
4,最最反感的事,你抄襲了,然後你說人家是不知名作家?!!話說,能不能有點素養啊?!人家有名有姓!姓許!他的文學創作都弓雖奸了!然後就因為你沒聽過,就判斷他是不知名作家?當知道人家姓甚名誰時,請禮貌一點。
至於手機這行業,這世界上的手機都是抄摩托羅拉的,雙玻璃都是抄蘋果的,聚碳酸酯都是抄諾基亞的!
還有,國家擁有知識產權,專利權保護等等,魅族可以去告別的手機廠商。國家有賦予他足夠的權利!不能因為自己的不作為,然後就去抄襲別人的作品!
三觀要擺正!
如果一開始就發給各位KOL的耳機就是混用的應該會好一點,或者直接說國內外版本不一樣。現在好像就造成了各位KOL是忽悠各位的粉絲然後去買耳機,如果要是魅族跟華為一樣不召回的話。那麼各位KOL會被懟成什麼樣,他們又會怎麼去向魅族懟回來?
感覺這樣子已經損失了很多KOL的信譽。
所以這一步的棋下錯了。除了第一時間向民眾解釋外,還需要向KOL道歉才是

當然,我沒買過這條耳機。。。。哈哈哈。我也是一個噴子。
元芳,你怎麼看 @張小凡


前情提要:果然這個問題下的關注者許多是只關心器材不關心音樂的器材黨……我是知乎上音樂史方面比較厲害的答主,同時組樂隊,彈吉他、貝斯、混音……這篇文章算是一個開箱,因為對耳機接觸時間還很短,所以許多感受我會慢慢加入。我只是想在耳機發售之前,儘可能多的把我的感受分享給大家,給大家一個大體的預判方向

——————————————————————————————————

魅族flow被爆出了單元混用行為。

如同我在答案中寫到的,我是提前拿到的試聽樣品。對之後的零售版無指導意義。特此強調

——————————————————————————————————

我除了賺取了這次試聽的機會,就連和我接觸的魅族工作人員都可以證明我真是沒有賺取什麼利益。要知道,國際長途的運輸費用(我人在義大利)加上海關的稅費,魅族沒再多問我問我要錢就不錯了,何談利益相關。

我自己正常工作的月工資都花不完,怕是一天閑著不幹刷知乎賺的錢都夠買一條這個耳機了,真是軟文的話又能掙幾個錢(抱歉我對行情價格也不了解),真有得賺的話,掙那三瓜兩棗的人民幣,再換算成歐元之後,怕是連一瓶啤酒都買不起。我寫這文章的目的很單純,我就裝個逼,順便炫耀下我提前拿到了耳機,獲得了一些特權心理很爽罷了……

我想當一個牛逼的人,嘿,真單純。

我想當一個單純的人,嘿,真牛逼。

話都說明白到這份上了,下面的正文您愛看看,不愛看直接關,別逼逼。ok?最可笑的是有人因為覺得我是軟文,就不好好看我的描述,然後質疑一堆我並沒有說的東西。oh,ma sei serio?

至於我為什麼懟發燒友這個群體:

1,我自己發表點自己對這個塞子的感覺,大體風格走向什麼的,而且這東西本來就需要時間一點點完善,知乎允許文章修改不就是干這個用的么。

文章一發出來就被帶了節奏,貼吧人狂歡一般的過來懟我。好,一個個都沒聽到塞子就狂歡一般的懟我,這種人品和態度就不值得任何人善待你們。

2,貼吧眾什麼水平我還不知道,到現在都管空間感明顯能聽出混響的東西叫做泛音的人一抓一大把。我學過相關東西就至少不會理解錯這些詞意思。

3,只燒設備不了解後期的人不也有得是,對整體沒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僅僅懂ab兩個耳機的人們,狂歡一般的黑我,這你不能怪我看你們不爽。

大飯店做出來的食物,除了特殊的菜附贈了單獨的料碗。基本可以肯定越專業的廚子越專業的菜,越不希望食客去進行調味。

耳機也一樣,混音師混出來什麼樣,自然不希望發燒友根據自己的愛好去污染原聲。

而混音師們用的監聽設備基本都是有相對統一的標準的。也就是說,越接近樂曲混音時的設備才越還原。

我沒說這款耳機整體還原好,幾天聽下來也逐漸發現了他高頻確實過於刺激,中頻癟等問題。但我主要欣賞的點,乾淨有力而又不過分的低頻,且整體沒有因為「宣傳上就注重低頻」而渾濁,確實是我欣賞的這耳機的一個點。

我當然常用的設備解析力比這一款強得多。我也通篇沒有對這一款耳機的解析進行稱讚……我知道我有的設備不夠多沒辦法做出ab對比的測評。所以我的感受重點都放在了三頻分別風格走向上了。

另外,在另一篇文章里我提到的,膽機比石機音染大(信號角度來講音染也是一種失真),這句話至少普遍角度來講並不存在問題。我也沒有否認膽機聽感更好。

我怎麼生氣的?樓下某人認定了我是軟文,然後質疑這個圈鐵低頻怎麼會有優點。扣著軟文的帽子噴我,不聽我解釋:1這是圈鐵,2我從沒說過他低頻量感大,甚至相反我一直在說這耳塞低頻不過量不轟頭。(至少不因為低頻轟頭)

他一句:我幹嘛要好好看一篇軟文就把我頂回來了。

既然被這批自稱發燒友的人預設立場互懟了,那抱歉,我再不願意與這批自稱發燒友的人為伍。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發燒友這個詞是這麼噁心。

我手頭可以用來對比的塞子並不多,但是作為一個直接從理論上研究聲音的混音愛好者,我當然對聲音的好壞有著基本的概念。自己常用的設備也是一水的監聽。

所以好壞方面的對比,主要是看這款耳機和監聽設備那種「標準聲音」,要知道,對於流行音樂來說,原始聲音就是混音師母帶師從他們的監聽音箱里聽到的聲音。

我自用的監聽音箱是一對KRK RP6 G3。

主要來評判耳機的前端是roland ua22外置音效卡(因為這音效卡推力不大,和手機差不多)

和其他前端,主要是手機搭配的聽感會逐漸放出……

可憐的器材發燒友們還沒有意識到我作為一個演奏三種樂器的樂手、歌曲創作者、樂隊的混音,對沒聽過現場不懂製作的器材愛好者,是一個降維打擊……正是因為擁有紮實的理論功底以及這種降維打擊的能力,我才獲得了提前試聽這款耳機的機會。

幾個發燒友而已,還真有臉質疑別人了。活該你們屌絲,活該你們找不到女朋友。

我對這耳機開聲的評價確實偏向正面,這篇文章是急於分享我對耳機感受的作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談到優點比較多,缺點則需要我在更長時間試聽和對比之後才能夠得出結論。

首先很高興有機會能夠提前聽到這款Flow耳機,在拿到耳機之前我倒確實有小期待了一下,發布會上對聲音、外形、佩戴幾個角度都有著重強調,以至於我對這款耳機的情況相當好奇,當然也有些擔心,發布會上李楠擺出了一個不可能三角即音質、舒適、設計三方面無法同時做好,當時我心裡就在吐槽——當然能同時做好了,只要增加成本就好了唄。可是這耳機599的價格,外形上大家已經一目了然了,剩下的音質什麼的,真的能好么?

其實就在前幾天,我自己還在知乎上發布了一條分享,表示我不喜歡那種過分嬌媚的女生,或者換句話說,我不喜歡那種一眼望過去就表現出只有脂粉氣的姑娘,我更喜歡一個女漢子型的,因為更容易玩到一起去,不會太嬌氣,而且強壯的體格往往透露著一種成熟美、性感……

我算是實用主義者了,對於姑娘的期待是這樣的,對於耳機也是,耳機是聽歌用的東西,那麼自然音質才是我最主要考慮的東西。包括我對歌德Grado這個牌子的看法也是,我認為他那種粗糙反而有一種工業感,也挺美的。但如果是徒有其表的花瓶,那我就打心底反感了。

好在,這耳機雖然在外觀上下了大力氣,但外形和配色都還比較穩重,不至於花哨出我所討厭的那種「脂粉氣」。這樣反而更讓我想要去了解他的內在。

第一印象是聲音順滑自然,但是想不到作為一個手機配塞竟然插在我隨身的播放器上音量偏小,以至於我把隨身播放器的音量又提高了20%才達到合適的音量,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在手機上音量一定要開比較大。當然,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底噪並一定程度上增加動態。

1,三頻

1.1,高頻

樓上的堂主表示這耳機給他最大的印象是高頻過於光輝,然而我作為一個剛剛轉行貝斯手的前吉他手,各種聽音設備本身都已經傾向於均衡偏中高頻了,所以這耳機的高頻給我的感覺反而就只是正常,當然,這是因為我其他耳機全部都過於光輝了……總體來看通透而順滑的感覺聽感不錯。說明解析力是夠的,但是肯定比不上我自己常用的ue900s了,有為了通透而刻意提高高頻的嫌疑,聽下來高頻亮而不夠精細。在索尼f886做前端的情況下,兩個高頻多的東西放一起還是會在某些歌曲的表現中略微炸耳朵的。

補充:我可能理解錯了堂主答案中說的「光輝」一詞。顯然他答案中說的光輝是指高頻的量感,而我則理解成了高頻的質量帶來的那種光澤。這耳機高頻量感確實很足,表現在聽重金屬音樂時鑔片的突出上

UE900s的高頻給我一種刀子的感覺,很鋒利的毒,不是因為高頻多,而是因為好聽。而Flow給我的感覺就像激流,就是單純通透刺激,但比起ue少了幾分毒辣,換句話說,還是解析力不夠。雖然兩款耳機價格相差巨大,但一方面flow是有動圈的,另一方面ue900s調音確實有點怪(我平時用ue都開均衡器的)以至於第一耳朵聽下來,我甚至覺得Flow平均素質達到UE900s的水平了,至少調音水平是真的夠高的。聽起來聲音夠健康,沒毛病。我心中對三頻均衡打分會高一些。

測高頻,我用的是我偶像Paganini的小提琴吉他協奏曲卷一的introduzione larghetto和rondoncino allegro,聽起來聲音清脆,然而細聽起來不知道是解析相對不夠還是10-30khz頻響的驟降導致的,有一種沒完全放開的感覺,高頻延展我認為他能及格,但是對我遠沒達到驚艷的程度。

當然,這聲音聽流行的話何止是及格,完全夠了,甚至可以女毒,畢竟女聲泛音的音域比小提琴還是低不少的。

比如blackmore"s night樂隊的Home Again這首歌,女聲的表現以及背景中那種類似菜市場一樣稀稀拉拉的人聲伴唱都很清晰,表現不錯。

要知道,在這個價位的舒爾se215可是一個轟頭的悶塞

—————長時間聆聽的分割線—————

Flow的通透還是很多來自高頻的量感而非解析,高頻量感有些刻意拔高,高頻方面確實比不上我另外兩條塞子自然。

1.2,低頻

而這耳機讓我擔心的另一點就是他的低頻,首先我們都知道魅族這耳機設計出來就是配給手機用的,用戶群體應該不是發燒友而是對音質有追求的普通人,那為了討好他們,耳機會不會刻意做出肥厚低頻而成為beats那種怪物?(頭戴相對還湊合,urbeats的聲音實在是不健康極了)。第二,發布會上李楠還特意吹了一下這個BVS低音什麼技術,這就讓我更擔心了。

而實際聽到之後,這耳機低頻反倒成了最驚艷我的地方。Flow的低頻並不轟頭,量感中等偏上,歌曲的貝斯線條清晰有力。

這個BVS系統其實並不是太新鮮的東西了。通過耳機腔體後半部的柔性半通透設計來「增加」腔體空間的做法,其實在音箱上早就有被動振膜這種類似的設計,我之前的一對小書架箱 創新T12也是這樣的設計,得益於腔體的增加,低音下潛確實會更深,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會有個問題,低音的瞬態受被動振膜彈性限制而變差。

不過Flow的低頻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收不住,也許是因為耳機這麼小的結構這麼小的能量都比較好控制吧。當然通過結構設計而虛擬出來的腔體終究比不上真的,我覺得能保證低頻方面聽起來沒問題就已經是很好的表現了,這東西這價位也沒法去吹毛求疵一些不影響聽感的參數不是。

這裡用一首我頭戴耳機akg k240上放前都hold不住的歌曲做範例:DoomSword樂隊的Sacred Metal,這首歌貝斯節奏快,而鼓組除了偶爾點綴的鑔,大部分鼓點都集中在底鼓和筒鼓和軍鼓上,這樣,低頻只要稍顯拖沓,鼓就亂了,貝斯很容易被碾成一條平滑曲線。

無奈,我手頭現在的舒爾se425和ue900s對這個低音都點到為止,舒爾的se215又直接就亂掉了,掛了耳放的akg k702當然沒問題……當然加耳放的大耳也沒法拿來這麼比不是。不過flow對這個低音的表現就恰到好處。不轟頭而且拳拳到肉的感覺。

這裡我要說一句,有人看了發布會的頻響圖就說這耳機低頻和高頻往上翹,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音箱播放出來的聲音,高頻會更容易在傳播過程中衰減,而耳機則直接插在耳朵里沒有這種衰減,所以必須要適當增加一些低音來補足。這樣來看,其實flow的低音和實際聽感類似,並不誇張,而且質感真的不錯,下潛也夠深。瞬態也沒讓我失望。

當然同樣的道理,10赫茲左右的高頻那個鋒確實有點太多了。

1.3,中頻

這耳機的中頻,怎麼說呢,頻響圖裡能看到中頻那裡突然癟下去一段,但我認為中頻一定程度上的降低是沒問題的,畢竟人耳對中頻確實太過敏感。而且頻響曲線里降下去的那一段並不算太寬。所以他的中頻倒還沒有堂主的測評中顯示出來的那麼糟糕(反正一般流行歌中頻本來也夠響,弱那麼一點影響不大)三頻比例方面來講,中頻量感上真沒什麼太大問題。只是略小。

但1000赫茲附近驟降帶來的音染怕是一個負面影響……我個人聽歌注意力主要在器樂上,但對人聲怕是音染會比較大,還沒來得及聽。

但是,什麼事就怕提「但是」。這耳機的中頻真的不夠毒。

對中頻的評判,我選用了pink floyd樂隊的Ummagumma專輯中的A saucerful of secrets現場版的後半段,電子合成器和男聲吟唱的組合,這一段我手頭的其他耳機(ue900s和se425)都能夠把中頻表現得很出彩,尤其是ue900s能把合成器左右手兩個聲部的東西同時表達出來,聽這一段的時候情緒完全就起來了,se425表現得沒這麼出彩但也能調動起情緒來,而Flow這一段對電子琴的表現就太含蓄了,差不多也就只讓人聽到這段有個電子琴在演奏這個水平。

用deep purple的smoke on the water測了一下男聲,男聲和電子琴經典音色頻段類似,在flow上都會顯得偏小,感情不夠豐富。

當然了,Flow對吉他的表現還是不錯的,畢竟吉他作為一個中頻樂器,泛音其實一點都不少,flow這種高低頻都不錯的耳機聽吉他反而能讓吉他聲音來得更「現代」,聲音會更毒一些(重金屬里的電吉他本身就增加高頻低頻,削弱中頻)

所以我認為,Flow適合注重樂器演奏的人來聽。尤其適合比較True的搖滾黨,和不那麼true的金屬黨(高頻太過的話,某些過於true的金屬作品鑔片會略微有點炸,聽久了會累)

過分拔高了高頻,細節會更加豐富,但有些急於把細節展露出來的感覺,動態帶來的那種自然的靈動略微不夠。所以,這耳塞聽本身不重視動態的現代風格很贊,聽古典味道就不夠了

2,聲場、定位、形體感、動態

對耳機更高要求的時候,聲場和動態就需要重視了這部分我用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 來自新大陸 來測評。

2.1聲場(橫向)

這耳機雖然是入耳,但不如舒爾和羅技那麼密閉,加上對高頻的刻意拔高和優秀低頻帶來的氛圍感(以及中頻的凹陷)所以單純講聲場大小居然比ue900s還大了一小圈。

然而這耳機又不那麼適合大編製古典,聲場大出來基本沒啥用……

2.2 定位+形體感

形體感其實和定位關聯很大。而這兩者又和耳機的三頻分布和解析直接掛鉤。這款耳機三頻算是健康範圍內,解析又不差,所以定位和形體感,包括所謂的縱向聲場都是有的。

2.3 動態

動態,指耳機演奏大音量和小音量時候的音量差。也就是要靜若處子,動若脫兔。該安靜的時候靜得下來。

這點上,我選擇老老實實聽音箱……耳機這東西怎麼說呢,都做成耳塞了就主動好不到哪裡去。然而還是能明顯聽出來,flow在動態方面不是特別擅長,沒能表現出交響曲里大小音量對比的那種層層遞進的氣勢。

3,外形,佩戴等

3.1,外形

低調沉穩不張揚,但外形設計圓潤,挺美的。這外形真的挺有品味的。

當然了,發布會裡吹了半天的金屬拉絲我覺得不細看都看不出來什麼,雖然金屬拉絲可以在遠觀的情況下也提供一個很好的質感。但是我覺得這上面投入得太多也許並沒有必要。

造型的話,至少不看起來不裝逼,而且戴在人耳朵里也不會顯得張揚。

我就爆照為敬了。

(這真是我,吸引海綿啥的就在我卧室里,超爽T恤和頭像里的還是同一件呢,過去一年了啊,嚶嚶嚶嚶嬰)

3.2 佩戴

所謂1200人的數據來做的外形也肯定比不上定製耳塞啦,不過我們都知道哪怕木頭凳子也要做出點弧線坐著才舒服,這耳機也是一樣的道理,設計的外形如上圖,可以看到很輕易就貼著耳朵出來了。基本上佩戴不比一向注重佩戴的舒爾和索尼差,這點真的值得表揚。

3.3聽診器效應。

這耳機的線材外皮據說是凱夫拉材料,超耐磨的!拿在手機就感覺整條線十分粗壯,彈彈的感覺。這樣的結果是,雖然耳機夠結實,但聽診器效應會相應的增加,雖說不至於特別大,但是這東西基本上是有一點就能煩死我這個強迫症。

同時,這個價位的耳機以及這樣好看的設計是沒辦法支持換線的。聽診器效應就只能保留了……

而剩下幾種解決聽診器效應的方法之

繞耳佩戴,這是我習慣繞耳的一大原因,然而因為他的人體工學設計以至於繞耳之後難受到連湊合都沒法湊合——我可是連傑士都能繞耳佩戴並覺得舒服的人。

flow繞耳的難受程度,堪比舒爾入耳耳機強制不繞耳的程度了

佩戴線夾,這個我還沒試,因為耳機盒子里配件繁多,偏偏沒附贈一個小夾子。

希望在之後的產品中能夠著手解決聽診器問題。

3.4配件

上面說到配件豐富了,包括一對惰性海綿耳塞,兩對雙層耳塞(我喜歡這個)三對普通的硅膠耳塞(中號是默認在耳機上那一對)

一個做工非常不錯的飛機耳機轉換頭,金屬外殼手感就很好。

一個硅膠的耳機收納包,這個收納包我很喜歡,因為沒有拉鏈設計,直接從側面捏一下就打開了。而以往的收納包開關都過於麻煩,以至於我從來沒用過這類產品,家裡攢了一大堆了

總結:

這耳機在泛流行風格的器樂演奏方面有著相當強大的表現,碾壓了我之前買的舒爾se215(當然我知道215性價比不高,我是沖著他能換線壽命長買的,我在國外修耳機不方便)

甚至能在某些方面比得上千元級的耳塞,幾個弱項在流行樂方面的表現也幾乎可以不作考慮,因此相當於進一步提升了該耳機的性價比。

如此優異的性價比,甚至讓我有一種建議魅族公司停止手機生產,轉行做耳機算了的衝動(笑

而得益於略偏監聽范但還算健康的三頻,他聽小編製古典也能湊合。

該耳機最吸引我並讓我覺得性價比很高的低頻完全是得益於他的BVS低音導流系統,而這種對新技術的積極應用帶來的性價比爆棚,總讓我有種JVC黑科技的既視感。

這款耳機適合樂器獨奏以及小編製樂器演奏,電聲樂器演奏、獨奏等。

男聲不好聽!

當然,這耳機的中頻對電子琴之類的聲音確實不夠友好,幾乎什麼合成器在他這都要吃虧。尤其是歌曲中作為伴奏作用出現的合成器會受到負面影響,

而且聽診器效應也是實際存在的,偏偏又沒辦法通過繞耳佩戴來解決。

不過考慮到他只有599的價格,面對的主要群體是聽流行樂的廣大手機用戶,那麼這款耳機我認為是十分合適而且超值的,個人認為這個耳機可以與國際大廠中800—1000這個價格區間的耳機分在一類進行比較了,無奈手頭沒有這個價位的耳塞,沒辦法進行對比。

這耳機中頻還是太保守,男聲表現不會太好,交響那麼多樂器也指不定就忽略了誰(比如中提琴→_→)

但是小編製,尤其是電聲器樂演奏,用這塞子來聽就是享受了。我認為這塞子聽電吉他的聲音比marshall還毒。

如果沒記錯,潛韻家賣耳機配件不錯,可以考慮入幾個線夾來緩解聽診器效應(這東西別家也有吧,我太久不逛淘寶了不知道呀)

試聽過這款耳機之後,我當下決定——買一個索尼n3ap玩,他至少證明了圈鐵確實比純動鐵更容易做出好聲音來。

但是flow這耳機入門確實夠了,整體給我的感受很正面。

p,s 不關注國內娛樂多年,誰能告訴我那位漂亮的模特小姐姐叫什麼名字?

————————————————對評論區問題回答的分割線——————————

問1,這麼一個動鐵產品是如何擁有超過動圈的低頻的?

答:這是一個圈鐵產品,裡面有一個動圈兩個動鐵單元。

單純製作一個表現好低頻的動圈難度比製作一個全頻段動圈單元難度小多了

問2,所以低頻能比的上同價位的純動圈么,同價位的動圈的低頻都難以成量

答:我答案里從沒說過這是一款低頻量大的產品,相反,我答案中充滿了這款耳機不轟頭,低頻量不誇張。

我只是說他下潛挺深的,低頻線條感也強。因為bass line聽得清楚,所以我在文章中最誇張的一句也是說他低頻量感中等偏上。意思就是在均衡的前提下,低頻還挺明顯。

問3,行行行同價位動圈全滅,本來圈的高中都不如鐵,現在低音還被秒。真是神塞

答:這款耳機高頻只是在10khz左右的範圍高頻量感大,延伸也不足,他高頻真沒什麼可吹的。

對上面三個問題我要說的是:我說他低音好,是建立在整體通透明亮的前提下。做好低音不難,但是整體不悶還做好低頻,單單元就很難完成了,太多低頻夠用的耳塞整體都不夠通透。

我說他低頻好不等於說他是一個低頻轟隆隆的低頻塞,這一點我在前面有說過

再補充,又有人說這東西低頻量不夠,那我第四次強調,我從沒說他低頻量大,甚至最初的文章里就寫了他不轟頭,量感中上,吸引我的是質感,他低頻彈性很好的!

看不懂人話就批判我?哦吼吼?!


就說一點,模特佩戴圖。

——————

先不說聲音怎麼樣,但我認為國人一樣能表現聲音的美。


【文章發表前(8 月 21 日)魅族還沒有官方澄清。鑒於這條消息→「如何評價魅族FLOW耳機動鐵單元混用,給媒體評測用樓氏單元,消費者版本卻是國產意動單元?」,以及極客公園是通過淘寶自行購買,請各位讀者自行判斷,不要隨意進行人身攻擊】

魅族 Flow 耳機評測:一款值回票價的 500 元檔「流行塞」

在 PRO 7 的發布會上,魅族還發布了一款叫做 Flow 的三單元耳機,售價 599 元(和 PPRO 7 一起買是 499 元)。

這款耳機的銷售狀況貌似不錯,發布後一直處於「基本無貨、偶爾搶購」的狀態,我們最後通過萬能的淘寶購買(極客公園也是通過淘寶自行購買了此款耳機【重點加粗下劃線!】)了銀色的版本。

Flow 的整體設計和和魅族去年出的入門級耳塞 EP2X 有些類似(應該都是出自同一位日本設計師之手),是一種不太規則的流線型設計,好不好看就看個人喜好了,我個人覺得還 OK,但也沒有很驚艷的感覺。

當然,作為一款 599 元的耳機,Flow 的材料和工藝要比 EP2X 高端很多,耳機的外殼、線控、插頭部分都大量採用了拉絲金屬材質。特別是外殼部分,Flow 耳機用了一塊外形並不規則的金屬件,工藝上應該是有一定的難度,這種處理在傳統音頻廠商的產品很少能看到。

在工藝上,Flow 也達到了非常優秀的水準,沒有遇到部分媒體老師試聽的評測版耳機的邊緣毛刺問題。

單看外觀工藝,魅族 Flow 其實要比一大票 2000 檔甚至更高的大牌音頻廠商的高端入耳式耳機還要好。這也是手機廠商相比音頻大廠的普遍優勢:音質做得好不好另說(通常不太靠譜),但外觀工藝可以輕鬆幹掉音頻大廠的數倍售價的產品。

在官方的產品介紹中,魅族用「好的佩戴,是忘記佩戴」來描述 Flow 耳機的佩戴,在實際的體驗中,雖然沒那麼誇張,但 Flow 耳機的佩戴的確非常舒服,比我之前曾長期使用、佩戴上有出色口碑的威士頓 UM10 還要舒服一些。不過需要提醒的是,Flow 的導管比較粗,如果你的耳道比較小,可能會有不適的感覺。

說完了設計、工藝、佩戴,下面到了音質的部分。

硬體上,魅族 Flow 採用了「一個動圈 + 兩個動鐵」,也就是俗稱的「圈鐵耳機」,動圈負責低頻,兩個動鐵分別負責中頻和高頻。

根據微博網友 ___archon

根據微博網友 ___archon 的拆解,FLow 的動鐵單元來自 Knowles(婁氏),並不是之前一些網友猜測的國產「山寨」單元。除了索尼自家的不外賣高端動鐵單元,婁氏的動鐵單元品質是目前能找到的品質最好的動鐵單元了,也是威士頓、AKG 等索尼之外的國際音頻大廠普遍採用的動鐵單元。

(更新:魅族官方沒有宣傳 Flow 的單元型號,據說部分零售版 Flow 採用的不是婁氏單元,具體情況尚待確定)

從硬體上看,Flow 堆的「料」算得上是很足的,這不能保證它的聲音一定好聽,但至少可以保證它的「硬素質」不會差。

聲音方面,魅族 Flow 是一款「流行塞」,低頻的質感優秀,量感足夠但又不至於「轟頭」,人聲位置稍微往前拉了點,但感覺不夠細膩,高頻部分有些「提亮」的處理,剛聽起來感覺會很刺激,但也更容易產生聽覺疲勞。

魅族 Flow 的阻抗為 32Ω,靈敏 105dB。實際體驗中,魅族 Flow 對前段的要求不算高,用 PRO 7 已經能出來不錯的聲音了,換個推力大的前端整體表現還可以更好,但畢竟是一款手機廠商的塞子,應該也不會有太多用戶會把 Flow 搭上「國磚」聽吧。

如果純粹看音質的話,我認為,基本同一價位的威索尼克 GR07 Classic 有著比魅族 Flow 更加均衡和優秀的聲音,雖然 GR07 Classic 只有一個動圈單元。如果你對音質的訴求更高並且不怎麼看外觀,GR07 Classic 依然是 500 元檔的標杆產品。

不過,從一款 500 元檔「流行塞」的角度看,魅族 Flow 是明顯可以值回票價的。

相比這一價位的大多數產品,魅族 Flow 耳機有著更好的工藝,更優秀的佩戴體驗以及不算最好但足夠出色的音質。如果你不打算折騰「Hi-Fi」,只是打算花 500 塊錢給自己的手機買個戴起來舒服並且音質不錯的入耳式耳機,魅族 Flow 是這一價位值得考慮的一款產品。

本文出自colorvc,源自極客公園。


高音準中音甜低音勁


李總在發布會上吹的完美曲線真的很誤導人,但凡有點音頻知識的人都會知道,最理想的頻譜應該是中頻趨於一條直線,這599的塞子凹到家了。可見,它這不是賣給發燒友的,而是針對想入燒但不知道該怎麼入的消費者。


題外話:我覺得,這兩年手機廠出的非手機產品真心不錯。

比如內誰誰,還有內誰誰對吧。

言歸正傳,拿到Flow第一感覺,也就手機廠家敢這麼砸錢燒個塞子出來。

估計也沒指望靠著玩意賺錢。

用了幾天之後,我個人還是希望Flow Pro、Flow2、Flow3的出下去。

當年,魅族M3,是我擁有的第三隻mp3播放器,也是卻讓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記憶深刻的一款經典機型。

容量僅僅2G。

而從我對魅族的印象,也基本全部始於這款M3播放器。

因為當時在這款播放器出現以前,大部分人都是在使用200多M的只能播放低碼率格式音頻的老土播放器。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可以說是一種HIFI啟蒙了。

在當時的年代,簡約風還不盛行,魅族的mp3一度在2006年左右爆紅。

當時我就有種隱隱的感覺,魅族早晚會把情懷轉向耳機。

只是,一等又是好幾年。

Flow,我自認為魅族成長道路上必然誕生的一款產品。

與我想像中的期望相比,還算是頗給了我幾分意外。

首先收到 Flow的第一感覺是,嗯 小夥子態度很端正嘛。

雖然童話里說包裝都是騙人的,但Flow包裝至少算是活在童話里。

前段時間買內個誰誰誰家的耳機,一千多,就拿個塑料紙盒裝的。

除了耳機外,還配送了6副不同的耳套。

硅膠耳塞、雙層耳塞和惰性耳塞三種類型,還配有飛機插插頭和便攜小包包。

講真,這個價位耳機有這樣的包裝,真的不多見。

先不說聽感的本質,外觀和舒適度將會直接影響銷量。

日本設計大師,坪井浩尚的操刀,使Flow的外觀就很符合他作為便攜耳機的身份。

圓潤的弧形設計,佩戴在身上的從容大氣,不得不說這樣的設計,讓Flow確實也在外觀上加分不少。

這樣的設計,甚至讓人很容易誤以為Flow是出自大廠手筆。

塞子的質感和線條,也有不錯的觸感,重點是入耳後的感覺很輕盈。

甚至可以說,很久沒遇到這麼一條佩戴舒服的入耳式耳機了。

試過的多數耳機,都有一種「戴久痛」的毛病,至少Flow是那種「帶了很久不是很痛」。

據說,在魅族Flow多達1201人的研發流程中,有94%的人參與佩戴環節。

在東亞收集了上千人的耳朵樣本數據,並以此調整耳機的形狀。

這種費時費力的大數據採樣,傳統耳機廠商一般是不會去乾的。

就如我前面說的,也就手機廠家敢這麼砸錢燒個塞子出來。

廣告里的小姐姐有點好看,那我就拍個隨意點的買家秀。

TPR的線材亦有不俗的時尚效果。

以及後蓋的金屬濾網,不僅增加了一點成熟穩重,也使耳機表面有了一抹星空的色彩。

有個小的設計細節,Flow耳機下方與耳機線交界的位置,有一個很精妙的弧度。

繞開了外耳道和耳垂,不會胳耳朵。

不但提升的佩戴的舒適感,跑步的時候不會蹭到臉發出suosuosuo的聲音,影響聽感。

其實這個細節,在魅族其他手機耳機上也有用到。

手機品牌做高端耳機的當然不止魅族一家,也有著開發高端耳機的能力。

而魅族作為最初的mp3廠家,他們開發的耳塞、便攜耳機,甚至藍牙音箱,性價比都是較高的類型,且價格不高。

在這樣子的路線中,Flow的研發是重要的一步。

迄今為止,Flow是魅族價格最高的耳機也是價格最高的還音配件。

言歸正傳,Flow這款產品究竟有幾斤幾兩呢?

工作的原因,我還是從耳機頻響角度說起吧。

Flow擁有3顆發聲單元,兩鐵一圈。

動鐵耳機其實就是利用電磁鐵產生交變磁場,震動的部分是一個鐵片懸浮在電磁鐵前方,信號經過電磁鐵時會使磁鐵的磁場發生變化,從而使這塊貼片振動發出聲音。

動鐵的單元可以做得很小,所以能夠將多個單元放入每個耳殼中,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2單元、3單元、4單元等多單元的動鐵耳機。

就聲染色而言,Flow的各個頻段還是比較平衡。

Flow對於流行風格的音樂,有較為不錯的表現力。

使用Flow的過程中,還是可以明顯感知到其在層次上做的是比較可圈可點的。

三頻的層次甚至讓我有點小驚喜。

Flow這般的解析力,要從他三單元的兩鐵一圈設計說起。

低阻抗和高解析力是動鐵耳機的特點。

動鐵耳機的聲音密度相比較與動圈耳機會更為緊湊,瞬態反應非常快。

這也說明了Flow最適合聽的音樂風格是節奏較快或者較為緊湊的歌曲,比如流行或者搖滾。

關於音色上我還是想多說幾句。

頻響並不能完全代表耳機的特性和質量,解析力和包圍感也是非常影響體驗感的。

動鐵原理的耳機不會有大氣的包圍感,然而Flow在這一點上雖然做的不能說出色,但是還是做的比我想像中的好多了,可見它的分頻器還是比較出色,讓多單元的協作完成的比較完整。

分頻器是耳機中的「大腦」,對音質的好壞至關重要。

功放輸出的音樂訊號必須經過分頻器中的各濾波元件處理,讓各單元特定頻率的訊號通過。

一般來說分頻器價格也較貴。

Flow的價格相對於他目前的聲場效果,還是那句,也就手機廠家敢這麼砸錢燒個塞子出來

唯一讓我有所介懷的是,某些突出女聲高頻風格的歌曲,在用Flow還音的時候會出現小程度的失真。

由於單元越多失真越多,Flow三單元的設計無法避免的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可以理解,並且失真程度之小基本不影響絕大部分人欣賞。

Flow在高頻部分的表現,沒有讓我驚艷,但也不能說失望。

而對於中低頻來說,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其他用戶,都會比較滿意。

緊緻的風格讓人在聽流行歌曲時候非常的暢快。

低頻下潛亦不拖泥帶水,乾淨利落。

哪怕聲壓級很小,也可以感受到不錯的低頻素質。

據說魅族請的中科院來給Flow做的調音。

倒是不迷信中科院,因為本身用戶就是眾口難調。

只能說中科院的調音風格,使Flow在我看來是挺符合大多數人的品味,且充分的利用了三單元動鐵的設計。

Flow的調音風格就是主要迎合硬朗緊湊的流行風格,同時兼顧了大部分的流行樂和搖滾樂。

不同的音樂都可以在這樣的調音下表現出各自的魅力和不俗的層次感。

在這樣的頻響和解析力面前,高頻的某些峰值偏亮的問題也基本可以忽略了。

當然如果是鍾愛古典音樂的用戶,可能就會比較在意了。

Flow 599元的定價,對耳機發燒友來說這甚至稱得上便宜。

但對普通用慣百元以內手機自帶耳機的用戶來說,599元買條耳機,可能還是需要斟酌一番。

我有個朋友喜歡在淘寶研究各種大廠復刻版DIY的耳機。

按他的話說,這效果弄進ie800的磨具里,還不賣個一兩千啊。

雖然寫出不出淘寶上那種秒天秒地秒空氣的買家秀。

但就事論事的話,Flow還到超出,我對500元這一級別耳機的預期。

這幾年很多「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廠相繼出了幾個性價比不錯的耳機。1MORE、Fill、Flow,對消費者來說肯定是件好事。

你想啊,以前森海啥的,幾百塊的塞子能買到啥。

魅族Flow把高端的品質和資本的投入搭配在一起,產生了有強大推力的化學反應。給多元的耳機市場和傳統的大牌廠家一個不可忽視的風標。

吶,魅族加油。

再砸一個高端的塞子出來,靠你了。


耳機我沒用過,沒發言權。

但是,
別人用3個人造一台豪車,我用30個人造一台豪車。

兩種可能。
1 我造的車的確比別人好,需要更多的人。
2 別人3個人搞定的,我要30個人才能搞定。


昨天李楠發布會講PPT的時候,我的第一直覺是後一種。
為什麼?應該很多人心裡都清楚。
有跟我一樣想法的小夥伴嘛?

ps.至今使用MX5,習慣了Flyme的流暢,每次發新機都滿懷期待,結果每次得到的都是。。。。
我不是魅黑,是特么煤油恨鐵不成鋼啊!!!


我會從Flow耳機的外觀、便攜性、驅動性、音質(音場、低中高頻)和性價比5個方面來客觀的分析一下這款魅族的新款耳機。最後我們會根據這5個方面的分項得分給這款耳機打個綜合分。

一.外觀

魅族作為國內產品設計口碑一流的小而美的公司。產品設計從來就不是他們的難題。這款Flow耳機的外觀總體還是顏值在線的。符合魅族產品設計一貫的氣質柔美、線型順滑的特點。黑銀相間,沉穩中夾雜著一些小俏皮,知性中微微帶著一點運動的氣息,非常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標準。

整體包裝也是低調卻高雅的啞光黑為主色調。精簡的設計語言讓人覺著逼格很高。

外觀評分:8.0分,佔比20%

二.便攜性

入耳式耳機,魅族專門給用戶配了一個啞光黑色的圓碟狀耳機收納盒。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這句話是設計界最適合拿來發懶癌的一句提升逼格的話,卻也是不無道理的。關鍵要看這話從誰嘴裡說出來。

關於入耳式耳機,便攜性本就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便攜性評分:8.5分,佔比10%

三.驅動性

魅族給Flow耳機安上了三顆發聲單元。雖然如此,pro7來驅動它的時候還是遊刃有餘。出聲的瞬間感覺仍然會有空間,所以對於pro7來說,推動flow耳機肯定是絲毫不存在問題的。那麼用一般的國磚或者播放器來推得話當然就不用擔心了。

沒有試過其他的手機來推,還是建議pro7。畢竟它有一顆自帶解析和放大的音樂專用晶元。況且魅族對於早期mp3的功課做得還是不錯的。

驅動性評分:8.5分,佔比15%

四.音質

音質是作為一款產品之所以被稱之為「耳機」的最主要因素。不管是木耳常說的「聽個響而已」,還是後來很多出坑的人調侃音質只不過是玄學。我們還是認真的來評測一下它的聲場和低中高頻。

老規矩,蔡琴的《渡口》和Eagles的《加州旅館》。

聲場:首先可能我聽多了大耳的原因,Flow耳機一出聲給我場景並不是很大。像是在一間15平左右的房間里。可是呢,你要是再順著某一件樂器跟過去的話,你又會發現好像這間房間還不算小。

總體來說,一個入耳式的耳機能給你這樣的聲場對於一個初級發燒友來說還是有驚喜的。煲過之後應該還會有小確幸。

低頻:下潛出色,鼓點聲聲都在拍打著你的胸腔,厚重澎湃卻有彈性,你恨不得隨著每一個鼓點抖動自己的身體。當然不要得意的太早,入耳式的耳機對於低頻的調教向來是最得心應手的。除了一點點的小滿足之外,大部分還是在我的預測之內。

中評:中頻中規中矩。不驚喜不意外不失望。中低頻因為低頻的外溢密度也還是很足,樂器聲還算通透。但是中高頻略散且薄,女聲雖然雖然有力卻不成形,總感覺人聲稍微靠後了一點。

高頻:高頻就真的很一般了。不清晰,缺少音質的感染。但是高頻的延伸性卻還可以,平緩有度。因為缺少渲染,算是比較自然的高頻了。但是因為有低頻的出色表現,你難免會對高頻有一絲絲的不滿。總體還是能接受的。

音質評分:7.8分,佔比35%

五.性價比

599元。

能不能帶回家呢?

我們看下面這張圖。

不能!

因為這是我老婆。

599元三單元入耳式耳機,對於魅族一貫的作風和這款耳機不錯的顏值以及還算不賴的音質。我個人覺得可以入手。

性價比評分:8.5分,佔比20%

我們計算一下綜合得分:

8*20%+8.5*10%+8.5*15%+7.8*35%+8.5*20%=8.2分

綜合的來說,魅族Flow入耳式耳機是一款均衡性不錯,顏值和音質都在線的耳機。

喜歡的可以考慮買一個回來玩玩。

。。

玩膩了一定記得送給我聽兩天。

我到現在還一次都沒有摸過呢。

編的我好累啊。

誒!我說你們怎麼可以打人呢!

哎喲!疼!

你們還打。。

劉三爺:哪些食物吃過第一次就知道再也不會吃的了?

劉三爺:怎麼挽回和女友的關係?

劉三爺:如何回復那些拿ov手機跟用著小米手機的你裝逼的人?

劉三爺:有哪些寫出來讓人尷尬到臉酸的文章或段子?

劉三爺:高三如何一年之間到清北?

劉三爺:有哪些不經意拍出的照片卻很驚艷?

最近寫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答案,大家喜歡的話一定記得關注我啊。


補充一下,在崗頂的魅族體驗店聽的,不存在煲機不夠的問題。這個耳機試聽率還是挺高的,今天去我都排了下隊才聽到。
不知道今天那位拿著x1的同學會不會看到?
順便吐槽一下,魅族的店員也是搞笑,他告訴我用魅族手機音質更好……如果真是這樣,我拿著那麼大一塊磚頭去難道好看?
———————第一次用分割線——————
鑒別完成。
魅族flow,垃圾。
低頻散成狗,居然還有人說有下潛?彈性倒是不錯但是散成那樣要彈性幹啥?
中頻凹陷,人聲彷彿在天外……而且薄。
高頻說得好聽叫點到即止,說的不好聽叫沒有。
而且銜接問題很嚴重,中高頻纖細低頻卻彌散。
還有聲場,這個聲場還是有的,但是全部被彌散的低頻填滿,然後中頻在天外,高頻在彌散的低頻中若(gen)隱(ben)若(mei)現(you)。
一耳朵摘的貨色。
別買,別交學費。


數碼多給了"強烈不推薦"評級


沒用過,估計除了魅族內部人員,沒幾個人用過。沒有親自試聽過的評價都是紙上談兵,但是鑒於這款耳機剛剛發布的狀態,我就斗膽,按照李楠20分鐘的視頻,紙上談兵一回。
bvs低音導流系統,翻譯以下就是開放式耳機+重新設計腔體,據說是加強低音的。實際上只要是有動圈單元的耳機都應該做成是開放式的。不作成開放式的,聲音會悶。實際上是個動圈耳機都是開放性的,沒啥可以吹得。至於那個向下延伸的管狀音腔,確實可以加強特定頻率的聲音,但是音腔長度越接近聲音的波長效果越好。一般低音波長有10到30米,這個音腔有30毫米?
低音素質最重要的還是哪個動圈單元,就是那個黃色圓柱體。逼側之所以名聲渣,不是因為低頻的調音,而是低頻素質差,聲音糊,細節丟失,關鍵是逼側的動圈單元不行。魅族用的什麼單元,李楠沒說,不知道是忘了還是裝糊塗。
動鐵單元李楠說是定製的。外形倒是很像婁氏30017,但是一對30017採購接近200,對於一款500左右的耳機來說太貴了。估計是國產的動鐵單元,音質還是要觀望。
頻響曲線最大的問題,好多人都看出來了,就是在1K處那個,最深有7個db的坑。7個db有點常識的都知道有多可怕。1K附近是人聲最重要的頻率,7個db的坑下去估計人聲都沒法聽了。玄學的我不說,諸位手機播放器里的eq調音,在1K左右拉低7db試試。(網易雲的EQ最低才-5db。)造成這個坑的原因我推測還是圈鐵耳機的通病,圈和鐵的銜接問題。圈鐵銜接真的是一個耳機廠的核心技術,要不旗艦圈鐵k3k3敢賣5000?
後面的就跟音質沒關係了
再次強調,沒有試聽的耳機,所有的評價都是紙上談兵。真的耳機出來了聲音異常優秀趕超k3k3,也別說打我的臉了。


推薦閱讀:

TCL的么么噠廣告文案嘲諷魅藍諸位如何評價?
如何看待魅族 2016 年高頻次發布新機的產品策略?會產生什麼影響?
為什麼魅族手機越低端越流暢?
如何評價2017年4月26日發布的魅藍E2?

TAG:音樂 | 設計 | 魅族科技 | 耳機 | 魅藍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