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和老師保持距離,這樣做對嗎?
@李木木 謝邀!
猶豫了很久,決定說兩句。我看了你其他的回答,你提到過你們一家和孩子的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理論上,這樣的情況比較容易出現「家庭邊界」不清。「邊界」是指,你的事情你來負責,我的事情我來負責,我們相互之間不過多干涉。更通俗來講,所有可以用「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回答的問題,差不多都是「邊界」的問題。「家庭邊界」不清,可能會表現為,你的公公婆婆可能會在你們的生活中不斷地指手畫腳,可能會挑剔你怎麼管教自己的孩子,可能會在孩子面前批評你,你也可能會過多地干涉公公婆婆的生活,可能會在孩子面前抱怨爺爺奶奶……理論上,這些狀況可能是家庭邊界不清晰的證據,代表著你們家庭關係里「不健康」的部分。以上都是心理諮詢界的理論,實際的情況會比理論複雜得多,我的推斷和猜想也許並不正確,不能一概而論。
另外,你在其他回答里提到過兒子12歲,女兒10歲,你丈夫基本上不太管孩子。這意味著,你在家庭教育方面可能承擔著主要的責任,這也許會是一件有壓力的事情。而且,你的孩子們快要步入青春期了。理論上,青春期是個很特殊的時期,個體會在這個階段經歷很多變化。生理上的變化主要是性成熟,第二性徵的發育,激素水平的變化。生理變化會帶來一些情緒方面的挑戰,個體會察覺到自己和以前不一樣了,會感到困惑,需要花心思來理解和適應這些變化,這可能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和指導。另外,青春期的個體會試圖變得獨立,為了爭取自主,可能會變得叛逆,和老師家長發生各種各樣的衝突;而和同伴的關係會更加親密,行為和觀念更多地受到同伴的影響。另外,個體還會變得更加敏感(自尊心更強,更在意別人的評價),會把自己和同齡人比較並且感受到壓力。以上種種,都可能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可能是需要家長留心觀察的。
具體到你提問的問題:
你的兒子喜歡和老師說廢話,問一些和學習無關的問題。他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跟這個老師的,把她當第二個媽媽。你在和老師溝通之後,決定告訴他以後對老師只有尊敬就好了,好好學習,不要再投入感情了。兒子感到很迷茫。
我通過你的描述,確實看到了一個迷茫的媽媽和一個迷茫的男孩。
首先,家庭成員之間需要邊界,鄰里/師生/同事之間也需要邊界。不同的文化和個體對邊界的處理方式是非常不一樣的。比如有的人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十幾年都沒問題,有的人能和公公婆婆吃完一頓飯不鬧心就很不錯了;國內有的老闆要求員工二十四小時待命,國外多數老闆根本不會加員工的facebook好友;有的老師相信自己應該把學生當孩子,有的老師覺得自己只需要負責成績……而個體對邊界的處理是需要通過學習然後不斷調整的。個體需要學會什麼是自己的事情,如何建立自己的邊界,也需要學會什麼是別人的事情/別人的私人空間,如何尊重別人的邊界,他們甚至還需要學習如何去鑒別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環境對邊界通常的處理方式。我會覺得,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以後對老師只有尊敬就好了,好好學習,不要再投入感情了,幾十個學生老師只喜歡學習好的學生」或許不是最妥當的處理方法。也許家長需要向孩子解釋「邊界」是什麼,「私人空間」是什麼。比如,「老師很忙,需要備課,批改作業,所以有時候她沒有那麼多時間和你交談,而且工作之外她有自己的生活;就像是你在寫作業的時候沒有時間和媽媽交談,你除了學習也需要和朋友一起玩兒,這些時候你也不希望被老師和家長一直盯著。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些自己的時間,不被別人打擾,你需要,老師也需要。雖然你可能會因為不能隨時和老師溝通而感到失望,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著適應別人,體諒別人,這就是尊重呀。」在這個過程中,要允許孩子問問題,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試著去理解和體諒孩子的感受,比如,「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這個老師,所以遇到有意思的事情就特別想和她說一說」,比如,「你想要和老師分享並沒有錯,這說明你是一個積極的樂於溝通的孩子,不過有的時候需要調整一下方式,這樣對方才會更舒服」……
其次,孩子的「廢話」里,可能包含著一些沒有被注意到的信息。比如,他講自己讀了什麼書,可能是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和認可;比如,他講自己和朋友的相處片段,可能是遇到了人際關係的困擾但是自己不太說得明白自己的感受,需要成年人的幫助和安撫;比如,他可能會講「我有一個同學做了什麼什麼事兒」,可能他的這個同學是他自己,他需要試探一下老師和家長的態度……青春期的個體可能面對著他們有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狀況,林林總總的困惑需要幫助。這個人可能是某個老師,可能是家長或者某個長輩,可能是某個信任的同伴。尋求幫助和關注是他們的合理需求,但是如果要求老師承擔全部的責任,似乎不太現實。這意味著,家長可能需要更加註意孩子平時在念叨一些什麼,然後給出一些指導和幫助。比如,你可以幫助他調整和老師之間的人際邊界;比如,你可以肯定他讀過的名著,理解他考試中遇到的不公平,甚至向他解釋,「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不太公平的狀況,這不是你的錯,可是你沒辦法,我也沒辦法,我們都有些失望,不過我們可以試著適應一下這個情況」;比如,你可以問問他英語學習是否需要幫助,鼓勵他和老師溝通,相信他可以通過努力提高成績……當你能夠比老師更好地回應孩子,也許他就會把你作為最主要的傾訴對象。
總之,你描述的狀況可大可小,我給出的建議也很大程度上基於我自己的想像和腦補。偏頗之處還請多多諒解!
以上,祝題主好好照顧自己,祝孩子們在磕磕絆絆和迷茫困惑中快樂、勇敢地長大。
看完全文,我不懂樓主的邏輯。換句話說,樓主到底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呢?吐槽了一堆,孩子是喪偶式教育,樓主覺得不爽,樓主覺得需要迫切解決嗎?看不出來。孩子爺爺奶奶干涉太多,樓主覺得需要解決嗎?也沒看出來。老師的批評有問題嗎?好像也沒啥問題,畢竟最終還是為了考試嗎。這和孩子對老師投入感情有關係嗎?就算沒感情,老師批評也不開心啊。
我覺得樓主先想清楚,你現在到底遇到什麼問題,什麼問題需要解決,你有什麼考慮再說。
再補充一下,就算僅關注樓主的題目,就是要孩子和老師保持距離,大方向當然沒錯。但是問題是,怎樣的距離是合適的?為什麼樓主覺得不合適?老師不能批評孩子嗎?為什麼樓主認為孩子把老師看做第二個媽媽,距離太近有什麼體現?什麼叫不要再投入感情,人的感情又不是沙子,說投就投,說不透就收回,樓主你能做到嗎?
從你對於事情的敘述語氣以及最後給出的處理方法來看,問題出在你身上
養不教,父之過。絕對真理
理清楚了。
1. 樓主沒教育好孩子,操勞家庭,孩子自己帶,孩子優秀大家光榮,孩子不行責任自己擔。
2. 樓主嫉妒孩子把老師當第二個媽媽,吃醋了,想要孩子和老師保持距離。
@1 孩子考試考不好問原因,找對策,自己解決吧,因為我對孩子的教育也許和現在大陸的主流觀念不同,不說了。
@2 孩子找不到傾訴的長輩才會依賴老師,並視為母親一樣的角色。這是你們家庭根本不管不顧的結果,自己為人父母卻不懂的育人,只會生人,就怪不得孩子依賴他人。自己反省,能當好父母,孩子自然會視你們為父母親人,當不好父母,還不如讓老師幫忙引導孩子。
老師的思想有些刻板,但不是錯。
底下有評論說您的孩子現在十二歲,年紀不小了,應該教他怎麼去為人處事了(並不是說您的孩子的不是,而是指如何正確地認識與老師發生的矛盾並且從老師的角度理解老師)。另外這個以後對待老師只有尊敬無需投入感情的這個回答,個人認為有些偏頗。
不得不說現在孩子心理年紀太小(包括我小時候),古代的時候十二歲已經接近成年了,先在看還是小孩子。
ps,其實看一些厚黑學挺有幫助的
聽完樓主敘述,其實自己心裡也是有氣的吧!其他人對孩子教育的忽視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孩子的問題問什麼沒問家長而是老師?不要說這是老師的責任,家長不應該給孩子答疑解惑嗎?建議家長明確自己的定位,平衡自己的心態,你的一舉一動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孩子,至於老師,我想孩子和她溝通是有一定好處的,但對於老師的態度我不清楚就不予評價。
任何一個老師,都應該知道為人師表和因材施教的道理,這樣的老師還是需要保持距離的啊~我覺得你做的對,其實,媽媽才是最好的老師~
啥樣家長啥樣孩子。一輩子講那麼多話,一句兩句話沒什麼對錯。孩子終究會變成和你一樣的人,如果你對自己不滿意,那就讓他儘早離開家。寄宿學校,或者外地大學。多少能讓他和你們有點差別,前提是他周圍人的素質一定要好。
我覺得吧,你家翁對你的態度和全家對孩子的態度可能影響更大一些。孩子把情感投射到老師身上,我個人體會要麼是崇拜權威,要麼是從老師身上能感受到家人同學朋友身上感受不到的東西,要麼是單純喜歡這個老師。但錯誤歸因和逃避責任這種環境比一個老師影響大的多。捎帶一提,我不覺得老師的做法在你的敘述中有啥錯誤。
推薦閱讀:
※金色雨林效果怎樣?
※貧窮孩子接受的【愛】的教育,真的不一樣嗎?
※如果我想讓我的兒子考上清華,我應該做些什麼?
※曾經腦出血的老人可以帶小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