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國人死亡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如題


太多太多了。還是老規矩,上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英雄。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解放軍的單兵裝具很重,給很多參戰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通常普通步兵的裝具包括1支衝鋒槍或半自動步槍、150-300發子彈、4個彈夾、4枚手榴彈、1把工兵鏟(或小十字鎬)、1個防毒面具、1把匕首(偵察兵裝備)、2個急救包、1支防蚊劑、1瓶凈水劑、1個水壺、1件雨衣、1張吊床、1個挎包(一些部隊還配發了專用背囊)內裝飯盒、飯碗、牙具、毛巾等,每個班的尖兵配發1把砍刀,還要帶上儘可能多的壓縮乾糧、大米、鹹菜頭和罐頭,平均負重在49.2斤以上。背著重火器和彈藥的分隊(重機槍班、60炮班、82迫炮班、82無炮班等)就重上加重,平均負重為56~66. 5斤。這樣沉重的負荷要在山嶽叢林地帶進行幾十至上百公里的行軍作戰,異國陌生,地形民情不明,戰鬥強度難以預測,傷員也要處置轉運,還要應付補給中斷的威脅,實在是異常艱巨的任務。

關於戰時我軍裝具負重的經驗教訓這裡暫不作總結分析,本文想說的是,前述步兵的挎包/背囊中既裝飯盒,又裝飯碗,不令人覺得奇怪嗎?戰時就餐攜帶其中一種食具就夠了吧,幹嗎要帶兩種?豈不是無謂增加負重?實際上這裡邊就有奧妙了。飯盒確實是吃飯用的,但飯碗(通常是搪瓷質地)可有多用途,除了吃飯外,還承載著另一大非常重要的戰時功能。

1979年的解放軍和革命戰爭年代一樣,沒有防彈護具,戰場防護單薄。這裡防彈衣就不說了,普通步兵甚至連鋼盔都沒有(炮兵則裝備了鋼盔),還不如當年的國民黨軍,這就不能不讓廣大軍迷吐槽多年了。尤其麻煩的是,如果是頭頸負傷只要不當時致死尚可進行簡易戰場包紮,但腹部開放性創傷往往導致腸子流出,此時不能塞回去,那樣會造成腹腔感染,又不能任腸子在體外堆積而加重對戰傷者的損害。對於當年缺乏防護裝備的我軍來說,怎麼應對上述腹部開放性創傷的情況呢?於是就出現了本文前述的那個傢伙——飯碗!它的另一大戰時功能是:當指戰員腹部受創腸子流出的時候,可以用飯碗扣住腸子再用繃帶固定綁緊,儘快後送救治,屬於沒有更好辦法的簡易急救手段。不過別看這種方法簡陋,在戰時確實有效,救回了不少人命。

下面提供幾個戰例,看看戰場上是如何用搪瓷飯碗救急的。

1979年3月9日,陸軍第20軍58師正向重慶縣城發展進攻。該師偵察連奉命沿廣淵至重慶公路向那藤方向搜索前進,至班礦以南山埡口時遭到越軍伏擊。戰鬥中偵察連7班副班長杜三才奮勇衝鋒,腹部中彈腸子流出,他忍住劇痛將腸子塞回腹中,以飯碗扣在傷口上用腰帶紮緊,繼續堅持戰鬥。一名戰友將重傷的杜三才背到一處隱蔽地方,然後返回找連隊報告情況。孤身一人的杜三才將身邊唯一的一枚手榴彈緊緊握在手裡,就是在半昏迷中也把拉火環套在手上,時刻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幸運的是,後來他被救下戰場,經治療後脫離了危險。

1979年2月17日,廣西軍區獨立師第3團奉命攻殲保肯地區之敵。該團8連(連長即戰鬥英雄李作成)在攻打3號高地時遭到越軍頑強抵抗。4班長張桂生在戰前突患急性腸炎,腹瀉不止,仍堅持參加戰鬥。他帶病衝鋒,連續斃敵2名,自己的腹部也中彈負傷,腸子流了出來。戰友們幫張桂生把腸子用飯碗扣住,進行了簡單包紮。然而張桂生卻不願下陣地,繼續向前衝擊,終因體力不支而昏倒。他被送到後方醫院後,因腸子被打斷12處,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1979年2月25日,陸軍第42軍126師奉命沿高平至茶靈公路搜索前進。前衛376團3營進至673高地附近時,遭到越軍襲擊。戰鬥中7連3排長高春發身先士卒,帶領全排冒著越軍的猛烈火力反覆向高地衝擊。不久他被越軍的高射機槍彈打中腹部,腸子流出一米多長。戰友們拚命衝上去將高春發搶下來,把腸子用飯碗扣住,再包紮固定。但因戰場情況複雜,無法及時將傷員後運。高春發流血過多,口乾難耐,要求給點水喝。而此時陣地上早已沒有水了,高春發又請求要是沒有水的話給喝幾口尿也好。可是戰友們也已經一天滴水未進,全身的水分都被蒸發乾了,在場的竟然沒有一個人能撒得出尿來!最後,高春發因失血過多而英勇犧牲,戰友們都悲痛萬分!

1979年3月10日,陸軍第50軍150師奉命配屬給陸軍第41軍,向高平以西搜索前進。該師先頭448團相繼攻佔班英地區1、2、3號高地,隨後遭到越軍猛烈反撲。在將敵人擊退後,2營受命繼續向4號高地發展攻擊。戰鬥中5連1排長程里林帶頭衝上高地,斃敵數人。不久程里林的腹部中彈,腸子流了出來。炊事員張誠發現後,立即拿出飯碗蓋住程里林的傷口,再用繃帶緊緊扎住。面色蒼白的程里林艱難地囑託張誠:「如果我死了,欠別人的錢都記在包裹里的本子上,就用我的撫恤金還給人家吧。」張誠含淚說:「排長,你放心,我們抬你到衛生隊,你不會有事的。」程里林被送到野戰醫院後,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光榮犧牲。

戰爭就是如此殘酷!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黃公略原名黃漢魂,少年時性情剛烈,一言不合,拔拳相向,經常惹出事端。其父是個落魄秀才,特地抄錄了蘇軾的《留侯論》讓他背誦:「……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父親為他講起張良路遇黃石老人、折節奉師的故事,說:「你脾氣暴躁,心裡藏不住半點秘密,這樣只能做綠林好漢,當不了大英雄。」
父親的話,令黃漢魂羞愧難當。此後,他改名黃石,字公略,發誓以精通韜略的張良為楷模。
黃公略從小愛讀兵書,十七歲離開湘鄉到長沙投奔湘軍。在湘軍中,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彭德懷。1927年春節過後,黃公略通過了嚴格的考試,被黃埔軍校高級班錄取。黃公略和彭德懷都是堅定的革命者,他們在革命處於低潮時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黃公略還參加了廣州起義。
1928年2月,黃公略從黃埔軍校畢業,由已升任團長的彭德懷推薦擔任隨營學校副校長(校長由師長周磐名義上兼任)。
黃公略辦軍校,軍政並重,除教授戰術、地形、築城、兵器等四大教程和操典、野外條例、內務條例、射擊教範等四小教程外,特別重視政治課的教育。他經常講授國民革命的任務、對象和前途,講授農民運動的重要性和農民運動的特點,啟發學員的階級覺悟。
隨營學校第一期招收的學員有近二百名,後來都參加了平江起義,不少人成為優秀的紅軍指揮員。
1928年7月18日,中共南(縣)華(容)安(鄉)特委在長沙被國民黨破獲,抄查出一張隨營學校開給特委購買油印機的通行證。周磐當時正在長沙開會,一看通行證就認出是黃公略的筆跡,大叫「糟了」,立即給副師長李慧根拍發密電。
也是黃公略命大。周磐拍發密電時,他的馬弁陳玉成在場。他是中共安插在獨立第五師的秘密情報員,他不動聲色地給彭德懷拍發電報,告知此事。彭德懷大驚,立即前往平江電報局,扣留了周磐給李慧根的密電。
7月20日,一團團黨委與正在平江巡視的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滕代遠經過緊急磋商,決定於22日發動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並派人送信給黃公略,通知他在三團發動起義,將部隊拉來平江城會合。
游擊高手撰兵書
8月24日,起義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彭德懷、滕代遠分任軍長和黨代表,黃公略任四團黨代表。月底,根據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紅五軍向井岡山進發。行至江西萬載時,由於一個副連長投敵告密,部隊遭到國民黨優勢兵力的襲擊,損失慘重,全軍只剩下一千餘人。彭德懷稱這段時間為紅五軍最困難的時期。黃公略提出兩條建議:對混進起義隊伍的軍官進行審查和清洗;吸取在戰鬥中經過考驗的優秀分子入黨,並安排他們擔任基層幹部。九月,紅五軍軍委與湘鄂贛特委舉行會議,決定將五軍與各縣游擊隊混編為五個縱隊,任命黃公略為第二縱隊縱隊長。在這次會議上,彭德懷提出到井岡山向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取經的建議。會後,紅五軍兵分兩路,彭德懷、滕代遠率軍部直屬隊和四、五縱隊向南衝破敵人包圍,前往井岡山尋找紅四軍,留下來的一、二、三縱隊由黃公略統一指揮,擔負起保衛和發展湘鄂贛根據地的任務。黃公略成為湘鄂贛根據地最高軍事首長。在實踐中,他創造和總結了繞南進北、晝伏夜出、彼合我散、彼集我合、彼駐我擾、彼追我圈等游擊戰術,還將這些心得寫成一本《游擊戰術》的小冊子,在軍中廣為印發。據考證,這是紅軍歷史上第一部研究和闡述游擊戰術的軍事著作。
黃公略與毛澤東首次見面是在1930年春。這年年初,活動於贛西南地區的紅二團和紅四團擴編為紅六軍。中共中央指示兩支老大哥部隊——紅四軍和紅五軍派人幫助加強領導力量。紅五軍答應贛西南特委的請求,派黃公略帶領李聚奎、王如痴、陳振亞等軍事幹部和訓練大隊前往贛西南中心區——東固。與此同時,朱、毛領導的紅四軍也派出陳毅、宋裕和前去協助黃公略工作。
黃公略立即展開整訓部隊的工作。他從思想建軍和軍事整訓兩個方面入手,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一支地方武裝提升為正規紅軍,並在戰鬥中完成了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移。當時擔任紅六軍第二縱隊縱隊長的羅炳輝把「黃公略」列為他最佩服的兩個紅軍將領之一。
這年二月初,朱、毛率紅四軍由閩西來到了贛西南。毛澤東的雄才大略和獨特見解令黃公略心儀不已。在二七會上,毛澤東提出了著名的「傍著發展的工作路線」。他解釋說,所謂「傍著發展」,就是紅軍部隊依靠原來根據地波浪式向外發展。會議結束後,朱、毛率紅四軍再度進入閩西,黃公略則按照總前委「以三個月為期分路進行游擊戰爭」的決定,以東固山為依託,傍著原來根據地,不斷開闢新的紅色區域,有力拱衛了以贛南、閩西為中心的中央蘇區。
僅僅三個月,黃公略就以其一流的業績引起毛澤東的青睞。他在《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的詞中寫道:
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1930年6月,中央軍委統一戰略區域的紅軍編製,紅六軍改編為紅三軍,與紅四軍、紅十二軍一起組成紅一軍團。當時擔任這三個軍軍長的分別是林彪、黃公略和伍中豪。這三個人都有就讀黃埔軍校的經歷,都非常年輕,而且才華橫溢。黨內稱他們為朱毛麾下的「軍中三驍將」。
「飛將軍自重霄入」
1931年4月,蔣介石集結二十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起第二次「圍剿」。當時,紅一方面軍只有三萬人,處於絕對的劣勢地位。
毛澤東主張堅持誘敵深入的方針,先往根據地腹部撤退,在退卻中尋找敵人弱點,集中兵力給予毀滅性打擊。
5月14日黃昏時分,紅軍總部突然截獲敵軍通話。由於在蘇區長驅直入,沒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公秉藩第二十八師師部與留守處進行聯絡時,公然用明碼通知:「我們現駐富田,明晨出發去東固。」
從富田到東固相隔二十公里,只有兩條大路相通,中間要經過一段險峻峭拔的隘路。
紅一方面軍指揮部決定全軍主力從敵郭華宗師和蔡廷鍇師之間的空隙中秘密西進,鑽過「牛角尖」,然後突然以兩側包抄的方式,攻擊敵人的後背。毛澤東將指揮部設在白雲山,當面對黃公略、林彪和彭德懷部署任務:「黃公略的紅三軍、林彪的紅四軍負責攻打正面,彭德懷的軍團全部用來打包抄,腹背夾擊,敵人一定會垮下來。」
5月15日午夜子時,各軍按照指令快速挺進。預定打響總攻第一槍的仍然是擔任中路阻擊任務的紅三軍。凌晨,毛澤東親自趕到紅三軍軍部。黃公略請示:「總政委還有什麼交代?」毛澤東說:「我一直在琢磨,從東固到中洞是否確實只有兩條路?還會不會有其他路徑?我們去請教一下『三老』(老獵戶、老葯農、老馱商)。」果然探出在東固到中洞的南側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的山間小路。兩人經過商量,果斷決定改變原定行軍路線,尋小路直插中洞,提前到南側山嶺埋伏。
5月16日清晨,公秉藩師從固陂圩出發,在中洞稍作休息後,繼續朝東固前進。五月的山谷,春風拂煦,風中還夾帶著山花的香味。誰知,全師殿後部隊剛離開中洞,突然隨著一聲炮響,山谷震蕩,數千顆手榴彈從天而降,輕重機槍和步槍構成交叉火力網,將全師官兵壓制在谷底,上萬名紅軍戰士從山崗密林中、草叢中跳出,像猛虎一樣撲下山來。
「這些人是從天上掉下來嗎?」公秉藩根本來不及部署抵抗,一個萬人之師立刻分崩離析,很快被殲滅光。他混在士兵中當了俘虜,後來又領了三塊銀元的遣散費,逃出蘇區。
黃公略巧妙地將阻擊戰演變為伏擊戰,並以突然、迅猛的動作打亂敵軍指揮系統,為全殲公秉藩師立下了頭功。特別是他率軍從天而降的英姿,給在白雲山觀察戰鬥的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澤東贈給黃公略一個外號「飛將軍」,並把他
寫入《漁家傲·反第二次圍剿》: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黃公略之死來得非常突然。這位威鎮敵膽的虎將,屢經大戰、惡戰、苦戰,從來沒有帶傷挂彩,但是,他卻倒在一次普通的行軍途中。那天,為了掩護救援部隊,黃公略從安全的隱蔽處一躍而起,指揮射擊吸引敵機,卻不幸中彈犧牲。
毛澤東揮毫潑墨,為追悼大會題寫輓聯:
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
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北伐戰爭時,段德昌進入唐生智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先後擔任第五師政治部秘書、第二師政治部秘書長。1926年10月,為追擊吳佩孚殘部,段德昌與彭德懷率部進駐當陽。當晚在玉泉山關帝廟宿營,兩人秉燭夜談,傾心相與。在這以後的一段時間裡,彭德懷如饑似渴地閱讀段德昌送給他的《嚮導》、《新青年》、《共產主義ABC》、《通俗資本論》等進步書刊,追求革命真理。兩人遂成為至誠的師友,彭德懷向段德昌提出了入黨要求,並希望段德昌派人來他的營發展黨組織。
1927年5月「馬日事變」後,國民黨下令通緝段德昌。在鄂中發動的秋收暴動中受傷的段德昌秘密潛回南縣養傷。而已是團長的彭德懷此時也率部在南縣縣城駐紮。段德昌向中共南(縣)華(容)安(鄉)特委建議吸收彭德懷入黨。10月,特委派代表找到彭德懷:「段德昌同志介紹你加入共產黨,現在特委已經討論通過你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報告省委批准後,再行通知你。」1928年4月,彭德懷被批准為正式黨員。

1921年4月,毛澤東以省督學的身份到安鄉考察教育,因為原任督學貪污,帶領學生起來造反後受警告處分的段德昌,受到毛澤東召見。毛澤東拿出最新出版的《新青年》等刊物給段德昌。段德昌接過後如饑似渴地翻。毛澤東將油燈移到段德昌跟前:「德昌弟,你也像我那時一樣,遇到好書,如同牛闖進菜園,大口大口地吃個不停!」段德昌笑道:「我父親留學日本後長期從政外地,回來時也帶些好書給我看,比如《天演論》、《民約》等,和你送我的這些書一樣,是我最愛讀的書。」毛澤東語重心長地說:「與舊世界斗,要靠我們這一代人。重要的是我們青年要學會各種各樣既文又武的方法,去組織廣大民眾起來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段德昌說:「俗話說『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是一點不假啊!」隨後,段德昌陪毛澤東在南縣進行了考察。毛澤東實事求是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段德昌,而段德昌機敏、好學、上進的精神,也在毛澤東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次年,受毛澤東邀請,段德昌來到長沙,一起參加革命活動,被毛澤東稱讚為「好同志」。
1926年,因「中山艦事件」被蔣介石開除黃埔軍校學籍的段德昌,在廣州與毛澤東相遇,彼此忘情地熱烈擁抱良久,毛澤東邀請段德昌到寓所暢述。毛澤東充滿希望地說:「德昌弟,為了組織千千萬萬的工友農友拿起武器開展革命鬥爭,建立我們無產階級的政權,你就到李富春同志主辦的中央政治講習班去學習吧。由周恩來推薦,我來介紹,你看怎麼樣?」段德昌高興地點了點頭。
1927年春,已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師政治部秘書長兼《北伐周報》主編的段德昌,拜訪了在武漢住地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毛澤東。兩人談起古今中外的軍事思想和著名戰例,分析中國革命形勢,展望革命未來,一直到金雞報曉。
深厚的革命友誼,讓毛澤東與段德昌心有靈犀。1928年1月,毛澤東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方針,竟然與在千里之外的洪湖領導遊擊戰的段德昌所提的「十六字訣」———「敵來我飛,敵去我歸,敵多則跑,敵少則搞」異曲同工。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對此稱讚:「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堅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並建立根據地的證明。」


1944年5月21日,中共六屆七中全會在延安楊家嶺開幕。在開幕式上,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把關於討論黨史中六個重大問題的結論意見,提交中央委員會討論。這就是《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由來。
如何處理歷史問題的擔子就落在了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肩上,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平反冤假錯案。當任弼時將段德昌被害一事詳細介紹後,毛澤東、彭德懷、賀龍等與段德昌有著較深交往的同志都感到很難過。隨之,毛澤東鄭重地提議為段德昌平反昭雪。
《彭德懷自述》中有著如此表述:「關於我的入黨介紹人,在『七大』以前,我寫的是南華安特委,在近幾年寫的是段德昌同志。在『七大』時期,任弼時同志主持寫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我也參加了。在研究的過程中,當研究段德昌的歷史時,弼時同志對段德昌同志的堅貞不屈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我聽後,非常難過,也非常感動。為了紀念他,也就是為了學習他,在『七大』以後,問到我入黨介紹人時,我就說是段德昌。」

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決定召開中國死難烈士追悼大會。在「七大」結束後的第六天即6月17日,大會在中央黨校大禮堂舉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及「七大」全體代表、延安各界代表參加大會。毛澤東擔任主祭,並題輓詞:「死難烈士萬歲」。段德昌當然在受祭之列,這是被害後第一次享受組織的祭祀。
一號證書,彰顯烈士的分量
在段德昌紀念館,記者看到了共和國「一號」烈士證書的照片。它很像一張獎狀,其全名是「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編號「中共字第零零零一號」。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落款為1952年8月3日。
證上的「毛澤東」簽名是像「專用印章」那樣蓋上去的,還是毛澤東親筆簽發的,沒有文字記載,但可以說明一點:將段德昌排在第一號,足見烈士的分量,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那個設問的意義。
如此,又引出一場爭執。有人發表了《毛澤東簽發的共和國一號烈士是叢德滋》,文中說:「1950年冬……中央軍委聯絡處經多方打聽,確認了叢德滋一家的下落。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部長的謝覺哉老人,把叢德滋烈士及其遺屬的情況報告給毛主席時,毛主席說,在『西安事變』時,我就知道叢德滋。於是,1951年1月15日,毛主席親自簽署了共和國第一號烈屬證(原件存甘肅蘭州烈士女兒家中,複印件存軍博和遼寧丹東博物館)……編號為『0000一號』……叢德滋烈士證的簽發比段德昌烈士的早一年7個月又7天(計580天),因此,從時間上看,叢德滋烈士才是共和國一號烈士!」
這篇文章所敘述的事實沒錯,造成編號重疊屬於陰錯陽差。但就此爭論誰是「共和國一號烈士」,也僅僅是「時間」上的意義。
中南海里,領袖之淚為他流
回到那個設問:「要是他不被害,會是什麼軍銜?」
他的戰友賀龍是元帥,他介紹入黨的彭德懷是元帥。當年他的隨同參謀樊哲祥,在1980年11月在接受五峰蘇區調查組訪問時說:「段德昌是一個常勝將軍……如果不被夏曦殺掉,可能是元帥,許光達是他手下的師長,也是大將嘛。」
可許多人不知道,在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毛澤東還真為段德昌流過淚。孫卓清所著《共和國不能忘懷》一書中就披露了一段史實:對於段德昌這個軍事英才死於「左」傾路線,毛澤東多次表示惋惜。1955年授銜前,毛澤東在聽取彭德懷和總幹部部副部長徐立清的彙報,當話題轉到段德昌時,激動得兩眼淚花,彙報不得不中斷,改日進行。
1953年1月,段德昌的忠骨自犧牲地遷葬於鶴峰下坪,1962年再遷至鶴峰滿山紅烈士陵園

《十一位犧牲在建國前的中共無銜軍事家》,少華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保家衛國而犧牲的解放軍戰士;
保護人民財產人身安全的武警特警,消防官兵,人民警察;
還有那些為救他人最終卻獻出了了自己寶貴生命的千千萬萬的普通人!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的離去都讓人不舍,讓人淚目,讓人懷念!

致敬您們!

——————————————

附上幾張16年抗洪搶險的幾張圖,圖是老圖,但看了依舊讓人感動,充滿正能量!

是他們在為我們負重前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歲月靜好。所以我必須由衷的為他們點贊,祝願他們能夠一生能夠平平安安!!!


評論區一群「大神」在指點江山,歡迎大家前往觀看,畢竟免費猴戲不看白不看呢!

還有我就是小粉紅!ky的看看場合吧!
那些污衊周總理的嗶——(友善度,自動消音)拉黑不送。
如果那些為了國家民族盡心竭力,奮不顧身的人在身後還要受到各種無理的污衊和惡意的誹謗,那又有什麼好說的呢。
————————————……——————
周總理

功勛卓著,品德高尚,人格光輝。

他到了生命最後時刻卻還是想著百姓,他說:「死我並不怕。古人說,人活七十古來稀,我已是七十七歲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壽了。可是這二十幾年的時間,總應該把國家建設得好點,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馬克思那裡報到,才感到安心。現在這種狀況去報到,總感到內疚、羞愧。」


周總理你看到了嗎?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也好起來了……

一月哀思舉國悲,八億神州淚汾飛。
十里長街送總理,哭別總理心欲碎。
目送偉人最後行,靈車西去不見歸。
悲痛欲絕願己死,以換周公人間回。
大有大無一身清,九州天地撒骨灰。
民愛戴對手敬,楷模夫妻人中最。
四五清明再回首,百萬之眾又聚會。
紀念碑下宣豪言,誓與豺狼永相對。


如果那個人死了,知乎眾會很無聊。


百年之後,現在地球上的絕大多數人,都要死去,換上一波我們完全陌生的人,彷彿是另一個世界。


強答。古人算嗎?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南宋 岳飛

遙望中原,
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
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
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
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大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位民族英雄。

然後就是這些人: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中國隊還指望著打敗英國隊拿總冠軍呢


林則徐。。。


廖仲愷。
他的遇刺毀掉了國民黨左右兩派之間乃至國共之間最有力的減壓閥,親共一派勢頭大減,汪蔣之流乘風而起,並最終走向了四一二的屠刀,國民大革命創業未半、中道崩殂。
再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雖然也許廖仲愷不死也不足以彌平國共之間的矛盾,但他的死無疑加速了這個過程。如果他沒有遇刺,大革命是不是有一絲可能,在20年代就獲得成功呢?
如果是那樣,我們會少犧牲多少人、少多少流血,抗戰又會出現什麼變化呢?
太可惜了。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懿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鳴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沒有什麼人的死亡是不可接受的,只有遺憾。


之於我個人,是三年困難時期和wg時死掉的那些普通老百姓。
比如《定西孤兒院紀事》里寫到的那些故事:老百姓實在沒有糧食吃,想出去討飯,但被村幹部派人攔住了,理由是「出去討飯丟社會主義的面子」,所以就讓人家餓死在家中了。
那些老百姓留不下名字,得不到紀念,在歷史的灰堆里被書寫者輕輕帶過。
那之前的歷史也挺髒的,但感覺還是不太一樣,可能是因為教科書把他們拔高的太厲害了。


除了重罪的死刑犯,有誰的死是可以接受的?人的生命這麼寶貴而短暫。每個生命都有著不一樣的經歷,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有人從小立志於某事,堅定不移,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如英雄小說一樣功成名就,這樣的人若是突然死去,難道不值得惋惜?
有人長年累月刻苦奮鬥,勤勞勇敢,然而在最後的決戰來臨時功虧一簣,雖敗猶榮。這樣的人死去,難道不值得可惜?

或許大部分人會一輩子默默無聞,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保護心愛之物時爆發的勇氣與決心。這個堅強與勇敢,使每一個人都值得銘記與惋惜。


沒有誰的死是不能接受,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有些活著已經死了的人比死了還活著的人更加的讓人不能接受


抖個機靈,武大郎的死亡…
參考前幾年網上流行的段子,只是因為小潘多看了一眼。
嗯,這個是小說人物,偏題了,跑題了。


WG中所有學者和科學家
他們都是天才,懷著一腔熱血滿心赤誠,回來建設他們熱愛的祖國的。


於工作崗位犧牲的人,因公去世的人,包括但不限於:醫生,教師,警察,軍人等。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這些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奉獻汗水和鮮血的人,犧牲後還被他用生命維護的,那些卑劣的,無恥的人來辱罵,嘲弄!


阿信吧,陪伴了我的整個青春,他在我心裡一直是少年模樣,無法想像他老去的那一天。


黃家駒死的時候 一個搖滾時代完結了!


推薦閱讀:

特朗普和中國的哪個人最像?
面對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現在全面放開二孩,為何不同時從全球引進2億人口?
為什麼中國人對白人的欺負總是默默忍辱和裝傻安慰自己? 對日本人的情緒怎麼沒有表現在被白人欺負上?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熱衷於取英文名?
數銀在線是什麼背景?

TAG:歷史 | 名人 | 死亡 | 中國人 | 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