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行業或專業里,有哪些傑出的女性人物?


感謝出題者提出的好問題。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如今的女性在各行各業都綻放著她們獨特的溫柔力量,讓世界充滿了愛與想像。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目前在STEM(S代表Science科學,T代表Technology科技,E代表Engineering工程,M代表 Mathematics數學)這類學科的教育中,女性參與的比例仍然較少。

今天,微軟發布了一個視頻來鼓勵全世界的女生們參與到計算機科學教育中來,一起「創造未來」。

MSFT Make Whatamp;#039;s Next Video-Chinese Subtitle—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xMjE5MTcxNg==.html

我們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此,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 我們照例向大家分享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女性研究力量。閆鶯,微軟亞洲研究院移動及雲計算組主管研究員,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了解微軟研究院的其他傑出女性故事:

張冬梅:跳遠的訣竅與成功之道

羅翀:念念不忘,終有迴響

【展望2017】17位微軟科學家帶你預測2017

更多

————這裡是正文的分割線————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閆鶯可能一直都是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文藝細胞與體育細胞兼具;本科到博士一路保送,未曾經歷過高考和研究生考試;直博一年級發表的第一篇論文便被ICDE錄取(國際資料庫一級會議),第二篇論文就拿了中國資料庫年會的最佳論文。擁有這似乎開掛一般的經歷,閆鶯博士謙虛地將這些歸結於自己的運氣,殊不知,這看似「毫不費力」的背後,是她一直以來的百分努力。

念念不忘,兩度擦肩

12年前的2005年,閆鶯迎來在復旦大學周傲英教授資料庫實驗室的第二年。也是在這一年,她榮獲由微軟亞洲研究院所頒發的「微軟學者獎學金」。這是微軟於1999年啟動的一項面對亞太地區重點高校的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等專業低年級博士生的項目,用於發現、鼓勵和資助優秀的、有潛力的低年級博士生更好地展開基礎研究工作。閆鶯回憶道,正是在這次頒獎典禮上,她遇到了自己的偶像——如今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Harry博士。回憶起頒獎典禮,閆鶯言語間彷彿還透露著當年的興奮激動:「當時是Harry給我頒獎的,我到現在還記得當初和他握手的感受!」多年後的今天,閆鶯依然珍藏著兩人當時握手的照片。

這次和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交集讓閆鶯開始對這個「世界上最火的計算機實驗室」念念不忘。「微軟學者獎學金」為每位獲獎者提供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實習機會,但由於當年研究院沒有與她研究方向相近的資料庫研究組,這次實習終究沒有成行。在閆鶯眼裡,這是自己與研究院的「第一次擦肩而過」。

三年後的2008年,閆鶯復旦博士畢業,眾多offer中就包括彼時還屬於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但因對上海的執念,閆鶯選擇加入剛成立的SAP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實驗室,成為首批研究員之一。2009年,微軟互聯網工程院的劉激揚再次向閆鶯伸出橄欖枝,希望她加入微軟,閆鶯動心了,不過那時的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已從微軟亞洲研究院孵化出去。就這樣,閆鶯與微軟亞洲研究院第二次擦肩而過。

心之所向,柳暗花明

在微軟的搜索部門工作了兩年之後,閆鶯博士決定是時候回到自己的研究之路上來。微軟也為像她這樣的員工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法申請交換到自己想去的部門。一如既往的,她在申請和面試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過程都很順利。

但在最終offer到手之前,閆鶯發現她即將成為一位母親,在欣喜的同時也有一絲忐忑。讓閆鶯暖心的是,身邊優秀的同事都十分照顧這位新的「戰友」,閆鶯在感激的同時也不免對自己提高了要求:畢竟剛來這裡,好強的她非常想儘快證明自己能力。閆鶯的老闆張錚和周禮棟在這段時間裡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向嚴格的他們在考慮到閆鶯身體狀況的前提下,給她安排了各種工作和機會,讓她得以施展能力和才華。對此,閆鶯選擇了用出色的工作成果以表達她的感激。

剛來不久,閆鶯所在的團隊就接到了來自產品團隊的需求,希望研究員們可以研究一種新方法來優化數據分析性能,應對日益增長的數據分析需求。在此之前,閆鶯團隊曾通過採樣來優化大數據性能,但抽取的「數據摘要」常常不準確。一番研究後,他們決定通過將採樣比例和誤差率控制在同一個比例關係中來控制誤差。在得到產品組的認可之後,團隊便開始著手研究,擴展已有方法。那時的實驗室,時常可見閆鶯和張錚聚在一起熱火朝天地討論。兩個月後,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舉行內部黑客馬拉松,應用閆鶯團隊研究成果進行數據查詢的項目組一舉獲得該次比賽冠軍。第一項研究成果在短時間內如此收官,閆鶯頗為自豪。

後來,團隊又在此基礎上進行方法擴展,與產品部門進行了多次合作,把可用的數據採樣查詢擴展得更多。基於此項研究撰寫的第一篇論文便被資料庫領域頂級國際會議VLDB收錄;針對隨機數據查詢任務而進一步優化的第二篇論文進而被資料庫領域頂級會議SIGMOD收錄。對於絕大多數科研人員而言,研究者常需要在前沿研究和技術落地間權衡,但閆鶯所在團隊的研究,一方面能在微軟的產品里實現落地,另一方面在頂級會議上發表論文,在兩個方面都獲得了可喜的成果。來到微軟亞洲研究院最初的項目成果便如此豐厚,對閆鶯許是意料之外,但對熟悉她的人來說,這完全是情理之中。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第一個三八婦女節,閆鶯一直記憶猶新。那天,老闆張錚手持鮮花來到她的座位,看似輕描淡寫說道:樓下順的花,節日快樂。這暖心的舉動讓閆鶯格外感動,「整個研究院里的氛圍其實都是這麼溫馨」。

多重角色,遊刃有餘

如今的閆鶯,身兼多職。在工作中,她是研究員,是實習生的導師「鶯姐」。而回到家裡,她又是一位母親、女兒和妻子,需要照顧家庭。事業和家庭間的平衡對很多職場女性來說似乎都是一個難題,但這看似忙亂的生活,對閆鶯來說卻是遊刃有餘。

作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移動及雲計算組主管研究員,閆鶯目前負責微軟中國智能區塊鏈的創新和研發。實際上,這個項目源於半年多前閆鶯讀到幾篇相關文章,彼時正集中研究資料庫的閆鶯立即產生了興趣——這個看起來簡直是為我們量身打造。一番研究過後,閆鶯將這個想法告訴了老闆Thomas Moscibroda——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雲計算及移動計算組創始負責人——並得到對方大力支持。

一念之間,漸行漸遠。僅僅半年多,閆鶯團隊設計的新技術已成功申請了區塊鏈方面幾項美國專利。從基礎的一致性協議理論,到提高區塊鏈性能和擴展性的系統優化,各方面都取得了相當進展。目前,團隊正與Azure美國團隊一起設計和開發可落地的區塊鏈的應用。面對這樣一位異常高效的員工,老闆Thomas Moscibroda如此評價閆鶯:自幾年前加入我們團隊,她在每一個方面都令我驚艷。實力之外,她更有遠見,研究工作從資料庫到大數據系統再到現在的區塊鏈,每一項都是業界前沿。作為她的經理,我非常慶幸有這樣一位員工在我的團隊。

研究工作之外,閆鶯同樣是一名出色的導師,被實習生們親切地稱呼為「鶯姐」。「鶯姐」在與實習生交流時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你來這裡實習的目的是什麼?是發論文,求推薦信,接觸產品組,還是單純的體驗?根據對方的回答,閆鶯會與之細緻分析,並給出相應意見建議和工作安排。而對於想要申請學校或工作的實習生,她都會主動提供修改簡歷等實在的「一條龍服務」,細心程度可見一斑。「正是因為她的細緻和用心,絕大多數實習生在實習期滿後都獲得了最初所想:無論是論文、推薦信、還是完整的產品體驗」,Thomas說到。

張憲是北京大學博士生,去年年底加入閆鶯所在的區塊鏈研究組,他眼中的「鶯姐」專業、十分嚴格而不失親切。「她常與我們分享生活中的點滴趣事,比如今天看到什麼文章、聽了哪些演講、思考到哪些問題,她都會主動與我們分享」,張憲如是說道,「她還會吐槽我的口音,關心我的學業。這樣的老闆,交流起來真的輕鬆」。平時在工作中,高標準的閆鶯對實習生們也非常溫柔體貼,請喝咖啡是常事,加班到了飯點就直接帶著大家吃飯。有這樣的老闆,實在是一大幸事」,張憲感慨道。

雖然工作並不輕鬆,但閆鶯從未缺席孩子的成長。無論多忙,她要求自己每天必須抽出至少一小時與孩子交流玩耍。自小便愛好廣泛的閆鶯希望孩子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培養自己的興趣。捏泥人、畫畫、唱歌、彈琴……這是閆鶯常與孩子一起參與的親子項目。

理科生出身的她在育兒方法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她常常根據孩子的所需所想為自己製作一份checklist,羅列出近期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的項目,並定期檢查。「如果月末發現checklist上的項目都完成了,我會很滿足;否則,我便會反思自己」。作為計算機科學研究者的她還曾志願到孩子幼兒園做助教,給孩子們上科技課,講解最新的人工智慧。「小朋友們都很興奮,我也挺有成就感的」。閆鶯覺得,自己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媽媽,但她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數次擦肩後,閆鶯對微軟亞洲研究院早已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回憶起自己的研究之路,閆鶯滿是感恩,認為自己一路以來都有著幾分運氣。殊不知,當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好運便不是饋贈,而是情理之中。值此三八婦女節,閆鶯也鼓勵更多的女生學習計算機,加入這個行業。如今科技早已無處不在,並將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未來生活。未來,我們期待更多的女性像閆鶯一樣投身科學,探索未知科技,領略這個領域不一樣的魅力。

————這裡是回答結束的分割線————

感謝大家的閱讀。

本賬號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官方知乎賬號。本賬號立足於計算機領域,特別是人工智慧相關的前沿研究,旨在為人工智慧的相關研究提供範例,從專業的角度促進公眾對人工智慧的理解,並為研究人員提供討論和參與的開放平台,從而共建計算機領域的未來。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每一位專家都是我們的智囊團,你在這個賬號可以閱讀到來自計算機科學領域各個不同方向的專家們的見解。請大家不要吝惜手裡的「邀請」,讓我們在分享中共同進步。


謝邀,終於有機會說這兩個字。


答主是通信網路領域的。在我們領域在有一個傳奇般的傑出女性人物,叫海蒂·拉瑪(Hedy Lamarr)。


這人厲害啦,作為一個改變世界,進入美國發明家名人堂的發明家,竟然還是一個好萊塢女星,竟然還曾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竟然還成為了世界上首位全裸出鏡的演員(大霧)。廢話不多說,先欣賞一下本人的容貌。

(出處:維基百科)

(出處見水印)


看完這兩張照片,你們可以想像一下全國教《移動通信》的男老師在備有關拉瑪的課的時候流了多少鼻血。


好了,各位應該還對撲朔迷離的海蒂背景一頭霧水,我來簡單介紹一些。拉瑪成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顯赫的家庭給予了海蒂從小生活富裕,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並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海蒂十幾歲,就表演非常痴迷,雖然有非常好的數學天賦,但是放棄了正在攻讀的通信專業。憑著自己的外貌優勢,找到了不錯的影視工作,16歲就迎來了人生第一次大熒幕作品 《街上的錢》 。


拉瑪第一任丈夫是一個支持納粹的軍火商,在某次宴會中曾聽到納粹官員是通過某一個頻段上無線信號來引導魚雷發射的,但是敵方可以在同一個信道上發射干擾信號來阻撓魚雷的發射。 某個下午,拉瑪認識到的德國移民過來的鋼琴家喬治·安塞爾 在彈琴,拉瑪突然靈機一動,想到如果改變鋼琴按鍵就能改變聲音,那麼改變無線電信號頻率同樣能改變信號。 如果不停隨機地改變信號頻率敵人的干擾影響就會減小很多(當然數學上有更嚴格的推導過程)腦洞突然大開的拉瑪把想法告訴了安塞爾,安塞爾想到了具體的實施方法,他曾經在《 機械芭蕾 》受用了自動演奏鋼琴,由滾筒驅動。在魚雷通信接收機和發射機中安裝同樣編碼的滾筒,讓兩者同時運轉,調整通信的頻率,由於敵人難以掌握不斷調節的頻率,因此難以實現有效的干擾。這就是最初擴頻技術(Spread Spectrum)中的跳頻擴頻(FHSS)的最初版本。

(《西部世界》中的自動演奏鋼琴的滾筒)


他們的這項反明在1942年被賦予專利。但是因為最初版本技術上實現難度太大,美國軍方並沒用考慮到把該技術使用到軍用上。直到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在海軍艦艇上才使用該設計。然而, 實際上日後擴頻技術在被應用到眾多無線電通信技術中,比如現代的3G核心技術之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碼分多址) ,Wi-Fi和藍牙,拉瑪也因此被譽為CDMA之母


海蒂拉瑪與喬治安瑟並沒有因為這個專利獲得任何一分錢, 直到1997年,當智能手機在全世界開始普及、高通等通訊巨頭年收數百億美元暴利的時候,她的名字才浮出水面,並獲得 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榮譽技術獎章的肯定。2000年拉瑪逝世。於2014年,拉瑪被列入僅有500多位包括愛迪生、馬可尼、特斯拉等著名發明家的美國發明家名人堂(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


海蒂·拉瑪_百度百科


261是一個乏味的數字,是傳說中的馬里奧常數 ,但對於馬拉松歷史而言,它是一個劃時代的數字。50年前, 20歲的新聞系學生凱瑟琳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擁有號碼牌跑完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選手 。

1967年4月19日的波士頓近郊,微風徐徐,春寒料峭,一名年輕人和一大群人,從霍浦金頓出發,目標是波士頓馬拉松終點博伊爾斯頓街。仔細一看,年輕人戴著261號的號碼牌,塗著口紅,很顯然她是一名女性,而她是隊伍里唯一的女性選手。她聽到周遭有人一直在議論她,她心無旁貸,心裡只有那個終點,男朋友Tom Miller湯姆米勒在一旁不斷的鼓勵她,湯姆是一位體重235磅的前全美橄欖球運動員。

突然,女子聽到有個男性在她身後咆哮,「滾出我的跑道,快把你的號碼牌還給我!」 而後,那個男子上前試圖攔下她,並準備撕扯下她的號碼牌。男友將此男子推開,在男友的幫助下她得以繼續比賽,最終年輕女子以4小時20分的成績完成了比賽。要知道的是直到1972年女性才被正式認可能夠參加波士頓馬拉松。

(完賽後的凱瑟琳手持自己的261號碼牌)

年輕的女性是來自雪城大學的學生,她就是歷史上第一個擁有號碼牌跑完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選手凱瑟琳·斯威策Kathrine V. Switzer,而那個推搡凱瑟琳的男子竟然是賽事的組織者之一喬克·森普爾Jock Semple。

當時,絕大部分男性和官方機構認為女性在生理上並不能應對如此長的距離,並且根據AAU(全美業餘體育聯合會)的規定,婦女路跑比賽的最長距離不得超過1.5英里,波士頓馬拉松的組委會肯定不想違反這個規定。

所以,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女性為什麼會得到如此的不公平對待?

在1960年代,不止在美國,全世界範圍內的女性,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有所限制,不論是家庭地位還是工作環境。在那個年代,女性似乎只有一個出路:在20歲左右的時候結婚生子,並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持家上面,女性一生中不能奢求很多,他們似乎就是為丈夫和孩子而存在的。

正因為如此,她們一周大概要花費55小時的時間在家務事上面,根本沒有精力去干別的事情。她們對家庭財產沒有擁有權和分配權,一旦結婚,很難離婚,即使離婚了,女性也要背負社會責任。那時候,38%美國女性的職業選擇無出老師、護士和秘書的範圍,而且工資極低。隨著美國社會有覺醒的女性的不斷湧現,她們開始爭取自己的權利,而後在美國發生了「女權運動」,波及到了全世界。

凱瑟琳用」K.V.Switzer」的名字註冊參賽了那屆馬拉松,這樣的名字實在不好「辨雄雌」。直到她跑到兩英里的距離時,組委會才發現K指的是「Kathrine凱瑟琳」,是一個女性的名字。於是馬拉松歷史上讓人震驚而又劃時代意義的一幕發生了。

(事組織者喬克·森普爾Jock Semple試圖攔下凱瑟琳)

凱瑟琳堅持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正是她對女性權利的一種渴望,用行動支援了「女權運動」。

(喬克森普爾Jock Semple與凱瑟琳握手言和,於1973年波馬前合影紀念)

凱瑟琳·斯威策Kathrine V. Switzer全名Kathrine Virginia 「Kathy」 Switzer,1947年出生於德國的安貝格市,生活在一個傳統的美國陸軍家庭。1949年隨父親回到了美國,就讀於全美新聞系聲譽頗高的雪城大學,先後於1968年和1972年取得了學士和研究生學位。雪城是一個離紐約不遠的小城市,清冷的氣候磨鍊了凱瑟琳酷酷而冷峻的性格,正因為這幾年新聞的學習,培養了她敏銳的時代嗅覺和職業素養。

雪城,顧名思義,一個下雪很多的城市。1966年12月中旬的一個雪雨交加的晚上,凱瑟琳獨自一人在漆黑的雪夜裡跑完六英里後,她和自己的教練Arnie Briggs阿尼·布里格斯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當時,雪城大學是沒有女子跑步隊的,甚至一切關於女性跑步的相關事宜都沒有。於是,凱瑟琳就開始跟隨著學校的男子越野隊的男生們一起訓練。就是在那裡,凱瑟琳遇到了50歲的教練阿尼。

阿尼之前是學校的一名郵差,而且是一名跑了15次波士頓馬拉松的「老司機」。教練很高興看到有一個女生來跑步,並悉心地教導凱瑟琳所有關於跑步的事宜。阿尼時常會和凱瑟琳講述自己在波士頓馬拉松的見聞,她也很喜歡聆聽這些故事。但是今晚,他們激烈地吵了起來。

「哎,教練!我不想紙上談兵了,讓我去跑一次波士頓馬拉松吧!」 從大雪天氣里跑完步後,凱瑟琳對教練說。此時,她的身上仍冒著水汽,但她絲毫沒有感覺累。

「你應該知道女性是不允許跑馬拉松的吧!」 阿尼教練嚴厲地說。

「為什麼不可以?我每晚都可以跑10英里。」 教練堅稱「脆弱」的女性是跑不了高強度的馬拉松的。當凱瑟琳把比吉布 Bobbie Gibb拿出來舉例時,教練怒了,「別想去跑波士頓馬拉松,如果你可以在訓練里證明給我看,我會第一個送你去跑!」

凱瑟琳笑了,她知道自己該怎麼去做了。她有一名良師益友,一個偉大的目標——全世界最大的跑步賽事-波士頓馬拉松。這樣就夠了。

時過境遷,但凱瑟琳還是那個熱愛跑步的凱瑟琳,波士頓馬拉松也還是那個馬拉松。

2013年的波士頓,終點線前的一起爆炸襲擊,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波士頓馬拉松,那是一次恐怖而讓人難忘的記憶。即使這樣,2014年波士頓馬拉松參賽者的決心也沒有被阻擋,他們高喊「拿回我們的終點線」的口號,熱情不亞於以往的任何一屆馬拉松,讓人明白馬拉松無所畏懼的精神。

(2014年波士頓馬拉松的相關海報)

說到「無所畏懼」這個詞,「無所畏懼261」會是波士頓馬拉松121年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銘記。50年前,在波士頓馬拉松,261這個數字和凱瑟琳·斯威策 Kathrine V. Switzer 這個名字一起被無數馬拉松愛好者讚譽至今。

在她之前,芭比·吉布Bobbie Gibb於1966年成為波士頓馬拉松「女性第一人」(人物 | 芭比?吉布:一個在路上的文藝女青年,成了首個完成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 - 知乎專欄)。1967年, 20歲的新聞系學生凱瑟琳拿到了自己的波士頓馬拉松號碼牌,成為了第一個擁有官方號牌的女性參賽者,而這個號碼就是「261」。

1967年,凱瑟琳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是不容易的,即使自己的教練也不答應。她完賽後,一名記者問她參加馬拉松到底是想證明什麼,她說不想證明任何事情,只是想去跑步而已。她還說,「跑步是一場社會革命,我讓世人知道了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樣去跑步。如果你跑過一場馬拉松,你會覺得沒什麼事情是難的了。」

而後的幾十年里,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女性馬拉松運動員。例如,1984年奧運會馬拉松冠軍瓊·塞繆爾森Joan Samuelson、1974年和1975年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傑圭琳·漢森Jacqueline Hansen以及兩屆波士頓和紐約馬拉松第一名米喜科·戈爾曼Michiko 「Miki」 Suwa Gorman等等。她們能夠創造如此的成就,都是受到了前輩們如凱瑟琳的鼓舞,而這也是凱瑟琳對馬拉松歷史的最大貢獻。

(1984年奧運會馬拉松冠軍瓊·塞繆爾森Joan Samuelson)

(1974年和1975年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傑圭琳·漢森Jacqueline Hansen )

(兩屆波士頓和紐約馬拉松第一名米喜·科戈爾曼Michiko 「Miki」 Suwa Gorman)

這屆馬拉松後,凱瑟琳一直積极參加各種馬拉松賽事,並為擴大女性在這項運動的影響力努力。1974年,凱瑟琳以3小時7分鐘29秒的成績成為首位獲得紐約馬拉松冠軍的女性選手。她個人的最好成績(PB)2小時51分37秒,是在1975年的波士頓馬拉松獲得的。

(凱瑟琳現身2015年波士頓馬拉松)

現如今,凱瑟琳是一名運動員,作家和新聞評論員。1978年,她作為新聞評論員採訪了芭比·吉布 Bobbie Gibb,這是她們的第一次邂逅。作為新聞評論員,她因在1984年對奧運會女子馬拉松的貢獻,被授予了艾美獎。2007年,凱瑟琳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本自傳《馬拉松女人》,影響深遠。2011年,她入選了全美女性名人堂,與海倫凱勒等女性擁有同等的榮譽。

(凱瑟琳作為新聞評論員 )

(凱瑟琳自傳《馬拉松女性》封面 )

(凱瑟琳入選了全美女性名人堂)

如果問凱瑟琳現在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她會說是創立了公益組織「261無所畏懼」。此組織的創立旨在鼓勵更多的女性參與跑步的運動中去,激勵她們在生活中無所畏懼地做任何事情。

今年的121屆波士頓馬拉松將會迎來70歲的凱瑟琳的回歸。月前,波士頓馬拉松組委會將「261」這一號碼繼續授予給了她,以此來紀念她50年前的創舉。這一屆波士頓馬拉松對於凱瑟琳而言,更多的是一場享受和慶祝。「可以說波士頓馬拉松給了我一切所需要的-勇氣、無畏和我的職業道路。那次比賽後,我用一生的努力在尋求機會成為一名更好的運動員。」 凱瑟琳笑著說道。

凱瑟琳近期在積極備戰波士頓馬拉松,她覺得30K是一次馬拉松的訓練臨界點。今年3月份,她和121位「261無所畏懼」的跑者們完成了波士頓HOP21的賽事(從霍浦金頓到「傷心谷」),狀態良好。這121名跑者,其中有114名女性和七位男性,將一道參加今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凱瑟琳和「261無所畏懼」的跑友們參加波士頓HOP21賽事)

第121屆波士頓馬拉松將於2017年4月17日舉行。屆時,讓我們在第一波(wave)(北京時間晚上10點)第一欄(corral)期待永恆的「261」號凱瑟琳·斯威策吧!

(凱瑟琳手持自己的261號碼牌參加品牌活動)

「現在,每次當我去到波士頓馬拉松的時候,很多女性們會靠在我的肩上哭泣,我的肩頭濕潤了,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她們的喜悅——跑步改變了她們的生活,她們感覺無所畏懼,勇於去做任何事情。」 (節選自凱瑟琳自傳《馬拉松女性》)

—————————

愛燃燒在知乎上關於跑步的回答

—————————

點擊進入下載:『燃燒指南-波士頓馬拉松(2017年版)』


飛行員王爭,是我心中的女神。

2016年8月17日-9月19日,王爭獨自一人駕駛單引擎飛機cirrus sr22,完成了環球飛行,是中國第一位solo環飛的飛行員。

王爭環飛的的介紹可以在網上搜索到很多介紹,就不一一複述了,wikipedia有介紹王爭的網頁Wang Zheng (pilot)


20700海里,160小時飛行時間。除了環飛本身需要的一切準備外,solo飛行更需要忍受(或者是享受?)長時間的孤獨和獨自面對一切情況的壓力。

單引擎飛機長途飛行最擔心的就是引擎故障,sr22雖然配有整機降落傘,但是茫茫大海里,就算拉傘成功,又能不能等到救援呢?

除此外,王爭選擇的路線是酷呆了的直飛太平洋,因此她先從得克薩斯飛到了加州西海岸對飛機改裝,拆除了後排座椅,加裝副油箱,跨越太平洋後再在關島拆除。她的這次環飛,70%的路線都在開闊水域,舊金山到夏威夷這段更是整整13小時的純太平洋上飛行。每個飛行員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沒有任何人願意飛引擎故障時無法滑行到陸地的水域,沒有任何人願意做水上迫降,即使大型客機,越洋航線仍然謹慎的選擇可以在一個引擎失效時附近有緊急降落地方的線路。

王爭在微博里(微博名:王爭的飛行日記)分享了很多她環飛的故事,有興趣可以去閱讀。

她也是一個非常熱情和單純的人,環飛結束後分享了很多經驗,例如關於太平洋上的低空通訊、open water的準備、計算油量等等,平常在飛行群里也幾乎有問必答,小白問題也會認真解釋,真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所以應該用什麼詞)。


然而,solo環球飛行雖然非常了不起,真正讓我從內心欽佩她的,是她的一段話

太多人說男女平等,在我看來,真正的平等正是王爭眼裡的無視性別。

她的了不起,不在於作為女性做了什麼,而是作為飛行員,完成了一件對所有飛行員來說都不容易的事情。

現代社會女性追求男女平等,卻常有局隘於只在自己想要的時候平等。受到性別歧視時都想要平權,而平等條件時,又是否都可以不打女性牌,不以自己的女性身份高看一份成績,亦不以性別為借口逃避自己的失敗?數年學習大學畢業,簡簡單單就以女生做這個太累為理由轉行,雖說冷暖自知,但師長同學總會惋惜不已。談婚論嫁時,用愛情的理由,要求男友諸多現實條件,也不鮮見。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女生,在知乎不相關的問題下貼張精心ps的照片,換來現實中永遠得不到的大量關注。還有太多女性包括我自己,起碼也懂得撒個嬌賣個萌,就可以換來便利。而當某一日,女性做事工作可以像王爭這樣無視性別,才是自身的平等開始。


常常想到泰戈爾一首詩:

「去實現一個實現不了的夢

去打敗一個打不敗的敵人

去忍受那忍受不了的悲傷

去奔赴那勇士也不敢去的地方「


自勉。


改變人類性生活11位女性

發明安全套、避孕藥、口交膜、震動棒的人有什麼共同點?他們都是男人。女性在「性」的科技進步、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中並沒有擔當重要角色。陰道高潮比陰蒂高潮更高級?這是弗洛伊德定義的。震動棒作為治療女性歇斯底里症的工具?當然,是由男性醫生髮明的。然而,還是有無數女性在自主掌握女性性慾方面開拓了一條艱難的前進之路,她們做了一些真正解決女性需求的創舉。適逢三八婦女節,青杏醬為大家介紹以下這11位改變了人類性生活的女性先驅。


&>&>&>&>《性學大師》原型Virginia Johnson

Johnson的丈夫是一名婦科醫生,她從一名助手逐漸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性學研究者之一,也是美劇《性學大師》的原型。這對夫妻於1966年出版了性學界里程碑的著作《人類性反應》,其中提出了「性反應周期」這一概念(指興奮期、持續期、高潮期、消退期),也指出了人類對於性刺激的各種反應方式。除此之外,Johnson對性學領域的貢獻還包括:提出陰莖尺寸不影響性滿足程度;認為陰蒂高潮與陰道高潮並無區別;更證明了女性可以有連續高潮體驗。


&>&>&>&> 為女性爭取避孕權的Margaret Sanger

Sanger是一名女權人士,與避孕藥密不可分。取得護士專業的學位文憑之後,Sanger開設了「每個女孩都該知道的事」專欄,專門給女孩介紹性知識。後來,她還建立了首個合法的避孕診所,儘管被控「有傷風化」,甚至被認為是異端邪說,還遭受牢獄之災,但她還是成立了「美國避孕聯盟」,後來成為了美國計劃生育聯盟(Planned Parenthood)。儘管Sanger因參與優生運動而遭受批評,但她仍是爭取生育權運動中的中心人物。她曾說過:「只有能夠自主選擇生育與否,女性才能聲稱自己是自由的。」這句話直到今天仍未過時。


&>&>&>&> 女性情慾小說的開山鼻祖Ana?s Nin

雖然生前並沒有多出名,但Nin確實是女性情慾小說的開山鼻祖。她用毫不羞澀的女性視角書寫了諸多露骨話題,包括性愛、外遇、自慰、墮胎。Nin去世之後,她的情慾小說集《維納斯之丘》(Delta of Venus)才於1977年出版,標誌著她進入情色文學的領域。在此之前,情色文學都是男人的天下,敘事角度是男性中心,也包括少數女性作家。Nin改變了這一傳統,從女性的主體角度描述她們的感受和體驗。

&>&>&>&> 讓青少年正視身體變化的Judy Blume

這位傳奇般的年輕作者成為了諸多年輕讀者了解「青春期」這個瘋狂東西的絕佳跳板,她的著作包括《狄妮:一個少女的成長故事》(Deenie, Forever)和《上帝,你在嗎?是我,瑪格麗特》(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這些青少年讀物里涉及的話題包括衛生巾、自慰、生殖器等,Blume用坦率自然的筆觸寫了青少年成長故事,積極地正視青春期的性問題,而非妖魔化青少年的性,難怪好多人都說Blume的作品是他們的性啟蒙讀物呢!

&>&>&>&> 讓單身女孩也有精彩性生活的Helen Gurley Brown

Brown於1962年出版的著作《性與單身女孩》(Sex and the Single Girl),打破了「單身女性沒有性生活」的成見。Brown還把這個對性積極正面的觀點帶入了Cosmopolitan雜誌,自1965年以來,她就在那裡當主編,一直到1997年。她打破了以往的家庭主婦雜誌風格,教女孩們如何遇見完美男人、如何變得時尚、如何擁抱外遇,總之,鼓勵女性大膽探索關於性的各種可能性。「如果不是Brown,美國女性不可能這麼快就迎來大膽的性解放。」《紐約時報》的Margalit Fox在Brown去世後這樣評價她。


&>&>&>&> 讓包括婚姻在內的性關係成為女權議題的Simone de Beauvoir

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作者Beauvoir被認為是「現代女性運動之母」。在她的著作中,她探討了女性受到的壓迫,談論了母職、婚姻、外遇等話題。「婚姻的麻煩源於兩個人都以他們的弱點相結合,而非優點,每個人都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而非在付出中享受快樂。」她在書中這樣寫道。這個觀點與《第二性》中的其它觀點一起成為了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的堅實基礎,也讓婚姻和親密關係成為了女權議題之一。在私人生活方面,Beauvoir與她長期伴侶John-Paul Sartre也是很出名的一對——兩人從未結婚,並且實踐了雙方同意的開放關係。


&>&>&>&> 為全民普及性教育的Annie Besan

作為一名提倡女性權利的運動者,Besant由於她追求自由、反宗教的價值觀而在維多利亞時代鶴立雞群。在19世紀70年代,她在《國民改革者》(National Reformer)刊物做編輯,提倡女性投票權和避孕權的進步觀點。在1877年,Besant出版發行了Charles Kowlton寫的宣傳小冊子《哲學之果》,為新婚夫婦提供避孕指導。英國衛報這樣報道:「從陰道沖洗器到早期殺精劑,甚至安全套,小冊子里的信息在當時英國非常流行,剛發行幾個月就賣出了125000本。」兩人還被指控傳播淫穢信息,但最終還是被無罪釋放。Besant一生都在為女性健康勇敢疾呼。


&>&>&>&> 把性與其它身份放在一起對話的Audre Lorde

這位紐約的詩人於1968年發表了處女作《第一城》(First Cities),作為一名激進女權主義者,Lorde提出了壓迫的交叉屬性(intersectionality),也就是指出中產白人女性的經驗並不能代表所有女性,她的作品講述了一名拉拉非裔女權主義者的人生。她也相信「性」不能與人生的其它方面分割,包括身份,而且經歷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我們被教導要把情慾與生活的其它重要領域分割開來。」Lorde曾這樣寫道。Lorde把性與身份的問題放在一起對話,使女性性慾議題變得更加複雜、深刻而有價值。


&>&>&>&> 把性話題帶上電視節目的Ruth醫生

Ruth醫生是第一位用自己的平台倡導「人人都應該聊自己的性生活」的名人。這位性心理治療師於1980年成立了自己的談性電台節目「Sexually Speaking」。後來她還主持了電視節目The Dr. Ruth Show,觀眾可以打電話進來提私人問題,而Ruth醫生則不帶評價地坦率地為其解答。


&>&>&>&> 帶我們認識艾滋的Fran?oise Barré-Sinoussi

Barré-Sinoussi因在1983年發現HIV病毒而榮獲2008年諾貝爾獎,她和同事在當年僅用了15天就找到了導致艾滋病的病毒。Barré-Sinoussi直至今日仍在工作,她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艾滋病的防治與治療上面,她認為在未來治癒艾滋病是完全可能的。


&>&>&>&> 讓所有人改變對約炮看法的Whitney Wolf

不管你怎麼評價,但無法否認的事實是,諸如Tinder這樣的約炮軟體已經徹底改變了現代性關係,也改變了我們遇到新伴侶的方式,提升了約炮的機會。Tinder的前任市場總監Wolfe發揮了巨大作用,她為這款app找到了五千萬活躍用戶,還改變了女性在約炮文化中的被動地位。Wolfe自己也捲入了一場性騷擾的案件中,她公開控訴前同事、前創始人Justin Mateen對她進行性騷擾。Wolfe後來還建立了以女性為中心的約會軟體Bumble,類似Tinder,但在這裡面,女人是話事者。Wolfe的努力挑戰了約會和性文化中的性別傳統,也提醒著所有女性:我們可以主導自己的性生活。


————————————————————

網站:http://greenxxoo.org 微博@青杏醬
微信:一顆青杏/青杏熟了
個人微信號:greenxxoo2 QQ:2094137292
轉載及合作事宜聯繫:wang@greenxxoo.org


雖然沒人邀,但不算強答。

即便今天不是「三八國際婦女節」,我們也想借著機會聊聊 Qualcomm 這些傑出的女性。

大家都知道 Qualcomm 是技術驅動的企業,在 STEM 領域我們擁有許多傑出的女性代表。

她們用自己的實力與能力證明,即便在如網路與通信技術等方面,女性同樣能夠做到優秀,同樣在創新上沒有什麼不可以。

先上大屏幕:

下面和大家一一分享:


軟體工程師 Amy Villasenor

Amy Villasenor 厲害了,從小就非常喜歡數字和數學,本想成為會計的她卻陰差陽錯的成為了軟體工程師。然而,放棄了最初的理想卻讓 Amy Villasenor 找到了更適合於自己的工作,「柳暗花明」或許是對這場意外最好的註解。

Amy 現在還是一名在校生哦!但她已經在 Qualcomm 工作兩年的時間。

課餘時間,她也會積极參与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到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帶來的優勢和良好的就業機會。

「有時你會遇上困難,進入一條死路,但這就是工程技術的意義所在:找到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Qualcomm 資深高級工程師 Kathy Herring Hayashi

在 Kathy Herring Hayashi 小時候,她的父親一直很注重培養她對科技的興趣,這也是她能成為工程師的重要原因之一。Kathy 說自己現在對科技行業的奉獻也寄託著她對父親的感恩和懷念,自己也會把這種對科技的熱愛傳遞給其他人。

「當你找到了激情,工作就變成了激勵你前進的動力。」

政府事務分析師 Saura Naderi

除了在 Qualcomm 的工作,Saura Naderi 還是 Qualcomm Thinkabit Lab 兒童科技實驗室的技術指導員,她喜歡用自己的熱情來啟發孩子們對科技的興趣。在她看來,工程技術只是一種工具,並不是只有天才才能觸及的領域,人們應該更多的了解科技、喜愛科技。

「工程技術只是一種工具,並不是只有天才才能觸及。」

高級人事主管和晶元布局設計師 Janet Tisnado

Janet Tisnado 的工作是負責設計晶元的布局,來協調各個組件的功能,讓晶元能夠得到最好的整體運行效果,在她看來設計晶元的布局就像是玩解謎遊戲一樣有趣。

「我認為只要有動力和激情,任何人都可以進入科技行業。只要你有這個想法並願意投入精力,你就能夠做到。」

IC 封裝技術首席工程師 Beth Keser

Beth Keser 是一名傑出的女工程師,從產品設計到材料標準,都需要經過她的審核。她認為很多女性都有成為優秀工程師的潛質,只是她們多數都不會選擇進入科技行業,女性也應該更加正視科技行業,並相信自己可以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

「一些女性可能在高中時對編程和數學很在行,但最終並不會選擇進入工程技術行業。如果她們能夠了解這是一個多麼棒的職業並有自信去追求,科技行業中的女性會增加很多。」

高級產品安全工程師 Grace Wang

作為參與產品安全風險評估與相關研究的女工程師,Grace Wang 發現很多人都喜歡給自己戴上不懂技術的帽子,還會對科技相關的東西敬而遠之。

但她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些技術,因為很多技術,尤其移動技術是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

「我發現自己想做的就是解決很酷又有趣的問題,並促成一些改變。」

在 Qualcomm 的每一位女性,不僅在網路、通信、產品和安全方面有著超群的實力,她們同樣對生活充滿熱情。

最後,其實在 STEM 領域的女性,常以女性獨特的視角解讀技術、推動創新。

大家對於 Qualcomm 還有什麼疑問,評論區聊起。


大家可能難以想像,這個女人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員: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這人是不是穿越了?怎麼還穿著幾百年前的衣服?計算機明明是20世紀才出現的啊!

她叫Ada Lovelace,出生於1815年,她的父親是詩人拜倫。

ada的母親在數學方面很有才能,ada沒有繼承父親的才華,而是獲得了母親的天分。這可能和拜倫死得早有關係,拜倫死的時候,ada才8歲;但是早在她5歲的時候,她父母就離婚了(不知道當時有沒有離婚這回事),從此她就沒有見過拜倫了。然後她就是跟著母親長大的。她大概和拜倫只有血緣上的關係而已。

從ada取得的成就來看,她確實很像現代某個程序員穿越過去的,但是不小心穿越成妹子了。

在她17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個聚會,認識了一個叫查爾斯·巴貝奇的人。這個人的年齡可以做ada的父親。ada當時肯定是光芒四射,以至於巴貝奇邀請她去觀摩他發明的機器:差分機。

下圖就是差分機,不過看起來光亮如新,可能是後人製作的。

巴貝奇也是個神人。大家還記得小時候用過的這本小黃書嗎?

這是中學數學用表,各種數之間的各種計算結果列成了表,查閱很方便。

這個表最初就是巴貝奇手工計算的,他還建議印刷成黃色,原因是犯錯少。。這個不懂了,這方面的專家可以給解釋一下。此後兩百年里,印的就是他的版本。

是不是神人?

ada和巴貝奇經常通信。雖然他們有段時間相距只有1英里,但是也經常寫信。那個時候寫個信可能像現在發微信一樣隨意。

信中確實有生活上的事兒,不過我們更多關注他們在學術上的討論。

巴貝奇發明了差分機,但是他又有更大的想法,他想做一個分析機。 所謂"差分"的含義,是把函數表的複雜算式轉化為差分運算,用簡單的加法代替平方運算。 而分析機,更通用。根據巴貝奇的設想,這個分析機可以解出多達100個變數的數學題。他還設計了條件選擇(就是編程中的if),根據情況執行不同的動作。實際上這就可編程了。

分析機太難製作了,他們倆討論了好幾年,最終也沒有做出來。

我們說ada是世界上第一個程序員,是因為她提出了很多概念。比如:

操作(類似現代計算機中的一條機器指令)和變數;

循環和嵌套循環;(有了分支和循環,編程就完整了)

(對計算機的評論) 無論如何編程,分析機都不能自己做出決策。它只能完成我們讓它做的事情……它的證明只能協助我們證明我們已經懂得的東西。

難以想像,這是一個兩百年前的年輕女性說的話。是不是很穿越?

ada去世的很早,只有36歲。


美國軍方開發了一種計算機語言,作為軍中唯一指定編程語言,名字叫Ada,就是為了紀念她的。

全文完。

我的公眾號dingshukai666,教遊戲開發。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yzhMVE3EShA1rQk3923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更詳細的介紹參見維基百科:

Ada Lovelace - Wikipedia

還有一篇中文:

解開「艾達之謎」:關於第一位程序員你所不知的故事 - 極客頭條 - CSDN.NET


世界圍棋唯一一位女子九段棋手,在女子圍棋領域至今無人能比。
這位曾經戰勝李世乭,李昌鎬,曹熏鉉,趙治勳的女性,註定會成為圍棋史上不可忽視的一筆。
倘若將來有一位女性能奪得世界冠軍,人們一定會在那一刻想起這個名字:

芮乃偉

11歲學棋,師從邱百瑞

19歲定為職業四段

23到27歲,蟬聯四屆女子圍棋個人賽冠軍

25歲升至九段,成為全世界唯一的女九段

29歲參加應氏杯世界圍棋錦標賽,戰勝李昌鎬、小松英樹和粱宰豪,達到了女棋手在世界大賽歷史中的最高度

30歲在日本拜吳清源為師,成為他的關門弟子

同年回國代表上海參加全運會,獲得團體冠軍。

1993年至2003年間的十次世界女子棋戰,芮乃偉八奪世界冠軍,成為世界女子圍棋第一人
37歲再次擊敗李昌鎬,取得韓國圍棋國手戰挑戰權(直接引發了李昌鎬一整年的狀態起伏不定,這一敗後李昌鎬甚至萌生過「不再下棋」的念頭。)決賽戰勝曹熏鉉,轟動世界棋壇

同年在三星杯里,戰勝李世乭、余平進入八強
38歲,在第6屆三星杯戰勝趙治勳,山田規三生挺進八強

累了……有空接著寫⊙﹏⊙


我是做3D列印的,行業內有個驚世駭俗的女性,叫Sexycyborg。她是個程序員,也是個創客,自己設計列印一些創意產品,比如高跟鞋、裙子、化妝品盒等。
另外,她還是個暴露狂……
考慮一下開不開車……
………………………………
開車了!

這個傢伙明明可以靠技術吃飯,卻偏偏要靠身材!


《系統寶石學》主編
詳細資料建議自己搜搜看。


Sylvie Simmons,我們所熟悉的《我是你的男人:萊昂納德·科恩傳記》作者(譯者是我的朋友陳震)。

在音樂評論、寫作這個特別直男癌的世界,西蒙斯的文字展現出一種中性的力量。不偏不倚。

這是她官網的圖片牆:

裡面的女性,就是西蒙斯。

她的作品,除了科恩傳記,還有:

都是我想看的。希望可以有中譯。尤其是甘斯布那本!!

而國內的,田藝苗老師也很不錯,雖然古典音樂是我不熟悉的領域。而在知乎上,一位非常厲害的音樂大V,其實是女生,這個事情大家都知道吧……?


有人點贊就更新:

6、評論里有人提到楊令俠老師

http://modhis.nankai.edu.cn/posts/19

研究方向 加拿大史 美加關係史

個人簡介

楊令俠,女,1955年生於北京,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歷史學博士,中國加拿大研究會理事。曾以訪問學者身份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做研究。1996年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加拿大史」和「美加關係史」等,與其他老師合上的課程有「美國史學方法論」和「美國史學史」。主要研究方向是加拿大史、加拿大對外關係史和美加比較研究。承擔天津市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世界文化多元化研究:美加多元文化主義比較研究」。

7、關曉紅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 關曉紅

關曉紅,教授。1982年2月昆明師範學院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3年評為副教授,1999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1年評為教授。在廣州廣播電視大學任職任教多年,2003年調動至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任教。2004年7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3年入選廣東省高校第二屆「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

主要研究領域
清末新政研究
中國近現代政治制度研究

8、梅雪芹

清華大學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

梅雪芹簡介

  1984和1991年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獲歷史學本科和碩士學位,1994年在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4—2012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工作。現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近代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國史研究會理事,中國史學理論研究會理事。

  教學和研究領域為世界近現代史、英國史和環境史。開設過的本科生課程有《世界近代史》、《世界近現代史》、《英國史》、《歷史與環保》(中國大學公開課);研究生課程有《世界近現代史基本理論與專題》、《英國近現代史專題》、《環境史研究導論》。主要著作和譯作有《環境史學與環境問題》、《環境史研究敘論》、《什麼是環境史》、《火之簡史》、《語境中的洛克》等。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和高級訪問學者,在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做客座教授,現兼任德國慕尼黑大學雷切爾·卡森環境與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2001 年 4 月入選「北京市培養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08 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9、楊果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師資力量--楊果-中國史-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教育經歷

1978-1982 武漢大學 歷史學學士

1982-1985 武漢大學 歷史學碩士

1994-1997 武漢大學 歷史學博士

1996-1997 美國哈佛大學 訪問學者

2006 法國國家科學院 訪問學者

━━━━━━━━━━━━━━━━━━━━━━━━━━━━━━━━━━━━━━

研究專長

宋代歷史,古代長江中游區域地理

在國內外學術機構任職情況

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2002-

湖北省史學會,理事,2005-

湖北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2006

--------------------------------------------------------------------------------

瀉藥

中國歷史學領域 還在世的女性歷史學家

1、鄧小南 -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鄧小南,女,1950年6月生於北京,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1985年起任教於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1997年至今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有宋史、中國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婦女史。

還是著名歷史學家鄧廣銘先生的女兒。

2、韓茂莉 全職教師職員_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教育經歷

1982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獲理學學士。(1978.3-1982.1)
1987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獲史學碩士。(1985.9-1987.6)
1991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獲史學博士。(1987.7-1991.6)

工作經歷

1991年進入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博士後流動站。(1991.7-1993.6)
1993年完成博士後研究工作,留校任教,同年晉陞副教授
2000年5月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年7月1日-31日,被日本中央大學聘為外籍研究員,赴日本東京東洋文庫從事東亞地區環境變遷研究
2010年8月-2011年9月被台灣成功大學聘為客座教授,開設「中國歷史地理」與「歷史農業地理」兩門課程

她還是北大歷史系教授辛德勇老師的妻子,歷史地理學界著名的學術伉儷。

3、張曉虹 禹貢 -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張曉虹,女,1965年5月生。現為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2003年度哈佛燕京學者。

1984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獲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7年留所工作,從事歷史文化地理與歷史城市地理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歷史城市地理學與歷史文化地理學研究。

4、程美寶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 程美寶

程美寶教授,祖籍廣東省中山市,1968年6月生於香港。1990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一級榮譽),1996年獲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中國近代史)。1996年9月-1997年5月,先後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兼職講師、美國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香港課程及美國Syracuse University香港課程中國近代史兼職講師。1997年6月至2002年6月,任職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2002年6月晉陞為教授,2003年5月起擔任博士生導師。2010年11月起出任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副院長。2011年獲聘為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
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 歷史人類學

5、定宜庄定宜庄_百度百科

定宜庄,女,滿族,北京市人1968年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插隊,1974年回城。先後從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獲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專業為清史、滿族史。著有《清代八旗駐防研究》《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遼東移民中的旗人社會》(與人合作)及《中國知青史·初瀾》等。

暫時想到這麼多 還有很多海外的女性學者、年輕的大陸女性學者沒有寫 有空更新


屠呦呦老師。


在我們養殖行業,所有的女性都很傑出。為她們點贊。


很多年以前,機務圈裡有這樣一個傳說。
在國航西南分公司,有一個小個子女機務,
她接飛機可以兩隻手四個輪擋,
單人可以開關330風扇蒙皮,
用手搖泵可以打開330的四扇反推蒙皮,
我一個20啷噹歲的年輕小夥子,
做上述的這些東西都非常的困難,
所以,我一直都覺得,這位前輩一定是一個神。
同時,這些工作技巧性很低,但是
對體能要求特別高!只能膜拜!


中文專業,葉嘉瑩,看她對杜甫詩歌的解讀,連我的導師都五體投地


強答一波。
任長霞同志。


啊喜歡這個問題!但很難系統地好好回答啊,感覺只能變成一個personal的安利貼……就想到誰說誰好了


很厲害的女性playwright簡直不要太多嘛。

首先想到的就是the flick的作者,annie baker,拿了2014的普利策。

sarah kane說一萬遍。沒有人可以超越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sarah kane。寫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blasted

carol churchill,一生都在創作,跨度幾十年,不同時期風格迥異永遠都在探索新的寫作可能性。最喜歡的是她的surrealistic work,faraway。


電影領域的嘛

比較有名的可能是diablo cody?juno的編劇,但我最喜歡的反而是她那部評價低一些的young adult

transparent這部電視劇的creator,jill soloway,非常非常喜歡的女性影人

當然還有andrea arnold,代表作fish tank

額當然還有sofia coppola


先說這麼多


中國工商 銀行副行長王麗麗 也算是中國外匯界女性的第一人了吧。

文章地址:http://m.sinotf.com/News/index/id/50092


「交易室有電影院那麼大,800多名交易員 坐在其中忙碌。我走進門,他們齊刷刷地回頭看著我。這時我注意到,其中一個女性也沒有。」那是1979年的倫敦金融城,當時英國四大銀行之一米蘭銀行的交 易室(MidlandBank,現已併入滙豐控股)。

  王麗麗回憶著自己最早 結緣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情形。正是在倫敦金融城,她成為新中國最早的外匯交易員之一。而那時,即便在西方發達經濟體,金融衍生品也才起步不久,女性交易員更 是鳳毛麟角。

  如今,身為全球盈利最高、市值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王麗 麗分管的業務之一仍是自己的本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這個部門有100多人,其業務卻涉及工商銀行近一半的資產,而且「內資銀行,無論規模大小,交易員出 身的總行級領導,大概只有我一個」,王麗麗言下不無自豪。

  雖然她已不再直接 從事交易,但我們仍不難感覺出那種出色交易員特有的敏銳思維。王麗麗說:「我會經常去交易室,觀察交易員在電腦上一步一步地操作,發現並指出其中可能存在 的問題。我也會時常提醒交易員,要真正出類拔萃,他們不能將自己的思維局限於路透或彭博終端的大屏幕,還要關注國外網站上的最新消息,關注國際金融機構的 信息披露,關注美國國會在討論什麼,未來幾個月內可能會出台什麼法案,等等。英國《金融時報》的市場版是一定要看的。要有前瞻性和預見性??」她左手邊的 一張桌子上,赫然攤著一摞打開的「淡三文魚色」的印刷品,正是號稱國際銀行家們每日必讀的《金融時報》——「除了在英國留學時負擔起來實在有些困難,這是 30年來我幾乎每天必讀的」。

  自2001年從中國銀行加盟中國工商銀行任副 行長以來,用王麗麗自己的說法,她的成就主要是「帶了一支隊伍,做了一點貢獻,幹了一些事情,學了一些知識」。

  當時,工商銀行國際業務很少,國際結算量才1600多億美元左右,現在則是7700億,每年增速 都在30%以上。那時,工商銀行境外機構寥寥無幾,而王麗麗到任後的第二年就將交易室遷往香港,第三年就建起倫敦子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資金融機 構首次在境外設立銀行。此外,他們還建起了外派國際人才庫,加大培訓力度,為未來的國際化發展儲備更多人才。她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將工商銀行建成全球最大 的貿易融資和國際結算銀行。

  王麗麗有著異常豐富、自如、率真的面部表情和肢 體語言,流露出一種你通常並不會預期能在女性身上發現的那種特立獨行的豪氣,或者照她自己的說法,有點「大大咧咧」——工作上的事「什麼都忘不了」;而處 理個人事務時,「總是丟三落四」。

  在描述自己30餘年的從業經歷時,王麗麗 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辭彙是「挑戰」、「有趣」或「有意思」。她的目光中透著成功人士特有的自信、機智與穿透力,但並無侵略性,加之經常會爽朗地笑出聲來, 讓人忍不住去想像她在不同的舞台上——從倫敦金融城的交易大廳,到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總部大樓,到亞太經合組織(APEC)、國際商會(ICC)和國際掉 期與衍生工具協會(ISDA),現身那些或高調或私密的會議,所展現的風采。

   弄潮倫敦金融城

   「我喜歡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有一段時間我特別痴迷於數學系統設計,痴迷於那種純粹的智力挑戰所帶來的樂趣。」王麗麗這樣描述自己從事金融工作的初衷。

  作為「文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南開大學後,王麗麗被分配到財政部,端起了 當時人人艷羨的「鐵飯碗」。但她卻不滿意,「居然」徑直找到人事部,要求換到當時的財政部國外業務局—亦即後來的中國銀行,從事國際業務。大概從未見過如 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字輩」,據王麗麗回憶,人事部的領導看著她「直發愣」—言及此,一陣爽朗的大笑。不過,不知為什麼,她的要求竟然獲得了批准,而 且一下子就將她分到外匯交易室,從事外匯賬目管理工作。

  她後來才知道,這次 看似平常的工作調動背後,經過了一番對她家庭背景和本人表現的周密審查,因為在當時,外匯交易室是個「核心」部門,辦公桌上的紅色電話機可以直通總理、副 總理,而外匯賬目也屬於國家核心機密。

  王麗麗的工作從做賬開始,起初還覺得 「挺有意思」,經常要接觸諸如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之類當時還多少有些「神秘」的新名詞。但沒過多久,起初的新鮮感與挑戰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瑣碎的例 行公事。王麗麗並不諱言當時曾經有過的困惑,包括哭鼻子,「賴」在宿舍里不想上班,被領導「說」的「糗事」。出於對文學的熱愛,她甚至一度考慮跳槽到外國 文學出版社。但機遇再度垂青王麗麗。

  1979年,中國銀行自建國以來首次通 過考試從全國範圍內選拔優秀的年輕員工赴國外學習。一向爭強好勝的王麗麗也報名參加選拔,「一共考了5門,我的成績全行總分第一」。

  「好吧,反正也沒出過國,連飛機都還沒坐過,有這樣一個機會出去看看應該也挺有意思。至於別的理 想,等回來再說!」就這樣,王麗麗揮別了自己的文學夢,來到倫敦金融城,到當時的英國四大銀行——勞埃德銀行(LloydsBank)、國民西敏寺 (NationalWestminster,現併入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巴克萊和米蘭銀行學習。一位英國同行曾問過她想做什麼業務,她隨口說「期權」。 英國同行不禁莫名驚詫:「中國的銀行有這項業務嗎?」對於當時中國銀行業同國際同業間的差距,王麗麗至今記憶猶新。

  女性交易員在當時是「性別少數派」,身為「少數派」的一員,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一個聽起 來像玩笑,但卻頗為真實地描述倫敦金融城交易員生存狀態的說法是,交易員的壽命比一般人短,離婚率比一般人高,因為交易員用腦過度,容易興奮,而且,全球 金融市場一天24小時交易,交易員的作息時間同圈外人也有時差,同家人的溝通自然受到很大影響。

   外匯交易員們有自己的小圈子。每天午餐時,他們會聚在金融城的幾間酒吧里,既是「偷得浮生半日閑」,讓一直緊繃著的神經鬆弛一下,也是為了交流信息。當 時,中資機構的外事紀律還頗為僵化,不允許中方工作人員涉足酒吧之類的地方。但王麗麗還是偷偷地跑去。在酒吧里,王麗麗同男性交易員們一起擠在長凳上,觥 籌交錯間,交換著諸如「近期美元走勢如何」之類的話題。這麼做其實頗有風險,「如果被領導抓住,我一定會被遣送回國的」,王麗麗笑著回憶道。但不去與同行 溝通、交流信息,「根本沒辦法開展業務」,因此,這樣的風險也是不得不去承擔的—如果你真的想做出點成績,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做了16年交易員,因為熟諳業務且精通英語,其間王麗麗得到諸多令人艷羨、甚至嫉妒的學習機 會。除了外匯和衍生品交易,王麗麗還有機會陪同總行領導出訪世界各地,以致經常會被誤認為是領導的翻譯或秘書。

  「到國際資本市場借錢」是這些出訪的重要內容之一。1980年代初,國家的政策是努力保證外匯儲 備不低於100億美元。1981年12月31日,中國的外匯儲備終於突破了百億美元大關。今天,我們已習慣了20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所帶來的種種煩惱, 很難想像當年的篳路藍縷。

  對王麗麗而言,為借款而展開的頻繁談判,是接觸和 學習當時國際金融創新前沿的大好機遇。「他們究竟如何能將固定利率折算成浮動利率,將利率降到LIBOR(倫敦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以下,居然還能有 錢賺?如果我借了這筆錢,轉手在貨幣市場上以LIBOR貸出,立刻就能賺到錢。當時感覺『這太神奇了』,我的興奮點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不厭其煩地問對方到 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從中了解到如何利用衍生品、票據之類的工具,以及各司法區不同的稅收政策,造出複雜、精妙的模型??」,所有這些,在當時的中國金融業 界,可謂聞所未聞。「你說金融是不是很奇妙?!其中的精妙之處,由不得你不感興趣,不去投入其中,不去努力學習。」談及此,王麗麗的雙眸綻放出興奮的光 彩,而後她又不忘補上一句:「其實,我覺得自己還是挺擅長創新的,不像一般說的所謂女性在金融界會更『穩健』什麼的。」言罷,又是爽朗一笑。

  為什麼會這麼在意創新?

  「創新是一個銀行的生命力所在,在我分管的業務中,我一定要不斷創新,不要沉悶,要大家都有一 種興奮感、成就感、滿足感,感覺自己對銀行有貢獻,對社會有意義,自己的人生有意義。」王麗麗如是說。

   無心插柳的仕途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我的每一次升遷都不是自己刻意經營的。最『拽』的一次,被提升為(中國銀行)行長助理時,我居然去找常務副行長,說我不想干,不想 去19樓(中行總行領導層辦公的樓層)。」

  擁有英國伯明翰大學MBA學位的 王麗麗,在描述自己的領導經歷時,給出的答案卻同正統的商學院教育大相徑庭。的確,同她那份讓人艷羨的簡歷形成反差的是,王麗麗看上去是那種對經營仕途不 縈於心的人,否則,她應該不會有那種清澈的、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的眼神,以及那種洒脫、爽朗的風度。這一點與她所講述的個人職業發展歷程也頗為契合。

  從英國回國後不久,一天領導找到王麗麗,慰勉有加地說:「小王啊,以後可要承擔更多的重任 呀!」其時,年輕的王麗麗顯然還沒學會「聞弦歌而知雅意」,聽不出來這其實是升職的前兆,既沒有試著多探些領導的口風,也沒有客套一番,只是「大大咧咧」 地表示,肯定會把工作做好。

  不久,王麗麗成為中國銀行「文革」後首批提拔到 副處級崗位的三位青年才俊之一。

  在王麗麗看來,經營仕途經濟總需要動些專業 之外的心思,如果自己能把握住,當然沒什麼不好,但有的人把握不住,心思動得多了,結果偏離得太遠。她表示寧願做一個「專業幹部」,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工 作,在專業方面不斷提升,超越自己,而其他的事則順其自然。

  國外金融界常見 的一種說法是,交易員要改變職業軌跡,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人,需要克服的一項重大挑戰是人際能力,或曰溝通能力,因為交易員的工作更多是和數字打交道,缺 乏處理「人」的問題的歷練。

  對這種成見,王麗麗不以為然。在王麗麗看來,無 論從事什麼工作,底線還是「做人」,「(有效地行使領導力)其實不在於你是否辯才無礙、長袖善舞。原則只有一條,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人嘛,要學會 『捨得』,該吃虧時就得吃虧,沒什麼大不了的。」

  王麗麗認為,做領導,首先 自己的業務要強、要精,這是基礎。達到一定層次後,還要有戰略思維。「在中國銀行,我做過外匯基金部主任,做過信貸管理部負責人,做過風險管理部老總;在 工商銀行,我分管公司業務部達6年之久,此外,資產負債、法律事務、改革方案,我都做過。好像銀行業務我基本上都有所涉獵。而且,我在若干國際組織長期任 職,懂得在大背景下進行宏觀戰略思考。你說我有什麼好緊張的?沒有。」

  那 么,在日常工作中,王麗麗又是如何行使領導力的呢?

  「對於我分管的部門,我 都會事無巨細地告訴相關人員要做什麼、要怎麼做、要遵循什麼步驟、程序,一個月後要做什麼、一年後要做什麼,什麼時間節點上應該向我彙報什麼,等等。我的 所有批示都很具體。有一段時間,每周我會給我分管的所有部門主管發一個督辦單,這樣,即便相關人員自己忘記了,我也都記得。這種做法後來雖然取消了,但我 還是記得很清楚,如果布置的工作沒有及時完成,還是一樣督辦。」

  可這樣做, 是否有「微觀管理」之嫌?

  王麗麗並不認為自己在做「微觀管理」,她坦承自己 一直抱有這樣一個觀點——不能所有人都談宏觀,總得有人干微觀,有人去抓落實,這就是「執行力」。

   如果一位年輕的交易員在王麗麗麾下工作,此前曾聽說過很多關於這位業內傳奇人物的種種或真或假的傳聞,總感覺在從事業務時,會有一雙目光如炬的眼睛在近 距離凝視著自己的每一個舉動,時刻會發現哪怕最不起眼的紕漏。這樣,會不會讓人很緊張,甚至有「芒刺在背」之感?

  「我想這種情況會有,」王麗麗坦言,「但我覺得他們都能理解。其實,我很重視培養年輕人。在我看 來,幫助年輕人成長,第一要嚴格要求,其次是對他們可能出現的錯誤要有容忍度,第三則是要有詳盡的指導。其實,在年輕人身上,我最看重的是激情,即便能力 有些欠缺,只要有激情,能力可以很快獲取。沒有激情,渾渾噩噩的人,我不喜歡。我不會對新人求全責備,但我會觀察誰有學習的慾望。拿到一份業務報告時,我 會注意下面的落款。報告寫得好、下了工夫的,我會記住名字,在會議上給予公開、具體的褒揚,希望藉此激勵年輕人。我沒有錢去將激勵機制落實到位,但是讓大 家知道、認可一個人的成績,我還是能做的。」

  看重激情與學習能力,應該是同 王麗麗自己的個性相契合的。「我的求知慾很強,年輕時基本每天都要在辦公室學習到晚上10點多。那時候,你覺得自己在圈子裡已經做得最好了,但如果有人逼 近我,我會很緊張,覺得自己還應該更好。這些年來,可以說我一直被這種感覺逼著往前跑。當然,我的機遇也很好,歷任領導對我不錯,讓我能有一個表現的舞 台,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己的價值。我覺得老天對我不薄。」

  在國際舞台上

   王麗麗回憶著參加APEC峰會時的情景,臉上洋溢著幸福、陶醉的光彩。任職於亞太經合組織(Asia- 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以下簡稱APEC)已歷10年,王麗麗是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中國代表,及APEC世界婦女領 導人組織成員。

  參與國際政治、經濟舞台的縱橫捭闔,同國家領導人近距離接 觸,這樣的經歷頗富挑戰性。「在那種場合,你需要將國家利益的大背景時時刻刻裝在腦子裡。沒有人能夠設想所有的突發事件,因此,也就沒有人能告訴你遇到什 么情況時要怎樣應對。」

  比如涉及兩岸關係的問題,王麗麗講了兩個小故事。

  一是2001年的上海會議。本來會前的默契是,中國台灣只能派「次長」級官員參會,但那次他們 卻派來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時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李遠哲找到王麗麗,希望通過她傳遞一個信息—在關於中國台北代表級別的問題上,「兩岸各退 一步」。「主權問題沒有談判的餘地」,這是王麗麗的回答。

  二是在2006年 的河內會議上,中國台北代表打算在對話中拋出一個刁鑽的問題,王麗麗決定阻止他。這個代表一直推託有事,避而不見,王麗麗就等在他下榻的酒店大堂里,一直 等到午夜,終於等到這位代表,並同他一直談到凌晨一點半,最終說服了對方。「國家利益當前一定要強硬」,王麗麗回憶道。

  本次採訪不久前,王麗麗剛剛參加完在紐西蘭召開的APEC會議回到北京。會上,應東道主之邀,王 麗麗作了關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主旨報告,中英文對照,同時提交給央行和銀監會領導,以及外交部。王麗麗的另一個提案是關於跨國資本流動過度的問題。關於 前一個報告,王麗麗透露,這是一項長期工作,還要做進一步準備提出第二輪報告。至於後一個,則源於她對當前危機的觀察與思考。

  「你知道英國蘇格蘭哈利法克斯銀行(HBOS)破產案例嗎?」王麗麗問道。「我分析了這家銀行破 產的原因和整個過程,發現它同美國的銀行破產案例很不同,其資產負債表其實非常健康。其破產完全是資本市場短期的非正常流動所致。我很想就此做一個案例分 析,這同我此前兩年所作的關於跨境資本流動的課題是一致的。」據王麗麗透露,她的這一提案得到APEC多個成員國,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秘 魯、智利等的重視與參與,還從APEC申請了一筆研究資金,由美國南加州大學作專題研究。

   直到2008年底,王麗麗一直是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ChamberofCommerce,以下簡稱ICC)最高決策層即執行委員會 (ExecutiveBoard)的成員。熟悉外貿業務的人對ICC都不陌生,因為了解ICC對各種國際貿易術語的解釋,是從事外貿和貿易融資最基礎的入 門知識。作為ICC最高決策層成員,過去6年中,王麗麗參與了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具體工作,照王麗麗的描述,「一群白頭髮、戴眼鏡的大人物關起門來制定 國際貿易規則。所有議題都要討論表決,要閱讀大量的英文資料,而且全部要事必躬親,不能指望助手的幫忙,因為在ICC總部門禁森嚴,外人無法窺其門徑。」

  長期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針對當前全球危機之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王麗麗正在設想能 否通過貿易融資打開資金通道,提振全球經濟增長。

  「我有一個很棒的主意,在 不久前的APEC財長會議上提到過,日前同ICC主席吃飯時還同他分享,不過現在還不能告訴你,」王麗麗賣了個關子,顯得有點「神秘兮兮」的。這個計劃需 要「多方面——包括國家財政、社保和進出口國雙方的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共擔風險」,王麗麗表示。

   眼下,王麗麗還是國際掉期與衍生產品協會(InternationalSwapsandDerivativesAssociation,Inc.,以下 簡稱ISDA)董事會成員。

  「這是一個『富人俱樂部』,有關國際衍生品交易 的很多規則都是由該組織制定的。」王麗麗這樣介紹協會在全球金融業中的地位。同其他「高級金融」規則制定機構一樣,ISDA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歐美人士」 和「男性」主導——董事會20多位成員中,除王麗麗外,只有兩位亞洲人,分別來自日本的瑞穗銀行和野村證券,其餘的則全部來自於歐美的金融機構;除王麗麗 外,也只有另外兩位女性,其中還有一位在秘書處從事行政,而非業務工作。

   「中國一定要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否則,沒有話語權,完全處於被支配的弱勢地位,不僅蒙受經濟損失,而且會莫名其妙地受損失。」任職於該協會,王麗麗不僅 要代表中國金融界的利益,在國際金融規則制定過程中為中國金融業爭取更多話語權,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整個亞洲金融界的利益。

  「你知道ISDA董事會用了多長時間才就是否接納一個中國人進入最高決策層作出最終決策?整整一 年的時間!」王麗麗回憶道。「他們最初同我就有關接納我加入董事會的意向接觸一年後,才突然通知我說該組織董事長希望同我電話交流,而後,一個星期六早 晨,在我全然沒有防備時,電話打到我家裡,足足『拷問』了我一個多小時,問題涵蓋我本人的從業經歷、衍生品相關知識,以及對ISDA組織的認識。一直到我 正式成為董事會成員、有權查閱其內部機密文件後,我才知道,原來為了我的任職,ISDA董事會專門召開過兩次會議。」

  早在當前的危機爆發前,包括沃倫·巴菲特在內的業內聞人即曾指責衍生品是「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 器」,而本次危機中,衍生品,特別是OTC衍生品交易缺乏監管與透明度,被認為是危機的罪魁之一,作為規則的制定者,ISDA備受關注。當前ISDA的工 作一是要為衍生品交易建立監管機制,二是建立中央清算機構,希望藉此提升衍生品市場的透明度,更好地控制風險。規則的制定總會涉及各利益相關方的博弈,在 ISDA董事會內各種不同見解也時有碰撞。對此,王麗麗表示,在這個舞台上,她一定要將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金融業的合理利益訴求充分表述出來。

  在王麗麗的努力下,ISDA第24屆年會於2009年4月下旬在北京召開,這是該組織首次在中 國召開此類會議。央行和銀監會相關領導屆出席。

  在事業與家庭間遊刃有餘

   「我們自己駕車從格爾木到拉薩,一路上你感覺藍天、白雲離你那麼近,彷彿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雲朵。你能親眼看到成群的藏羚羊在飛奔—真的是在『飛』, 輕靈得像飛禽。我們走過唐古拉山口,走過雅魯藏布江,感受青藏高原上的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體驗藏民的生活。」

  王麗麗講述著自己的西藏之旅,頗為感性。

   說起這段經歷,是因為記者問起,領導一家大銀行,還要參與若干國際組織的領導與決策工作,經常出差,「幾乎每天都要加班」,王麗麗如何平衡自己的事業與 家庭生活。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怎能不兼顧?」王麗麗反問道。「但肯定會有 所犧牲。」

  王麗麗並不諱言曾有過的「焦頭爛額」。結束在倫敦的任期回到中國 銀行總部,本想休息一下,好好享受家庭生活,卻立即被行長委以領導全行信貸改革的重任,其後的三五年間,王麗麗幾乎每天「幹得昏天黑地,不到晚上10點不 下班」。有一年的元旦,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過,王麗麗還在辦公室加班批貸款。時任中行行長劉明康也在加班,離開辦公室時,特地叫人給王麗麗送來一塊點心, 「當時我太餓了,感覺那是我有生以來吃過的最好吃的點心。吃完後還要繼續加班」。

   還有一次,王麗麗的先生在英國學習,留下她獨自一人照料當時才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一天,王麗麗讓兒子放學後在某地鐵站等著她去接,可那天因為工作太過 繁忙,直到晚上10點,王麗麗才如夢初醒地記起兒子還在等著她,其時正下著雪。

   「為了事業真的需要付出很多,但沒必要到這種程度。雖然我是這麼過來的,但其實並不贊成女性專業人士要這樣做。」雖然時隔多年,談起這個小插曲時,王麗 麗的神情和言語間還帶著些愧疚。

  現在,雖然還是幾乎每天加班,周末也經常要 出差,但王麗麗表示,加班時間不會那麼久了,盡量和家人共進晚餐,周末如果不出差,「一定要和家人好好安排一些活動」。

  雖然先生有時會「擠兌」她「不食人間煙火」,已經上大學的兒子也會就「人生價值」之類的問題同她 爭論,但談起這類家庭生活瑣事時,王麗麗的臉上洋溢著一種對家人的深深的眷戀與由衷的幸福。


身為一個藥學生 只能說有一個傑出得女性得了諾貝爾獎╯﹏╰


推薦閱讀:

在亞洲國家裡,中國算是男女比較平等的國家嗎?
賈玲的喜劇表演是否侮辱了女性尊嚴?
隨著二胎放開,要求生孩子跟母姓的女生越來越多了,怎麼看?
女權主義者會如何評價包貝爾婚禮上鬧伴娘行為?
日本是否是發達國家中性別平等最落後的?

TAG:人物 | 名人 | 女性 | 性別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