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Hotz的自動駕駛軟體可以取代特斯拉的技術嗎?
George Hotz發布了最新的自動駕駛軟體Open Polot,並推出名為Comma Neo的基礎硬體設備。他表示這套自動駕駛軟體會替代特斯拉Autopilot的開源解決方案。
看描述,要想使用Comma Neo和Open Pilot來實現自動駕駛,限制條件很多啊。
首先,這套自動駕駛系統目前僅適用於本田和謳歌部分車型,這個……
其次,Comma Neo需要運行名為NeOS的系統,根據George Hotz本人的說法,目前支持運行這套系統的Android手機只有一加3,這又是為什麼?
這套技術應用前景如何?和特斯拉原有的技術之間又孰優孰劣呢?
[圖]神奇小子重啟自動駕駛項目 開源軟體推出Comma Neo
今年2月14日,Google 的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地點是山景城。當時一輛自動駕駛的雷克薩斯 RX450h 正打算在一條寬闊的車道上繞開一些沙袋。其時,這輛雷克薩斯 RX450h 的時速還不到 2 英里(3.2 千米),而一輛公交車的時速為大約 15 英里(24.1 千米)。
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和車上的測試駕駛員都判斷,「這輛公交車會慢下來,允許自動駕駛汽車繼續通過」。但三秒過後,當自動駕駛模式下的自動駕駛汽車重新進入車道中心時,這輛車碰上了那輛公交車的一側,造成了公交車左前擋泥板、前輪和駕駛員側感測器的損壞。
谷歌無人車是個怎樣的配置呢?請看下圖:
全部車身基本上是不計成本的投入:激光雷達、電磁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能上的都上,另外還有你看不到的:谷歌自家的高精度地圖,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車子還是在速度低於手動駕駛很多(3.2公里/小時 基本上就是龜速了)的速度下出問題了。
今年1月24號,中國一輛Model S的特斯拉在邯鄲入口進入高速公路時,遇到一輛清掃車,隨著距離清掃車輛越來越近,這倆Model S的特斯拉汽車並沒有任何任何減速及避讓措施,一直保持著車速向前行駛,14點09分26秒,車輛徑直撞上了前車的尾部,畫面劇烈震動,隨後出現了安全氣囊爆開後的煙霧。
同樣一個型號的車子,在今年6月份又在佛羅里達州發生一次車禍,這款號稱是馬路上最安全的車,從側面撞上了一輛 18 輪大型貨車。車從後輪的空隙中直接穿過,頂部被掀翻,致駕駛員當場死亡。
Model S是怎樣的配置呢?這倆車全身裝有 12 個環繞車體的超聲感測器,用於檢測周圍異常,有效範圍 16 英尺(約4.8米)。同時,前側還裝有一個攝像頭和一個長距離雷達。
再來看一下George Hotz在搞些什麼?
從他的官方網站上來看(官方網站:commaai/neo),貌似就一個這樣的盒子:
靠什麼來識別呢?從新聞給出的這兩張圖片看來,貌似就一個攝像頭:
攝像頭是將車身前面是照顧到了,還有側面呢?谷歌的車子在整個車子360度全副武裝的情況下還出現狀況,這種車子你敢坐?
這個還只是硬體。其實對於汽車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決策這一步,車子開得越快,給計算機決策的時間就越短,多個感測器的數據在毫秒級的時間裡收集數據,然後在瞬間作出正確的決策,這個才是最難的。
人工智慧涉及到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的問題,所謂深度學習,首先,你要去學習,谷歌的車子為啥整天在外面到處跑?就是為了讓人工智慧去學習不同的場景,積累數據,做到有備無患。
佛羅里達州的這起車禍是怎樣起的?當時這輛Model S的前方來了一輛側面駕駛的白色大卡車,而因為大卡車高的原因,車上的毫米波雷達掃描範圍有限,將前方的卡車識別成交通標誌。攝像頭也並沒有識別卡車側面的功能,因為我們的一般場景都是識別車身後方和前方,極少識別車身、尤其是全身白色的車身情況,所以車子一頭撞了上去,整個天頂蓋給掀翻,車主當場死亡。
雖然特斯拉目前已經把車身側面的這個BUG已經修復,但是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無人駕駛這個東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在我們人類看起來非常自然的情況,在機器識別起來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這一次是一輛卡車的側面,下一次路上一頭鹿,空中飛過來一塊車牌怎麼辦?在機器看來,這是一個小事情,小BUG,但是在用戶看來,這就是一條命的問題。
特斯拉也是在搜集大量的用戶數據來優化,George Hotz的系統有經過大量的深度學習、完善資料庫嗎?目前來看還沒有,至少我沒有看到任何信息透露出來他的車子在路上跑了多少小時。
另外你問為什麼只支持「一加3」?第一,一加3因為支持刷機,所以系統許可權足夠開放,這樣,NeOS系統才能在設備上正常運行;第二,從當時的設備參數以及據George Hotz本人所說,一加3的配置在同等機型里也算比較高的了:驍龍820、6GB RAM、以及光學加電子防抖,這樣也能承擔起一部分的運算。所以再也不要吐槽手機性能過剩了,按照這樣的趨勢來講的話,手機性能再提高几十倍也不算過分,因為無人駕駛需要的運算太大了。
手機作為人類日常使用最頻繁的設備,今後極有可能作為運行人工智慧軟體的載體。畢竟,只有不斷地對性能的追求才能促進科技的進步。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工智慧運算量是相當的大的,這也是現在無人駕駛所難以突破的一個瓶頸。還記得今年年初跟李世石下期的Alphago嗎?使用一千多塊CPU及一百多塊GPU,雖然圍棋對戰分析據說只用了伺服器總的百分之三十資源,其餘的在空閑,但相對於車載設備來講,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想像一下,三百多塊CPU和30多塊GPU放在車上會是一種怎樣的情景?處理器的體積、耗電、速度,都是要考慮的問題。Alphago下棋可以等一會兒,開車可不能,你晚上一秒,一條命就沒了。
總之,無人駕駛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功能,從感測器到決策,從人工智慧到大數據,都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工程,需要各個領域的精英互相協助才有可能完成,而不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出來,他就能拯救世界了。這不光是一個智力問題,還是一個體力問題,他是各個方面配合的結果,需要的是一群天才,而不是一個天才。
不看好,軟體硬體做到操控汽車不難,難得是能應對公路上各種狀況,變數太多,特斯拉也需要積累大量的用戶數據來優化,並且用上Nvidia硬體強悍的計算能力才有底氣提出第四級自動駕駛。
現在早已經不是一個英雄單挑匹馬就把巨龍打倒的時代了,自動駕駛是IT行業和汽車行業的交集產業,這兩個行業本身就是巨無霸,特別是IT產業是智力資源密集型產業,不是否認天才,而是產品太複雜,天才也需要團隊和平台。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個自動駕駛技術,只是單憑几個攝像頭識別路況,實在是不靠譜。
另外,這車依照深度學習、大數據之類的技術去積累駕駛技術。這車去過幾個複雜環境?走過幾次雪地,走過幾次大雨天氣,走過幾次大霧天氣,走過其他國家的不同駕駛規則的地方么。
再另外,對比一下google的和特斯拉的無人駕駛,這車識別模塊太簡陋,識別面積也不是很大,攝像頭的識別精度也肯定沒有激光和雷達精度高。
google的汽車還是有google地圖的支持,特斯拉有大量用戶的駕駛經驗積累。在這種情況下,google和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汽車還出過車禍。
神奇小子不論多神奇,總是沒有特斯拉讓人安心靠譜。
人家自己都說要做無人駕駛界的android,讓特斯拉去做iOS,取代不現實。
但hotz的優勢是今後comma公司可以憑藉廉價的硬體適配市面上已有的傳統車型擴大市場份額,讓非特斯拉用戶也能體驗到無人駕駛的樂趣,沒錯,首先是樂趣,有了樂趣就有購買動力,大家都想嘗嘗鮮,因為用戶在了解這款產品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不能長時間離開方向盤,只是個輔助駕駛助手。
這樣一來,他們未來可能通過發行一個具備廣泛適配度的、價格低廉的硬體來打通傳統汽車與無人駕駛之間的聯繫,從而起到大量積累真實駕駛數據的效果,進而強化comma公司自身的自動駕駛網路,而這才是comma公司最大的價值。
用他自己的話說,未來comma提供的是自動駕駛服務,類似Google提供gmail郵件服務一樣。
贊同最高贊的回答。至少目前openpilot除了George Hotz自己敢用,敢上路之外,估計沒人敢用。與眾多寡頭大公司的產品在安全性方面也無法同日而語。但George Hotz個人英雄主義式的行為還是值得稱讚的。畢竟為要從事自動駕駛這個行當的人提供了一種開源的思路和實現,無需零起步。你大可將George的方案整合到你的更加完善(感測器更多、計算能力更強)」顯得「更加安全的方案中去。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團在南京上線「美團打車」?
※為什麼從 Google 官網下載谷歌產品的速度非常慢?
※dns系統為什麼需要mx類型的解析?
※如何看待美國政府宣布交出互聯網域名系統DNS?
※ppp是數據鏈路層協議,為什麼能進行IP地址協商呢?
TAG:互聯網 | 汽車 | Google無人駕駛汽車 | 特斯拉汽車TeslaMotors | 一加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