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後搖(post-rock)與數學搖滾(math-rock)有什麼區別?
維基說: 「Math rock shares its place of origin in the late 80s underground
music scene of the American Midwest. Some earlier band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math rock and post-rock, using instruments for
textures rather than melodies and riffs, featuring atypical rhythms and
some dissonance. The genres soon diverged: math rock concentrated on
angular melodies, atypical time signatures, start-stop rhythms, and
dissonance, while staying closer to rock music in sound and
instrumentation. Post-rock, on the other hand, concentrated on heavy use
of dynamics, creating soundscapes, and expanded the variety of
instruments used, used a jazzier drumming style, and incorporated
elements of shoegaze music.」兩者其實是更相像還是 更不同?
按照數學搖滾的定義來講,重點在於「數學」二字,可解釋為:奇數拍和偶數拍的堆疊與排列;不規則的循環;聽著雜亂但卻非常有序的編配。所以符合這個定義的都可從技術上稱之為數學搖滾,所以有一些數學搖滾樂隊,完全拋開了後搖的做法,以人聲為主的編配也絕不少見,主要見於歐美樂隊;也有一些核以及金屬的重型樂隊,加入了數學元素,則由此展開了數學核的新紀元,有時甚至覺得他們會更直接的讓「數學味」體現出來。
而最讓大家印象深的,還是跟後搖的結合,除了最主要以器樂為主的表現形式相近以外,主要是大量的日本樂隊,在傳統的44拍後搖做到極致以後,開始從技術上開發出大量的有趣且好玩的內容,也略有些實驗的味道,但卻不會過於讓聽眾感到曲高和寡,無論是Toe還是Lite還是宇宙便利店,還是How to count one to ten抑或是Tricot,他們都有著無與倫比的鮮亮的旋律性。但在技術難度上絲毫不含糊,秉承了日本人的匠心精神,毫不忌諱的說,數學搖滾單單從技術難度上遠遠要高於一些傳統的後搖(當然,後搖對效果器銷量的促進也是不能被比較的)。
總而言之,從長遠角度來講,後搖和數搖的關係只會越來越遠,越來越不同的聽感,不同的樂句段落處理方法,從律動上就會顯而易見的區別開。之所以大家會覺得像,很大程度由於在國內,蝦米或者網易雲的歌單,會有很多人把兩者混在一起做;又或是日本的數學搖滾在中國算是頗具人氣,反而更加深了這種想法。
所以,無論如何,就目前而言,數學搖滾和後搖依然是沾親帶故的表兄弟。
另外一個答案已經答得很好了,我說一點自己的理解吧。
早期的話,這兩種音樂類型還是經常可以混雜起來的,Tortoise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因為早期的後搖還和數搖一樣重視實驗和解構的,但後搖的套路發展到後來逐漸成熟(或者說僵化)了,這兩個東西就慢慢分開了...現在只是後搖會使用數學的元素,但兩者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的。
至於後搖卻別於數學的地方,我覺得在於後搖還很重視氛圍和歌曲的結構,這兩者是數搖沒有的。
從聽感發展上講。搖滾區分流行,後搖區分搖滾。至於各種實驗前衛的風格算是從後搖逐漸發展得來吧。現在融合借鑒做的多,不再流行貼標籤,找自己喜歡的就好。國內比較喜歡發光曲線和文雀。
推薦閱讀:
※單人後搖,需要有哪些效果器或者音色?
※在中國有哪些後搖樂隊?發展境況如何?
※Jazz hiphop與後搖有何區別?
※如何鑒別一首後搖是否「出色」或「遜色」?
※如何評價Yndi Halda 2016新專輯《Under Summer》?
TAG:音樂 | 搖滾樂 | 後搖PostRock | 音樂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