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的產品總是買不到,不僅僅是手機?
小米手環2、簽字筆、電助力自行車、電動牙刷。。。。。。。
很奇怪無法理解,而且電助力自行車、電動牙刷-搜相關產品都搜不到。
現在甲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產品,他想要一家工廠幫他生產。
工廠說,你這個東西太複雜,有些零部件我沒有,你去買了運到我廠裡面來生產。
假設這個產品需要10個不同的零部件各1個,批發價分別是1-10元。
1元的產品,利潤太低,因此生產商不能接受賬期,必須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2元的產品,有點利潤,因此生產可以接受賬期,但最多10天。
3元的產品,賬期20天。
以此類推,10元的產品,賬期90天。
於是:
- 甲沒有20W,連1元的零部件都湊不夠數,生意失敗跳樓自殺
- 甲拿出20W,湊齊了1元的零部件,其他所有零部件也分別訂購了20W個,送到工廠去生產,整個生產周期要10天。10天以後2元供應商找上門來,40W,還錢吧。甲的產品剛下生產線,還在工廠里放著呢,生意失敗跳樓自殺
- 甲拿出20W,湊齊了1元的零部件,其他所有零部件也分別訂購了20W個,送到工廠去生產,整個生產周期要10天。10天以後2元供應商找上門來,40W,還錢吧。甲掏出40W來把錢還了。把貨拉走,10天時間把貨鋪到全國各地,準備開賣。這時候3元供應商找上門來,60W,還錢吧。甲這時候剛把貨運到全國各地,廣告還沒打呢,知名度都沒有,一件都沒賣掉。生意失敗跳樓自殺
- 工廠的加工費
- 廣告費
- 回款速度
- 物流費用
- 員工工資
你猜猜把一件產品從0開始直至送到消費者手中,一共要墊進去多少錢?
再想想不同零配件到貨時間合不合生產線?再想想一批生產多少才能最節省物流成本?
樓上許多小清新,不懂就該閉嘴。
小米最大的創新,其實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這個模式整體上分為三個部分,即產、供、銷。
第一,利用精簡的產品思路,走「精品」路線,打造「爆款」。這種手段是互聯網時代開拓市場的利器,較少的款式會給人一種「少而精,小而美」的感覺,而且創業公司能將較少的開發成本全部集中於少數的產品上,使產品更加成熟,完善,以達到「精品」的效果,能夠和市場上成熟的產品一較高下。同時也能減少消費者的選擇困難,同時提供更好的配套解決方案,如固件更新、軟體適配、周邊配件產品等。但是這種選擇會使品牌出現嚴重的定位問題。一款產品無論如何優秀,也不可能覆蓋所有的用戶,到了後期用戶基數擴大,深入人心的爆款產品反而會使大眾對品牌產生固有印象,進而使得品牌轉型困難,難以吸引新用戶。
第二,取消批發環節。這個過程直接消滅了中間商,使得增值環節減少,表現在價格上就是低價。但也會導致兩種結果:要麼小米自行承擔分銷和庫存成本,要麼消費者承擔。顯然,前期的小米沒有資金周轉能力,沒有可靠渠道,自然是沒有能力承擔這個成本的。所以消費者便承擔了這些成本,由價格轉化為時間成本。表現在市場上便是產生搶購和嚴重的缺貨。黃牛的猖獗也是由此而來,因為他們部分承擔了原本中間商的角色,比如開發搶購軟體,非法開拓小米內部渠道等。
第三,依託互聯網渠道,採取電商模式。小米的創始人們多數來自互聯網企業,深諳互聯網營銷之道,也懂得互聯網用戶的遊戲規則。所以小米能成為業內首個經營粉絲的科技公司,而小米也自稱為互聯網企業。同時,電商模式並不如傳統企業想像的那麼簡單,大廠們的「調頭慢」也使得小米這匹黑馬得以在此領域稱王稱霸。但電商模式的固有缺點也同時帶給了小米,禁錮了小米的發展。
手機打字太累,有人看再更…
第一點:利潤薄,對供應鏈資金壓力容忍度低(大多數答案已提及)
第二點:沒有分銷商分攤庫存,風險集中(少量答案已提及)
但第三點:線上市場爆發性,波動性才是主因。
對於線下:
1、購買分散:顧客因個人差異到店時間自然分散。且擁擠時很少責怪廠家。
2、易被轉型:線下顧客相對不重視配置/型號。遇缺貨易被坑蒙拐騙,轉購其他機型。
3、熱度長:線下依賴硬廣和熟人傳播。雖產生單品爆款難,但產品熱銷周期長。
而線上:
1、傳播迅速:新品形成口碑/焦點後,能迅速激發大量購買。但過後易被遺忘。
2、決策便捷:信息透明,可足不出戶比價/比配置/看測評,優勢產品易爆發搶購。
3、產品獨立性強:線上顧客對配置/顏色的購買針對性強。易造成米5高配缺貨低配版降價的冰火兩重天。
電助力自行車和電動牙刷都是眾籌的東西,眾籌剛結束,必須沒有啊。。。。其實也沒辦法,小米的東西性價比十足,我也是鐵粉之一,像電水壺也是迷之買不到。。。只能默默忍受了
其他的不清楚,我就回答一下助力自行車和小米電動牙刷吧。
這倆相對於手機來說比較特殊,是限量的眾籌產品,你從下面的圖也可以看到,這兩個眾籌的數量是限量的,而且眾籌非常成功,眾籌進度幾乎是1000%。像電動牙刷,數量就是9999個,買不到只能說明你運氣不好。
而且這些眾籌的產品,只有在小米智能家庭APP裡面才能找到,官網有些產品是沒有的。像最近剛剛眾籌的雨傘。
沒做過企業的人永遠不知道庫存這東西有多可怕,我自己就是出生在浙江,身邊的親戚朋友中被庫存拖垮的公司不是一家兩家,誤判了市場形勢,然後囤貨,最後賣不出去,基本就是死。
而對於小米來說,本身就有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在前,凡客怎麼死的?活生生被庫存拖死的。
傳統服裝產業,一件衣服的利潤可以是成本的三倍以上,成本為1,售價就可以為4,這三倍的利潤就是為了補足庫存上的損失,因為做服裝,總是會有賣不出去的庫存,一件衣服幾個碼子,再加上顏色,碼子乘以顏色再乘以每一款基本要留的庫存,一個款式得有多少庫存?這麼多庫存得有多少成本?
搶購模式的本質就是輕庫存,通過每次的搶購判斷市場容量,這樣可以儘可能的去減少庫存成本,因為小米的微利定價策略,導致在庫存這塊他沒有什麼迴旋餘地,和OV華為不一樣,這些企業的利潤足夠支撐他們承擔一定的庫存風險,如果拿兩者對比,小米剩下10台機子賣不掉就要虧本的話,OV至少可以庫存100台機子賣不掉而不虧本。
小米也想過改變搶購的模式,上一代的小米note和米4都是典型的擴大了生產的,然後看現在淘寶上賣全新米4和小米note的是什麼價格?每賣一台就虧一台,當初的生產成本可不會低於現在的賣價。
關於手機這個話題下,我一直很無語的是說小米搶購模式和ADUI的人,這兩種模式都是為了能讓你更加低價的買到手機,你如果嫌搶購模式和ADUI膈應人,去換華為和OV啊,他們不用搶購,沒有AD,只不過你買手機時多補點錢就好了,何必呢?
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你怎麼不去上天呢?
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
評論里說我給小米洗地的,第一個我是在為所有搶購模式洗好吧,第二個關於ADUI確實是有一部分可取之處,具體得看怎麼做。
另外,關於評論里很多人提到的為什麼不採用預購模式,說下我的理解吧。
一,速度確實慢,手機本身的生產周期在哪裡,如果不做庫存而是等待預定數據出來再下單,至少得需要一個半月(我當初等MX4等了接近兩個月)
二、需要等一個半月,你的宣傳也會空出著一個半月,這是非常大的損失,即使你比你對手早個2個月發布,最後你發布會好不容易炒起來的熱度就冷下來了,另外提早公布配置也會被對手針對。
三、小米一部分的產品就是採用預定形式,比如這個問題里說的牙刷,眾籌,眾籌就是一種預定,不過小米只對生態鏈產品進行眾籌,因為這部分產品競爭力度小。
四、預定的體驗不會比搶購要好多少。實話,手機這樣的東西,除非是經常換機的輕度發燒友,大部分人是壞了換,要等兩個月瘋不瘋?MX4預定的時候,貼吧里多少日經貼都是說自己手機壞了,等著MX4用,魅族怎麼還不發貨,等不住的,久而久之就選擇去搶購其他的手機,然後退掉了魅族的單。講道理,小米如果採用預定模式,死的會很快
--------------------------
一部分人的邏輯我是比較奇怪的,如果你是因為你買的小米手機到手不到三個月壞了,我理解,我第二台紅米note用了半年也出現過電源鍵不靈敏的問題;或者是被小米的第三方售後(甚至假冒的售後點)坑了,我理解,因為小米的線上售後其實對於大多數的人,尤其是對電商模式不了解的人來說還是不夠友好的,而小米的線下做得確實不好;但是因為小米做低價搶購而黑我就不理解了,小米做低價有傷害到你的利益了么?
屁股是個好東西,但是首先也要擺正位置啊。
--------------------------
對於ADUI,談下我自己的看法,我最開始就是做廣告的,對於廣告這東西也算有一定接觸
首先,我不喜歡ADsafe這樣的軟體,視頻網站需要盈利,廣告是對我們影響最小的方式了,或者,你一定要付費看才甘願?不要把國內早期互聯網混亂狀態下得到的福利當成是理所當然。
再一個,廣告也要區分對待,比如長達一分半的屠龍寶刀點擊就送和農夫山泉的五秒可關廣告,看過後者的同學大多應該不會討厭吧。
現在這種商品社會,廣告無所不在,強求一隻手機沒有廣告完全沒意義,沒UI廣告也會有瀏覽器廣告,APP廣告,你刷個知乎還能看到各種軟文呢,有沒有廣告不是重點,你廣告做得好不好才是重點,我國的國情不是廣告太多,而是好廣告太少。
谷歌和百度的對比大家都清楚,但是谷歌的廣告盈利可是在百度之上的,ADUI是個好東西,最早接觸是來自AD版的KINDLE,價格比正常版低了很多,這個AD影不影響體驗?確實會有一部分影響,但是因為kindle的廣告內容,我個人是覺得影響不大的。當然,國內更多的人是買了AD版本刷多看的……,哎。
----------------------------
回答評論里幾個問題
那些說黃牛出要多少有多少的,在小米五搶購期有沒有統計過各大黃牛的總庫存?
如果因為小米五搶購期過了,沒關係,你們現在可以去統計榮耀8的,如果覺得華為品行高潔不會找黃牛的,那可以等等米6,看下你們的數據總和是多少,說話不要想當然,黃牛有貨和黃牛要多少有多少是兩個概念。
那些說小米五是在主動玩飢餓營銷的
飢餓營銷的定義在這裡
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
別看手段,看結果,飢餓營銷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產品形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
那一點和小米扯上關係了?小米的高端形象還是小米的高售價和高利潤率?
至於說小米利用黃牛獲取更高利潤的,看上一個關於黃牛的回答
那些說小米備個300w貨就行的
按你最能理解的方式計算,1999的小米五成本算它1000,300w貨就是30億,30億的現金流是什麼概念,希望能好好理解
另外小米的潛在客戶群1000w肯定是有的,正常周二搶購10w的備貨,搶到的幾率是1%,前期你搶不到真的很正常,但是中期其實就好搶了我買小米五在5月,好像當時白色已經很好搶了。
最後那些說小米等硬體降價賺錢的……
你以為硬體的價格是每天一點每天一點那樣平穩下降的?核心硬體高通不發布下一代CPU能降價?
哎……拜託多點思考,少點嘴炮
最後貼上評論區某人和我的回復,為了免得說我侵權,已經打了碼。
小米部分產品相對競品便宜,知名度又高,去買消費者超過供貨量,必然有消費者買不到。買不到的消費者中有一部分願意加價購買小米產品,所以黃牛就也加入購買陣營,導致最終消費者購買更加困難。例如小米手環。
但是要看到,不是所有小米產品都火爆。16年8月9日小米筆記本在閑魚上加價只有50元。而小米5剛上市一周時閑魚加價500元。這可能是小米筆記本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性價比優勢,也可能是需要買筆記本的人太少了。
電助力自行車、電動牙刷只是小米入股或投資企業的產品,這類產品原設計公司不希望被小米完全控制,所以短期內小米也不會用自己的官網推銷電助力自行車、電動牙刷。題主只能去眾籌網站買。
庫存庫存庫存
庫存到底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綠廠為例
供應鏈備貨1000萬台,那麼這是多少錢呢,按照最簡單的,一台成本1000計算,100億,有多少廠家能吃下這麼恐怖的庫存,同時又能生存下來,要知道,現在的廠家大多都是現金進貨出貨,那麼綠廠在供應鏈上撒下了多少錢呢,小米一直在想辦法做低庫存壓低成本得到利潤,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小庫存,減少備貨期的資金壓力,因為備貨很多時候是需要現金交付的
編輯一下,我是堅定的蘋果粉,小米手機部門的銷售原理也是我推測的,別再問我小米某某產品為什麼賣多少,我也不太清楚,我也不喜歡小米這種攪局者,或者說小米這種誕生於國內這種特殊市場的特殊產品,包括後來抄襲他模式的魅族,樂視,榮耀等等
便宜,好用,好買,這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題主不會真的。。。以為。。。網上噴子,噴完之後就真的都不會買小米的產品吧。。。
因為沒有中間商啊。中間商可以分擔庫存風險和壓力,促進流通。但是小米沒有。
簽字筆和電動牙刷是團購產品這種鋪貨速度都很慢
小米手環二明顯好搶了,你去小米商城登記一下就行基本一兩天就到手資
http://qm.qq.com/cgi-bin/qm/qr?k=xtHY5IYdvvg-BF_jzueAnhkYYZjOMJ8v (二維碼自動識別)
因為每期限量供應的小米產品首先等於當期小米倉庫的庫存量,而庫存量又和小米對產品需求的預測、生產計劃、供應鏈的控制、產能爬坡等相關,簡單說就是小米新款手機、手環等的產品假設總的剛性需求為10,在初期每一次能夠發售面對的數量只有1,這個時候必然是供不應求的。
小米手環2搶了幾個月沒搶到,只好托朋友在小米之家幫忙買了一個- -
產業鏈相關,文字不好,將就看吧
反對所有以庫存來為任何品牌的手機洗地的答案。
第一,付款周期,所有這些大廠給供應商的基本付款模式就是月結N天+N天的承兌匯票(N大於120,一般是180,在這裡我們就取最常用的180天),月結180天什麼意思呢,例如,1月1號出了100台手機,7號出了300,15號出了200,25號出了400,那麼總共1月份就出了1000台,那麼1月份結束後順延180天再來付款。承兌匯票是什麼,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基本就是大廠向銀行付一定金額的保證金(一般來說是20%,像小米這種公司應該更低甚至沒有保證金),銀行給供應商一張票機,票據到期了就去銀行兌現(實際上就是銀行成了債務方)。那麼終端廠家的整個付款周期可以大於360天。
第二,庫存壓力只會在產業鏈上游堆積。什麼意思呢,拿蘋果舉個例(只是舉例而已),蘋果和富士康說,我要出iphone10了,預計出貨量是6000萬台,平均每個月出1000萬,6個月出完你接不接,不接我就找比亞迪了,如果要接的話,你就要備好6000萬台的材料,要是交不了貨的話你要10倍賠我錢,但是結賬按實際出貨量計算,富士康說我接我接,然後扭頭對天馬(模組廠)說,我接了蘋果的單,平均每個月1200萬台,接不接,不接的話我找東山精密了,天馬說必須接啊,然後再轉頭對景旺(FPC)說我有蘋果的單了,每個月1500萬,接不接,不接我找維信了。如此一路向產業鏈上游壓庫存。前幾年就發生過因為三星的出貨量不達預期而導致大量的韓國廠商向國內傾銷材料的事情,沒記錯應該是14年下半年的事。
可以說,作為終端廠商,小米魅族之流的庫存壓力並不大,他們的壓力更多來自市場。所以,買不到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而已首先其實就是風險。
風險是有價格的。
小米這麼搞等於他自己的風險降到了最低,同時這些風險價格也反應在產品中。
你真的不知道這樣做,財務和物料管理的簡單,而其銷售也是十分簡單。
第二有人說小米的產品都火,為什麼小米5還要搶?
你是忘了小米4c特別是其馬甲4s,包括小米3,小米照樣栽過跟頭。特別是4s。
第三有人說黃牛。
你自己去找一個火的東西沒有黃牛的?提出這種問題的自然對渠道商一點了解都沒有。同時因為你設身處地的想一下,有人買你的產品,給同樣的錢,量大,你不賣?又不是醫院挂號這種特殊商品(其實這種特殊商品在我國還蠻普通的),同時你再進一步想一下小米就沒留兩手防止黃牛壟斷渠道?
另外說一句,中國的商人還是相對蠻低等的,所以人們對商人是怎麼誕生的,如何倒買倒賣,以及其中利潤還是挺陌生的。
最後人不是傻子,他們搞了這麼久,還有人買,自然是真正物美價廉的。這裡面還有倖存者偏差,搶到的最多就發個慶賀或者開箱貼就去用了,誰還會天天抱怨。
另外我的小米是三台手機之前的2s了,現在對紅米很搞興趣但是每次買都買了其他牌子貴一點的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紅米3s,紅米note3,小米5小米電視全系列,插排,旅行箱,路由器,攝像頭…
這些都不難買。
搶不到的東西去小米之家看看,也許會有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反正我的掃地機器人,送我爸的掃地機器人就是這麼來的
如果有官網買不到的東西,可以天天打電話諮詢當地的小米之家或者關注當地的小米之家的直播,有時候官網沒有的,小米之家會有,比如前段時間米5、小米手環2、米家熱水壺、米家檯燈、紅米pro官網沒貨,我都是在米家買的,而且最好是在第一時間到米家購買,或者等他們一開門就購買。
還有另外一點:
小米官網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一個小米商城。這個商城和其他的商城不同,它主營的業務是手機,其餘的是各式各樣的配件和周邊。
既然是商城自然就需要人氣。那麼對於小米商城這樣內容單一的商城來說,總是要搶購自然就增加了每個想購買小米產品的人的訪問次數。
你一次次的訪問,可能是沒有搶到,但是是有可能購買。即便是不去購買,你也會逐漸熟悉小米商城內的東西。在你搶到的那一刻,你會順帶買些其他產品,因為你對小米網已經很熟悉了。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搶購也是在幫助小米商城賺取流量和人氣。
推薦閱讀:
※自己用的小米產品每出一次異常,就黑一次小米,這麼做對嗎?
※如何看待小米 MIUI 廣告越來越多的行為?
※小米推出插線板的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看好小米的人不認為小米的專利數少是一個短板?
※如何看待小米7月26號發布的智能Al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