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應試教育,休學,對自己孩子實行個性化教育可行嗎?

2016.6.12補充

非常感謝各位知友中肯的意見,我補充一下我們作為父母的基本情況吧,我是畢業於普通大學的本科生,孩子媽媽是中大碩士畢業,我是從事金融證券行業是這個行業的比較低端的日內交易員,孩子媽現在全職在家。家裡經濟條件雖不算大富大貴但也算是財務自由吧,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那種,應該說負擔孩子個性化教育甚至出國讀書的經濟條件沒什麼問題。我從小讀書是屬於那種非常努力但出不了成績的那種,高考的陰影至今對我影響很大。大學畢業經過自己十幾年的努力,也算是能在這個社會立足吧,混得也不比當年成績好的同學差。從我自身的經歷我的理解就是不是每個人都是讀書的料,人與人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有的人再努力也不可能出成績,憑什麼只能讀書好才有出路只要努力行行出狀元,不讀書不代表不學習,不走尋常路才是最好的路,我本人就沒走尋常路,照樣活的好好的。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是非常不認同國內的教育模式,未來的社會是多元的需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的,為什麼要用一個模式去教育孩子呢?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他們誠實,學校能誠實嗎?憑什麼寫作文一定是懷著愉快的心情去上學、國旗就一定要寫迎風飄揚,沒風就不能耷拉著嗎?在中國能講真話嗎?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單純一點誠實一點,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有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新事物,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不用人云亦云。我不在乎小孩能有多出息,我們只是普通人我們再努力的終點也不如人家的起點,只是希望她能單純的開心的活著,能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現在的孩子累不累大家只要去學而思晚上去看看就知道了,那哪裡是學習那是在揠苗助長摧殘孩子,吃著真功夫泡麵玩命的學,有意義嗎?大部分小孩其實都是普通人,真正能成為牛娃的還是極少數,孩子累但沒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這種累有意義嗎?值得嗎?作為家長的把小孩培養 成做題機器有意義嗎?大家都知道中國教育出了問題但真要去抗爭又有幾個人?在中國要麼忍要麼逃,在不想忍不想逃之間能否找到第三條路,就是我現在要思考的問題。
-----------------------------------------------------------------------------------------------------------------
我的女兒今年二年級,在公立省一級學校上學,感覺現在的小孩子壓力太大了。學校老是說減負,課程作業很少,但課外家長拚命去學而思補課玩命的學,二年級已經進入了高考備戰狀態,導致孩子根本沒時間玩,疲於奔命在學習,整個就一做題機器。而學校的學習效率太低了,浪費很多時間在洗腦教育上,而且老師管兩個班,每個班40人,而學生之間的差異非常大,根本不可能因材施教,是一種低效率的學習模式,所以萌生了一種想法就是幾個家長自己組班,找好的老師來教,實行個性化教育,提高學習效率騰出時間讓孩子能玩,能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不知這種方案可行嗎?
-------------------------------------------------------------------


謝邀。

想法是很好的,但是想請家長朋友先說明兩件事。

第一,您女兒上的那所學校是獨有的風氣還是說您所在的省份的重點學校都是這樣的?據我所知,每個省份實際上都會有一些比較好的學校,相對來說更加自由,而且選擇面更廣。
當然,現在的教育的確還是普遍存在應試現象,但是我看到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90後一代成長為父母,對於教育的要求更高更個性化,所以我還是建議,考慮轉校比考慮私人教課更好。


第二,是您的家庭情況。比如如果說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或者是知識分子,相對家庭情況也比較好——老實說,我還是很難相信滿腹經綸就等同於會教育人,不過相對來說,所有職業里父母是讀書人對孩子的教育的幫助應該是最大的。

至於請老師的想法,需要考慮場地,人員,還有費用的問題,是否合法,是作為一個培訓班,還是說【小型私人的學校】,都需要斟酌。

如果您能滿足這樣幾條條件——時間充裕,家境良好,父母文化程度高,那麼我認為這個方案也是有可行之處的。

但是我給出的建議是,想辦法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

更好的學校的參考標準我想可以由父母親自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學校每年六一兒童節會做什麼活動(那種只有唱歌跳舞評獎的往往都是面子工程,有創意,有讓學生參與的才是為學生準備的),再了解一下學校的歷史。
當然,我不是說老學校就一定好,但是一般來說,能夠留存很久的學校,甚至說百年老校,支撐它的一般是它獨特的校園文化。

以上,希望您能再仔細想想是否還有別的出路,個人教育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而且具有很高的風險——

最後講個故事。

以前一個同學告訴我,她們那裡的高中以前有一個很厲害的女生,全級第一。

女生學習很刻苦,有時候做作業要做到半夜,然後她的家長是怎樣做的呢?

是不是像很多家長一樣,拚命給孩子補身體跟上營養呢?

她的奶奶,一位退休教師,打電話給學校,投訴他們作業布置太多

學校不理會以後,奶奶就聯合著爸爸媽媽一起幫這女生完成一些不必要做的作業(比如那種已經做過很多次的題,抄課文之類)。

後來那個女生高考去了北大。

再後來,去了哈佛。

她奶奶書法很好,後來開了一個業餘的教書法的培訓班,教很多孩子書法。

她家裡一共三個孩子,家境中等,但是三個孩子(有伯伯家的),兩個在美國,一個在日本留學,都是全額獎學金

我說這個故事是為什麼呢?

是想感謝家長朋友,正是因為有了真正關心孩子,真正讓孩子去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家長,孩子才有機會去變成一個快樂而優秀的人。

家庭教育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


自己組班,自己找老師教,自己設置個性化課程都沒有問題。
問題是你的成果評判標準有沒有啊?孩子學習什麼?學習到什麼程度算是合格?什麼程度是優秀?
對於大部分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學習內容問題都不是太大,比較棘手的多數是學習習慣,專註力,思考方式,閱讀能力等「軟性指標」。

因材施教是要求最高的教育方法,對教師自身各方面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花費的心思也非常多。

而且,絕大部分家長無法承受因材施教帶來的結果。因材施教不是說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就去練個鋼琴畫畫,因材施教是如果孩子天生是個好木匠,家長你能做到8歲開始給他一把鋸,每天練習兩小時嗎?


文盲家長都比這種自作聰明的家長好,綁架孩子的一生,長大後恨死你。
覺得社會不好就不讓孩子接觸社會?我想到了以前有家長擔心自來水有有害物質,只給孩子喝蒸餾水,到3歲孩子死了的新聞。
有本事讓孩子一輩子不戀愛不交朋友不結婚不工作,那才算不接觸社會。可是你是馬雲嗎?
不過作為孩子媽不理解為啥要努力把好好的孩子養成廢物。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這個環境當中,目前的應試教育真是讓人倍感無奈,有的孩子讀死書,用量變來達到質變,有的孩子學會了思考問題,就像大家所見的天才,最後會成為殤。記得前幾個月看的一個新聞,一名高中生被保送至北大還是清華,但是他自殺了,為什麼,因為他讀的歷史,他的思維還未落地就已經上天了,他的遺言是覺得世界無味。

環境再好,例如學校,但終究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更重要,如何讓孩子熱愛生活比成績更重要,熱愛了生活會因為內因而讀書,不會因為應試的環境壓力或者家庭認為的讀書是出路的壓力。如果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想去一個地方,總會到達。

怎麼讓孩子熱愛生活呢?父母的陪伴更重要,哪種陪伴,時間精力缺一不可,時間是自己儘力,精力就不好說了,說白了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同吃同住,最難的是共享孩子的視野,就是把自己作為一個孩子同時又有大人的視野,例如孩子問一個問題,站在他的層次讓他明白真實,這很難,這才是最花精力的地方,同樣也是讓孩子與父母消除隔閡的方法,但大多數人是沒有條件做到的。如果能做到這種程度,孩子甚至會沒有叛逆期這一說。說到叛逆期,是因為隔閡,實質上是因為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層次,即他想啥你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因為他經歷的你沒經歷,當然不知道,經歷包括生活,學習,社交,你得融入,共同生活,他學的你也學,他的社交圈子有你,難不難,比上班還難,書得重讀,社會認知得重新梳理並描述給孩子等等。

讀書啊,看孩子"自己是否樂意,培養生活的態度更重要,因為讀書不難,難的是讀好書,而怎麼讀好書,需要思考,這需要孩子有熱愛生活的態度才會促發他的思考。讀書無非就和到某個地方一樣,你去了你自然知道那裡,你按照書上的思維想了,連接另外的思維了,推導新的思維了,破壞舊的思維建立新的思維了,簡單講就是啊哈,你也去過。這種思維的過程如果孩子不熱愛世界,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那孩子就不可能做到這樣,就像大多數人接受新事物很艱難一樣。

前面說到的自殺的高中生就是因為自己有了思維的過程,借史提升了認知覺得無味,世界反正就這樣,他缺少了父母的心靈陪伴,這就是父母花精力一起學習的好處,能及時的將他拉回至現實。


最後,小孩都是直接與野蠻的,但他們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所以父母改變自己更重要,一個人周圍的任何人與事都會因自己戰勝自己而變。


有朋友homeschool了八年,小朋友考上了英國最好的私立中學之一。各種習慣的培養和堅持最重要吧


這個問題,是我一直以來在思考,探索的,也將是我未來十年準備執行的。

先說現階段的思考結論:

1、個性化教育,一直都在。因為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點,孩子就是家庭出品的,當然會帶著家庭的印記;雖然在學校里學習,家長對學習和孩子的態度,也決定了孩子對教育的看法,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理念;

當然,好的個性化教育,比較難。因為好的家庭教育比較少。

2、擺脫應試教育,不建議。都說人間正道是滄桑,身在中國,你肯定是要走高考這條路的。這只是一個門檻,拿到門票才能到達高等的大學(中國目前的大學排名有很多已經是國際排名有數的,不弱於國際一流大學。而費用又很便宜,何樂不為?)

3、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前提:就是孩子從0歲開始的教育,其實決定了很多。

突然不想回答了,感覺這個是一個不值得討論的問題,應該更多在於自己的摸索。十年後希望用兒子的大學通知書來證明我的想法是正確的,二、三十年後,用兒子的幸福來證明我今天的努力是正確的。


985大學在讀,家境不如題主。非常認真地想告訴家長我對於中國應試教育的看法以及我的建議。
先說建議吧,送她去重點初中,重點高中,考上重點大學,和最優秀的人在一起,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她獨立的精神,在未來尊重她自由的選擇。

如果是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擁有快樂的生活,必然是需要有自己過硬的本領的,當然不僅僅是知識儲備上,包括與人交往的能力、調節情緒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等,這些在家庭環境中是很難培養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應該相互補充,家長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老師溝通,共同打造一個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比如跟老師溝通選擇留什麼樣的家庭作業,不至於這樣決絕放著好好的專業的教育資源不去利用,工業革命後人類取得如此大的進步也是社會分工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結果么不是?
學習永遠是辛苦的,然而辛苦不代表不快樂。當她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不管在什麼方向上有自己的成就的時候,不才是父母給她最好的禮物嗎?
說到高考,說到底考的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說實話,知識點都不多,跟大學的課量比,不到一年就要求學完了。關鍵在於有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有沒有調整好狀態,有沒有靜下心投入。真的無關智商,還在於考察綜合素質。我記得一句話,就算不考數理化,考LOL,上大學的也是這幫人,畢竟要琢磨怎麼更好的練級、耐心的殺怪,說到底還是綜合素質。
最後,不要懷疑教育的作用,淪為反智主義的犧牲品。不要拿個別案例當真理。高學歷拿高薪之所以沒有低學歷拿高薪的宣傳多,是因為…那根本不叫新聞,是常態。

因為是尋求建議,所以回答得比較果斷,沒有追求「大而全」(而無用)的辯證思考,建議努力去好學校並理性的運用自己的力量和老師和孩子多溝通和商量。父母愛子,當為其計長遠。畢竟未來的路總要自己走的。
歡迎討論,拒絕撕逼。

以上


馬雲對他兒子說,世界上總有很多問題,但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比問題多。
你的幻想其實只是逃避問題,基本上你也沒有實現你的想法的資源:錢,合適的老師,以及說服其他家長。
作為一個培訓行業的人,可以說學生成績的問題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其次才是學習觀念和方法。大部分學生學習效率很低,做了很多題,但也完全談不上解題觀念,完全不會總結,整理題型,甚至對基本定義定理都缺乏體會。
所以你要麼拚命賺錢,能找到很厲害的老師,能對孩子的教育做系統規劃,要麼就還是自己抽空看一些教育方面的書,和孩子一起進步,辛苦幾年,以後初中高中就不用費心了。


有錢你隨意
只要能承擔後果


寂寞的人總是習慣寂寞的靈魂


不知道別人是否有這樣的感覺:最近這幾年,真的是各種應試教育滲透進社會的各個角落啊。

所以說,在中國,一個普通人可以愚昧無知,但一定要學會考試啊。

這大概已經是一種生存技能了吧。

而且,我覺得那些真正會考試的人大概不怎麼會受到洗腦教育,就是明知道是狗屁但是這個狗屁寫進試卷里就會有分,這種人才不會被洗腦呢。

我覺得教育吧,孩子優不優秀根本無所謂,他的人生快樂就好。做為傻傻的父母,只要願意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就一定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我想,假如真的要脫離學校的話,最好也還是讓孩子學習學習怎麼考試。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做一些像把狗屁寫進試卷里拿分數的無奈的事情,這也是我們要獲得某些東西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所謂人生啊,就是的付出些什麼,有時候真的很無奈,但社會就是這麼一個東西。

即便如此,孩子心裡最純真的那些東西也可以不被磨滅的。


就算你的孩子不進行應試教育,但也依然要做通過不斷地競爭來明確自己在食物鏈的具體地位這件事。如果您覺得他未來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和經歷說服大學招生辦的和同事,那麼大可一試。實際上,也有人這麼做,TED上還有視頻呢。⊙﹏⊙


我覺得你還是考慮考慮孩子看法吧。
有些孩子真的不願意被當做異類看待,有些孩子真的很喜歡學習。
才二年級也不懂什麼,就這樣替人家決定人生不好。

反正我雖然一直覺得上大學沒學到什麼,但是現在叫我輟學我絕對不幹的。不知是不是叛逆,從7歲叛逆到19也夠本了


別說孩子的狀況了,說說家長的狀況吧。否則這問題就是白問,得到的回復都是否定的。


我覺得不可行。
假設您有充足的財力,資源,人脈等等,還是不可行。
首先,優秀的老師還是集中在體制內的,工作日人家有本職工作,您自己辦學,學生的課表怎麼安排?學校的課表安排是有科學依據的,您自己辦學,要請好老師就得遷就人家的日程,孩子們的學習效果真的能好嗎?
其次,您覺得孩子壓力大?您跟孩子溝通過嗎?小學二年級,學業負擔沒那麼重啊。從您的提問來看,我感覺您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焦慮問題。孩子補課累,更多的原因是家長不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盲目補課,看到別人補課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最後,建議您採取其他理智可行的方式解決問題。譬如:轉學到好的私立學校;如果不想走藝術之路,那麼學習諸如樂器美術這些就別著急見成果,就當陶冶情操;學奧數別奔參加競賽,就當練練腦子==
現在的學校是有很多問題,哪兒沒有問題呢?對於絕大多數家長來說,您不是教育專家,按您自己的想法辦學?您的想法就正確嗎?
優秀的人才其實並不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學校只是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台。更多的是靠自身的天分,努力和機遇。


請家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家庭教育被國家承認么?(九年制義務教育強制入學,光這點我就覺得有很大挑戰,如果以後孩子出國或者參加高考會被影響么?必須得仔細詢問專業人士)

家庭教育如何解決孩子的社交問題,課堂上的教學不可能承擔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重任,而在體制學校內孩子可以保證孩子接觸到更多樣化的人。題主提到找幾個家長組成班級,但我對這樣的效果持保留態度)

家庭教育對家長的精力持久付出有苛刻要求,這個不用多說,不是光有錢就可以搞定的。

這是我暫時想到的幾點


擺脫應試教育,休學,對自己孩子實行個性化教育,當然可以啊,有錢是真的能為所欲為的。

但是,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怎麼樣的話,還是算了吧,老老實實讓孩子滾去刷題。


不現實。教育是很專業的事情,你們自己搞不定的。


只要有利於兒童的教育都是可以探索的,未動而言先行並指三道四的行為不可取。個性化教育是個性化時代的需求使然,無需定義未來和界定得失,只有實踐來檢驗來完善。但是個性化教育在中國有多少人和機構在探索和實踐呢?我們搞了一個社區早教機構,三個專職老師+多個學科兼職老師,每個機構兒童人數不超過20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價格,按照社會結構模式招生),以家+幸福教育作為終極理念,用科學+藝術+活動塑造健全的人格、培育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我們尚處於探索中,歡迎各位與我們溝通。


推薦閱讀:

一歲3個月的寶寶一不順心就發脾氣,怎麼辦?
你覺得十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學會哪些生活技能?
如何拯救我的妹妹,幫助妹妹治癒其在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問題?
小孩子喜歡玩,玩的是什麼?
為什麼兒童特別喜歡聽(看)繪本?繪本書抓住了兒童什麼心理以至於孩子這麼喜歡?

TAG:兒童教育 | 學而思 | 高效學習 | 兒童心理 | 應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