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諮詢公司 如 麥肯錫 BCG 等的 Marketing 預算是依據什麼如何制定的?
很少在公眾場合看到專業諮詢公司的廣告,是因為客戶人群定位不同,還是他們在 Marketing 方面的預算小?
謝邀。
應該說,是諮詢公司客戶人群的定位和其他企業不盡相同的原因。
首先,諮詢公司服務的客戶絕大部分是公司,寬泛一點兒說也是一種B2B型的業務模式。因此諮詢公司更多的會選擇「銷售」重於「營銷」的模式來向客戶或者潛在客戶推廣自己。比如:
1)通過公司合伙人和服務過的客戶之間保持聯繫,通過拜訪、組織研討會(workshop)等形式不斷的強化在客戶心目中的印象
2)通過不同渠道獲得客戶的經營狀況,主動為客戶提供一些不計報酬的建議,以進一步獲得客戶的認可,甚至發展成為實際的諮詢服務項目
3)發表在某行業的分析文章、報告或者白皮書,有目的的發送給相關行業的企業領導,引起他們的興趣和重視。隨後通過一步步的拜訪和深入溝通,獲得諮詢服務的機會
等等……
但是諮詢公司也不是完全沒有進行市場營銷的預算,在整個公司的層面上,也會進行一定的市場活動。例如:
1)組織某些行業的論壇。邀請某行業的領導、企業負責人、從業人員或記者等相關人士參加,從中對某行業的現象、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從中獲得與潛在客戶接觸的機會。
2)在招聘季進行校園宣講活動,在目標高校的學生中宣傳自己
3)發表出版物、季刊。還有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對自己進行宣傳
等等……
(職業病講話總是湊三點,其實還有一些其他的不同形式。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常見的諮詢公司推廣自己的幾種方法,請大家輕拍)
預算的多少似乎很難和其他企業進行對標。因為在很多採用合伙人制的諮詢公司,除了在公司層面上會有一個營銷的預算(包括前邊講到的校園宣講、出版物、互聯網平台等),合伙人手中還會存留一部分經費用來在自己關注的領域組織論壇、撰寫和發表分析報告、拜訪客戶等等。所以對於相對較為鬆散的合伙人制公司來講,每年的marketing預算是不太容易算清楚的。
不過在我看來,似乎大牌的諮詢公司都會在公眾面前盡量低調。他們更多的精力放在面對客戶公司的CXO級別的領導方面,並不希望在大眾媒體的眼中留下高調的印象。畢竟客戶僱傭諮詢公司提供諮詢服務會涉及到很多企業的商業機密,低調處事也是獲得客戶信任的重要方面。
時間緊,能總結出的暫時就這麼多。如有不足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邀,這個問題Xiaosong Li已經回答很好。
看不到大眾廣告不意味著沒有做MKT工作,也不意味著沒有這塊花費。
我們使用過的提供專業服務的供應商基本都是口口相傳。在項目接觸階段,他們會花費較高成本和工作量一版一版的做專業提案,免費的。
是的,很多4A公司、管理諮詢公司已經在吐槽這種模式,不過暫時還沒看到改變。
兩個字,低調的華麗。大型諮詢公司的項目動輒幾百上千萬,這個和家庭日用商品,誰的廣告多,哪位明星代言的順眼就買哪個有本質的不同。
這些項目都需要經過嚴密的招投標流程,在衡量業界口碑,品牌實力,以往客戶體驗等多重基礎上做出的決策。並不會因為是否做了廣告而輕易改變。所以大型諮詢公司不會畫這個冤枉錢。
不過IBM近幾年因為業績下滑太厲害,所以在國內航線及機場做了很多的廣告。但貌似並沒有什麼卵用。。
對於依靠knowledge/thought leadership的服務公司來說,marketing主要是投入在Intellectual Capital的傳播上(撰寫時間嚴格意義上屬於RD),這種傳播可以是在線,event,主動邀請客戶開會這類。費用主要是travel, 人員成本(professional的charge time)等
你見過一線醫院做營銷嗎? 不說沒有,至少是很少吧? 那一線醫院靠什麼吸引病人呢?一個道理,好的諮詢公司不會投很多錢做營銷。爭取客戶,主要是靠已有客戶的新案子 、專業性口碑和實力以及合伙人的關係網路(其實也是老客戶加新客戶的信任)。
當然,公司會投錢在組織論壇、出版專業著作等地方,但個人覺得那不是marketing, 而是研發。
如果一家諮詢公司始終花大量的錢在marketing上,要麼是業務屬性不一樣(比如IBM,有硬體),要麼是初創期(可以理解), 要麼就是生意太差了。 而如果是最後一種情況,marketing是解決不了長遠問題的。
事實上,不用說marketing, 麥記甚至不太強調sales,而是始終的client impact放在首位。 如果你為客戶創造了極大的價值,帶來了impact, 客戶自然會繼續與你合作,新客戶也會聽聞口碑找你。(當然這個要靠時間積累,但時時刻刻都應作為公司的首要價值觀)
所以,如果有錢,不如投能力、知識和人才建設,這才是正道。
沒有做過諮詢行業,不過常在河邊走,豬怎麼走路還是知道的。 由於產品特性和行業屬性的原因,大型諮詢公司不是靠投放商業廣告來吸引客戶的,當然你還是能夠在飛機的隨機雜誌、國際知名商業雜誌、主流財經報刊上看到一些諮詢公司的商業廣告。他們主要還是靠口碑、成功案例、參加商業活動以及明星員工來獲取新客戶的注意的。 因此,從marketing來說,他們是以PR和人員直銷為主,主要的費用還是在製作各類給銷售或者說是諮詢顧問的銷售工具上,例如網站、各種酷炫的PPT、高逼格的企業宣傳冊、召開行業論壇、發布行業白皮書、做市場調研等上面。
諮詢公司最大的開銷還是人員的開銷,養一大批專家,搞不同的專案研究,有些頂尖的機構現在已經在僱傭人類學家和AI專業開發人員來設計自動化的分析以及諮詢軟體來幫助分析師提高工作效率了。
任何公司都有市場營銷的預算,諮詢顧問類的企業當然也不例外。但相對於實體企業,貿易公司等,諮詢服務機構的預算沒有那麼精準和固化,甚至有時候沒有辦法從財務角度很好的劃分。舉個例子,我本人有個公開課,經常低價去一些場合宣講,但多少還是有收入的,而其本意不是掙錢,恰恰是推廣,再比如出書,當專欄作家,上電視節目,諸如此類。總而言之,諮詢服務公司的硬廣告(傳統媒體,互聯網推廣)的比例都不高,往往有一個大概的數字就可以了,絕大部分是和服務工作融為一體的,可以統列在年度品牌宣傳工作計劃里,但並不代表都是支出。最後,此類公司的有效方法是口碑營銷,讓你的客戶尤其是有影響力的客戶為你說話,形成背書乃才久之計(用心服務加利益捆綁)
個人先是在某產品行業全球佔比超過30%的中日製造企業(也就是甲方)工作了5年,接著轉入諮詢公司約3年,簡單補充下我的判斷:
Xiaosong Li的回答已經很全面,我的判斷有兩點:
1、諮詢公司是B2B為主業的(當然也有大量B2C的),與面向消費市場的策略是不同的,比如我的第一家東家,及時有市場活動也是玩行業協會、國際組織等;
2、作為諮詢公司核心競爭力更是不能靠Marketing延續的,反而甲方的感受是約做Marketing的諮詢公司約不屑(也就是B格問題,自己越看重自己,外界才會有信心或看重)。
送資深諮詢顧問去讀各種mba課程的算么?
瀉藥,這塊兒我真的不太清楚。雖然我也是在諮詢公司工作的,但是是在集團總部,而且我們的預算貌似很是大方,由各個分部確定好了所需的Money後,匯總就可以了。
根據客戶意見來定。
大衛?奧格威說客戶太強勢的單子就不接,可惜你讓奧美中國試試?
這我還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一般吸引客戶都是原來客戶refer或者是和一些長期客戶的新項目,我知道的marketing貌似就是之前遇到過一個管我們公司twitter和facebook的大叔...哈哈哈哈
他們也有一些marketing的活動,但是大多數都是用publications, industry reports, 以及past engagements來做宣傳的。所以,並不是預算小,而是這些公司沒必要做大眾的廣告。預算花在培養人才,然後用口碑說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