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倒眾人推」的下半句為什麼是「破鼓萬人捶」而不是「鼓破萬人捶」?

「鼓破」才和「牆倒」對仗啊


謝邀。不討論破鼓還是鼓破,只想借題發揮,談一談對仗的問題。

絕大多數自以為很會對對聯的人類,其實你們對對聯一無所知。


首先,你們可能沒見過一種對仗形式:錯綜對。


李白詩云: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兩岸對一片,為了合律而錯綜。

毛太祖云: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大鳥對老鷹,為了押韻而錯綜。


劉禹錫云: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與對卻,君對我,為了達意而錯綜。


王安石云:春殘葉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盞疏。

密對疏,少對多,為了錯綜而錯綜……


俗話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心」「腸」錯綜。

我亦有:直彎大一統,攻受兩相宜。一大統雖然也說得通,可始終不如大一統順口。

看到了嗎,對仗並非你們想像的那樣死板。

對聯的第一要務,是闡明義理,是抒發感情;其次呢,是朗朗上口……

而錯綜對的本質,就是對買櫝還珠的救贖,就是對捨車保帥的變通。

我的朋友張純潔,在平度縱火案之後寫道:

起陳王九百士前,苦秦久矣;
死慶父三千年後,魯難已乎?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好的聯。但老有人質疑「魯難」對不上「苦秦」。

上句出自《史記·陳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語文課上都背誦過。

下句出自《左傳·閩公元年》:不去慶父,魯難未已。現在是個成語。

所以為了對仗,是改成「秦苦久矣」呢,還是「難魯已乎」呢?

要真改了,作者就是個小學生。


苦對難,秦對魯,這是一個天然的錯綜對。

錯綜對,也叫交股對。交股什麼意思,自己去查查。

你們人類在交配的時候,都不一定是頭對頭,尾對尾。

為什麼對仗的時候,就一定要逐字相對呢?


所以我認為,僅僅交股是不夠的。

錯綜對的正確稱謂,應該是:69 對。


生活之所以令人神往,就在於姿勢無窮。

下面我再介紹幾種對法,提高一下大家的姿勢水平。


我在馬年曾寫過一副春聯:

是英雄自有驅馳,不論他踢雪烏騅,追風赤兔;
茲世界枉多騏驥,只少我塞翁胸境,伯樂眼光。

「踢雪烏騅」對得上「塞翁胸境 」嗎?

很顯然,「追風赤兔」才是「踢雪烏騅」的原配。

「塞翁胸境 」對應的,只可能是「伯樂眼光 」。

這種對法有個術語,叫:句中自對。

同樣會有人質疑:驅馳是動詞,騏驥是名詞,對不上!

名詞能不能對動詞,容後再議。在這裡,驅對的是馳,騏對的是驥。

上下聯之間對應的,已經不是具體的詞句,而是一種並列關係。

類似數學裡「泛函」的概念,我就當你們都聽懂了。


接下來再介紹一種特殊對法:不規則重字。

如大清的楹聯聖手江峰青,為關帝廟撰聯:

此之謂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神時恫於中國,翦闕公室,傾覆社稷,盪搖邊疆。

大家注意最後三分句,上幅出自《孟子》,下幅出自《左傳》。

貴乎的對聯高手又要噴了:不能、不能、不能,為什麼對我公、我社、我邊?


我再說一遍:上下聯之間對應的,已經不是詞句,而是一種關係。


再如,左宗棠挽林則徐聯:

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
廟堂倚為長城,草野望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注意前兩分句:這回更加離譜,不僅字數不同,連位置都變了!

還有,「未捷」這個動詞對得起「如家」嗎?難道「如家」不應該對「漢庭」嗎?


無錫梅園有名聯,為胡君復所作:

來時未開,今日未來,也算神交,難道是前生緣法?
搔首問天天不語,低頭問花花笑汝,別無好句,那許做天地閑人。

同樣看前兩分句:亂得已經不是重幾個字,在什麼位置的問題了!

奇怪的是,讀到這副歪聯,為什麼依然覺得很對稱,很美呢?


之所以講這麼多例子,是因為我常常被貴乎的對聯高手們教育怎麼對仗。

江峰青不懂對仗,左宗棠不懂對仗,胡君復也不懂對仗。

真正的工對,必須是「舍弟江南歿;家兄塞北亡」 這樣的句子。

舍對家,弟對兄,江對塞,南對北,歿對亡,妙哉妙哉!


說到「牆倒眾人推」,想起「樹倒猢猻散」。

我曾經集了個聯:樹倒猢猻散;池淺王八多。

立馬引來群嘲:散是動詞,多是形容詞,你懂不懂對仗?

令我不禁想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憐的杜甫,不懂對仗!


今天上午看到個問題:富貴險中求有上一句嗎?如果沒有請就自身經歷對出上句?

答曰:牡丹花下死。(根據自身經歷……)

一曰財,一曰色,連自己都不禁反思:你可是職業聯手啊!這樣碾壓知乎真的好嗎?

殊不知,評論里充斥著各種意見:

1)富貴是求的賓語,牡丹不是死的賓語;

2)然而牡丹花不能對富貴險;

3)死和求也對不上啊;

4)富貴跟功名利祿搭一下要比這美色好一點……


所以我有點後悔了。富貴險中求……

要是對:錢財危里得,大家就服了。


古人撰聯,最忌死對。

追求的則是大巧不工,所謂對與不對之間,工與不工之間。

如民國馬相伯聯云:恥莫大於亡國;戰雖死而猶生。

如嚴復題武昌鐵路學校之結句:今天下車同軌;有志者事竟成。


此外還有一種講究:個別字,越工越好;整體而言,則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如孫平叔聯云:解脫拈花剛佛日;證明因果在仙霞。

花對果,佛對仙,日對霞,其他已經不再重要。

紀曉嵐賀乾隆五十聖壽聯,可謂工巧之極:

四萬里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
五十年聖壽,自今而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我就想問問對聯高手們:一朝一統四萬里,九千九百五十年,這詞性,這結構,對得上嗎?


古人可不管什麼動形名,什麼主謂賓。所謂對仗,只有四個字:虛實死活。

懶得解釋了,那些認為形容詞不能對動詞的高手們,自己百度:虛實死活。


今天有點 Angry,所以小小得罪了你們一下。

比「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更可怕的,是「牆好眾人推,響鼓萬人捶」。


1. 我用 Google 帶引號搜索,「破鼓萬人捶」有 44,600 條結果,「鼓破萬人捶」有 13,200 條結果。雖然後者較少,但也不可忽略,所以我覺得「XX 萬人捶」這句俗語存在兩種說法。

2. 從對仗角度來看,「牆倒」當然應該對「鼓破」。但是,如果這兩句俗語本來就是有意對仗的,那麼不應該第四個字都是「人」。所以我也懷疑這兩句俗語是獨立起源的,並沒有對仗的意圖,所以不對仗也就沒什麼了。


到底是悶聲大發財,還是悶聲發大財?


和「無度不丈夫」變成「無毒不丈夫」一樣,為了讀著順口什麼都做得出來。。。


崇拜的力量真是可怕,無論球迷、歌迷、文學迷,都是這樣。

我向@王不二 再次道歉。我再表達一下我的主要觀點:

你的人才高八斗,你的文妙筆生花,你的聯高山仰止

不過是,

作為觀者,我覺得您的少數言論片段可以商榷;

作為讀者,我認為您的個別隨口吟對不甚成功。

但是無論如何,瑕不掩瑜。

所以,之前我過於鑽牛角尖了,您本來就是想藉機掃個盲,想告訴大家的意思應該是不怕不工,而不是追求不工。(這次應該沒理解錯)

另外,以您的基本功,早過了討論工與不工的階段。我的言論只針對部分粉絲。

在您回答下面的評論掰扯邏輯,發了一堆沒營養的內容。我考慮過刪除,但是我怕破壞讀者理解脈絡的完整性,就不刪了,權當我丟個丑吧。

我自己的回答,也頗多有針對、過火之處(感謝 @語林苓等等網友指出),本想一一糾正,但是覺得耗時費力,請原諒我偷懶吧。

其實 關於這個問題本身@王贇 Maigo 本來已經說清楚了,

這原因就是獨立起源的東西。什麼交股、錯綜不是原因,只是結果。

這個情況下,工整要向既定成語俗語讓位,包括這個:

屋漏偏逢連夜雨,破鼓總有萬人捶 (馮夢龍《醒世恆言》)

如果「漏屋偏逢連夜雨,破鼓總有萬人捶」,平仄、結構、詞性都對,但是醒世恆言中偏偏不這樣,平仄、結構、詞性都不對了(上聯的屋漏,是狀語,正真的主語是人,被隱藏);下聯的破鼓,是主語)為啥?因為上下聯各自是俗語本來就是這樣說的啊。

如果對聯中有李世民,不對仗,你能改為民世李?

為什俗語是這樣的?因為這樣傳播廣!為啥傳播廣?

是因為自然,更是因為上口啊!

1、說到自然,就要談到一詞多義的事情。

破鼓,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一般是罵渣鼓,類似的,你個破人,你個破船,同理。

破鼓還是能敲的。

鼓破,則是偏重寫實,類似的,可以說船破,但不能說人破。

鼓破,自然的意思是指鼓的蒙皮穿了,蒙皮穿了怎麼捶?

當然,破船可以載人,而船破了(不談現代的多個水密艙的船)就要沉了

2、為啥上口?這裡包括有牽涉到音韻學的部分

圖一

要讓一個俗語朗朗上口,變調很有講究。(為啥三連平不好聽?為啥馬蹄格好聽?都是這個道理)

破鼓萬人錘,51214513535

鼓破萬人錘,21451513535

上面的是紅線,下面的是藍線。

下面的音調曲線重複太多,並且起伏太頻繁

我既不是作曲家,也不是歌唱家,就不談音律了,只簡單的說下,音調無規律的重複太多不是很好,避免為佳。

無規律的重複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呢?

這只是一般情況,下面這個音調組合有些時候也是更好的(就像對聯中要避免重字,但是僅僅是指不規則的重字,有規則的重字利用得好,能別開生面),音律也是這這樣。

而音調變化太頻繁,就更要命了。

普通話達到一級甲等(我不是一級甲等,我那個年代普通話不考級,並且,我是紙上談兵,實際上,作為一個南方淫,我的普通話就不拿來炫了)的肯定清楚普通話的變調原則。

因為破鼓,是一個上聲,一個去聲,我僅僅以上聲來舉例

普通話上聲字除單念或在詞尾、句尾時聲調不變外,其

他情況都要發生變化

(1)上聲調在非上聲調(陰平、陽平、去聲、輕聲)前,丟掉後半段「14」上升的尾巴,調值由214變為半上211,變調調值描寫為214-211。例如:

a、 上聲調在陰平前: 鳥槍niǎoqiāng 扭虧nǐukuī 苦瓜kǔguā 法規fǎguī 眼圈yǎnquān 水兵shuǐbīng

畫圖如下(我不贊成圖一中把陰平陽平的高調列為5,至少在普通話中沒那麼高的調子,充其量4,甚至只有3,我改為4吧)

下面列出變調前後的音調圖,藍色的變調前,紅色的是變調後,明顯緩和了吧?看了這個圖,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馬蹄格好聽、犯孤難聽吧?兩個音一變,兩個音一變好聽!一個音就變,難聽!

再來:

b、上聲調在陽平前: 海螺hǎiluó 搞活gǎohuó 改革gǎigé 考察kǎochá 產值chǎnzhí 體罰tǐfá

藍色的變調前,紅色的是變調後,明顯緩和了吧?

再來:

c、上聲調在去聲前: 野外yěwài 老化lǎohuà 審定shěndìng 有益yǒuyì 典範dǐanfàn 彩照cǎizhào

藍色的變調前,紅色的是變調後,這個變調貌似看不出什麼特點。

這個是普通話的中的難點中的難點,為啥說難點呢?就是很多人不是這樣說的。

這就說到一個根本了。為啥要變調呢?為了朗朗上口啊。

為啥a、b、大家普遍都變,而c、除了專業播音員很少人這樣變呢?

因為c的效果不明顯啊!

再說一個效果更明顯的

d、兩個上聲相連時,前一個上聲變成陽平,調值由214變為35,變調調值描寫為214-35。例如:例如:

領導lǐngdǎo 懶散lǎnsǎn 手指shǒuzhǐ 古典gǔdiǎn 旅館lǚguǎn 粉筆fěnbǐ 簡短jiǎnduǎn 耳語 ěryǔ 把柄 bǎbǐng 靶場bǎchǎng打擾dǎrǎo

想不變調???你發一個214214的音給我聽聽!!!!!!

實際上,因為古今口音不同,各地方言不同,情況更複雜

真的的當古代的人民大眾會去體會「破鼓」跟「鼓破」的差別?

真當老百姓會去體會啥因果關係、遞進關係、轉折關係、條件關係、承接關係 ?

知道是約定俗成就行了。

注意,交股、錯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甚至連手段都算不上,只算一類豁免特例。

絕對不是為了錯綜、交股而特意這樣寫的。

-----------------------------------------------------------------

文人啊!

規則是人類制定的,搞不定了就改規則,美感啊口感啊,啥的算啥,文人就是牛逼,尤其是名人。

對於錯綜、交股對我就一個感覺-「辭窮」。

Alphago已經戰勝人類了,但是搞文學的人還是弄出一些小圈子設置門檻自Hi,為啥某些歌曲上口,而自己寫的東西流傳不廣,沒有搞清楚,也不想搞清楚這裡面的原因。

PS:無論是文學還是科學,門檻是肯定無法避免的,但是特意設立門檻,就很有點關起門來做皇帝的味道了。

甚至覺得自己比王力、趙元任等等大師高明。

固然,普通讀者跟創作者之間,有人為的門檻;但是,一般創作者跟大家之間,更有天然的門檻。

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以前純藝術的東西,已經科學化了,所以,才會有自然科學跟社會科學兩大分類。

評價一個藝術的東西,跟藝術體操一樣,大體分兩個部分,「技」同「意」

辭為達意之常用手段,

意乃修辭的主要目標;

但是,注意:

主要目的,而不是全部目的;

常用手段,也不是唯一手段。

在不害意的情況下,技自然是越高越好。

因為,除了「意」之外,「辭」還有次要目的,比如格式美。

但是,在因為辭窮而損意的情況下,只能忍痛割「技」了。

所以會有「不以辭害意」的說法,因為兩者是本末緣由的關係。

所以,大家(無論是書法、繪畫、文學)總是教導人:

不要過於拘泥技,而是盡量追求意。

但是,如果沒有「辭技」,請不要說不追求「辭」,更不要教導大家不追求「辭」


意,是主觀感覺,泛泛而論:講良好美佳,易附會浮誇,就如公告欄的評論。

辭,有客觀要素,相對而言:憑硬橋硬馬, 難弄虛作假,好似計分板上比分。


意,明明作者沒有表達出來,或者沒有成功表達出來,讀者也可以通過穿鑿想像,把自己對的事物(不是對作品)的理解靠上去,天衣無縫, 撲朔 難辨。

技,如果作者出韻了,失替了,失對了,如果符合規則的措施補救,讀者雖然能夠接受,總有些微缺憾。但是一旦連補救規則都不符合,則劣處昭昭,無所遁形。

而,有的用戶,居然說古人追求不工

洗地,不能不能這樣洗啊。

你可以說公牛隊打到關鍵時刻,喬神帶傷上陣,依然中流砥柱!

但你要說「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 」

我午飯都噴出來了。

(我再三聲明,也以人格保證,我之前從未對此用戶點過反對或者沒有幫助,更無不滿評論,這次是第一遭,這次是第一遭,僅僅針對觀點,並無意輕薄任何人的成就)

C羅(以下例子換成梅西也一樣)攻到對方禁區,一腳射門,球劃框而出。

羅粉解說員A:C羅給對方造成了威脅,可惜沒進,但是讓對方的防線不敢過於壓上,這個射門很有價值。。

詹姆絲一個轉身甩開防守隊員衝到籃下一記暴扣,可惜有些勉強,球砸到籃圈上彈出。

詹粉解說員B:詹姆斯給對方籃下造成了威脅,讓對方不敢單防,只能包夾,這個球很有價值。

AB的說法,我都認。

但是,現在:

解說員D:C羅剛剛那個球是故意追求劃框而出的效果,這才叫藝術

解說員E:詹姆斯那個那個球是故意不進的,就是為了嚇對手一記冷汗。

聽了D/E的說法,我心裡就跟吞了一隻大頭蒼蠅似的難受。

那球如果能進,C羅/詹姆斯會選擇不進?

這時候C羅/詹姆斯的粉絲出來說了,你要反對不進的,你來進一個!

我作為一個球迷,我沒否定C羅/詹姆斯我不會進球,我看球還要把嘴巴縫上了?

---------------------------------------------

有的用戶居然拿錯綜、交股對來說事。

匿名用戶說:

我不知道匿名用戶挖苦 李廷彥 的哪方面?工整?美感?口感?

李廷彥把詩獻給上司之後,至少上司被感動了( 上官哀之 )!

世人挖苦的是他浮誇,不是這對聯寫的差!

非要說挑對聯裡面的毛病,也只能往合掌上靠了,跟工整何礙?

匿名用戶說:

匿名用戶居然詞性來說事。

我讀書少,不要騙我啊!我起碼知道詞性會變換的,是基本常識啊!

再看匿名用戶舉的其他例子

王力老先生說了,對聯講究的是詞性跟語法結構對稱。

嗯,你比王力高明!

好吧,看你的例子吧

可笑,先不說這種拍馬溜須對是否能當經典,就說對子本身吧,一朝一統四萬里,九千九百五十年,在上下聯格子都是做賓語啊!結構有啥不對?


匿名用戶還舉例:

這還是還是 @王贇 Maigo 說的原因啊,左傳跟孟子是獨立起源的東西,你要改,出處的原文你改得了么?

喬布斯,你能改成斯布喬么?

確實,很多立意,很難,或者找不到工對的方法。

不以辭害意,美感啊口感啊,是可以適當犧牲的。

但是:

小學自學對,覺得命題下沒人能對出100分的工對;中學見人隊,很多自己認為出不了工對的命題人家出了工對。

柳中庸的: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杜工部的: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人家不工么?人家以辭害意了么?


匿名用戶說:

如果工整沒好處,老杜「為人性僻耽佳句」,賈島「兩句三年得」,吃飽撐得?(不過古人也確實閑,至少不需要刷知乎)

只做到了大巧,連「不工」都做不到,看來老杜真差

代碼實現不了就改需求,可以,我接受。

改需求也有講究,我承認。

沒時間遣詞造句就沒時間,辭窮就辭窮。

但是,交股,跟拗救一樣,跟因為代碼實現不了而改的需求一樣,是一種擦屁股的方法,也幾乎是近體詩創作的必備技能(這點也跟擦屁股一樣,所以,我年輕到時候精力過剩,也曾經努力學習如何擦屁股)。

可是,無論如何,

屁股擦得漂亮,不等於屎是香的啊!

如果有可以大巧而工的句子,我幹嘛要整成拗句啊?

-----------------------------------2017-06-11

後記

匿名用戶說: 至於你接不接受,對聯界並不關心。

嗯,好牛逼。我需要你代表對聯界來關心?

大V就是大V,不用匿名嘛,怕人取關么?

其實我也不關心

知乎啥回事啊?大V得罪知乎了?

@撲克先生-AQ5J @AQ5J 大家都知道,社會是有圈子的。我一條老工程狗,本非文化圈的人,所以我無需忌憚。但你在知乎這是舌戰群儒啊。 若影響力、基本功、底蘊三者不都足夠的話,還是別戰了。文人相輕跟黨同伐異兩個詞,大有深意,太複雜了。這不,你已經被封號啊。

--------------------

PS:另外,上面那個」錢財危里得「 是什麼鬼?這是平聲結尾啊,什麼語感?把我當弱智么?

另外,知乎講究開車是么?

那麼,

辭美意佳的作品,就是姿色嬌美,精通音律的佳偶,善彈琴,有文名 ,卓文君當代表

以辭害意的作品,就是貌美如花,心如蛇蠍的老婆,贈綠帽,殺親夫,潘金蓮是例子

意美辭疏的作品,就是織作緝績,舉案齊眉的妻子,為具食 ,作布衣,梁孟氏為典型

辭糙意陋的作品,就是貌丑性妒,亂彰內外的妖婦, 淫太醫,殺太子 ,賈南風乃標杆

-------------------------------------------

PS:本來不愛懟人,況且我也沒資本懟。

就像我說梅西把點球踢飛了,好臭,人家讓我上去踢一個怎麼辦?

大家不是每個作品都是佳作,原答主洗地的那個對聯,「牡丹花下死,富貴險中求」是什麼鬼?碾壓知乎?

原答主確實是大家,佳作也令人敬仰。

這對聯,形式,下品,作者自己也解釋了,在意不在辭。這個解釋沒毛病。

但內容是什麼鬼?確實,財色表面是相對了。

但上聯說的是個行為,下聯說的是個道理,這個行為跟那個道理,是怎麼起承轉合的?

這是神馬意境?

對聯的起碼要求就是不能合掌,不能隔意。

原答主這是典型的反面例子了,貌合而意隔啊!

如果別人寫這樣的對子(牡丹花下死),算佳對。

但這對子出自原答主之手,是有失大家風範啊!

難道原答主真不自知?

@語林苓 ,因為我表達不清,我知道你不解

看到了吧,原回答我是默不作聲的,我沒有點反對,也沒有評論。因為我沒資格。

另外,大家嘛,還是要給面子的。

結果,大家輸打贏要,還主動嘲笑知乎一眾讀者,嘲笑「人類」。。。。

對於您 @語林苓 我不是反對您的立場,而是不贊成您的表達出來的某些觀點啊!

-----------------------------------2017-06-12

關於原答主

1、內容有料

2、答主有才

3、粉絲有情

4、表達有誤

答主本人就算了,人都是差有七情六慾的,沒必要糾正,更沒必要認錯。

很多人(反正我是)也有無論對錯、誓不低頭的情況

但是真的的搞不懂一群崇拜者非要洗地不承認第4點幹嘛?

香倒啄余鸚鵡粒,碧棲終老鳳凰枝,這是佳句,但原因是意境美啊,不是錯綜美啊。

他跑到了目的地,他腳上磨起了泡,他得了獎金。

雖然,他腳上確實起泡了,並且,如果他腳上磨不起泡,他跑不到目的地。

但他得獎金的原因是跑到了目的地,而不是腳上起了泡。

這個邏輯很簡單啊!

-----------------------------------2017-06-13更新

@王不二 再次道歉。我再表達一下我的主要觀點:

你的人才高八斗,你的文妙筆生花,你的聯高山仰止

不過,

作為觀者,我覺得您的少數言論片段可以商榷;

作為讀者,我認為您的個別隨口吟對不甚成功。

但是無論如何,瑕不掩瑜。

所以,之前我過於鑽牛角尖了,在您回答下面的評論掰扯邏輯,發了一堆沒營養的內容。我考慮過刪除,但是我怕破壞讀者理解脈絡的完整性,就不刪了,權當我丟個丑吧。

我自己的回答,也頗多有針對、過火之處(感謝 @語林苓等等網友指出),本想一一糾正,但是覺得耗時費力,請原諒我偷懶吧。

不過如同 @張藝祺 所說,文無第一,文學的東西,允許大家在各自的理解範圍內徜徉吧。我未能理解,也許是我的理解能力未到那一步,這個不強求了。

分割線,我想到納達爾(納豆)球迷跟費德勒(奶牛)球迷的撕逼,實際上這兩位球員,無論人品球技,實在都沒有可黑之處。

大體上,奶粉之所以黑豆,是因為豆粉的狂熱;豆粉之所以黑牛,是因為奶粉的花痴。

貌似社區也是這樣。

所以,以下辯論,只針對粉絲,不針對作者。

------------------------------------------------------------------------------------------------------------------------------

@撲克先生-AQ5J 知道你已經被禁言7天了。我的比方,本不想有輕慢之意,希望請不要介意。我的意思是只是說你說出了大家怕降低自己的檔次、不願意承認的事實而已 。

在原答主下面辯論得煩,早上不想回復這位朋友了,剛剛屏蔽,發現自己回答下面有其評論,感謝垂青眷顧我的垃圾文章。

那我就在這裡把邏輯問題掰扯清楚吧。

後續的遣詞造句,難免有出言不遜之處,或有陰陽怪氣之感,不恭之處,還請見諒。

(其實,你們對 @AQ5J @歐醚 何嘗又不是極盡挖苦嘲諷之能事?)

我剛剛解開對您的屏蔽,就算讓我過過撕逼癮吧。。

第一,我不是仿寫,我是對句,上聯我沒動。

第二,你說上下聯修辭手法要一致,上聯以草喻詩社(我得承認,因為不知道背景,我開始內心理解有些附會,高估了原對),我下聯以鏡喻心境。

第三,你非要說磁性結構吧, 我的下聯「心隨鏡轉再悅」,從句做主語,6個字,「難」,謂語,1個字.

第四,我從未說過一定要詞性結構一樣,(當然,您也沒說錯),我提倡詞性結構一樣,但我反對拘泥)。所以我的下聯也是錯綜對,因為心隨鏡轉,改為鏡隨心轉,意思就反了。我不得已做了取捨,採用了錯綜。

而你反對對聯只談詞性結構修辭對仗,但是,您現在只跟我談詞性結構修辭對仗。我老臉一紅,不知說啥好了。

另外,你說上下聯修辭手法要一致。」牡丹花下死,富貴險中求"。上聯是比喻,下聯是啥修辭手法?我又沒看懂,老臉一紅。

難道對讀者的要求比對大師還高?

您這雙標的水平,我高山仰止。

王大師是已經超出了常人的範疇,我就不掰扯邏輯了。

我就跟粉絲掰扯工不工的問題吧。

杜甫原詩好在哪裡,周振甫大師研究過,原來杜甫這詩是寫回憶長安景物,他要強調京里景物的美好,說那裡的香稻不是一般的稻,是鸚鵡啄余的稻;那裡的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鳳凰棲老的梧桐,所以這樣造句。就是「香稻——鸚鵡啄余粒,碧梧——鳳凰棲老枝」,採用描寫句,把重點故在香稻和碧梧上,是側重的寫法。要是改成「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便成為敘述句,敘述鸚鵡鳳凰的動作,重點完全不同了。再說,照原來的描寫句,側重在香稻碧梧,那末所謂鸚鵡啄余,鳳凰棲老都是虛的,只是說明香稻碧梧的不同尋常而已。要是改成敘述句,好像真有鸚鵡鳳凰的啄和棲。

難道你認為是錯綜之功?難道你認為是不工之功?

好吧,就算你周振甫大師高明,我認!邏輯在哪裡?

後者比前者差,然後是前者是杜甫寫的,後者是你的。然後你認為你證明了,如果杜甫若寫出了意境一樣的工對,效果會比前者差!!

我不得不指出,那個所謂的"工對「(實際上工不工我就不掰扯了,因為結論不受這個因素影響)是你寫的啊!!!

您是學理的,我不知道大學裡面邏輯學老師的棺材板能不能按得住了。

當年納達爾為爭取世界第一,拚命參賽,不怕讓膝蓋受傷。

到您這裡,可以說納達爾爭取受傷了?

然後您再整個膝蓋沒受傷的人(這次是你親自上去,其實無所謂,你上我上他上,都是輸,不影響結論)上去跟納達爾打,然後被納達爾狂虐。

然後您得出了成了受傷有利的結論?

您這邏輯功力,更是令人五體投地啊。

--------------------------

我一直在將軍呢,人家滔滔不絕說:「我兵過河、馬吃象、車沉底,然後炮後坐,上士打士,一堆精妙的招法,你只有嘆為觀止」

但是人家就是一直不應將。


下一句不應該是 樹倒猢猻散嘛???


一般第二句比第一句更有氣勢,破鼓的破是動詞,打破的意思。而且這個不是對聯,俗語而已,為了表現情緒場景後一句在文字處理上加重了語氣


最高票答案別誤導人了。不是所有對不上的句子都叫錯綜對的。對不上就是對不上,瞎扯什麼錯綜。借對錯綜之類都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對意思的妥協,是黔驢技窮的表現,說白了就是水平不行。好詩人也有對不上的時候,出兩個爛對子不奇怪。借對錯綜對之類,除非非常常巧妙,否則都是垃圾,都是沒對上。

這個問題贊同 @王贇 Maigo 的答案。


因為用普通話說鼓破兩個字的時候,聲音聽起來含混不清,嘴巴鼓起來形成一個模擬放屁的狀態,視覺上猥瑣。聽覺上也不悅耳。這叫音韻學與圖像學問題。


一個多月以後再看這個問題,氣笑了。——反對所有反對 @王不二 的答案和評論


@王不二 的核心論點是「古人追求的是大巧不工」。這句話叫內行看來,簡直是廢話——就是因為太對了,人人都明白,所以是廢話。——不想居然還有人跳出來反對。再一看那些人的言論,果不其然,菜鳥。

菜鳥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內容形式互相獨立」、「內容形式二維論」的地步。他們認為「巧而且工」才是最好的對仗;「巧而不工」的「錯綜對」,是前人「不以辭害意」的結果。比起「辭」「意」俱佳的工對,錯綜對終究要在「工」這一點上輸了一籌。

且不論這種「內容形式互相獨立」、「內容形式二維論」的分析方法有多low。我想問菜鳥們:你以為的工,就是真正的工嗎?你以為的不工,就是真的不工嗎?

拿數學裡的對稱來類比。你以為這樣的才叫對稱:

然而這是不是對稱?↓ ↓ ↓

這是不是對稱?↓ ↓ ↓

《文心雕龍》里說「造物賦形,肢體必雙」,可見文學裡的對偶跟自然界的對稱是相通的。我拿對稱圖案來類比,自然也通。

覺得工對才是工整,就跟說軸對稱才叫對稱一樣可笑。所謂「大巧不工」,並非當真不工,好比「大智若愚」並非真愚,只不過一般人看來是愚罷了。錯綜對真的不工?你覺得不工,因為你是菜鳥。

說完了工拙的定義,再來說「內容形式二維論」這種分析方法low在哪。打個比方說,你家炒菜是一鍋調料一鍋菜這樣分開煮的么?形式和內容不要配合?不同的內容,適合的形式技巧本來不同。你評價調味的好壞,是不管食材如何,單獨就油鹽醬醋的比例打分的么?

一般的題材內容,適合一般的形式方法。大廚自然也做家常菜。你那套天對地雨對風的套路,也不用擔心沒有顧客。但只會做宮保雞丁,配稱大廚么?

就拿近體格律舉例,看這首詩:

白帝城最高樓
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雲霾龍虎卧,江清日抱黿鼉游。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菜鳥們看到這詩,肯定又要大呼小叫了:三連平,出律!「之」「者」怎麼能入詩呢?不工!這詩不講格律,只能算是古體詩!

……勞您看下每聯出句的末字,是不是平上去入四聲遞用?頸聯上句「平平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是不是基本相對的?原詩真的沒有格律嗎?這首詩的作者是杜甫,杜甫真會不講格律?

問題又回到了最開始。你說的格律,只不過是最基礎的近體格律。你說的不工,是你以為的不工。要我說,這首詩才是貨真價實的「句句皆律」,「字字皆律」,當之無愧的律詩的巔峰。

頸聯「對斷石」「隨長流」以極端的聲律配合極端的修辭,出力把題目中的「最高」拔到極致。尾聯「者」字助字無法重讀,導致「誰」字必須拖長,以湊足音節,加強質問語氣,為下句蓄勢。「泣血迸空回白頭」,將一句七言長句裁為三個短句,連用去聲入聲,聲調急促之極,憤怒之極。哀痛陰柔的內容配合剛強憤怒的聲律,互相反襯,水火相濟,悲憤同時得到完美表達。

再直接就對仗舉例。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菜鳥:這聯不工!「臣」怎能對「下」?「顧」是動詞,「朝」是名詞,怎能對偶?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菜鳥:不工!「鼓角」怎能對「星河」?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菜鳥:咦,這聯挺工的!什麼,你說「竹葉」是「竹葉酒」的意思?那不工!竹葉酒怎麼能對菊花呢?應該對菊花茶!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菜鳥:「春水」對「老年」,這不是瞎胡鬧嗎?「春水」應該對「秋天」!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菜鳥:好你個王勃!竟然連人名對人名都不曉得?「龍光」咋能對「徐孺」呢?

最後,集中反駁一下某個菜鳥的無知言論:

老杜為人性「癖」耽佳句是為了湊工對?原詩下一句是什麼你知道不?


賈島詩藝遠遜李杜,離「大巧不工」的境界還差得遠。不過就算賈島,「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這裡鳥對僧,按你們工對黨的說法,是不是「不工」啊?按你們「天對地」「雨對風」的那一套,應該是「僧對道」「鳥對蟲」哦。

連「舍弟江南歿,家兄塞北亡」都要捧?還說這聯有美感、有口感?我想問你吃啥玩意長大的?

菜鳥還喜歡談邏輯。看看自己出多少邏輯錯誤吧。

——這是訴諸權威。

——這是以偏概全。

——這是論而不證,以主觀為客觀。

——這是誅心之論。凡支持彼論點者皆為彼之粉絲,支持是出於崇拜。

最後,

所以你還是努力學習如何擦屁股去吧。古人的屁股,比你想像得要乾淨。


1、有人問題里已經編輯,「牆倒」跟「鼓破」對應,此為其一,也是表面的原因。

2、為什麼會是「牆倒」,不是「倒牆」呢,這就是意境,深層次原因了。牆將要倒,萬人會推,鼓將要破,萬人會錘。這裡強調的是將破未破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會有很多人落井下石。反過來看,倒牆萬人推,破鼓萬人錘。你說一個倒牆萬人幹嘛推,描述出來有什麼意義?一個破鼓萬人錘,又有什麼意義。只有鼓破了,萬人會錘,才有意義。

3、牆倒,與鼓破,是名詞+動片語合,但重點在最後的動詞。而倒牆與破鼓,是形容詞+名詞,本質上只是個名詞。


破鼓還能湊合著錘幾下,鼓破了怎麼捶?


我就一直聽到的是鼓破萬人捶啊


最高票的答案大概邏輯就是當了婊子還立牌坊。對不上就對不上罷了,說句不因辭害意就得了,因為有些地方確實沒辦法做到完美對仗,沒什麼丟人的。還搞個錯綜對出來了,別人嚴格要求就是死腦筋,果然在知乎李白毛澤東蘇軾是大詩人,杜甫這樣的就是死腦筋,哈哈。


問題在於「破鼓」是這樣的

還是這樣的

前者破了沒法捶啊,後者就只能叫「破鼓」而不能說這個「鼓破」了…


李白寫詩,張嘴就來。

路人評價:很不工整。

李白答曰: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


所以這兩句是對聯?


牆倒眾人推:牆倒是指一段牆「部分」倒塌,殘餘部分被推,往往殘餘的部分是大部分,這可算是生活常識,牆倒就是在表這個態。用倒牆就不行了。

破鼓萬人捶:破鼓是指破損的但還可以敲響的鼓,鼓膜或者鼓身有破損。

而「鼓破」好像是這鼓死透了。死透了再落井下石也就沒意義了。
如,破罐——罐破?罐破還怎麼摔?

這算是初中語文知識的難度吧。但我看有人竟然扯了很多。。。


我也一直奇怪來著…為啥這兩句話都是主謂語後置?
為什麼不是「眾人推倒牆」「萬人捶破鼓」?


啊!?不是「鼓破萬人錘」!?


推薦閱讀:

社會上有那些潛規則讓你細思極恐?

TAG:語言 | 漢語 | 規則 | 俗語 | 順口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