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的殲敵數字是怎麼來的?


殲敵數字是個很有趣的學問,不同軍隊處理這個的方法不一樣。
大概整理一個殲敵數量的統計場景:
場景1
戰鬥結束之後進行統計。
小張就說了:「敵人衝鋒的時候,我四槍放倒了三個。有一個官兒。」
在戰鬥中在小張旁邊的小李表示同意:「我也看到了。小張槍一響,對面那個戴大蓋帽的就趴下了。還一個,是小張和小孫一起開的火,我也看到敵人倒下了。還一個,我當時在伺候馬克沁,沒注意到。」
班長:「那有誰看到了?」
眾人搖頭。
統計結果,該班各人上報了27個戰果,犧牲了的老劉被人旁證說打死了3個敵人,總計30個。
打掃戰場的結果表明:敵人留下了11具屍體。沒見到軍官。顯然有一些敵人負傷之後逃了回去。那是多少人逃了回去,多少人是誤報誰也說不清楚。所以取有旁證的戰果,小張計斃傷敵2名。至於老劉,對死人最好不說話,要說也說好話,所以按3人計,追三等功。
結果,班上報殲敵25人。
========================
場景2
戰鬥結束之後進行統計:
班長:「我班攻陷敵方陣地,敵人在陣地上留下了11具屍體。都是誰打的?」
小張:「這個是我打的。」
小孫:「不對,這個是我打的。」
小張:「怎麼可能!你記錯了。」
小孫:「我沒記錯啊。」
班長:「吵什麼吵,都是同志!你們肯定有個人看錯了,打傷了一個敵人給他跑了。這有啥差么?」
這樣,一個屍體變成了2個殲敵數。
結果,班上報殲敵18人。
========================
場景3
戰鬥結束後進行統計:
某步兵班:「敵進攻分隊在友軍坦克排的火力壓制下被暴露在我步兵班火力下,被我給予很大殺傷,我班殲敵10人,無傷亡。還有數名敵人系被友軍坦克斃傷。」(事實是,現場存留8具敵屍體,10人的統計方式參見場景1)
某坦克排:「敵進攻分隊在我軍步兵防線前受阻,成為了我部絕好的射擊目標。各車以並列機槍給予敵很大殺傷,殲敵12人。還有數名敵兵系被友軍步兵斃傷。」(統計方法參見場景1)
結果,步兵班上報殲敵10人,坦克排上報殲敵12人。也就是說,這兩支部隊共殲敵22人。
========================
場景4
戰鬥結束後進行統計:
某炮營:「X時X分我營接到第xx炮兵觀察所指示,向xxxxxx的一進攻之敵實施覆蓋,給其造成重大殺傷。」
炮團團部:「重大殺傷是多少?我們還要往上報呢!」
第xx炮兵觀察所:「敵約有500人,我所估計火力覆蓋後敵折損半數。」
結果,炮兵營上報殲敵250人。
========================
場景5(這是真實案例)
戰鬥結束後進行統計:
某炮連:「X時X分我連在xxx.x高地觀測到敵小股部隊,遂實施效力射,敵被完全殲滅。」
炮營營部:「那你們打死多少敵人?」
炮連:「……不知道。那是敵方控制區,我們沒法去數。再說人都炸碎了……」
炮營營部:「搞笑!那我們怎麼統計殲敵數!總得看到點什麼吧?」
炮連觀察員:「我看到敵人好像扛了兩個大管子……」
炮連連長:「那可能是120迫擊炮。這是個120迫擊炮排啊。」
炮營參謀:「根據標準編製表,敵120迫擊炮排共有23人。」
結果,炮兵連上報殲敵23人。
=======================
場景6(這也是真實案例)
統計完成後準備發表:
內部戰報:xx戰鬥中團殲滅敵241人……
媒體宣傳:xx戰鬥中,我軍英勇的步兵第xxx團殲敵482人……
=======================================
總結:再精確的殲敵統計(即便不出現場景6)也有30-40%的水分。
至於單個人的戰績,有時為了宣傳必要會把全班乃至全排的戰績加在一個人身上。
======================================
典型案例,德浪河谷之戰的事後統計:
美軍:我軍擊斃(注意,這裡是擊斃,不是殲滅,是不算擊傷和被俘的)北越軍約1745人,其中北越軍遺屍1064具。
北越:放屁,我們打主攻的66團一共才2000人,最後打的你們美軍主動撤離戰場,你說這數你自己信嗎?我們只死了559人,傷了669人,一共才1200,說好的「擊斃1745人」呢?!再說哪兒來的那麼多屍體?你們殺良冒功了吧?
-------------------------
北越:經過英勇戰鬥,我軍殲滅了1500-1700美國侵略軍。
美軍:胡扯,我們第7騎兵團1營2營加起來都才1000人,等於我們每個士兵都被你殲滅了1.5次是吧?那怎麼你們傷亡太大打不下去了?我們只死了312人(這還包含4個失蹤死),傷540,你們戰報吹飛了兩倍有餘!
======================================
再給一個喜聞樂見的典型案例:
志願軍第63軍關於第五次戰役中殲敵數的官方戰報:

擊斃擊傷還分的挺清楚。咱不看擊傷,就看擊斃:擊斃英軍1049人,擊斃美軍5362人。
美軍咱也不管,就看英軍。五次戰役63軍的確給當面的英29旅(注意,這是純英軍部隊,加強一個比利時營,但沒有英聯邦軍在裡面)放了血,皇家格洛斯特郡團1營(志願軍側稱之為皇家格洛斯特營)被全滅。但是——
英國在整個朝鮮戰爭中只死了1109人
也就是說,如果志願軍的戰報準確的話,從50年到53年打滿全場的英軍的94.6%的人員不可恢復損失來自於第五次戰役中63軍一個軍的戰果


網友問:戰爭中的殲敵數字是怎麼來的?一是戰俘營里統計的,二是,打掃戰場的人,統計的。

我軍是,由連隊為單位 ,戰前的人數,戰爭中死、傷、失蹤的人數,戰後的總人數,上報營,營 上報團,團 上報師,師上報軍 軍上報國防部。再上參考打掃戰場的 掩埋人數 和陸軍醫院死亡的人數。這個數字都是絕密的。官方不報道 都是假的。


今天說說網友們比較感興趣的1984年老山前線松毛嶺大戰的戰績問題。其實這個稱呼是偏概全,松毛嶺(即662.6高地以南山包群)只是越軍進攻的一個方向。當時越軍進攻有4個方向:1072高地方向、662.6高地方向、那拉方向、八里河東山方向。準確的提法是「船頭地區7月12日防禦作戰」,為簡便起見,可稱之為7.12作戰。

1984年7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4軍在炮兵支援下,激戰14個小時,徹底粉碎了越軍對我老山地區一個加強師規模的進攻,取得了10年對越作戰的最大勝利。
對於這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戰鬥的殲敵人數,不同的資料來源有不同的說法,而且由於統計口徑不一,有的數據之間出入頗大。比如:
成都軍區兩山作戰基本總結稱:計斃敵2000餘人,敵內部反映為3000餘人。
14軍老山作戰總結稱:共斃傷敵1329人,俘敵5人。
14軍保衛邊疆史稱:共斃傷敵3300餘名,俘敵5名。
昆明軍區軍事工作大事記稱:殲敵1500餘人,俘敵6人(敵內部反映損失3000餘人)。
根據自情自報原則,一般來講,自己的損失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統計最接近真實情況。所以我軍部分史料中,採用了「敵內部反映為3000餘人」這一說法。至於這個敵內部反映,由於未見具體資料,不知道究竟從何而來,推斷起來無非兩種情況:一是技偵截獲越軍無線電通信內容,二是我在越南內部發展的諜報人員向我提供相關數據。
再從戰場情況來看,越軍出動6個步兵團和部分特工部隊,共一個加強師規模的兵力向我反撲,遭到我軍炮火嚴重殺傷。而且我軍炮火打擊的不僅僅是向我前沿陣地衝擊的越軍和待機機動展開的越軍,還打擊了位於其縱深的集結步兵和炮兵陣地等目標。全天戰鬥,共消耗炮彈1200餘噸,以這樣強大的火力,斃傷越軍3000餘人,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提供一個越軍戰史資料記載作為旁證。進攻662.6高地方向的356師876團,僅陣亡人數就達到了600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歡迎關註:南疆烽煙正十年


勝方統計戰果相對比較簡單,敗逃和轉進中統計殺傷結果就比較難,這也直接造成了殲敵一億虎踞台灣。
我軍統計戰果一般是本人陳述加旁證,比較典型的就是張桃芳的戰績,絕大部分殺傷都有旁證的。但大多數戰場是群體殺傷,比如7.12松毛嶺大戰,越軍的主要死傷都是炮群造成的。這個就比較難區分了,只能報我這個炮連覆蓋區域內擊斃了多少,你那個炮連覆蓋區域內擊斃了多少,再往下細分,就難了。不過呢,給李海欣高地守衛排多計算了一些殺傷,前沿地帶一些越軍死傷算作他們用定向地雷炸死的,這很正常,大家都能理解,人家都犧牲了,多幾個殺敵數評個一等功不為過。在我軍歷史上,也有這個傳統,作為旁證的倖存者,會盡量為犧牲者多表功。


蘇翻譯的答案確實很不錯,我只是來補充點東西。
儘管飽受爭議,一般來說最嚴格的殺敵確認程序還是二戰德國的空軍擊墜制度。二戰時德國的鐵十字勳章在初期特別難得(RK在後期也是),對於普通的陸軍或者海軍來說,"超出本職範圍的勇敢行為"這個評定標準確實難以具體下來。然而二戰時德國飛行員的擊墜數和出擊次數量化了這一標準。在大戰初期,10次擊墜差不多就可以得到Ek1,30次擊墜便可以獲得RK。後來戰爭愈演愈烈,獲得相應勳章要求的擊墜數也一路飆升。同時,由於東西線面對的敵飛行員的質量不同,同樣擊墜次數的西線飛行員要比東線飛行員獲得更多榮譽。因此,德國空軍有著一套嚴格的擊墜數確認制度,它要求每次回航後,報告你的擊墜數,敵機型號,擊墜時間,簡要敘述遭遇,敵機機身編號(如看到)以及敵機是墜機還是凌空爆炸。最重要的是有人為你的成果作證,一般來說是僚機干確認成果這活。二戰時德國空軍人才輩出,少校哈特曼有著352次確認擊墜的至今無人超越的成果,中校巴克霍恩有著301次獨立擊墜的戰果。二戰期間,擊墜數超過100的德國空軍飛行員數量達107人!同時期蘇聯第一飛行員闊日杜布的擊墜數不過62,而英軍頭號王牌約翰遜(James.E.Johnson)上校的戰績是34次獨立擊墜和7次合作勝利,美軍並列第一的兩位王牌約翰遜(Robert.S.Johnson)上校和加布雷斯基上校的戰績都是28次擊墜。面對這麼大的差距,自然有人認為德空軍的數據作假。在我看來,我認為這麼高的擊墜數是真實的,這不僅因為飛行員所具有的高超素質,也因為德飛行員在戰爭期間的高出勤率。本人在此無意引起紛爭。
後來官老爺沒事兒干就調教制度玩兒,又整出了擊墜點數制度。具體有點忘了,大概是擊落一架戰鬥機積多少分,擊落一架單引擎轟炸機又積多少,輔助擊落又是多少分。積累夠多少分就可以換勳章啦(是不是感覺跟玩兒遊戲一樣)。
扯的有點遠,各位看官隨意看。


炮兵實力太強的話,火力準備後步兵只要打掃戰場,以及......統計戰果。統計方式......一條手臂加一條大腿算一個人,兩條手臂算一個,腦袋就算一個,兩條大腿算一個,或者20公斤混著土的碎肉算一個。
為什麼統計方式相差這麼多?因為大多數已經被炸碎了找不到了,能統計到的殘存人肉按30%算是比較科學的。


看法國老電影王中王,開局兩個飛行員對決
一個擊中另一個,但是這個先迫降
於是兩人都認為自己擊落了對方
於是迫降後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飛機上畫擊落標誌。。。
於是繼續開打。。。


1.抗美援朝期間,根據志願軍空軍司令部的統計,中後期敵我損失交換比在1.5至1.7之間。可空軍將領段蘇權並不認同,上書中央認為真實數字應在1.2左右,後來被劉亞樓和劉震整了一通。
戰後,關於美空軍的損失,不僅中美各自公布的數字差距大得離譜,中、蘇也都認為自己立了頭功。
2.我們通常都認為解放軍空軍在五六十年代的國土防空作戰中戰績斐然,但美、台公布的數字都是他們完勝我軍,認為我軍技術拙劣。外國的統計數字具體可見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最準確的就是數屍體。但是有找不到的,還有被救走或者屍體拖走(這待遇一般都是大官了)的。所以會按照旁證,還有對面的編製進行推算。內部會算清楚,宣傳時候會有一些水分。


一種是擼吧擼吧統計,大家上報和預估
然後經過上級核定

還有一種是異次元統計法,比如說殲敵一億


免票的開放式旅遊景點,怎麼統計接待人次?一直很好奇這個,總感覺很多景點的統計數據虛高


這個是一個不標準的統計。古代還好點。現代戰爭都是轟炸。死無全屍。而且兵種標準不一致。有人算。有按消滅有生力量的。就是炸了多少房子的。


屍體和其他來源,二戰時期部分飛機裝備有照相設備,可以拍攝下敵方飛機墜毀或者轟炸效果的照片。至於一般部隊,就沒有這個條件。詳情參考樓上


推薦閱讀:

張靈甫為什麼感覺名氣比王耀武還大?
二戰各國士兵戰鬥意志哪國最強?
二戰期間中華戰區的日軍是怎樣進攻陝甘寧邊區的?
如何評價方先覺將軍?
朝鮮戰爭中有哪些令人震撼的照片?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歷史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