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手裡的現金比市值還高這說明什麼?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學一點財務分析,更多「財務分析」討論歡迎關注。


公司現金餘額比市值還大,那可能是因為:

1. 沒考慮負債;

2. 如果1 不成立,則負債可能在表外,例如公司正在打官司,輸了要賠十個億;

3. 市場認為決策層是蠢貨,再多現金也遲早要在運營和投資中賠掉(如HTC、人人網);

4. 公司被大股東把持,或者股權過於分散無力制約管理層。想支配現金?門都沒有;

5. 公司是騙子或被懷疑是騙子,財務報表也不知道真的假的,所以投資者就用估計的水分給股價打個折;海外上市的農業公司和福建公司最容易被懷疑(事實,非地圖炮);

6. 別看現在便宜,等你開始大肆買入時就不是這個價格了,市場遲早反應過來你要幹嘛,然後把股價追上去。這麼一想,很多人就沒了套利的動力。這也是為什麼凈資產凈現金高於市值的公司那麼多,LBO的卻寥寥無幾。

7. 即便可以成功收購或私有化並關掉這個公司,取出這筆現金,也要再花好多額外的錢。(員工賠償、債務債權清理、財務顧問費、審計費、資產評估費、律師顧問費等等)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而且實務中還真遇到過,一家擬收購的公司自己開價,估值構成是在凈資產的基礎上加上他的貨幣資金(因為金額很大,它覺得有價值),後來盡調發現錢是從大股東那裡拆借來的,掛在往來里,所以這種貨幣資金不是可持續性的,最後當然是不能加了。
-------------------------------------------------------------------------------------------------------------------------------------------
其實賬面貨幣資金餘額和市值看起來不能直接可比的,主要是這相當於要比較報表上單一項目的賬面餘額公司整體的公允價值,跨越了計量屬性(成本、公允)和量綱(部分、整體),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在問為什麼的一個人的手看起來比他照片里的人像大那麼多。但是我一直認為,所有公開可獲取的信息都是值得被分析,而且能得出一些結論,所以我想了一下,這個問題至少能夠分析不同情景下可能的原因。
-------------------------------------------------------------------------------------------------------------------------------------------
題主問一個公司手裡的現金比市值還高這說明什麼?簡單抽象一下,一個部分的賬面比一個整體的公允要大,其實卻是是值得深挖的,因為通常邏輯下部分的賬面小於整體的公允才是自然的,那麼應該如何考慮?(以下部分腦洞分析,可能不具有會計上的嚴謹性,歡迎交流,補充更正)
部分、賬面&>整體、公允?
① 部分、賬面高估
也就是說賬面現金不值那麼多錢,或者說,賬面的現金質量不高,所以無法(或不能)在公司整體的價值中有所體現。那就要繼續深挖賬面上存量現金的來源,是自己賺的還是融資獲得,融資獲得的是股權還是債權,債權融資的對象是關聯的還是非關聯的。
從質量角度考慮,一般情況,應該是經營獲得現金&>股權融資現金&>債權融資現金(關聯方or特殊特色渠道)&>債權融資現金(一般、傳統、自主性差)。
就像樓上一些回答所講,如果賬面上大量的貨幣資金是通過銀行短期借款獲得的,無疑是「質量最差」的,所以市值中完全沒有體現都是有道理的(這裡假設市價是在公平市場上有能力的參與者共同博弈生成的,那麼市值基本上就是凈資產的溢折價調整,資產、債務的同等增加就不會影響該部分),但是我認為一些有質量的現金在市值中是可以有所體現的,甚至有些負債生成的現金如果構成了特殊的融資壁壘,我認為也是可以在市值中體現的。
綜上,手裡現金比市值高,一種情況是市值合理,手裡現金高估,差額就是市值對現金中無質量部分的估值折價調整
②整體、公允低估
因為市價的評估方式是多樣的,特別是如果這裡的市值就是簡單通過上市公司某天的收盤價格計算得出,那就包含了更多公司整體賬麵價值以外的東西,何況大家都知道股票價格是投資者對公司未來預期價格的現實體現,這就是歷史與未來的區別了,有差距真是再正常不過。
但是,如果市值低估,我們無法倒推出這一結果是直接、唯一與手裡現金價值相關,因為造成低估的原因太多了。但如果我們分析清楚了手上現金的質量,比如現金都來自權益項目(最好是留存收益),我們可以得出,市值已經低估到甚至比手上的高質量現金還要低了,那到底還有什麼其他特別的因素大幅度調減了公司估值呢(不知道了)。
-------------------------------------------------------------------------------------------------------------------------------------------
所以呢,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還需要更多額外的補充信息
但我的意思就是,如果你關注現金、或者關注公司價值,比較這兩個是可以繼續向下挖掘出東西的
哎呀,我就是腦洞太大
以上


用財務會計原理上的知識來解讀下,現金和市值意味什麼,再來看看現金比市值高說明什麼。

一、現金和市值的定義和屬性

1.現金。這裡的現金應該是廣義的現金,至少包括銀行存款、現鈔兩部分,可能還包括持有的金融資產,如公開交易的股票、債券等。現金在會計上屬於資產,我們看看會計恆等式:資產=負責+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表也是這樣的結構,左邊資產,右邊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包括現金在內的每一項資產如果追溯,理論上最初的來源都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負債是通過借款、發債、賒銷、欠款等途徑形成的,反正是最終是要還的。所有者權益是投資者投入的股本、股本溢價、累計利潤或者虧損等形成的,屬於股東自己的凈權益。

2.市值。市值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市場價格」,每股股票的市值就是每股股票的「交易價格」,公司的市值就是公司所有股票加總後的「市場價格」。市值的評估基礎有很多因素,較為主流的觀點認為是公司未來凈現金流的折現,專業的方法比較有技術性,但是投資者的智慧是無窮的,所以才有了「市盈率」「市凈率」之類簡單粗暴的方法,來比較公司投資的回收期、股權溢價合理性。(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利潤,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所有者權益)。

二、現金比市價高說明什麼?

1.可能性一:資產負債率高。前面說了現金的其中來源之一就是負債,那麼高負債就可能使企業現金多,這裡說的是「可能「」,因為負債也有可能是使企業其它資產高,譬如設備、辦公樓。所以資產負債率高的企業可能會出現現金比市價高,這種資產負債率高的企業,有的是行業特性(金融、地產等),有的純屬企業主動或者被動搞出了偏離同類企業的高負債。

舉個例子:

信達地產(600657),2017年第一季度末貨幣資金94.35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31.2億元,而信達地產2月18日停牌前的總市值只有87億元。典型的現金大於市值的。公司資產負債率86.66%。

泰禾集團(000732),2017年第一季度末貨幣資金271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1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5億元,而泰禾集團3月31日的總市值只有212億元。也是持有現金大於市值的。公司資產負債率84.96%。

2.可能性二:盈利能力差,並且預期未來盈利能力沒有明顯改善。盈利能力差並且預期未來盈利不能有效改善,則投資者的投資回收期長,而市場是有投資回收期的合理期限的,這時公司的市值就會比較低才能獲得投資者投資。而公司持有現金則相當高,沒有好的投資方向,市場上這種公司也不少。

再從市場上找個例子:

東方電氣(600875),2017年第一季度末貨幣資金271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310億元,而其3月31日的總市值只有235億元。2015年、2016年凈資產收益率1.9%、-8.07%,資產負債率73.4%。

所以,持有現金高於市值的單一指標,不能據此說好與不好,A股市場上現金高於市值的公司一抓一大把,不能說明公司具備投資價值等,要結合行業、資產結構、來源等綜合判斷企業價值。


提一個公司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研究一下,中國綠色農業公司 China Green Agriculture, Inc. (NYSE:CGA) ,截止目前$66m market cap,2015年半年報現金$93m,扣除負債凈現金$68m (CapitalIQ直接抄出來的不知道準不準),歡迎討論

我的理解是:
1)要看負債多少,有被低估的可能性,但是市場也不是傻子,這是最簡單的最簡單的算術題了,所以:
2)公司可能是虧錢的 / 公司有計劃把現金投到不被市場看好的行業/機會中
3)如前面提到的,可能有表外負債,可能賬目不被信任,市場根本不信公司賬戶上趴著這麼多現金
4)可能有公司治理的問題,否則有現金,沒負債,主營業務現金流良好,不準備投資,為什麼不發股息?

Disclaimer: 利益不相關,本人和所就職公司目前沒有,也沒有計劃在未來持倉提及的公司


假設這是除去債務的凈現金。在我看來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 公司治理導致的市場失靈。比如有些公司採取dual class的股權結構,投票權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樣的公司無法收購。即使現金擺在那個地方,你無法收購,就無法拿到。另外,爭奪控制權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 價格信號失真。 市值是公司價格乘以股票數量。如果股價失真的話,那麼市值的參考價值也會下降。什麼是價格?價格反應的是某個時間點對這個股票供求的一個平衡點。在交易清淡的市場中,價格信號很容易失真。很多情況下,處於困境的公司流動性會不足,某個時間點的價格信號可能失真。
  • 公司的運營成本。公司運營是需要成本的。由於合同、工會等等的存在,你無法立馬關掉一家公司。即使市場沒有如公司治理、價格信號失真等等其他的摩擦,等你收購清理完畢,現金也耗費很多了。

僅從實務上講,拋去嚴重股災,國家戰爭,股市流動性不足等極端情況。基本可以確認公司財務有問題。

理由:理論上講,現金大於市值,意味著我用10億買了這個公司,公司賬上還有十億留給我,也就是免費拿了個公司,廠房,產品什麼都是附送給我的,在公開市場,這幾乎不可能存在。一定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實戰經驗:盡調過兩家貨幣資金跟市值幾乎一樣大的公司,一家三板一家港股,都是幾個億市值,兩個公司在行業內也屬於還不錯的水平,領導的意思是如果是真的,直接大額轉讓股權能收多少是多少。結果無一例外,不給看銀行流水。其中一家我特別喜歡,擅自做了一個星期外圍研究,發現店面關了三分之一,賬上能有幾個億現金活見鬼了。

剛看了下,這兩家公司現在還是這種情況,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

=========================================================
更新,評論請從實務角度考慮。
賬面現金=市值是剛融資?
見過什麼公司100億市值能融100億現金嗎?融10億頂破天了吧。
還有說什麼沒算負債的,100億市值100億現金的企業,負債多少算合理?資產你算了嗎。
實務,實務


這7家新三板公司 市值跌破現金!

公司市值小於現金!這意味著,你花一筆錢把企業整個買過來,可以控制一筆更大的錢。

別以為只有國外股市有這現象。新三板上,這樣的公司越來越多。公司市值小於現金,不代表你就可以買,但這是一個絕對需要關注的事情,弄不好其中就有機會。

現在,新三板上有7個符合條件的公司。你要不要買?

1、看上去很美,7家公司市值低於賬上現金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截止9月30日,賬上貨幣資金比總市值還大的掛牌企業有76家,但是68家是協議轉讓企業。考慮到協議轉讓企業估值失真,而且很可能你想買也買不到它們的股票。

剔除這68家協議轉讓公司及一家金融類做市企業後,還有7家做市公司。

這7家公司分別是方蘭德、亨達股份、海芯華夏、一恆貞、中窯股份、巨龍生物和銀豐棉花。

這7家公司基本都是製造業企業。

7家公司整體的貨幣資金與市值之比為1.42,其中比值最高的是一恆貞,達到1.81,最低是海芯華夏的1.04。

讀懂君要提醒你的是,這些公司的財務數據整體上看並不太難看。

從2013到2015年,7家公司中有3家實現凈利潤連續增長;只有中窯股份和巨龍生物2015年凈利潤出現斷崖式下跌。2015年營收明顯下滑的有4家,亨達股份、中窯股份、方蘭德、巨龍生物。

其中營收和盈利都下滑的有兩家,中窯股份和銀豐棉花。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為什麼仍在成長中的公司,市值低於凈現金?到底是市場抽風了,還是公司出了什麼大問題?讀懂君帶你看看這7家公司的具體情況。

2、7家公司都有誰

一、 方蘭德:油服平台公司,真金白銀回購3.53%股份

如果方蘭德可以對投資人說一句話的話,那它一定想說:寶寶已經很努力了。

方蘭德是一家生產、銷售石油裝備產品的企業。原油價格下跌,石油裝備製造企業深受影響,方蘭德的營收也在下滑,2013年營收4.75億元,2015年營收4.05億元,下降14.74%。

在這種情況下,方蘭德努力轉型成為油服領域的平台企業。這幾年盈利能力連續提升。2013年盈利1070.28萬元,2015年盈利2628.75萬元,這兩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也從4.8%提高到10.7%。

2016年年中時,方蘭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多達1.27億元,創造現金9466.88萬元。方蘭德的賬上沒有銀行借款,銀行存款有1.78億元,沒有融過資,這意味著賬上的現金幾乎都來自其經營所得。

去年2月,公司還拿出真金白銀回購了佔總股本3.53%的股份。

這麼努力的一家企業,市值還是低於貨幣資金,到底是為什麼?

二、亨達股份:現金是市值的1.65倍!

亨達股份好像遇到了一點麻煩。

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皮鞋的典型輕工製造企業,從2012年起業績就開始下滑。2012年營收7.08億元,2015年則為4.88億元,減少了31%。凈利潤也從2012年的1.17億減少至2015年的4573萬元,下降61%。

同時,公司應收賬款和存貨的周轉率在大幅提高。2013年亨達股份應收賬款75天周轉一次,存貨298天周轉一次;2015年應收賬款則需要98天周轉一次,存貨343天周轉一次。

在這種情況下,亨達股份賬上還有4.94億元貨幣資金。讀懂君也很好奇,錢都從哪來的?翻完了財務報表,依然一臉懵逼。

亨達股份銀行存款4.93億元,而短期借款8861.39萬元,預收貨款183.83萬元,且掛牌後只在2015年融資7000萬元。

亨達股份目前身處創新層。賬上貨幣資金是市值的1.65倍,每股現金達到4.58億元,每股凈資產8.36元,凈資產是市值的3倍。目前凈資產收益率為5.2%。

三、海芯華夏:營收和凈利連續增長3年,現金主要來自融資

海芯華夏是一家農業增值電信業務服務公司,是這6家公司中唯一一個近3年營收和盈利都增長的公司。2013年營收706.26萬元,盈利35.98萬元,2015年營收1067.36萬元,盈利318萬元,分別增長了51.13%和783.85%。

海芯華夏也是這7家公司中唯一一個分過紅的。2016年5月,海芯華夏每10股派發1元的紅利,共分紅260萬元,佔2015年凈利潤的81.76%。而且,2016年上半年海芯華夏現金凈流入1.11億元,自身造血能力很強。

正是因為這麼靚麗的業績,海芯華夏被給予了38.91倍的市盈率。已經有了一定的估值溢價。

海芯華夏還被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看上了。2016年1月,海芯華夏被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溢價收購,公司向東方國信發行2000萬股,占發行後股本的43.48%,價格為5.5元,當時公司股價僅為3.05元,完成後東方國信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東方國信是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進行大數據服務,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最大的商業智能軟體供應商。

海芯華夏賬上總共有1.286億元的貨幣資金。但公告顯示只有857.36萬元的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高達1.2億元,但海芯華夏沒有披露這1.2億的其他貨幣資金具體是什麼。

海芯華夏也沒有銀行借款,經營所用資金幾乎都來自定增融資。2015年上半年海芯華夏融資1500萬元,2016年融資1.11億元。

背後有實力雄厚的大股東支持,分紅這麼慷慨,業績穩定增長,但是市值還不及凈資產,甚至不及賬上的現金。看上去很誘人,有木有。

四、一恆貞:現金和總市值之比達到1.81

一恆貞是這6家公司中貨幣資金與總市值比值最高的,達到1.81。

一恆貞主要從事珠寶飾品設計和銷售,公司的存貨主要是黃金及黃金飾品、翡翠、和田玉等貴重首飾。2015年公司營收2.44億,相比2014年增長50.58%;2016年年中營收1.98億元,同比增長202.89%。

相對於其他幾家公司,一恆貞創造現金的能力比較強,2016年上半年公司現金凈流入1.09億元,佔到銀行存款的64% 。

雖然2016年年中營收增長不少,但是卻虧損了1911.5萬元,同比下降739.27%。公司稱是因為黃金租賃業務,低價租出黃金後黃金大漲,公允價值變動較大,所以導致了非經常性損失。

一恆貞賬上現在有貨幣資金2.04億元,其中有1.71億的銀行存款,3300萬元存於銀行的保證金,2016年上半年向銀行借款1.14億元。

五、中窯股份和巨龍生物:下滑的公司,現金有多大用?

中窯股份和巨龍生物共同的標籤就是:高市盈率。中窯股份68.67倍市盈率,巨龍生物74.26倍市盈率,而新三板整體的市盈率才27倍左右。

中窯股份主要進行節能環保陶瓷窯爐及配套設備的研發、設計、製造及銷售,2015年營收1.96億元,盈利147.66萬元,分別同比下滑35.4%和89.19%。

中窯股份上半年的經營活動沒有創造出留存的現金,上半年凈流出現金82.04萬元。但賬上的貨幣資金有1.18億元。那錢從哪來的呢?可能是借來的。中報顯示,公司質押、保證借款餘額為5095萬元,預收貨款餘額為4886.88萬元,此外,中窯股份2015年上半年定增融資了3300萬元。

巨龍生物主營氨基酸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5年營收3.86億元,盈利312.55萬元,分別同比下滑33.17%和81.89%。

巨龍生物本身生產現金的能力也不強。借錢能力也很強。2016年年中時凈流入現金3843.97萬元。2015年上半年定增融資1個億,2016年年中賬上的銀行借款、質押、抵押還有4.32億元,此外還有長期借款2.12億元。

看起來很美,但錢可能都是借來的。

六、 銀豐棉花:8.66億現金有什麼用?短期借款有20億啊

銀豐棉花相比其他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去年遭遇了黑天鵝。

銀豐棉花是一家覆蓋棉花收購、加工、銷售、倉儲物流、交易市場等棉花產業鏈的綜合運營公司。

因為棉花減產,從2013年以來,營收和凈利潤都在下滑。去年5月又在期貨業務上虧掉6.66億,不得已出售子公司90%的股權,換回5.22億元,才彌補了大部分虧損。

雖然賬上有8.66億元貨幣資金,但多數也是借來的。2016年短期借款達到19.77億元,比15年新增3.34億元。

棉花大幅減產,收入腰斬,期貨巨虧,市值也算是其經營業績的真實反映。

寫到這裡,讀懂君需要值醒各位的是,進入2016年以來,儘管這7家公司市值進一步下滑,而且賬上還有大量現金,卻沒有一家宣布要回購股票。

不管怎樣,市值小於貨幣資金的公司看上去都是一塊誘人的蛋糕。背後到底潛藏的是機會還是風險?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市值就是股價乘以股數,不存在折現的問題。
對於非上市公司來說,不能叫市值,因為沒有公允的市價,只能叫公司價值。公司價值計算的方法才會涉及到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的問題。

出現了這種問題,可能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原因,例如借了一大筆現金負債,又或者變現了大額的資產。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尤其是國內的上市公司來說,股價的變動的原因實在匪夷所思捉摸不透,這些在資產負債表上看起來變動很大的事項對股價的影響忽大忽小。
站在股市的角度看,如果一家公司手上的現金大於市值,說明投資者對此公司的盈利能力沒有信心,大量拋售了股票導致股價下跌。


2015年11月4日(第三次修改):

一個公司手裡的現金比市值還高這說明什麼?

結論:不確定,但這是個信號,意味著這裡有故事


首先:一般人看到後通常會有哪些聯想?
1.投資者(主要是戰略投資者)會問,我是否可以把公司買下套現賺個差價?
2.投資者(主要是財務投資者)會問,股價是否被嚴重低估,到了買入時機?
3.股東會問,管理層是不是吃乾飯的?公司經營發生了怎樣的嚴重問題?

其次:一般的理解:
「市值」意味著買下企業要花多少錢,「現金」是企業資產的一部分,假如把該還的債還了,剩下的錢尚且比買企業花的錢多,誰會傻到放著這筆生意不做呢?

第三:問題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列表)

  • 公司/現金/市值/會計恆等式
  • 經營活動/商譽/無形資產/現金流量表/資產結構/上市公司流通股/市盈率/凈資產/表外負債
  • ……

第四:基本概念(明細)(我不是會計科班出身,發現錯誤歡迎指正)
A.公司:廣義的公司泛指所有類型的企業,狹義的公司專指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然而,「市值」通常只和上市公司有關(請參考@滾多多答案),非上市公司其所有權的交易不存在透明的市場價格,所以公司價值大小不在公眾視野之內(如華為)。

B.現金:狹義的現金就是紙幣、硬幣,沒存銀行,放在企業保險柜里(即會計術語「庫存現金」)。但題主所指的現金應該指的是「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甚至指代範圍更廣一些,涵蓋企業短期理財需要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等「流動資產」。

  • a)凈現金/現金存量:樓上有老師的答案中提到這兩個概念,我不太了解是否是財會的專業術語,但企業財務報表上似乎不存在這一科目。從常識上講,一個人(或公司)實際擁有多少錢肯定要減去他欠的錢(負債),但由於他每月有工資進賬(收入),也要還信用卡和房貸(負債),計算具體某個時間點上擁有多少錢意義不大,會計上重視的往往是「資產負債表日」的現金(屬於流動資產之一)與負債(包括銀行貸款和應付賬款等等)的關係,這裡或許可以把「凈現金/現金存量」理解為「可支配」的「流動資產」比較恰當;
  • b)「現金流量表」的現金:相比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是檢驗企業現金流健康與否的重要報表,但這裡的現金不是時點數,單獨拿出來討論同樣意義不大,這裡也許就涉及財務分析工具比如「杜邦分析法」的使用技巧了(我不具備這方面的經驗);
  • c)企業「資產結構」與現金:離開「固定資產」、「金融資產」、「無形資產」等等其他資產的形態單獨討論「現金」(或者說「貨幣資金」)同樣會有視線狹隘之嫌。因為流動性最好,往往「錢(現金)」最「值錢」;但由於未參於經營或者投資活動,「錢(現金)」不「生錢」,所以很少有企業會傻乎乎地把大量現金存在銀行吃活期利息,那麼,被轉化為同樣流動性較高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就不算是現金么?而沃爾瑪等零售業可短期變現的大量存貨呢?

C.市值:(據百度百科)指上市公司以流通股股價計算的公司股票總價值,可以粗暴理解為將公司整個買下要花多少錢。

  • a)上市公司流通股與市值:福布斯榜上世界首富經常換來換去,這不意味著有個勤勞的搬運工,天天把錢從比爾蓋茨這裡搬到巴菲特那裡。而僅僅是由於其公司股價的漲跌。@麥哲倫老師和@肥肥貓老師的答案中都已明確提到了「價格信號失真」和「LBO」的問題,但假如你真的是戰略投資者想要收購某企業,肯定不是菜市場買菜那樣單純比個價格吧,併購整合的成本代價問題不是這個問題下能夠討論清楚的。這裡只有「市場信號」如何解讀的問題。此外,流通股往往僅佔全部股份的一小部分,其價格波動對於併購成本的最終確認往往僅起到參照作用。
  • b)「市值」與「市盈率」:據@安祖老師的答案,上市公司市值=凈利潤*PE,由於行業標杆企業的市盈率會稱為衡量同行經營狀況與估值水平的重要參考,因此上市公司的市值往往換算成市盈率來評估比較。由於股價的波動性,市值更多地受到市場行為的影響,與企業真實價值相背離。前者可以類比受潮汐影響的水位高低,後者可以類比為僅存於想像中的海拔零點。
  • c)「市值」與「凈資產」:我本題答案的上兩個版本討論過個人理解的市值與凈資產對應關係。這只是一種便於個人理解的簡化,好像IT領域用「視窗」「郵箱」作的隱喻。現實中,「市值」是通過「股價」計算而來的;而「凈資產」則來自「資產負債表」,或者說是種「賬麵價值」,單純將這兩者放在一起比較計算沒有實際意義,但能在深入學習財務分析時為自己的理解做一些鋪墊。

第五:基本概念的引申(明細)(如果讀者你沒有接受過任何財務知識的培訓,建議看一看先)
D. 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凈資產)。都是以貨幣計量的,或者說,都是從資金(錢)轉化(買賣)而來的。等號右邊代表流入企業資金的來源(或者資金的歸屬關係),等號左邊代表流入企業資金的去向(或者資金的當前形態)

E.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從企業會計的角度,會把企業的資金運動(交易或事項)分為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三類,需要在「現金流量表」上體現。我個人理解,凈流入現金的來源若是「經營活動(包括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屬於企業正兒八經賺的錢,「投資活動」則是企業不務正業賺的錢,「籌資活動」得算企業求爺爺告奶奶得的錢。若是企業的資金越來越多的從投資活動流入,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的營收所依賴的市場已趨於飽和,由於通常主營業務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集中了企業大量優質軟硬體資產,這個科目的現金流說服力遠遠高於其他科目。

F. 商譽:(據百度百科)……在企業合併時,商譽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併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從會計的角度,先有企業合併再有商譽,而企業日常經營中通過廣告、市場營銷推廣、用戶口碑維護等等支出所建立起的品牌價值、知名度與用戶忠誠度,不能也難以在企業資產類科目上體現。因此,這方面所花的「現金」永遠是費用,而不是類似「在建工程」類的「資產」。

G. 無形資產:抱歉,因為有些時間沒下功夫研究會計理論了,這方面的知識基本還給老師了,只是依稀記得,關於技術研發與設計支出這塊是否應作為可辨認凈資產確認,有嚴格限定條件的,等以後有機會再翻書吧。但這與商譽一樣,本身都屬於企業賬麵價值與實際價值的偏離。理論上經營者會為了維持與提升企業未來競爭力而將這部分支出保持在一定水平,即花費「現金」購買此類打引號的「非流動資產」,但特殊情況下,削減這部分經費支出短期內改變企業財務狀況,長期則是企業經營戰略的改變(IBM之於IBM研究院)

H. 表外負債:當企業面臨反壟斷訴訟等重大潛在財務損失時,會有這部分的負債在財務報表之外,然而我這部分同樣沒多少理論與實際知識……

……

第六:從會計恆等式與企業資產結構看現金與市值間的聯繫
第七:可能原因——管理經營相關
第八:可能原因——市場環境相關

第九:可能原因——其他
第十:財報發布導致對股價(市值)的影響
第十一:對一般理解的該修正與信號解讀的正確姿勢

(時間關係今天改不完了,老答案原封不動暫時保留,To be continued……)
(由於空閑時間有限,未必會在短時間內更新,我只想通過答案版本的不斷修改,告訴各位知友,知乎上出現的答案並非是更古不變的真理,而是一個動態的成長的過程,知乎提供的是一個學習與自我提升的機會,而非另一個學校或者教室種的填鴨,兼收並蓄往往要比照單全收或者固執己見更有助益。然而,功夫在詩外,別人在某個領域的深入程度,與你往往有顯著差異,這在概念本體網路上體現的尤其明顯,你眼中的一條狗,專家眼中則會是一條拉布拉多犬。這其中的差別不是光靠囫圇地看知乎答案所能彌補的,但知乎往往能快速搭建你在陌生領域的知識體系框架,作為二八定律中,利用20%時間獲得80%的那部分)
-------------------------------------------------------------原答分隔線-------------------------------------------------------------

2015年10月14日
讀了 @孫志超 大大的答案突然有些惶恐,因為雖然不知道他具體反對的是誰的回答,但的確對自己這個答案的描述和相關的概念範疇沒什麼太大的自信。
14年我做市值了一件的兼職會計,但處理的會計業務完全不涉及上市公司,本周因為朋友幫忙,需要參與一家小企業的財務交接,作為獨立第三方查一下賬,晚上加班累了為活躍下神經(也包括今晚)才答的題。
的確在知乎答題是件嚴肅的事,不知為不知,但惶恐就惶恐在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知道上。
一個概念在不同的語境下是有不同的定義的,打個比方,如在心理諮詢與治療領域,「心理醫生」,這個概念假如和「心理諮詢師」放一起,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首先是醫生,有處方權,其次才與「心理諮詢師」一樣,是個心理學工作者;但非專業人士很難分辨兩者的實際不同。
但怕就怕不明覺厲的人因為「心理諮詢師」這個概念相對更新鮮,主觀地認為比「心理醫生」更高大上,犯了根本性地認識錯誤。
我也害怕犯這種根本性的錯誤。所以回頭又去細讀自己的回答。
回到本問題的回答上來,
我認為自己在全文的論述中,的確是不嚴謹的,因為回答這個答案,當時是以打比方的方式解釋「常識」這個出發點寫的。
比如以下這一段:

從會計視角來看,「市值」與「凈資產」之間往往有一種對應關係,「凈資產」往往是企業的賬麵價值的反映,比如一年前公司花1萬買了台Mac,一年以後去掉折舊,賬麵價值還剩8千,但實際上市場二手賣掉可能4千都沒了。而「市值」更多與企業的盈利能力,即所投入資本的增值能力掛鉤,因此簡化計算,可以用「市值」=f(凈資產)的函數關係,或者簡單用一個係數k,即 k·「市值」=「凈資產」來簡單替代。

這段論述,從財務專業的角度去看,簡直就是扯蛋,但這卻是自己真真實實的在對「會計恆等式」、「市值」、「凈資產」這幾個概念建立彼此聯繫時的一種比喻,有助於自己形象化理解。就好比說「心理醫生」=f?「心理諮詢師」一樣。

坦率地講,自己在知乎答題的動機,就好像大學專業課課後寫論述作業,還是以自己學習的目的為主。如果能把對一件事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講清楚,那說明自己多少有了一點理解,如果沒說清楚,說明理解程度不夠。

假如沒有在答題後持續關注到更多更高質量的回答,還真的會犯坐井觀天式的錯誤吧~~

----------------------------------------------------------答案補充分隔線----------------------------------------------------------
從答案上方「雅虎」「網易」的兩個標籤來看,題主問這個問題,問的實際上並不是財務基礎知識,而是財報中列支的賬戶餘額背後的深層含義。然而我昨天答題其實也僅僅是借雞生蛋而已,因為分析雅虎網易的財務結構一沒專業知識,二沒答題衝動。
然而這個問題事實上引出的是兩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一、企業財報什麼情況下會被「搞出個大新聞」,成為諸如渾水狙擊中概股類似的導火索?
二、同一個行業概念板塊下業務相似度高的兩家公司,或者一家公司外部環境沒有顯著變化下的不同經營狀況,在財報的那些細微之處可以管中窺豹?

-------------------------------------------------------------原答分隔線-------------------------------------------------------------
2015年10月13日

一個公司手裡的現金比市值還高這說明什麼?公司:廣義的公司泛指所有類型的企業,狹義的公司專指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凈資產)。都是以貨幣計量的,或者說,都是從資金(錢)轉化(買賣)而來的。等號右邊代表流入企業資金的來源(或者資金的歸屬關係),等號左邊代表流入企業資金的去向(或者資金的當前形態)

市值:(據百度百科)指上市公司以流通股股價計算的公司股票總價值,可以粗暴理解為將公司整個買下要花多少錢。此外,市盈率指的是市值比年利潤的比值,如果把公司比作老母雞,把每年的經營利潤比作蛋,一隻母雞市價50元,一年下的蛋10元,那麼市盈率就是5倍。收益不變的話你花的50元5年後回本,年收益率20%(不考慮母雞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成本)。
從會計視角來看,「市值」與「凈資產」之間往往有一種對應關係,「凈資產」往往是企業的賬麵價值的反映,比如一年前公司花1萬買了台Mac,一年以後去掉折舊,賬麵價值還剩8千,但實際上市場二手賣掉可能4千都沒了。而「市值」更多與企業的盈利能力,即所投入資本的增值能力掛鉤,因此簡化計算,可以用「市值」=f(凈資產)的函數關係,或者簡單用一個係數k,即 k·「市值」=「凈資產」來簡單替代。

現金:狹義的現金就是紙幣、硬幣,沒存銀行,放在企業保險柜里(即會計術語「庫存現金」)。但題主所指的現金應該指的是「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甚至指代範圍更廣一些,涵蓋企業短期理財需要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等「流動資產」。
現金(流動資產)是企業資產的一種存在形態,是流動性最高的資產(可以隨時隨地購買其他形態的資產),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其增值能力也是最弱的(如果不考慮其他資產的折舊攤銷等減值(負增值)情況的話)

回到會計恆等式上來,如果用「貨幣資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資產」替換等號左邊的話,用 k·「市值」=「凈資產」代入等號右邊的話,那麼等式就演變為:
「貨幣資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負債」+ k·「市值」

單純比較「貨幣資金」(即現金)與「市值」孰高孰低,而不考慮其他因素,意義不大。

然而從財務的視角去看企業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學會看財報(主要是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才能更客觀分辨一家企業的好壞或漲跌,甚至獲取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情報。這是券商行業分析師和管理諮詢顧問最常乾的事。


拋開負債和資產結構談資產都是耍流氓,尤其現金還是只資產中的一部分。

市值一般是公允價值,凈資產統計難免存在時滯,有出入是非常正常的。。
凈資產大於市值一般認為公司估值低,但是誰知道這之間又發生了啥事情。
然後凈資產又不完全等同於現金,凈資產=市值的情況下,來點啥為負,現金就可以大於市值了。
或者還有表外負債導致凈資虛高。

除了資產結構,還有產業特性的原因。
像某些企業,有動機持有大量極強流動性的現金來等待、尋找並維持高風險長周期項目的開發,現金多並不是啥問題。

所以現金大小跟公司市值大小並沒太大的關係
提問就一句話,遐想空間太多了,看上去像極了考研論述題。。


說明:
這個公司都這樣了,還不拿點現金出來把自己的股票回購了並向二級市場傳遞點「管理層對公司未來很有信心」的信號,要麼這公司吃棗藥丸,要麼這資本市場吃棗藥丸。


哪個公司這麼酷炫,請告訴我?


說明,1管理層在逗我玩,2公司嚴重低估,3看下負債什麼情況,


單項財務指標只能作為疑點,很難說明問題。
比如這種狀態持續多久。
公司股價是不是被熊市低估。


如果負債正常,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LBO的標的。


題主問得太空泛了,我丟個公式就跑

Enterprise Value - market value of preferred equity - market value of debt - minority interest -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 Equity Value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ock)


@Troy愛跑步 的回答是一種可能性。
@安祖 的回答相對比較客觀,雖然也不完整。

首先要考慮財務報表的準確性,要看當前的真實存量,而不要看現金流量的計算。現金流量表不容易操縱,但仍然可以美化。雖然99%的企業不會在損益表上列出期權的費用,但只要有員工執行期權,美國國稅局就會退稅,因此造成企業現金流量增加;雖然不合理,卻完全合法。因此,若要看出真實的現金流量,應該扣除股票選擇權的稅負減免部分。所以最簡單的辦法是去看純粹的現金存量。

光說現金量,不考慮長短期負債和待付款項,這個問題依然毫無意義。如果話題說的是「現金儲備-所有欠的錢-所有要付的錢」高於市值,多數時候是市場認為公司的經營對於未來有害。因為,除非是私有化,否則現金並不能立刻提取出來。

如果是科技公司,通常說明資本市場對公司未來不看好。比如HTC當前,現金是對股東唯一有價值的東西。品牌失去價值,未來還有更多的資產減記。同樣,現金高於市值的,還有迅雷、網秦……

如果是傳統行業,比如商貿公司,如果公司凈現金高於當前市值,說明不了太大問題,因為很可能是大規模擴張之後的短時收縮期,不出光進,但這些現金到下個周期還是要花出去的。只能說當前的股價安全邊際高,沒別的任何意義。

還有種情況,就像中概股在美國最糟糕的那段時期,二十幾家公司的市值都低於現金,這和資本市場是否看好公司已經沒有關聯了,而是整個環境都不景氣,沒人買股票了。

總之,我唯一能做的,是把不靠譜答案點反對。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而強答,是病也。


這說明它八成是金融機構。
我就放張圖,裝完逼我就閃。

中國銀行,現金2,400,000百萬=24,000億。總市值11,400億。
這一定是家爛公司,所有銀行都是爛公司,所有金融機構都是爛公司。
對於槓桿高的金融機構,這不是很正常嗎?


看了別的答案,補充一點:我答案里理所當然理解成凈現金比市值高了

===============

只能說明投資者對於這個公司的前景並不看好。

之前人人網也出現過手裡現金一堆,和市值相差不大的情況(有沒有超過市值就不確定了),再看看現在的人人網,也的確是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至於幻想收購公司然後分現金的,也別想太多了,收購公司的時候總是會有溢價的,然後價格就可能比現金價值高了,中間還可能產生各種費用。再說,大股東和其他投資者也不是弱智……


說明這家公司已經被門口的野蠻人盯上了


客觀看待現金流


客觀看待貨幣現金和經營性現金流的高低。手持巨額資金一方面說明資產質量較好,對銀行貸款依賴小。另一方面也說明公司經營積極性不高。大量閑置現金表明企業資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


部分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出現負數不足為奇。一些行業或公司儘管凈利潤仍在上升,但經營性現金流卻進一步惡化,這些行業或公司未來的利潤增長和前景令人擔憂。


經營性現金流一般情況下越充足說明其經營能力較強,抗風險能力比一般企業要強。如果超過凈利潤,企業利潤更真實,成長性更強。若現金流由負轉正、持續改善則從側面說明行業與公司的經營情況轉好。


推薦閱讀:

如何從一個公司的財務報表看他的股權融資能力與債券融資能力?
如果真的想從 CFA 教材裡面學東西,而不是為了通過考試,應該怎麼看教材?
如何看待奧林巴斯實現 7 年來首次盈利?
索尼利潤率為什麼這麼低?
驗證「中國特色」的財務報表的方法都有哪些?

TAG:公司治理 | 財務 | 會計 | 財報 | 財務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