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看待浙江大學把城市學院(三本)的學生轉入浙大?
浙大的前輩好!本人開學就是高三學生了,明年面臨著高考,初步目標是清北,保底目標是人大和華五,今早一個同學跟我說了一個事情,關於浙大城市學院的,我有些不淡定了,想問下浙大的前輩們。
這個同學成績很一般,父親是我們市一個高幹,他說他明年報考浙大城市學院,我想浙大城市學院也就是個三本,基本符合他平時的成績。但是他接著說,他父母已經通過各種關係打聽過了,浙大的城市學院的確是三本,但是每年這個學院有一批名額可以把三本轉成浙大本校學院,也就是,他可以拿著三本的成績進浙大城市學院,然後過了一年後在操作一下,就可以轉成浙大學生,拿浙大畢業證。我當時有些疑惑,這樣可以么,他說他父母確認過,他父母的同事的兒子就是這麼拿到的浙大畢業證。我想問一下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這也太讓我們這些普通學子寒心了吧,之前人大爆出來招生處處長利用自主招生名額斂財,我就不太相信國內其他高校招生也是乾淨的,人大利用的是自主招生名額,那個彈性太大,確實容易被利用。現在浙大又通過這種更隱蔽的方式弄關係戶,這也太可怕了吧,還不知道其他學校還有哪些手段黑箱操作。我的心現在拔涼拔涼的。請問我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這叫作立交橋項目。
除了城院,寧波理工學院也有。就是這兩所由浙大和地方政府合作建設的三本,每一個年級都有一定數量的名額可以從三本把學籍轉到浙大。由於中國的法律比較扯淡,咱們只談政策,這個項目是教育主管部門批准同意的,所以並不是什麼暗箱操作,而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轉學項目。
名額不多,城院和寧波理工每屆一共萬把來個學生,通過立交橋轉成正式浙大人的就幾十個(年代久遠,數據記不太清了),比率大概是1%不到。換句話說,是在城院或寧波理工里,學習水平能達到TOP 1%的人,才有可能走上立交橋。
至於說怎麼看,反正我念書時浙大人基本都是反對的,88上還出現過城院和浙大互噴的大場面。作為一個通過高考考進浙大的學生,當年的我自然也是反對的。
現在再回頭來看的話,我可以理解這個項目,其本質就是,浙大以一部分優質的教育資源,換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浙大和清華北大不同,一半的資金來自於浙江省地方財政,四校合併時吞了三所211級別的高校,本省招生數量逐年壓縮,地方不滿情緒無比強烈。浙大必須做出一部分妥協,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在杭州和寧波兩市建二級學院,讓浙大的教育資源輻射得更廣(浙大內部有規定,浙大教師需要去城院或寧波理工開課及指導學生)。
但僅僅是師資共享是不足夠的,因為全國其他高校的二級學院也是這樣,不足以構成招生上的噱頭,為了提高這兩所三本的吸引力,立交橋項目就橫空出世了。試想,你是一個窮得只剩下錢的土豪,兒女不成器高考考得把你老臉都丟盡了,只能上三本,現在有個三本跑來和你說,來我們學校大二有機會直升浙大,你會怎麼選?
對浙大來說,這就相當於每屆增加了幾十個學生而已,以浙大的體量,這幾十個人真算不上什麼成本。
從學生個體的角度來說,三本雖然水,但是要保持TOP 1%的成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浙大的兩個三本因為地處浙江,所以生源要相對好一些,從錄取線來看的話,不輸於一般的二本(因為浙江人有一種很執著的鄉土情節,不愛出省)。
TOP 1%是什麼概念,就是一個系裡有100個人,你必須是年級第1名;就算是400人的大系,也必須在年級前5。各位高考考入985的憑心而論,依你們大一時學習的努力程度,放到一個一般水平的二本去,一定能考上全系第1嗎?恐怕未必。所以對這TOP 1%的人而言,相當於在大學裡復讀了一年,第二年考入浙大(當年難度還是比正經高考要低一些)。
有沒有關係戶通過立交橋的呢?我不敢說沒有,但是此事的程序性決定了,就算有,也是極少數。
當年我們系有個人就是立交橋過來的,後來保研了。
利益相關:浙大竺可楨學院混合班大四在讀,曾與從浙大寧波理工學院(二本)轉入本校的室友共處一年。
先說明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戲劇性組合。因為寢室樓邊角處構造問題,本人住的是罕見的三人間,住了我和另一位竺院同學。大一時是一位竺院大四學長與我們同住,畢業之後空出一個單張床位。學校寢室床位緊張,又實在沒有竺院同學要搬過來,於是大二時候這位寧波理工學院的同學就搬過來和我們同住了。
據這位室友說,他是寧波理工學院他們專業的第一名(記不太清了,至少也是前1%),到浙大來學飛行器設計與製造專業,一個在本校稍顯冷門的專業(似乎他們是無法像浙大其他學生一樣自主選專業的)。而我的話,不敢說在浙大的榮譽學院里有多頂尖,但基本也算中流砥柱。
而我所得到的感觸是:不要小瞧那些Top 1%的人,即使他的學校可能和你很不同或者很有差距。
在學習方面,感覺室友在天賦以及基礎積累這一點上,相比之下可能確實稍有欠缺。尤其是英語,據說這位仁兄當年就是高考英語考太差才到寧波理工。上大學英語總念叨著自己考試要掛,我還以為是謙詞,沒想到還真掛了……(他也就掛過這一門)。然而,在對學習的態度上,室友無論如何是值得我,甚至是不少竺院同學學習的。室友並不是那種廢寢忘食唯GPA論的「學霸」,遊戲也玩,活動有時也參加一些(和他一起去參加過逗比的壘硬幣遊戲還拿了獎233),但對待學習這件事情總是十分認真,而且總是把學習放在很主要的位置。在浙大這樣一個比較開放和多元化,活動異常豐富的環境里,室友能始終一心一意搞學問,很珍惜學習的機會,這種治學態度本身就是很值得欣賞的。
在性格上,室友應該說是相當開朗,甚至有點「逗比」的。一年室友當下來,我覺得我都有點被這種「逗比」精神感染了。然而,考慮到他本來在寧波理工,突然到了浙大,又恰好被分到這樣一個大神雲集(以至於我也蠻有壓力)的環境里,在這樣巨大的環境轉變下卻依然保持著不卑不亢的良好心態,既不裝逼自傲,也不妄自菲薄,我覺得換了我可能真的很難做到。
關於家境,聽室友說家裡似乎是開店面做生意的,不過生意似乎不算太好的樣子。生活上室友一向挺樸素,水果家的東西基本沒有,電腦記得是台看著就歷經滄桑的神舟,外賣也不多點,經常和我一起到食堂吃飯聊天。
總而言之,作為浙大榮譽學院的學生,能與這樣的室友相處,我是感到非常高興,甚至感到榮幸的。我認為他不愧於本校「求是」校訓,完全有資格成為浙大人,並且比一些號稱「考敗來浙」而各種自大輕狂、數落浙大,卻也沒做出什麼驚天偉業的同學更有資格成為浙大人。
當然,缺點也不是沒有。例如室友的視野有時還是讓我覺得有些狹窄,難以提出創造性的見解。希望後兩年的學習能給他帶來更寬闊的視野。(大三之後,由於專業不同,所以被重新分到了不同的宿舍區,也就很少見面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自然這樣的項目是有的,即所謂「立交橋項目」。我覺得,浙大這樣做的其中一個意義,可能也是想敲打一些自高自傲的學生:真以為二本三本的學生比你們差?還就拿兩個上來給你們瞧瞧。正如之前所說,浙大是一個相當開放和多元化的學校。也許這種非常規的「二本三本升本部」的舉措,也算是一種體現吧。不談政府和經濟利益這麼遠,至少我覺得對於幾個學校的學生而言,應該算是一種多贏。對於城院和寧波理工,頂尖的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對於浙大而言,也像是在沙丁魚魚槽里放了點鯰魚一樣,有助學風。
利益相關:從寧波理工學院通過「立交橋」轉學至浙大
「立交橋」這個政策樓上已經有很多解釋說明了。寧波理工學院每年大概有20個左右的同學能夠在大二上成功轉入浙大學習,試讀期為大二一年。期間,如果一個學期得到的學分低於12分就會被退回理工。第二種被退回的可能是自己不想讀了。
說實話, 如果高中再努力,我也考不上浙大。在我的高中,幾年才會出一個考上浙大的。我們班的最高分也離浙大分數線有20分之差。我的目標是想考個二本,普普通通,沒有大的志向。但是高考分數出來,只夠讀省外的二本。作為浙江省的女生,爸媽並不希望我到省外讀大學。於是選擇了三本的寧波理工。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當初報考時,也有看到「立交橋」這個政策,網上很多評論都是說,要靠關係。能夠去浙大讀書,聽起來真是天方夜譚!但是夢想總還是要有的,即使遙不可及。因為立交橋要考高數,我修了課程之外的高數課。因為高中是學理科的,文科高數學起來相對輕鬆,加之那年立交橋的高數考試簡單,我幸運地就通過了。第二個學期考英語,而英語是我的強項,同樣也通過了。想想自己那時候去考試,沒有什麼壓力,也沒有報著「必上浙大不可」的信念,心裡只是想著,努力了,就不會後悔了。在三本的學校,身邊的同學一回到寢室就看韓國的綜藝節目,對於老師的作業也是草草了事,這很普遍。心裡會有落差,就更加激勵我,不要忘記自己剛進這個大學時的樣子,不要隨波逐流。大一一年下來,我很用心地去做老師布置的作業,自己喜歡的專業學起來也很有趣,積極地參加社團的活動,認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的人,漸漸發現,在理工讀書也並不像當初自己想得那麼差。最後,我成為了我們專業唯一一個符合立交橋資格的同學,被推薦到浙大面試。接到面試通知的那刻,沒有一點點心理準備,我放聲地哭了出來。緩過來之後,想,這意味著,我的一隻腳已經跨進浙江大學了!這個遠不可及的空中樓閣啊,那麼近又那麼遠……立交橋的面試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個小時了,專家組嚴苛的問題,而我又控制不住的緊張。當天晚上,結果出來了,我進了。
直到現在,我已經在浙江大學讀了快兩年了,我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成了浙江大學的學生。到浙大,最深的感觸就是,身邊的同學們都很努力、老師上課都很有趣很有含量。真的非常感謝老天能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在浙大學習。
經歷過絕望,才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高考的分數遠不及浙大,面對如今身邊的學霸們,心裡會有一些自卑感。在基礎、知識面、口才能力等方面,深深地感覺到自己跟不上浙大的同學,但是我會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我想,這樣就夠了。你已經比之前的自己進步了。適應這裡,讓自己努力變得跟浙大的同學一樣好,對我來說並非易事,但我不會放棄!
靠關係進來的黑暗面總是存在的,但我相信只是極小部分。
我想來這裡,獲得一張985、211學校的畢業證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收穫一個更優秀的自己。
最後,能夠在浙大學習,真的是我最大的幸運。如果我告訴你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每年也要從加州的社區學院收一堆人,而且這些學生在伯克利的轉學申請中享有優先地位,你又會怎麼想呢?美國社區學院放在中國也就相當於三本吧。
伯克利是全美國最好的公立學校,招收大量社區學院轉學生屬於其跟加州政府的關係的一部分。作為中國頂尖公立學校的浙大招收三本的學生,也是出於這個道理。上海的眾多高校也有插班生計劃,很多普通一本的學生插班考試進入復旦交大後表現也很好。根本上講,這是高校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出現暗箱操作的情況。但這個機制本身是很正常的,題主有點小題大做了。更何況題主也並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是走後門進去的,還是不要直接怪罪學校了吧。
利益相關:從北方某著名高考大省高等教育渣省考入浙大。
結論:這樣的名額越多越好。
理由很簡單,一言以蔽之,事實證明這些學生的質量高於浙大在校生平均水平,至少不低於。
我有兩個非常鐵的哥們,走的便是城市學院的「立交橋」成為了浙大正式在校生,還有一位姐們兒,走的是寧波理工學院的「立交橋」。目前他們的結局是,哥們C畢業後考研考上了我國top2高校的民商法專業,哥們Y讀了我院院長的博士,現在在德國慕尼黑大學交換,姐們同樣直博到了我院某年輕有為的博導教授門下。
在下投胎於我國北方的某高考大省,全省一座211高校還不在境內,在鄙省通過高考考上浙大,需要大概文科前100,理科前200的水平。相信我題主,我可以理解你心中的憤懣和不平,我只是擔心,這種憤懣和不平,會讓你的人生開啟loser模式。
如果每年就這幾十個你所謂的「計劃外」學生就讓你如此寒心,請問你如何面對浙大有一半招生名額給了浙江省,又如何面對各西部省份及自治區直轄市的名校錄取比例,以及,你如何面對,他們真的很可能比你優秀?哦,這還只是高校招生而已,更多毀題主三觀的事情還在四年以後。
答主留學德國將近一年的時間,從心底十分推崇德國高等教育資源平均化以及寬進嚴出的招生畢業制度。高等教育資源是這個社會最具有含金量的資源,理應給更多的人更多平等的機會去享受。在德國,想上好大學並不難,難的是畢業。換句話說,如果你有心,我願意給你機會,但能不能畢業就得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而在中國,有太多人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又有太多人,不珍惜這樣的機會。
我身邊有很多優秀的朋友,對我能上浙大表示欽佩和羨慕,而每當此時,我便會為自己在浙大揮霍的那些時光而感到汗顏,再想起我所認識的那些在浙大整日渾渾噩噩混吃等死最後混一張畢業證的人,這件事,真的讓我感到十分反胃。
相反,那些走「立交橋」的題主口中的「三本」學生,卻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至於,有沒有暗箱操作,我不知道,應該有,但我知道不是全部。我們必須說,they are lucky, but they deserve it. 而很多所謂正經考入浙大的學生,卻未必配得上。
經歷的多了,漸漸直觀感受到這個社會的階層的固化,我就越發為自己當初僅僅是憑藉自己的一點點小才華,就獲得享受中國最頂尖的高等教育資源的資格而感到慶幸。如果題主真的能有幸考上浙大「保底」,還請知足和珍惜。
在我看來,肉食者需要關注的是,如何讓更多的人平等地享受高等教育資源,這是利在千秋的事;高校需要關注的是,是不是每一個畢業生都貨真價實;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如何能夠不揮霍這些資源。而無論從哪一點來看,這樣的「立交橋」制度,都不應該成為我們今天批判的對象。
以上。安啦~這種事很多的。我們學校下面也有個三本學院,我們院長的女兒高考考了那個三本學院,大三的時候轉到我們這裡,門門專業課被打90分以上(我們是設計類專業,90分以上的不多),最後保研了。她剛轉過來的時候班裡還有個男生立馬和女朋友分手了去追了她,最後也保研了哦。不過那個男生本來成績也是不錯的。
我們華中科技大學,在我大一的時候,經過學長們的抗爭,已經把兩個三本分校獨立了。
武昌首義學院
文華學院(原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 首頁
至少現在從城院來的這幾十個人質量都是有保障的,上限不一定有土著學霸高,但肯定比我們這些土著學渣努力得多。而且他們填補主要是大類招生中招不滿人的冷門專業,學校當然是歡迎的~
找媒體。湖南大學不久前就爆出了研究生轉學醜聞,你如果覺得這裡有黑幕可以找澎湃之類的媒體跟進。
個人覺得,選擇學校時要考慮學校的師資力量,周圍同學的實力,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而這些都與題主的擔憂無關。
像有知友指出,伯克利大學也從加州的社區大學招人。耶魯也會從紐黑文社區大學招人,大家都一樣罷了,都要考慮當地政府的壓力。
題主保底是華五的話,肯定能進竺可楨學院的。那裡人才濟濟,更不會有插班生。
利益相關:浙大校友,竺院院友。感覺大家對這個很多概念不了解,或者純屬道聽途說。
比如一本二本三本,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等等。
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其根本原因是:國家教育部從來沒有劃分過院校的一本二本三本,統稱為本科院校
為什麼會出現一本二本三本呢!!這是大家的思維固化,道聽途說,現學現賣咯。
其實答案很簡單,一本二本三本就是招生的劃分線。
老百姓很簡單的覺得,一本線上的就是一本大學,二本線上的就是二本大學,其實不然。
其實一本二本三本就是劃分的線,當然以下我舉個浙江省的奇葩案例,浙江省考生比較了解,不過17屆也高考改革了。
浙江省有三個批次,第一個批次是重點批次(俗稱一本線),第二個批次是其他本科院校批次(俗稱二本三本的),第三個批次是專科批次(俗稱大專)。
既然前面說的從來沒有劃分過院校的一本二本三本,這個詞到底是什麼吶,就是和招生有關的(只是用於劃分批次的,而不是學校檔次的,雖然說大體而言,第一批次的學校肯定好於第二批次,問題就是夾雜在「城鄉結合部」的學校,比較難以說清楚)。與你今後的畢業證書、在校待遇、學費、轉專業等等都是沒關係的。
所以,不要糾結什麼為什麼在第一批次招生又在第二批次招生。
還有就是,國家到底給院校怎麼樣的等級劃分吶。其實應該是看每所學校的前面那個定語。例如(拿浙江的大學舉例):
浙江大學:中國教育部直屬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省部共建大學,浙江省省屬重點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省部共建大學,浙江省省屬重點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省部共建大學,浙江省省屬重點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省部共建大學(2015年9月更新),浙江省省屬重點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省省屬重點大學
浙江財經大學:浙江省省屬高等院校
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省屬高等院校
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省屬高等院校
PS:985工程、211工程之類的,也只是一個中央政府的一個教育計劃,和學校性質沒有太大關係,比如浙江的很多所學校,比如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都是比很多211學校要來的更好。
【有更多的問題,隨時歡迎諮詢】
===========================================以下為原答案
利益相關:做學校招生工作,比較了解招生政策制度
解讀幾個誤區
1.浙江大學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雖然名字上是親戚關係,但是基本上屬於兩所學校,類似的學校很多,舉例幾個,浙江工商大學與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等。
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公益性事業。
2.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升入浙江大學就讀拿浙江大學文憑,類似的像剛剛舉的杭州商學院,南廣學院都有類似的,該項目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叫做「人才立交橋項目」。具體要求每所學校不一,比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是大一大二前兩年學習成績位於本專業前1%的升入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是大一大二前兩年學習成績位於本專業前2%的升入浙江工商大學....等等...所以說的很多,基本屬於瞎扯淡(高幹也是要有硬條件的,跟是不是高幹沒什麼關係)
3.讀過大學的應該都知道,其實根本沒差,身邊有從「獨立學院」升上來的同學,其實他/她成績比你好多了,別看不起他,就是這樣。
4.你怕什麼?
浙大難道不是本來就是三本么。。
從三本轉入三本,也是醉了
2017/12/5更新 :一年多前寫的答案,現在回頭看自己當時也充滿了戾氣,而現在站在畢業前的十字路口,只想給同學們一些建議。
我覺得在這裡討論立交橋公不公平已經沒多少意義了,有這個時間還不如討論各省份高考公不公平,考研公不公平,即使最後討論出來不公平,也希望你去教育部舉報,別在知乎上酸。
相信看這個答案的人一部分是想報城院然後考立交橋的高中生,另一部分是想考立交橋的城院學生。對於還沒報城院的同學,請清楚認識自己什麼水平,大家進來的分數都差不多。如果你是一個勤奮型的學生,自制力很強的人,能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並且很快投入到大學的學習中去,可以去試一試。但是要考慮到其中的風險,如果失敗了就要在這所學校待四年,我直到現在還無法釋懷考上城院這件事,自己權衡吧。
對於已經報了城院的同學,只希望你能不忘初心吧。給你適應的時間很短,一個學期很快就過去了,期末就要考微積分了,真的想考立交橋的話,別把時間浪費在其他事情上面。
昨天晚上看了 @菠蘿無敵 的答案,覺得很氣憤,本來想今天晚上反駁的,沒想到這麼快就被摺疊了。
我是城院大二一本專業的學生,並沒有考上立交橋。我不喜歡城院,我也沒有從立交橋制度獲得半點好處。但我在城院生活了兩年,而且當初也曾幻想過考上立交橋,我對這個學校及這個制度還是很了解的。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你張口閉口貴乎,自命為冷眼旁觀者,其實你什麼都不懂卻喜歡在這裡瞎BB,知乎就是因為你這種人太多才這麼烏煙瘴氣。
你說立交橋制度是上浙大的捷徑,是投機取巧的行為。考立交橋要參加兩門浙大考試,通過了還要面試,考上後去讀浙大沒人讀的專業,還必須保持成績中上否則就會被退貨,可能還要忍受一部分浙大學生的歧視,我真的沒看出來哪裡取巧了,這也能算一條舒坦捷徑嗎?不過是高考失敗的無奈之舉,復讀並不是說去就去。我如果可以選擇我早就去復讀了,誰要來考立交橋當浙大的二等公民。
至於你質疑的立交橋公平性。城院是浙大和杭州政府聯合創辦的,目的是為浙大承擔一部分培養本科生的職責。浙大拿出30個名額給城院,使城院招生時更有吸引力,而且也能吸收城院優秀學生。就像自主招生時老師給自己認可的學生加分,人家學校自己的名額關你什麼事。上大學難道就只有每年六月高考那一種途徑?我高中班裡有人羽毛球比賽拿獎了浙大專業隨她挑,也不公平嗎?
立交橋政策並不是城院人才知道的秘密,都可以說是城院招生時的噱頭了。你們自己不想來城院,又不服人家選擇這條路上浙大,不是搞笑嗎?就像高三時人家選擇競賽,你選擇一心高考,最後人家報送了,你也覺得不公平?
還有,並不是因為城院學費高所以浙大給了這個特權。學費和立交橋沒有半毛錢關係,你學習不行交一百萬也上不了浙大。我們一本專業學費很少,但是我們立交橋的名額比三本高。
看到好多人覺得立交橋項目是個黑幕,對其他學校的人不公平。N年前我們學校有人數學建模全國比賽拿一等獎了,比浙大成績還好,於是被保研浙大了,後來其他學校也有人拿獎了,但是浙大拒絕了他的保研要求,那人不服,告到教育部,從此以後我們學校數學建模拿獎就不能保研浙大了。真的不公平的制度早就被人告發了。城院屬於浙大教育系統,人家浙大拿出幾個名額給自己的獨立學院的優秀學生有什麼不妥呢?又不是給有錢有權的人,誰有實力都可以來爭取,你有什麼不服的?我們的好多老師都是浙大的,甚至在大一時教我們微積分的是獲得浙大心平獎的蘇德礦老師,教我們大物的是浙大理學院的院長鮑世寧老師,浙大讓自己最優秀的老師來教我們,你是不是也覺得很不公平很不服?
我並不覺得立交橋是個多完美的制度,在你們看來立交橋讓某些人在上了大學後還有機會去浙大,佔了大便宜。可你們沒看到我們這些炮灰,沖著立交橋來的,雖然讀的是一本專業,可是學校還是三本的,立交橋的代價,就是我們這些失敗者。
曾經我覺得知乎是個講道理的地方,可是昨天我看了菠蘿無敵的回答和在評論區的言論,對意見相左者不屑一顧,說別人腦子給狗吃了,說別人站在道德高地,請你好好照照鏡子吧,為何戾氣這麼重,這種人都有一千多個關注
謝邀
我是浙大的學渣,大二以後只能拿學業三等獎學金,也就是專業排名25%左右吧。
我大二的時候有一個室友是從城市學院立交橋過來的。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學光電的,也就是浙大唯一一個排名全國第一的工學專業(據說還是靠把生儀的部分東西湊過來)。
他對學習的態度真的很認真很執著。真心自愧不如。考試成績比我差一些。性格很好。相處很愉快。
我唯一不喜歡的,是他身上滿滿的求上進的光芒。
至於怎麼評價,是不是有黑幕,是不是公平,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什麼是公平。這些事情我也不關心,如果真的有黑幕,也沒什麼,有錢有勢的人,總歸會有他們碾壓我們的方法,來不來浙大不過是選項之一而已。
我只關心,我在浙大七年學到了什麼,畢業以後我能不能利用浙大教給我的東西養家糊口順便建設社會主義。對,就是這麼利己。而且並不精緻。
題主你明白了嗎,「為己之學」,是最切要的。不必去管這種在高考之外加一個通道是不是公平,你現在重要的,是先搞清楚你能不能考進浙大,如果去了城院能不能再像高三那樣為了過立交橋而讀書。
如果你能進了浙大,那就好好學習,努力不要被城院來的同學擊潰,畢業以後不要不如普通學校的畢業生。
如果有一天你有足夠的力量,好好思考一下立交橋是不是公平,然後按照你的評價付諸行動。
浙江大學是一個很開放的地方,像我這樣笨拙、犬儒而自私的人也沒有被打死。
歡迎報考浙江大學,不論是本科、立交橋、碩士博士,不管在職、脫產,給錢不給錢,我個人都歡迎您來浙大學習~以前我們系隔壁班就有這麼一位~
大二初轉過來的,女生,據說是在城院那個專業的大一第一名。大二大三時學得非常勤快,因為和她們班都是一起上專業課的,所以經常可以看到她在下課時在圍著老師問問題,這在我們正規考上的同學中可不多見,好像是因為她每年必須在我們專業的排名必須在前50%,否則就會被退回城市學院。她好像一般在20%多吧,由此可見,大學的成績跟壓力、動力、勤奮程度還是非常相關的啊~
大四的時候,計算保研名額(約15%的比例),她由於大一的高分數(城院的考卷肯定比浙大的簡單),擠進了保研範圍,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後來經過協商,不認可她大一的成績,最終還是未能保研。不過經過考研,她還是考上了浙大本系的研究生。
不過據說她雖然來浙大讀,但還是付城院的學費,最終拿的畢業證書也是城院的,但得到的是3年在浙大求學的經歷,以及有一群更好的同學。朋友,你好!能夠理解你的憤怒和心冷,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第一,你靠自己的努力也完全可以考入浙大,但他靠父母的關係卻不一定進得了浙大。
高考分數只要夠線就能上,這是非常確定的事,不然你的這位朋友的父母也不會靠轉學進入浙大。所以我們只要把握住我們自己能把握的,至少能混得和他一樣。
轉學政策每年都在變,而且你有關係,還有比你更有關係的。你的同學有可能要在城院一直呆下去,這和他能轉入浙大的概率是五五分的。
也就是說你至少有七八成把握上浙大甚至更好的學校,但你的朋友只有五成左右概率能轉到浙大,所以你不必感到心寒,因為井水不犯河水,就算他僥倖進入浙大也不會侵犯你的利益。
第二,通過合理的選擇,你以後可以避免和他的競爭。
當然,題主聽到這種事時感到心冷和後怕是十分正常,因為人家也許以後還能鑽這種空子,步步超過我呢!
這種擔憂是合理的。不過一般來講,一個能力不行的人靠著找關係能夠混得風生水起的行業也就那麼幾個:政界、軍界、銀行業、大型國企等等。如果你能選擇工科類的專業,靠著技術吃飯,那麼我想你完全不會和這種人競爭,也能過上比較好的生活。
第三,官富二代混得好是真理,但普通人不必去嘲諷或者嫉妒。
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的一切都不可能傳承給你的子女,那麼你還會那麼拚命地工作,還會盡心儘力養育兒女嗎?
我想99%的人都不會。所以實際上財富和權力的可傳遞性是這個社會必然帶有的屬性,不然我們的社會沒法發展。
所以官富二代的父母必然會找機會鑽空子給他們的子女帶來便利。這是人的天性。
但人只有有真本事才能真正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官富二代中也有傾軋和爭鬥,關係一般硬時就看雙方的能力和時運了。此時能力不足的就可能被淘汰,落入低一等的社會階層中。也許官富二代一輩子不會去掃大街,這是因為他們父母給了他們一個下限保底,然而能不能接父母的班甚至爬的更高,歸根結底看的是能力。
也許你們以後一開始不會同台競技,但你靠著真本事打拚是一個上升態勢,他坐吃山空是一個下降趨勢,慢慢努力很可能有迎頭趕上那一天。
人都該有這麼個心眼:事沒辦成別急著說。現在正是嚴打時期,以後誰眼紅去報個信,這事說不定就不成。這種事八字還沒一撇呢,你說它作甚?如果你同學一輩子就這樣了,那我覺得你不必把他當回事,很有可能哪天就捅婁子敗家了。
謝邀。
你問你要怎麼看待這件事?
你一個要考清北的人跟浙大的計較啥?
來答一下吧~
剛剛看題目以為是浙大爆出大黑幕!但是!
看了前面的答案,發現這個項目並沒有題目中描述的那麼黑,反而是國家都認可的。
首先是成院本身就是二本,有很多高考失利只差一本線幾分的甚至超一本線好多但是離浙大還差點的,而且如果他們就是沖著這個項目去,大家都卯足勁比拼,競爭也很激烈。所以能夠成功的人,不管是暗箱還是靠實力,我都佩服。
------------------------------/----------------------------------
至於你說的公平問題,其實並沒有不公平啊!真正的不公平是你高考比別人高卻沒有錄你而錄了別人。相反,我個人認為這個項目是促進公平的!為什麼?因為它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
不管你高中三年成績如何,最終的高考成績都不一定能夠真實反應你的實力和努力。每年那麼多人高考失利,或許是因為緊張,或許是因為正好生病,或許是ta其實是天才但是偏科,又或許改卷老師恰恰不喜歡ta的作文風格,。。。這都是每年發生的真實的事情。如果一個學生高考失利了,ta想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浙大夢有什麼錯呢?你說可以考研,可是你知道多少企業招聘還是會看你的本科學校?考研本身也經常會以你的本科學校為錄取的籌碼。這種種一系列,就加劇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弊端。現在因為浙大和政府的博弈,現在有了一種供高考失利學子上升的途徑,同時也能為浙大和ta的二級學院帶來良性循環,何樂而不為?
————————————————————————
另:我覺得題主並不是在思考和擔憂社會公平的問題。因為一個真正關心公平的人,是不會站在「既得利益者」或者自信自己一定會成為「既得利益者」的角度上,在成功上位之後又試圖堵死其他努力想要變得更好的人的上升渠道的。
所以樓上有個人說的好,「有些人就是沒法走出高考的光輝,然後抱怨憑什麼我一個清北的工資還沒有一個三本的高balabala」。
------------—————————————————
最後提醒樓主一句,如果你高考成功,不要用狹隘的眼光看待考的不如你,但是沒有放棄努力的人。因為這樣的思想會讓你止步不前,最後沉淪在過去的光環中。畢竟現在大趨勢是要減少一半考定終身的現象的。
而倘若你不幸成為了高考失利的學子,最終沒能進入你夢想的學校,卻有些不甘,你再回過頭來看這個項目,或許感覺就大不一樣了
關於本人利益相關:浙江非浙大一本高校,參加過許多省內高校間的各種比賽,浙大的成院的各學校的都接觸過。總體感覺就是,都是從各個學校脫穎而出的學生,都是很優秀的。只不過浙大的沒有那麼牛,成院的也沒有那麼弱。都是本科的比較努力的大學生,大家能力水平見識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本來畢業證學位證就有區別了,還非要憤憤地覺得為一部分人開闢一個上升途徑就不公平了,我只能說「能不能盼點兒別人好啊」。
—————————————————————
又補充一次:我發現題主一個反駁論點有邏輯bug。題主說既然浙江省內學校少為什麼不報別的學校?又沒人攔著他們。還有就是其他一本學校的學生也很優秀可是人家沒有機會所以不公平。
這個問題很簡單:自己選擇的路,自己承擔風險,失敗了不怪別人。但是也自己享受成果,成功了別人也無權指責。
如果一個浙江學生,ta的理想是浙大,結果高考浙大分不夠,去外省一本學校不甘心。那麼ta當然可以選擇外省學校,雖然沒有直升浙大的機會,但是正常畢業終歸是拿個一本學校文憑。可是如果ta去成院,是的ta有機會進浙大好像好不公平喲!可是成果的機會那麼小,大多數人都是失敗的。那麼一旦失敗,ta畢業只能拿二本學校文憑。
所以題主不要只看見人家成功了然後憤憤不平,卻選擇性忽視成功ta承擔的風險和付出的努力。不然,題主您就和之前新聞大熱的深圳政協會議少年一樣了。
順便傳播一下這個新聞:深圳初中少年列席深圳政協會議輿論嘩然。政府解釋「不要讓分數決定一切」。結果民意反彈認為如果沒有硬分數,這個社會用什麼指標選拔?沒有分數沒有高考,社會公平就更加沒有了。有人評價很到位 「這個少年引起憤怒不是因為ta靠背景上位,而是ta在乘坐直升飛機飛到樓頂,卻同時想要把通向頂樓的樓梯砸了。」 社會固話因此而來
同樣的,題主認為應該完全剷除類似浙大這個項目,心態是一樣的。「我個人已經考上了浙大,你們這些沒考上的以後就算再努力,再想改變命運,也不準再來了。我要把這個項目的梯子砸掉!」
最後最後最後,我支持高考在當下中國的公平上升渠道不可廢除,但一切試圖強化一考定終身弊端的言論,也是需要大力反對的!(出國深造、創業、更注重個人工作經歷和個人作品及成果,甚至包括立交橋這樣多元化的渠道,都是值得提倡的)
黑!真黑!
推薦閱讀:
※大學加入學生會有多大作用?
※在暨南大學暨妹妹團隊工作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浙江大學法學水平如何?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CMU)學習計算機是什麼感覺?
※和君商學院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