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G K1000推好的聽感是怎麼樣的?
請有經驗的燒友回答一下。
重新編輯了下一篇2007年發在http://erji.net的文字,給你參考下吧。
——————————————————————————————————————————
《一個起點,一個終點——邂逅K1000》
從MX500——e4p——HD600+8pr和shure E5(隨身),我經歷的似乎是一條沒走什麼彎路的器材發燒之旅。嚴格地說起來我應該不是個純粹的器材發燒友,器材和音樂比起來似乎是處於從屬地位的。大概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寧願在近兩年里花了幾乎所有的收入買了幾百張的古典唱片,卻沒有考慮把我系統里那台老態龍鐘的松下P1000換掉,倒不是不想換,而是喜歡上唱片以後似乎永遠是存不住錢的。
與
KK的邂逅還得從東東兄談起,與東東兄的前幾次會面就不用多說了,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小弟的拙作《「迷」樣的一天》。東東兄確實是小弟發燒路上的良師益友,人格上也有相當的魅力,我總覺得他像「大哥」(柯受良常扮演的角色,豪爽仗義)。也就是在一個多月前,我冒昧地提出想借他的KK系統回來試聽,我提出用8pr和600系統作為抵押,還準備留下信用卡或者身份證,畢竟KK系統的價值已經上w了。不過東東兄的回復卻出小弟意料,說不需要抵押,直接拿去聽就是了。試想,在當今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有多少人肯把上w價值的東西借給一個只見過2、3次面,相互了解還不到10小時的「陌生人」(hoho,雖然聊得很投機)?這點確實很讓小弟感動,於是就在一個月前的某個周末,我從東東兄那搬回了KK和功放組合,本來小弟是想借BAP1000回來試聽的,
因為東東兄把BAP1000借給一個朋友,後來又應小弟的請求托朋友改裝了RCA輸入,而東東兄周末又經常加班,所以本來應該一個禮拜至多兩個禮拜的試聽時間一直拖了一個月,一直到十一黃金周。這期間我不斷和東東兄交流聆聽KK的心得,而KK到手之後,600系統幾乎完全閑置了,只是偶爾用作對比,對KK
的愛不釋手讓我非常冒昧地向東東兄提出是否能夠割愛KK的請求,同樣意外的是,東東兄看我出於至誠,答應小弟的請求,並說等我聽過BAP1000後,再決定用什麼來推KK。10月2日,我再次到東東兄那,拿回了BAP1000。在網上詳細研究過BAP1000的說明書後,我又向東東兄提出了借一對信號線的請求,於是一對卡達斯TWINLINK
5-C信號線又通過順豐抵達小弟手中,至此,至少價值2w的一套器材被小弟這樣「借」來了。說實在的,自己心裡特別過意不去。我曾經問過東東兄為什麼會把
如此昂貴的一套器材借給我,東東兄的答案倒是很簡單,甚至有些出人意料,他說會「相面」。其實小弟在這方面也有一些相同的天賦,所以幾乎能夠理解東東
兄,不過擱在其他人呢?這期間的一次見面中,東東兄說自從決定轉給我KK後,他那對拆了金屬護網的KK就用的特別小心,一出問題就沒得玩了,雖然東東兄是笑著對我說的,但是我心裡非常自然地泛起一股歉意……不能不說,能夠認識東東兄這種良師益友,是我的一種榮幸。
再談回到KK的主題,本來有打算寫一篇長篇評測,當word文檔已經寫到第二頁的時候,我發現這是一件很難完成的工作,其一想評測的組合太多,而試音的曲目多到數十張CD。要一個曲目一個曲目寫,再折騰換器材,工作量實在浩大;另外,我用來推KK的功放和BAP1000都是不常見的放大器,BAP1000似乎國內就兩三台(當時的情況),還有一台是壞的。評測寫出來並沒有實際的參考價值,所以也就偷偷懶,避免貽笑大方了,不過大體的感覺我在下面會談談。
器材:
音源:Technic SL-P1000
放大器:AKG BAP1000、O.A.T M2000S、8PR
耳機:K1000、HD600
線材:卡達斯TWINLINK C5線基(連接音源和前極)、AQ quartz(6N銅線,連接前後極)、zu線(600耳機線)
唱片:若干
由於參考了AKG網站上BAP1000的說明書,又聽聞有用8pr+8c(a?)把KK推得很好的先例,於是就有把8pr用作前極來驅動KK的兩個放大器
(出於這個原因才向東東兄借了卡達斯)的構想,同時接上HD600作為參考,這樣基本就有了5套試音組合,而小弟的任務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做出自己的選擇,從而能夠儘快把器材還給東東兄。看起來似乎直接聽對比就OK,可是聽得越多,時間越長自己越含糊……試聽一直從中午2點持續到深夜1:30,第二天早上9點多出門前還作了最後的決斷……甚至無聊到拋硬幣來決定……
下面大概說說聽感:
五種組合:
(BAP1000說明書上直推KK的玩法)
1、BAP1000+KK
這套組合從10月2日一直聽到6日,算是有比較深的認識。BAP1000是AKG委託其他廠代工的一款處理器(打開蓋就知道,裡面無數晶元,而只有電源部分用了很小的一個牛,可惜忘了照張內部照片),AKG公司的BAP1000的說明書上提供了幾種玩法:直推(如上圖)、做後極(如下圖),做前極等等,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機器本身有兩個調節旋鈕,按字面意思一個是調靈敏度的,一個是調音量的。東東兄說這其實也可以看成是前後極的關係。之前我看過head-fi上一個用家的評價,說通過直推出來的聲音「thin」,而通過9種音效調節出來的聲音就非常好,他說這有點「magic」。比較可惜的是,國內的唯一有9種音效
(插入張晶元卡才能使用音效,我就納悶,給AKG代工的公司為什麼要設計成分體式的?卡還單獨放)的那台BAP1000壞了,好像說98年停產以後就沒得修了。所以我所聽到的BAP1000是直推的聲音,而沒有音效處理,沒能感受到「magic」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首先一點感覺是這套組合解析力相當高,但是出來的聲音比較「干硬」,具體來說,我拿米爾斯坦的小無試音,琴弦的摩擦聲,琴腔的形態營造非常逼真,但是聲音略微發乾,甚至有些毛糙。不過用這套組合來播放交響曲,似乎並不盡如人意,我和東東兄的共識是這台機器的氣勢比較差,東東兄說氣勢差的一個緣故是輸出功率比較低,不過相對功放直推,這套系統顯得更加平衡一些。東東兄說BAP1000還是有一定素質的,如果音源不錯,BAP1000感覺會像單拿的箱子,聲音會比較「瘦」,
但是很正。找了張人聲試音碟,嘗試了一下《甜蜜蜜》,齒音嚴重,還是作罷。
2、M2000S+KK
這套組合將近聽了一個月,用功放來直推KK,可能是因為輸出功率的原因,氣勢上非常好,聽交響的時候氣勢和解析有所兼顧。聲場定位上看,和我所習慣的葉立聲場還是有些不同,所以感覺上似乎有些不平衡。而聽小提琴獨奏的時候,聲音就「潤澤」很多,沒有BAP1000直推的「甘冽」甚至是粗糙的感覺。總體上講這台歐氏音響的功放還是非常有素質的。不過有時播放大動態而又開大聲的時候(比如播放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最後兩個樂章),KK有輕微破音的現象。東東兄說這說明已經到KK承受功率的極限,偶爾的大動態可以,如果長時間播放KK就受不了了。hoho,趕緊關小音量吧。而BAP1000由於輸出功率的限制,即便把靈敏度和音量旋鈕打到底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3、8PR+M2000S+KK
這套組合給我的感覺並不是很好,似乎8PR和M2000S兩個並不兼容。當然,由於設計者不同(葉立和歐陽彥),音樂播放的理念也有很大區別。所以這兩個組合我覺得是典型的音響系統里的1+1<2的情況。表現之一是解析力下降,另外聲場定位似乎也比較含混,在氣勢上講也一般。東東兄說他很少玩前後極,除非特別高檔的一些器材,信號經過的處理越多,失真自然就越大,
耳機這種高解析力的東西最好還是只用單一的放大器來推比較合適。這點和我的實際聽感確實比較契合。
(後註:後來的交流中東東兄告訴我,M2000S是一體式功放,並非單純的後極,加上8PR後實際就是畫蛇添足了)
(BAP1000作為後極的玩法)
4、8PR+BAP1000+KK
這套組合聽得時間相對比較短,但是給我的感覺非常非常好。從播放小提琴來說,BAP1000直推的「粗糙」感消失殆盡,聽小無、大無這種曲目,無論從音色還是解析力來說都非常不錯。換上鄧麗君的《甜蜜蜜》,可能因為是張刻錄碟的緣故,鄧的聲音顯得挺清柔,少了些嫵媚(後註:實際並不是碟子問題,而是松下P1000音源的中頻太薄的問題,換了音源以後才知道),齒音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雖然人聲其淡如菊,也別有一番風味。試聽交響等大動態的曲目幾乎讓我有了一種錯覺,這是全頻解析力都有質得飛躍的8PR下的HD600,至少聲場和泛音的形式非常像,低頻的質和量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衡。尤其是在播放小提琴協奏曲這種曲目的時候,獨奏出脫於背景音樂之外,合奏部分氣勢雄渾,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我想這套組合之所以比較出色,大概是因為BAP1000的直白,真實地反映出8PR提供的信號,而8PR在某種程度上又補充了BAP1000氣勢上的不足。解析力方面,如果把BAP1000的靈敏度旋鈕和音量旋鈕打高,很容易聽到8PR的底噪,不知道是不是那對配對不是很精確的大盾12AU7的緣故,本打算換回NEC試試,時間沒有允許我這樣做。
5、8PR+zu600
這套組合基本上就是為對比作準備的。說實在的,習慣了KK的那種清脆透亮而又能量感十足的聲音,你很難再接受HD600的聲音方式,尤其是播小提琴獨奏和鋼琴的時候,解析力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雖然在交響等方面的播放上,HD600可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後註:實際對比現場的感受,HD600那種「轟隆隆」的低頻其實並不真實),不過當我用KK的眼光來衡量HD600的時候,」偏見「自然不可避免。不說也罷。
(補充BAP1000作為前級的玩法,後極是」小刺蝟「)
抉擇
說起來經過1年多的聆聽,
我是非常欣賞HD600和8pr這個組合的,安心聽音樂完全足夠了,可惜又遇到了KK。我想此時的HD600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吧?另外一點遺憾是,我的音源等條件一直都沒有完全發揮HD600和8pr的實力。所以當面臨上面五種選擇的時候,確實很讓人為難了一陣,BAP1000直推和8PR+M2000S組合的聲音肯定不是我想要的,而M2000S和8PR+BAP1000這兩種組合的聲音委實讓我很難決定。從感情上講,很想用
8PR+BAP1000來推KK,畢竟這種聲音更接近我所習慣的HD600+8pr組合,而M2000S直推面對8PR+BAP1000,儘管在平衡性方面稍有欠缺,不過解析和氣勢聲場都有自己的特色,是一套性價比更高的組合。我的面前就這樣出現了一個「感情和理智」的難題。
於是從10月6日下午吃完飯一直對比這兩套組合,試圖能在某套上找到一些明顯的不足,但是很遺憾,播得好的都很出色(比如大衛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吉列爾斯的月光奏鳴曲),播得不盡入人意的都很牽強(比如decca公司kertesz的德九,一個非常發燒的錄音,但是我在600和KK系統上就沒聽見出過好聲),一個晚上試過了N張交響、
小提琴、鋼琴、歷史錄音、歌劇、女聲、流行……一直到深夜1:30,始終找不出特別明顯的差距,而且聽得越多自己越含糊,不知道到底想要什麼聲音……
10月7日起個大早,繼續試了自己最喜歡的幾個曲目,還是沒有頭緒,萬分無聊的情況下找出個硬幣來拋,結果告訴我是8PR+BAP1000
組合,其實我的心理一直也在暗示這套組合,否則根本不用長時間的對比。時間在流逝,已經超過預定的出發去東東兄那的時間,終於咬咬牙決定逆天而行,最後的決定——M2000S+KK!
(補充BAP1000說明及內部圖)
補充:
上面是半定型後的系統,松下P1000已經換成了東東兄的proceed轉盤+東東兄打磨的1955解碼,
後面又換了東東兄操刀的cdpro2轉盤,自此方知音源的重要性,這塊不能成為系統的短板。
一點感受
1、關於KK和HD600系統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僅僅是聽音樂,
任何一套搭配適當的系統都會有相當好的表現,每個耳機都有自己的特色,或多或少而已。HD600和K1000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僅就聽音樂而
言,HD600和8pr就已經是一套很好的選擇,這套系統有著很多優點,我覺得最主要的是平衡、大氣,當然森海特殊的音色渲染也不錯。可惜我還是「浮躁」的,或者可以美其名曰「追求完美」,所以當K1000進入我的視線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就被他吸引了,那種對音樂的表現方式確實讓人著迷。我曾經在東東兄家裡比較過自小奧以下數種耳機,701、MPRO、HD650、SA5000……但是不論是哪個,都很少有KK這種清新脫俗的感覺。從KK換上其他耳機,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壓抑,聲音立即就放不開了,顯得有些晦暗。而KK則是鮮活的、自由的,我喜歡這種感覺,這也是我和東東兄的共識之一。
2、關於聲音的選擇
這似乎是個擺在發燒友面前很大的難題,大部分人都不是「金耳朵」,很難選擇兩個風格上有細微差距的聲音,於是性價比就油然而生,當然「性價比」對某些燒友並不適用,他們可能為追求聲音的一點提高,投入多幾倍的資金;但是作為我這種還在事業起步階段的燒友(dio"s)來說就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問題了,我相信還有更多燒友也有這種顧慮。而我似乎關注音樂更多一些,於是理智最終戰勝了感情,我選擇了一更廉價聲音也不錯的KK組合。
後記
耳機發燒就像一條路,有起點也有終點,有的人起點高,有的人起點低,有的人一條直路走到底,有的還在蜿蜒徘徊中尋找自己的樂趣。大家都在這條路上尋找自己想要的聲音,我曾經在貼子里說過8pr+600系統可能就是我耳機發燒的終點,但是很遺憾,這個終點被KK系統取代了,但是KK一定就是終點么?也許是終點,也許他是一個新的起點。
最後,還是要感謝東東兄的慷慨和信任,這種情誼遠比一套耳機系統貴重多了!
於2007年10月9日謝邀,大衛寫得很清楚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