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有資格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歷史上法國如何成為五大流氓的往事兒咱就不提了,就說說現在吧,看看它憑什麼維持五大流氓的地位。
核武器、核航母神馬的高精尖的東西我就不扯了,就扯扯最常規的陸軍吧。
這裡先問個問題:各位覺得非洲一共有幾個能隨時拉出營房上陣的野戰師?
看著非洲各國紛紛擾擾、軍閥混戰,怎麼著也得幾十上百個師吧?
非洲究竟有幾個師的番號,我也不清楚。不過以中華民國軍閥混戰之下幾十個軍、幾百個師面對日軍十來個師団幾乎沒什麼招架之力的歷史經驗來看,假設非洲有一百個師的番號,裡面有十個能打的就不錯了。

這裡我也不兜圈子了:非洲能隨時拉出營房上陣的野戰師遠遠少於十個,只有「一個」加「半個」。

「半個」野戰師是南非國防軍(前南非防衛軍)。當年的南非防衛軍可謂是打遍非洲無敵手,甚至在安哥拉叢林里跟古巴人硬碰硬地干過。今日的南非國防軍,雖說戰力已經嚴重下滑,但對付各路軍閥勉強還算湊合,仍在非洲一些地方承擔干涉任務,姑且算半個野戰師吧。
除了南非的這「半個」野戰師,每當非洲某國局勢出現動蕩,「一個」野戰師就該出馬了:法國外籍軍團。法國手裡的這隻機動部隊,可謂是非洲大陸的定海神針,時至今日仍駐紮在中非、馬約特、查德、象牙海岸、加彭等地。

亞、美、歐、非、澳,地球上總共就這麼幾片大陸。就憑維持非洲治安離不開它這一條,法國也有資格坐在五大流氓中間。

引申開來講,為啥米帝能在五大流氓里排老大?
前不久去了趟人民觀察家的小別墅,督公提到了一個概念,「天子六師」。
歷史上,周王朝靠著「周六師」和「殷八師」維持著統治秩序;今日,米帝手裡恰好也就十來個野戰師(包括海軍陸戰隊),能隨時拉出六個重裝野戰師投入到全球熱點地區,這正是米帝獨步天下的絕活兒,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督公又提到,米帝M1系列主戰坦克產量已在萬輛左右,而中國自59以來的坦克加起來差不多也就這個數。我當時插了一句,「萬乘之國」。能在主戰坦克「數量」和「質量」上同時跟米帝較勁的也就只有前蘇聯了。可見「超級大國」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當的。(今日露西亞賬面上的坦克也只剩下2K台了,機動部隊只剩十來萬人;中國萬歲軍這樣的甲等集團軍可以算一個重裝野戰師,可惜缺乏戰略投送能力;英國就不提了。)

最後督公總結道:

「使天下無有米帝,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1946年,世界領土最大的三個國家是?
1 蘇聯? 不好意思,蘇聯確實很大。但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更大!!
Largest empire (absolute)
看這個,當年的大英帝國曾經有34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地,覆蓋地球25%的陸地面積
2. 加拿大?這回確實是蘇聯了。
3.中國?美國?加拿大?連錯三次。正確答案是:法國!!

法國的領地在在一戰後達到1234.7萬平方公里(很好記啊)雖然跟英國還有差距,但也是一方豪強了。想想看中國領土也到不了1000萬平方公里。

上圖展示一下。

法國的殖民帝國曾經建立了兩次。

第一次,圖中的綠色部分,北美與印度。在1756-1763的七年戰爭中,法國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割讓給英國了)

所以十幾年後,北美十三州屌絲們要獨立,法國落魄高富帥總算找到了報仇的機會,出錢出船出兵,總之一定要噁心英國。200萬人口,經濟畸形,部隊各自為政的北美十三州居然讓1200萬人口,經濟強勁,部隊訓練有素的大英帝國承認獨立,沒有背後法國高富帥的支持,怎麼可能??當然這段黑歷史美國人一般不提。

法國儘管成功的噁心了英國,但是自己內部問題也很嚴重了。因為出錢出得太多了,王室欠了一屁股債,於是又想加稅。很不幸,市民對此很憤怒。於是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於1789年,美國獨立的6年之後,以攻佔某個監獄的形式開始了。剩下的事情教科書上都有交代,這裡不再贅述。重點是,最後一個叫 波拿巴 拿破崙 的科西嘉小子當上了法蘭西帝國的皇帝。

皇帝是個軍事天才。而當時的法國乃是歐陸人口第一大國(不算半歐半亞的俄羅斯),工業能力也就僅次於對面的英國。那年代的工業其實主要為軍事服務:為了步槍,要有通用零件與工業管理,為了火炮,要有冶金工業與火藥配置,為了戰艦,要有造船工業與航海技術。捎帶提一下,那時候輪船火車剛剛出現,尚未普及。

皇帝帶著他的大軍橫掃歐洲。於是歐洲成了這個樣子。

大家可以發現,皇帝幾乎統一了整個歐洲。準確的說,是歐洲大陸用拉丁字母的區域。但可惜還有兩個惡棍,一個是英國,一個是俄國。很不幸,皇帝在遠征俄國時失敗,實力大損。1813萊比錫,1815滑鐵盧。皇帝最終戰敗,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小島。而法國在歐陸軍事稱霸的歷史,也到此結束了。

上面說了一堆,跟題主原問題似乎毫無關係。但牢記歷史才能洞察未來。這段歷史決定了法國在二戰結束之前的外交政策---跟隨英國。

法國在三十年戰爭興起後,其自我定位很明確:歐洲霸主--》歐洲大陸唯我獨尊。而海峽對岸英國對歐陸的政策也很明確:離岸平衡--》歐洲大陸決不可有霸主。因此兩國之間矛盾不斷。七年戰爭是英法兩國在第一波海外殖民地擴張中的總決賽。拿破崙戰爭,可以視為兩國在其國際定位下產生的百年恩怨的最終攤牌。然後這兩次對決的結果很明確---》法國都輸了,輸得很徹底。即使復盤也沒啥么勝機。

再一再二不可再三,法國人也輸不起了,再輸巴黎都留不住了。老思路得改改了。拿破崙戰爭之後的法國不再與英國展開全面競爭,承認英國的勢力範圍,並在大多數國際事務中跟英國保持一致。換句話講,不當霸主當跟班。

跟班的主要事迹:
1854年,英法介入俄國的克里米亞戰爭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
當跟班的好處:
英國佔東非,於是法國在西非殖民,拉了好大一片地(可惜都很窮)
英國佔印度,於是法國去印度支那,從清帝國偷了越南寮國柬埔寨。
英國佔中東,於是法國分來了敘利亞與黎巴嫩。

第一張圖中的藍色部分,也就是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領地,均是在19世紀與20世紀前半葉被奪取的。由於避免與英國直接衝突,法國沒有錯過第二撥瓜分殖民地的機會。而對英國而言,一個合作的法國比一個對抗的法國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有法國這個支點在,歐陸即使再出現一個霸主,英國也有主動干涉的機會。

於是二戰打完了,聯合國這個組織要成立了。於是英國把多年跟班法國拉進了聯合國安理會?

不好意思啊,前面鋪墊了那麼多,但我確實沒找到英國把法國拉進五常最後一席的直接證據。所有中文文章關於這一事件的說法均沒有給出引用或者鏈接。但英文維基中確實有羅斯福提議巴西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的記載。如果是這樣,可以想像英國在巴西與法國之間會做出啥樣的選擇。

最後總結法國當上常任理事國的資格:
1. 工業實力足夠。
2. 領土面積夠大。
3. 1與2 的推論:歷史上曾經打遍歐洲大陸,以後也有能力控制歐洲局面。(按照當時的設想,英國控制南亞中東局面,中華民國在不遠的未來控制東亞東南亞的局面)
4. 跟英國關係夠好。

當然現在這樣子,估計大家都沒想到。也就美國還是聯合國創建時的那個美國了。


由於最近的法國《查理周刊》恐怖襲擊事件法國成了現在世界的焦點所在,這起恐怖襲擊暫且不說,法國政府官方之後的表態很值得分析。法國不但組織了370萬人的大遊行,更是法國總統奧朗德帶了全世界四十多個政要帶頭走在了遊行示威的最前列。···········這裡就能找出法國進入聯合國五常的緣由。
法國之所以能在二戰中那麼渣的表現後還能進入聯合國五強,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一、法國仍然十分強大的綜合國力。戴高樂和法國廣闊的殖民地可不是虛的。
二、歐洲大陸的均勢政策。這個可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的老把戲了,只是這次對象不再是德國而是蘇聯
三、法國是西方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主要發源地,是西方社會政治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主要發源地。

第三點我覺得是極端重要的。有人說當時的中國的國際地位高於法國,這是在逗我嗎。一個雖然搭上了戰勝國勝利戰車但仍然被全世界公認為貧窮落後的東亞國家,一個雖然暫時落魄但瘦死駱駝比馬大的文化強國。
自由平等博愛和思想啟蒙運動都發源自法國,說起自由女神人們都馬上想起了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但是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可是法國贈送的,就像美國的獨立戰爭可是法國志願軍大力抗英援美的。說起當代政治民主必會提及美國的《獨立宣言》,可是同時期的海地也有過獨立戰爭也發表過獨立宣言誰曾記得···········現在沒有多少人記得海地這個小國的獨立宣言,而十八世紀的世界也同樣沒有多少人記得小國美利堅的獨立宣言。而當代的政治民主理念當代西方自由平等理念主要是來源於法國大革命的激烈振蕩。

而高盧雄雞的驕傲也從路易十四黎塞留拿破崙戴高樂一脈相承,就如同戴高樂所言:法國除非站在最前列,否則就不稱其為法國;法國如果不偉大,就不稱其為法國。 拿著二等車廂票的戴高樂仍然不願低下高盧雄雞的頭顱,現在的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好像想憑藉此次事件追憶拿破崙的榮光。  

奧朗德終於能比前任逗比薩科齊更露臉了一會···············

巴黎是世界的首都,我奧朗德則站在世界的巔峰。

霸氣外漏········

英國佬小弟,我才是歐洲老大

英國佬不聽我的話就得罰你站在牆角去,還是我的德意志愛人和非洲小弟最親切········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兩戰死敵生死相許
····················
這麼浪漫這麼傲嬌這麼威武雄壯的高盧雄雞還敢不給我前五把交椅,信不信我啄死你、啄死你、啄死你········


往大里說,1945聯合國成立時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就是當時法理上領土最大的五個國家

蘇聯美國中國不用說

倫敦理論上還是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英聯邦的首都

法國呢,還有印度支那以及非洲那一大片,還沒算黎巴嫩這些勢力範圍呢


往小里說,從二戰中期往後,法國人的戰鬥精神一直還是不錯的。

說到法國人的戰鬥力,怎麼沒人提砥平里呢,志願軍橫掃朝鮮半島的勢頭就是在這個小村莊被法國人止住的。

隨口扯兩句,有空認真填坑


不敢苟同書記的言論,至少是那句

不讓法國當頭,那就必須讓德國進五常,否則歐洲群龍無首,等於是蘇聯案板上的魚。

那麼說來似乎法國進入常任理事國是阻止蘇聯似的。但是事實上,蘇聯是抵制中國加入常任理事國的,但是耐不住羅斯福的壓力,同意了中國的地位,而此時,四個被基本確定的常任理事國里,英國人和美國人一個褲腿,當時的常凱申肯定也是跟美國人不會鬧矛盾,搞了半天4個常任理事國,就蘇聯一個對三個了,蘇聯人肯定不幹,所以要求加個制衡因子,就是桀驁不馴的戴高樂政府。
===================================================================
事實難料,造化弄人,斯大林和羅斯福哪個會想到,當初他們支持的夥伴都是現在這個模樣。


給個簡單的答案:
宏觀政治層面:
1、雖然在二戰中被滅國,但法國當時仍然(至少是名義上)擁有亞非拉非常廣大的殖民帝國,是世界上排名前五的大國。
2、法國是二戰的戰勝國,法國是歐洲傳統上的主導國家,沒有法國很難處理好歐陸事務(僅憑英國在歐陸的發言權是不夠的),所以英國是支持法國入常的。
3、蘇聯知道法國是個刺頭,所以雖然肯定不喜歡戴高樂,但由於能預期到法國在安理會不一定會跟著美國走,所以也不會特別花大力氣阻攔。

微觀政治層面:
4、對於美國而言,在安理會中多一個常任理事的盟國是有利於對抗蘇聯的(同樣地原因也解釋了中國為何能成為常任理事國)。當然,美國領導人羅斯福對戰後世界的思考相對也比較理想主義一些,美國還曾經提出過增加南美洲代表巴西的意見,但是被其他大國否決了,原因應該是怕過度分散權力。同理,美國提出建立制度化的入常制度的意見也被否決了。
5、戴高樂是個「大法蘭西」情結非常濃厚的領導人,他在任何方面都極度要求提高法國的地位,這讓英美等國非常頭疼但又毫無辦法,不得不考慮他的要求。考慮到二戰期間法國政府抵抗德國的糟糕表現,以及二戰結束後第四共和國的混亂狀況,戴高樂在種種不利情形下依靠個人威望和奮鬥精神,為法國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話語權和實打實的國際地位,實在稱得上是法國現代史上最偉大的領導人沒有之一。

總之法國入常,首先自己有足夠的資格(確實是大國),也沒有碰到什麼特別的政治忌諱(蘇聯、美國),相反有足夠大的後方推力(英國),以及更重要的,主觀動機(戴高樂)。


歐羅巴若是無法妖,當不知是群龍無首,還是無頭蒼蠅亂闖。

前殖民地時代,法妖就是歐洲陸權的實際話事人。後殖民第時代,德意志崛起,但是法德依然是歐洲陸權的兩塊板。法德矛盾,是歐洲從19世紀後期以來,歐洲大陸上地緣矛盾的母題,兩次大戰西線戰場,德意志對於法妖的征服欲,一定程度是軍事衝突解決這個母題的最簡單的手法。從結構來說,法德的地緣態勢一直歐洲的主軸。

二戰法國的敗退命運戰術上從消極外交開始。歷史上,從自身第二帝國時代的內政不穩,以及外戰失利,延續到第三共和國期間,無論是工業發展,還是殖民地問題,以及金融資本勢力,工人運動在溫和派和激進派交替執政期間產生的內耗,使得從第三帝國初期到一戰,法國一直是追趕者的角色,一站獲得了慘痛的勝利,但並沒有謀得太多利益,1930年經濟危機的爆發,本質是殖民地時代末期,靠著宗主國贖養政策成長的法國借貸業的泡沫和自身工業體系的不完備開始,二戰前其實就沒有積累下太足夠的戰爭潛力。故而,二戰法國的失敗不僅僅在於軍事上。

但是這些並沒有改變歐洲大陸地緣政治的"兩塊板"格局,故而法國在二戰被德軍快速佔領一定程度上算是一個「事件」而不是「趨勢」。故而戰後的政治博弈中,丘吉爾是樂於重新拼湊回這兩塊板的,聰明的戴高樂在由於被排除在雅爾塔之外,與美國北非方面不和(當時法國尚未完全光復,戴高樂還沒去香街賣萌)的情況下,也意識到了英國在戰後格局上可能的考量。故而,戰後入常一定程度上,丘吉爾幫了不少忙(杜魯門主義在入常上傾向法國是後來的事情了,開始羅斯福的態度相當曖昧),甚至在法國遺留的殖民地問題上(為了不被瓜分)也做了些努力。當然這和本身依然是繼承殖民時代陸權大國的歐陸一塊板這個地位是分不開,就回憶錄來說,丘吉爾還有不小」恐蘇「情結。。當然,此時丘吉爾雖然已經預言到未來的美蘇格局,和大不列顛的衰落,但是依然認為英國現時是有和美國一樣的話語權,並能至少得到美國的認可。


故而,從地緣上來說,法國入常是將歐洲」一塊板「拼回去,而法國的地緣關係,在二戰初期,和後來的盟軍反攻,一直都是天然的」反德「前線,歐陸陸權的平衡基點。

而目前而言,法妖有沒有履行好一個大流氓的責任呢?

嚴格來說是做到了,法國戰後,從戴高樂到繼任者,首先解決的是非洲殖民地問題,這既是法國的家務事(殖民地的政治動亂,民族主義,以及帶來龐大公共開支,以及,也是戰後秩序中,對於不大起眼的非洲,做一個補遺。非洲殖民地脫離法聯盟獨立,以及法國對於前殖民地的補償,援助,以及繼續以」獨立姿態「履行前宗主國義務——外籍兵團和法地中海艦隊對於非洲事物的軍事干預。這算是,法國履行大流氓職責的一個方面。

其次,是繼續發揮兩塊板作用。法國在黃金三十年前是戴高樂主義執政,希求某種獨立姿態來進入國際社會,雖然當時的國力並不豐厚。而西德對外低姿態的外交姿態尋求二戰遺留的地緣問題,並求得某種意義的合作,再加上黃金三十年前,馬歇爾計劃對於大部分歐洲國家在製造業上補償性投資,使得歐洲機器開始慢慢運轉,歐洲需要一個經濟協議來保證歐洲內部低成本,高效率的經濟流通,首要是製造業的口糧--煤炭,其次是歐洲內部高效的交通運輸。於是,法德在這個時候碰頭了,法德矛盾也在這個時代在兩個傷痕纍纍的好基友的互相微笑下,暫時被排除,一個一個又一個的歐共體經濟協議在法德軸心上重新建立起來,伴隨著鐵路系統的整合,和商貿體系的整合。

這樣算是法妖做的一個貢獻。。以至於現在,雖然法國經濟滯緩多年,依然保持著非常獨立的製造業體系,科研體系,以及軍工體系,以及歐洲」表面上「政治上的話事人,以及歐洲政策的風向標,法國內部發生的事件,無論是宗教衝突還是極右翼崛起,都是歐洲主流政治旋律的前奏。。

故而,為穩定了一個動亂的非洲出了力,又和老基友重新拼會了」兩塊板「,這個常任理事國還是有一定貢獻的。。

雖然我很喜歡黑法國。。


你吃了5個饅頭飽了,不能說第一個饅頭是白吃了,其實第一個饅頭作用最大。

雖然法國在二戰第一個倒下,但畢竟是反德聯盟的發起人,英蘇美的道義含金量還真的沒法國高。

幾百年來歐洲安全的支柱一直就是法國,德國崛起還沒100年,英國一直扮演攪屎棍的角色,不讓法國當頭,那就必須讓德國進五常,否則歐洲群龍無首,等於是蘇聯案板上的魚。

你覺得法國入常是抬舉,人家自己可不這樣看。要知道200年前法國還是文明世界的中心,被英國德國和美國超過都是沒多久的事情,情況頗類似西方看中國和中國人看自己。人家有核武器,有國土,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技術比中國要高不只一個層次。法國在冷戰高潮背叛北約,自立山頭,如果不是有一定把握,絕對不會這麼乾的。


從政治上說,作為五大流氓,肯定要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這個呢就要求常任理事國不是1945年正在闊就是祖上闊過,而且安理會是二戰勝利者的同盟國定的,那肯定流氓也要從同盟國這邊選,有貢獻者優先。美英蘇是肯定要進來的了,中國也因為祖上闊而且在二戰中扛住了日本進來,接下來還剩哪個政治中心沒代表呢?沒錯,就是歐陸,歐陸傳統也就法德兩個國家比較吊,德國作惡多端,惹得人民怨聲載道,直接剔出候選人名單,法國進來也就順理成章了。

外交上,在二戰中雖然法國身體很誠實,但那是元首霸王硬上弓的結果,法國的嘴上肯定是說不要的,而且說得很大聲。什麼敦刻爾克大撤退、戴高樂演說、自由法國、反法西斯聯盟,戴高樂硬是憑三寸不爛之舌讓法國不至於亡國,而且在沒能做出什麼實際行動的情況下硬生生讓法國成為了反法西斯的標誌性國家,戰後美英蘇需要一個這樣的正面形象,英蘇也可以以此沖淡美帝及其小弟的投票權,拉法國一把也合情合理。

文化上,歷史法國就靠著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等賺足了知名度,聽起來就很有宣傳作用,拉法國進來也符合人民大眾的觀念,這也是文化輸出的功勞。

之後的幾十年里,法國也不算丟了流氓的臉,國力依然發展到歐陸頂尖,核技術先進,平衡歐洲勢力;維持非洲治安、送錢給非洲收拾祖上殖民留下的的爛攤子;懂得看臉色,比如中國恢復常任理事國席位時美國做樣子反對下,英法也心照不宣地投個贊成票,大家還是相親相愛。簡單來說該乾的事法國都幹得不錯,是一個稱職的五流氓成員。

最後給法國人洗個地,電視台做個節目紀念一下廣州灣解放,於是採訪街邊的老伯們,想要借他們的口譴責一下侵略者。結果老人們交口稱讚法國人的統治,什麼治安穩定、經濟繁榮、清潔衛生,遠勝其他政府管理的時期,節目出來市領導知道之後臉都青了。


1968年起又多了一個原因:第五個氫彈試驗成功的。

到現在為止第六個還沒出現。

如果沒有氫彈會怎麼樣?答:以法國當時的綜合國力和國家政策,一定會開發出氫彈來。如果沒有氫彈,說明法國沒有當大流氓的軟硬實力和意志,被踢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有例子的:蔣記民國


嚴格來說,法國和中國並沒有資格主導戰後秩序,因為中法兩國在二戰期間是弱雞,實力照美蘇英差太遠。如果英美蘇三國當時拒絕中法兩國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法兩國沒有任何本錢和上述三國討價還價,弱國無外交。

中法兩國能被美蘇英吸納進入五大國,一方面是羅斯福吸取國聯失敗的教訓主張聯合國儘可能多的納入大國成員,另一方面是美蘇英三國政治博弈的結果。

在聯合國籌備期間,英國是反對和其他新興國家分享統治世界的權力的,英國恨不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只有他自己。但是二戰之後世界格局已經改變,英國必須接受被迫和美國蘇聯主導天下的現實。

換言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再怎麼樣也得有美蘇英這三家。

但是這對於英國來說簡直是個災難,美國和蘇聯都是新興國家,只有英國自己是老牌帝國,開會的時候1挑2,很可能出現兩個新玩家一起找老玩家分肉的情況(後來也確實發生了,比如蘇伊士運河事件1956)對日不落帝國的地球舊秩序有極大威脅。所以丘吉爾堅決主張拉小弟法國入伙。同理,以及羅斯福出於吸取國聯失敗的教訓之考慮,羅斯福堅決主張拉他新認的乖兒子中國入伙(注意當時中國姓蔣不姓趙)。

遂成今天五大國。
====
答主自我簡介,紙糊,知乎新來的,著有高贊回答為什麼蔣介石會敗給毛澤東?——紙糊的回答

http://w.url.cn/s/A80a8V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來推論一下1945年二月雅爾塔會議宣告即將建立一個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機構的這個時間點當選這個機構常任理事國的條件有哪些。
這個時候戰爭還木有結束,即使再之後4月25號起草憲章的時候德國依舊沒有投降,而日本則是在做最後的掙扎,所以第一個條件顯而易見,那就是軸心國家或者帶有法西斯主義或是在戰爭中處於中立的國家不能成為常任理事國。這個很簡單,戰爭還在繼續,凡事非我陣營的國家當然沒有資格,這畢竟涉及到戰後利益劃分等,只有勝利者才有切蛋糕的權利嘛。根據這一條,德國日本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被排除。
第二條就是必須要是獨立的大國。這個也很簡單,由於各大國之間心懷鬼胎,因此不可能出現一個被某大國操縱的國家成為常理。按照這一條,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殖民主義)巴西(門羅主義)被排除。
必須要說明的是,這兩條下來已經沒有多少人選了,當時由於各個殖民帝國和門羅主義的存在,因此全球真正獨立的國家非常之少,整個南美被美國操縱,非洲沒有事實獨立國家(埃及是傀儡王朝),亞洲只有中國,泰國(對英美宣戰)土耳其(和納粹眉來眼去)獨立,歐洲只有英國西班牙(法西斯)蘇聯德國(軸心國家)芬蘭(軸心國家)獨立,其他國家要不是被蘇聯或者納粹佔領要不然就是像法國挪威這樣的跑路國家。
第三條就是要在未來的體系中有一定作用。
第四條就是大家論功行賞,按照戰爭中出力多少來決定資格。
就這四條下來,給雅爾塔三巨頭的選擇空間已經很少了,所以丘吉爾才會有三常的構想,但三常顯然不符合未來的實際情況,最關鍵的是沒有傳統歐洲大陸國家和亞洲傳統國家,這兩個地方一個是最發達地區,一個是人口最多地區,想要在將來維持雅爾塔體系就必須加入能代表這兩個地區的新的小夥伴,否則這個體系肯定無法長久。因此加入法國和中國幾乎是唯一的選項,並且這選項對於幾個大國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對於英美來說,民 國是英美的盟友,堅決的反共產主義政府,對將來遏制蘇聯在遠東有著強有力的作用。對於蘇聯來說,法國是共產黨坐大的地盤,歷史上是英國的傳統死敵,文化上是俄羅斯文化的啟蒙者,歷史上多次結盟。最後說一下,可惜的是,儘管當時英美蘇費盡心思也沒有料到今後的發展,民 國被四年後中共推翻,法共在戰後兩年就被選出議會,這兩個國家幾乎違背最開始的初衷,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過了幾十年,中共居然開始成為反蘇的橋頭堡,而法國卻退出北約搞第三方勢力,歷史又神奇的平衡,當然這次是社會主義國際反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反資本主義國家,估計三巨頭泉下有知會哭笑不得吧……


不說大的科技文化,英國上等餐桌的辭彙大部分都是法語的。
有個紀錄片是寫二戰前端的,法國和英國在海岸線保護上你來我去的糾結。
法國這個在歐洲地理位置上最好的,佔得最好天然資源的國家,自然而然的會成為常任


維基百科上詞條總數,第一名是英文,第二名是法文,第七名俄文,第十三名是日文,第十八名是波斯語,第二十是阿拉伯文。


二戰中法國在德國的閃電戰之下僅僅堅持了6周就投降了,成為了德國的附庸,稱為維希法國,此後法國在二戰中的作用就是德國的小弟。
不過萬幸的是敦刻爾克撤退之後,法國將軍戴高樂帶領逃到英國的法軍成立了所謂自由法國的流亡政權,所以法國在二戰後才能以戰勝國的身份免遭戰敗之後的賠償之類的,不過其國際地位肯定是大大降低了的。
和法國相反,當時的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卻大大增加,一來中國在二戰中始終沒有被擊敗,並且將日軍陸軍主力拖在中國戰場,這不僅為蘇聯解除了被兩面夾擊的後顧之憂,也為英國在東南亞戰場減輕了壓力;二來有法國這樣的豬隊友做對比,特別是二戰後期中國不但收回了列強的治外法權,還參加了很多重要的國際會議,影響力大大增加,國際地位是在法國之上的。這是題外話。
不過二戰後的戰勝國當中,除了美蘇英中之外,還真沒幾個國家能和法國的實力相媲美,畢竟法國是老牌的歐陸強國,兩次大戰的戰勝國,縱觀戰後世界各國,歐洲的國家基本已被打爛,亞非拉大部分國家還是殖民地,所以要出來第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得是法國。
不過問題來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一定要5個啊,4個也是可以的,甚至3個也是可以的。為毛中法兩國能混進去?
簡單說中國,中國在二戰中是美國的鐵杆小弟,以美國馬首是瞻,在加上國際地位也夠,美國覺得需要在未來的安理會中增加自己的聲音,畢竟俄國人沒什麼盟友,這樣無論啥時候鐵定有兩票是自己的,所以就拉了中國一把。
而法國,能混進來英國人是出了大力的,二戰讓英國人國力大大衰落,丘吉爾曾說:「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 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 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兩次世界大戰已經讓英國人力不從心了,它迫切的需要在未來的世界中獲得足夠的發言權,而美蘇兩國實力強大,做事肯定不會順著英國來,中國和英國也是互相看不順眼,遠的鴉片戰爭不說,近的在二戰中英國和中國在遠東的配合就不是很默契,所以把法國拉起來就是一個實際的選項,而二戰剛結束的時候,大英帝國的餘威還沒有散盡,所以法國也就混進來了。
PS:二戰後英國支持希臘抵抗共產黨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力不從心(最後被迫把抵抗義務交給美國)以及後來英法支持以色列入侵埃及,奪取蘇伊士運河的失利終於讓英國認識到了自己的斤兩,最後英國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民族解放運動的衝擊,殖民地不斷減少,大英帝國也就轟然崩塌了。幾十年風雲變幻,現在的英國基本上就是美國的小弟了。反而法國能夠和德國完成和解,順利擺脫了美英的控制,以法德為核心加強了歐洲的凝聚力,直到現在歐盟在世界上影響力舉足輕重,作為歐盟主導國家之一的法國的國際地位也是不容忽視。
嗯嗯,腦洞大開,個人的看法。


沒有地緣政治理論指導,大國充其量就是一個膘肥體壯的流氓。

二戰以後的政治格局是日本(海權,英國前盟友)、德國(陸權)已經衰落。

英國(海權)、中國(陸海權複合)、蘇聯(陸權)慘勝如敗。

美國一家獨大,如日中天。在一系列問題上聯手老三蘇聯滅英國的勢力範圍,最後逼著英國解散了英聯邦經濟一體化組織。

戰前美國還是世界第二,戰後美國還是世界第二,美國處心積慮的排擠英國,用了很長時間才打到杯酒釋兵權的目的,當時的英國早就沒有了德國出兵波蘭宣戰納粹的豪情,只能默默忍受日不不落帝國的日落。

美國還是底氣不足,所以美國找了一個拍手黨,那就是中華民國,因為都是陸海權複合的國家,有很多利益和價值是互通的。注意前面英國也長期和日本結盟 !!!還是因為海權共同的國家利益。英國極力反對,蘇聯也是極力反對,甚至和美國沿長城劃分了中國勢力範圍。最後中國逆天崛起打亂了戰後大國一致的均衡局面,這是後話。所以當時的美國極力要求讓中華民國入常,英國極力反對,但美國說:反對無效。作為條件之一,英國不情願的採取了下策,那就是也拉了一個拍手黨,用於制衡美國在董事會的多數席位。美國迫於無奈,做出妥協,道理很簡單,假如能不通過戰爭就繼承英國的世界霸權,那是最好的,所以斗而不破就讓法國入常了。

地緣政治理論發展的歷史?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但後面的事情完全就不按劇本演了,法國要崛起,結果在印度支那遇見了中國崛起,於是法國崛起失敗。而美國殖民地最少,所以提出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全球化,公開和私下支持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戴高樂的地緣政治。戴高樂想自從拿破崙大帝以來,法國也是世界大國啊!現在怎麼混成英國的跟班,陸軍打不過德國,海軍打不過英國、美國,照此以往下去,可怎麼辦啊!

於是法國地緣政治學家(雷蒙)建議戴高樂:為了鞏固自己的海權和陸權,法國要造核武器!為此法國不惜和英國、美國翻臉,最後退出北約。由於法國有了核武器,德國發現法國有實力、有資格和自己成為盟友了,於是親美的(西)德國總理施密特反向調整了德國的國家戰略,開始全面親法,刻意拉開德國與美國之間的距離。為法德經濟、政治、金融,甚至是軍事同盟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於是法國又誕生了新的地緣政治學派,以拉克斯特為代表的區域地緣政治學浮出水面,意思就是美國可以主導世界,但不能主導歐盟,你們看的是不是個病句,其實不是。

德國主導歐盟一體化,法國感覺自己被邊緣化了。於是法國開始構建自己經濟一元的地中海湖,結果英、美、德反對,連卡扎菲都跳出來反對。法國真的是無奈了。真的是醉了。真的是怒了。真是給臉不要啊!打英、美、德法國不敢,打卡扎菲還是可以的。要知道法國的本質還是帝國!!!請你們不要不把豆包不當乾糧!!!

法國出兵威懾卡扎菲 利比亞局勢生變---鳳凰視頻---鳳凰網

薩科齊為何要打卡扎菲?

法國要造核武,英美蘇反對,誰支持法國?!?!?!

廁所那頭說了一句:雷鋒。

奧,錯了答案是:中國。因為中國也想成為五無核,所以需要法國帶路。

核煙花的美,是你們這群愛好和平的傢伙永遠不懂的。

以上就是法國為什麼是五常的原因。入常簡單,維持難,SO法國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又作出了很多努力。


這事要放在60多年前,估計美國也會有人問,為什麼中華民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大流氓之一。或者放在30年前,或許也有人會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麼窮的國家,為什麼也會成為聯合國五大流氓之一。你可以說中國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可人家未必會這麼認為。人家會說德國納粹是被美國和蘇聯聯合爆掉的,日本是被美國原子彈轟得扛不住了,你中國被日本人佔了大片國土硬是半死不活地吊著,你有什麼貢獻非要佔著五大流氓的名額?五大流氓的座位是世界主要的政治力量博弈之後的結果,不是說你有資格你就能當的。


您可能沒意識到法國歷史上曾經多麼逆天。法語曾經的地位就等於今天的英語,甚至更高(因為現在還沒人吹噓英語是最美的語言)。光這一條,就足以反映法國曾經在世界上是什麼地位了。


1.當時最現實的一條是,歐陸上納粹德國倒下後的空白必須有新的抗蘇聯力量來填補
2.法國在西方文明世界中的地位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高得多,其被英美德追趕也不過就是近一兩百年的事兒而已
3.拋去歷史說現在的話,法國資格也絕對足夠了。經濟規模世界第五(大於英俄),政治上歐盟雙軸之一、對幾十個法語國家有絕對影響力、非洲警察等等,軍事上少有的擁有全球投送能力的國家(中國現在都還沒有)、獨立完整的軍工體系和工業體系,在高精尖科技中也處在前沿位置。至於什麼諾貝爾、各理工學科、文學哲學,也從來都是一霸。。。

如果論現在的資格,倒是英吉利最沒資格了。


運用排除法,美蘇肯定是常委,板上釘釘,英國是戰勝國也肯定沒問題,但是西歐不可能讓遊離於歐洲大陸,歷史上常當攪屎棍子得一個島國做他們得代表。

然後歐洲大陸上得大國,也就是法德意西,德意是戰敗國肯定不行,西班牙已經獨裁化了,也肯定不行。排除掉北歐中立得瑞典,剩下的也就是法國了。

同樣得情況發生在亞洲,當時還沒有印度這個國家,泰國在戰爭中與日本曖昧不清,再說體量也不夠大,剩下得也就只有中國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戰時與同盟國浴血奮戰的法國,到了二戰卻只能被德國吊打,六個周就淪陷?
東風雪鐵龍和標緻到底犯了什麼錯,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如何評價法國前總統戴高樂?
在法國A類工程師學校可以學到什麼?
法國女人究竟是什麼形象?

TAG:歷史 | 政治 | 法國 | 聯合國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