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大疆)創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都說創始人決定了整個企業發展的DNA,想問一下他本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性格及眼界對整個大疆有什麼樣的發展影響?
汪滔不是個「聰明人」。
從2006年建立大疆,汪滔掌舵的大疆創新(簡稱DJI)默默無聞走過了大部分日子,沒有過多包裝,也沒什麼遊說;汪滔自己還曾用「偏執」的股權分配,讓公司瀕臨分崩離析。
他甚至不喜歡別人在他面前過多提及時下火熱的互聯網概念。並非冥頑不化,而是在他看來, 對一家科技公司而言,科研本身更為重要,而互聯網僅僅只是個工具。
「套上互聯網這層皮,感覺好像很高大上,但事情的本質還是掩蓋不了;比如一件產品還是沒辦法將歐美變成核心市場,當它在中國賣飽和後,跑到一個更落後的地方,在一個更沒品位的地方賣出去」。汪滔在接受網易科技的獨家專訪時說。
言下之意,似有所指。
DJI的產品在歐美很受歡迎,其擁躉不乏一些社會名流,包括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也有傳言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為了DJI的無人機,買了台iPhone。
作為公司創始人,汪滔覺得這樣的成果必然不是來自於某種商業模式的勝利。他的確對所謂「互聯網營銷」很不感冒,並堅持,起碼DJI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花什麼功夫,哪怕公司會因此過的更加順風順水。
汪滔不想在這種事情上變得「聰明」。
機器人王國雖然在外界眼中,DJI只是家無人機公司,但其未來可能並非與無人機的未來完全重疊。背靠著世界最大的製造業中心深圳,DJI也許一開始就不滿足於做一家無人機製造商。
在DJI純白色調的新辦公樓里,DJI副總裁潘農菲告訴網易科技的記者, 去年《經濟學人》曾將DJI的無人機列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5個機器人產品」之中,是入選的唯一中國產品,這讓大疆上下振奮。
說到這裡,這個騰訊產品經理出身的DJI高管,略顯激動,如同是自己多年的苦心難得被人理解一般釋懷。
同樣做機器人的石金博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石金博與汪滔同出一門,是汪滔的師妹,她認為機器人需要完成感知、計算、傳輸、執行這四件事,DJI做到了,「在空中DJI無人機的自主規劃、避障等等,已經在機器人範疇之中」。
而汪滔、石金博的導師李澤湘,是香港科技大學的一位機器人技術教授。圍繞被譽為機器人產業基地的東莞松山湖,DJI、固高、李群等李澤湘門下弟子的企業,陸續成為機器人這一「中國創造」領域的代表公司。
但汪滔不是個著急的人,單論DJI在機器人產業的進展,DJI難以言快。
他依舊顯得很謹慎,即便外界如何熱炒機器人,他還是覺得技術不夠完善,DJI可能需要一個更合適的新機會,一旦有這個機會,DJI當然會把握住,去擴展到更多機器人領域。而機器人自動化,在汪滔眼中,有著相當大商機,甚至會如他一直期待的一樣,會「改變全世界」。
不過,謹慎歸謹慎,汪滔並沒有無動於衷。事實上,DJI已經將一個叫RoboMasters的機器人大賽運作了三年。雖然前兩年只是夏令營形式,但今年在團中央、全國學聯的參與下,這項賽事正作為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運作。
在這項機器人對抗賽事中,DJI給每個參賽隊伍發放了一台形似「遙控車」的機器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款機器人的主控和無人機的飛控一脈相承,技術上不僅先進,甚至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西。
而這項比賽雖然和DJI現在的主營業務毫無關係,DJI卻拿出了5000萬元人民幣承辦。潘農菲向記者透露,最初DJI對RoboMasters有兩套方案:一是繼續以小規模夏令營的方式舉辦;二是重金承辦,將其推向全國。
最終汪滔拍板了後者,「這個決定幾乎沒有辦法用財務邏輯來推演」。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通過RoboMasters夏令營進入DJI工作的大學生為數不少。而不少業界人士認為,無人機本身就是廣義機器人的一部分,二者技術相通,人才也相通。這也讓DJI意識到挖掘和培養中國自己工程師這一過程的重要性。而汪滔的本意,就是想讓工程師、發明家也能當明星。
RoboMasters,也許在經意或不經意間,已然成為汪滔理想的一部分。
獨一無二的DJI無論是無人機,還是機器人,可能人們更關心的是,現在的DJI是一家什麼公司。
「我們可能有點像無人機裡面的英特爾、微軟,如果非要類比,我們可能更像做整合產品的蘋果」,但即便如此,汪滔還不忘向網易接的記者強調, DJI只是在模式上和蘋果有一些類似,絕不代表是在學它。
汪滔想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路。因此,他不想走捷徑。
事實上,在創業之初,像無人機這種門檻高卻沒有太多市場的藍海領域,做好了是個巨大的機會,做不好就是個巨大的墳墓。汪滔「不聰明」,選擇了技術研發這條最難走的路,也因此幾度陷入困境。
最艱難的時候,DJI賬上只有2萬現金,汪滔面臨兩個選擇,要麼就此收手,要麼勉力維持;他想賭一賭,試著出售最後一批設備,「幸運的是,東西賣出去了,大疆活了下來」,潘農菲向網易科技的記者透露。
在經曆數年沉默期後,DJI開始嶄露頭角,同時在通訊、控制、動力、相機、陀螺儀穩定雲台等一整套技術上有了一定技術積澱;在市場份額上,保守估計,目前DJI在全世界無人機市場中有過半份額。
雖然取得了初步成功,甚至潘農菲認為DJI「在技術上超越競爭對手兩年」,但崇尚技術的汪滔並不敢掉以輕心,「的確有可能會有人超越我們,只是,我們800人的核心研發團隊會盡量讓這件事不發生」。
汪滔充滿自信,雖然他帶著的鴨舌帽及圓框眼鏡並沒有為之增加幾分嚴肅。不過談到「未來」這個話題,這個35歲的掌舵者再次顯得相當謹慎。他喜歡說「走一步算一步」,這似乎和他「理想主義」的標籤不甚一致,反倒像一個切切實實的現實主義者。
而未來,首先要立足於對現在的考慮。「現在的無人機產業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汪滔向網易科技的記者做了一個比喻,「就像汽車剛剛發明時,發動機經常要壞,車也不夠安全,全身上下都不能和現在比」,所以短期內,無人機產業主要還是要沉下心做一件技術攻堅的事情。
在這其中, 整個行業最需要的是關鍵技術的突破,包括關鍵的避障和續航問題 。DJI的Matrice 100據稱已經在避障方面有所進展;續航能力也有改進,未來可能隨著技術的改進,還會不斷提升,但最後還是需要電池技術有所突破,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
顯然,避障技術需要緩慢積澱,電池技術需要倚仗其他行業的進步,問題的解決都並非一朝一夕能遂願。
然而,時勢不等人,汪滔明白, 無人機越來越大眾化後,人們對技術的要求已經越來越苛刻,包括安全性、應用性以及整個重量方面;不僅僅是上述的避障和續航,更多的地方都需要對核心技術進行完善、迭代。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而這個挑戰,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無人機產業正在擴大的應用邊界。更龐雜的應用場景,向無人機的核心技術提出了更多挑戰。畢竟,天空的故事,並不只有「航拍」一個版本。
於是DJI提出了第三方參與的生態平台計劃。
在這個計劃中,DJI一改此前為人所詬病的「封閉」印象,開放DJI 的SDK(軟體工具開發包)給第三方開發者,並向各個垂直細分行業應用開發者提供無人機解決方案,將無人機覆蓋到更多領域。
汪滔告訴記者,核心技術需要去研發,商業模式需要去探索,當前DJI給出的答案是這樣一種合作互贏的模式;但SDK剛開始進入行業,還不是那麼成熟,後續Inspire、Phantom上會搭載更加成熟的版本,只是都還需要時間。
另一方面,展現出第三方姿態的DJI並未完全擯棄自己做行業應用的可能。潘農菲告訴記者,如果某個垂直領域無論如何都做不到DJI希望的程度,DJI也會考慮自己去做;但扶持第三方合作夥伴是DJI的首選。
汪滔進一步解釋,DJI一開始就不打算在各個領域都壟斷,「而是要的是一個合理的利潤,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汪滔的品位論外界很多人一直好奇,汪滔及他執掌的這家科技新貴,是如何脫穎而出,成為業界追捧的明星的創業公司。在這次採訪中,我們也力圖去探討更深層次的東西。
在汪滔這個「不聰明的偏執者」眼中,每個人理應去試著把喜歡做的事情做成,同時讓世界因此變得更美好。他喜歡談「夢想」、談「堅持」、談「純粹」,以至於外界給他貼上了「理想主義者」的標籤。
只是,讓人覺得奇怪的是,聽起來「逼格」甚高的「理想主義」四個字,一次都沒有從他自己口中吐出,取而代之的是「品位」----似乎這才是通向汪滔「自有王國」的鑰匙。
甚至從頭到尾,汪滔都在強調,DJI是一個有品位的公司,而品位,最終會是DJI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不是為了有品位而有品位,只是我們非常崇尚一個比較酷、比較美好的東西;在追求美的過程中會轉化成一種戰鬥力,這種戰鬥力最終會做出好產品」,汪滔向網易科技如此解釋。
而品位對於DJI的影響,正如汪滔所言,「商業上的決策也好,產品設計也好,技術上的取捨也好,最終都會落在品位上」。
影響並非只對DJI自身。用更通俗的話說,品位可能是DJI的文化和價值觀,DJI希望用產品將DJI的文化和價值觀散播出去。就目前來看,DJI也許真的做到了,哪怕是被稱為一直在輸出文化的蘋果,也有很多員工是DJI的粉絲。
汪滔為自己的品位能被輸出而高興。畢竟輸出品位,向來不是名聲不甚好的中國企業擅長的東西。
早年汪滔曾想過在德國註冊空殼公司,可還是打消了念頭,中國人的標籤最終也並沒有影響到DJI的品位輸出,「我們是中國人,也是中國公司,我們的努力和奮鬥目標,跟國家、跟中國人的命運其實是分不開的」。汪滔想借DJI改善世界對中國公司的印象,或者說,試著輸出中國人的品位。
這時的汪滔,不太像個商人,他更像是一個充滿實幹的理想主義者。汪滔一直貫徹著「品位」,這可以看作是汪滔對其事業的堅持,也可以看做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其喜好的東西設下的標準和底線。
他說,無人機是他從小到大的一個夢想,這是對一個技術、一個特定東西的夢想。這樣的一個夢想,需要用這樣一些東西來呵護。
他甚至因此反感某些圈子裡的一些風氣,比如創業,「為了創業而創業,其實就跟以前說華為招通訊專業工資給得高,市場很熱,大家一股腦兒去學通訊一樣;後來就變成學經濟、金融,到如今又變成說創業、創客這些東西」。
汪滔認為,用這種態度去做事情的人,跟以前這批什麼流行去做什麼的人沒什麼區別,沒有品位,也談不上有夢想。
更多的方面,諸如在融資問題上,汪滔依舊用「品位」來解釋:大疆商業上不缺錢,也不會為了錢而忽悠,「如果明擺著是坑,這個時候讓投資進來,讓他們沒有得到應該期盼的收益,最後這個單還是得我們去買;所以DJI不會去過多承諾什麼,DJI沒有這樣的東西,也沒有這樣的品位」。
而汪滔口中不作過多承諾「實在」的DJI,近期據傳獲得100億美元的估值。他覺得估值並不能完全體現一個公司的價值,但這個價格,算是實在。
「DJI值這麼多錢」,他強調。
來自 (文/網易科技 李儒超)
查看原文
推薦一本書:
大疆汪滔:讓中國製造飛得更高
鏈接:《大疆汪滔:讓中國製造飛得更高》 甘開全【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七個字:
一將成名萬骨枯。
處!女!座!
並非黑處女座,而是對產品精益求精,不會妥協,對細節有著本質的追求。對下三濫的東西嗤之以鼻。材料、工藝都喜歡高大上的東西。像什麼特氟龍、五軸加工中心之類的。
當你絞盡腦汁去完成一款產品後,也會提出很多需要修改的需求。經常蹦出一些你剛開始你覺得沒可能,但是後來用心去做就會出的想法。
概括起來就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認識汪滔,亂評一下:
第一,這個人很有主見,不會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追求原創性。
第二,看準的東西會一股衝勁地去把它做出來,敢於挑戰不可能。
第三,雖然沒有真正佩服過一個人,但相信從喬布斯、任正非中學到不少。
第四,做事很直接,很強硬,很激進,強調攻大於守,牢牢地把握主動權。
第五,是個很強調品位的人,從穿衣打扮、產品研發也可以看出來。
第六,懂得人才的重要性,通過引進優秀的人才來壯大自己。
第七,懂得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重視製造專利門檻,尋求高附加值的產出。
第八,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取捨,不失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
第九,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強調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十,力求做到第一,不甘居人後,懂得與平庸拉開距離。
第二點,第四點,第八點,是值得我學習的。
在這個互聯網狂熱躁動的時代,汪滔仍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思維,他把大疆和互聯網公司劃清界線,然後諷刺著那些急於向互聯網轉型的公司為「小家電2.0」。不肯轉型投入互聯網懷抱到底是冷靜or愚蠢?我一直拭目以待。
自從從Gopro轉投DJI,我的體重增了10多斤
道聽途說,有失公允請點反對
高學歷海龜,立足點太高,有點高於生活而不源於生活
正如其他答主所言,喜歡高大上的東西;也就是說如果你逼格不夠,或者表達能力不能符合他口味的話,人家可能不聽你說話
來源於「我有一個朋友」獵頭直接說:要與領導有較強的溝通能力
公司人流動量挺大的,開掉員工是家常便飯,對於基層工人更加。。這對高新尖公司似乎。。不是很好
非大疆員工,從與大疆有限的幾次交道來看,汪是個徹頭徹尾的商人。可與之言商,不可與之交友。作為商人他很優秀,但對合作夥伴的態度有點讓人寒心。
是我同學。小時候愛畫畫 愛模型 調皮 愛開腦洞。
講真,
frank 自己 每天 下午三點來公司,晚上九點走
但是偏偏逼著員工 上午十點上班 ,晚上十一點走
這洗腦功力 我是 很佩服的…
本來就是富家子弟,人又聰明厲害,把無人機玩出了新高度。
關於他的家世,有興趣的話查一下大疆的總代理商。
在深圳總能誕生奇蹟,所以有夢想的年輕人要到深圳。
天蠍座
推薦閱讀:
※為什麼電腦城那麼多奸商?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如何設計出一套能不斷保持良性循環、自我更新的制度?
※25歲女孩如何走出負債困境!?
※如何讓員工像老闆一樣沒日沒夜、自動自發的工作?
※如何評價余凱創立的horizon robo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