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美國的女生如何確定自己的專業?

我讀過一年商科,沒興趣。讀了一些會計金融經濟課,特別特別極其討厭。
讀了一些心理學社會學的課,沒興趣。。我不知道自己該讀什麼?
我數學也很差。
我平時性格很悶 完全適合一個人默默在那邊看電腦什麼的 很討厭團隊合作..

我在想完全沒怎麼碰過的課就是工科,以及計算機了。
我要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這些專業呢?我其實完全不知道工科和計算機學什麼,以後工作是什麼樣子的。求指導!!!

我現在還有機會轉專業,我想確定好自己喜歡什麼並堅持學下去。


題主摸摸頭。

我懂這種感覺,那種迷茫和絕望確實可以殺掉一個低迷的人。
引一句老爺的話:無路曰窮,無財是貧,吾貧也,非窮也。
我們都多多少少做過窮人。

下面這些答案確實有些恨鐵不成鋼的不友善在裡面,但確實只能是這樣,這種問題大家給的建議再怎麼完美但實際上解鈴人只有你自己呀。

因為這病根不在於不知道方法,而是有方法,人不去做。
我們說再多,我們罵再狠,若題主你依然沒有什麼發自心底要去改變的決心,現狀是不會有什麼起色的。

關於培養興趣的事情,我分享一下我在自己某個答案評論裡面的故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但,一定要注意嘗試成本這件事情。
每一次的嘗試都是有代價的,時間也好,學費也好,其他各種代價也好。 @Max Cao
要去做,但也不要沒有明確的規劃就盲目去做。無頭蒼蠅和悶頭四撞的蒼蠅也差不了多少。
還有如果走工科一定要學好數學,我現在就如 @Suji Yan所說,即將以一個極低的GPA畢業然後學校也沒法申工作也沒底氣找只好失業在家了…QAQ

======
我大一的時候迷茫過這個問題。
我問我父親,我父親給我的答案是
「多嘗試」
於是我大一大二嘗試了很多東西:
單片機編程、PCB設計、RF hack、APP編寫、wifi室內定位、四旋翼飛行器

但最後還是一樣:茫然。
作不出決定大學之後想幹嘛,進哪個行業
不知道自己最後想要什麼,大學畢業之後想做什麼。

然後我就去問教授,我說
I tried lots of things, but still puzzled and don"t know what I want to do.

教授問我,你有沒有 do it deep?

我說沒有,

教授說:
try more, and do it deep.

我回想我之前做的每一樣事情,都是「恰到時機」的知難而退了。

我寫單片機,讀別人的程序,後面覺得很痛苦很枯燥,覺得我不擅長這些,這不是我興趣所在。於是改去做PCB了。

我畫PCB,低速版手動lay線很簡單、焊板子也很簡單,但是我看到華為和acer內部的PCB設計規範的時候我也退縮了。線要多粗有自己的公式、怎麼走位才能最大程度的降噪、高速板不能手動來lay要寫演算法。我依然覺得這些東西枯燥而無聊,並覺得我不擅長這些,這不是我興趣所在。我並沒有想著低低頭咬咬牙克服掉,去多學一些什麼。

RF和wifi,到後面都是signal analysis,各種各樣的數學和物理。我覺得難,我喪失了興趣,我轉做別的。

如果用這樣的心態,愛好只是愛好而不會是事業。

我差在哪裡?
做下去。
找一個方向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下去。
如果那個時候你還是覺得自己不是搞這個方面的材料,好呀,GG。
但如果你只要遇到困難、遇到枯燥、遇到問題就下了定論:我沒了興趣,我不適合搞這個。
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而興趣是培養出來的,並且就是這些各種各樣的困難培養了你的興趣。
興趣並非是一開始腦子一熱覺得新奇所以感興趣,那叫好奇。
枯燥和困難會讓你少了些許好奇心,於是你退出了換了另一件事情來做,那麼你是在篩選自己的天賦罷了,而非是在尋找自己真正想做什麼。


這句話我也送給你,願與君共勉:
try more, and do it deep.


其實你挺適合讀計算機的,因為最終你這樣的大爺都去當了PM


題主看到我看到我~~~聽說問題一直被修改,我回答的版本是「學過會計金融,不喜歡,學會社會心理學,也不喜歡,不喜歡團隊合作,感覺自己僅僅是工科沒碰過了」

想問題主,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不喜歡商科和經濟金融類的?

A是因為這些專業太「世俗」的價值取向很冷漠嗎?(我們都在討論錢錢錢,帕累托最優能不能解決貧窮和落後呢!)

如果因為此,可以考慮的專業從social work這類偏應用的,到development studies這類中間兒的,到anthropology,sociology甚至philosophy,都可以研究研究

如果是A類的厭惡,還有一個入手點是「工具」。你認為經濟學金融學冷漠世俗,無法解決社會弊病。那麼,你有沒有對哪種「工具」,有特殊的愛好或才能?比如photography,media production,marketing,city planning,etc。

B如果原因是出了這種人道主義的嫌棄,還有一種對單調的厭棄(所有都基於utility theory!好貧乏 )philosophy,anthropology,語言學,歷史,人文地理學,甚至literature都可能會是不錯的選項。


C如果是出於「概念好多好繞啊學不明白」。不喜歡這些理論性的思辨,可以嘗試更有藝術性的專業呢

其實團隊合作這件事情我覺得沒什麼限制你的專業的。學什麼和就業做什麼是兩個問題哦~

對於為什麼不喜歡社會心理學,同樣的?為什麼不喜歡?如果覺得「就這麼曾猜來猜去完全不靠譜嘛摔!要靠科學科學!」,建議學神經科學,生物學方向的學科,biological anthropology,或者認知人類學也好玩哦

先打這麼多,希望可以啟發到題主~~

at last,這種想法是正常噠~我知道教育學有一種觀點是,學習的內容不重要,通過學習這些內容學會如何學習才重要。所以,即使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也一定能有所收穫。但我覺得,人還是在研習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的時候,才能爆發自己全部的潛力。祝早日找到自己想學的專業~~


我猜樓主是個大學生,正在面對選專業的難題。大概有很多牛人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幹什麼。反正我上大學的時候也十分困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念當時的專業,也不知道自己未來要當什麼樣的人,比樓主還懶還笨還沒有知乎可以問。不過還好,我後來才知道,也有不少牛人在上大學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要幹嘛。也由於這個初衷,對於人的生涯發展有一些興趣。

我們先來談談理論:
有個研究生涯發展的大牛。姓Super,我每次看到都在腦子裡腦補了海賊王裡的Franky。

Donald E. Super 提出的生涯理論認為,個體的生涯發展會經歷如下5個時期:

  • 結晶期(crystallization):14-18歲的青少年的青少年開始拋開幻想,開始思考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和工作的契合程度。在這個時期,他們開始搜尋他們感興趣的工作的相關訊息,可能會和朋友家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同時,青少年開始形成他們的信仰和價值觀,這會引導他們的職業探索。因為他們在考慮職業的時候,會想到這是否違背他們的價值觀。
  • 明確期(specification):18-21歲的青少年的職業選擇更加聚焦。例如,一個年輕人在結晶期(crystallization)的時候決定要從事和小朋友有關的行業,那麼在這一時期,他的決定就會是當一個兒童心理學者,老師,育幼員或者是兒科醫師。要做出這些決定要和結晶期一樣去蒐集有關這種生涯的資訊,不過需要更加聚焦,要對更加具體的行業而非一個寬泛的領域深入了解。青少年在這一時期會去參加相關的課程或者培訓,以便自己能夠做自己做的工作。
  • 執行期(implementation):21-24歲的時候大約結束了特定領域的課程和培訓,進入了相關工作。這一時期的個體需要在理想和現實當中找到平衡。例如,一個人可能是念師範類的專業,然後畢業之後卻發現相關畢業生比職缺要多,他只好去社會服務機構或者商業領域去工作。
  • 穩定期(stabilization):25-35歲這一時期,年輕人已經建立起他們的事業。他們對於工作更加穩定和有經驗,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淺嘗輒止了。
  • 鞏固期(consolidation):35歲以後的職業發展主要在於增加經驗和追求更高的職位這些方面。

一看嚇一跳有木有,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心想,老子的人生不是毀完了嗎?摔!
還好Super是1960年代的美國人,我們這個年代的中國小孩,大部份人18歲之前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上大學,上更好的大學。所以生涯發展比較遲滯也是理所應該的。
所以呢,這時候需要的就是「探索」。去探索各種各樣的行業(學科),會又什麼樣的發展;也要探索自己的興趣,長處。大膽去嘗試。大學裡面各個學科都有一些比較入門的課,去旁聽看看,順便和班上的同學聊聊,看看他們過的哪種生活,看看他們對於未來什麼看法。還有就是知乎啦,你看看這些回答問題的人各自都是什麼專業的,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
沒錯哦,思維方式。大學專業受的訓練會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甚至你害怕的東西。舉個栗子:我上大學之前覺得觸摸小動物的屍體什麼的真是嚇死了,覺得蛤蜊什麼的蠻好吃的。然後大學畢業之後,觸摸小動物的屍體真的覺得還好,蛤蜊什麼的是不太敢吃了。
這裡也要說一說,對於我們這樣年輕的人,其實是沒有太多什麼劣勢是難以改變的。別說你長得矮但是想打NBA,除了這樣非常依賴先天素質的職業生涯,大多數職業願望還是可以實現的。因為什麼都可以學,什麼都會改變,取決於決心和訓練。就算是打籃球也是要訓練的啊。而且如果有個人長得特別矮(像我這樣),然後還特別喜歡籃球,那也可以朝裁判啊,教練啊,訓練課程的計劃和執行啦,或者器材設計這一方面去努力啊。每一個行業都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的。


接下來我們談第二個理論,Marcia的「自我認同狀態」理論。

Marcia 把用探索和承諾兩個向度將自我認同分為四個狀態。

  1. 認同迷失:處於這種狀態的個體既沒有經過探索,也沒有做出承諾。
  2. 認同早閉:處於這種狀態的個體沒有經過探索,卻有堅實的承諾。一般來說,這種就是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父母或者社會的安排。
  3. 認同延遲:處於這種狀態的個體正在經歷探索,還沒做出承諾。
  4. 認同達成:處於這種狀態的個體經歷過了探索,並且做出承諾。

研究指出,處於認同達成狀態的個體的各種身心適應最好,各種各種好。認同迷失的個體身心適應比較不好,真是讓人好怕怕哦。不過呢,也有學者認為,認同早閉比認同迷失更糟糕,因為,認同迷失是可能會有一天就開始探索啊,然後就有可能承諾啊,然後就過上幸福的認同達成的生活啊。可是認同早閉可是十分穩定的。不過學者也是杞人憂天啦,認同早閉人家安安心心完成父母的期待,幸福感說不定也很高啊!
你就大膽去探索吧。在這樣一個探索的過程中,你就會逐漸發現什麼是吸引自己的。總有那麼一些事情,即使好辛苦好辛苦,也不想放棄。那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對自己的生涯做出承諾了。當然,隨著你的努力,你的探索,你還會不斷地對這個承諾進行評估和修正,來讓你過上你想要的那種生活。

祝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其實我覺得你這個年紀找不到方向很正常,畢竟年齡小,閱歷淺,誰都不可能一生下來就知道將來要幹嘛,然後一輩子一分鐘都不浪費的朝那個方向努力,畢竟聖人是極少的。

題主還年輕,有活力,有時間,可以出國留學,自身條件就已經羨煞旁人了(包括我)。找不到方向,不知道選哪個專業,那就多試嘛!多交友,多讀書,多旅行,嘗試新鮮的事物,看不同的風景,過不重複的生活,一段時間過後,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再深入,進一步篩分挑選,再深入,再挑再選,不斷循環,總有一天,留下的越少,目標就越明確了。畢竟「萬花叢中過」,才知道那朵花最好看,但自己偏偏喜歡那朵。

還有,題主不要著急,不要覺得自己找不到方向就比別人差,就是一個loser了,這輩子沒希望了,這種情緒要不得,只會讓你更加煩躁而已。所以,放寬心態,保持平常心,沒找到興趣點就是沒找到,暫時沒有而已,不代表永遠沒有。畢竟,知乎玩久了,我都以為大家都提前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出國留學了不一定就非要成為偉人,不得個諾獎來光耀萬代就沒完成黨組織的任務,從此一人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了,沒這必要。享受自己的留學生活,做一個簡簡單單、快快樂樂的普通人就挺好的。


不妨各種專業的課程都試試看,體驗後根據自己的真實興趣選擇專業。

對於需要拿到高學歷的同學們來說,如今這關乎抉擇的天平似乎總是傾向於選擇所謂「工作預科(Pre-professional)」的一邊。也就是說,太多在校學生都把應聘和工作當作是閃耀在四年漫長大學求學路盡頭的那道曙光。大家醉心於掌握那些最直接、最實用最具操作性的技能,並期待以此來打動未來老闆。我覺得這是個不壞的想法。但是我也覺得,我更欣賞那些在「追隨內心」和「服從大腦」之間仔細選擇的人。這是什麼意思呢?

從我的自身經驗來說吧。在我剛讀大一的時候,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但是在那時候(在The Big Bang之後不久),我就讀的學校不提供專為寫作和成為作家所開設的專業。因此我在追隨內心和服從大腦之間掙扎著,直到最後選擇了服從大腦。我選擇了工商管理專業,學習了一些乾澀無聊的會計課程,我的天哪,那簡直不堪回首!不久,寫了幾張對比表格後的我便認定了——我內心的聲音才是正確的,而我的頭腦則迷失在一片幽暗禁閉之中,你們懂的。

於是我逐漸振作起來,轉到了讓我真心喜歡的人文專業——需要進行大量寫作還要必修許多人類學課程的音樂史與文學專業。其他的都已是過去的故事,而今天的我作為一個作家,實現了夢想並且鮮活地站在這裡。幾十年來,寫作為我謀生,也為我帶來無數機遇,那都是我被埋葬在商科的數字世界中(而非徜徉在文學的文字海洋中)的時候無法想像的機遇。數字還是文字,服從大腦還是追隨內心,這兩個選擇兩相對仗,彼此契合。那麼在你選擇專業的時候,我的故事對你具有什麼意義?

我希望能夠站在一個與眾不同且更為主觀的角度提出一些理智的建議,以助於你們大學專業的選擇。給《紐約時報》供稿的Vivek Wadhwa先生提倡在選擇專業時「追隨內心」,他以下的論據邏輯性可不輸給矽谷的技術精英們:

人們普遍認為工程師主宰矽谷,認為創新能力與數學或科學專業的學位密切相關。其實這兩種看法都是錯誤的。

我在杜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調查了502家技術公司中共652位美國本土出生的CEO與產品研發主管,發現他們基本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之中92%擁有學士學位,47%擁有更高學位。但是,這些人之中擁有工程或計算機學位的只有37%,擁有數學學位的更是只佔2%。剩下的人擁有的學位則廣泛分布在商學、會計學、金融學、醫療保健、藝術及人類學等等專業中。

而我數年來為自己建立的兩家公司陸續聘用了上千名員工,在這過程中也從未發現畢業院校或主修專業與工作成就之間有什麼關聯。事實是,一個人的工作成就與他的工作激情、動力、勤奮和不斷精進的能力成正比。

這個社會不能缺少文學專業的畢業生,正如它不能缺少工程師和科學家。

這一事實對於身在現實職場中急切地為文學學位正名的你們而言想必如同久旱逢甘霖。再一次從我自身經驗來講,我可以明確地說我的文學學位教會了我許多使我受益終生的關鍵要素——它們使我快樂,也使我成功(當然,「成功」的定義在如今已變得更為主觀)。首先,文學專業讓我掌握了研究技術,想不到吧!我總能用我當年寫了那麼多研究分析和論文所掌握的方法解決我遇到的任何困難和疑惑。

對了,還有寫作。當我剛剛進入大學時我以為自己已經是個優秀的寫手。然而第一篇英文課論文的D+成績就讓我大受打擊。四年後,那個D+成績早已被大多數的A等級代替。你現在也可以把我的作品判為D+甚至F,但我幾十年來的成就記錄早已高於平均水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內心向著寫作。這又是一個「服從大腦還是追隨內心」的成果證明。

在培養創新性時,人類學科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於人們在培養創新性時,大學規劃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學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還了解到了更多。如今我相信,我們的創新型經濟在需要生物醫學工程師、程序員和科學家的同時,也需要音樂家、美術家和心理學家。

我建議同學們投入最能給你們帶來激情的領域。你們應該在任何一所好學校——而不必是那些會給你們帶來債務、限制你們人生道路的學費高昂的所謂精英學校——取得本科學位。在四年本科學習中,你們會掌握無價的社交技能,學會與他人互動、合作,學會折衷也學會面對拒絕和失敗。最重要的是,你們會懂得你們欠缺什麼,懂得在需要時如何找到和利用某個實用的知識點。

重點是這個:建議同學們投入最能給你們帶來激情的領域。這顯然就是希望你們「追隨內心」。我選擇了跟著我內心的激情前進,它便給我帶來了幸福與滿足。無法否認這一路上我受著正面環境的鼓勵,得以在正確的時候選擇正確的機會,但我能夠達成自己大多數的人生目標、工作目標,也是由於我可以滿懷熱情地堅持前行。

所以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請記住Wadhwa先生和我在這裡說的話。追隨內心並不意味著得到神靈相助,能夠立馬成為學神並實現你所有的夢想,但你的內心總在和大腦交戰著,你是裁判,你來宣判。而在你宣讀某一方的勝利之前,記得仔細權衡。

我是堅定的走心派,畢竟生活(尤其是職場中)已然充滿了太多的理智,抉擇還有妥協,為什麼不任性一次,追隨自己的內心?正如《三體》中所說的,給歲月以明文,而非給文明以歲月。We live briefly, Yes. Imperfectly? Of course. Stupidly? Sometimes. But we don"t mind. Because we forge our own way.


我感覺題主就是太急了 而且還是屬於人群中懶的懶的那一類 沒吃過什麼苦 爸媽撐起來的花骨朵 學任何學科都會有問題好不好 絕對少數人是對這類問題之間就感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 了解 熟悉 解決問題 這個體驗就讓他很開心,他們往往就是這個學術界的大牛,能夠達到別人達不到的高度;少數人是解決問題的快感讓他開心,這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得到別人的讚賞,這類人很優秀,gpa,專業能力都會不錯,但是也不會拔尖;剩下的大部分就有各種問題了,他們無法從學習中找到快感,大部分的原因是學習這件事打擊到了他們,他們學的東西往往遇到問題解決不了,要麼是智商不夠,要麼就是懶。越學越打擊,越打擊越不想學,但是又有著父母,社會,老師各個方面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一次次堅定信心拿起課本啃,挺累的,家庭好的像樓主這樣的可以出國,換專業;家庭一般的就只能是硬挨著,熬到畢業。

說了太多題外話了,只是想讓樓主知道自己的定位,認識到自己比很多人有更多的選擇,你還年輕還有得選,你需要做的就是降低一下的要求,努力一下。

哎,其實還是心態的問題,題主跟前任很像,難怪自己會用手機碼這麼多廢話,先佔著吧,我睡醒後再給你找找解決方法,先把心態挑戰過來才行.


選感興趣的不如選能做的好的
數學不好學不了工科
題主家裡好像還比較有錢,不如考慮一下 藝術史?

知乎上好像有道題叫
作為一名生活在中國的男性,你在何種場景下感受到歧視? - 調查類問題
看看現在這個問題下的各位答主,雖然有挖苦的,教育的,但是大多還是安慰萌萌的題主,作為一個男生我感到了深深的性別歧視啊,特馬我提的問題都沒人給我回答啊!
知乎真是個看臉的世界,沒有臉看胸,沒有胸看腿,實在都沒有,你要是妹子會賣個萌也行,你是漢子就只能自生自滅了
╮(╯_╰)╭


誰沒有迷茫和不懂事的時候,仗著比別人多吃幾年米就一副家長的姿態妄想把人罵醒是不是有點不合適啊,沒有建議可以不回答的。

個人一點小建議,共勉
想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繼續多試試,生活重在體驗嘛,別怕失敗別怕走錯。再說了,以後的工作和你現在學的專業有幾毛錢關係誰都說不準呢。

學金融學社會學心裡學不進去很正常,完全不是興趣愛好所在怎麼學,我這些選修課雖然分很高,但是啃書的時候非常痛苦非常痛苦非常痛苦,換到自己喜歡的計算機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開電腦(不是上知乎)。

結論,慢慢找到你喜歡的,大學四年能學著自己喜歡的東西簡直太幸福了。不管以後能不能用上,工作的事大學畢業再煩吧,前幾天碰到的房產經紀還是個計算機大神呢。

就醬。


迷茫什麼的大家都經歷過,經常換專業的人我也認識好多,但是讓我覺得題主真的只是逃避和懶惰和任性的是「完全適合一個人默默在那邊看電腦什麼的 很討厭團隊合作」和「特別特別及其討厭」。默默「看」電腦而不是「用」電腦,實話說就是看美劇看電影嘛。「特別特別及其討厭」也是很極端偏激的說法。

請題主擺正心態,想明白自己上大學究竟為了什麼,想明白究竟什麼叫「喜歡」,為什麼自己會「特別特別及其討厭」一些學科。是因為太難了學不會?學到的東西沒有用?還是比起做作業做團隊討論,更喜歡看美劇或者逛街?

同時請題主回想一下,自己上小學中學的時候,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學科?那時候為什麼喜歡那麼學科?是因為自己學得好經常得到老師表揚所以良性循環,還是那門學科的某一方面特別好玩?這些特質為什麼不能複製在現在大學的課程上呢?有哪些東西變了哪些沒變?

實際來說,如果真的什麼都不喜歡,就選自己最擅長的吧。其實任何東西當來當興趣愛好都是好玩的,拿來當飯吃都是辛苦的,我爸爸經常和我說興趣和謀生的技能要分開,只有很幸運的人可以做自己有熱情的事情養活自己而一直不討厭。這個理論和現在流行的」夢想至上論「反方向而行,也許不夠偉大不夠雞湯,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腳踏實地的人生準則是很有用的。

希望題主早日理清自己的思路並且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向吧。


我就呵呵了,知乎這是怎麼了,人家一上來問個問題就這麼噴噴噴的,是終於按耐不住自己見天兒想要打臉的手了?還有,大家誰能說自己剛進大學校園的大門就已經規劃好了自己接下來幾年準備要走的路?(問題一直被人修改,也是夠了,能不能不要亂改人家的問題呢?)


作為換過五個專業的人,非常非常理解你。

我換專業的故事簡直是部血淚史,也是一路上被人噴過來,前後換過五個幾乎毫不相干的專業,如果General Study也算一個的話。好在最後終於有了答案,我選擇了心理學。

換過的專業順序如下:
飛行乘務--室內設計--建築造價--General Study--Psychology

最初學空乘是因為中二病發,讀完之後對這個靠臉吃飯的職業(毫無惡意地陳述事實)再也提不起興趣,轉而高考有了第二個專業,室內設計。
好不容易過了藝考進了室內設計專業,又被家人干涉轉去了第三個專業,建築造價,這一次轉專業家人頗費了些功夫,但我不喜歡和錢相關的工作,不是我對這類工作有偏見是我太了解自己了,連自己的錢都算不清真的可以去算別人的錢?
不過還是堅信要學一行愛一行,硬著頭皮用初中畢業的理科水平去學了高數、力學,學了建築測量、繪圖、cad,此中艱難只有經歷過的人懂T^T
寫到這裡想起當初幫我惡補數學物理的好閨蜜們,鞠躬。

本以為選專業的噩夢就此結束,不料因種種原因出國了,申請的學校沒有建築造價只能又申Interior Design,當時我心情很複雜,因為每一次換專業都意味著職業規劃要從頭來過,如果不調整好心情從長計議,之後的路只會越走越難。我一度懷疑自己的學習之路是不是被詛咒了( ̄^ ̄)ゞ

之後我人一到學校,見到counselor說的第一件事就是我要轉General Study,我要給自己一年時間認真嚴肅地思考專業,這一次的選擇不再是因為父母不再是因為就業壓力,而是因為我自己。一年後,我選擇了心理,建議我再做考慮的人很多,但這一次我知道自己會一路念下去。要知道,能有幸遇到讓自己喜歡並投入的學科,就應該珍惜。
(其實最後選擇心理專業也不是沒有預兆,之前人還在國內時,我的娛樂生活之一就是每個星期去復旦蹭心理課聽)

至此,我的血淚史終於畫上句號,當初的同學們,有些做了「包工頭」,有些成了造價師,有些已是資深空姐滿世界地飛,偶爾飛到我生活的城市,還會一起敘箇舊。所以現在回想起來,這段經歷也算可貴吧。而我折騰了這麼些年,最後的心得只有一句,學你真正喜歡的專業吧。誠然,選擇專業時更自由是留學黨的優勢,但眼下這份優勢卻成為了負擔,個人的建議是每一次嘗試新學科都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只有當你相信自己喜歡,你才有可能真正喜歡上這個專業。
最後,祝福所有像題主一樣走在選專業路上的人,都能遇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好專業。


一上來就開始噴的人到底怎麼想的?又不是每個人都剛上大學就清楚未來到底要做什麼,這還是知乎嗎?


先說說我的情況,和我見到的情況。最後說給題主的建議。題主不愛看也可以直接拉到最後。

本人本科在top2學的化學,博士在米國讀chemical oceanography,算是海洋學或者地球科學的下屬學科。在國內以及化學來說算是轉了一個很冷門的專業,畢竟一個微觀一個宏觀。

先說說我個人,我高中時候也完全沒有想法,之後要學什麼,只知道絕對不選文科,理科裡面數學和物理handle不來,生物我當時還是很感興趣的,化學是在高中擅長,也不排斥。在各種高校老師說生物不好找工作以後,就選了化學。當時大一大二學了很多課,壓力很大。有些課就是怎麼都學不好,自己也比較封閉,不會求助。那時候真的覺得自己選錯專業了。後來在掌握了適合我的學習方法,學會求助學會和同學交流之後,情況好轉很多。我一直覺得化學是挺有意思的,各種課程都會讓我覺得,好神奇。
但是做科研又是另一回事。曾經在一個組裡做了一年的本科生科研,關於無機固體材料和晶體學。當時覺得晶體學好神奇,我就是很著迷於定量的數學公式和化學上體現出來的特徵和變化之間的關係。我喜歡解結構,我也喜歡做實驗。但是我不喜歡那個課題。也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做出東西來,所以不喜歡。最後我覺得我喜歡化學,但是不喜歡做化學方面的科研。可能是過於基礎研究,很多研究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好像就是一昧地搖作出新的性質很好的東西。我個人覺得過於急功近利。
所以我大三下學期開始考慮轉專業。很幸運的是上了一門海洋的課,認識了一位很好的老師,最後我的畢業論文也是在他的指導下做的。然後我就轉向了海洋了。我自己也很驚訝,我這個不喜歡改變,喜歡安於現狀的人,竟然對轉專業這件事這麼執著。在和我爸打了多次電話的抗爭後,終於取得了勝利。畢竟之後5年,要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是很痛苦的。

在我的本科同學中,畢業後,大概一半的同學繼續出國深造讀化學PhD,一些保研讀化學,更少的人轉了經濟金融,一小撮轉了法律之類的不搭嘎的。我認為繼續讀化學的人,基本上是對化學有熱情的。轉了經濟金融的人,至少從大二開始就發現自己不喜歡化學,然後就修了經濟雙學位,參加各種活動和實習,知道自己畢業後要轉專業,算是目標很明確的。更少的人在大一就發現自己不喜歡化學,然後就轉去別的院,這些人之後也過得挺好。
在我目前博士項目的同學中,挺多人之前都沒有海洋背景(畢竟海洋學太大了,分支很多,化學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工程,非常交叉)。有一個本科拿了數學和物理雙學位的同學,他大二做了一個項目,他不喜歡,大三做了一個,他不喜歡,大四做了一個他感興趣的和海洋有關的。然後就進入海洋領域了。還有一個美國女生,她本科學的工程,水處理相關的,也沒有海洋學背景。但是她就是很有熱情很有想法的,覺得海洋很酷,她喜歡到處出海之類的。

對題主的建議:

因為我也做過很悶的人,我覺得這並不好。尤其是在你比較迷茫的時候,不要自己想,想不清楚的。你應該去多跟別人交流,學長學姐,不同專業的人。你應該去問他們,他們的專業學的是什麼,要求的技能是什麼,畢業以後的選擇有哪些。只有你知道了更多的信息之後,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多跟有想法的人交流,他們往往能給你帶來正面的信息,而不是打擊人的。

其次,題主應該自己多分析分析自己本身的特質和擅長什麼,畢業之後想做什麼。你學過那些不同的專業,不僅僅只是學習專業知識而已,在大學裡學習專業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大學是個小社會,最重要的是學會你畢業之後生存學習的技能,怎麼解決問題。就是所謂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在嘗試不同專業的過程中,你有沒有分析自己喜歡哪一個小的部分,比如你喜歡數學的分析,或者其他什麼。你可以不喜歡一個學科,但是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應該有一些小的點是你喜歡的,這個就是你的突破口。也許你就是擅長某一個方面,只是你還沒發現而已。

另外,我覺得喜歡什麼,是很主觀也很直接很intuitive的事情,我覺得你自己應該知道。只是你的個性可能比較冷靜,不是那種容易激動的。做一個想法正面積極的人,會看到很多之前看不到的東西。試著讓自己活躍起來,當你聽到什麼東西的時候,覺得「 哇塞,好酷!」的時候也許那就是你該堅持的東西。


計算機是需要團隊合作的,所以你不適合。


我平時性格很悶 完全適合一個人默默在那邊看電腦什麼的 很討厭團隊合作..

我在想完全沒怎麼碰過的課就是工科,以及計算機了。

要不要試試生物信息工程


作家.一個人默默坐在電腦旁邊就能寫了。
類似還有翻譯之類的


以前領導來國企檢查,如果效益好就誇效益,技術好就誇技術,如果技術效益都不好就會說

至少職工精神面貌還不錯

但看樓主這情況,精神面貌都有問題。


假如你對想要申請哪個專業,研究哪個方向還在舉棋不定,那麼建議你從自己的興趣、專業知識儲備、專業課及相關課程成績、學術及職業規劃等方面的條件出
發,結合各備選專業方向的就業和發展前景,綜合進行確定。如果你能夠聯繫到在海外的相同或相似專業/方向的學長或學姐,建議你重視他們給你的意見建議。作
為過來人,他們對海外自身專業的實際狀況和發展趨勢通常有外行難以企及的了解,能夠為申請人確定專業及方向提供非常有幫助的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問題歡迎微信交流,很樂意能幫到你。


題主玻璃心很重啊,還是換一種溫和點的答法
======================================================================
「想方設法從各種途徑解決問題」 的思想你目前並不具備,貿然轉行只有被虐的分。
數學不好入工科。。不要再工程物理的課上掛掉好么。人生不要這麼豪邁。
團隊和做不好想學計算機也是很醉,能做出良好的個人項目的人確實很厲害,但是我想題主你的情況是需要有大神從旁carry的,至少到你畢業的時候都應該是這樣。
如果跪得痛苦,還不如你留在商科呢,我小理工校今年工科已經三起自殺案了。。不騙你。
======================================================================
還有前面那個某個題主說:「仗著比別人多吃幾年米就一副家長的姿態妄想把人罵醒是不是有點不合適啊」 允許有人不懂事,不允許有人生氣?

「我今天是作為一個長者在這裡覺得有必要告訴你們一點人生的經驗。」


推薦閱讀:

如何系統地學習機器人?
浙大社科or武大經濟?
如何看待同濟大學浙江學院(三本)2017年浙江省出檔分646分?
剛被浙大農學錄取,想問一下關於這個專業以後應該怎麼走下去?
被羅馬尼亞語專業錄取了,要不要復讀?

TAG:大學專業 | 計算機科學 | 留學美國 | 計算機專業 | 工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