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澳大利亞本國經濟的角度來看,為什麼要將對中國的所有的進口產品的關稅降為零?
中國對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產品關稅最終降為零--財經--人民網
政府部門是否會損失很大一部分的稅收呢?
對目前的澳大利亞經濟是否是件好事呢?
由於不了解澳大利亞的稅收制度,所以稅收方面暫時不發表評論。
僅就經濟影響方面談一些看法:
粗略的說來:要依照澳大利亞目前的經濟結構,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雙邊互惠對澳大利亞的經濟是有好處的。
2010年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最主要是佔三分之一的鐵礦石產品,價值350億美元,排名第二的煤炭產品為50億美元,以及約為20億美元的其他礦石。而澳大利亞從中國進口中,最大的為40億美元計算機設備以及39億美元的電訊設備。(作者:Rowan Callick 來源:澳大利亞人 發表時間:2011-7-1 22:45:00 )
在比較優勢理論看來,這種雙邊的互惠,與中國而言,可以降低由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降低國內的生產成本,又可以帶來本國的計算機製造及電子產品順利的出口。而對於澳大利亞來講,依照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下對資源的需求和對價格極的敏感,中國免去澳大利亞資源類進口產品關稅夠極大的促進澳大利亞產品的出口,由於資源類出口佔澳經濟的比重很大,這種影響是非常大的。
不涉及價格的經濟互惠:有人可能會想,既然雙邊各降關稅,得到好處最多的是澳方,那麼中國這麼做又是何必?這得從兩方面說。一方面不能因為別人佔得便宜比較大我們就不做生意了,畢竟己方也是有利得的,因為這不是一個零和博弈;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人關注最近國內的新聞,在G20峰會上,各國達成的一個重要協議就是聯合打擊跨境逃稅、貪污犯罪......所以你懂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謝邀。對中國的所有的進口產品的關稅降為零主要的目地還是換取中國的關稅為零的同等對待。
從中澳兩國的經濟結構來看,兩國其實還挺互補的,澳是一個資源大國,但由於澳的地理位置及人口和經濟水平決定了澳的人力成本極高,難以發展製造業,而中國則是毫無疑問的世界工廠,加上近來年世界經濟放緩,對媒、鐵、油的需求都在減少,因為加強對中國市場的輸出是澳需要的。
實際上,澳大利亞資源對中國的影響遠超過普通人的想像,比如煤,我們雖然是世界第一產煤大國,但在國內市場山西煤只能賣到長江以北,長江以南的用煤都是以澳煤為主,這裡的原因很複雜,就不在這詳述了。對中國最大的好處就是,大量使用海外資源,可以極大的抑制我們國內的資源開發動力,減輕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今天又看到個新聞,將對落後國家也關行零關稅,這些落後國家能向我們輸出什麼,無非也就是資源,看來這是本屆政府的一個資源使用大方向。
對澳大利亞而言,對中國的進口產品零關稅,其實影響不大,澳大利亞人收入高,中高端的消費品都是從歐美國家輸入,中國能輸入的也就是些中低端產品,反正這些產品以澳大利亞人工,他們也搞不了,但是澳大利亞人口少,對生產消費品中國企業來講也就是聊勝於無。正如高票答案所說,雙方將關稅互降為零,澳方將得到更多的好處。
只不過澳洲出口的奶粉,龍蝦,牛肉,UGG,熱帶水果與百姓日常生活更緊密一些,普通民眾從此政策中能獲得更直接的受益,因此可以看到微博上一片歡騰。
此外,澳大利亞宣布每年將向中國大陸公民發放5000份打工度假簽證,意味著間隔年又多了一個選擇。試著回答一下,這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這是自貿協定本身的特質所決定的。由於澳大利亞和中國都是世貿組織成員,因此適用「最惠國待遇」這條基本原則。然而,自貿協定具有排他性,僅在簽署方之間適用,違背了最惠國待遇原則。GATT第24條允許這種例外的存在,但需滿足一定的條件。其中便要求...
待更新....在任何國家,人民大眾的利益總在於而且必然在於,向售價最便宜的人購買他們所需要的各種物品。
簡單回答,中國大部分出口新產品澳洲沒有或者很少產出,減稅只會降低當地成本。收稅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提問者水平還是停留在替政府擔憂的XX角色,真正的公民社會稅收是為公民服務的,不是政府的斂財工具。
推薦閱讀:
※為什麼<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會破產呢,你是如何看待理財,營銷類的書籍?
※嗶哩嗶哩的盈利模式是什麼?目前的盈利模式是否有很大的不足之處?
※如何看待「外交部:中方正積極研究參與TPP智利會議」一事?
※再過20年我們的耕地誰來種?
※如何收集經濟類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