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華晨宇在天籟之戰2改編的《爸我回來了》?

@華晨宇yu:華晨宇 爸我回來了 發現了一個加長完整版的《爸,我回來了》難得能改編一次周杰倫的歌,所以有點激動,希望沒有辜負他這麼好的詞曲!! https://m.weibo.cn/1624923463/4183385448589051


我是周杰倫十幾年的粉絲,算是比較理智的老粉吧,看到那麼多不分青紅皂白的就詆毀華晨宇「唱的是什麼東西」,其中甚至許多是周董的粉絲,心中不免也感到一絲慚愧。總有人要說jay開創了一個時代,華晨宇只是新生代歌手算不上什麼,可是這跟這首歌有關係嗎?我想就這首歌本身做個分析

《爸,我回來了》是周杰倫為反對家庭暴力而創作的,旋律配上他獨有的低吟淺唱,非常抓耳,但是,但是,但是,這首歌的精髓,是它的歌詞。我一直認為周杰倫被低估的不只是唱功,還有寫詞的能力,他的詞,你看不出什麼文采,沒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裝飾和技巧,但是與旋律的契合度及其之高,會讓你覺得一氣呵成行雲流水,內容上也十分有他個人的特色,不信你去聽聽《稻香》,去聽聽《梯田》。說了這麼多有的沒的,我其實想表達的就是,《爸,我回來了》這首歌大家更多的應該去關注它的詞,它所想表達的東西。很多時候旋律只是一種載體,負責讓你聽下去,聽到最後,還是要回歸歌曲含義本身。這首歌,如果華晨宇花很多功夫在編曲上做文章,再用周杰倫的方式唱出來,我想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超越原唱的,即使換種唱法,你要怎麼唱?用流行歌的方式?還是華式rap?何況歌詞還有部分閩南語?我想都不大合適,即便唱出來了,唱的不好,大家會說,這唱的什麼玩意兒,根本比不上周杰倫;唱得好,大家會說,還行吧,反正杰倫的最經典。最後大家都在關注這首歌好不好聽,卻沒人去關心周杰倫寫這首歌的含義,以及華晨宇要用這種方式表達的原因。華晨宇用了一種我不敢想像的方式,他直接地,就這麼把詞念了出來,那些說簡單的,你邊彈琴邊含有感情同時跟住節拍地念一段詩聽聽。他就這麼念啊念,我就這麼跟著他聽啊聽,他說的每句歌詞都送到了我心裡,即便這些詞我倒背如流,可我還是感動如初,因為我知道,台上的這個人不僅在認真對待這首歌,他還鑽到歌裡面去了,他用一種別樣的方式,讓我因為這首歌又感動了一回,也許這版本不如原來的好聽,他捨棄了那些抓耳的旋律,不是想讓你知道這首歌多麼好聽我唱得多麼好,他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來告訴你,這首歌所承載的內容。我一直認為,你喜歡一個偶像,那你一定要從他身上學到點什麼,如果你的偶像是周杰倫這麼一個「特立獨行我的地盤聽我的」的人,你還能因為別人的翻唱不合你胃口而極盡嘲諷之能事,那我只能說你根本不了解周杰倫,因為他早就說過了

「我堅持風格,我活在我的世界,誰都插不上嘴,唱反調 是我的本性,出奇不意是我的個性」


很多年前,你還在上學,你每天聽著周杰倫的歌,你身邊一定是有同學不噱你的,詞都咬不清楚,唱的能叫歌嗎?可你堅持認為那就是藝術,只是可憐他們不懂。後來周杰倫開創了自己的紀元。現在,有人在聽華晨宇的歌,你說,這是什麼鬼,詩朗誦嗎?這也叫藝術???有沒有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

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層面,有自己的故事。當有一天自己的故事,被一個人素不相識的人唱出來,人家說一句藝術,怎麼了嗎?只能你給藝術下定論,別人就不能有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嗎?

一千個觀眾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側重點都不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思想也是不同的,華晨宇只是用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想法去理解這首歌,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兩個人都是在控訴家庭暴力帶來的傷害,華晨宇用了一種更加直白的方式去控訴,整場演出會帶著你的情緒走,也會讓你在反思和痛心現在的這一現象,其實在你思考和痛心的過程中,華晨宇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他就已經成功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周杰倫當初寫這首歌的目的是什麼,還有沒有人記得,他是想表達的什麼,是歌曲本身既定的那些音符和演出方式還是歌曲的故事以及帶來的反思,這是杰倫粉絲應該想的問題。什麼是杰倫想表達想改變的東西,而這些東西,華晨宇有沒有做到,我覺得這才是重點。

藝術不是既定俗成的,沒有標準答案。在一個東西你不能肯定他的時候,至少不要著急去否定他,不要讓自己成為那個阻礙進步的因素。不管他最後能不能成功。也許兩年後,也許10年後,也許20年,50年,100年後,不管結果怎麼樣,時間會給大家答案。

2017-12-12 23:59

補充的這一條,除了回答如何評價華晨宇在天籟之戰裡面【改編】的《爸,我回來了》這首歌之外,不會再有其他的任何意義。


改編《爸,我回來了》其實是一道選擇題。一道很難的選擇題。

首先,這是一首經典歌曲。(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周杰倫真的是一位驚才絕艷的創作者,華語樂壇有他這樣的創作人真的是幸事。

其次,這樣經典的歌曲,如何改編,不外三種,1.小改,根據歌者自身的特點,改編,讓演唱者能唱,參考《夜半歌聲》、《流浪記》;2.中改,加入另一首歌,兩首歌串起來,只要合適,也會很好聽;3.大改,顛覆性的,沒辦法唱,截取關鍵元素,重新寫,參考《魂斗羅》、《我的滑板鞋2016》、《齊天大聖》、《天堂》。當然,能這樣做,首先歌者要有強大的歌曲審美能力,高度的執行力,強有力的團隊執行力。

那麼問題來了。《爸,我回來了》這首歌,該怎麼改。

1.用方法一,相信以華晨宇的能力,是ok的。向偶像致敬,這種方法最容易讓觀眾接收,也非常容易得到廣大天王歌迷的認可。對華晨宇來說也是最簡單的。但是他放棄了。他追求的是挑戰自己,而不是挑戰別人。
2.用方法二,在《天籟之戰》的《如果愛》和《燃燒吧少年》幫唱《異類》。(感謝大家的補充。)
3.用方法三,在《天籟之戰》的舞台上,《阿里山的姑娘》、《天堂》、《魂斗羅》、《齊天大聖》、《我的滑板鞋2016》,都是用這種思路。

《爸,我回來了》這道選擇題的答案是什麼?不同的歌者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華晨宇給出的答案,以上都不是。他用了第三種方法的思路,卻沒有用精髓。
他截取了重要的詞,例如「不要打我媽媽」、「你叫我怎麼跟你像」、「難道你的手不會疼么」。
用簡單的鋼琴加弦樂,以及大段的台詞,和他擅長的演唱來「演義」這首歌。

他用全新的舞台表現形式來表達歌曲的含義,控訴暴力及血濃於水的無奈,都在那一句「我還想叫一聲爸爸」。

所以,他選了無解的答案。挑戰的是很多人的思想和審美。改變固有,也許是他的習慣。

這個答案,很多人滿不滿意,其實對華晨宇來說並不重要,因為他滿意。他喜歡。足夠了。

至於如何評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演唱完,全場的沉默,重要的是那一句「我還想叫一聲爸爸」,重要的是這首歌引起的關於家庭暴力討論,和我微博上一個朋友說「你要好好對你兒子啊」。

重要的是反思。而不是反駁。這種社會效益,是寫歌者的願望,也是唱歌者的願望。


以上是我的回答,謝邀。

這個問題40多個回答,正面的少,負面的多。不要忘了,你愛的歌手當初寫這首歌的初衷。
16 年後,我愛的歌手用他自己方式,表達這首歌的內涵。
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他們創作這首歌和演唱這首歌的心意。
都在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都專註的愛自己的哈姆雷特吧。

對於我的回答,不喜歡在評論里隨意噴。

後附華晨宇為了這首歌發的三條博。一個50多天沒發自拍的華晨宇啊。

再補充一條人民網的微博。這就是我探討的社會意義。16年,歲月流轉,兩位驚才絕艷的創作人,讓家暴這個沉重的主題,一再反思,這就是初衷。

補充截取很多官方轉發的圖片,這就是聲音的力量。當很多人還在探討和比較的時候,更多的人在探討歌曲的主題。再次感謝這首歌的創作者們。(20171212)

這麼多評論沒有人提到這首歌的不同之處,我文中的一句話「控訴暴力及血濃於水的無奈」最後那句「我還想叫一聲爸爸」你們懂了么?

即使再理智,我也是瘋狂的歌迷,為華晨宇瘋狂打call。


非專業,還是想說說。(最終還是選擇匿了,呼籲理性的評價,拒絕撕逼)
首先說說周,可以說周伴隨了我的整個青春,初高中時追星最關注的就是周杰倫、林俊傑、SHE、王力宏等人,但我從不追星,當時甚至覺得追星很無腦,也不能算周的粉(畢竟當時喜歡林還多一點),可是從不否認周的才華(畫重點)!
再說華,華快男出道時我已經大三,早過了追快男的年齡,開始對他無感,只是被輿論帶著覺得可能是個奇葩(營銷帶來的偏見太可恨了),改觀是在花少時姐姐們看他比賽時的視頻,才發現唱功不錯,入坑是由於明日之子,覺得這人也忒實在了而且專業確實過硬,好奇下刷了b站,自此入坑。
說到這首《爸 我回來了》,說實在的,雖然算不上是周的粉,但周作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偶像,我不說會唱他所有的歌,但至少是聽過他所有的歌的,不過對爸回卻沒什麼印象,可能是因為這類音樂當時的我並不感興趣。知道花要翻唱後,特意去聽了原唱,聽完只有一個感受:這就是周杰倫。
花版的爸回還沒出來,就已經想到會有爭議,畢竟他一路都是這麼伴隨爭議走過來的。作為一個大齡追星族,一個已經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其實可以理解爭議的存在,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蘿蔔青菜還各有所愛呢。其實,爭議對於花來說,也不全然是壞事,至少討論度會提高,提及量這對一個活躍在當下娛樂圈的明星來說是很重要的。
但是,我能理解爭議,卻不覺得這樣的爭議就一定得存在才合理?尤其覺得原唱粉與翻唱粉之間的撕逼簡直無聊至極!!!
我理解不了原唱粉抵觸翻唱是什麼心理,常理來說,自家的作品被翻唱,不是應該感到驕傲與自豪嗎?被翻唱不就是佐證自己愛豆的影響力嗎?至於翻唱者翻唱得好與壞,那是翻唱者的事,你覺得好聽就聽,不好聽就略過忽視它,多簡單的事啊。
我也理解不了翻唱粉一定要去原唱粉那刷存在感是什麼心理。去別人的地盤推銷自家,如果翻唱得好,你的刷存在感是什麼目的,炫耀?如果翻唱得不好呢,那不就是跑別人家裡上演一出笑話。兩邊不討好的事何必去做呢?
好像跑偏了,說回這首歌,個人覺得音樂應該是自由的,是不應該被設限的,任何形式的音樂都應該被尊重,你可以不喜歡,但是不應該詆毀。花的改編,不同於原版,但在我看來是基於尊重原版的基礎上的改編(這個出發點很重要),改成任何形式,都是對這首歌的一個詮釋。而改編是否成功,這都是聽眾的主觀感受,我認為,只要這個作品打動了你,那它就是成功的,如果在打動你的同時,還能帶來一些思考與反省,那它就是優秀的。其實了解花的人都能理解他的改編,他曾說希望人民的音樂選擇可以豐富一些,而他所做的就是創作不同的音樂來供選擇,你喜歡就來聽,不喜歡就不聽,其實都是隨你自己的心,對於他來說其實都沒差。
貼一些圖,希望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改編的初衷吧。


【更新】對於表現形式,突然想起來華晨宇在某個節目上有過一段點評。

國外這種風格的作品,目前我知道的有Leonard Cohen爺爺的遺作《You want it darker》,整張專輯都是用的這種形式,有大篇幅的男聲吟誦。而且11月28號公布的2018格萊美提名名單上有這首歌吼。

科恩爺爺的這張專輯豆瓣評分9.3,不過我看了下面的評論,國內的確是有的人接受不了這種形式的音樂。下圖截自豆瓣評論,侵刪。

各人有各人的審美,不喜歡也無可厚非。

只是如果簡單將其視為詩朗誦,是不是眼光太窄了點?在我看來音樂性並沒有任何減損。和聲、弦樂的鋪陳,鼓點編織的節奏,我其實有點分不清是念還是唱了。
真正聽懂科恩爺爺的這部音樂遺囑,大概也就會明白「詩」與「歌」的差別。
不敢多發表意見,附個鏈接你們感受一下。
http://v.yinyuetai.com/video/2802860?vid=2708248

https://music.163.com/album?id=34887006userid=131539310

我很想找一個華晨宇說的國外這種形式的live來看看,找到了再回來更新。

喪失理智的分割線——————————————

給我花刷評論一直循環爸回,我不行了,太苦了,真的太苦了。

這首歌,聽不懂真好,免去一場傷痛;聽得懂也真好,隨他感受一場藝術。

願大地和平,咪呢嘛咪。

原答案—————————————————————

謝邀。我來晚了。

我是一個聽周杰倫的歌長大的95後,身邊有很多周杰倫的歌迷,但奇怪的是,這麼多年一首不落地聽周杰倫的歌,我並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傑迷,卻在遇到華晨宇之後火速入坑。並非是在我心裡華晨宇超過周杰倫,只是我更喜歡華晨宇給我帶來的精神衝擊。

說這些我想表達的是,周杰倫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藝術家,華晨宇也是。只是藝術這個東西因人而異,如果你Get不到華晨宇的點,你可以不接受,但是請不要閉眼黑。如果真要評價,麻煩先認真聽完華晨宇的6分鐘完整版本。

【看了評論。我不是來吵架的,不想引起兩家歌迷互掐,做了下修改。】
【另外提醒:雖然我已經盡量客觀,但免不了粉絲濾鏡的存在。如果您真覺得欣賞不了華晨宇,這篇回答往下都不用看了。】

這是我想說在前面的話。


題主問的是如何評價華晨宇改編的《爸我回來了》,好,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一談華晨宇版的《爸我回來了》。

第一,形式。
《爸我回來了》是周杰倫精心編曲的專輯歌曲,又極具特色,如果仍然用原來的方式呈現,華晨宇在24小時內無論怎麼改,都達不到周杰倫原有的高度。即使我是華晨宇的忠實歌迷也必須承認這一點。

但華晨宇是一個不安生的歌手,從他創作的《癌》就能看出來。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就知道,他一定會改到超乎我的想像。即使大家不接受他的藝術形式,他還是會用。這也是我喜歡他的原因之一,這樣的他,隨時可能會帶給我驚喜。他敢唱,我就敢聽。

這首歌,花絮里看到他在房間里走位,說明他應該也想過用說唱,但是最後他將說唱改成了念白。其實我倒覺得,念白比說唱更能突出情緒的真實感,更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比起單純的音樂本身,他音樂劇般的藝術形式其實更吸引我。

我不知道怎樣定義華晨宇這場表演的形式,嚴格來說不算是音樂劇。音樂劇是一種結合歌唱、對白和表演的藝術形式,通過歌曲、台詞、音樂以及肢體動作來展現故事的情結和其中蘊含的感情。華晨宇的表演,「演」的部分只在表情和眼神里,念白佔了大部分的篇幅,所以我可以理解大家將其說成是「配樂詩朗誦」。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演繹有音樂劇的感覺,表演結束後全場寂靜的那幾秒充分證明了他音樂劇效果。但凡認真看過他表演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觸動。

大家的爭議也就是集中在表演形式。其實華晨宇本人一直很重視的一點就是音樂性,從他在明日之子的點評也可以看到他在反覆強調音樂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他卻將音樂性降到了最低。第一段只有鋼琴,第二段加入弦樂,歌詞的旋律很少,大部分都是念白,在音樂性上存在疑問,我想這也就是爭議的原因所在。能接受的人說哇原來歌還可以這樣唱,不能接受的人說這什麼玩意兒,這也能叫唱歌?

我認為這種形式無可厚非。大部分的聽眾對音樂都是不專業的,聽到最後莫過於聽一個「情」字。那麼別管他用什麼樣的藝術形式,只要情感在其中,我就能接受,何必要糾結於他是唱還是演?華晨宇敢於嘗試這樣的改編,作為聽眾我們為什麼不能嘗試著欣賞?欣賞一首成品總不會比他改編一首作品更難吧。更何況,大家在聽音樂的時候多一種選擇,總不是一件壞事。


第二,情感。
華晨宇在演繹情感很濃的歌的時候,往往都不會用華麗的編曲,比如dear friend,比如流浪記,比如夜半歌聲,比如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對於這一類的歌,華晨宇不需要用編曲來帶情緒,他自己一把嗓子、一雙眼睛就夠了。這一次他敢做這樣的嘗試,應該也是由於對自己舞台感染力的充分自信。但今天看了這場表演,我才發現他以前那些都不算什麼,我才真正感受到他的舞台感染力有多麼可怕。華晨宇不用唱,光用說,就能將底下的觀眾帶入戲中。

華晨宇很擅長用遞進的手法來渲染情緒,他的情感會像海浪一樣席捲而來,不斷侵入你的內心。那這首歌的遞進是怎樣做到的呢?

和一般寫文章一樣,從敘事到抒情。

鋼琴聲進來開始敘事。「我聽說通常在戰爭過後就會換來和平,但我爸卻一直打我媽。就因為喝醉酒,他就拿我媽出氣。」

講完這個事之後轉到抒情。
「我真的看不下去,可是我又沒有辦法。」我想反抗卻又無能為力,到這裡的時候他的語氣有加強。
「從小到大,我只有在媽媽身上才能感受到溫暖。」「媽媽」這兩個字的發音,有種小孩子的黏黏的感覺,在這個場景下聽了很讓人心疼,這個感覺用說唱是做不到的。
「我總是在想,為什麼我的爸爸會那麼凶,然而我到現在都沒有找到答案。」少年坐在黑暗的角落,眼神迷茫。
「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可以隨時出發的話,我一定會偷偷地帶著我媽,離開這個家。」少年望向窗外的天空,眼眶含淚。

這一段念白基本完成了情感的鋪墊,短暫停頓之後接入旋律。「不要這樣打我媽媽,我說的話你會聽嗎。不要這樣打我媽媽,難道你手不會痛嗎?」
「媽媽」兩個字仍舊是黏黏的發音,我彷彿看到一個無助的小孩含淚的大眼睛,拉著男人的衣角祈求他別再打我媽媽,然而男人眼裡只有刺骨的冰冷。

以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

接下來弦樂進入,這時候他的情感有所轉變。「你叫我怎麼跟你像啊」,應該是整個表演中觀眾記憶最深的一句詞,重複四遍,每一遍都像一隻重拳打在心上,從失望到嘲諷到憤怒到絕望,最後甚至有情緒激動後的抽搐。

承接念白帶動起來的情緒,旋律再次進入,也進入了全曲的高潮。在歌曲高潮部分情緒的渲染,華晨宇常用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吟唱,比如唱遊天下《千年之戀》,一種是長高音,比如Hi歌《春》。這首歌他用的是三段高音,或者說是三段嘶喊,從隱忍到完全外放的悲慟。他在支離破碎的現實面前掙扎,但也許會永遠擺脫不了暴力的陰影。這是全曲最讓我感到疼痛的地方。

結尾最後一句是原曲沒有的,「我還想叫一聲爸爸」。畢竟親情可貴,終究血濃於水,無奈。也是一句點睛之筆,引起聽眾的感悟和深思。

這場演繹在天籟之外的舞台上大概看不到了,又是一個絕版的華晨宇。


另外,有人說華晨宇的歌里看不到正能量。我想說,並不是只有陽光和熱血才是正能量。華晨宇把家暴的傷痛撕開來給你看,其實並沒有偏離這首歌呼籲抵制家暴的初衷。只有真的感到痛了,你才知道這事不能做。這和他曾經創作的《癌》是一樣的,只有看清楚它有多恐怖,你才知道健康有多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再次謝邀。


其實在歌單出來時我就一直在祈禱不要抽中周董的歌,雖然華晨宇喜歡,大家也覺得只有好歌才有值得翻唱的意義。
我雖然不是周董的粉(這跟我自身對音樂興趣不是那麼濃厚有關),但是在我心中周董的每一首歌都只能他自己唱,尤其是這種爸,我回來了,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等歌,已經深深的烙上了周杰倫的名字,旁人再無可超越。因為他是周杰倫,周杰倫創造了一種新的曲風,並且這種曲風裡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接班人。

然而,華晨宇的這次改編,你們或許可以說他是投機取巧,也可以說他是真情實感。但是我想說,以周杰倫在這首歌的這樣的表現手法已經達到頂峰的情況下(不知道的去看周杰倫演唱會版),如果華晨宇只是改一下作曲編曲,我很難想像華晨宇是不是會起到東施效顰的結果,對不起,哪怕我是華晨宇的死粉,我也要說實話。這也是我不願意華晨宇選到周杰倫歌曲的原因。

但是,華晨宇換了種藝術形式,他自己也說不知道這種形式能不能讓觀眾接受。但他還是用了,表演了。因為在他心中,這就是最適合他的表現形式了,所以他雖然怕大家接受不了,卻還是義無反顧的用了。你可以說這是演唱,你也可以說這是朗誦。但是,華晨宇有毀掉這首優秀作品嗎,他有破壞一點點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感情嗎?,沒有。拋開這是個在比賽舞台上的表演,這首歌的演繹我想給華晨宇打滿分。
周杰倫的爸,我回來了,無人可超越,
華晨宇的爸,我回來了,一樣無人可以超越。
因為藝術,不是只能有一種表現形式。
華晨宇唱的每一首歌都是華晨宇,我為他而自豪。

希望大家能認真的去看一遍華晨宇完整版的演繹,總共6分鐘
https://m.weibo.cn/1624923463/4183385448589051/qq?sourceType=qqfrom=107C095010wm=9006_2001
最後根據建議附上華晨宇自己微博轉發的完整版鏈接


補充,不管你們喜不喜歡接不接受,周董創作這首歌的初衷,華晨宇翻唱的意義,都體現在這些微博里了吧。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些都是水軍(手動滑稽)


不邀自來。
看到這個問題下面一群人都在為著自己的偶像而爭執不休。其實本身我覺得還是張藝興的評價對,這就是藝術。不管你否不否認。這就是藝術。華晨宇這首歌被說沒有音樂性是正常的,確實是沒有什麼音樂性,因為這首歌已經完全超出了音樂的範疇。這是一首表面上看起來像音樂,實際上一點音樂性都沒有的超出音樂範疇的藝術作品。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請各位不要繼續扼殺一種全新的藝術。況且這種藝術似乎都超越了藝術本身的規律:不需要複雜的樂器和流程,只依靠最簡單的鋼琴就能將人帶入畫面,什麼歌聲在這種情況下都失去了意義。我看見有人提到《演員的誕生》,然而我只能說你們這麼說不但侮辱了表演,也侮辱了華晨宇創造出來的這樣一種全新的音樂形式。不管是什麼藝術,先問是不是,再說有沒有。也許這種藝術會超出音樂的邊界從而會發展成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如果非要給這種藝術形式下一個定義的話,也絕對不能用沒有音樂性來下這個粗糙的定義。
只要願意多做嘗試總是好的。每一種藝術形式的誕生之初都少不了爭議和議論。太多太多的偏見和頑固真是讓人頭疼。周杰倫在知乎一直是被神化的,有人說他一直就是神。這次華晨宇有點讓我看到了華語樂壇前進的方向。這個問題下面有人說,22歲的周杰倫都比27歲的華晨宇厲害。但是不光音樂無法比較,音樂人也是很難比較的。作為新生代的華語音樂人,花花的很多方面在同一輩的歌手裡都是遙遙領先。不過這些還不足以讓花花脫穎而出。花花需要的是繼續顛覆,否則過個幾十年一直保持下去也就是胡彥斌的複製品。感覺花花的才華終於要開始真正的發揮出來了,我相信他這次只是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未來他還會做得更好。令人擔憂的不是花花而是大眾的接受能力。僅僅只是這樣一種還不算多麼離經叛道的改編方式,在很多人看來就已經「一點音樂性都沒有」了。先別用音樂的枷鎖捆綁住華晨宇,繼續看,看他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有些人就是這樣,自己被現實的韁繩牽絆住之後,也見不得別人一馬當先的衝刺。別理會這些閑言雜語,越是說音樂的越不懂音樂。學表演的大師可不會把表演掛在嘴邊,因為這種人物舉手投足都是神一般的演技。這個問題下面的很多知乎er就是這樣,既不懂表演也不懂音樂。不要怪我嘲諷,麻煩有些人請自動對號入座。以上。
PS:其實本來是想說花花這次的風格是postrock,但是後來一想這次的表演和花花的個人魅力分不開所以沒這麼寫。so,那些說花花詩朗誦的可以消停一下了。


杰倫:「請不要拿音樂比來比去。。。。。」

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算了_(: 」∠)_


看了好多人的回答,覺得很好笑。

有些人明明是自己的主觀感受卻偏要那麼理直氣壯站在一個很專業的角度來批判。

同樣是家暴主題,兩位歌手卻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於是用了不同的表達形式,這難道有錯?你不喜歡吃香菜難道就要罵那些喜歡吃香菜的人腦子有坑?

有些人覺得不好聽,然後就說這是詩朗誦,不叫歌,然後另一些人解釋說這是一種目前在國內並不常見的音樂形式,然後那些人反駁:國外的月亮就比較圓?我可不可以理解成他們覺得華晨宇對這首歌的改編必須得是做成主流的大部分人都聽得懂的音樂?不好意思,以我對華晨宇的了解,他只做自己想做的音樂,不斷嘗試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東西,至於現在國內音樂市場如何他不在乎。

其實不管是做音樂還是聽音樂,都是一件很主觀的事吧!你喜歡,就聽,不喜歡,就不聽。可是張嘴閉嘴就說毀經典就說垃圾的,真的看著很可笑。

再說了,粉絲怎麼高潮其實並不會影響歌手自己的音樂創作。好好支持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至於華晨宇說的希望大眾提高音樂素養,我覺得並不是在說自己的音樂高級大家都應該接受,而是希望大家對音樂或者是其他的藝術的包容性更大,而不是只會對自己不理解不懂的東西進行否定甚至是謾罵。

對了,我是火星人(前路人黑//),我只知道喜歡上華晨宇讓我開始認識更多很優秀的音樂人,也讓我知道一個人如果看待新事物總是帶有偏見只能說明他很無知,有些因果關係你不懂,可是確實是客觀存在的。

不匿名了!


貼一個之前自己發的樂評吧。

2001年,周杰倫在專輯《范特西》收錄《爸我回來了》一曲,編曲里鋪底的大提琴,漸層推進的管弦樂,歌詞直接而深刻,rap交錯國語閩南語,穿插著雨聲雷電,人物對白,將畫面一幀幀的打在人的心上,在2004年無與倫比演唱會上,他將這首歌與《梯田》做的Mix版本是我心裡周董最神級的現場之一,live的改編與現場舞美的結合叫人拍案叫絕,逐層的遞進,逐層的讓人窒息,一面懷緬,一面批判,一面現代,一面民族,最後的笛聲也是神來之筆。從得知華晨宇抽到這首曲開始我就想過很多種演繹方法,唯獨沒有想過會是這樣類似詩劇一般的白描,在這一首歌的改編里,他反而放棄了大眾眼裡他最拿手的rap接旋律造勢,而是用極簡處理,做了最極致的減法。

「你叫我怎麼跟你像啊」,這一句,正是他在這首歌里找到的共鳴支撐。

從故作鎮定的講述到聲嘶力竭的發泄,他黏軟的哭腔在這首歌,或者說這齣戲里,癲狂。

這首歌的情緒處理太豐富了,從低沉冷漠到嘲諷,從嘲他到自嘲,從發泄到回歸的無法言說的痛苦,有憤怒,有不甘,有控訴,有絕望,還有他從到尾帶著些無助的顫抖,我甚至不願稱這場表演為一首歌的演繹,而是稱它為,浸沒戲劇的一出示範。

我們傾聽音樂時常是為了找到一種共鳴,在這首歌里,我甚至產生了共情,你沒辦法從他通紅帶淚的眼睛裡爬出來,他每一個表情與歌詞的處理,甚至每一個停頓、重音、氣音、揚落都充滿了戲劇的張力,他胸腔共鳴時顫動的肩頸,脖子上鼓起的青筋,他無助而不失卻舞台力量的眼神,彷彿每一處設計都點到為止,卻足以讓人對這個在舞台上燃燒的歌者產生深深的憐惜,也或許因為藝術本身的共通性,華晨宇的舞台表現力已經超出一個歌手本身,他是真正在思考藝術的人。

。現在是2017年,距離我心中的巔峰LIVE已有13年,也正好夠一個男孩記事成長,我相信他一定有一雙翅膀可以隨時出發,因為這個人的心一定是自由的,華晨宇在舞台上對這件作品的琢磨如同匠人一般,我想這份鄭重妥帖聽者一定能感受得到。

——————————————

我要補充一句:要不要買只筆給你,比比比比比丘比比來比去你就比成了比卡丘!


我喜歡XXX這種隨便動動嘴就能換個人的東西
就不要拿來裝逼了

周杰倫很牛 你喜歡他 你就厲害了?
華晨宇很牛 你喜歡他 你就厲害了?
不知道哪來的優越感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話,覺得很有道理
你喜歡的人優秀,除了能證明你眼光好,真的跟你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真以為自己品味吊打大眾了?

更何況某些「資深歌迷」只是聽過周杰倫最廣為人知的那幾首,只是聽過華晨宇在天籟改編的歌罷了

有乾貨說乾貨,來個知乎凈看粉絲吵架吹水了,沒勁


最可笑的就是 從頭至尾我都沒看見華晨宇歌迷有任何要跟周杰倫比較的意思 反倒是周董粉絲一直在說 「周杰倫是無法超越的。」
我們知道啊。我們都深知周杰倫的厲害和偉大,華晨宇自己也發微博表達了很多次自己對周董的尊重以及對這首歌的喜愛,「希望我沒有辜負原詞曲。」
這樣的態度還有人黑?
我們歌迷從來沒有要拿他改的這首歌和原曲做比較的意思!
因為都是同樣優秀的音樂作品。
原唱無法超越,是事實。
但華晨宇唱的是他自己,他唱的這首歌是華晨宇。
所以不用比,也沒有比較的必要啊。
我只希望有些前輩粉能對新生代的音樂人多一些尊重。
並且,我並不認為把華晨宇的這首作品稱為「藝術」有任何問題。
(這時候有些粉又說什麼我們粉絲尬吹,我今天發了一條博,一個杰倫粉回我,「別尬吹了行不行,華晨宇這就叫藝術家了,那周杰倫是上帝了。」我看完這條評論很不解,但考慮許久之後我把這條評論刪掉了。敢於在舞台上這樣演繹歌曲的,至今能讓我跪服讓我覺得完美的,只有華晨宇一個。不存在什麼尬不尬吹,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就像也許在很多杰倫粉心裡周董的很多作品也都是藝術,這有什麼好黑的?況且粉絲只是單純的誇自家,沒有一踩一捧,麻煩睜大眼睛好嗎)
希望有些粉絲別一踩一捧,捧自家ok,別什麼都不了解就尬黑。
希望世人對優秀作品優秀音樂人的包容性能越來越大。
引用華晨宇的一句話,「希望聽音樂的人,音樂品味能越來越高。」


看到兩波粉之間有了爭執,這是可想而知的,但我想說的是相互指責解決不了問題,飯圈不是幾個人,是很多很多人,這些人里什麼樣的都有,越爭矛盾越嚴重。
那些打著周杰倫的名頭踩華晨宇的不一定都是杰倫粉,那些去原唱評論里ky的也不全都是華晨宇的粉,誰家沒腦殘,誰家沒黑粉。抓著這些不放什麼也解決不了。
再說歌曲,這種新穎的音樂表達形式國內很少,國外有一些但也比較小眾,既然選擇了顛覆,選擇了特別,那就要為此付出代價。且不說華晨宇是初次嘗試,光這種形式本身都有很多人不能接受,有些事強求不來的。
希望華晨宇的歌迷能明白華晨宇的音樂是伴隨爭議的,調整好心態,守護自己喜歡的,別那麼在乎外界,否則會很累。
也希望感興趣的能去了解下這種音樂,喜歡的說說哪裡好,不喜歡的也了解完之後再來批判。另外喜不喜歡是個人的事,請別打著明星的旗號,不管是不是粉都容易找人煩。
還有,個人認為翻唱唱出自己的感覺是值得鼓勵的,哪怕更喜歡原唱的感覺。


歌還能這麼唱!?!?!劍走偏鋒,莫名其妙的覺得這首歌和華晨宇的個人氣質謎一樣的相配,有點事後諸葛亮的話:這歌給別人唱就是毀經典,自打臉,給華晨宇,那就是讓喜歡的人更喜歡,讓不喜歡的人更不喜歡。優秀的創作型歌手就是善於表達情緒。


說句實話,爸我回來了這首歌,我平時都不太敢聽。因為自身家庭的原因,會覺得很難過。

我也不希望華晨宇翻唱改編周周的歌,因為雙方粉絲都是對歌手音樂迷戀到死心塌地的狀態,勢必會出問題。

可是節目組就這麼給歌了,又能怎麼辦呢。
周杰倫說過,不要拿音樂比來比去。
華晨宇說過,音樂需要的是舞台而不是擂台。

那就說說感受吧。

2004的無與倫比是我永遠的遺憾。年紀太小,沒什麼財力能力去演唱會。後來抱著dvd一遍一遍的看,看那個少年帶給我的所有驚艷。沒有人能超過周杰倫,我相信華晨宇也從來沒有抱著這樣的想法。
素人說我給你選首歌,比較適合你,是因為華晨宇長期唱rap。可是華晨宇不肯這樣啊,他希望以另一種方式,能夠呈現出自己的感覺。

周杰倫的爸我回來了,強勁的rap,是我希望自己能夠擁有的樣子。對著酒醉男人嘶吼,大聲的質問,把坐在散落一地雜物中間的媽媽護住。勇敢又堅強。
華晨宇的爸我回來了,卻是我曾經的樣子。無力的坐在媽媽身邊,慢慢的收拾地上的東西。面對著那個男人說著你怎麼跟我一點都不像的時候,只能在心底說,你叫我怎麼跟你像啊。懦弱的不堪回首。

你看,只是一首歌,兩個不同的呈現而已。

喜歡聽你就聽一會。

不喜歡聽,那就別聽了。

————————————————————————

而我總有一天,會放過我自己。

~~~~~~

轉發了一首頁,卻不敢再看第二遍。


有一些低齡粉ky,在此表示抱歉,我們理智粉只能盡量勸刪,希望不要因為這批低齡粉給花花抹黑,作為改編,遭受原唱的質疑是必然的,如果這都接受不了完全可以不看評論,希望粉絲能放平心態。—————————————————————————
這首歌非常不好改,因為周董的個人色彩特別濃厚,說唱旋律發揮到了極致,如果按照原曲來唱必然唱不出周杰倫的味道。
所以花花很聰明,也很大膽,他把旋律基本上簡化了,這個真的太大膽了,很容易搞砸的。前面基本上用舞台劇的形式把歌「演」出來,後面才加入唱的部分把情感提升,給人以衝擊。記不清是尚雯婕還是林夕說的:天生會用音樂表達情緒的人。所以算是他揚長避短,把情感發揮到極致來攻克這首歌。但是我感覺喜歡的人會喜歡,不喜歡的人肯定也大有人在,畢竟改動太大了,這個形式也太少見了,被罵毀經典也是一定會的(瑟瑟發抖),粉絲一定要理解,理解每個人對事物不同的看法,別爭,好嗎?

最後還是想diss節目組,無厘頭剪輯,每次都把華晨宇放新聞後播出來,你怕人跑了啊。這都什麼歌單,敢不敢給花花一首適合他的歌?糊吧糊吧不是罪。

又聽了幾遍,最後那個「爸爸」,似唱非唱,太戳人心了,唉。這首歌有六分半鐘,建議大家聽完整版,剪輯版層次亂了,尤其這首歌。


他就是那種寫作文緊扣中心思想,還寫得特別出色的,但是又打破老師教的一貫格式要求了,這種作文要麼58分加,要麼30分以下,這就要看改作文的老師口味了。


周杰倫的粉絲能說周杰倫獨一無二,華晨宇的粉絲就不能說華晨宇獨一無二了?周杰倫的粉絲能批評華晨宇不自量力,華晨宇的粉絲就不能在罵華晨宇的前輩粉下反駁一下了?一個命題作文節目組硬給他這首歌讓他改,他突破框架自由發揮怎麼就入不了你們的法眼了?嗯,誰都覺得自己家的好,看不上別人就別看別逼逼就行了唄,非得高高在上的踩別人一下,逞什麼優越感呢,誰不是從毛頭小子過來的?

對不起,我不會說客氣話,不爽就是不爽,雖然我也是從周杰倫那個時代過來的,但我比較特例地欣賞不來他的歌,所以對他沒什麼特別的感情,但我承認他有才,不會去黑他。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沒必要捧一踩一,更不需要你們去隨意透悉華晨宇要表達的東西,他說過他不會讓你們看出來他想表達啥,就醬。


很聰明很動人,就表情台詞演技來說,比隔壁《演員的誕生》里很多人強啊。


睡之前微博刷老周刷到這個視屏,想說知乎過不久就應該會有這個問題吧,果不其然,點開知乎第一條就是這個問題,身為傑迷,已經習慣,但其實真的不知道是要高興還是不高興,反正是有點煩,每次有人翻唱老周的歌曲就有一大堆人在那邊吵來吵去,其實都能理解雙方粉絲的立場,但何必呢,反正我是傑迷我就聽老周的,要是不感興趣就不要看那個視頻(所以我也不知道改編得好不好),但希望大家不要再吵來吵去,現在傑迷要關心的是老周生日那天會不會出新單曲(還是小周周的眼睛真的比杰倫小嗎???


推薦閱讀:

梁博與華晨宇誰的實力更優?
有人說華晨宇的幫唱就是清華保送,大家怎麼看?
華晨宇對粉絲很好嗎?
如何評價第十二期明日之子?
華晨宇的粉絲有多強大!!?

TAG:華晨宇歌手 | 天籟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