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劉邦殺丁公是為了警示屬下,讓屬下看到背叛者的悲慘下場,但劉邦為何不殺項伯?


丁公是項羽手下將軍,曾在彭城大戰時擒獲劉邦。

劉邦哀求丁公,說:「我們兩個都是英雄豪傑,為什麼一定要斗個你死我活呢?不如放我一馬」。丁公也比較敬佩劉邦,於是收兵撤退,劉邦得以逃命。

項羽滅亡之後,丁公主動拜謁劉邦,滿以為當初自己放劉邦條生路,現在劉邦應該感恩戴德,給自己個一官半職。

沒想到劉邦下令把丁公抓起來,並且拉到軍營中示眾,告訴所有將士說:「丁公身為項王的臣子,卻不忠於項王,就是他讓項王失去天下的啊!」隨後,一劍殺了丁公。滿營將士一片愕然,劉邦大聲說:「希望後世做人臣子的人,絕對不要把丁公當成榜樣?」

分析之前,我們再插播個故事。

朱元璋稱帝後,他小時候一起放牛的兩個夥伴一起去找他討要官職,一人說:「夥計,你還記得我們當年一起放牛嗎?有一次你要我們去偷豌豆煮著吃,豌豆煮好後,我們都來搶,不想把罐子打翻了,湯和豌豆撒了一地,就這樣我們還把撒在地上的豌豆搶著吃了……」朱元璋二話不說把這人斬了。

另一人見狀,靈機一動,首先高呼:「吾皇萬歲!」然後道:「您還記得當年那群小將軍嗎?他們上高山,騎角馬(牛),大戰豌豆城,跑走了湯元帥,活捉了豆將軍,大軍凱旋!」朱元璋龍顏大悅,便讓他當了個縣太爺。

我們知道封建時期的創業的帝王們都會給自己搞一番傳奇神話。比如各個帝王的出生天象異常,劉邦的斬蛇事件,劉邦母親與龍交合生出劉邦。洪秀全一夢醒來就知道自己原來是耶穌之子……等等這些都是為了證明其君權神授, 以樹立光輝形象,增強說服力,以及其地位的合法性。

取得江山之後,創製或者沿襲一套等級森嚴,極其複雜的禮儀。以提升自己的神秘感和優越感。

比如有次劉邦宴請跟自己打天下的一幫老哥們兒。本來大家都是出身草莽,喝醉酒了就大呼小叫,對劉邦不太恭敬。劉邦覺得有失體統,嚴肅地正告他們:「你們再不要胡鬧了,我現在是當朝的皇帝。」過後馬上就找人制禮。

儘管當初鬧革命,他們和劉邦同灶吃飯,抵足而眠,親如兄弟,但那畢竟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劉邦現在當了皇帝,他自認為必須要有帝王的威嚴。

不僅封建王朝的帝王們如此,一般組織的領導都會與下屬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神秘感。

比如軍隊的領導,人民教師……等等都不會與下屬一起上廁所,洗澡。因為一旦脫光身子,下級們一看:嘿,你平常高高在上,人五人六的。脫了衣服也不過如此嗎,還不是跟我們一樣肉胎凡身,沒什麼特別的嗎。

假如這上級身上某些特殊地方恰好有個疤或者其他不太好的東西。下屬與下屬之間肯定會拿這當談資。一旦那種上下級之間的神秘感消失了,或者是上級的小尾巴被下級看見了。在下級心中的威信就會受損,下級就會輕視。那麼以後上級下達什麼命令,指示就會被怠慢,造成有令不從的嚴重後果,管理起來比較費心費力了。

作為九五至尊,每次見到丁公,可能都要想起自己當初那個搖尾乞憐的,狼狽不堪的情景,心裡不免有疙瘩,不舒服。若是赦免丁公,丁公也未必不會四處宣揚:自己於劉邦有恩,當初劉邦是如何如何狼狽……丁公是看見劉邦身上的小尾巴的。

即使他不會拿著劉邦恩公這個身份作為資本為非作歹,但是有損帝王形象,影響帝王的威嚴這個層面來說就會成為他該死的一個原因。 這一點也可參考曹操為何殺許攸。

為了維護尊嚴,威信,以及群臣心中高大上 的形象。劉邦心裡巴不得丁公趕緊歸西呢,他還不知趣的拿這事兒當本錢來討好處。

所以,為了維護自己面子,是劉邦殺丁公的第一個動機。

第二個原因:丁公只是一普通將領,而且那時天下已定,狡兔已死,必烹走狗。一些跟自己玩的好,浴血奮戰打天下的好哥們兒,劉邦都準備收拾呢。還別說丁公這個曾經有過漢奸行為的。留著實在沒太大價值。

像這種意志不堅定,沒信仰的傢伙(丁公放劉邦我本人猜測的一個原因是:他同情心泛濫,源於心中那種英雄惜英雄的江湖情節,他沒有利益訴求,僅憑一時熱血就會去實施一件違抗上級命令,背叛自己主公的通敵行為,假設再遇到一個比劉邦還英雄的人誰敢保證不會再做出這樣的事情?)。

反叛幾率較高,對劉邦的江山穩固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如果這種人活著,對漢王朝就一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就把大漢的天炸個窟窿呢。

丁公可能是個浪漫洒脫的江湖豪俠,但他忘了劉邦本身就一流氓。他以為劉邦會知恩圖報跟他一樣具有英雄惜英雄的江湖義氣,但是他忘記了劉邦首先是:政治家,利益第一,義氣第二。

經過反覆的利益對比,斟酌之後,劉邦覺得還是殺了好一些。

第三當然是殺雞儆猴啦。警告大家,不要去干破壞我漢王朝穩定的事情,誰要是敢通敵,丁公就是你們滴下場。

……………………………………………………………………………………………………………………

下面,我們來說說項伯。

項伯是項梁的兄弟,項羽的叔父,時任楚國左丞相。在秦始皇時期項伯殺了人,逃到下邳,張良收留包庇才救他一命,兩人相談甚歡,度過了幾個很好的蜜月,可謂是患難之交。

劉邦入關中囤軍霸上, 聽了屬下的一個餿主意,從這一幫沒咋打過硬仗的游擊隊里挑了撥兒人封鎖函谷關,不讓項羽的軍隊入關。

這些雜牌軍哪是無數次戰爭洗禮的討秦正規軍【項氏軍團】的對手啊!被項羽三兩下就收拾的清潔溜溜。項羽心裡非常不爽,準備削削劉邦。

項伯得知既自己的恩人也是哥們同志的張良在沛公軍中,怕殃及池魚,就連夜趕到劉邦軍中悄悄會見張良,把事情告訴了老朋友張良,想讓朋友當即跟他一起走,脫離險境。

張良說:「到底還是好基友啊,太感謝你了!只是,你向來深知我的為人。我受韓王之命輔佐沛公,今天他危在旦夕,我要是一個人偷偷跑的話太不仗義了,我不能不通知沛公。

項伯情急之中沒有預料到這個突發情況,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說服張良,又了解張良的性格,無奈之中,他只得勉為默許

張良馬上入見沛公,詳細稟告了相關情況。

劉邦大吃一驚,嚇出了一身冷汗。經過與張良的一番密談,用花言巧語騙過了項伯,並與項伯結為兒女親家,贈與厚禮。

第二天,劉邦帶領文武輕騎百餘人,來到鴻門給項羽解釋賠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酒過三巡,范增幾次給項羽遞眼色,再三發出暗號(舉起自己佩戴的玉玦,就意味著項王該動手了),可項羽一直沒反應。

范增起身離席,找來項羽的堂兄弟項莊,如此這般一番安排。然後讓項莊進去敬酒,和表演節目:劍舞,再趁機將沛公給米西了。

敬完酒後,項莊開始表演節目,張良感覺不對勁兒,就給項伯遞眼色。項伯於是也拔劍起舞,跳起二人轉。

每當項莊要出殺招的時候,就拿自己身體阻擋,保護親家劉邦,使項莊一時得不到刺殺的機會。終於在樊噲等人的掩護下,劉邦趁上廁所的時候逃跑了。

後來項羽抓劉邦的媳婦兒娃,老父親當人質的時候,項伯多次設法保護這些未來的親戚。

劉邦平定天下以後 赦免了所有的項氏家族成員。都不殺,並賜姓為劉。項伯被封為射陽侯。

孝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項伯去世,他的後代項睢有罪,不能繼承爵位,封國滅亡,他的封地歸入西漢朝廷。

分析項伯之前咱們再插播個故事。

清朝滅明後, 清王朝統治者為拉攏蒙、藏上層貴族,加強思想政治統治 。一方面在北方軍事要衝地區,憑藉明長城或設置柳條邊加強防守;另一方面鑒於明亡國的教訓,決定不再興築長城。

康熙帝曾在一首詩中評價秦始皇修長城,大概意思是:長城雖然工程浩大,費盡了民力,但仍然沒有保住天下。

因此,他便改變統治的政策,採取以重視德化及人心向背的「懷柔」政策,以 拉攏蒙、藏各族的上層王公貴族,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統治的辦法代替浩大的長城工程。

這項政策包括:優給廩祿、減免徭賦,封以爵位官職,保證他們的世襲權利。規定他們輪流到北京或承德覲見皇帝,觀光賜宴,待遇優渥。特別重視蒙族上層,強調「滿蒙一體」,以皇室子女和他們通婚聯姻。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在當時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對他們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辦法 就是 以和平手段、施以小恩小惠 。如:封侯,賜爵,經濟扶助,和親等手段使其對已歸附。加強思想教育來拉攏,使其臣服 。通過政治策略,文化侵略加招安。最終達到王化,河蟹。

……………………………………………………………………………………………………………………

屠龍奶爸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精彩請關注本人新浪微博:屠龍奶爸

……………………………………………………………………………………………………………………

但殺了項伯的話,就比較容易引起動亂。

項氏家族從前朝開始就擁有的影響力, 加上一起鬧革命的同志間的情感,項家已經成為他們的精神寄託,圖騰。

項梁和項羽都戰死了,老項家有影響力的的長老只剩下項伯了。

項伯實際上相當於是整個項氏一派的代言人,是項氏家族及故舊勢力的意見領袖。

分封項伯就是給其他人樹立典型,做榜樣:只要乖乖的,別惹事,就有肉肉吃。雖然項羽死了,但是楚國還有很多項羽的粉絲以及黨羽。本來連年戰爭人口就減少很多,天下安定首先應該發展生產。

如果殺了項伯 影響太大。跟項家 有關係的人, 以及項羽以前統治下的人民,以及投降的叛軍們的除了人人自危。勢必就有一些信仰堅定的小夥伴兒搞搞什麼地下黨啊,恐怖組織啊來顛覆政權。

一旦暴亂,維穩花的銀子和精力不一定比直接打賞給他們要省。劉邦小朋友心裡琢磨琢磨,還是分封省事兒,省錢,省心。還落個心胸寬廣,知恩圖報的好名聲。

而丁公實際上只是一光桿司令,沒什麼影響力。殺了影響不大,沒太大壞處。不殺沒太大好處。

樹立榜樣有一兩個就夠了,太多了還要封官,沒準劉邦還琢磨:「我自個兒一起吃苦的親戚哥們兒都不夠分呢,殺了倒還省糧食了」

其次,項伯對劉邦一家有恩。跟張良關係也好。如果劉邦真動這心思,估計也有不少人求情。比如要殺季布,夏侯嬰求求情就讓季布免於一死。這一點丁公是不具備的。

另外,從鴻門宴來看,項伯這人好糊弄。

從當初結娃娃親但是劉邦毀約。項伯再沒提過可以看出,這人知分寸。

從項伯連夜給張良報信可知,這人有良心,知道感恩。

項伯幫劉邦的時候劉邦也沒那麼丟份兒,不失面子。

而且項伯對劉邦的幫助最初動機是:感恩張良,只不過在劉邦用花言巧語迷惑之下勉強順做了個順水人情,並不是有心去做通敵的事(當時張良只不過一小卒子,他本為救張良的初心,於項羽並無太大損失同時會削弱劉邦這個敵人的力量)。而丁公卻是違抗軍令,縱虎歸山。

我們都知道,比較有效的管理手段無非是胡蘿蔔加大棒。

項伯好比劉邦給大家的一個胡蘿蔔,讓大家知道,聽話有肉吃。 樹立好的榜樣。

丁公則相當於大棒子。敲打敲打大家讓大家知道,漢奸,通敵沒好下場。 樹立個懲罰壞行為的典型。

所以項伯活著比死了好處大,丁公死了比活著好處大。

恩人,到底該死還是該活,說到底,還是得權衡利益,做出選擇。

屠龍奶爸原創,微信公眾號:屠龍隨筆,首發,若轉載,或想觀看更多本人鳥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tulongnaiba (屠龍奶爸拼音)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先弄清楚兩個問題:
1、劉邦殺丁公真的是為了警示屬下?2、項伯的問題是否跟丁公一樣背叛了項羽,做了「楚奸」?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項伯從血緣上說是項羽的叔父,項梁死後,項伯同項羽共渡難關,應該算是少有的元老級人物了;從職位來說,項伯是 楚國左尹,位高權重,是說話很有分量的人物。在是否殺劉邦這個問題上,項羽集團是有爭議的。主張殺劉邦的是范增,項伯顯然是不同意殺劉邦的,項羽則猶豫不定。劉邦進入關中後的表現犯了眾怒,所以項羽要攻打劉邦。但是劉邦在項伯的說和下已經把關中拱手相讓,可以說項羽已經達到了戰略目標,此時再殺劉邦在政治上對自己不利。況且劉邦擁十萬之眾,萬一劉邦死後其部下不屈服,殊死抗爭,局面又不易收拾。對其他諸侯來說,保住劉邦以牽制項羽才符合自己的利益,他們也不會主張殺掉劉邦,如果項羽一意孤行,勢必在諸侯中陷入孤立。所以項羽不殺劉邦也不能說是優柔寡斷,也是基於當時的實際情況有所考量。如果不考慮後來楚漢之爭的結局,在是否殺劉邦這個問題上,項伯的主張應該算是一個還不錯的解決辦法,既取得了關中,又安撫了劉邦和諸侯。所以說項伯背叛了項羽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那麼第一個問題,劉邦殺丁公真的是為了警示屬下嗎?可以拿丁公和另兩個人對比一下:雍齒和季布。丁公背叛了項羽,而雍齒則直接背叛過劉邦。所以背叛並不一定會被殺,雍齒是因為後來功多而不能殺,甚至為了安撫功臣還優先封賞。而丁公也放過劉邦一命,雖然場面可能有點不太好看。但季布作為項羽部將同樣「數窘高祖」,在夏侯嬰的求情下也免了死罪,還拜為郎中。那為何丁公就非殺不可呢?可以看下邊兩則史料:

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戹哉!」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

還定三秦,從擊項籍。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劉邦彭城大敗後,在逃跑的途中可謂狼狽至極,不光是向丁公求情,為了自己脫險甚至要放棄自己兒女的性命,已經將人性最醜惡的一面暴露出來了,而且還是在自己的兒女面前。這肯定會影響到孝惠和劉邦的父子關係,後來要廢孝惠可能也有這個原因。雖然丁公可能未必親自參與了這次迫使劉邦放棄孝惠、魯元的追擊,但也曾在彭城之戰後參與過對劉邦的追擊,他的出現無疑會使劉邦想起這段不愉快的回憶,而丁公還謁見高祖,這就是他自己作死了。


項伯是項羽親戚,赦免他是大度。項羽沒有命令項伯什麼,至少明面上,項伯幫劉邦不是為了權,財,最多算糊塗,處死項伯怎麼鼓勵忠臣…還能引起騷動議論,當年見項羽人頭投降的江東豪傑百姓怎麼想,而且劉邦可是和項伯約為親家,殺親家怎麼講…

丁公為楚將,帶兵和劉邦干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然而他和劉邦一頓交流,放走劉邦,這是抗命,作為臣子,這是不忠,多麼典型的一個例子。不殺丁公教育手下,還能殺誰

個人覺得,說劉邦殺丁公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丁公救了他,留著他自己不舒服,或者說丁公會讓他回想黑暗的過去的說法有點過了,典型的以今猜古,這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原因而已。且不論丁公在自己時代會不會大庭廣眾下因這種買主行為使劉邦低三下四,明明有人現身說法,這種胸襟和行為在當時是不行的,比如陳勝,

「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再然後,陳勝被手下幹掉了…如果劉邦真的是有這種小算盤,把客改成丁公,陳王改成沛公,貌似十分貼切


與其說為何不殺項伯,不如說為何殺丁公。
———————————————————————————————————————————
丁公為楚將,逐窘高帝彭城西,帝急顧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引而去之.及楚滅,丁公見,高帝斬以徇,曰:「後世毋效丁公.」
壯學子曰:丁公死晚矣!然譎哉,高帝乎?高帝曰:「使項王失天下者,丁公也.」丁公為項王臣不忠,然則為項王臣忠者,宣莫如季布.丁公已戮,而季布方購,高這非能以公滅私者也.
然則高帝曷為斬丁公?曰:高帝之怨丁公,猶其怨季布爾矣.然而丁公斬,季布終赦者,季布數窘高帝,卒無害於高帝,自以為罪而逃之,則非高帝之所甚惡也.丁公能窘高帝,能釋高帝,自以為德而謁之,是則高帝之所甚恥也.不然,鴻門之役,使項王失下天者,項伯也,而封之,其有詞於後世也哉?


殺丁公的原因不好說,當時見風使舵的人多了,根本不缺丁公一個


殺了項伯誰來投降 而且項伯可是救了他和他全家的命 難道還以怨報德


推薦閱讀:

歐亞大陸曾有一種不知名的瘟疫破壞了古代絲綢之路的交往和貿易,加速了羅馬帝國和漢朝的滅亡嗎?
如何評價姚大力對漢(朝)匈(奴)戰爭的觀點?
陳阿嬌是以色事武帝嗎?
如何評價和分析樊噲的政治智慧?
王莽為何在哀帝之後秉權而後又走向衰亡?

TAG:歷史 | 管理 | 中國古代歷史 | 漢朝 | 計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