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沒有國軍的正面戰場,中國單靠游擊戰能堅持到二戰勝利嗎?

見到有人說沒有國軍的正面戰場,老毛他們的那些游擊戰之類照樣可以堅持到日本戰敗,並舉了幾個敵後根據地的例子。雖然現在說都是馬後炮,但還是想知道,到底會怎樣。


下面引用部分版權屬於@穆好古 ,要想知道正面戰場崩潰,只靠共軍打游擊是什麼場面,中國各方勢力會是什麼反應,看看44年豫湘桂大潰敗後的情況就知道了。

復興社系統掌管幾座集中營突然提高了對政治犯的待遇,康澤還破例去五雲山訓導團慰問,概因當時曾擴情康澤等川籍黃埔生與川軍將領密談,準備在老蔣跑路後,拉隊伍到大巴山一帶建立省政府,打游擊,「打游擊沒有共產黨幫忙是不行的」。

各路渾水袍哥在遂寧廣德寺召集所謂全川十六屬舵把子大會,討論「應變計劃」,要求各地兄弟伙準備搶軍火庫,攔截攪民潰軍,並迎接軍隊兄弟歸隊,建立「大蜀軍漢留游擊隊」,要求各山堂須找TG黨員為正印大爺或二排聖賢,「以復漢為口號,以游擊為手段進行長久抗戰」。

民盟準備在延安建立戰時總部,黃炎培派了幾個小青年前往延安打前站,並將在西安的印刷設備運往陝北,連夜制定重慶往延安和昆明的「疏散線路」,並聯繫美國大使館,要求到時派飛機優先保護「高級知識分子」。

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雲龍聯繫桂系和李濟深準備實行「西南五省聯保」,如果重慶不守,四川方面出兵阻止蔣介石逃亡西昌行營,雲南與廣西方面進入貴州。必要時在昆明建立容納國內所有抗戰集團的新中央政府,這個計劃甚至得到了何應欽(貴州人)和張群(四川人)的默許(這兩位都有當新政府主席的想法)。

這裡面的各方涉及黃埔系、地方軍閥、民主黨派、甚至還有地方幫會實力,雖然打算千奇百怪,但大致有兩點是一樣的:1、打游擊堅持抗戰;2、服從TG的領導。

豫湘桂會戰期間,美國與共軍各種眉來眼去也不是秘密了。雖然蔣公與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談笑風生,但還是擋不住迪克西使團訪問延安,並且在回國後作出了TG能比蔣介石有用得多,可以成為美國有效的盟軍的結論。


樓上各貼真是意識形態嚴重啊
其實無論國共,所有為抗戰犧牲的人, 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非要有人總是如此假設
國府掌握了90%的國家資源,接近100%的美國援助,在正面戰場理所當然,沒有什麼質疑,如果他們不在正面戰場,他們還是當時的中國合法執政政府么
那就假設一下吧
國府最有可能投降的時候應該有兩個
一個是南京被攻破,舉國覺得沒啥希望
二個是應該是在南亞交通線被隔斷的時候,要靠駝峰來運送物資,真的很難
好吧,現在國府投降了,也就是華東、華中、華南瞬時淪陷,沒有遷都武漢和後面的重慶,那麼應該大概率發生幾點:
1。龍雲,桂系、川軍、閻錫山,兩馬不會降,他們的性格就不是投降,剩餘的力量會和共軍結成統一戰線
2。蘇聯由於擔心日本會在征服中國後,進攻蒙古或者蘇聯,會開始大量援助中共,通過新疆以及河西走廊的通道
3。美國為將援助國府物資,援助給中共統一戰線,仍然走駝峰航線,因為四川還在手中
4。日軍野戰師團會分出至少一半的部隊加入華北、山東等地的治安清繳,當地的中共武裝將面臨非常困難的局面
5。但同時,華東、華中、華南會出現大量敵後游擊區,慢慢發展成根據地。尤其是華南山區,華中山區會出現根據地,而華東應該是游擊區。這個時候清繳華北的日軍會被迫分兵,華北山東局面開始好轉穩定下來
6。日軍在廣西十萬大山,四川山區仍然很難前進,與受到美援的桂系川軍形成對峙。而共軍失去陝北根據地,被迫進入兩馬區域,而兩馬區域受到蘇聯壓迫被迫與共軍合作,與日軍在戈壁沙漠僵持
7。太平洋戰爭爆發,歷史按照現在的模式一樣發展。戰後,各武裝組成聯合政府

同時說幾點
1。東北的抗聯,沒有收到任何援助,就是靠著前面東北軍的一些裝備仍然堅持了很多年,而且他們的宿營地,到了冬天,根本沒有人類生存條件,拿這些先烈說事情,實在是有辱自己。華北、山東、華東、華南的山區,在冬天有生存條件,並且有自己的兵工廠,可以長期堅持,和東北抗聯條件完全不同
2。中國不會亡,因為日本的胃口不單單是中國,他不可能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佔領區治安上面,它必然要向南亞進軍獲取資源,因此必然和美國開戰。同時,讓野戰軍做佔領軍維持治安和游擊隊抗衡,完全是兩個科目,野戰軍未必做得好。看看美軍在阿富汗就知道了


沒有國軍怎麼會出現單靠游擊戰這種事情?我看見了堆成山的蘇援美援啊,這兩巨頭絕對不會坐視日本全面佔領中國,否則日本騰出手來利用中國的資源打美蘇,這兩能受得了么。國軍也是有游擊隊的,那些地方軍閥拉起來的部隊也不少,隨便挑個援助都能養起來,想想美械或者蘇械的共軍,桂軍,滇軍,川軍,西北軍,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啊。
游擊隊最大的威脅在於阻礙了日本從中國徵集人力和物資,使得日本無法擴大戰爭,同時不斷襲擾日本駐軍,牽制住大量機動部隊,迫使日軍從國內徵召新兵或者徵召偽軍,長遠來看,日軍的戰鬥力是在下降的。不過至於反攻,還是別想了,共軍一共就沒幾門炮,遇到碉樓只能幹看。
游擊隊vs正規軍,結果還是比較顯而易見的,40年共軍游擊隊在山東不說被吊打也差不太多,兩邊一頓死磕,到41年共軍人數從40萬降到30萬,抗聯更慘,接近團滅。但是只要游擊隊能活下來就是勝利,能不能活下來呢?我認為能,只不過可能活得比較慘罷了,日本在東北巔峰時期70多萬精銳關東軍,加上各種偽軍,也沒能全部消滅游擊隊,甚至連土匪都沒全部消滅,林彪後來在東北還剿了一回匪,東北當時總人口約3000萬,日本的軍事人員數目超過了總人口的3%,還有數以十萬計的日本移民和被洗腦的朝鮮移民,這個人口比例下游擊隊的活動基本被完全壓制,但是還沒死透,按此推算,共軍游擊區內人口合計有山東4000萬人,河北河南各3000萬人,山西1500萬人,江蘇3600萬人,安徽2000萬人需要軍隊約500萬,這顯然超過了日本的能力範圍,即使我們打個折也是250萬人,而且一旦精銳日軍少了,偽軍多了之後很影響掃蕩的戰果。或者,中國共計約2500個縣,日本佔領1000個縣,那麼需要多少軍隊去把守呢?如果想要徹底控制縣城消滅游擊隊呢?500人還是1000人還是更多?游擊隊比日本人更熟悉地形,日軍能保證全殲游擊隊么?更令人鬱悶的是,中國農村是個自給自足的系統,不需要依賴城市,而中國絕大部分人口都在農村,對比之下歐洲就比較慘了,城市化程度太高,結果農村人口不夠支撐游擊隊。以日本人的兵力,很難做到在佔領區範圍內完全撲滅游擊隊,況且對於日軍的基層官兵而言,打游擊隊收益太低,就算打死幾十個共軍這戰果也就一般,隔壁小黑帶著百十號人打爆了千把國軍,刷經驗的速度快得很。這也不怪日軍基層官兵,他們作戰思路和績效評定里沒有想過該怎麼對付游擊隊,或者說,沒找到辦法,共軍實在狡猾,鑽了這個漏洞。而且游擊隊只要不被徹底消滅,過幾天又來騷擾,他哪怕讓你睡不好覺都算勝利,八路和新四軍再撐個幾年問題不大,如果能獲得美援,那麼日本就更頭疼了,畢竟八路最窮的時候人均5發子彈都沒有,要是來點槍支彈藥火箭筒,華北的日軍都要倒大霉。

最後別忘了中國和美國是一邊的,美國有多牛呢?國共吹牛說擊斃日軍少將百餘,實際情況請參考這個考據貼
中國抗戰擊斃日軍將領考——兼評國共戰績(最新最全版)
最後樂觀數據是,國共在14年中一共擊斃日軍少將以上軍官不到40人,而美國擊斃了日本260個將軍,到最後已經沒有將軍給美國人打了。按太平洋戰場的表現來看,日本就算在中國站住了腳,他能騰出來的部隊也就夠美軍再來一次戰役,輸是必然的。按日方數據,美軍共擊斃日軍120餘萬,幾乎全殲日本海軍,國共加路邊野怪合計擊斃日軍44萬,中方數據擊斃日軍55萬。

所以這個問題對日本人不公平,它惹了美國本身就是必敗的,而游擊隊搭上美國的順風車,只要不死,遲早會等到勝利。

最後黑一發國軍,由於國軍內部派系問題,大量部隊在戰場上不戰而逃,湯恩伯,孫元良這些人老黑也沒意思,說個劉峙吧,這哥們就是個福將啊。
1937年,劉峙任第一戰區副司令,負責守衛平漢路被日軍擊敗,從保定向南狂奔數百里,人稱長腿將軍,事後被撤職了事。
1941年6月,日軍對重慶發動大空襲,發生隧道慘案,在數次空襲間隙不放百姓出來透氣,導致悶死和踩踏事故,死亡約3000人,部隊搶奪罹難者的財物,身兼防空司令的劉峙被撤去防空司令職務。
(不知道委員長為啥要任命他當防空司令,38年蔣要去開封開會,這貨為了方便警戒,發了個假的防空警報,路上倒是空無一人了,但是他居然沒通知防空部隊,結果委員長的座機差點被自家高射炮打下來。)
1945年2月,接任李宗仁為第五戰區司令,3月丟失第五戰區司令部老河口。
1946年,進攻位於中原地區的李先念部共軍,共軍突圍而出。
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突破劉峙封鎖,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
1948年6月,被蔣委員長任為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下轄80餘萬人,淮海戰役中被60萬共軍強推,劉峙全身而退,再被撤職。時人評價「徐州乃南京的北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會守不住。」

但是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對蔣介石忠誠。所以國軍正面戰場打得這麼呵呵,不要跟我說死了多少之類求憐憫的話,那都是用基層士兵的鮮血染紅了高官的花翎,別再用他們的血洗地了。


抗戰期間,國軍投降人數大於擊斃日軍人數。所以,單純看數量,由於正面戰場的存在,造成敵軍越來越多了。而且,如果沒有國軍的正面戰場,那麼共軍的敵後戰場就成了正面戰場,那麼多美援蘇援,又不用跟國軍搞摩擦,估計會少死好多人吧。至少,國軍愛國官兵的犧牲會更有價值。

總之,與蔣介石為敵的時候,共軍用了三年時間就把國軍趕下海;蔣介石中立的時候,共軍用了三年時間把美軍從鴨綠江推到三八線;與蔣介石做隊友的時候,第一次打到一半被賣了,第二次用了八年時間才勉強不讓日軍推了國府。

感覺國共不會再愛了。


更新:其實我覺得國民黨正面搞的挺差的,畢竟開場打不過也就算了,連豫湘貴戰役的日軍都打不過,實在讓人無語。還炸自己大壩,搞出些饑荒難民往日佔區跑,甚至還有部被人民繳械,怎一個菜字了得。你說是因為全是軍閥不聽老蔣的話吧,那也是你蔣光頭你國民黨的問題,要是太祖能搞成這樣?

不過對於日軍來說消滅正面抵抗是成本,穩定後方游擊隊也是成本,而其利益卻是中國更廣大更窮困的地區,兩個成本加起來和利益一對比,才最終導致日軍放棄繼續進攻,所以正面戰場確實還是必要的。

日本輸贏的問題其根本在於怎麼站隊,在於惹不惹美國。大家知道無論九一八還是七七事變,都只是讓美國越來越不高興而已,還沒到撕破臉的程度。所以我基本的想法還是沒變,如果沒有正面戰場的存在,日本是有可能不會去捅這簍子的。當然問題問的是「國軍」的正面戰場,假如允許設定某個平行世界中是共軍全權統籌抗日,那我估計還是會比國軍打的好看很多的,最起碼日本在太平洋連連敗戰時,不至於中國戰場還被一波捅穿,怕是能反一波北定中原了。


國粉帽子還是別扣了,再扣真的全套快齊了

————————————————————我覺得扯淡吧。。。

要是沒正面戰場,也就是說正面無抵抗咯?那麼日本應該是完全控制了中國,也就是達成了其「三個月佔領中國」的目標。

真實的歷史中,日本是由於中國久攻不下,美帝封鎖制裁資源緊缺,希望得到東南亞的石油和海上通道才偷襲珍珠港。並且他們打的算盤是,偷襲消滅美帝海軍,讓美帝知難而退,然後立即簽下有條件的停戰協議。日本可不想跟美帝爆發全面戰爭。

那麼如果沒有正面戰場,日本就沒有必要跟美帝作對,在珍珠港賭上整個國家。1937-38年就完成征服中國,日本甚至毫無跟德國結盟的必要,大可以穩坐中國江山,搞個傀儡政府對內溫和教化對外跟美帝言和,並清掃共產黨游擊隊。如果德國仍然入侵了蘇聯,日本甚至可能倒向同盟國。。。

很多人認為日本從1937年入侵中國就算髮動二戰,實際顯然不是。中國被入侵對於美歐來說也就是強烈譴責,發動制裁這種程度的事情,連波蘭都比不上。要是沒有正面戰場逼得日本必須改變戰略,甚至不惜豪賭與美帝一戰,中國未來何去何從真的難說。僅僅靠游擊就想救國?不過是想消極地等待誰能把日本打垮而已,而那個誰,顯然不可能是游擊隊。


為什麼TG只能打游擊戰,原因很簡單,因為TG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打正面消耗戰。

以百團大戰為例:按照八路軍總部在1941年初編寫的《百團大戰各階段作戰概述》中的記載,我軍在百團大戰中共斃傷日軍12645名(按照通常的戰場環境考慮,其中擊斃數字應該在4500~5000人左右),偽軍5153名,俘虜日軍281名,偽軍1407名,另有日軍投誠者7名,偽軍反正者1845名,我軍在整個戰役中合計殲滅敵人共21338名。八路軍參戰部隊在戰役中陣亡4890人,負傷9760人,中毒21182人(其中有的指戰員是多次中毒),失蹤107人,戰役中我軍總計傷亡35939人。

在戰役中消耗各種槍彈701370發(繳獲367005發),各種炮彈19130發(僅僅繳獲炮彈846發和擲彈筒彈3037發)手榴彈126020枚(繳獲4936枚)、地雷1294枚(繳獲992枚),我軍另外還消耗了黃色炸藥98280斤、黑色炸藥57390斤。
其實彈藥消耗並不大,人均不過幾發子彈,但得不到補充,雖然斃傷上萬日軍,還是得不償失。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只能打游擊戰,沒法打正面對抗。

而同時期美蘇援助中國的武器彈藥都被國軍拿走了 並不分給TG。

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8月21日,國民黨與蘇聯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便開始以貸款的形式向國民黨提供武器裝備,貸款由中國用礦產和農產品償還.蘇聯對國民黨的武器供應持續到蘇德戰爭爆發.在這將近4年時間裡國民黨從蘇聯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885架,坦克82輛,汽車1540輛,115毫米榴彈炮80門,76毫米野炮160門,76毫米山炮50門,高射炮270門,45毫米戰防炮50門,37毫米戰防炮380門,航空機槍120挺,重機槍1300挺,輕機槍5300挺,步槍5萬支,衝鋒槍3000支;航空炸彈3.11萬顆,115毫米炮彈12.68萬發,76毫米炮彈16萬發,45毫米炮彈7.5萬發,37毫米炮彈61萬發,高射炮彈31.44萬發,子彈1.84億發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還從歐洲其他國家進口了一些武器裝備(到貨量)
從英國進口:飛機36架,子彈1667萬發
從法國進口:飛機24架
從義大利進口:裝甲車101輛
從比利時進口:步槍5.4萬支,子彈3867萬發
從捷克進口:輕機槍1829挺,步槍5000支,子彈2600萬發
從瑞典進口:子彈1.18億發
從匈牙利進口:子彈1500萬發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從美國得到的武器裝備的粗略數字:飛機1394架(包括美國駐華空軍的飛機),坦克108輛,裝甲車36輛,汽車約2萬輛,15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榴彈炮約200門,75毫米野炮約100門,75毫米山炮約500門,37毫米戰防炮約300門,迫擊炮約2000門,火箭筒1030支,噴火器約150支,槍榴筒約6000支,14毫米戰防槍1269支,重機槍約1500挺,輕機槍約8000挺,步槍約15萬支,衝鋒槍約3萬支,手槍約3600支;各類炮彈約220萬發,火箭彈約6萬發,子彈約7億發.
======================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如果國軍放棄正面抵抗,把抗日的主導權交給TG,美蘇的援助交個TG使用 抗戰絕對不會打的這麼慘烈。


蟹妖。

希望看這篇文章的人,認認真真體會一下什麼叫「戰略大師」

(一)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周年紀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敵人作英勇的戰爭,快一年了。這個戰爭,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爭。身受戰爭災難、為著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鬥的每一個中國人,無日不在渴望 戰爭的勝利。


然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麼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 說最後勝利,但是為什麼會有最後勝利?怎樣爭取最後勝利?

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的,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於是失敗主義的亡國論者跑出來 向人們說:中國會亡,最後勝利不是中國的。某些性急的朋友們也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很快就能戰勝,無需乎費大氣力。這些議論究竟對不對呢?我們一向都說: 這些議論是不對的。可是我們說的,還沒有為大多數人所了解。一半因為我們的宣傳解釋工作還不夠,一半也因為客觀事變的發展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質,還 沒有將其面貌鮮明地擺在人們之前,使人們無從看出其整個的趨勢和前途,因而無從決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針和做法。現在好了,抗戰十個月的經驗,盡夠擊破毫無根 據的亡國論,也盡夠說服急性朋友們的速勝論了。在這種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個總結性的解釋。尤其是對持久戰,有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反對意見,也有空洞無物的 了解。「盧溝橋事變⑴以來,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樣一種公式,在廣大的人們中流行著。這個公式是對的,但有加以充實的必要。抗日戰爭 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是由於許多的因素:全國黨派,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全國人民,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全國軍隊,從主力軍到游擊隊;國際方面,從 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敵國方面,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 力。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應向他們表示敬意。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今年七月一 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為了使每個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中能夠盡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著重地研究持久戰的必要。因此,我的講演就來研究 持久戰。和持久戰這個題目有關的問題,我都準備說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說到,因為一切的東西,不是在一個講演中完全說得了的。

  (二)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

  (三)抗戰以前,存在著許多亡國論的議論。例如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如果抗戰,必會作阿比西尼亞⑵。」抗戰以後,公開的亡國論沒有了,但 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協的空氣時起時伏,主張妥協者的根據就是「再戰必亡」⑶。有個學生從湖南寫信來說:「在鄉下一切都感到困難。單獨一個人作宣 傳工作,只好隨時隨地找人談話。對象都不是無知無識的愚民,他們多少也懂得一點,他們對我的談話很有興趣。可是碰了我那幾位親戚,他們總說:『中國打不 勝,會亡。』討厭極了。好在他們還不去宣傳,不然真糟。農民對他們的信仰當然要大些啊!」這類中國必亡論者,是妥協傾向的社會基礎。這類人中國各地都有, 因此,抗日陣線中隨時可能發生的妥協問題,恐怕終戰爭之局也不會消滅的。當此徐州失守武漢緊張的時候,給這種亡國論痛駁一駁,我想不是無益的。

  (四)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例如在抗戰初起時,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甚至以為日本不能打到 山西。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他們對於「在全體上,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是輔助的;在部分上,游擊戰是主要的,運動戰是輔助的」這個 提法,表示懷疑。他們不贊成八路軍這樣的戰略方針:「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認為這是「機械的」觀點⑷。上海戰爭時,有些人 說:「只要打三個月,國際局勢一定變化,蘇聯一定出兵,戰爭就可解決。」把抗戰的前途主要地寄托在外國援助上面⑸。台兒庄勝利⑹之後,有些人主張徐州戰役 ⑺應是「准決戰」,說過去的持久戰方針應該改變。說什麼「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後掙扎」,「我們勝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⑻。平 型關一個勝仗,沖昏了一些人的頭腦;台兒庄再一個勝仗,沖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於是敵人是否進攻武漢,成為疑問了。許多人以為:「不一定」;許多人以 為:「斷不會」。這樣的疑問可以牽涉到一切重大的問題。例如說:抗日力量是否夠了呢?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為現在的力量已使敵人不能再進攻,還要增加力量 幹什麼呢?例如說: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口號是否依然正確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為統一戰線的現時狀態已夠打退敵人,還要什麼鞏固和擴大呢?例 如說:國際外交和國際宣傳工作是否還應該加緊呢?回答也可以是否定的。例如說:改革軍隊制度,改革政治制度,發展民眾運動,厲行國防教育,鎮壓漢奸托派 ⑼,發展軍事工業,改良人民生活,是否應該認真去做呢?例如說:保衛武漢、保衛廣州、保衛西北和猛烈發展敵後游擊戰爭的口號,是否依然正確呢?回答都可以 是否定的。甚至某些人在戰爭形勢稍為好轉的時候,就準備在國共兩黨之間加緊磨擦一下,把對外的眼光轉到對內。這種情況,差不多每一個較大的勝仗之後,或敵 人進攻暫時停頓之時,都要發生。所有上述一切,我們叫它做政治上軍事上的近視眼。這些話,講起來好像有道理,實際上是毫無根據、似是而非的空談。掃除這些 空談,對於進行勝利的抗日戰爭,應該是有好處的。

  (五)於是問題是:中國會亡嗎?答覆: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覆: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

  (六)這些問題的主要論點,還在兩年之前我們就一般地指出了。還在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六日,即在西安事變前五個月,盧溝橋事變前十二個月,我同美國記者斯諾先生的談話中,就已經一般地估計了中日戰爭的形勢,並提出了爭取勝利的各種方針。為備忘計,不妨抄錄幾段如下:

  問:在什麼條件下,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呢?

  答: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

  問:你想,這個戰爭要延長多久呢?

  答:要看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實力和中日兩國其他許多決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說,除了主要地看中國自己的力量之外,國際間所給中國的援助和日本國內革命 的援助也很有關係。如果中國抗日統一戰線有力地發展起來,橫的方面和縱的方面都有效地組織起來,如果認清日本帝國主義威脅他們自己利益的各國政府和各國人 民能給中國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來得快,則這次戰爭將迅速結束,中國將迅速勝利。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一樣,日 本必敗,中國必勝。只是犧牲會大,要經過一個很痛苦的時期。

  問:從政治上和軍事上來看,你以為這個戰爭的前途會要如何發展?

  答:日本的大陸政策已經確定了,那些以為同日本妥協,再犧牲一些中國的領土主權就能夠停止日本進攻的人們,他們的想法只是一種幻想。我們確切地知道,就 是揚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經包括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大陸政策之內。並且日本還想佔領菲律賓、暹羅、越南、馬來半島和荷屬東印度,把外國和中國切開,獨 佔西南太平洋。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在這樣的時期,中國無疑地要處於極端困難的地位。可是大多數中國人相信,這種困難是能夠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 是失敗論者,因為他們害怕損失財產。有許多人想,一旦中國海岸被日本封鎖,中國就不能繼續作戰。這是廢話。為反駁他們,我們不妨舉出紅軍的戰爭史。在抗日 戰爭中,中國所佔的優勢,比內戰時紅軍的地位強得多。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就是日本能佔領中國一萬萬至二萬萬人口的區域,我們離戰敗還很遠呢。我們仍然 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戰,而日本在整個戰爭中須得時時在其後方作防禦戰。中國經濟的不統一、不平衡,對於抗日戰爭反為有利。例如將上海和中國其他地方割 斷,對於中國的損害,絕沒有將紐約和美國其他地方割斷對於美國的損害那樣嚴重。日本就是把中國沿海封鎖,中國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無法封鎖的。所以問 題的中心點還是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這是我們早就提出了的。

  問:假如戰爭拖得很長,日本沒有完全戰敗,共產黨能否同意講和,並承認日本統治東北?

  答:不能。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一樣,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

  問:照你的意見,這次解放戰爭,主要的戰略方針是什麼?

  答:我們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 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而不是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這並不是說要放棄一切重要的軍事地點,對於這些地 點,只要有利,就應配置陣地戰。但是轉換全局的戰略方針,必然要是運動戰。陣地戰雖也必需,但是屬於輔助性質的第二種的方針。在地理上,戰場這樣廣大,我 們作最有效的運動戰,是可能的。日軍遇到我軍的猛烈活動,必得謹慎。他們的戰爭機構很笨重,行動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在一個狹小的陣地上作消 耗戰的抵抗,將使我軍失掉地理上和經濟組織上的有利條件,犯阿比西尼亞的錯誤。戰爭的前期,我們要避免一切大的決戰,要先用運動戰逐漸地破壞敵人軍隊的精 神和戰鬥力。

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游擊隊。須知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僅僅是表示了全國農民所能動 員抗戰的潛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國農民有很大的潛伏力,只要組織和指揮得當,能使日本軍隊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時,使之疲於奔命。必須記住這個戰爭是在中國打 的,這就是說,日軍要完全被敵對的中國人所包圍;日軍要被迫運來他們所需的軍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們要用重兵去保護交通線,時時謹防襲擊;另外,還要 有一大部力量駐紮滿洲和日本內地。

  在戰爭的過程中,中國能俘虜許多的日本兵,奪取許多的武器彈藥來武裝自己;同時,爭取外國的援助,使中 國軍隊的裝備逐漸加強起來。因此,中國能夠在戰爭的後期從事陣地戰,對於日本的佔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這樣,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 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 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佔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後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斯諾:《西北印象記》)

  抗戰十個月的經驗,證明上述論點的正確,以後也還將繼續證明它。

  (七)還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一個多月,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就在它的《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中,清楚地指出: 盧溝橋的挑戰和平津的佔領,不過是日寇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日寇已經開始了全國的戰時動員。他們的所謂「不求擴大」的宣傳,不過是掩護其進攻的煙幕彈。 七月七日盧溝橋的抗戰,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實行抗戰的階段。抗戰的準備階段已經過去了。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 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後的勝利。 由於當前的抗戰還存在著嚴重的弱點,所以在今後的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敗、退卻,內部的分化、叛變,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況。因此,應該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但我們相信,已經發動的抗戰,必將因為我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衝破一切障礙物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 抗戰十個月的經驗,同樣證明了上述論點的正確,以後也還將繼續證明它。 (八)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是一切錯誤觀點的認識論上的根源。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無根據地純主觀地說一頓;或者是只根據問題的一側面、一時候的表現,也同樣主觀地把它誇大起來,當作全體看。但是人們的錯誤觀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本的錯誤,帶一貫性,這是難於糾正的;另一類是偶然的錯誤,帶暫時性,這是易於糾正的。但既同為錯誤,就都有糾正的必要。因此,反對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採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戰爭,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問題的根據 (九)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最後勝利為什麼是中國的呢?根據在什麼地方呢? 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裡。分別地說來,戰爭的雙方有如下互相反對的許多特點。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個著名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個。這是 日本侵略戰爭的基本條件,戰爭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能速勝,就建立在這個日本國家的帝國主義制度及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上面。然而第二,由於日 本社會經濟的帝國主義性,就產生了日本戰爭的帝國主義性,它的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時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國主義,由於內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 不舉行空前大規模的冒險戰爭,而且使得它臨到最後崩潰的前夜。從社會行程說來,日本已不是興旺的國家,戰爭不能達到日本統治階級所期求的興旺,而將達到它 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國主義的死亡。這就是所謂日本戰爭的退步性。跟著這個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個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這一特點,就產生了它的戰爭 的特殊的野蠻性。這樣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國內的階級對立、日本民族和中國民族的對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對立。


日本戰爭的退步性和野蠻性是日本戰爭必然 失敗的主要根據。

還不止此,第三,日本戰爭雖是在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但同時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日本的軍 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雖強,但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國度比較地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日本統治者想從戰爭中 解決這個困難問題,但同樣,將達到其所期求的反面,這就是說,它為解決這個困難問題而發動戰爭,結果將因戰爭而增加困難,戰爭將連它原有的東西也消耗掉。 最後,第四,日本雖能得到國際法西斯國家的援助,但同時,卻又不能不遇到一個超過其國際援助力量的國際反對力量。這後一種力量將逐漸地增長,終究不但將把 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並將施其壓力於日本自身。這是失道寡助的規律,是從日本戰爭的本性產生出來的。


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在 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點。

  (一一)中國方面:第一,我們是一個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從鴉片戰爭⑽,太平天國⑾,戊戌維新⑿,辛亥革命⒀,直至北伐戰爭,一切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運動,都遭到了 嚴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們依然是一個弱國,我們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面都顯得不如敵人。戰爭之不可避免和中國之不能速勝,又在這個方面有其基礎。然而第二,中國近百年的解放運動積累到了今日,已經不同於任何歷史時期。各種內外反對力量雖給了解放運動以嚴重挫折, 同時卻鍛煉了中國人民。今日中國的軍事、經濟、政治、文化雖不如日本之強,但在中國自己比較起來,卻有了比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更為進步的因素。中國共產黨及 其領導下的軍隊,就是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中國今天的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種進步的基礎上得到了持久戰和最後勝利的可能性。中國是如日方升的國家,這同日本 帝國主義的沒落狀態恰是相反的對照。中國的戰爭是進步的,從這種進步性,就產生了中國戰爭的正義性。因為這個戰爭是正義的,就能喚起全國的團結,激起敵國 人民的同情,爭取世界多數國家的援助。第三,中國又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這同日本又是一個相反的對比。最後, 第四,由於中國戰爭的進步性、正義性而產生出來的國際廣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 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這些都是中國的特點。

  (一二)這樣看來,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但其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國際形勢又處於不利。中國反是,軍 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比較地弱的,然而正處於進步的時代,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又有大國這個條件足以支持持久戰,世界的多數國家是會要援助中國 的。這些,就是中日戰爭互相矛盾著的基本特點。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雙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軍事上的戰略戰術,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 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戰爭就是這些特點的比賽。這些特點在戰爭過程中將各依其本性發生變化,一切東西就都從這裡發生出來。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 不是虛造騙人的;是戰爭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是貫徹於雙方一切大小問題和一切作戰階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無的。觀察中日戰爭如果忘記了這 些特點,那就必然要弄錯;即使某些意見一時有人相信,似乎不錯,但戰爭的經過必將證明它們是錯的。我們現在就根據這些特點來說明我們所要說的一切問題。

  駁亡國論 (一三)亡國論者看到敵我強弱對比一個因素,從前就說「抗戰必亡」,現在又說「再戰必亡」。如果我們僅僅說,敵人雖強,但是小國,中國雖弱,但 是大國,是不足以折服他們的。他們可以搬出元朝滅宋、清朝滅明的歷史證據,證明小而強的國家能夠滅亡大而弱的國家,而且是落後的滅亡進步的。如果我們說, 這是古代,不足為據,他們又可以搬出英滅印度的事實,證明小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能夠滅亡大而弱的落後國家。所以還須提出其他的根據,才能把一切亡國論者的 口封住,使他們心服,而使一切從事宣傳工作的人們得到充足的論據去說服還不明白和還不堅定的人們,鞏固其抗戰的信心。

  (一四)這應該提出的根據是什麼呢?就是時代的特點。這個特點的具體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國的進步和多助。

  (一五)我們的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中日兩國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戰爭。在我們的敵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國主義,它已處於退步時 代,不但和英滅印度時期英國還處於資本主義的進步時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戰爭發動於世界帝國主義首先是法西斯國 家大崩潰的前夜,敵人也正是為了這一點才舉行這個帶最後掙扎性的冒險戰爭。所以,戰爭的結果,滅亡的不會是中國而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集團,這是無可逃避 的必然性。再則,當日本舉行戰爭的時候,正是世界各國或者已經遭遇戰爭或者快要遭遇戰爭的時候,大家都正在或準備著為反抗野蠻侵略而戰,中國這個國家又是 同世界多數國家和多數人民利害相關的,這就是日本已經引起並還要加深地引起世界多數國家和多數人民的反對的根源。

  (一六)中國方面呢?它已經不能和別的任何歷史時期相比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是它的特點,所以被稱為弱國。但是在同時,它又處於歷史上進步的時 代,這就是足以戰勝日本的主要根據。所謂抗日戰爭是進步的,不是說普通一般的進步,不是說阿比西尼亞抗意戰爭的那種進步,也不是說太平天國或辛亥革命的那 種進步,而是說今天中國的進步。今天中國的進步在什麼地方呢?在於它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國家,已經有了資本主義,有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有了已經覺悟或 正在覺悟的廣大人民,有了共產黨,有了政治上進步的軍隊即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紅軍,有了數十年革命的傳統經驗,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十七年的經驗。這 些經驗,教育了中國的人民,教育了中國的政黨,今天恰好作了團結抗日的基礎。如果說,在俄國,沒有一九○五年的經驗就不會有一九一七年的勝利;那末,我們 也可以說,如果沒有十七年以來的經驗,也將不會有抗日的勝利。這是國內的條件。

  國際的條件,使得中國在戰爭中不是孤立的,這一點也是歷史 上空前的東西。歷史上不論中國的戰爭也罷,印度的戰爭也罷,都是孤立的。惟獨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空前廣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運動及其對於中 國的援助。俄國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國的工人和農民因此勝利了,但那個援助的規模還沒有今天廣大,性質也沒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 運動,正在以空前的大規模和空前的深刻性發展著。蘇聯的存在,更是今天國際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極大的熱忱援助中國,這一現象,是二十年前完全 沒有的。所有這些,造成了和造成著為中國最後勝利所不可缺的重要的條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雖然還沒有,尚有待於來日,但是中國有進步和大國的條 件,能夠延長戰爭的時間,促進並等候國際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國,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國是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這一個條件,於是在強弱對比之外,就還有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這就是中國決不會亡的根據。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 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又規定了日本 不能橫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後的失敗,中國決不會亡,必然要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八)阿比西尼亞為什麼滅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國,而且是小國。第二,它不如中國進步,它是一個古老的奴隸制到農奴制的國家,沒有資本主義,沒有資產階級政黨,更沒有共產黨,沒有中國這樣的軍隊,更沒有如同 八路軍這樣的軍隊。第三,它不能等候國際的援助,它的戰爭是孤立的。第四,這是主要的,抗意戰爭領導方面有錯誤。阿比西尼亞因此滅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亞還 有相當廣大的游擊戰爭存在,如能堅持下去,是可以在未來的世界變動中據以恢復其祖國的。

  (一九)如果亡國論者搬出中國近代解放運動的失敗 史來證明「抗戰必亡」和「再戰必亡」的話,那我們的答覆也是時代不同一句話。中國本身、日本內部、國際環境都和過去不相同。日本比過去更強了,中國的半殖 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變,力量依然頗弱,這一點是嚴重的情形。日本暫時還能控制其國內的人民,也還能利用國際間的矛盾作為其侵華的工具,這些都是事實。 然而在長期的戰爭過程中,必然要發生相反的變化。這一點現在還不是事實,但是將來必然要成為事實的。這一點,亡國論者就拋棄不顧了。中國呢?不但現在已有 新的人、新的政黨、新的軍隊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餘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這些都必然會向前發展。雖然歷史上的解放運動屢次遭受挫折,使中國不能積蓄更 大的力量用於今日的抗日戰爭??這是非常可痛惜的歷史的教訓,從今以後,再也不要自己摧殘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礎上,加上廣大的努力,必 能逐漸前進,加強抗戰的力量。偉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是這種努力的總方向。國際援助一方面,眼前雖然還看不見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是國際局面根本已和過 去兩樣,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醞釀中。中國近代無數解放運動的失敗都有其客觀和主觀的原因,都不能比擬今天的情況。在今天,雖然存在著許多困難條件,規定 了抗日戰爭是艱難的戰爭,例如敵人之強,我們之弱,敵人的困難還剛在開始,我們的進步還很不夠,如此等等,然而戰勝敵人的有利條件是很多的,只須加上主觀 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難而爭取勝利。這些有利條件,歷史上沒有一個時候可和今天比擬,這就是抗日戰爭必不會和歷史上的解放運動同歸失敗的理由。

  妥協還是抗戰?腐敗還是進步?

  二○)亡國論之沒有根據,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許多人,並非亡國論者,他們是愛國志士,卻對時局懷抱甚深的憂慮。他們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懼怕對日妥 協,一是懷疑政治不能進步。這兩個可憂慮的問題在廣大的人們中間議論著,找不到解決的基點。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兩個問題。

  (二一)前頭說 過,妥協的問題是有其社會根源的,這個社會根源存在,妥協問題就不會不發生。但妥協是不會成功的。要證明這一點,仍不外向日本、中國、國際三方面找根據。 第一是日本方面。還在抗戰初起時,我們就估計有一種醞釀妥協空氣的時機會要到來,那就是在敵人佔領華北和江浙之後,可能出以勸降手段。後來果然來了這一 手;但是危機隨即過去,原因之一是敵人採取了普遍的野蠻政策,實行公開的掠奪。中國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國奴。敵人的這一掠奪的即滅亡中國的政策,分為物 質的和精神的兩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於中國人的;不但是對下層民眾,而且是對上層成分,??當然對後者稍為客氣些,但也只有程度之別,並無原則之分。大體 上,敵人是將東三省的老辦法移植於內地。在物質上,掠奪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廣大人民啼飢號寒;掠奪生產工具,使中國民族工業歸於毀滅和奴役化。在精神上, 摧殘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在太陽旗下,每個中國人只能當順民,做牛馬,不許有一絲一毫的中國氣。敵人的這一野蠻政策,還要施之於更深的內地。他的胃口很 旺,不願停止戰爭。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內閣宣言的方針⒁,至今堅決執行,也不能不執行,這就激怒了一切階層的中國人。這是根據敵人戰爭的退步性野蠻 性而來的,「在劫難逃」,於是形成了絕對的敵對。估計到某種時機,敵之勸降手段又將出現,某些亡國論者又將蠕蠕而動,而且難免勾結某些國際成分(英、美、 法內部都有這種人,特別是英國的上層分子),狼狽為奸。但是大勢所趨,是降不了的,日本戰爭的堅決性和特殊的野蠻性,規定了這個問題的一方面。

  (二二)第二是中國方面。中國堅持抗戰的因素有三個:其一,共產黨,這是領導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國民黨,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 它也就不會投降。又其一,別的黨派,大多數是反對妥協、擁護抗戰的。這三者互相團結,誰要妥協就是站在漢奸方面,人人得而誅之。一切不願當漢奸的人,就不 能不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到底,妥協就實際上難於成功。

  (二三)第三是國際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上層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其 余都不利於中國妥協而利於中國抗戰。這一因素影響到中國的希望。今天全國人民有一種希望,認為國際力量必將逐漸增強地援助中國。這種希望不是空的;特別是 蘇聯的存在,鼓舞了中國的抗戰。空前強大的社會主義的蘇聯,它和中國是歷來休戚相關的。蘇聯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上層成分之唯利是圖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 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戰爭為其職志的。中國戰爭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個國際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蘇聯的援助上。中蘇兩國是地理接近的,這 一點加重了日本的危機,便利了中國的抗戰。中日兩國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國抗戰的困難。然而中蘇的地理接近,卻是中國抗戰的有利條件。

  (二 四)由此可作結論:妥協的危機是存在的,但是能夠克服。因為敵人的政策即使可作某種程度的改變,但其根本改變是不可能的。中國內部有妥協的社會根源,但是 反對妥協的佔大多數。國際力量也有一部分贊助妥協,但是主要的力量贊助抗戰。這三種因素結合起來,就能克服妥協危機,堅持抗戰到底。

  (二 五)現在來答覆第二個問題。國內政治的改進,是和抗戰的堅持不能分離的。政治越改進,抗戰越能堅持;抗戰越堅持,政治就越能改進。但是基本上依賴于堅持抗 戰。國民黨的各方面的不良現象是嚴重地存在著,這些不合理因素的歷史積累,使得廣大愛國志士發生很大的憂慮和煩悶。但是抗戰的經驗已經證明,十個月的中國 人民的進步抵得上過去多少年的進步,並無使人悲觀的根據。歷史積累下來的腐敗現象,雖然很嚴重地阻礙著人民抗戰力量增長的速度,減少了戰爭的勝利,招致了 戰爭的損失,但是中國、日本和世界的大局,不容許中國人民不進步。由於阻礙進步的因素即腐敗現象之存在,這種進步是緩慢的。進步和進步的緩慢是目前時局的 兩個特點,後一個特點和戰爭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稱,這就是使得愛國志士們大為發愁的地方。然而我們是在革命戰爭中,革命戰爭是一種抗毒素,它不但將排除敵人 的毒焰,也將清洗自己的污濁。凡屬正義的革命的戰爭,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為改造事物開闢道路。中日戰爭將改造中日兩國;只要中國堅持抗 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就一定能把舊日本化為新日本,把舊中國化為新中國,中日兩國的人和物都將在這次戰爭中和戰爭後獲得改造。我們把抗戰和建國聯繫起來看, 是正當的。說日本也能獲得改造,是說日本統治者的侵略戰爭將走到失敗,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革命勝利之日,就是日本改造之時。這和中國的抗 戰密切地聯繫著,這一個前途是應該看到的。

  亡國論是不對的,速勝論也是不對的

  (二六)我們已把強弱、大小、進步退步、多助寡助幾個敵我之間矛盾著的基本特點,作了比較研究,批駁了亡國論,答覆了為什麼不易妥協和為什麼政 治可能進步的問題。亡國論者看重了強弱一個矛盾,把它誇大起來作為全部問題的論據,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他們只提強弱對比一點,是他們的片面性;他們將此 片面的東西誇大起來看成全體,又是他們的主觀性。所以在全體說來,他們是沒有根據的,是錯誤的。那些並非亡國論者,也不是一貫的悲觀主義者,僅為一時候和 一局部的敵我強弱情況或國內腐敗現象所迷惑,而一時地發生悲觀心理的人們,我們也得向他們指出,他們的觀點的來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觀性的傾向。但是他們的改 正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會明白,因為他們是愛國志士,他們的錯誤是一時的。

  (二七)然而速勝論者也是不對的。他們或則根本忘記了強弱這個 矛盾,而單單記起了其他矛盾;或則對於中國的長處,誇大得離開了真實情況,變成另一種樣子;或則拿一時一地的強弱現象代替了全體中的強弱現象,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總之,他們沒有勇氣承認敵強我弱這件事實。他們常常抹殺這一點,因此抹殺了真理的一方面。他們又沒有勇氣承認自己長處之有限性,因 而抹殺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錯誤來,這裡也是主觀性和片面性作怪。這些朋友們的心是好的,他們也是愛國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則大矣」,先 生的看法則不對,照了做去,一定碰壁。因為估計不符合真相,行動就無法達到目的;勉強行去,敗軍亡國,結果和失敗主義者沒有兩樣。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二八)我們是否否認亡國危險呢?不否認的。我們承認在中國面前擺著解放和亡國兩個可能的前途,兩者在猛烈地鬥爭中。我們的任務在於實現解放而避免亡 國。實現解放的條件,基本的是中國的進步,同時,加上敵人的困難和世界的援助。我們和亡國論者不同,我們客觀地而且全面地承認亡國和解放兩個可能同時存 在,著重指出解放的可能佔優勢及達到解放的條件,並為爭取這些條件而努力。亡國論者則主觀地和片面地只承認亡國一個可能性,否認解放的可能性,更不會指出 解放的條件和為爭取這些條件而努力。我們對於妥協傾向和腐敗現象也是承認的,但是我們還看到其他傾向和其他現象,並指出二者之中後者對於前者將逐步地佔優 勢,二者在猛烈地鬥爭著;並指出後者實現的條件,為克服妥協傾向和轉變腐敗現象而努力。因此,我們並不悲觀,而悲觀的人們則與此相反。
  (二九)我們也不是不喜歡速勝,誰也贊成明天一個早上就把「鬼子」趕出去。但是我們指出,沒有一定的條件,速勝只存在於頭腦之中,客觀上是不存在的,只是 幻想和假道理。因此,我們客觀地並全面地估計到一切敵我情況,指出只有戰略的持久戰才是爭取最後勝利的唯一途徑,而排斥毫無根據的速勝論。我們主張為著爭 取最後勝利所必要的一切條件而努力,條件多具備一分,早具備一日,勝利的把握就多一分,勝利的時間就早一日。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縮短戰爭的過程,而排斥 貪便宜尚空談的速勝論。

  為什麼是持久戰?

  (三○)現在我們來把持久戰問題研究一下。「為什麼是持久戰」這一個問題,只有依據全部敵我對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確的回答。例如單說敵人 是帝國主義的強國,我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就有陷入亡國論的危險。因為單純地以弱敵強,無論在理論上,在實際上,都不能產生持久的結果。單是大小或 單是進步退步、多助寡助,也是一樣。大並小、小並大的事都是常有的。進步的國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強,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國家或事物所滅亡者。多助寡助是重 要因素,但是附隨因素,依敵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因此,我們說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是從全部敵我因素的相互關係產生的結論。敵強我弱,我 有滅亡的危險。但敵尚有其他缺點,我尚有其他優點。敵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點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擴大。我方反是,我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 加強,缺點則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後勝利,避免滅亡,敵則將最後失敗,而不能避免整個帝國主義制度的崩潰。

  (三一)既然敵之優點 只有一個,余皆缺點,我之缺點只有一個,余皆優點,為什麼不能得出平衡結果,反而造成了現時敵之優勢我之劣勢呢?很明顯的,不能這樣形式地看問題。事情是 現時敵我強弱的程度懸殊太大,敵之缺點一時還沒有也不能發展到足以減殺其強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優點一時也沒有且不能發展到足以補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 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現,而出現的是不平衡。

  (三二)敵強我弱,敵是優勢而我是劣勢,這種情況,雖因我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努力 而有所變化,但是還沒有產生基本的變化。所以,在戰爭的一定階段上,敵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勝利,我則將遭到一定程度的失敗。然而敵我都只限於這一定階段內一 定程度上的勝或敗,不能超過而至於全勝或全敗,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一則敵強我弱之原來狀況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二則由於我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 的努力,更加造成這種相對的形勢。拿原來狀況來說,敵雖強,但敵之強已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減殺,不過此時還沒有減殺到足以破壞敵之優勢的必要的程度;我雖 弱,但我之弱已為其他有利的因素所補充,不過此時還沒有補充到足以改變我之劣勢的必要的程度。於是形成敵是相對的強,我是相對的弱;敵是相對的優勢,我是 相對的劣勢。雙方的強弱優劣原來都不是絕對的,加以戰爭過程中我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努力,更加變化了敵我原來強弱優劣的形勢,因而敵我只限於一定 階段內的一定程度上的勝或敗,造成了持久戰的局面。

  (三三)然而情況是繼續變化的。戰爭過程中,只要我能運用正確的軍事的和政治的策略, 不犯原則的錯誤,竭盡最善的努力,敵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將隨戰爭之延長而發展,必能繼續改變著敵我強弱的原來程度,繼續變化著敵我的優劣形勢。到 了新的一定階段時,就將發生強弱程度上和優劣形勢上的大變化,而達到敵敗我勝的結果。

  (三四)目前敵尚能勉強利用其強的因素,我之抗戰尚 未給他以基本的削弱。其人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進攻,反之,尚足以維持其進攻到一定的程度。其足以加劇本國階級對立和中國民族反抗的因素,即 戰爭之退步性和野蠻性一因素,亦尚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礙其進攻的情況。敵人的國際孤立的因素也方在變化發展之中,還沒有達到完全的孤立。許多表示助我的國家 的軍火資本家和戰爭原料資本家,尚在唯利是圖地供給日本以大量的戰爭物資⒂,他們的政府⒃亦尚不願和蘇聯一道用實際方法制裁日本。這一切,規定了我之抗戰 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中國方面,弱的因素表現在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雖在十個月抗戰中有了某種程度的進步,但距離足以阻止敵之進攻及准 備我之反攻的必要的程度,還遠得很。且在量的方面,又不得不有所減弱。其各種有利因素,雖然都在起積極作用,但達到足以停止敵之進攻及準備我之反攻的程度 則尚有待於巨大的努力。在國內,克服腐敗現象,增加進步速度;在國外,克服助日勢力,增加反日勢力,尚非目前的現實。這一切,又規定了戰爭不能速勝,而只 能是持久戰。

  持久戰的三個階段

  (三五)中日戰爭既然是持久戰,最後勝利又將是屬於中國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設想,這種持久戰,將具體地表現於三個階段之中。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 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不 能預斷,但依目前條件來看,戰爭趨勢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觀現實的行程將是異常豐富和曲折變化的,誰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戰爭的「流年」來;然而給 戰爭趨勢描畫一個輪廓,卻為戰略指導所必需。所以,儘管描畫的東西不能盡合將來的事實,而將為事實所校正,但是為著堅定地有目的地進行持久戰的戰略指導起 見,描畫輪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三六)第一階段,現在還未完結。敵之企圖是攻佔廣州、武漢、蘭州三點,並把三點聯繫起來。敵欲達此目 的,至少出五十個師團,約一百五十萬兵員,時間一年半至兩年,用費將在一百萬萬日元以上。敵人如此深入,其困難是非常之大的,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至欲完全 佔領粵漢鐵路和西蘭公路,將經歷非常危險的戰爭,未必盡能達其企圖。但是我們的作戰計劃,應把敵人可能佔領三點甚至三點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區並可能互相聯繫 起來作為一種基礎,部署持久戰,即令敵如此做,我也有應付之方。這一階段我所採取的戰爭形式,主要的是運動戰,而以游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陣地戰雖在此階 段之第一期,由於國民黨軍事當局的主觀錯誤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從全階段看,仍然是輔助的。此階段中,中國已經結成了廣大的統一戰線,實現了空前的團結。 敵雖已經採用過並且還將採用卑鄙無恥的勸降手段,企圖不費大力實現其速決計劃,整個地征服中國,但是過去的已經失敗,今後的也難成功。此階段中,中國雖有 頗大的損失,但是同時卻有頗大的進步,這種進步就成為第二階段繼續抗戰的主要基礎。此階段中,蘇聯對於我國已經有了大量的援助。敵人方面,士氣已開始表現 頹靡,敵人陸軍進攻的銳氣,此階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將更不如初期。敵之財政和經濟已開始表現其竭蹶狀態,人民和士兵的厭戰情緒已開始發生,戰爭指導 集團的內部已開始表現其「戰爭的煩悶」,生長著對於戰爭前途的悲觀。

  (三七)第二階段,可以名之曰戰略的相持階段。第一階段之末尾,由於 敵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堅強抵抗,敵人將不得不決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戰略進攻終點,到達此終點以後,即停止其戰略進攻,轉入保守佔領地的階段。此階段內,敵之企 圖是保守佔領地,以組織偽政府的欺騙辦法據之為己有,而從中國人民身上盡量搜括東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著頑強的游擊戰爭。游擊戰爭在第一階段中乘著敵後 空虛將有一個普遍的發展,建立許多根據地,基本上威脅到敵人佔領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階段仍將有廣大的戰爭。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 戰輔助之。此時中國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規軍,不過一方面因敵在其佔領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戰略守勢,一方面因中國技術條件一時未能完備,尚難迅即舉行戰略反 攻。除正面防禦部隊外,我軍將大量地轉入敵後,比較地分散配置,依託一切敵人未占區域,配合民眾武裝,向敵人佔領地作廣泛的和猛烈的游擊戰爭,並儘可能地 調動敵人於運動戰中消滅之,如同現在山西的榜樣。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做得好,可能使敵只能保守佔領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區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們的,這就是敵人的大失敗,中國的大勝利。那時,整個敵人佔領地將分為三種地區:第一種是敵人的根據地,第二種是 游擊戰爭的根據地,第三種是雙方爭奪的游擊區。這個階段的時間的長短,依敵我力量增減變化的程度如何及國際形勢變動如何而定,大體上我們要準備付出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這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經濟困難和漢奸搗亂將是兩個很大的問題。敵人將大肆其破壞中國統一戰線的活動,一切敵之佔領地的 漢奸組織將合流組成所謂「統一政府」。我們內部,因大城市的喪失和戰爭的困難,動搖分子將大倡其妥協論,悲觀情緒將嚴重地增長。此時我們的任務,在於動員 全國民眾,齊心一致,絕不動搖地堅持戰爭,把統一戰線擴大和鞏固起來,排除一切悲觀主義和妥協論,提倡艱苦鬥爭,實行新的戰時政策,熬過這一段艱難的路 程。此階段內,必須號召全國堅決地維持一個統一政府,反對分裂,有計劃地增強作戰技術,改造軍隊,動員全民,準備反攻。此階段中,國際形勢將變到更於日本不利,雖可能有張伯倫⒄一類的遷就所謂「既成事實」的「現實主義」的調頭出現,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日本威脅南洋和威脅西伯利亞,將較之過去更加嚴重,甚至爆發新的戰爭。敵人方面,陷在中國泥潭中的幾十個師團抽不出去。廣大的游擊戰爭和人民抗日運動將疲憊這一大批日本軍,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進一步地增長其思鄉厭戰直至反戰的心理,從精神上瓦解這個軍隊。日本在中國的掠奪雖然不能說它絕對不能有所成就,但是日本資本缺乏,又困於游擊戰爭,急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這個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也將是最困難的時期,然而它是轉變的樞紐。中國將變為獨立國,還是淪為殖民地,不決定於第一階段大城市之是否喪失,而決定於第二階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持久戰,中國將在此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中國抗戰的三幕戲,這是第二幕。由於全體演員的努力,最精彩的結幕便能很好地演出來。

  (三八)第三階段,是收復失地的反攻階段。收復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國自己在前階段中準備著的和在本階段中繼續地生長著的力量。然而單只自己的力量還是不夠的,還須依靠國際力量和敵國內部變化的援助,否則是不能勝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國的國際宣傳和外交工作的任務。這個階段,戰爭已不是戰略防禦,而將變為戰略反攻了,在現象上,並將表現為戰略進攻;已不是戰略內線,而將逐漸地變為戰略外線。直至打到鴨綠江邊,才算結束了這個戰爭。第三階段是持久戰的最後階段,所謂堅持戰爭到底,就是要走完這個階段的全程。 這個階段我所採取的主要的戰爭形式仍將是運動戰,但是陣地戰將提到重要地位。如果說,第一階段的陣地防禦,由於當時的條件,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階 段的陣地攻擊,由於條件的改變和任務的需要,將變成頗為重要的。此階段內的游擊戰,仍將輔助運動戰和陣地戰而起其戰略配合的作用,和第二階段之變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論持久戰》


先說結論,能。
但是我看著一些答案我是真覺得驚異,我有一瞬間甚至真的以為國府對抗戰的貢獻是負的了。我知道這些答案的作者基本全是大佬,但是這麼說真的有意思嗎?
比如這位 @想不出自己的愛好 :1。龍雲,桂系、川軍、閻錫山,兩馬不會降,他們的性格就不是投降,剩餘的力量會和共軍結成統一戰線。
底下的評論也跟了一句:桂系大概會打到人死光為止吧……
ok,咱們一個個來看這些「性格不是投降」的軍閥們。
雲南王龍云:

12月18日,汪精衛一行飛抵昆明。汪精衛到昆明機場時,陳春圃回憶「看見龍雲以及各廳、署、局長都來了,而且軍樂大作,他很生氣地問我(陳春圃),為什麼沒有照他的電報辦事。原來他已來電報關照我轉知龍雲,說明只許龍雲一個人來接,此外千萬不要告訴第二個人,理由是要保密以防日機的中途攔擊,此外不許我多說。我雖照著通知了龍雲,他只口頭答應了,但他一轉身卻遍告各廳、署、局長,而且各條街的商店也零零落落的掛起了所謂『國旗』,可見是奉命歡迎的。」

汪精衛到昆後曾與龍雲秘密交談,周佛海日記當日記載,汪龍兩人當晚交談時間甚長:

「今晚汪先生與志舟(龍雲)談話,結果必甚佳,因此刻尚未見召;否則,汪性急,必召商也。(晚)十時,安心寢。」

汪精衛事後將談話內容告知了陳春圃。陳春圃回憶汪告知的談判內容是:

「我(汪)最後是這樣說的:『好了,我現在把全盤經過透底告訴了你(龍),你如果不同意,可以馬上打電話通知蔣先生,並把我扣留,那你可以立功。』龍雲聽了後說:『汪先生說那裡話,我完全同意。只是有一點,日本要兩年之內撤兵,時間太長一點,最好改為一年。』接著我就講:『如果你同意,請替我定飛機,明天就飛河內。至於改為一年之內撤兵的意思很好,將來試試交涉看。』」

對於此次與龍雲的談話,汪精衛亦有回憶說:

「我於十七日(按:應為十八日之誤)到昆明的時候。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問我:『聽說撤兵二年為期是嗎?』我答:『是的,停戰以後,二年撤兵完了。』龍雲道:『能否早些?』我答:『我也想早些,但是能這樣已不易了。』十八日(應為十九日)我到河內,還有電報給蔣先生。」

此後,龍云為汪精衛準備了飛機,汪精衛得以成功離開中國,飛到越南河內,正式邁出了叛變投敵的道路。

一個險些和汪精衛跑了的人你告訴我他的性格是絕不投降?

桂系:

這裡的引用版權屬於 @書生


李、白常吹噓,「日本如侵略廣西必遭失敗」,事實上,日軍在廣西幾無敗績。桂系的少將參謀陸學藩回憶,1939年桂南會戰中,桂軍主力「夏威集團軍在白崇禧親自指揮下,有權使用部隊,盡量使用別的部隊,不動用自己的部隊。夏威集團軍始終……打些風流仗,看著敵人,可打可不打,因此未受到絲毫損失。爭奪激烈,死傷慘重之崑崙關,是第五軍和其他部隊,這都是白崇禧保存實力的做法。」「他的目的,只要能保存實力,勝敗始終置諸度外,實系民族罪人。」(《廣西文史資料選輯·第7輯》,作者:陸學藩,1939年夏任軍事委員會桂林行營辦公廳作戰科長)

  桂平反攻戰時,中國方面本處於優勢,但因為白崇禧為避免桂軍在第一線作戰而遭受損失,將桂軍配置在粵軍第六十四軍的後面,以致影響戰局,使桂平日軍得以集中全力對付正面,讓敵人援軍安然渡過潯江。

而被白崇禧委以守衛桂林重任的韋雲淞、賀維珍就任後,不思組織抗戰,卻大發國難財,毫無堅守之意。《張發奎口述自傳》是這樣回憶桂林保衛戰的:

城防司令韋雲淞、軍長賀維珍、師長許高陽等,領得全軍三個月薪餉及主副食費後,百分之九十送回家裡,僅攜百分之十的經費進城,他們是準備桂林失守發國難財的。下級官兵每晚四齣去民房翻箱倒櫃搜尋財物,見雞殺雞見狗殺狗,把居民留在桂林的財物搶得精光。由於城防費被剋扣大部分,全部防禦無鐵絲網,僅用木材釘成木柵,無照明設備,陣前僅敷設少量地雷。」(《張發奎口述自傳》第十五章264頁注釋1)。

嗯嗯嗯,這就是你口中性格「決不投降」的桂系,也是「會死到最後一個人」的桂系。
川軍劉湘:
劉湘為保其四川王之地位,一方面以「川人治川」在政治上對抗蔣,一方面四齣聯絡反蔣勢力以圖軍事上與蔣相抗。同時,劉湘還欲借日本之力量,以擺脫蔣之控制,鞏固其在四川的統治。劉湘曾密令其親信張梓芳與日聯繫,張梓芳暗派李子模以遊歷為名,繞道越南,潛入東北,覲見偽「滿洲國」國務大臣鄭孝胥,並通過鄭孝胥與日本取得聯繫。偽「滿洲國」皇帝溥儀敕封劉湘為「蜀王」,日本表示了對劉湘的支持。
這就是你口中「決不投降」的軍閥?

閻錫山:
日本人我惹不起,蔣介石我得罪不起,共產黨我打不起,我要在這三個雞蛋上跳舞!還要不能踩破!必須小心謹慎。——閻錫山
1940年夏,閻錫山開始同日軍代表接觸。11月,閻令其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趙承綬根據「亞洲同盟,共同防共,外交一致,內政自理」的原則,與日本山西派遣軍參謀長楠山秀吉談判,達成雙方合作、日方為閻裝備30個團的口頭協議。1941年 6月,日軍將孝縣城讓給閻軍接管。8 月11日,趙承綬代表閻錫山與日本華北派遣軍參謀長田邊盛武以及楠山秀吉等在敵占區汾陽縣城內簽訂了《日閻停戰基本協定條款》(俗稱《汾陽協定》),商定雙方停止敵對行動,閻通電脫離重慶國民政府,日將山西政權交閻並為閻軍提供武器裝備等。會後,閻在敵占區太原、汾陽、臨汾等地設立了辦事處。至此,閻錫山已由聯共抗日轉變到聯日反共的危險境地。
1942年5月6日,閻錫山在日方一再要求下,與日本華北派遣軍參謀長安達十三、山西派遣軍司令官岩松義雄等在吉縣安平村舉行了所謂的「安平會議」。
這就是你口中「絕不會投降」的閻錫山是嗎?
不過你有一點說的蠻對的,三馬倒是真的不會投降,誰來打誰,孫殿英來,把孫殿英打的滾出了寧夏,紅軍來,殺了幾萬紅軍,日本人來,打日本人,最後解放軍進軍西北,還要禦敵於境外。這才是你口中正兒八經的性格不會投降的軍閥。
我罵國府從上罵到下,因為這個破政府什麼都干不好,政治經濟軍事人權沒一個能看的,果粉在我眼裡就是正宗的腦殘。我在我寫的為什麼蒙古人和滿人都征服了中國,日本卻沒能征服中國? - 指尖流逝的回答 - 知乎這個答案里把劉湘,李宗仁白崇禧,三馬,閻錫山等等軍閥全部誇了一通,底下有評論覺得他們很多人都不配當民族英雄,但我覺得,不是。
因為他們都大節無虧,不管他們出於什麼目的,他們都沒有像汪精衛一樣對著日本人搖尾乞食,那他們就是英雄。
但是!英雄也只是他們的第二特質,他們的本質就是軍閥!他們成為英雄的前提就是國府沒有投降!這也是國府幾十年裡面乾的唯一能看的事情!如果國府真的宣布投降了,像汪精衛一樣,而且還帶著幾十萬上百萬中央軍投敵,呵呵,不會有你口中那個所謂的剩下的軍閥和共產黨組建一個統一戰線,為什麼?
因為雞蛋破了!那個在抗日戰場上的平衡被徹底打破了。蔣介石沒有了!到那個時候,tg就真真正正的進入了絕境,因為tg只能和那個桀驁不馴的三馬,和兩面三刀的盛世才在西北和日軍苦戰,而且這個投機的盛世才面對日軍兵鋒將至,會不會投降還得兩說。
我無意洗白,國府在抗日戰爭裡面愚蠢嗎?愚蠢至極!逼的河南百姓造反,炸了花園口,害死幾十萬百姓,文夕大火讓三萬同胞被燒死,就是被果粉最津津樂道的淞滬會戰也是讓那些英勇無畏的戰士扛著日本人的海陸空優勢挨打,讓二三十萬戰士血灑疆場。
但是!不管怎麼說,國府就是爛到一無是處,他畢竟還是一個國家的合法政府,它沒有投降!這比法國人的政府至少是有骨氣的。
如果你是想罵國府,那就請你連著這些軍閥一起罵,因為誰也別想往外摘,誰也不是白蓮花。要投降,就一起投降,要打,就一起打,反正軍閥和國府是一路貨色。你不能一邊假設國府徹底投降,然後軍閥不投降,因為這不符合事實,至少這對那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中央軍戰士是極其不尊重的!
國府和軍閥們是最見利忘義的小人,為了一點小利,他們能在抗戰爆發之前,險些大打出手。
但同樣,桂軍川軍中央軍晉綏軍滇軍八路軍等等等等的無名無派的將士又是最偉大的英雄,他們面對著武裝到牙齒的兇殘敵人,沒有放棄。
國府的貢獻就在於,它把這個像盤子碎片一樣的中國,用口水強行拼在了一起和日本人周旋,這裡面有人想過投敵,有人想過保存實力,但最後,他們終於放棄了一定程度的個人得失,將民族大義放在了心上。
而你的假設裡面,你把這個拼盤裡最重要的粘合劑給去除了,這種假設下,就算盤子的碎片再光滑,它還是碎片,它變不了盤子。
沒有了國府,沒有了軍閥,只剩下tg一個人在拚命抵抗,到那個時候,中國會死多少人?數字會停留在3500萬嗎?會不會變成5000萬,變成6000萬?
抗日戰爭一定會勝利,因為我們在這場二戰的豪賭中,只是棋子和籌碼,我們無力決定整場戰爭的走向,日本即便佔領中國全境,也一定會被兩個怪物國,美蘇給徹底打趴下。
但是如果國府投降了,恐怕就不光是丟一個蒙古就能解決的了。


實際上,沒辦法沒有正面戰場……


只要願意抗日,就有美國蘇聯主動送上的武器,蔣介石不要,有的是軍閥要……


日本扶一批親日政權,美蘇扶一批反日政權,打唄,怎麼可能沒有正面戰場?


反正我是個軍閥,我就站在反日這邊,跟民族大義關係不大,跟老大一定要選個兒大的那個


蔣和毛都看出來了,就汪精衛瞎……


游擊隊要想徹底剿滅是不容易的,哪怕全部國土淪陷,游擊隊堅持上十年八年估計也不是問題,比如東三省淪陷後抗聯就堅持到了蘇軍到來。但是沒有正面戰場,全部國土淪陷,僅靠幾支游擊隊堅持的"中國"和亡國了有什麼區別?法國被德國侵佔全部國土,法國境內也有抵抗組織一直堅持到盟軍解放法國,這算是"法國"堅持到了二戰勝利嗎?所以沒有正面戰場,就算游擊隊能堅持,"中國"肯定已經亡國了。


如果說突然國軍就全部消失了,那就是中國自己的實力下降了,一切都要重新算了
如果國軍沒了,中國實力沒變,卧槽那就是抗美援朝了

沒有國軍的話,TG就是合法政府了
那美援蘇援德援就是TG的了

TG掌控了國家資源後能打成什麼樣?

你知道抗美援朝不?

按照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國軍佔據了各種資源,但是不打了。和日軍表示哥倆好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胡宗南三十萬大軍保衛延安,顧祝同也是幾十萬大軍保衛新四軍軍部··

能先把這些人撤走再算被?

讓日軍全力掃蕩TG的話

這樣的話,前期還真扛不住

五一大掃蕩可是五萬鬼子對三萬八路還是土的。
你想想日軍五萬的幾次大會戰,國軍都是多少?

後期么,就不知道誰掃蕩誰了

我們看比較輕鬆的軍教片地道戰地雷戰都看得出來,方圓幾十個村幾萬名群眾對抗的也就是一百多鬼子和兩百多偽軍。

如果按照上邊的推演,國軍不打了,那麼也不會提供偽軍了
就算偽軍和鬼子戰鬥力一比五吧
沒有偽軍了,那就是要駐紮一百四十個鬼子

在駐紮一百個鬼子的時候,

山東的鬼子機動兵力就可憐巴巴的就剩幾個大隊了··

駐紮一百四十個呢?

那就沒啥機動能力了····

鬼子駐紮一百個的時候,狠狠心抽掉了一批南下,打了一個豫湘桂

駐紮一百四十個的時候,想抽也抽不出來了啊···

游擊戰是前期積蓄力量的。積蓄夠了就開始反攻咯··

1945年,毛主席發出了對日寇的最後一站的口號
TG大概收復了二十多個城市吧?


同時期,國軍丟的城市剛好比TG收復的多一個,1945年8月14號國軍還丟了一個····

所以說···題主啊,當敢打敢拼的雜牌軍已經犧牲光了,這個有時候啊沒國軍,還好一點····


有正面戰場才有所謂國軍,要沒有統一抗戰的大旗,有幾個人聽蔣介石的?若是大旗改成投日,恐怕就更少了。

真正撐住了的正面戰場,無外乎內蒙、山西、陝西、四川、湖南、廣西一線,外加河南、安徽部分地區。

山西內蒙的晉綏軍(閻錫山、傅作義),36年11月就在百靈廟大捷中重創偽軍,比雙十二事變還早大半個月。閻錫山36年秋天就同意跟tg合作抗日,讓薄一波到山西建軍了。

廣西李宗仁36年6月發動兩廣事變就是以要求政府出兵抗日為口號。後來在安徽抗日的李品仙也是李宗仁麾下的新桂系。

陝西胡宗南是中央軍不假,手下那批楊虎城舊部會答應跟著投日?真正的胡宗南嫡系,雙十二之前剛讓彭德懷在山城堡痛揍,豎起偽軍大旗,能撐幾天。

川軍將士不為抗日,肯大部出川抗日,給中央軍騰地方作陪都?四川王劉湘會"急病"死於武漢?

後在湖南抗日薛岳的粵系雖然中央軍化了,但也未必肯聽命投敵。

當然,沒有中央政府,各軍區的協同肯定不太好,但中央政府在這方面真的做得很好嗎?


能。

國府不倒,則中國的合法代表始終是中華民國,如果中國全境淪陷,則或者國府投降,或者國府逃到盟國境內組成流亡政府。不論哪一種,都意味著國府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身份可以被終結。於是蘇聯可以堂而皇之的給中共輸血,在中蘇邊境建立補給線,完全不用擔心國府的干涉和抗議。蘇聯也可以直接扶持中共在莫斯科建立中國流亡政府,搜羅一些原政權的重要人物擺在莫斯科就行,如此一來政權的合法性也具備了。蘇聯支持的不是中國境內的革命武裝,而是中國流亡政府的官方武裝,形勢會完全不一樣。

鐵托就是全憑游擊戰解放南斯拉夫的,最後都打成攻堅戰了。反正只要有合法政府堅持抵抗,就算是堅持到抗戰勝利了,貝當帶著法國政府全數投降,但是戴高樂堅持抵抗,法國也算是抵抗到勝利的國家了。若不是搭乘諾曼底的便車,戴高樂都回不了法國,所以土共游擊隊的條件其實比戴高樂將軍的境遇好太多了。

話說反正打跑日本人全靠美國,有沒有正面戰場,有沒有敵後戰場對抗戰結局都沒什麼影響,只要有一個中國政府仍然在堅持抵抗,咱這個戰勝國就當定了。


有一種說法:「德國是英法圈養的狗,為了養起來去咬蘇聯,只不過後來反過來咬了法國一口」。那同樣的,日本就是美國圈養的狗,也是為了養起來去咬蘇聯

理解了上面的話,後面的邏輯就簡單了:養狗總要喂糧的嘛,波蘭就是餵給德國的狗糧,而中國就是餵給日本的狗糧

區別在於:

  1. 波蘭被打,英法好歹還宣戰一下,儘管沒做任何實質上的事;中國被打,美國完全袖手旁觀,直到珍珠港事變才對日宣戰。所以,國軍正面戰場被滅,是國際上默認的。
  2. 波蘭實在是比中國小太多,而德軍也比日軍強太多,所以波蘭一個月就脆敗,而國軍挺了一年多,並且最終逃入四川沒有覆滅。

不過這並不影響大勢:日軍的目標已經達到,中國的核心地區已經佔領,「已經吃好狗糧可以去打蘇聯了!」(當然這是美國人的想法)。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德國反過來咬了英法,日本也反過來咬了美國---這其實是歷史的必然:誰也不會安心當狗,只有自己當自己的主人,才能掌握命運。

====================
有了上面的基本認識,就可以回答很多關於國軍的問題了:

1. 如何看待國軍的正面戰場?
這就跟如何看待波蘭的正面戰場一樣,「英勇無畏的抵抗」然而並沒有卵用。對整個二戰來說,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2. 蔣的最大貢獻是「沒投降」?
其實蔣投降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法國不就是投降了,戰後分分鐘變身「戰勝國」,地位有什麼影響么?如今歐洲二哥的身份穩穩的。(別說法國了,德國可是實打實的戰敗國,現在歐洲一哥)

延伸問題:蔣真的會投降?
不可能。軍閥心裡清楚得很,抓在手裡的才是真的,給別人了自己就什麼都不是了。
所以最多就是名義投降,然後簽停戰協議。


3. 沒有國軍的正面戰場,中國單靠游擊戰能堅持到二戰勝利嗎?
當然能。事實上幾乎所有的被侵略國,都會存在游擊隊。現在的美軍夠厲害吧?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的游擊隊一樣把美軍搞得焦頭爛額。蔣投不投降中國都會存在游擊隊,並且能堅持到二戰結束。

4. 國軍牽制了日軍大量部隊?
任何侵略別國的國家,都會被牽制大量部隊。德國也要在佔領區留下大量留守部隊,美軍也被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牽制部隊。
這一點有沒有國軍都是一樣的。保安部隊總歸是需要的,再加上中國這麼大,那麼多的游擊隊,日軍被中國牽制大量部隊是必不可免的(即使都是一些二線師團)。

5. 日軍為何不進攻四川?
先不說四川的地形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很難搞。即使是日軍佔領了四川,國軍還是可以退守西北,西藏,新疆,甚至去蘇聯,這是個無底洞,填不完的。從日軍的角度考慮,中國核心地區已經佔領,剩下的性價比太低,就放棄了。

很多國粉意淫是三次長沙會戰阻止了日軍的進擊。然而事實是:每次長沙會戰日軍只出動十萬人,標準的「以戰代訓」式練兵。


沒有國軍正面戰場,只靠游擊隊當然是能「堅持」的,但這個堅持絕對不是以國家的形式,南斯拉夫游擊隊也是「堅持」的,法國海外政權和法國游擊隊也是「堅持」的,對二戰勝利有多大貢獻了?依靠游擊隊勝利,戰後會有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給你么?當然,如果你覺得你有法國在西方世界的地位,的確可以妄想一下。
沒有正面戰場,敵後戰場能以「根據地」的形式堅持么?南斯拉夫有「根據地」?法國有「根據地」?就算共軍也是有延安大後方的,而阻止日軍進入陝西的,難道是共軍而不是死守潼關的胡宗南?
敵後戰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敵後戰場真正打出了百團大戰後,日軍進行掃蕩報復,敵後戰場經受了多麼大的打擊?從掃蕩後,共軍再不敢大規模騷擾日軍,致使44年45年日軍從華北方面軍不斷調出部隊去華中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才讓共軍敵後戰場不斷壯大。如果沒有正面戰場,敵後戰場根據地按照日軍掃蕩時的力度繼續進行下去,只能不斷的萎縮而已。
我們再腦洞一下,假設國軍像法國一樣直接投降了,汪精衛的偽政權成立,國軍都跟著偽政權投降,會發生什麼事
一,沒有胡宗南守潼關,日軍進入陝西,蘇援肯定是沒了
二,延安肯定是保不住的,共軍從來沒有在日軍面前守住一個縣城,黨中央估計只有退去新疆
三,國軍自己都投降了,汪精衛政權代表中國「和談」了,兩國「友好」了,國際社會就沒有制裁日軍的理由了,日軍就不會斷油,也就沒必要直接挑戰美國,也就不會有珍珠港
四,日軍不會斷油,就沒必要南下,自然是採用北上政策
五,日軍沒有後顧之憂,大可以直接在希特勒打進蘇聯的時候,同時出兵,對蘇聯遠東進行打擊。我知道歷史盲肯定會說諾門坎戰役,日軍被蘇軍虐了;但只要你對諾門坎蘇軍的準備工作有深一步的了解,就知道如果在蘇德戰爭開始一段時間後日軍全面進攻,蘇聯未必能承擔起另一場諾門坎戰役的補給、彈藥量等後勤支持,何況日本關東軍總兵力遠超諾門坎戰役時的投入兵力
六、拿下遠東和西伯利亞油田後,日軍可以進軍東南亞,直撲印度,歷史上日軍距離印度只有一步之遙,如果不是兵力派去中途島,日軍完全能打下印度,而沒有印度英國只有投降一條路
七、美國沒有珍珠港的刺激,會參戰么?何時會參戰?


這個問題毛澤東在當時就已經回答了。

我覺得你不是真正來問問題的。

技術決定戰術,殺敵就是一切。

如果有一分其他的選擇,誰有病啊打游擊戰爭。我們是游擊戰做的最好的,但也是最討厭游擊戰的。

我們十分希望像蘇聯紅軍那樣摧枯拉朽的幹掉日本侵略者。


歷史不能假設
「正面戰場」的主要支持者是英美,因為英美不希望日本獨佔遠東
汪精衛投降,但是他自己基本上沒有帶走過一兵一卒,因為他沒有軍權
蔣之所以能上位,是因為通過他老婆得到了美國的支持
美國人不希望日本獨佔遠東,所以蔣不可能投降
蔣中正投降了,自然有江中正、姜中正之流出來,繼續獲得美援,然後繼續舉著抗日的旗幟,無論是真抗日還是假借抗日而保存實力
然後就一定有正面戰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政治格局並不是單純由國內力量決定的,列強的意志很重要,要把抗日戰爭看成日本和美蘇等扶持的代理人之間發生的戰爭
除非出現像原子彈這種戰略性武器,否則戰爭的結果是註定的
建議看看毛的《論持久戰》,對於抗日戰爭中各方面的力量和立場講得清清楚楚


首先歷史不容假設,只能基於娛樂心態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正面戰場不存在的條件是:

一、國軍從來沒有,國內一直是共產黨;
二、正面戰場國軍突然消失,就是1937年的環境下,突然一下子憑空消失;
三、既沒有國軍,也沒有共產黨;

第二條太玄幻,先不分析。


第一條又分兩種情況:
有與北洋類似的軍閥。
那麼跟國軍不會有太大差距。
參考袁世凱領北洋軍與日軍淞滬會戰,我不知道老袁比蔣公高一點,還是低一點。

如果一個軍閥都沒有,只有共產黨呢?
那麼等於是中國類似1949年的條件下,共產黨已經統一中國,開始進行五年計劃,日本以朝鮮為跳板,準備全面進攻。

第三條既沒有國軍,也沒有共產黨的情況,參考二戰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迅速亡國,國王逃亡海外。
鐵托隻身回國組織游擊隊,接受英國和蘇聯的有限援助,抗擊德軍和義大利軍隊。


繞了一圈,再說說最玄幻的第二條。(把地方勢力全算成正面戰場,便宜某粉一下)

正面戰場在1937年突然消失。

只聽「吱」的一聲!

蔣介石和中央軍,消失。
閻錫山連同晉軍,消失。
李宗仁連同桂系,消失。
龍雲滇軍,消失。
川軍、西北軍、東北軍,消失。
汪主席沒來得及投降,消失。國軍和汪主席都沒了,未來的南京偽軍消失。

只剩下潛伏在國軍和國民政府內部的共黨分子們一臉的茫然……
想像一下郭汝瑰正同陳誠長官推心置腹,突然吱的一聲……


這是不是又變成了南斯拉夫?

區別是鐵托回國的時候沒有成建制的部隊,南斯拉夫王國軍隊崩潰,全國也已經淪陷。

而共產黨擁有北方几萬人和華南的游擊隊。

這些部隊不分晝夜急行軍,緊急收取各地遺留輕重裝備、輜重被服,閻老西多年家底被橫掃一空,太原兵工廠建立工會,增設廠長書記軍代表,胡宗南精良裝備全部充共;
華南遊擊隊進駐國軍營房,換裝德械師裝備,同時跑去各大學籠絡人才,突擊學習蘇聯德國各種火炮和坦克如何操作,設立炮兵學校惡補數學三角函數;

共產黨多年經營的地下組織走上前台,接收遺留的所有國民政府機構、大學、軍工、工礦企業;
不見天日多年的各地農會裝備梭鏢大刀,漫山遍野泛濫開來,不出半月各地方軍武器便已經武裝起大批民兵;
工會控制一切工業命脈,軍閥軍隊超自然消失,資本家只好對工人糾察隊點頭哈腰,成諾實現8小時工作制並提高工資……

得了,我編不下去了。

有的人黑游擊戰就黑吧,拿法國抵抗組織舉例,但是不說鐵托,不說越共,不說阿富汗,連阿拉伯的勞倫斯都不說。我覺得你黑游擊戰完全可以說格瓦拉的盲動主義游擊戰,而不是把什麼天地會挖出來。


沒有國軍的正面戰場,哪怕沒有TG的敵後戰場,日本人都贏不了,你不剛正面,美帝和老毛子一樣能剛起來。

只是現在的中國國土面積有沒有960萬平方公里就不好說了。新疆可能變成毛子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西藏也可能獨立了,日本人不是一直想把中國分成七塊嗎?雖然日本最後贏不了,但黃帝陵還在不在中國境內就不好說了。

五常席位沒有了,因為斯大林本身就反感中國入常,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也不值得羅斯福總統看重。

兩彈一星很可能也沒有了,一個四分五裂的巨大黎巴嫩也不值得鄧稼先,錢學森等愛國知識分子回國報效。

不過各位知友現在出國可能會很容易,國家小了嘛,或者以難民的身份申請美帝的綠卡。


不要以為打了一號位是你水平高,大多數時候只是你手動選了火槍,而隊友沒有放棄治療拚命保你而已。
更不要以為沒有你這盤就打不下去,沒有你不代表我方沒有大哥,沒有你往往是代表我們的5號位打起大哥位不會像你一樣送人頭賣隊友浪費資源,我們的5號位打大哥20分鐘就能6神裝把對面推出翔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蔣介石把張學良帶到台灣?
促使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還是蘇聯出兵東北?
如何評價唯物主義史觀?
如果德國提前兩個月進攻蘇聯,日本在西伯利亞拖住紅軍,德國會攻佔莫斯科嗎?

TAG:歷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