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德語時,背德語單詞有何技巧。特別是後面要加上介詞的德語單詞?


— 補充說明—

除了第三格介詞用兩隻老虎的調是來自不知名的作者(向你致敬),其他內容皆為原創。只加第三格的常用介詞本人也進行了深度優化,改變了用詞和排序,使之更為合理。

歡迎各位德語教師學習和推廣「用法模式」,但是請務必說明是「肖深刻的九叔」的關鍵整合。

商業性轉載必須聯繫「肖深刻的九叔」 協商稿費。

—原文—

當然有技巧。這裡有一系列的技巧,好用到哭。

首先, 讓我們把介詞分類,分清格的支配問題。
1.1. 只支配第三格的常用介詞有:
aus, seit, mit, nach
von, bei, zu
au?er, gegenüber
Dativ nur
用「兩隻老虎」的調,每行唱兩遍,大家就能發現這樣排列的偉大之處了。
1.2. 只支配第四格的常用介詞用:
gegen, durch, ohne, um, für
簡記為 gegen Douf(u)。這樣還記不住的話,那就找塊豆腐(Doufu)撞(gegen)死吧。
1.3. 既支配第三格又支配第四格的介詞只有9個,表示在什麼地方用第三格,表示到什麼地方用第四格,即俗稱的「靜三動四」(這九個介詞在動介搭配中如果不能按靜三動四理解則原則上加第四格):
über, auf, in, unter, vor, an, hinter, neben, zwischen
這個有什麼助記的句子呢?不用,畫兩個正方體就能夠記住這9個介詞了。
über 一個小球在一個立方體上方(英:above/over),auf 在立方體上面的面上,in 在裡面,unter 在下面,vor 在前面,an 貼在垂直的面上(貼在立方體裡面相當於天花板的那個面上也叫an),hinter 在後面,neben 一個立方體在另一個立方體旁邊,zwischen 一個小球在兩個立方體之間。
1.4. 只支配第二格的介詞不用在動介搭配當中,本文從略。

其次,用弄懂介詞的核心含義(本文假定讀者都懂英語)。
aus和in是一對,in是「在(比較)封閉的空間里」,aus與in相對,詞源上與英語out相關,意思是out of。
seit相當於英語的since。
mit和ohne是一對,相當於英語的with和without。
nach:往什麼地方去(城市和國家等);尋求。
von相當於英語的from和of。相當於英語from的介詞主要有aus和von。Faustregel:「在某某地方」用in的,「來自」用aus,否則用von。
von, bei, zu 三個是一組:von從某人那兒,bei在某人那兒,zu去某人那兒
bei:在某時候,在某地方(大地點附近),在某情況下
zu:基本相當於英語的to,尤其是在動介搭配中;方向;目的。
au?er:基本相當於英語的except和besides。
gegenüber相當於英語的opposite,在……對面。
gegen基本相當於英語的against。
durch基本相當於英語的through。
um:圍繞;為了(獲得)
für:相當於英語的for。
über:相當於英語的over和about。
auf:在(比較)平的面上;與未來相關。
unter:基本相當於英語的under;在……之中(抽象概念,非封閉空間的情況)
vor:在……前面(表示原因的時候vor是「自然流露的」,aus是「出於」)
an要抽象理解:小的事物附著在大的、長的事物上。
hinter:在……後面
neben:抽象地看,如果兩個事物可以等量齊觀,「在……旁邊」。
zwischen:在兩個可以等量齊觀的事物之間。

第三、要按照「搭配模式」來記。這是本文的重中之重。

大家都知道記名詞的時候要把冠詞和名詞合一塊兒記,單數和複數連著記,比如:das Buch, die Bücher。但是記動介搭配的時候記憶格式就五花八門了,有的方式甚至是很拗口很不利於記憶的,比如sich freuen + auf + Akk.。滑鼠什麼的都要講究人體工程學,記憶格式難道不需要講究心理規律么?這個錯不在大家,而是因為幾乎所有教材都沒有按「用法模式」來組織生詞表,幾乎所有語法書都沒有按照「用法模式」來講解用法。

那麼什麼是「用法模式Strukturformel」呢?Langenscheidt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詞典(中國引進這本詞典後加上了漢語翻譯,命名為《朗氏德漢雙解大詞典》)在正文前面的「用法說明」第九章里用了很大的篇幅解釋了Strukturformel的概念(參見《朗氏德漢雙解大詞典》S.56-64)。我和《朗氏德漢雙解大詞典》的主要編撰者葉本度劉芳本夫婦一度關係走得很近,由於我有嚴重的社交障礙,後來慢慢失去了聯繫,這是後話了。有次劉芳本教授隨口說了句《朗氏》前面的說明很值得一讀,我回去認真看了一遍,發現了「用法模式」,幾乎痛哭流涕:我要早這麼記就好了!於是我以Strukturformel的形式刷新了一遍記憶,並從此致力於大力推廣Strukturformel的使用。

用法模式(Strukturformel)就是形如sich auf etwas freuen這種形式,人用jemand, jemandes, jemandem, jemanden四個格的四種形式(分別縮寫為jd., js., jm., jn.),物用etwas,形容詞用irgendwie做佔位符(意思是somehow,並且提問相應的部分是用wie),靜三用irgendwo,動四用irgendwohin,等等等等。

說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說「哦,原來就是這樣啊,也沒什麼特別的」。舉幾個例子就明白厲害所在了。

sich über jn. ?rgern 這個用法模式本身是有含義的,「對某人生氣」,造句的時候非常方便,把佔位符替換一下就行了,張口就來:Er hat sich sehr über seinen Bruder ge?rgert. 如果記成sich ?rgern加über加第四格,這要造句的時候可得要反應好一會兒了,因為這種記法偏離實際的應用,德語、漢語和符號混用,語序也不恰當。實際上,後一種形式是各種書上最最普遍的形式。

sich auf etw. freuen 「對未來的事兒高興;期待」,從邏輯上講,可以期待物,也可以期待人,所以用法結構記成sich auf jn. freuen似乎更好,因為jemanden能顯格。但是沒必要這要改,因為確實auf etw.的頻率更高一些,並且auf這種靜三動四的介詞不用在靜三動四的場合的時候是加第四格的,不會產生難以判斷格的情況。

sich anziehen 是「穿衣服」,sich etw. anziehen是「穿具體什麼衣服」。如果統一按用法模式記,那sich的格是很容易判斷的,只要出現形如sich etw. V.的形式(V.是動詞),sich一定是第三格(如果不是,那etw.可以理解為後加入的第三格);而形如sich (PP) V.的形式(PP是介詞短語)中,sich一定是第四格,除非這個動詞本來就只支配第三格(如helfen)。

可以jn. zu etw. einladen,也可以jn. irgendwohin einladen。可以jn. anrufen,也可以bei jm. anrufen,進而可以推出irgendwo anrufen也可以。這樣就把一個動詞的用法理順了。


為什麼要把動詞放在最後面呢?因為德語的短語是把動詞放最後面的。那為什麼德語的短語要把動詞放最後面呢?因為這種語序非常常見。在完成時、不定式、從句、將來時、含有情態動詞的句子中,實義動詞都是放在最後的。所以Strukturformel把動詞放最後,除非含有主語,比如etw. gef?llt jm. (irgendwie)。

很多人在記憶用法的時候也用過etw., jm.等等這些東西,但是沒有體系,沒有一以貫之,語序有可能還是扭曲的,所以並沒有成為稱手的工具。很多人筆記上充滿了諸如+, Akk. Dat.等符號。用Strukturformel是基本不需要標記第幾格的。因為只加第三格或第四格的介詞沒有必要標記,並且靜三動四的9個介詞不用在靜三動四的場合原則上是加第四格的,也用不著標記。

我把名詞的單複數(如das Buch, die Bücher)和動詞、名詞和形容詞的用法模式(如sich auf etw. freuen)稱之為德語學習者的基本功。如果我問「書」是什麼,學生不可以只回答Buch,而是要回答das Buch。如果複數很常用,還得回答die Bücher。如果我問「期待」那個 怎麼 表達,學生不可以只回答freuen或sich freuen,而是要回答sich auf etw. freuen或sich auf etw. gespannt sein。因為只回答Buch, freuen之類的,自己表達的時候很可能用不準這些詞,或者腦子裡一片空白。當然,我基本不用翻譯的方式考學生。

有了用法模式的概念,就會明白,記單詞不是記詞形,而是要記用法,最好還在例句中體會一下。也就會明白,用單詞量來衡量語言水平是不可靠的,更可靠一點是用「用法模式量」。比如etw./jn./sich vorstellen可以算一個量,因為邏輯上可以介紹某物,也可以介紹某人,還可以介紹自己;sich etw. vorstellen算一個量,因為「設想,想像」是另一個用法了。


用「用法模式」結合前面介詞用法的總結可以完美地解決提問者所關心的「背德語單詞有何技巧,特別是後面要加上介詞的德語單詞?」,比如:

sich für etw. interessieren

an etw. interessiert sein

Interesse an etw. haben

記住這三個用法模式,那麼這些詞「加不加sich,sich是第幾格,加不加介詞,介詞加第幾格?」全部解決了。sich für etw. interessieren中,sich是第四格,因為不是sich etw.的形式;für加第四格,因為für只加第四格。an etw. interessiert sein和Interesse an etw. haben中的an都是加第三格,因為an是靜三動四的九個介詞之一,並且可以類比靜三去理解(附著在……上)。同理,an etw. teilnehmen中的an也是加第三格(Teil an 一個第三格)。但是an jn. denken中an加第四格,因為這裡無法用靜三動四去理解,那麼這樣的介詞就加第四格。

如果用法結構積累了很多,還會在裡面發現一些規律,更加方便記憶。反義和近義的詞它們的用法結構一般是一致的,例如:sich bei jm. für etw. entschuldigen / bedanken, nach etw. aussehen / riechen / klingen。

沒用用法模式,各種模糊含混,各種牽絲絆藤,各種不確定。用了用法模式,會發現德語根本沒有那麼難學,世界一下美好了很多。


————關於《德語介詞固定搭配用法詞典》——————

@濤吳 推薦的《德語介詞固定搭配用法詞典》我隨手翻過,印象中沒有那麼神奇,但是為了嚴謹起見,評判之前我得好好看一下,但是一直沒有找到那本書,各大網上書店還斷貨了,淘寶雖然有賣,但是炒到了好幾百,我覺得沒必要買一本我印象中看不上的書,最近發現了這本書,覺得極其有必要評判一下。

雖然作者沈淵有中央編譯局高大上的職位,有季羨林寫序,有所謂「二十年的嘔心瀝血」,但是從教學角度來說,這是一本沒有價值的書。沈淵的出發點本身就是錯的,因為介詞搭配本來就不難,甚至說很容易。如果要積累動詞、名詞和形容詞與介詞搭配的例子,學習者也完全不需要看這本書,看Langenscheidt DaF或Pons DaF詞典足矣,比沈淵的例子更體系更全,尤其是更有教學的意義。高階學習者更不需要這本書,都可以讀原著了,誰還來看這種摘抄了的並不經典的句子。 @濤吳 說「這段時間裡面我的德語水平提升很快,也許是這輩子最快的」可能是歸因不正確,那應該不是抄書抄的,更不是因為這本書好,就是那會兒由於各種原因德語提升很快而已。


沈淵對介詞搭配的解釋是歪的,幼稚的。比如他在前言中的幾個門面例子:

Die Lampe steht auf dem Tisch.(燈在桌子上)我們這樣說的時候,用的是介詞auf本身最通常的含義,這裡的燈和桌子都是具體的東西,燈放在桌子上,兩者的關係是一目了然的。然而,在Ich hatte Appetit auf Erdbeere.(我曾想吃草莓)中,Appetit是個抽象名詞,用的卻是同一介詞auf,這裡的auf就很難使人與上句通常意義上的auf聯繫起來。這對一個德語非母語的外國人來說,就很容易犯使用上的錯誤。

話說Appetit auf etw. haben有這麼難理解嗎?auf不就是「和未來相關」嗎,和auf Wiedersehen, Lust auf etw. haben都可以在一個框架下理解啊。我查看了一下沈淵的解釋,在第735頁找到了,裡面只有

Appetit auf A (S) 對……的胃口(九叔註:A表示第四格,S表示物)

然後兩個例句。解釋呢?你羅列一些詞,羅列幾個例句,就沒了?那我為什麼不直接看詞典啊?並且用A S這樣表示,也太蹩腳了吧。

另外,例句還是錯的,應該是Ich hatte Appetit auf Erdbeeren. 應該用複數。

還有一些動詞與介詞an, in, auf連用時,若介詞表示一種靜止狀態,即回答wo(在哪裡)的問題時,介詞就支配第三格;若表示一種動向,即回答wohin(往哪裡去)的問題時,就支配第四格。可是,有些情況若用這一規律去解釋就無法理解。例如,在Er nimmt ihn als Schwiegersohn in seine Familie auf.(他把他作為女婿接納到家中)和Er nimmt ihn als Besucher in seiner Familie gut auf.(他把他作為客人友好地在家中接待),介詞in在這兩句中都表示一種動向,但在後一句中,它卻支配第三格。

凡此種種疑難問題常常困擾著我們,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要解決這些問題,我想單靠幾本德語語法書恐怕是無濟於事的,何況國內迄今已出版的德語語法書上還沒有闡明過這些問題,所以,還是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熟能生巧地掌握它。

在Er nimmt ihn als Schwiegersohn in seine Familie auf.中,in seine Familie是動四,「接納到家庭裡面去」嘛。在Er nimmt ihn als Besucher in seiner Familie gut auf.中,in seiner Familie是靜三,「在家中接待」。這又什麼「困擾,百思不得其解」的?學過靜三動四的同學都要笑死了。沈淵在正文中是怎麼解釋的呢:

aufnehmen

1. A (S) - in A (S) 把某物列入……,把某物收入……

2. A (P) - in D/A (S) 接納某人入……

如果aufnehmen後所支配的賓語是指"人",則aufnehmen in後可支配第三格,也可支配第四格。但是兩者之間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內涵差異,這就要求在一定的情況下,只可使用某一個格。用第四格時,一般表示被接納者與接納者的密切融合,二者結成了統一的整體;相反……

這解釋也太扯了,越說越玄乎,根本沒在調上。


鬧了半天,要麼不解釋,要麼解釋得不在調上,還把用法模式寫得和密碼似的,什麼也沒解釋清楚,更沒有總結,洋洋洒洒九百多頁,定價將近一百元,這就是你們說的經典巨著?!這樣的書別說「二十年嘔心瀝血」,我一年可以出好幾本。


剛開始學的時候就把搭配一起記下來,背。自己做list+買別人的來翻一起配合。
如果一開始只背一個單詞後面有得苦頭吃。
順便1L的那本詞典摸到豆瓣去,沒有貨了。可能可以淘寶吧。看見Dasha08年寫的評論,本來不知道是他寫的還想發消息問出不出二手。看見作者才悲從中來。


我來推薦一本書,《德語介詞固定搭配用法詞典》。這本書的作者叫沈淵,他在中央翻譯局翻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經濟學著作,從一九八一年開始積攢德語動詞、名詞和形容詞和介詞搭配的例子,到二〇〇一年完稿,攢了二十年。然後這本書二〇〇七年才出版,不知道付印之前校對排版過多少次。季羨林給寫的序,那時候他還在世。

〇七到〇九年的兩年間,每當無聊的時候,我就翻開這本書抄上面的辭條。抄時也沒有奢求能把它們背下來,只是想要混個眼熟就行。當然這本書九百多頁,我無聊的時間雖然多,可能也只抄了三分之一。後來有一次我在 S-Bahn 上抄到睡著,到站急匆匆下車時把它給忘在車上了,聯繫德鐵失物招領無果。但是我覺得這本書已經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不應該失去,於是就又從國內買了一冊。我不敢說抄書這個法子是什麼「技巧」,不過這段時間裡面我的德語水平提升很快,也許是這輩子最快的。

這書的優點在於幾乎能涵蓋一切介詞搭配,包括常見和不常見的,並且每一個搭配都有解釋、例句和例句的翻譯。

缺點大概是沒有給出各種搭配的常見程度,以及為數不少的例句來自十九世紀或更早。


然而並沒有,我覺得多用才是真的,不用我是從來記不住,兩天就忘。


Revmuv Karmongr說了一大堆沒有說到正點上,學德語的,只要學過一點的,單詞長度就壓根不會成為問題。只有德語零水平的看了才會覺得這單詞很長很難背。其實複合詞就相當於英語里的名詞片語罷了,只是沒有空格。所謂一個詞變七個詞只是加上各種後綴前綴罷了,這樣好像你一下子認識了很多詞,但是只是湊數量的,本質上也就還是一個詞。
德語的辭彙也是有大量規律的,題主可以上網一搜一大堆,這些規律看一下就好,不用背也不能背。因為總有各種各樣的特例。學下去的話你自己都能掌握很多規律,從而會覺得德語的構詞有時候其實比英語還簡單。
至於動詞後的介詞搭配,其實並沒有什麼技巧。事實上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有很多沒有技巧,得花功夫的部分。德語里介詞的使用就是這樣。無法套用介詞的中文解釋或者其對應的英文介詞去理解這些介詞在德語里的用法。有時會有疑問,為什麼要這樣用?沒有為什麼,每個語言都不一樣。只能死記硬背,同時看大量的例句。注意例句不能是電子詞典里的那種,那些例句基本上一點用都沒有。如果你能接觸到大量德文原文的文章的話更好,可以從這裡面學習。
當然了,就像語文課寫作文,遇到不會寫的字就換一個詞一樣,德語里,你也可以換一個及物動詞,因而可以避免到使用動詞。如果是考試寫作的話是有用的,當然對於學習來說總歸還是要學的。
知乎也漸漸發展成百度知道了,誰回答得多,誰就得到最多贊同。不過題主還是要知道,與其花時間看這麼多技巧、經驗、秘訣,不如多花時間把自己沉浸在德語環境里。


其實是有規律的,但是要自己去發現,自己總結自己的記憶方法。
關於後面接介詞的,我發現有一個規律。
意義相同的單詞一般介詞也一樣。
比如:
Sich ?rgern über+A
Sich aufregen über+A
都表示 對…生氣,介詞都是über
多舉幾個例子吧。
抱怨:Sich beklagen/beschweren/klagen über+A(bei jdm.)
邀請:jdn. auffordern/einladen zu
適應:sich anpassen/gew?hnen an+A
恐慌:Angst haben/sich fürchten vor
說話:renden/sprechen mit jdm./über+A
送:etw. schicken/senden an+A
數不勝數,就看平時積累了。
嗯…還有一個很小很小的竅門
和passen有關的:
sich anpassen an+A
aufpassen auf +A
還是挺有趣的~


對於德語剛剛入門的同學來說,德語介詞看似簡單,用法卻太容易混淆了。不過,下面這張圖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德語介詞,趕快點贊收藏吧~ (尾部彩蛋)

Foto:http://pinterest.com

【介詞總結】

an 在...旁邊(挨著/靠著)

auf 在...上面

hinter 在...後面

in 在...裡面

neben 在...旁邊

über 在...上方(但無接觸)

unter 在...下面

vor 在...前面

zwischen 在...和...之間

aus 從...出來

zu 到...里去

um/herum 圍繞/環繞...

durch 穿過...

von...nach... 從...(出發)到...

gegen 面向...

gegenüber (隔街相望)對面

小北從北外幫你找了所有的免費德語公開課,跟隨北外的老師從基礎學起吧!後續會有更多的資源送給親們~(*^_^*)

外教德語-德語數字全解-北外網課

外教德語-字母讀音講解-北外網課

外教德語-祝福表達方式-北外網課

外教德語-德語基礎十句-北外網課

外教德語-我愛你的表達-北外網課

外教德語-德國大牌發音-北外網課

外教德語-世界盃特輯-北外網課

德語實用情景會話-北外網課

實用德語100句-北外網課


剛開始學習德語的時候,對於單詞的記憶確實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那些長長的單詞看起來都一樣,還得背詞性和用法,天天捧著單詞冊但是效果非常差。
———————————————————分割線——————————————————
分享:
1、多多閱讀文章,不同單詞的常用程度不同,單一地背誦單詞往往事倍功半。在大量閱讀的前提下,會出現這麼一種單詞:看著好眼熟但是我不認識~~這就對了,快把這樣的單詞記在小本子上吧,下次見到他可要認識了。
2、對於詞性和用法,不用拘泥於什麼單詞必須是什麼詞性搭配什麼介詞,搭配錯了就覺得自己錯了要重新背之類的,這會佔用你很多精力。詞性搭配什麼的,順帶著單詞一起念,但是以記單詞為主,別的及時用錯了也別太介意,不要有畏難情緒。說出來別人聽的懂就成,我們管這個叫做Umgangsprach。
3、你讀得多了用得多了,搭配用法這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用法都是用出來的而不是背出來的。


沒糾結於背單詞, 記字根這些環節, 基本每天都讀一些德語的原文件, 在Skype上和奧地利德國的合伙人聊一段視頻, 寫個幾封郵件. 德語不能說好, 但是日常的生活, 商務和一般性的技術交流完全沒問題. 純野路子, 和科班和學術的要求不一樣...


das Auto 熟能生巧,不熟的情況下,就先熟讀生背,時間久了,自然就有屬於自己的方法了


德語的單詞大多是各種複合詞,常用的單詞就那麼三四百,主要記住各種測詞綴的含義自己就能推出單詞是什麼意思了,根本不用花很多時間記,搭配後面的介詞的話,很多都是根據介詞本身的含義使用的,其它的固定搭配稍微記一下就好了。
----長沙歐語教育資深德語教師


用例句硬背吧,尤其,加介詞,不加介詞,加這個介詞,加那個介詞,意思不同或者微妙變化的。。。重點背背多用用。


你說的是可分動詞吧


推薦閱讀:

普魯士怎麼統一德意志的?
為什麼二戰時日本不給德國零式戰機?
為什麼在德國轉機自用手機也會被收稅,如何避免?
德國一戰後出現的惡性通貨膨脹是如何形成的?
為何俾斯麥帶領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時候要把奧地利排除出去?後來為什麼也沒能將奧地利吸收進德意志?

TAG:語言 | 德國 | 單詞 | 德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