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學友的《李香蘭》?


演唱藝術無雙神品

——張學友2003《音樂之旅》演唱會之《李香蘭》

文/蕎麥花開

《李香蘭》這首歌是中日合拍劇《別了,李香蘭》(1989)的片尾曲,日文原名「行かないで」,譯名《不要走》。作曲+演唱者玉置浩二,是被香港歌手們翻唱最多的日本歌手。

維基百科:李香蘭(1920年2月12日-2014年9月7日),出生名山口淑子,第二次結婚後戶籍名大鷹淑子,日本人,祖籍日本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現為佐賀縣武雄市北方町),生於中華民國奉天省奉天市北煙台(今遼寧省燈塔市),受過正式西洋聲樂教育,是抒情女高音,擅長美聲唱法,是當時極為知名的歌手、電影演員,後擔任日本參議院參議員。2005年發表長文,勸誡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2014年9月7日,因心臟衰竭在家中去世,享年94歲。

《不要走》這首歌單看歌詞,可以說無甚文采。譯作中文:

看不見,什麼也看不見

只是一直在哭泣

但並不是因為悲傷

而是觸碰到溫暖的你

而感覺到十分快樂

啊……不要走,不要走

永遠永遠都不要離開我

啊……不要走,不要走

就留在這吧

曾幾何時

我的心已飄到遙遠的某處

當一切都已成回憶

還不如別去了解

別去了解

啊……不要走,不要走

無論何時都不要離開我

啊……不要走,不要走

就留在這吧

啊……不要走,不要走

永遠永遠都不要離開我

啊……不要走,不要走

就留在這吧

——如果說日本版是普通版,那麼香港改編版就是文藝版。請看周禮茂填詞的《李香蘭》:

惱春風 我心因何惱春風

說不出 借酒相送

夜雨凍 雨點透射到照片中

回頭似是夢 無法彈動

迷住凝望你 褪色照片中

啊……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是杯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照片中 那可以投照片中

盼找到 時間裂縫

夜放縱 告知我難尋你芳蹤

回頭也是夢 仍似被動

逃避凝望你 卻深印腦中

啊……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是杯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啊……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是杯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Wow……wow……

——對比香港改編版與日本原版,港版的「文藝」不在用字遣詞的華美穠艷,而在構思巧妙,虛擬了一個人去閣空、空留剪影,隔空追憶、迷離惝恍的情境,讓詞作染上了一層幾重,迷濛朦朧的凄美。精緻巧思,不僅僅是周禮茂的風格,也可以看作是整個香港詞壇的風格。

聽玉置浩二的原唱,確有一種被深情濃至、凄美絕艷的哀傷籠罩包圍之感——然而那也許是不懂日文?真一看日文的譯詞,不禁大有白水清湯之感。大言一句,玉置浩二的作曲+周禮茂的作詞,才真堪稱八個字:「凄美迷離,深情綿邈。」

王國維《人間詞話》云:「天以百凶成一詩人。」這是說「蚌病成珠」,真正的藝術大作,必須上天玉汝於成,其代價往往是你不願卻又不得不受之艱辛磨難,顛沛困頓。屈原放逐,乃吟離騷;老杜亂離,厥有詩史;蘇子貶謫,因賦赤壁——上天讓人世間有一凄美絕倫的音樂神品《李香蘭》,不僅僅是玉置浩二日版編曲,幸逢周禮茂中文作詞,更是因為演唱人是張學友,且不早不晚,是2003年的張學友。

張學友唱功雄渾,唱腔華麗,可謂百態橫生,盡妙極妍。前人評稼軒長短句,「別開天地,橫絕古今」,「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鄙意歌手中能當此評者,唯獨一張學友乎?張學友歌曲第一神品,竊謂非《李香蘭》莫屬;張學友為歌手中的皇冠,《李香蘭》正如皇冠上的珍珠也。張學友素來有「演唱會勝於CD」之評;就我個人聽感而言,我以為91《每天愛你多一些》、93《學與友》、96《音樂無疆界》、2003《音樂之旅》這幾台演唱會中,尤其以2003《音樂之旅》之《李香蘭》為無雙神品。

何則?「天以百凶成一詩人。」2003演唱會,就我個人聽感而言,是張學友嗓音由「青年」轉入「中年」之「轉唳」,其嗓音唱腔,由青壯年之雄厚,更轉而入於滄桑老成,在雄渾壯麗之中,帶有一種獨有的喑嗚沙啞之味(可參2010年DUO演唱會之於陳奕迅)——有網友妙語「2003音樂之旅,最差的嗓子成就最好的李香蘭」,庶幾其意乎。蓋「玉置浩二+周禮茂」之《李香蘭》,必得張學友2003《音樂之旅》之嗓音唱腔,乃成曠代絕品——玉置浩二原唱,聲音唯凄美婉轉,而無滄桑悲涼;張學友其他次演唱,聲音唯雄厚壯麗,而乏凄絕深邃。一言以蔽,各在一偏。昔人評杜少陵《秋興八首》之為古今七言律之冠冕,端在以「壯麗語寫荒涼」——此張學友2003《音樂之旅》之《李香蘭》非玉置浩二原唱、也非他自己其他幾次演唱所可及者也!

2003《音樂之旅》演唱會是筆者最愛的一版張學友演唱會,買碟沉醉過多次。在我看來,張學友在這版演唱會中奉獻了最好的粵語——《李香蘭》;也奉獻了最好的國語——《她來聽我的演唱會》。而不同於《她來聽我的演唱會》的簡易——張學友和他的吉他手相對而站,娓娓唱來——《李香蘭》在場面布置上用心十足,顯見得整個團隊也是有意識要把此曲打造為整場演唱會的核心經典大作。

全場寂黑。遠遠的鏡頭裡,一束白光聚在台上一個女小提琴手身上,一段略微悠揚的小提琴曲緩緩而起,鏡頭拉近,又拉遠,女提琴手面露微笑,鏡頭近景中景切換,琴曲不無歡快——此正如樂景寫哀,又似欲抑先揚,秋雨之來,先有春陽。

春日遲遲,終於寂滅。幾點清冷的鋼琴聲泠泠敲起,又一圓柱光束,從穹頂打下,聚在主台另一端站立拉琴的另一女小提琴手身上,凄美幽婉的小提琴前奏曲《李香蘭》正式如泣如訴而起……鏡頭拉近,這一女提琴手身形瘦削,臉容肅凝。如果說先之女提琴手圓臉帶笑,正如春陽;這一女提琴手則削頰不笑,恰似秋霖。(她身後,主台後方一個雙層塔狀旋轉小台,緩緩升起。此際光線晦暗,部分細心觀眾已注意到,張學友站在台頂漸漸升起。)

此消彼長,晦明交替。隨著琴聲止歇,這邊光柱也滅,轉檯之上,兩根交叉光束,聚合打在一襲白色燕尾魚鱗服的張學友身上。學友幽咽如縷的聲音緩緩而起:「惱春風……我心……因何……惱春風……」「惱春風」,起音醇厚,「我心因何惱春風」,一個「惱」,一個「風」,顫音卻又絲絲嗚咽不絕。張學友開初唱得很幽微,聲響不大,以顫音遊走:「說不出……借酒相送……」配樂也是幾點清冷的鋼琴聲,如冷雨打蕉葉,共同織造一片惝恍迷霧的凄清冷境。

鋪墊是為了轉折。《紅樓夢》里賈寶玉作《姽嫿將軍詞》,在「不系明珠系寶刀」這一雄健之句前,綴以穠艷之九句「恆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習騎射;穠歌艷舞不成歡,列陣挽戈為自得。眼前不見塵沙起,將軍俏影紅燈里;叱吒時聞口舌香,霜矛雪劍嬌難舉。丁香結子芙蓉絛」——不恭地說,玉置浩二原唱便只是一味的「穠艷」(凄婉);唯張學友,凄婉幽咽之後,陡然拔起,雄健有力,「夜——雨凍,」這一「夜」字,張學友扯起喉嚨振起,霸氣初露,如大野長空,墨色四濃,孤狼高嚎,初見傷痛。

初一振起,旋即收回。「雨點透射到照片中」一句,又復幽咽:「回頭似是夢 無法彈動 迷住凝望你 褪色照片中」最後一個「中……」音,讀者注意,學友是閉了口,鼻翼一抽,嗡嗡嗡的以鼻音收(這點與後邊不同,先提到這兒)。

然後是高潮部分(副歌部分)第一次:「啊……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是懷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這個「啊……」字,陡一入耳,真是聽得人心旌神搖,見盡了「友情歌」哭腔之境界,一派滔滔白浪迎頭滾來,從頭到腳澆了靈魂,恍然若失之間,醇厚震撼的顫音轉為略帶嘶啞的蒼涼拉音,消散在空茫之中,卻又餘音裊裊……

「像花雖未紅」、「如冰雖不凍」之「雖」,嗓子捏扁,微微一抽,如山溪流經孔隙,化汩汩而為涓涓……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這個「懂」音,又一變而為粗獷,如泉出山林,湧入大荒;又如對愛人的悲痛傷懷(周禮茂的作詞,可以把「李香蘭」虛涵化,視為「張香蘭」、「陳香蘭」皆無不可,就是未亡人空對遺照,追悼一縷芳魂),痛不自禁之處,一變而為大慟長嗥!——這個轉變之拿捏,更凸出表現在第二遍高潮部分的「如冰雖不凍」的「雖」、「不」二音那裡,才聽「雖」嗚咽涓流,立聞「不」奔涌大荒!這種陰陽剛柔的變化交替,使得學友的歌充滿了張力。

再聽第二段:「照片中,那可以投照片中」,一「照」字,音聲深顫,益加如泣如訴。「盼找到,時間裂縫」,這個「找」音,學友唱得尤其傷懷,把這個字的寬大音域唱開了,充滿了找而不得、欲哭無淚的痛感。「夜放縱,告知我難尋你芳蹤」,這個「夜」音,陡然又一把扯起來,如傷心欲絕的未亡人奔到大野荒原,嘶吼著一任長風撲面,墨雨淋澆,滌盪傷痕纍纍的心靈。

接著就是小高潮:「回頭也是夢 仍似被動 逃避凝望你 仍深印腦中。」——學友唱歌有個特點,就是歌曲高潮部分來臨之前那幾句,他能給你先整出個小高潮來,把鋪墊功夫做足。比如《愛你痛到不知痛》(這首我認為是學友粵語歌里唯一能接近(不敢說匹敵)《李香蘭》的又一神作)高潮前,「不想想起偏更記起 假裝開心心更悲」,尾音一隱一隱的,有欲放還收之意,明顯是為高潮的「揚」先來個「抑」;緊接著「輾轉翻側因為你起 願你不是你」,前面唱得還較為柔和,待到最後一個「你」就扯開嗓子拉起,拉到高處,到最末了,卻可緩緩然從容地回落下來(學友高音特色之一),如高提韁繩緩放馬步,顯得收放自如,對音調的駕馭實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此若百金戰馬,注坡驀澗,如履平地。非大才高手,孰能辦此!

這首《李香蘭》里,我們來品品第二遍高潮前的鋪墊「回頭也是夢 仍似被動 逃避凝望你 仍深印腦中」這四句:「回頭也似夢」這「也」,粵語發「ya」的音,學友又是扯開喉嚨拉開,其收得細放得粗真是跌宕多姿,開闔動蕩令人嘆為聽止。「仍似被動」、「逃避凝望你」兩句尾音,隨著樂器的陡然激蕩,學友一下把嗓子壓住,胸腔振起,嗓音突顯渾厚,令聽者陡然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那種凝重。「仍似被動」之「動」,「逃避凝望你」之「你」,在重低音的震顫下收尾,偏還又拿出張學友看家本領,微微回落,再迴旋二三,聽者心裡震蕩得更厲害了。至「仍深印腦中」,最後一個「中」字,學友就長拖起來。演唱會現場,看他雙眼緊閉,帶著心痛哀惋而又些些激情的感覺,來迎接歌里即將到來的高潮(坊間所謂「友式哭腔」~);此時,其顫音抖動之速,已不可辨……

——重點還沒完。最後一句「仍深印腦中」最末一音「中……」,看官須知,必須對比我們上文所析「褪色照片中」最後一音「中……」,讀者注意,「褪色照片中」最後一音「中……」,學友是閉了口,鼻翼一抽,嗡嗡嗡的以鼻音收;「仍深印腦中」最末一音「中……」,學友先是仍是嗡嗡鼻音,到中段,一變而為張大口扯開喉嚨長長拉音,如幽咽山泉一變而為長風巨浪!端的不得了!學友的演唱如老派戲曲名家,一板一眼非但精絕,站遠了看,其整體布局,枯潤濃淡,素雅穠艷,也自有謹嚴章法,慘淡經營,莫不令人嘖嘖嘆賞,品味不盡啊。

……這首歌里,演唱過程中,學友中、高、低音運用轉換自如,在深深哀傷、無限深情之外,他唱出了不盡的況味,渾厚、蒼涼、滄桑、輪迴、豪邁、勁厲、粗獷、嗚咽、心碎、跌宕、抽泣、緩流……隨著演唱的進程和歌手情緒的變化而自然轉換,難於一一細表,筆者已然詞窮。真的感謝張學友先生,給我們演繹出了這樣美妙的音樂。

整首歌前一二段唱完之後,演唱會現場掌聲四起。然而學友除了微微側腰似是以作示意外,並無歡快語聲回應。他雙手握筒,豎於身前,微微頷首,閉目調息,顯是全身心沉浸在歌曲整體感傷的氛圍里了。也顯見得他對這首歌的看重。要全身心投入奉獻一曲只可有一、不可有二之絕世神作。掌聲之中,又響起了一段簫管,空空吹出,吹得人心裡也空空的。鋼琴一直在伴奏,簫管消了,兩位女提琴手的小提琴聲還在……最後一齊振作,迎來學友無與倫比的歌聲,對高潮部分做最後一遍的演繹……

最後一遍演繹高潮,學友開始變調了(高潮變調是優秀歌手必具的手段,不同的是有的變調是曲中已有,有的變調則是現場發揮,學友這裡的變調屬於後者,這是現場演唱中歌手情緒的發展波動在歌聲里自然而然的反映,可遇不可求),「啊……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這段高潮部分,前番唱第一二遍時,是憂傷哀惋的情緒居多,但聽來隱隱感覺學友之餘力還未盡,有亢龍有悔之意。唱此第三遍之時,是痛不勝痛,痛就是痛,痛得已有點不耐煩憂傷哀惋戚戚切切了,就在足以穿骨透髓的長長的拉音中加入了蒼涼滄桑的恣肆澎湃,如同孤狼,不,狼王,不,受傷的狼王,在曠野中悲痛的仰天長嗥,勁厲高亢的嗥叫在月下的茫茫曠野上如疾風般遊走不休,總是在勁厲強健中夾有毫不掩飾的抽泣(「或我心真空」這個「心」字,唱得人陡然心碎。「友情歌」獨有「哭腔」之三昧,盡在中矣~),末了總不忘收一個尾音,或是聲調從鼻腔外沉到嗓子底,如第一個「啊……」字,末了一收,緩緩的有似從容不迫;或是本已收了音,還要拼著餘氣往外繞三繞,拗著勁兒就是要跟老天叫個板,如「可惜我聽不懂……」最後那個「懂……」,有似長江三疊浪最後一排余浪,本已跌得沒有勁兒了,偏還要迎著風頭再疊一個出來,那架勢竟是比前浪還要高……聽到這,我不免心意激蕩、眼眶濕潤了——這還要繞三繞的尾音、還要疊一疊的余浪,於我們這些濁世人,感傷百年世事不勝悲的庸碌凡夫,便分外覺得振作;於我這般骨子深處有孫大聖「強者為尊應讓我,英雄至此敢爭先」非凡人情結的凡人,便益加覺得意思非凡,在一場雨打風吹之中,在一片哀怨凄惋之末,陡然冒出這麼一聲聲兒蒼涼的豪邁,在滄桑輪迴遍地落紅里我看到了永遠不老的青春的張揚,是一曲老艷的悲歌里橫空打來的一根金箍棒,管他玉帝與佛祖,五百年後俺老孫還要大鬧天宮!

——全曲最後一句,「何以感……震……動……」,最後「感……震……動……」三音人為拉出間隔,字字幽咽,不絕如縷,末了一「動」音,更是如東坡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其凄美絕倫,幽咽不絕,繞樑三日,猶有餘音,殆非言語能盡。嘆為聽止!

我聽他的李香蘭,2003音樂之旅

真的感到,那一刻

上帝親吻了張學友的嗓子

2016年12月23日

蕎麥花開寫於成都(修改十五年前舊作)


我最喜歡國產凌凌漆里那一版。


私認為學友音樂之旅版的是世紀絕唱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超一流的粵語歌曲。

玉叔的原版,讓人感覺彷彿一閉眼就置身蒼茫肅殺的飄雪之中;學友的版本曾更像唱盡一對戀人的一生,可以結合星爺國產凌凌漆里,在取子彈後,奄奄一息的阿星和袁詠儀相依看著袁父母照片的畫面。

不必拿學友和玉叔比,學友用自己的聲線和情感,以及隨著年歲和閱歷的增長,不斷讓這首歌的每一個Live版本臻至完美。


如泣如訴


這首歌循環了幾百次,每個版本都比較過最後還是喜歡音樂之旅live的版本,當你一個人在房間里用音響放出《李香蘭》靜靜的聆聽,相信你會有萬千思緒湧上心頭的感覺,玉置浩二的作曲不是蓋的。不同年齡聽李香蘭會有不同的感覺


聽完之後拍案叫絕,卻又悵然若失。似乎身歷其境,閉上眼睛就真的到了歌中「像花雖未紅,如冰雖不凍」,又想到月色如水,歌者一人憑欄長嘆。

詞曲能寫到這份上,還能說什麼?華語流行樂壇第一流水準,這個評價恰當,卻竟顯得俗氣了些。

這個問題忽然多了一種論調:張學友唱的不如原唱,這首李香蘭是流水線作品。下面我就把對這個問題的回複評論里的一個網友的回答貼一下:聽港樂快六年,說說我對香港這種生產模式的看法。相較於台灣小作坊式的自產自銷,香港這種流水線式的方法無疑更成熟:讓能寫詞的去寫詞,能作曲的譜曲,甚至編曲也有專門人才,然後找合適的人去演唱。這種模式出來了很多大神:張學友,王菲,譚詠麟,陳奕迅等等,作曲作詞的更不必說。這樣的好處是能讓一個歌手儘可能演繹更多的好歌。隨著作曲作詞歌手配合的多邊性,香港音樂的多元性也是有目共睹。反觀台灣,小作坊式的創作模式則會出現題才匱乏,類型單一的情況。個人能力強如周杰倫,近幾年也鮮見好作品。當然流水線式的缺點在於人才壟斷,新人難出頭等等,但我並不認為這會影響作品水準。

流水線模式對音樂的質量是否有影響?答案是否定的。我可以舉成百上千個流水線優秀的作品來反駁。但我們拋開流水線的問題,就問兩個問題:周禮茂的這首詞寫的好不好?張學友演繹的是否到位?兩個問題的答案有了,那麼諸位心中自然有高低判斷。


唯一一首我能用中粵日語混著唱的歌。
歌神版滄桑。
二叔版凄涼。
漢化版傷感。


玉置浩二的日版比較小清新
張學友粵版較國語版更沉重而騷氣


先去聽一下03年音樂之旅演唱會版本的李香蘭,再來贊我。


詞、曲、唱均是絕品。


聽完這首歌我就明白張學友為什麼是歌神了…


總扔原唱過來,原唱是不錯,但是說什麼完爆,什麼甩一條街,乃們自己不覺得誇張么。。。根本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喜歡哪個自己喜歡去,踩人家有意思啊。。。
再者,我覺得原唱最好的是CD版,live版找不到早期的,有個比較晚期的,真的,反正我個人很難說有多好聽,當年也不難聽啦,不知道他早期是不是可以現場完成CD版那樣子的氣音效果。。。


行かないで-玉置浩二。
說實話聽完玉置浩二,就知道張學友都不夠比,不能比。


張學友版本比玉置浩二的原唱《行かないで》差了不止一條街。

《行かないで》是玉置浩二為89年中日合拍電視劇《再見,李香蘭》所寫的主題曲。玉置浩二的原唱,流露出是深深的眷戀、不舍、無奈。張學友的翻唱,很可惜,香港商業流水線作品而已。

國語翻唱是張立基的《一生夢已遠》,歌一般,但作為電影《嫁進宮裡的男人》的主題曲,在片尾出現時,十分之滄桑。

附上原唱地址
行かないで-玉置浩二, 行かないでMP3下載,歌詞下載

====================追加==================
「差了不止一條街」當然是我個人看法,評價么,自然是主觀的 v^_^v,以下也全部為個人觀點:

《行かないで》是表達對一個逝去時代中偶像的追憶、仰慕的歌。懷著愛慕之心,但時代卻讓兩人永遠相隔,這種感覺就是「滄桑感」和「無力感」,用歌聲表達出「看似平淡實則深沉的哀傷」是很難的。

首先玉置浩二的嗓音就有優勢(氣音比較多),唱這首歌還一直在「收」,而且歌聲和配樂的輕重程度是相輔的,這就特別有味道了。

張學友唱功自然沒的說,但他的特點就是很「用力」,放的太開,高音、轉折、顫音等技巧也太明顯,而且歌聲為主配樂變成襯托,和過去的情歌區別太小了好不好。

簡單說,這首歌本身就和別的歌不一樣,換任何人都不可能有那種味道。


我心中的粵語歌曲TOP1!
尤其關了燈在空曠的房間里,超有感覺


說原版比張學友版好的不要放棄治療啊


就因為一個男生翻唱好聽,差點答應做他女朋友


http://m.xiami.com/#!/player
2000版的學友(李香蘭)
說到玉置浩二香港很多歌星都翻唱過他的許多歌如,張學友,譚詠麟,李克勤~~~~
香港80.9 0年代作曲本來就少~又會唱又會作曲的更是極少 大多數那個年代的歌很多曲都是日本人的。


說回這歌!張學友在有場演唱會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首歌之一好像有點被大眾忽略!!(其實不然)

幾乎每場演唱會學友都唱(他有多少唱演唱會?500~以上)所以對這首歌充滿感情,而感情恰恰是這首歌最重要的因素

聽了浩二的當然更是不錯畢竟自己寫的但也不能說秒殺了學友啊


建議聽《音樂之旅》的現場版,這版現場的音效和學友的演義可以說完美!


推薦閱讀:

有哪首歌一曲兩詞普通話版比粵語版好?
哪些人驚艷過你的歲月,溫柔過你的時光,卻不是你的宿命,一句歌詞娓娓道來?
有哪些擁有奇葩且有趣歌詞的華語歌曲?
黃偉文在寫《紅屋頂》和《黃色大門》時候是什麼心態?
黃耀明和林夕是情侶嗎,如果不是他們是什麼關係呢?

TAG:音樂 | 歌詞 | 流行音樂 | 張學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