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偶然翻到一本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的書(安啟念的)。書的開始認為馬克思是從人道主義的出發點來批判資本主義的。但是後來,人們認為「人道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東西,馬克思主義不能「人道主義」化。80年代初中國貌似探討過類似的問題,最後胡喬木的一篇文章批判了「資本主義」的「人道主義」。那書我翻了一下,被搞糊塗了。那麼,"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說「人道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從什麼時候開始批判「人道主義」的?


謝 @混沌王庭@蹈虛@謝驊 邀請。這個答案我之前刪了,因為寫得不好。在上一個答案里我把內容局限在阿爾都塞身上,但後來看來太局限了,所以就刪了。可是考慮到 @yilin wang 給出了一個這麼糟糕的答案,那我還是重寫一下。wang先生的這個答案體現出了一種對所談問題的無知,堪比如果大眾是不理性的,那民主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里的張佳瑋。這個答案需要的一些相關知識,比如說馬克思談論的「科學」是什麼,請在知乎自行搜索。

這是一個很舊的話題了,前沿學者們理論上來講不應該太關心這個話題。 @謙牧 的答案(謙牧的回答)解釋了什麼叫「人道主義」,所以我就不多談了。這個話題的歷史很久,可以說自從上世紀三十年代,《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發表以來,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者的立場就有了比較牢固的文本基礎。這個問題也確實存在著漫長的爭議。不過,兩個大致上被公認的事實是,第一,早期馬克思體現出了很強的人道主義色彩,這種人道主義的核心文本是《手稿》。在《手稿》之外,其他早期馬克思文本,比如《論猶太人問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以及《手稿》之後一年寫作的《德意志意識形態》,都有一些明顯的人道主義痕迹,是《手稿》把這些作品的人道主義內在邏輯串聯在了一起。第二,在早期馬克思和後來的馬克思(或者說晚期馬克思、成熟馬克思)之前,存在一些不同。顯而易見的是用語上的不同和關注的話題的不同。至於這種不同被詮釋成什麼(shift of perspectives,dialectical unfolding,阿爾都塞意義上的「斷層」等等),那就是很多馬克思主義者進行爭辯的議題了。但至少,很難有學者能徹底地否認在早期和晚期馬克思之間存在某種變化。

這種變化,或者說馬克思理論內部的一種張力,促使了兩股對立的理解馬克思的主要潮流,分別是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馬克思主義。這裡我們說「主要潮流」,並不是說所有馬克思主義流派都必須從這兩個潮流里拓展出來,也不是說所有馬克思主義學者都得關心這個議題。但是,這個議題確實能覆蓋到一大部分馬克思主義者在這個理論內部所關心的研究對象和使用的方法。我們可以暫時假設有一道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不太精確的光譜,一端是人道主義,另一段是科學主義。人道主義者通常更關心異化、人的類本質、意識形態、主體性、主體客體化這些話題,科學主義者通常更關心經濟基礎、所有制、剩餘價值、利潤率這些議題。

我們沒法在這給出一個價值判斷,指出哪種理解是「對的」。且不說第一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第二這兩種理解之間也未必是全然互斥的,畢竟在馬克思本人身上,經常體現出來的就是一種人道主義和科學主義的互相滲透。我可以指出幾個經常被視為戰場的文本,比如《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六條,《共產黨宣言》里討論德國社會主義的章節,《哥達綱領批判》等等,當然更重要的像《資本論》《大綱》這些文本就不提了。它們都曾被論戰雙方視為解釋自身立場合理性的主要戰場。另外,兩種理解的影響也都是深遠的:人道主義激發了很多西方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法蘭克福學派、現代文學理論的萌芽和蓬勃發展;科學主義方則給一大批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包括危機理論、全球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可能也包括一些社會運動理論提供了源泉。

之所以要寫這麼概括的、大而無當的概述,是因為某個單一的文本很容易使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是」什麼樣的。比如說在這個議題里極具影響力的阿爾都塞,他為批評人道主義提供了非常有價值、非常雄辯的理論。在《捍衛馬克思》和《閱讀資本論》,以及他的其他著作里,阿爾都塞試圖證明成熟的馬克思並不是「揚棄」了早年的人道主義馬克思。也就是說,馬克思本人並沒有對自己早年的思想進行任何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是完全摒棄了早年的人道主義立場,轉向一種結構主義的立場。正是這種徹底的摒棄,使馬克思成為了「真正的」馬克思,「科學的」馬克思。在這個立場上,葛蘭西一脈的人道主義、意識形態理解,遭到了阿爾都塞的激烈批評。大部分做馬克思研究的人,都讀過阿爾都塞的這些文本。但如果拿著阿爾都塞就試圖證明所謂真正的馬克思是完全非人道主義的,那是非常naive的。阿爾都塞及其追隨者們(巴里巴爾等等),當然在拓展這個議題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他們的批評者,比如E. P. 湯普森的《理論的貧困》,對阿爾都塞的批評也是有力的。湯普森——作為一個立場更為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在《理論的貧困》是直接質疑了《資本論》在馬克思文本中的核心地位的。所以如果真的有讀者對這個話題還有興趣——我自己是沒有很強的針對性興趣了——那真的只能通過多讀書來解決。

問題補充里繼續提到了八十年代的異化論大討論,以及胡喬木的「蓋棺定論」,是一個很有益的補充。實話實說,八十年代這場討論的水平並不高,這並非完全學者本身的問題,也是受限於總體的學術水平和政治意識形態的束縛。但有趣的是我們可以觀察到,在這場人道主義-科學主義的辯論中,作為一種政治社會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被政治和社會本身塑造的。換句話說,學術生態是如何植根於實際生活中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的。這種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of political theory (and maybe of other disciplin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並不只發生在這場八十年代的辯論中,甚至不僅僅發生在馬克思主義內部,而是廣泛地存在著。八十年代這場辯論,發生在文革結束之後不久,毛澤東思想在中國的理論地位因為文革的結束而受到了衝擊。因此,這場辯論是充滿著在政治色彩的。人道主義立場之所以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立場,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早年的馬克思確實和其他同時代學者之間有更多的交集。後來馬克思批評一些影響過他的理論是「資產階級的」、「布爾喬亞的」、「片面的」、「天真的」,這些被他批評的理論也確實和馬克思自己早年的一些思想具有相似性。從學術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詮釋:比如,馬克思批評的這些「人道主義」資產階級理論,和他自己的人道主義是不是不同的?再比如,晚年的馬克思所關心的「社會關係的總和」、「生產關係和生產模式」這些議題里,是不是真的沒有早年馬克思所關心的「人類本質」這個議題的容身之處?這些學術爭辯的豐富性使我們連要做一個總結的、概括性的判斷都很困難。但在政治層面上,劃一個簡單的「人道主義=資本主義」的等號就容易多了。而彼時的中國,在堅持所謂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壓力之下,不太可能容忍人道主義立場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挑戰。因此,這場辯論終於胡喬木之手,是有它的原因的。

這裡我無力再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了,它會大大拖長這個答案的篇幅。它涉及到的問題是在馬克思主義里,政治意識形態的術語對學術術語的挪用和侵襲。馬克思所談的「科學」當然不是蘇共和中共所理解的「科學」,這種例子還有很多。但像我在其他答案里提到過的那樣,馬克思本人並不認為他的政治理論應該是一種束之高閣的架空遊戲。相反,他主動地捲入到政治實踐、社會實踐當中。粗糙地講,這一定程度上為後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層面上和理論層面上所體現出來的張力提供了線索。在這場人道主義-科學主義的爭論里,不僅是八十年代中國的這場討論有明顯的政治意識形態痕迹。如果觀察阿爾都塞提出他的理論的時代背景,我們也會深刻地意識到蘇聯彼時的意識形態變化對馬克思主義議題的劇烈衝擊。這種例子也可以延伸到人道主義-科學主義爭論之外,在列寧、盧森堡、科拉科夫斯基等一大批馬克思主義學者/馬克思主義批判者的身上,其實我們都可以一窺一二。

(這段是私貨)像我在開頭所說的那樣,這個議題對於學術圈而言,真的已經太舊了。它當然仍有影響,但直接在做這個議題的人不多了。雖然我無權也沒有能力做一個這麼大的判斷,但我認為當前的馬克思主義者「應該」有更值得關心的議題。歸根結底,這場人道主義-科學主義的辯論,固然提供了很多的理論資源,但也經常淪為一種思想史和文獻學辯論。而對於主動積極地捲入時代的馬克思本人和馬克思主義來說,似乎有一些更急切的問題亟待解決——如果我們確實可以判斷學術問題的急切與否的話。實際上,這個問題現在的狀況是有爭議,但不再受到之前那麼多的關注了,這也是很多理論爭辯的常態。

yilin wang在謙牧的評論區里提出兩個觀點,(1)人道主義需要是過程上的也要是結果上的人道主義;(2)馬克思本人是人道主義者,但馬克思主義不是。對於這兩個觀點,希望我在上文提到的馬克思主義的譜系問題,以及一些易於搜索的資料,比如wikipedia的Marxist schools of thought這個頁面,能讓大家以更開闊一點的視野來理解馬克思主義。誠然,輕輕鬆鬆地說一句「蘇聯的政治實踐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是不太負責任的,也是容易被指責犯了蘇格蘭人謬誤的,但蘇式馬克思主義確實代表不了馬克思主義的全貌。它們之間的相似與分殊是另一個大話題,不適合在這個答案里解決,就不談了。


暫退之前,最後一答。

「正統」馬克思主義確實一貫認為,馬克思的理論不僅不是人道主義的,而且是反人道主義的。以下都從兩方面闡釋——

一,策略。他們認為,人道主義這種空泛的道德情感,不能滿足他們迫切的現實需求,還會束縛他們的行為,諸如「白左」、「聖母」、「小清新」等更以此避重就輕,乃至裝腔作勢。即便比阿爾都塞更早提出馬克思主義是人道主義的他,即便他做了這些(詳見千手關叔:人在什麼時候可以不顧一切堅持信仰?),不久前還在知乎被王陶陶等扣上這些帽子。

二,理論。他們認為,人道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的,抽象出某些人的特性,當成所有人先驗的、永恆的本質。

然而,策略上,他們以反人道主義,不承認過去行動中的諸多問題,還將道德情感變窄,又變得極端,如今難以團結更多群體,反而在自己群體內部紛爭不休。

理論上,馬克思不是他們認為的那種人道主義,不等於馬克思不主張另一種人道主義。

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作為完成 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 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 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鬥爭的真正解決。

如果《巴黎手稿》中這段話,是馬克思早年的錯誤,為何他並沒有用行動或言論否認這一觀點?付之一炬,或說明不要出版?固然,手稿中的異化理論是有黑格爾辯證法的問題;有趣的是,認為馬克思是反人道主義的,很多卻支持這一理論。而且,這一理論有問題,不等於馬克思全部否認了這一理論,乃至否認了相關的人道主義。從馬克思其後來的理論可見,他一直堅持那種人道主義的信念和研究。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

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這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觀點是一致的:事物的本質並不是什麼物質,而是人;而人的本質不在人之外,就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在社會的實踐中。這種世界觀,有一定的超驗性,不只是實證的,所以可以說是本體論。但不同於舊哲學的本體論,人的本質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在社會實踐中流變的。這裡的人,當然不只是生物意義的自然人。

可是,馬克思還是保持了《巴黎手稿》中,人的類本質,保持了異化理論的辯證法。他在《資本論》第一卷中說: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關係下,他才成為奴隸。

言下之意,人本來的關係是自由、平等的。他晚年甚至放下《資本論》的工作,研究人類文明的起源,發現在私有制之前存在「真正的人的社會」,即原始共產主義。這不是復歸《巴黎手稿》,放棄《資本論》,而是繼續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將異化理論的辯證法,從邏輯轉變為歷史,這正是《人類學筆記》。知乎對此研究,幾乎為零——

基於這樣的本體論,或者說立場,馬克思在目的和方法上,也是這種人道主義的。目的上,如果沒有強烈的道德情感,怎會超出個人既得利益的理性算計,甚至超出本階級、民族、國家,為了共產主義,為了解放全人類,為了實現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哪怕遙遙無期,哪怕千辛萬苦?又怎會有《國際歌》,怎會有保爾那段最著名的話?基於個人的聯合體,目的是為了其中所有的個人,正是communism的詞源和要義。

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的這段話,指出了馬克思這樣的感情,並非單純的批評:

他畢竟是那些嚴肅地對待1789年的理想的人之一。他看到了像「自由」這樣的概念如何受到了無恥的歪曲。這就是他口頭上不宣揚自由而在行動上宣揚自由的原因……正是他憎惡偽善,不願談這些「崇高的理想」,加之他的驚人的樂觀主義和他對這一切在不遠的將來都會實現的信念,導致他把自己的道德信仰隱藏在歷史主義的闡釋的背後。

這或許是馬克思為何只在早年留下一些文學作品。他多數的詩,是寫給燕妮的情詩。還有些作品。被人解讀成他參加撒旦教,比如劇本Oulanem;然而,將撒旦作為叛逆的英雄來歌頌,當時歐洲文學界並不稀奇。

方法上,太多人只知道《〈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的名言: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卻不知馬克思緊接著說(翻譯有明顯的語法錯誤):

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

接著,就是前引的「所謂徹底……」。結合起來,意思是:理論與社會實踐的關係越密切(不是符合論),就越容易被人接受;當接受的人足以影響原社會實踐的關係時,就轉化為物質力量。這表明,暴力不是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理論不是暴力,卻可以產生暴力的效果。

甚至,暴力本身基於理論。《資本論》第一卷中的名言:

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

「助產婆」意味著必要的輔助手段,而非必須的唯一手段;「經濟力」則意味著,不是非理性濫用,而是在理性算計中使用。國家與革命,都是有組織、高級的暴力。所以,馬克思在與《世界報》記者談及英法革命方式時說:

凡是利用和平宣傳能更快更可靠地達到這一目的的地方,舉行起義就是不明智的……用什麼方式來達到結局,應當由這個國家的工人階級自己選擇。

列寧在《「協調的組織」和z政》中也說:

強制的形式,取決於當時革命發展的程度,其次取決於某些特殊情況,如長期的反動戰爭造成的後果,再其次,取決於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反抗形式。

而且,理論不止考慮經濟,還考慮道德。《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我決不用玫瑰色描繪資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過這裡涉及的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同其他任何觀點比起來,我的觀點是更不能要個人對對這些關係負責。

因此,革命的正當性在於,消滅剝削階級,剝奪他們的生產資料,而不是消滅構成這些群體的自然人,剝奪他們的一切資料。革命並不是懲罰,乃至復仇,除非他們違反革命者的法律、命令,才應予以懲罰。如果懲罰只針對「敵人」,只由某些革命者判定誰是「敵人」,如何懲罰,革命的正當性會貶損,會異化。所以,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揭露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和梯也爾政權在選舉、戰爭中的諸多罪行,證明了巴黎公社的正當性,「證明公社在兩個月內用溫和態度和人道精神遮蓋了它(筆者註:梯也爾政權)那惡魔般的嗜血本性」。

革命的正當性最終要制度化,所以革命不是只摧毀舊制度,還要建立新制度,新舊之間是一種揚棄的關係,不是一刀兩斷。所以《法蘭西內戰》中說:

舊政府權力的純粹壓迫機關應該剷除,而舊政府權力的合理職能應該從妄圖駕於社會之上的權力那裡奪取過來,交給社會的負責的公僕。

出於經濟和道德的考慮,對「敵人」也不只有懲罰,還有「改造」。這正是共產主義的目的,為了解放他們,也緩解了暴力對抗的危險,壯大共同體的力量。於是,將西方的勞動改造從刑罰擴大成一般的政治手段。相關制度在此是有正當性的,問題出在程序上。還可參見王人博:《權力與技術——對勞動jy問題的一個憲z學分析》,載《中外法學》2001年第6期。

——————

關於人的哲學,主體性與主體間性的問題,集中於千手關叔:如何反駁詭辯論:如果殘疾人是人,半個人是不是人?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其他問題,集中於千手關叔:中國的政治教材為什麼都說唯心主義、形而上學是有缺陷的?


我認為這個問題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由於「人道主義」這個詞的本身就比較曖昧,所以也給了後世的人發揮的空間了吧……此答案也是寫寫改改了很久,目前也不大滿意。

目前關於馬克思的人道主義時期,最重要的材料無疑就是巴黎手稿。它出現時引起了一些爭議,一般開始還把它看成是馬克思的一個成長階段,或曰「前政治經濟學」或「美學」角度。異化這個概念的確相當震撼,論述得相當漂亮,馬克思和黑格爾的關係承接得很完美,不過從盧卡奇的角度來看也不是很新鮮。何況阿爾都塞的論證還這麼有力呢。

引一段要研究馬克思就不可能沒看過的話吧:

德國的哲學家、半哲學家和美文學家,貪婪地抓住了這種文獻,不過他們忘記了:在這種著作從法國搬到德國的時候,法國的生活條件卻沒有同時搬過去。在德國的條件下,法國的文獻完全失去了直接實踐的意義,而只具有純粹文獻的形式。它必然表現為關於真正的社會、關於實現人的本質的無謂思辨。這樣,第一次法國革命的要求,在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看來,不過是一般「實踐理性」的要求,而革命的法國資產階級的意志的表現,在他們心目中就是純粹的意志、本來的意志、真正人的意志的規律。

……

大家知道,僧侶們曾經在古代異教經典的手抄本上面寫上荒誕的天主教聖徒傳。德國著作家對世俗的法國文獻採取相反的作法。他們在法國的原著下面寫上自己的哲學胡說。例如,他們在法國人對貨幣關係的批判下面寫上「人的本質的外化」,在法國人對資產階級國家的批判下面寫上所謂「抽象普遍物的統治的揚棄」,等等。這種在法國人的論述下面塞進自己哲學詞句的做法,他們稱之為「行動的哲學」、」真正的社會主義」、「德國的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論證」,等等。

寫得很清楚,簡直是過於清楚了。而其鋒芒與其說指向了德國的那些哲學家和浪漫派們,不如說激烈地批判了自己過去的哲學嘗試。所以說這個問題本來有什麼意思呢?斷裂就是斷裂么,阿爾都塞用的詞比較奇怪,那你就換成什麼範式的革命咯,反正說的是一回事。現在也有人使用「異化」來論證,這已經是某種「德國特色社會主義」了,非要搞,我也不反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戰場么。

但這個問題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挺麻煩的,因為若我們只是將巴黎手稿的中心思想視為人道主義,那麼便失去了馬克思主義中很重要的貫穿始終的一個面向,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倫理學、美學或曰人學的內涵。在《資本論》裡面,馬克思不是一方面不厭其煩地使用大量數學符號,另一方面又花好幾章曆數剝削和壓迫的事實材料嗎?在《霧月十八日》裡面,馬克思不是將一種憤怒、嘲笑融匯進對現實的冷靜分析嗎?難道我們可以把階級鬥爭僅僅歸結於利益的衝突,而無視對於不公正和各種罪惡的普遍的道德痛恨嗎?或者說,什麼叫「階級感情」,什麼又叫「解放」?

在馬克思主義的初期,兩個視角的分野並沒有劃清,或者說,劃清反而是得不償失的。共產黨一方面需要繼承過去的種種社會主義的遺產並團結資本主義中的自發反抗,另一方面又需要科學和系統的理論為自己的革命作指導,因此就需要這兩個視角的並行不悖。這種分離表面上看是很奇怪的,馬克思主義是堅決的道德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但也完全不排斥對於實際事件作道德上的判斷。它構建了一個系統的歷史發展的預測,但又自覺地深陷其中並實行著一套「鬥爭哲學」。後世的一些馬克思主義者建議: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小說中的雙線,只是有時候某條線從後台走出來佔據了主場,也可以看成是馬克思的兩套符碼,有時候我們需要做一些不那麼簡明的翻譯。「造反有理」這句話不就是這樣嗎?「理」這個字不就是既可以被理解為「理論」,又可以被理解為「道理」嗎?以一種「辯證」的方式(這個表面上有點和稀泥了),馬克思主義是相當可以容納這種斷裂的。

在蘇共二十大之後,這個問題突然間似乎被提到了一個很顯要的地位上,兩套辭彙在表面上「分裂」了。但這時候爭論的雙方又是些什麼人呢?當你們在談論馬克思,實際上談論的是什麼?解凍的人道的蘇聯抬出了「秘密報告」和《一個人的遭遇》,搞美學的盧卡奇開始支持起了「裴多菲俱樂部」,撥亂反正的你國製造出了「傷痕文學」。工黨的百萬富翁黨員們拿著馬克思主義的宿命論來為自己的財富辯護,批判人道主義的阿爾都塞反對起了六八革命,反對異化理論的你國來了一陣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或許這個問題放在那時的確很重大,但難道這麼多年的歷史還不足以令我們冷靜下來嗎?

回過頭去,這場論爭如果說還有一點教益的話,那就是能夠讓我們以笑劇的方式來看待一些東西了。當看到在高校馬原課上大談特談個人發展和自由民主的老師,不要猶豫,退課吧。當看到在書裡面大談特談迎接帝國主義國家的建立的國師,不要猶豫,撕書吧。當有人要問你這個問題的時候,回他一句:這個問題我們要辯證地來看。接下來的不用講了。

--------------------------

有位先生痛斥幾個回答都不顧實際只掉書袋居心叵測,覺得馬克思主義實踐就是人道主義的反面,列舉肉體消滅、清洗等等等等,因此把人道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聯繫在一起就是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洗地。

可是這位先生,您倒真是不小心誤解了我,我真的不是居心叵測啊,待我細細說來。

第一點原因呢,可能算是一個隱秘教誨。拜某些頑固觀念所賜,人道主義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實踐而言未必是一個好詞,馬克思的人道主義跟某些人眼中的人道主義的相同之處大概也就是一個名字而已。如果說對於其他問題我還有抱有某種熱情或傾向的話,這個問題我覺得講講基本理論共識即可。所以說,本回答我只好小心謹慎、用詞模糊、少做論斷,不斷地用各種理論辭彙和梗提醒大家這事相當複雜,需要少許理論準備,結果,最後還不是這樣?

而第二點呢,就比較簡單了。難道我要在每個回答的第一段就聲明我贊成蘇聯的前三十年到我國的前三十年的政治實踐?必須在每段回答的結尾再重申一遍共產主義者對於每項問題的立場?還是我需要不厭其煩地科普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是如何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以及您的某些立場的?

對吧,在知乎這個網路社區,還能奢求什麼呢?當我們在討論瑣碎理論的時候,或許還能有點共識,能研究出點新東西(雖然大概您看不懂);可是當我說馬列主義萬歲的時候,我對於咱們理解能力的兼容性還是比較懷疑的,那樣就有點過於無趣了。所以說,倒不如互相拉拉黑,大家盡量嘗試一下不要在自己不大掌握的理論上面發言,好吧?


這是馬克思主義學界具有爭論的問題,反對 @yilin wang這樣簡單的界定。
(其實這問題要看怎麼看待巴黎手稿中的異化勞動概念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人道主義。
在西方中世紀末期,基於對基督教壓抑人性的教義反叛,西方藝術家們從古希臘思想中吸取營養,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運動,這時候的文化運動稱為人文主義。
到啟蒙思想家從思想上、哲學上反抗經院哲學時,這時候思想界的主流社會理念是人道主義。
可以說這時候的啟蒙思想家都是,基於個人主義的、自由主義的人道主義思想鼓吹者。其中對人道主義主要規定是私有財產的財產權的保障,反對教會和貴族的特權。
而馬克思毫無例外也是受費爾巴哈感性論的人道主義者,只不過馬克思的偉大發現在於,通過分析有悖於人道主義理念的「異化勞動」發現私有財產的背後隱藏著的是資本家與工人的權力關係。
進而為了揭露這種權力關係和異化勞動的異化才有了《資本論》和階級鬥爭、共產主義學說。
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寫道:

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鬥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歷史之謎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這種解答。

顯然馬克思主義是人道主義

只不過馬克思的人道主義跟啟蒙思想家的人道主義不一樣。啟蒙思想家的抽象的自由人的聯合體顯然是具有資產階級屬性的。
所以,我認為馬克思是在通過結構主義分析而試圖實現人道主義理想。


人道主義和唯心主義結合,最後成了賣隊友的「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和新唯物主義(馬克思)或共產主義結合,產生了全面超越舊人道主義的關於人類和無產階級解放的科學學說。對人道主義的厭棄主要是因為伯恩施坦利用人道主義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全面修正,從費爾巴哈到浦路東拉塞爾,從伯恩施坦到哈貝爾馬斯,這是一個成體系的歷史演變的逐漸成熟的,隨著資本主義進入新階段導致共產黨人內部產生了對馬克思全面系統以唯心主義人道觀為特色的民主社會主義。造成了無產階級政黨分裂,工人階級運動分裂,客觀有利於資產階級統治,被資產階級有意識的不遺餘力的全面利用。所以才會那麼反感和敏感。列寧對民主社會主義進行了系統而成熟的批判,在這個理論基礎上進行了無產階級十月革命。這其中競爭太激烈歷史太長了。反覆出現有其經濟形態的基礎。有興趣可以看看人大編的第二卷。


這個問題,讓老馬自己來回答:

「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並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佔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復歸,是自覺實現並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範圍內實現的復歸。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鬥爭的真正解決。」

「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佔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人對世界的任何一種人的關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直觀、情感、願望、活動、愛,——總之,他的個體的一切器官,正象在形式上直接是社會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樣,是通過自己的對象性關係,即通過自己同對象的關係對對象的佔有,對人的現實的佔有;這些器官同對象的關係,是人的現實的實現……是人的能動和人的受動,因為按人的方式來理解的受動,是人的一種自我享受。」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由於唯物主義在形而上領域不足以解決意識和對象、主觀與客觀的矛盾,所以唯物主義最終會滑向其中一方。
一方面強調客體、物質是為人的存在,強調個體的抽象自由,這就是人本主義,也就是生存論、存在主義。
另一方點,強調客體的客觀性、科學性,強調外在於主體的力量,以及主體在外在性力量之下的被動性,就會陷入科學主義、國家主義。
前者滑向主觀唯心主義,後者滑向機械唯物論。
持唯物主義觀點的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在理論層面傾向於前者,在政治實踐領域傾向於後者。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意思啊。

我記得以前在知乎看到一種說法,稱愛因斯坦曾表示自己非常尊重列寧,雖然他的做法未必對,但他確實是人類的良心。這樣的人嘛,就好像勇者一樣,他敢跟惡龍斗。而知乎俠們都知道,勇者是肯定要變成惡龍的,因此還是知乎俠更高明些。但勇者還是得有,因為最初的勇者有良心(本著人道主義出發)嘛。

列寧是怎麼說的呢?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絕非是出自某些「偉大人物」的「善良(人道主義)」的願望。而是要走在人民前面,也就是要代表著最先進的生產方式的群體,才是馬克思主義。

那麼這個人道主義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社會主義的關鍵,就在於生產資料公有制。資本只追求利潤,他瘋狂的繁殖和毀滅。浪費大量的資源,扼殺新的事物。而生產資料公有制不但可以解放生產力,而且也不會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自然而然,勞動者也會擁有更多的生活資料,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資本家瘋狂浪費,窮人屌蛋精光。在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中,勞動者的生活會更有保障,人民會有足夠的生活資料。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資本惡意鼓吹消費,惡意製造需求。所以,所謂人道主義,應該是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的人道主義。

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是什麼?是推翻三座大山,是工廠,水電站,農業集體化和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是人人可以找到勞動崗位,不必擔心失業與下崗。而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不存在追逐利益的本質,也就不會出現各種匪夷所思,魔幻現實主義的故事。

資本主義的人道主義又是什麼呢?先貼一段恩格斯的話吧:  
……千萬不要以為「有教養的」英國人會公開承認這種自私自利。相反地,他用最可恥的偽善的假面具把它遮蓋起來。怎麼,難道英國的財主就不關心窮人?他們不是已經創辦了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的慈善機關嗎?呵,不錯,慈善機關!你們吸幹了無產者最後的一滴血,然後再對他們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滿的偽善的心靈感到快慰,並在世人面前擺出一副人類恩人的姿態(其實你們還給被剝削者的只是他們應得的百分之一),好像這就對無產者有了什麼好處似的!這種布施使施者比受者更加人格掃地;這種布施使得本來就被侮辱的人遭到更大的侮辱,要求那些被社會排擠並已失掉人的面貌的賤民放棄他最後的一點東西——人的稱號;這種布施在用施捨物給不幸的人打上被唾棄的烙印以前,還要不幸的人卑躬屈膝地去乞求。

只要五千美元,你就可以飛去非洲用一個假期的時間給非洲的孩子們蓋房子,雖然你蓋的太次蓋完之後工人還得拆了重蓋。你還可以擁抱非洲的孩子們,告訴他們上帝和他們同在。慈善中介憑此賺的盆滿缽滿繼續走他們的資本主義道路,而你也可以拍上幾張照片發在社交軟體里,告訴你們的朋友們你有多麼酷多麼善良多麼他媽的人道主義。而非洲的孩子們呢,他們仍然營養不足,疾病肆虐,沒有工作崗位或者做著奴隸的工作掙一兩個美元。在痛苦和死亡之中產下下一代,然後繼續為白皮豬們貢獻血和汗還有精神滿足。

資本主義的慈善,募捐,從來離不開他們生意的本質。因此也常常演變成了洗錢和詐騙,沒有演變的(我懷疑是不是真的有)也在為洗錢和詐騙作掩護。就像和平教和女權主義一樣,人類的矛盾還真是具有普遍性。

那麼為什麼要批判馬克思的人道主義呢?列寧的這段話說的再好不過了:
馬克思的學說在今天的遭遇,正如歷史上被壓迫階級在解放鬥爭中的革命思想家和領袖的學說常有的遭遇一樣。當偉大的革命家在世時,壓迫階級總是不斷迫害他們,以最惡毒的敵意、最瘋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謠和誹謗對待他們的學說。在他們逝世以後,便試圖把他們變為無害的神像,可以說是把他們偶像化,賦予他們的名字某種榮譽,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壓迫階級,同時卻閹割革命學說的內容,磨去它的革命鋒芒,把它庸俗化。現在資產階級和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者在對馬克思主義作這種「加工」的事情上正一致起來。他們忘記、抹殺和歪曲這個學說的革命方面,革命靈魂。


人道主義,人類的良心,人類歷史最偉大的英雄,中國最後一個有龍氣的皇帝,鋼鐵般堅韌的意志,民族的大救星,一心一意為人民,搞過的女人數不勝數。

你看,現在主流就是說這些,哪怕往死罵都可以,往死罵也是言論自由嘛。但你就不能提階級鬥爭,誰提誰死。所以所謂人道主義,不是他皮上寫著人道主義就不能反對了,他皮下面是什麼呢?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契訶夫有一作品,名叫《閣樓上的房子》諷刺的就是人道主義。有興趣得朋友可以看看這位俄國魯迅的說法,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今天讀來仍是回味無窮。

截取一段:
「是的。依我看,瑪洛焦莫沃村完全不需要醫務所。」
我的氣憤傳到她身上。她看我一眼,眯起眼睛,問道:
「那麼需要什麼呢?風景畫嗎?」
「風景畫也不需要。那裡什麼都不需要。」
她脫掉手套後拿起一份郵差剛送來的報紙。過一會兒,她顯然克制住自己,小聲說:
「上星期安娜難產死了,如果附近有醫務所的話,她就會活下來。我以為,風景畫家先生們對此應有明確的看法。」
「我對此有十分明確的看法,請您相信,」我回答說,但她用報紙擋住我的視線,似乎不願聽我 的,「依我看,醫務所、學校、圖書館、藥房等等,在現有的條件下只有利於奴役。人民被一條巨大的鎖鏈捆住了手腳,而您不去析斷這條鎖鏈,反而給它增加許多 新的環節--這就是我的看法。」
她抬頭看我一眼,嘲諷地一笑。我繼續說下去,竭力抓住我的主要思想:
「問題不在於安娜死於難產,而在於所有這些安娜、瑪芙拉和佩拉吉婭從早到晚彎著腰幹活,力 不勝任的勞動害得她們老是生病,她們一輩子為挨餓和生病的孩子擔心,一輩子害怕死亡和疾病,一輩子求醫看病,未老先衰,面容憔悴,在污穢和臭氣中死去。她 們的孩子長大了,又重複這老一套。幾百年就這樣過去了,千千萬萬的人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只為了一塊麵包,成天擔驚受怕。他們的處境之所以可怕,還在於 他們沒有工夫考慮自己的靈魂,顧不上自己的形象和面貌。飢餓、寒冷、本能的恐懼,繁重的勞動,像雪崩一樣堵住了他們精神生活的道路。而只有精神生活,才是 人區別於動物的標誌,才是他唯一的人生追求。您到他們中間去,用醫院和學校幫助他們,但您這樣做並不能使他們擺脫束縛,恰恰相反,您卻進一步奴役他們,因 為您給他們的生活增加了新的偏見,您擴大了他們的需求範圍,且不說為了買斑螫膏藥和書本,他們就得給地方自治會付錢,這就是說,他們得更辛苦地幹活才 成。」
「我不想跟您爭論,」麗達放下報紙說,「這一套我早聽過了。我只想對您說一句:不要袖手旁 觀。的確,我們並不能拯救人類,而且在許多方面可能犯錯誤,但是我們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們是正確的。一個有文化的人最崇高最神聖的使命是為周圍的 人們服務,所以我們盡我們的能力這樣做。您不喜歡這個,不過一個人做事本來就無法叫人人都滿意的。」
「教農民讀書識字,散發充滿可憐的說教和民間俗語的書本,設立醫務所,這一切既不能消除愚 昧,也不能降低死亡率,這正如你們家裡的燈光不能照亮窗外的大花園一樣。」我說,「您並沒有給他們任何東西,您干預他們的生活,其結果只能使這些人生出新 的需求,為此付出更多的勞動,」


成熟的馬克思肯定不是人道主義者,但是從文獻學的梳理來看,阿爾堵塞的斷裂論也是很難成立的。
老阿的文獻學就那個樣,人家趕的是結構主義的時髦。


相關文章:

超越人道主義,走向歷史唯物主義 - 哲學 - 馬列之聲 - Voiceofmarxism

與人道主義決裂是馬克思哲學革命的實質 - 哲學 - 馬列之聲 - Voiceofmarxism

人不應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點 - 哲學 - 馬列之聲 - Voiceofmarxism

人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 - 哲學 - 馬列之聲 - Voiceofmarxism

簡評「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 - 哲學 - 馬列之聲 - Voiceofmarxism


之前的筆記,以後有機會會更新答案:
2017年12月23日更新#
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傾向涵蓋的範圍有點泛,既有一些反斯大林主義者,又包括某些斯大林派的同路人(如盧卡奇和薩特),反斯大林主義者里既有曼德爾這樣的革命馬克思主義者,也有西方學者里傾向改良主義的費舍爾教授等人。大概一些特點可以羅列如下:
1.按照大陸哲學傳統,有一種「主體理論」,這種主體理論在唯心主義傳統里被認為是獨斷的,康德試圖通過感性直觀、黑格爾則試圖通過主客體統一解決獨斷論,馬克思主義主體理論則是被安放在歷史維度下的,強調人既受到外界環境的限制,又有創造歷史的主觀能動性,對應在歷史研究上有一種普羅列塔利亞的歷史觀,比如跟阿爾都十足論戰的湯普森曾寫過《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多少熱情頌歌了英國無產階級反資本主義形成自身的歷史過程,而湯普森曾參加過英國斯大林派,所以一部分有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傾向的學派也被叫做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學派。
02.非常推崇早期馬克思的「異化理論」,這個理論的源頭是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黑格爾體系里蘊藏著一種「實在論」,實在本身的辯證法不是基於意識形態的,而是世界歷史的產物,推動歷史辯證運動的因素,乃是歷史中實際存在的否定力量,即勞動和鬥爭。實在對自身的辯證否定得以實現的現實條件,是通過鬥爭和勞動實現「實在的否定」。它也是社會關係的產物,異化勞動內部蘊含著對自身的否定因素。這就是馬克思從黑格爾哲學繼承的遺產。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否定,無產階級顛倒了對資產階級的主奴意識,在44手稿還沒有發表的時候,盧卡奇就在《歷史與階級意識》里提過「物化」,到了44手稿被炒作爛的七十年代,曼德爾也還專門寫過「異化」的書,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非常重視這個概念。
3.非常強調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或意識形態(所謂「總體性」)對革命無產階級的作用,見柯爾施《馬克思主義與哲學》,不同於阿爾都塞和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為了把馬克思主義同舊形而上學劃清界限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反哲學」而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一種實證的科學,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傾向的思想家特別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三個創始人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一種「哲學的實現」。
4.貌似「反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不承認辯證法的第三個規律——「否定律」,認為黑格爾的圓圈假設了歷史的目的論,有一個起點和終點,而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發展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像伊壁鳩魯的原子做偶然相遇的運動,達到一種「反決定論」態度。這其實是一種誤讀:老馬的否定辯證法只是強調一種社會革命作為總體任務的迫切性。
5.製造青年馬克思和老年馬克思的對立,反對晚期馬克思的階級鬥爭理論包括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淡化資本論里那種對共時性結構的科學研究,的確有蘇聯共產黨二十大背景。
6.就此而言,其實確實很難把握,一部分所謂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者轉向了改良主義和反對無產階級專政立場,但如法蘭克福學派里的贊成無產階級革命的學者還有曼書記他們,多少還是持有無產階級專政觀點的,至於曼書記在實踐中的騎牆,此處不做展開。
7.結構主義內部也有反對阿爾都塞完全驅逐走馬克思主義里黑格爾傳統的弒父舉動的,巴迪歐通過「事件」重建一種馬克思主義的「主體理論」,也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8.第二國際和斯大林的機械唯物主義,在無產階級需要變革的年代,丈量了歷史老婦人的體溫,卻把溫度計藏起來,不給勞動群眾看,阿爾都塞的努力是在經濟基礎上加了層意識形態的獨立作用,但它終究沒辦法解決理論和實踐的不平衡,以至於巴迪歐朗西埃跟他告別了,而馬克思主義者里有人道主義傾向的那些革命者們,則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一種「實踐哲學」,要在歷時性的進程里通過社會實踐實現一種哲學與政治的統一,當然這內部也有區別,比如盧森堡是自發論者,葛蘭西會強調政黨塑造集體意志的作用。
9.中國學院里那部分崇毛學者,因為阿爾都塞的政治傾向,大量引進他的著作,而跟他進行論戰的沙夫、湯普森的東西只介紹了少部分,受到的關注程度也不一樣,至於六十年代末結構主義派和西德歷史主義派的論戰,大量西德歷史主義立場學者的著作並沒有翻譯過來。
10.不過因為《資本論》的存在,馬克思已經用了一種科學抽象的方法去考察資本主義社會,而不是簡單像早期一樣,只是做價值評判,他揚棄了年輕時期的那種人本主義的外在歷史觀,所以,可能需要跳出「人道主義」和「反人道主義」二元對立的範式,也就是說嚴肅的革命者應該強調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分析不能是拍腦袋的,但那種對超越性革命綱領的強調,比如「無產階級自我解放」、「無產階級是反資本主義鬥爭主體」、「階級獨立立場」,在我看來,可能並沒有過時,但口號背後要給出能推敲的實證的解釋。


孟子有一次見齊宣王,說到:大王,我聽說你有一次看到一頭牛要被拿去當祭品,覺得的很可憐,然後就讓換一隻羊。
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

嗯,這個故事說的就是普通的人道主義。
一般的人道主義,看到牛可憐就讓換頭羊,但是羊也要被拿去當祭品,當然這個看不到就不心疼了。
放到現在說就是,大家看到報導員工被老闆壓迫很關心,但看不到的就不關心了。
而馬克思主義則是要廢除祭祀(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這個制度,牛和羊都不會被宰殺(剝削)。
所以,對於馬克思主義來說革命本身就是最高的人道主義,而現在普遍說的人道主義不過是人的同情心而已,如齊王之於牛而不見羊乎。


  1. 馬克思給馬克思主義奠了基,現在,馬克思主義是一座殿堂了:馬克思的著作,後人對馬克思著作的解構/解釋,後人歸屬於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以及基於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實踐......這些構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的思想,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無論奠基人當初想要把這個殿堂建設成哥特式還是中式建築,都已經無法改變目前馬克思主義的現狀了。
  2. 如果諸位承認列寧之後的社會主義革命者及其理論歸屬於馬克思主義的話,那麼,這些理論和社會實踐,初步可以判定,是和人道主義有很大的不兼容的地方的。馬克思原先可能是想用什麼人道的方法消滅階級,但是,實踐中階級的消滅伴隨著肉體生命的消滅,這明顯不人道。
  3. 至於其他未能完成實踐的馬克思理論,是否具有人道主義成分,鑒於各類對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本身,以及人道主義本身,名詞概念定義的各種解釋太多,我無能判定。

馬克思主義裡面有一部分人不叫人叫階級敵人,人道主義裡面所有人都叫人。


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要完蛋,不是因為資本主義邪惡,而是因為資本主義運作機制有不可修復的缺陷。

區別就是醫生認為你病危和噴子咒你病危的區別。

如果隔壁大媽跟你說,醫生說你病重是出於他知道你多行不義,快去廟裡捐香油就能保平安了。大媽該不該批判?

醫生當然有自己的道德判斷,知道你多行不義,他也會對你的受害者表示同情和對你表示鄙視,但他開的葯里不會夾帶「多做善事」這一味。


趁著等公交的時間簡單答一下

早期的馬克思的哲學就包含了人道主義的思想


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就是包含極大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其中。馬克思的人道主義思想從博士論文,到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達到頂峰,最後在關於費爾巴哈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都有表述。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很明確的說: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他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又論述到:共產主義是以揚棄私有財產為中介的人道主義(大致是這麼說的)。
青年馬克思思想中,人的問題、人的本質問題佔據了極大的成分。馬克思曾明確的說人就是類存在物,就是自由自為的存在。而共產主義是作為人的本質真正的復歸,是解決異化的真正辦法,所以人道主義是解決異化後的人的生存方式。

人道主義的思想直接被西方馬克思主義所繼承,從法蘭克福學派開始就不斷的論證。弗洛姆很明確地提出要建立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此外薩特等也深受其影響,薩特後期轉向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其中也繼承了馬克思的人道主義思想。

說人道主義和共產主義或者是馬克思主義是對立關係是大錯特錯的。現在中國學術界早就承認了馬克思的人道主義思想成分,可以在任意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查閱到。


大概說說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很準確,希望之後可以有大神詳細解答下。

單看人道主義概念本身,是沒有意識形態的區別的。這一概念在古代西方哲學中已有萌芽,文藝復興中得到發揚光大。在文藝復興之前的神學統治下,人道主義提倡的理性以及人的價值是對抗宗教統治的工具,這也是資產階級要求政治地位時,對抗教廷統治的思想武器。在之後的幾百年間,從洛克到盧梭,人道主義的具體解讀雖有不同,但是大體上還是圍繞平等啊,自由啊,博愛啊這些概念。仔細看看歐洲近代史上的國家,「建立起自由平等博愛的共和國"幾乎是必備口號。因此,尤其是我朝為代表的意識形態屢遭詬病之後,一定程度上大家會有一個印象:人道主義是一個很洋氣的,和意識形態是啥有很大程度聯繫的概念。妄測一下,題主的問題里大概也有幾分這個意思吧。

馬克思早年也是個人道主義者,畢竟人家好歹是進步青年,那陣子很時髦的自由啊,民主啊,他也很贊同。他的思想轉變發生在1844年前後。馬兄畢業工作了。在我們所說的《萊茵報》時期,他下了基層體驗生活,看到了基層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狀態,回頭想想自己博士論文吹過的牛,突然發現不對勁:假如說自由真的是上天賦予的人權,眼下生活的是號稱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家,為什麼有人有極大的自由,有人的自由卻處處受限?於是就有了之後的《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從現實的角度解讀了人的本質,再上升到階級的層次,分析了人道主義。題主你想想,要是現在一個出身牛逼的X二代,跑過來跟你說,我們生而平等,你信么?不是我要批判一番,因為這個社會有分工,有限的資源要分給能力不同的人,所以實現所謂的人道主義的平等只能是畫餅。挪威,瑞典什麼的說自己民主平等,大家也認同,畢竟你們有錢嘛。你跑去東歐北非幾個國家,民主是民主了,你平等了么?這也就是馬克思所批判的,不能脫離階級分化的現實談所謂的平等。其實到這裡,人道主義也出現了分化,一個是方法論上的人道主義,一個是倫理價值上的人道主義。馬克思確切講在在方法論上已經轉向了歷史唯物主義,而在最終的價值上,即「解放全人類」上,還帶有很濃厚的人道主義色彩。

至於80年代的探討,題主如果對高中歷史書有印象的話,南方談話那一章有一句:90左右,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化。簡簡單單一句,可以體會到多少東西啊。蘇聯在斯大林之後,就開始了所謂的「人道的社會主義」實驗,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國內矛盾越來越尖銳,口號向西方倡導的民主靠攏的越來越明顯,但國內的矛盾卻一天比一天尖銳,背後原因還是經濟不行了,人民都去吃土了。這也可以看出所謂的人道主義口號是多麼虛無的一個東西。80年代初,嚴肅的氛圍放開了,我朝的各個角落思潮湧動,社會主義陣營邊境的和平演變口號自然也傳到了國內。當時鄧公對此不能說沒注意,83年他就公開表示:「現在有些同誌喜歡談所謂的人道主義,人的價值,資產階級喜歡標榜自己是人道主義,講我們反人道主義,其實他們不知道,不管資還是社現在都不能講人道主義,我們人民的生活水平還不高,不能靠談論人道主義來解決,只有踏踏實實建設物質文明來解決。」不得不說老人家的姿勢水平確實不知道比那些西方的高到哪裡去了,他都如此表態,國內其他人當然不敢搞個大新聞。所以也奉勸網上的噴子們,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啊


「馬克思主義」里的「人」,是「人民」
「人道主義」里的「人」,是人


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和人道主義相對立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人道主義的,完全對共產主義在蘇聯造成的人道主義災難視而不見。

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的演進是有目的,歷史的發展,最終是要淘汰資本主義,進入共產主義。

通俗說,這就意味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資產階級是註定要被歷史的車輪碾碎的。

但是資產階級也是人啊,按照人道主義的觀點,資本家也是人,他們的幸福和命運和無產階級的幸福和命運具有平等的價值,憑啥資產階級就要被碾碎呢?

馬克思卻認為,無產階級就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無產階級活埋資產階級,並不是在犯罪,而是在履行某種歷史使命,無產階級,從某總角度來講,那就是「上帝的選民」,這不過這裡的上帝是歷史唯物主義而已。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的衝突所在。


先來個定義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一種歷史哲學,一種說明資本主義何以必然滅亡並何以最終被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取代的哲學。這一哲學在歷史唯物主義(對經濟因素是人類歷史的最終決定力量的信仰)的基礎上發展成了由馬克思恩格斯界分出的「科學社會主義」。

正統馬克思主義:由普列漢諾夫創造的,為蘇聯特殊體制服務的,帶有強烈機械論和歷史必然性的馬克思主義。

現代馬克思主義: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及新馬克思主義,在蘇聯式的馬克思主義失敗後以黑格爾哲學為基礎,藉助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女權主義甚至理性選擇等理論工具來解釋為什麼馬克思預言的未來未能成功的原因。(不過好像目前來看連最初的目標都沒了,變成身份政治貼標籤大戰,前面這句話是私貨)。

參考著作:《政治學核心概念》安德魯·海伍德

回到題主的三個問題上來,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人道主義是資本主義的?什麼時候開始批判人道主義的?

這三個問題本質上其實是一個問題,那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是如何產生的。(待續)


推薦閱讀:

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意義在哪裡?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什麼區別聯繫?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相比,其優越性在哪裡?
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對你學習有什麼啟發?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答?

TAG:哲學 | 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人道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