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將會是手機市場重新洗牌的一年嗎?

如題,看到有人在說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將會重新洗牌


2018年肯定會是手機市場重新洗牌的一年。

等等,先別急著噴我。

你們說的手機市場是這樣的:

我要說的手機市場是這些手機市場:

大家的答案都是在手機品牌中討論,關於大廠之間的競爭不敢亂下定論。

腦洞可能比較大,我要說的是中國的手機批發市場、手機賣場;在2018年肯定是新一輪的洗牌。

曾經的南華強、北中關。

如今中關村已經死了,華強北的生意也越來越差。

2018年必然是手機賣場、手機批發市場大變革的一年。

手機批發市場的現狀

以華強北為例子,遠望市場的沒落,飛揚市場的崛起都跟整個中國的手機銷售方式有著巨大的聯繫。

2011-2014遠望市場,憑藉著iPhone4/4S的東風,水貨手機迅速崛起。

以遠望為主的全新水貨手機市場很快成為華強北最有影響力的手機市場,乾死了明通為代表的山寨手機市場。

之後的水貨手機就沒有那麼的火了,遠望市場主要產品為:國行蘋果、華為、小米........以及蘋果水貨手機。

因為線上電商的衝擊,很多實體店老闆,甚至消費者直接看到遠望的所謂批發價格都感覺:怎麼比京東的還貴?

批發的價格,比京東的還貴。這在以後應該會更加常態。

對於實體店來說,這個階段的主力產品變成了OPPOVIVO。

關於OV的成功,除了線下實體店的布局之外,應該很大部分的因素得益於OV強大的控價體系,讓幾乎這個階段生存困難的手機實體店看到了希望,一台OV頂上十台小米真不是亂說。

OPPO的線上線下控價,讓消費者在線上感受不到便宜,反而線下更好的服務、活動,甚至更優惠的價格,不懂配置的消費者當然選擇線下實體店。

中國的消費者不在乎便宜不便宜,在乎的是自己是不是佔到了便宜。

扯遠了,說回手機批發市場這塊。

遠望市場在這個階段,因為確實沒有價格優勢,市場慢慢沒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遠望依然是華強北最繁華的市場之一)

這個階段伴隨著飛揚的崛起是正是因為新機的不賺錢,一部分的手機從業者搭上了OV的快車,沒有搭上車的手機從業者將目光看向了比較不透明的二手手機市場。

2015-2017年,大量的手機店湧向二手手機行業,做二手蘋果手機的飛揚市場迅速崛起,成為了華強北人氣最旺的手機市場。

手機批發市場的洗牌方向

前面一段說過,大量的人湧入二手手機行業。中國人都是喜歡扎堆做生意,看哪個掙錢,就一窩蜂湧入。

手機批發市場沒落成為必然,類似香港的統貨公司成為新趨勢。

歷史的軌跡總是趨同的,相信現在在飛揚拿貨的背包客們(包括我們自己不是自己來貨的時候)感覺:飛揚的價格真是貴啊!

價格越來越透明,小商戶受到的價格衝擊也越來越大。散戶將會被洗牌。

批發市場的二手手機出貨,將主要在華強北這條街道的辦公室直接進行。飛揚市場將成為價格非常透明的半零售市場。

中關村都死了,華強北還會遠嗎?

(此處華強北僅僅指代手機批發市場,其它高新產業不了解不敢妄言)

未來的零售方向是線上線下融合。

對於實體店,很難以一個直接的手機販賣店生存。消費者換機的時間周期也越來越長,單純的賣手機的商家未來應該是漫長的冬天。

未來手機實體店的發展方向為:大廠的線下加盟店、售後中心、二手手機回收點等手機為主的電子產品綜合服務點。

賣手機只會越來越難,線上線下的衝擊還會越來越大。

2018的手機批發市場將會活的越來越艱難!


華強北二手手機販子

喜歡點贊加個關注吧


那得看你如何定義洗牌了。

如果你是說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手機銷量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個品牌上。其他小眾品牌壓力越來越大,甚至淘汰的話,那麼,是的,接下來,每年都是。

因為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開始由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了,蛋糕變大越來越慢了。因此現有品牌要想擴大銷量,只能搶別人的蛋糕了,因此你爭我奪,越來越血腥。

但你要說,是像當時蘋果崛起,諾基亞衰落;小米崛起,傳統中華酷聯排名解體;OV崛起,小米差點掉隊。這種劇烈的洗牌,那就很難出現了。

蘋果崛起,是定義了智能手機的方向,大環境變化,諾基亞跟不上轉型,因此衰落。

小米崛起,是把握了國內智能手機換機潮,因此強勢崛起。而傳統手機廠商很多沒跟上變化,因此中華酷聯的傳統排名解體了。

OV崛起,是利用自己的線下優勢和營銷優勢,把握了三四線換機潮,因此崛起,而小米線下太弱,因此差點掉隊了。


接下來,國內很難出現大的環境變化。但也不是沒有。


一個是消費升級,一個是線上線下融合(也就是新零售)


消費升級不是說只買貴的,而是人們不會一味地看重價格低,而是會綜合體驗等方面考慮。比如說,十塊錢能買到九分體驗,和十二塊錢能買到十五分體驗。那麼人們會更加傾向於買十二塊錢的,因為人們認為這才是更加有「性價比」。


所以,接下來是全方位的競爭,人們不僅會看重價格,還會注重用戶體驗,渠道是否完善,售後怎樣,外觀好不好等等方面,不再一味地要求價格低。


而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這主要是線上和線下都有各自的掣肘和優勢。

線上渠道更加扁平,因此價格可以更低,線上選擇面可以更廣等等。但線上缺乏可獲得性和體驗性。

可獲得性就是說,我買東西能不能立即獲得,能不能買完拿著就走,線上還需要等快遞,這對於很多人來說,覺得還不如去店裡買完拿著就走方便。

體驗性,就是可以拿著把玩,試試產品究竟怎樣,畢竟線上實在是太「虛」了,很多人不相信線上,畢竟線下可觸摸,可實際體驗。

所以未來不會是線上的,也不會是線下的,而是線上線下融合的。


小米曾經憑藉線上渠道崛起,但是線下太弱,差點掉隊。

OV曾經線上太弱,後來憑藉線下優勢,把握了三四線換機潮崛起。因此OV崛起。

而華為,一開始學小米,開發線上。然後後來OV崛起,又迅速學習OV,開發線下。因此華為這方面比較均衡,所以現在目前,它還是老大。

至於未來,就看誰能把握住消費升級,和新零售了。

有短腿就會被淘汰,現在蛋糕就那麼大,國內的競爭會越來越劇烈的。這也算是一種洗牌吧。


個人覺得,不會重新洗牌,但是國內極有可能退回到2015-2016的市場,三星也許會因為國人的淡忘而逐漸回升,華為應該還會坐穩國內第一把交椅,OV也許會因為線上市場的反撲以及三四線城市逐漸信息透明而略有下滑但絕不會動搖根基,小米的成功與否還是決定於供應鏈和高通是否作死

借著玻璃機身+全面屏,2017年的手機市場迎來了一次換機大潮,大量消費者在今年都完成了一次手機的更換

當屏下指紋還沒有完全成熟,手機續航因為電池瓶頸只能靠大屏硬撐,曲面屏異形屏等概念無法達成下一次創新時,當消費者手裡還拿著一年左右的手機而且性能還基本足夠時

作為消費者,購買慾望應該會進一步下降

國內手機已經不是存量市場了,簡直就是減量市場

廠商們想要突破,只有海外市場

在歐美市場依然因為專利問題而被封鎖時,印度和非洲也許會成為決定性的戰場

但是我們同樣也要看到,華為其實本業從來不是手機而是通訊相關的一系列產品,小米也逐漸完成了從單一產品到生態鏈的搭建,而那些現在才反應過來的手機廠商們,有的還在靠著老本行試圖加固自家的碉堡,有的想要開疆拓土卻才發現外面早已是一片紅海

華米OV還會繼續霸權,魅錘努金也不會甘於人下而努力尋求突破口

市場的變化是逐漸的,不是突然的,蘋果直到4/4S系列才成為了高端手機的皇帝,AMOLED也蟄伏許久才被市場接納,洗牌一直在發生,但是從不是雪崩

分析市場,預判未來,也許要更長遠的看

這次寫的很隨意,有些沒邏輯,諸位湊活著看吧


大概14-15年有過一次大洗牌,絕大多數小互聯網品牌都倒了。

從那一次挺過來的廠商戰鬥力都已經很強了,而且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包括鎚子,都是經過大浪淘沙的,他們都沒有那麼容易死。

現在的階段,國產做的只是 技術跟進和本地化,也就是成本優勢,

下一次變革是什麼樣子真的不好說,不過掌握供應鏈和轉型快的企業更容易活下去。


2018年會是比較微妙的一年。

我們可以看到17年之前手機業的改變是指紋和快充,這兩是對於手機體驗比較關鍵的點。

而18年可能會普及什麼新技術呢?

屏下指紋,面部解鎖,全面屏,這三加起來其實就一句話——大屏手機翻身做主人啦!

無線充電——脫了褲子放屁的技術,除非加上遠距離三個字。

人工智慧——誰能告訴我現在人工智慧有啥真正有用的使用場景?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18年的手機業即將是一個缺乏刺激點的一年,華為任正非在說不要放棄低端機,意思就是說開拓低端市場,讓沒有手機的人買手機——你不可能讓一個窮人去買高端機,不管營銷再怎麼牛逼,就是買不起。

小米雷軍在年底宣布要在印度投資一百家企業,要把小米模式搬到印度去,同時雙十一剛剛過去,我們可以看到小米撐起銷售額的已經不全是手機了,智能家居生態鏈佔了半壁江山。隔壁榮耀還在降價刺激銷量的時候,具有先發優勢的小米生態鏈成為了小米穩固的護城河。

高端手機被蘋果穩穩抓住,中端手機廝殺得血流成河,17年瘋狂發布手機的魅族和360今年已經沒啥存在感了,魅族的pro7此時已經降價到了兩千以下的價位,成為跳水之王。樂視已經成功自爆,手機現在想修都找不到地方修,消費者一臉迷茫。努比亞,金立,酷派,下半年也顯露疲態,金立還遇到了個倒霉代言人薛之謙……

余承東跑到深圳小米旗艦店去逛了逛,發現小米生態鏈已經走遠到了一個誰都想不到的地步,小米之家開到哪,華為店就跟到哪的戰略在手機周邊產品研發乏力的情況下,反而成為了華為的拖累。華為之前跟風做了一款插線板,參數上比小米多了一個快充,個頭更大,卻貴了很多,在競爭上面雖然手機在高端打開了局面,奈何線下店上卻輸了一招。

OV在音樂手機,快充手機,自拍手機之後,R11、R11S、X20明顯沒有R9時代那樣統治級的營銷優勢了,僅僅是跟風一起炒作了全面屏,而OV式的全面屏我們很難說是能刺激換機的一個營銷點。小米在做出了MIX之後,對整個品牌的口碑力挽狂瀾,第二代則是將這種全新的手機結構搬到了實用的層面上去,擺脫了概念機的束縛,也建立起了獨屬於小米的一套話語權。

事到如今,17年能真正算得上手機業變革的,並不多,這一年沒有多少新機,口水仗也少了,雖然很多小品牌的倒下空出來的用戶流向了HOVM,但是市場整體並沒有明顯的增長,手機行業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瘋狂擴張了。

AR技術預示著也許會出現當年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那樣對於蘋果手機銷量的拉動,但是之前的VR告訴我們,也許這又是一次資本的炒作,畢竟pokemango的成功與其說是AR的成功,不如說是任天堂IP的成功。而除了這個例子之外,愛瘋X最近很火的面部識別的玩法,在PC端可以用很廉價的攝像頭+軟體輕鬆實現。

人工智慧和智能音箱一樣,每家都在做,都在炒這個概念,消費者買回家之後卻不知道是幹嘛用的。智能這個詞對於公司來說,工廠來說,有很重大的意義,但是面向消費者的時候,卻還是拿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概念多於實用。華為和蘋果在大肆宣傳人工智慧晶元的時候,高通晶元早在820時代就已經有了神經處理引擎,660發布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晶元有一個機器學習的特性,同時也發布了一套神經處理引擎軟體開發工具包(SDK),即使高通做得這麼早,卻也看不到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績出現,反而谷歌針對拍照使用的晶元,做出來的單攝景深效果讓大家驚嘆了一把。

2018年,手機行業會有越來越多的硬仗,手機銷量的背後是手機存量的大增長,對於沒有手機的人來說換機的時候考慮的是大品牌,而手裡已經有手機的人,再次換機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比較了,單純的概念營銷也越來越難,消費者越來越趨向於理性,手機廠商需要拿出更加具有說服力的東西,才能讓消費者掏出腰包里的錢了。

所以你要問我洗牌會發生嗎?我告訴你,已經在發生了。

而2018年會發生一些什麼新的事情呢,就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吧,說不定技術發生了革命呢?

如果電池技術革命了,續航翻了幾倍,那麼手機會不會上一些高功耗的技術呢?比如全息技術?

電池革命還會帶來小型設備的春天,智能手錶會不會迎來春天呢?一個可以滿足功能機級別的智能手錶,同時可以使用微信,擁有一周的續航,可以無線充電,這樣的智能設備會不會漸漸替代手機呢?

電池能量密度的革命也會讓手機再一次走向更輕更薄,以後會不會出現紙片一樣薄的手機呢?

無電池手機在實驗室中已經出現,依靠空氣中的能量波能量粒子來提供電量,可以滿足基本的打電話的需求,這項技術又會帶來什麼改變呢?

手機市場也許會走向寒冬,但是技術的變革不斷在發生,每一年都有新的動態,作為消費者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手機行業大洗牌靠的是什麼?蘋果出來後有一次大洗牌,小米出來後國內有一次大洗牌。

蘋果是因為帶來了技術上的革命,小米是銷售模式的革命。這種才是大洗牌,至於自然發展的情況下有些廠商跟不上時代被出局,那不叫洗牌,那是自然規律。

所以我們現在不會知道將來會有怎樣的革命,預測自然是沒有意義的。


2018年的中國手機市場,大玩家(HOVM)的地位撼動不了,小玩家(魅族鎚子,還有沒什麼關注度,但是銷量又不可忽視的金立)的機會不多了。

真正會洗牌應該是手機零售行業,小渠道很難撐過去,就我這個小區域來看,現在已經有不少老闆想退出了,目前還是在運營商體系內部尋找接盤的人,等到明年可能就要公開轉讓了,大渠道虧得起,虧個一年兩年還能撐得過去,畢竟零售行業都是走現金流的,經營好的渠道,資金鏈不會出現大問題,小渠道就不一樣了。


除非2007年那一幕再上演一遍,要當年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級別的人物倒下才叫洗牌,才是改朝換代。18年HOV等一眾廠商能拿出一代產品把蘋果三星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嗎?


散了吧,每年年底都有人這樣說


回答僅針對國內市場...
華為有通訊爸爸,涼是不可能涼的,頂多前進步伐停滯一下。至於ov和小米剛剛和高通簽了大訂單,也不可能說涼就涼。努比亞背後有中興,一加背後有oppo,偏安一隅是沒問題的。
比較痛苦的應該是魅族...說真的從這次雙十一就能看出魅族不僅沒吃下樂視的份額,反而把自己的份額丟了..我覺得明年真的要涼,很有可能是魅族...


謝瑤,之前胡答的,我認真改一下哈。

@系統維護了我 借鑒一下劉總的格式和思路

1 領頭羊的位置牢固,HOVM逐步吃掉others肯定還是這種格局,others越來越難活了,不過我看好明年會變成HMOV。

2 各家已經逐漸從如何讓用戶換機,變成如何維持存量,各項「軟實力」會逐漸發力,比如雲服務、生態圈、等等。

哦,補充一點,線上品牌(小米、榮耀)和線下品牌(OV)逐漸向全能發展

比如小米的小米之家和OPPO的一加

3 國內廠家進軍海外市場進入新階段,小米在印度風生水起,其他家也漲勢喜人,華為和一加的發布會已經在國外首發了。(我個人感情上,還是更喜歡各家在中國首發……)

4 成本

劉總說:

成本持續上漲,對於品牌競爭來看是剪刀差,某些牌子對上不能議價,對下不能溢價,渠道合作夥伴的利益不能保障...這個是致命的,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性價比是不歸路...

總結一下: 低毛利是不歸路,手機賣貴才是王道

由於我屁股坐在消費者這,所以隱隱聽到了一句:窮逼玩蛋去!

話說作為廠商來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想著法的多賺錢看起來是天經地義的,但是雷總在這方面是和傳統廠商唱反調的:

雷軍哈佛演講:高毛利是一條不歸路 會變成用戶的敵人

因為許多公司為了提高毛利率都會從兩方面考慮:提高價格與控制成本。 然而,提高產品價格就是在與用戶慢慢變成敵人,一旦控制成本就會慢慢變成偷工減料。因此,如何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就要看該公司到底有沒有勇氣限制毛利率。

我更感覺,作為廠商,追求利潤肯定是沒錯的,但是只顧著追求利潤,對不對可就難說了。

這個話題太大,也沒有絕對意義的對與錯,這裡就不說太多了,更多討論請移步:如何看待雷軍「毛利率高其實是一條不歸路」的言論?

5 大洗牌

幹掉諾基亞的,不是一台更結實的手機

幹掉柯達的,不是一台更好的膠捲相機

幹掉車載電台的,甚至不是另一電台

幹掉蘋果的導致個人互聯網終端大洗牌的,最終也絕對不是另一個更蘋果的蘋果


個人感覺2018年並不能成為中國手機市場重新洗牌的一年。

先來看看一個總體的情況,下面幾張是從2015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市場份額佔有情況。

2015

2016

2017

可以看出整體來說主要是蘋果、華為、小米、oppo和vivo這幾個牌子佔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而且蘋果的份額有所下降,國產品牌的份額逐年上升。

高端機市場暫無洗牌契機

有人可能會驚訝於蘋果只佔這麼少份額,但其實手機市場能分為高端機市場和千元機市場。高端機市場中仍然是蘋果獨佔了銷量的大頭。

在4000元以上的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上,蘋果憑藉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6S Plus的熱銷還壟斷7月中國高端手機市場. 雖然市場銷售還會持續到2017年年底,但iPhone 6S和6S Plus在5月已經停止對供應鏈的採購,以及停產。

然而下半年新出的iPhone8和iPhone X又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這也導致部分消費者處於觀望狀態從而影響了下半年其他品牌高端機的一個銷售。

其次就是三星和華為,三星得益於 S8和S8+的逐步熱銷,華為方面受益於p10和Mate9,但不管如何都與蘋果有著巨大差距,暫時還沒有出現能顛覆現有高端機市場格局的預兆和契機出現。

中低端機型市場繼續激烈絞殺

中低端機型方面包括2000-3000元的中端機型的和千元機,這個市場主要是各國產品牌的戰場,前幾年三星曾是這個領域比較熱門的品牌,但是由於三星自身的種種問題,加上國產品牌的日益成熟,目前已經被榮耀、紅米等的國產手機追上。

中低端機型市場最大的變化主要這幾年華為逐漸重視低端機型市場,我們能清楚的看到華為榮耀在這個領域的強勢出擊。

華為已經認識到了大眾的重要性,任正非也公開表明了大眾市場對提升華為市場份額的貢獻度,可以認為華為會花更多精力在這一方面上,發展榮耀這個品牌來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根據今年京東「6.18」狂歡節的數據顯示,2000元-2999元價位銷量冠軍是榮耀V9。接著後面發布的榮耀v10自預售開始就始終供不應求,正式開售後現貨依舊稀缺,還得在線上排隊購買。

相對應的,1000元-1499元奪冠的是榮耀暢玩6X,而作為第一款後置雙攝像頭的千元機,它為雙攝的全民普及做出了貢獻,這款手機也是當年雙十一平台安卓手機及全平台千元機的雙料冠軍。

同樣的隨後發布的作為榮耀手機的第一款全面屏手機榮耀暢玩7X,也順勢帶起了千元機的全面屏節奏。全面屏是動輒3000+的中高端旗艦標配,這次則應用到千元旗艦機,一下子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購買機會。而榮耀X系列的獨特氣質依舊在榮耀暢玩7X得以延續。

今年的雙十一中榮耀品牌在天貓+京東的總銷售額超過了40.2億元。剛剛發布上市僅一個月的榮耀暢玩7X也在雙十一中大放異彩,在天貓平台一舉獲得「中國手機單品銷售額冠軍」。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榮耀的勢頭不減,華為的整體份額能有所提升。但是中低端機型市場也是其它國產品牌的主要戰略要地,面對榮耀的發力和攻勢,各大品牌不會坐視,都會結合自身優勢做出應當,以鞏固自身在這個領域的佔有率。

因此,2018年最殘酷的絞殺會在這個領域出現,不過預計2018年應當是中低端機型市場洗牌過程中的一年,洗牌結果應該不會在當年就顯現出來。

總的來說,除非有哪個品牌有改革性的設計,如當年iphone4S一般的震撼出世,2018年手機市場雖會有變化,但不至於到當年中華酷聯時代,只剩華為還有話語權,其它三家的市場佔有率分別被OVM三家取代那種大規模重新洗牌的地步。

高端市場方面,iPhone X的勢頭會一直下去,可能不會有預期的火爆但是蘋果仍會是這個價位當之無愧的王者,其它品牌仍在努力追趕和伺機等待快速縮小差距的機會。

小眾品牌可能會收到較大衝擊而被迫抱大腿

中低端市場方面,殘酷的絞殺仍會繼續,2000-3000元價位的小眾品牌估計是受衝擊最為嚴重的部分,應該會有小眾品牌最終選擇抱大腿,成為HMOV旗下的子品牌,抱大腿失敗的小眾品牌很可能無以為繼。

而作為主力軍團的HMOV在這個領域的佔有率會互有擴張或收縮,但是年內很難出現有人被清洗到掉隊的程度。


怎麼會有這麼多嚷嚷5G的啊,5G是移動聯通電信操心的事情。

2018年還不到手機市場洗牌的時候,但華為、OV、小米的優勢會擴大,一加、魅族等品牌會掙扎著生存下去,其他品牌將越來越缺乏存在感。


我認為洗牌的可能性並不大,

但國內手機行業也無時無刻都在快速的洗牌之中。從目前來看,國內市場已經被HOVM牢牢的握在了自己手中,這四家的總份額每個季度都在上漲,目前已經達到70%以上,急速的擠壓著other廠商們的生存空間。

而2017-2018這個節點,又極有可能是國內智能手機銷量的拐點。目前的新款手機早已不是四五年前那樣,現在的手機能夠有更長的使用壽命,而硬體也不是短板。如果整體市場規模確定向下,在這個寒冬里,各家手機廠商又能怎麼玩呢?

華為

有人說華為有通信爸爸,所以手機市場不會差,這時候我想到了愛立信、諾基亞和摩托羅拉老師。終端手機和通信,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市場,豬養得好也並不代表菜種得好。

但華為在國內的確擁有最好的局面。

在國內品牌中,品牌形象無人能及,硬體積累也是鶴立雞群,甚至連曾經的短板軟體方面也是進入了第一梯隊。在2017年,的確看到了高通高端產品的市場不力,原因有很多,但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華為的發力,一年四五千萬台麒麟9系的終端高端產品的總銷量,已經佔據了國內國內高端安卓手機的大部分。

但華為也有自己的問題。產品始終太過於充滿著工業的氣息,而缺乏用戶最需要的生活氣息;品牌廣告和公關始終出簍子,重數量不重效果的老毛病並沒有好轉。但事實也證明,這點小問題並不能扭轉華為向上的步伐。

華為也是國內雙品牌戰略玩的最好的,因為別人有的不是玩死了副牌就是玩死了主品牌,或者副品牌喧賓奪主了。華為雙品牌是都有旗艦機的,也使得差不多每個季度都有旗艦機發布,也使得華為就不受制於國內旗艦安卓機生命周期太短的制約。同時,華為也是國內唯一能夠做到產品和蘋果三星一樣全球發布並全球十幾個經濟體同時發售的品牌。

華為也是國內少有的,絕大部分用戶和路人都認同其溢價的品牌。沒錯,同樣的配置,性價比不如OVM,但幾乎沒有人會去質疑華為的定價。而OVM每每有定價不是那麼良心的產品,都會被罵出翔。由此,華為有了別人沒有的餘地:不行我就降價,我可以用降價擠死你們。

OPPO

OPPO是目前國內中高端價位手機賣的最好的品牌,這和國內大部分品牌靠低端低價位手機跑量完全不同,3K價位的R系列,每個月能夠獲得300萬台規模的銷量,這真是羨慕死所有友商的成績。

同時,O家的市場團隊非常了得,我認為都足矣作為HVM的老師。能夠準確的把握絕大部分用戶的真實需求,也能夠在最適合的時候,用最適合的價格,推出最適合市場的產品。

但O家短板也非常明顯:自身產品線比較單一。

幾個系列沒有真正的高端配置產品,在明顯消費升級的節骨眼上,Find系列是否回歸還懸而未決;低端產品也沒有競爭力;互聯網開拓上面目前看也不如vivo。

沒錯,發展的好的,往往大部分都不是那些技術上沖在前面的公司,而是最懂市場的公司。但R11s後於vivo X20發布,並在雙十一檔期開賣,儘管R11s比X20更好看,但我也覺得這次OPPO並沒有把這次操盤做完美,導致現在R11s的話題性也不高,R11s是否能夠成功接過R11的接力棒也是未知數,同v家的競爭也好似突然失去了主動性。

2018年已經是被廣泛公認的國內手機市場寒冬了,目前OPPO的主力產品好像還找不到能夠引領接下來半年時間的主力產品。

我覺得OPPO的境況並不會像很多人認為的那麼樂觀,這裡就必須看未來半年時間內O家有沒有真正能夠有絕對市場影響力的產品是市場操作了。

vivo

人們說OV,總習慣於把O說在前、V說在後,但的的確確在過去和現在的品牌影響力方面,V家是落後於O家的。vivo相比OPPO,沒有一個更加朗朗上口的品牌名稱,在過去幾年的營銷上好像都不如OPPO。

vivo有相對更長、更完備的產品線,但並不是每一個產品線都能獲得爆品的待遇。但X20的產品能夠在最應該的時間點發布了最適合市場的產品,這一波操作真的沒的說,因為X20了能夠在市場最關注的區間享受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待遇,結果是X20賣瘋了。

同時,2018年又是世界盃年,vivo又是國際足聯的合作夥伴,這對於vivo更好的進入國際市場,和國內更好的開拓男性市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就看vivo能不能在Xplay7上更快的搭載上屏下指紋了,但現在還沒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半點消息。

2018年,vivo的危險和機遇共存,但好像都不是什麼大的危險和機遇。

小米

小米的銷量已經重新站起來了,但國內銷量的排序還是死死的HOVM,小米在國內還只是第四。紅米目前是國內1500元以內市場的絕對霸主,「為發燒而生」似乎在這兩年已經讓位於「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其實這些年小米的命運更多的「和高通是保持同步性」的,810過熱後直接導致小米高端產品線延期和失落;驍龍6系的超級熱賣也和紅衣系列手機爆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通高端受制、835的銷量遇冷,同時小米6的銷量也是近年來小米數字系列手機銷量「一代不如一代」。

三四年前,華為70%的銷量靠運營商,而彼時的小米還絕對是國內高端手機品牌。而現在小米品牌高端線已經延續了多年的不如意,小米數字系列從4到6的銷量是逐代遞減的;三代note系列也可以說都沒真正做成功;mix系列很好的立了flag,但全面屏市場份額也是被VHO迅速收割。目前小米品牌銷量最高的,恰恰是被說不喜歡、被嘲笑、被說為市場妥協的小米5X,「為市場妥協」其實也是個比較有趣的說法了。

小米在高端系列方面好像始終沒能夠找到正確的玩法,實際上也就是未能把握住大部分高端手機用戶群的真實需求。小米卻被各種奇奇怪怪的、甚至有點偏激的工程師思維把持。如果這種思維傾向轉變,同時改變下用戶運營方式,小米在中高端系列肯定也會是另外一番天地。

但說了這麼多,2018年小米的挑戰大嗎?

還真的不大!1500元以內還是沒有敵手,高端方面也一直都在竭力努力之中。2018年同樣難以會有大起大落。

金立

我不去說他了,因為好像已經沒人說他了。

魅族

目前還有巨量的話題,儘管Pro7已經降價降得可能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魅藍note6還是挑大樑的,但好像目前局勢不妙;mx7繼續難產之中。

和大部分人認為魅族藥丸不同,我認為魅族並不會明顯向下。因為大家都在惦記魅族,說明還在等著魅族的產品,而要出一款符合市場的產品並不難,但品牌關注度沒了卻是不可逆轉了。

努比亞

包括更大的中興,似乎都在國內市場迅速撤退,我看著也是不可逆轉了。為什麼取這麼一個名字呢?要知道全國絕大部分人口都還沒取得英語四級呢,讓大家怎麼記住你的名字?因為大家不僅記不住你的名字、叫不出你的名字,更擔心叫錯了你的名字。

我承認,你的無邊框ID真的不賴,有設計、有性能、也有性價比。一個朗朗上口、老少皆能記住和叫出來的名字真的是重要的。

蘋果

iPhone在國內市場經歷了數個季度的連續下跌,但在雙十一明顯降價之後,銷量可以說一衝上天了。說明過去國人「冷落」iPhone,並不是不喜歡你啊,而是你的售價越來越高冷了啊。今年雙十一,iPhone8系降價一千多,淘寶在最後時間也獻出1588元的直減優惠券,為iPhone X的銷量拉了一條巨漂亮的尾線。

iPhone在國內手機市場即將進入冬季之際,卻逆市上漲了。

我們想像一下,如果iPhone進一步降價呢?

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2018年的蘋果手機在國內市場也不會重回當日的神勇。

三星

boom7和中韓關係的走冷,這兩件事情同時絕大的衝擊著三星手機在國內的銷量,但不管怎麼看,2017年都是這兩種因素影響最深刻的時候,三星手機有著很大的向上抬升的可能性。

要知道過去幾個月銷量被攔腰截斷的韓系車,最近也逐步回溫,甚至已經和當日沒有受到影響之初差不多了,這是為什麼?

降價啊!

性價比對國人來說還是會被長期重視的好東西。最近新上市的多款韓系車,在售價上明顯給出了誠意。三星如果真的能夠給出明顯的售價上的誠意,佔有率也是有極大的上漲可能的。


上文看,國內手機格局在2018年發生劇變的可能性還真的不大,還是會被HOVM牢牢把握住絕大部分的份額,other廠商的日子也是同樣難熬。

但是換一個問題:在未來幾年中,HOVM這四家誰第一個掉出第一集團?

你的答案是什麼?


不會,首先之前已經洗了一輪了,留下的品牌自然有各家長處,能存活到現在的手機公司都不簡單。

除去第一梯隊的蘋果三星,剩下的技術差距已經沒那麼大,因為經過這些年的鍛煉,現在的大部分手機公司已經有不錯的資源整合能力了,生產之類的問題不大,但要突破和創新,難度很大,這一塊我只看好華為,做產品差異化很難了,同檔次的產品都差不到哪去。

18年我認為要做大,比的是品牌和渠道,然後是服務,這些都是要直接接觸消費者的,如果做不到這些,想進一步的擴張是很難的,產品基礎大家都不差,如果不從這三個方面下手,那麼競爭將會更加艱難。

下面是各品牌點名環節,僅為個人觀點,反駁請另開答案。

蘋果

iPhone X的誕生我認為是iPhone這個產品從一代開始的完整補足,也是下一世代產品的基調,可以說現在想革蘋果的命非常高,除非你在不屬於他的領域反超再來打敗,在現有的體系下想把蘋果乾掉很難,因為現有體系有好多都是從他這出來的。

三星

作為供應鏈頂級的企業,三星哪怕不做手機也不會死,更何況三星在供應鏈的話語權是非常高的,作為頂級供應商,三星擁有頂級的屏幕技術以外,像內存之類的在手裡捏的更緊,尤其是爾必達死了以後,可以說手機上很多新技術的實現需要三星提供支持然後再向下發展,只要不持續作死,三星就沒什麼大事。

華為

華為的產品目前不斷的像自己定價的位置走去,填補了價位空擋,可以說華為這個角色做的還不錯,產品、品牌形象、服務都做上去了,現在的華為只要不持續作死不會出什麼大問題,以及趕緊把豬一樣的公關換掉,華為在手機上的公關我現在直接當失敗案例來講,但華為的海外營銷案例和執行我也會拿來講,因為做的確實很好,在內部技術逐漸上升的情況下,華為穩住就好。

OPPO/VIVO

這兩家從R9那會兒開始爆發,到現在的勢頭都非常強勁,我很佩服他們的營銷、研發、渠道管理、供應鏈管理,這兩家公司的控制力非常強,並且在洞察消費者需求的能力也是一等一,是真正深入了市場的公司,同時服務也跟得上,存在的問題是資產比例過重,一旦市場發生轉折,掉頭會很難,很考驗操盤規劃,但他們的資產也是他們的壁壘,目前他們把握的市場很難撬動,其他廠商想進一步的壓榨或開發市場,需要把握好5G的勢頭。

小米

小米的產品表現我很難說,在張峰的把持下,小米把量做了上去,大頭是中低端機型,旗艦機表現還是乏善可陳,產品力不是靠CPU就能做上去的,競爭優勢不能只做價格,如何放大差異化和拉開差距才是關鍵,小米2017年在營銷策略上的改變可以看出所謂的市場局限性還是大,主宰市場的是佔大頭的消費者,而不是品牌,鐵打的消費者,流水的品牌,抓不住消費者就別想著做其他的,小米的市場部門要好好想想這個問題,以及如何在產品做權衡也是小米該思考的問題,性價比不是一切,而是應該想想如何在同一檔次做出差距和擴展市場渠道。

魅族

相比2016年,魅族今年低調了很多,不再是演唱會,也沒那麼多P10,pro7本來是個挺不錯的產品,可魅族卻在營銷上持續作死,楊柘的加入讓我很是反感,這人之前在華為TCL和做的事兒就不怎麼樣,華為的爆發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不信看看華為海外部門做出來的成績,定下的爵士人生也沒有把這個基調奠入華為品牌,反而成為了消費者吐槽華為的梗,到了TCL把TCL的市場部門攪的一團糟,海外做的好好的,國內愣是炸了,折騰差不多拍拍屁股去了魅族,剛去魅族就把pro7售價給提上來了,營銷上還是附庸風雅那一套,他和他的團隊壓根就不懂魅族的消費群體,做高端不是提價格就行,這是個逐步的過程,想與高端匹配,產品是基礎,品牌和服務跟上去才行,揠苗助長的道理都不懂,還自己挽起袖子去跟消費者斗,真的,太丟范兒了,好在魅藍李楠那邊給力,除了flow的傻X公關外,沒犯什麼錯誤,只能等待魅族明年產品的爆發,和高通和解以後魅族上高通的頂級CPU我都不會覺得意外,可能性太高了。

除了以上幾個品牌外,產業鏈里的企業支持更重要,我非常看好聞泰、京東方、和輝這三家公司,如果沒有聞泰這些ODM公司,今年的出貨量很難做這麼多,而京東方和和輝的進一步發展可以打破一些壟斷,對於這種事我是很開心的。

聞泰則是支撐大部分廠商中低端產品重要的支點。

以上就說這麼多,還想知道更多就掏錢去,以及評論區里如有討論高價低配835牛逼之類的一律拉黑刪除,眼見太低了。


我也來預測一下,這個活到正經算是我本職工作之一

1 領頭羊的位置很難有大的變化,仍然是S/A穩居前列,別提台數,到了產業鏈成熟期,看的是收入金額佔比,ASP和利潤率,有棉襖才是冬天取勝的必要條件,當然了,最好棉襖是自己的,沒有棉襖就是靠講故事也要忽悠別人的來穿一下...
2 市場大盤迴歸理性,換機速度繼續下降,廠家在營銷上在零售陣地上的投入因為整個行業的減速而調整,但是新一輪的價格戰有可能在中檔和低端千元左右檔位爆發,因為啥?因為這是最後的機會了,哪怕吃毒藥也要活下來而價格槓桿是見效最快的。
3 國內廠家進軍海外市場進入新階段,明年會有幾個大新聞...國內品牌自帶渠道和營銷的出來的多,會遇到強勢本土力量的挑戰,但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不管怎樣,都會給這個行業積累更多的國際化視角的人才,總是好事...不過我奉勸一句,奉公守法...
4 成本持續上漲,對於品牌競爭來看是剪刀差,某些牌子對上不能議價,對下不能溢價,渠道合作夥伴的利益不能保障...這個是致命的,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性價比是不歸路...

危機中間也伴隨著機會,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很多回答中提到了5G的普及,不可否認的是5G在運用到市場後會有手機用戶體驗到5G有先後之分,然而因為5G的普及致使某些廠商直接退出市場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現存的手機廠商中,蘋果無論是單機銷售量還是利潤額都是遙遙領先,先不說果粉們熱情有多麼高漲,起碼純技術實力蘋果依舊是每次革新後頂尖那一檔。封閉的生態,安全易用、配套設備的開發建設讓人們根本不會考慮蘋果的地位是否能動搖……
三星一次次刷新著人們對手機能有多漂亮的看法,加之獵戶座不受制於人,系統如果說能夠針對各地用戶有細緻化開發。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起碼十分穩定。中高端市場布局逐漸穩固,不出note7級別的意外,三星還是牛逼的存在。
華為和榮耀似乎讓我覺得穩健,老老實實走下去不冒進就好……
ov市場份額一定會增,線下那些客戶可能壓根兒沒聽過其他品牌的主打功能。他們覺得ov的廣告中那個理想化的手機才是本真的手機
小米體量很大但衝擊高端心有餘而力不足,mix這樣的產品不僅要吸引眼球,而且要更多做到更好,起碼先把成像水準提上吧,也算是一個用戶黏性比較高的品牌,做好差異化與線下布局 也算穩固
一加再這樣下去小而美就剩小眾的小了
鎚子倒是走上了正路,認認真真做機器達到千萬級別雖然要時間,但是起碼不會逝去,為這個市場帶來一些新鮮血液倒也不是什麼壞事
魅族沒把樂視的份額拿下還步步敗退,沒有核心競爭力終究還是這樣,自己丟失的份額和樂視那部分養活了鎚子一加,其餘的被大廠瓜分,如果洗牌,魅族岌岌可危……
最後,祝pro2大賣


看到一些對行業內一點都不懂的人都來大放厥詞,我也跑過來談笑風生。
高通5G萬物互聯時有發力的餘地,博通花1300億美元,(當時高通市值才900億美元)約40%溢價收購高通就是看中這個。不講高通最重要的東西,到底該說是見識短淺還是菊花粉呢?
高通在未來5年內沒什麼問題,5G萬物互聯逐漸發力。目前問題頂多是高端處理器銷量下滑而已,中端高通有絕對優勢地位,比如藍綠大廠最愛用的660。
小米在印度做到第一,在未來也能給高通高端晶元提供一個市場,所以高通的高端晶元到底下跌多嚴重也有待討論。
我還想說一句,高通的高端晶元不是你想買就買的,比如你要買8系去做千元機,高通就不賣,它對你手機價格和等級是有要求的。這像一個擔心晶元賣不出去的廠家乾的事么?

我認為互聯網年輕群體的增加會逐漸壓縮OV的市場。新的所謂線下體驗店對比目前的渠道銷售也有很大優勢。OV在國內的未來才最不樂觀。但是OV現在也在大力拓展國外渠道,在不少東南亞國家OV也做得非常好,總體來看OV也還能繼續維持。
華為線下賺錢相對來講也很少,主要還是靠線上線下一起發力,線下走量保持規模,線上賺錢,某些高端機也能賺一些錢。華為口碑如此好的原因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線下華為性價比是比較高的,高於OV。其實華為就是線下的小米。為什麼華為在網上經常被噴?因為華為在線上性價比就一般,遠不如其他互聯網手機品牌。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華為線下性價比高。
我就拿mate10舉例吧。
低配算它4000塊錢(其實講講價一般三千八九就能買到),和他同一等級的應該是Vivo的大屏手機X20Plus,賣3500。

麒麟970和660
萊卡雙攝和普通雙攝
更好的工業設計
更大的電池
華為牌子也不比vivo差
這些東西加起來值不值500塊錢?我覺得是值的,在線下只能買這兩個手機,大家會買哪個?我覺得即使miboy可能也會選華為。

小米目前的線下體驗店做得是比較好的,很多人也開始認可小米,畢竟用的人逐漸多了,大家經常見到身邊有人用就沒那麼反感。特別是現在高昂的房價和傻逼營銷號咪蒙之類的,讓很多人開始務實,裝逼來裝逼去,也就那麼回事。這個是小米逐漸擺脫屌絲機很大的一個社會原因。現在基本上沒人提小米屌絲機了。因為人人都怕被反問一句:「你以為你不是屌絲?」

2018年不會是國內手機市場大洗牌的一年。
華為增長減緩,發展線下體驗店,把部分渠道收到自己手裡來,增加自己的線下利潤。
OV市場逐漸降低,但也會保持一個比較大的體量。
小米由於最開始搞線下體驗店,在2018年可能會有所增長,但也不會太多。

2018,國內手機品牌真正激烈的戰場在國外。因為國內格局基本形成,加上物料價格上漲,已經很難靠拼性價比來脫穎而出。

國內手機變革的兩個時間段應該是在2020到2022(5G逐漸普及),2026到2028(90後30歲,80後中年人,消費觀變化)。


手機的更新換代取決於市場發展的動態,個人認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
1,超高端,高端,中端,低端,超低端用戶,其中超高端最容易換手機,錢不是問題,高端看特色,中端,低端看性能,超低端看耐用性。
2,用戶敏感度,對手機功能和性能敏感的用戶更喜歡換手機,敏感度低的用戶更趨於保守。
3,手機用途,當行業趨於成熟,性能和功能變化很小,用戶換代頻率降低,有突破性創新,頻率增加。
4,行業價格,價格上漲,用戶換機頻率降低,反之上身。
5,審美,符合用戶審美的產品更容易促使用戶換機。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痛點吧。
從以上幾點看2018年能夠刺激用戶掏錢的應該是AI普及帶來的功能增加以及高屏佔比帶來的顏值提升以及操作體驗提升。
但短時間內以上兩點對手機主要帶來的是體驗的改善,主要更集中與高端和超高端用戶吧,財務更自由,換機的費用不緊張。中低端用戶只要手機還不卡,還沒壞,多數人不大可能換機,取決於手機整體行業硬體的提升和軟體體積的發展。
屏佔比的增加道理比較簡單,就是好看,另外就是同樣屏幕尺寸下手機可以做的更小,帶來單手操作體驗的改善。
至於AI就比較複雜了,目前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系在拍照上面,蘋果8和X和以及華為的mate10拍照都有大幅提升,谷歌PIX2其實也主要是優化上的提升,三星拍照硬體一直厲害。
但AI應用的發展目前主要還是手機廠家自己帶來的幾個方面,但手機廠家做AI主要是提供平台,主力還得看廣大的第三方軟體,因為手機上市時間才幾個月,第三方廠家的應用還需要時間研發,相信明年後年會有很多的應用上架。所以個人樂觀的認為AI的發展是屬於跨代的技術,和之前的產品有質的區別。
反正下班沒事,下邊開個腦洞,大家樂呵一下就得了,別當真哈 。
話說隨著手機人工智慧的發展,會不會有廠家聚合各方面的信息,比如用戶習慣,生理學,心理學,醫學,知識體系等,以及網路上的各種商品信息,招聘信息,教育信息,婚介信息等。
以後手機可以深度分析自己的主人和外界的各類信息,然後某個時候,用戶對手機說我工作不開心,想換各種,然後手機就像盡職的職介人員一樣,不停的給你找合適的工作,某天突然提供一個非常適合你的職位等你去面試。
某天你有對手機說,單手好孤單,然後手機就像盡職的媒婆一樣不停的給你找你喜歡類型的妹子的信息,甚至從你沒事瀏覽美女寫真的行為分析你喜歡哪種外貌的妹子,也給妹子找喜歡的男生,讓後某天終於有你們倆都滿意的匹配,爽歪歪啊。
某個時段手機通過你的使用習慣已經瀏覽信息的內容,可以精細的分析你的文化水平,思維模式,找出優點和缺點,為你收集你需要學習補充的知識以及一些學習建議,提醒你的不良習慣應該改正。
好吧,關於對你的分析和資料收集完全在你的手機內部完成,不會上傳一個位元組到別的地方。儘管放心使用。
另外,它是你的僕人而不是老媽子,一切行為都是在徵得你同意的情況下去做的,所以不會喋喋不休。
額,腦洞開完了!未來哪家真的這麼做了記得付我腦洞費啊,一包煙就行,額,打算戒煙了,挺矛盾的,看來得等等再戒。請個大師起名都得花錢,是吧,哈哈哈哈,你看我都手機碼字容易嘛!


會微調,但不會洗牌。

手機領域難有突破性技術,
市場進入更深層細分階段。

人們需求的品類不增加的話,
就難以出線新的行業轉機。


事實上,未來一年的看點依舊是公關,
因為公關影響很多品牌的形象建設,
比如三星,比如華為,小米。

未來是可以預見的口水年,
不如關注下mr
穿戴設備等領域了,
說不定有好玩兒的東西。


推薦閱讀:

怎麼看魅藍note3難搶紅米note3放開?魅族是要幫小米強佔市場佔有率嗎?
給媽媽買什麼手機?
小米模式與商人逐利有衝突嗎?
iPhone 4 上市一周年,為何其他 960*640 屏幕解析度的手機還是寥寥無幾?
如何評價魅族於2016年11月30日發布的PRO 6 Plus ?

TAG:手機 | 小米科技 | 魅族科技 | 數碼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