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意日軸心國敢挑戰英法蘇美中澳加?

越來越覺得二戰其實是一場實力懸殊的遊戲。德意日三國意呆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德國日本固然在那個時代屬於一流強國,但再怎麼國土狹小,人口少,資源不足。另一方集中了全球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幾個國家,有實際的工業第一強國美國、初步工業化且有共產主義打足雞血打仗不怕死的蘇聯、雖已衰落但殖民地遍布全球的英國、四億人口堅決不投降且有廣闊縱深的中國,還有澳洲、加拿大、印度一堆小弟。

這就是我的問題,德意日三國如同森林裡的三條餓狼,如何敢向森林裡的獅子老虎大象巨熊宣戰的呢?誰給的勇氣?

---------------

補充:首先感謝時綺狂三、TOM等網友的精彩回答。對一部分答主「弱智問題、垃圾問題」的表述實在是感到厭惡。人的認知有多層境界,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還是山... 我個人拋出這個問題不僅在於探究當時,也希望尋找歷史上類似的事情,包括啟迪未來。


梁靜茹出生於1978年6月,二戰都結束三十年了,所以可以首先排除標準答案梁靜茹。

我曾經在問題"為什麼中國造航母有人會說中國會變成法西斯"里說過,如果實力強大就要發動世界大戰,那麼二戰應該是蘇聯和美國挑動起來的才對,而恰恰相反,歐洲戰場蘇聯是最後參戰的,美國是全世界大國中最後參戰了,還都是被揍了才被迫宣戰,好像參戰的積極性最低的反而是實力最為強大的兩個國家。

打常規戰爭,也許有可能是欺負弱小爭奪霸權,打世界大戰這種全面戰爭,只有不打破現有國際體系的制約就活不下去的國家才會打,第0.5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各國干涉法國革命造成的,法國不把歐洲各國打趴下就活不下去。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工業產品找不到市場造成的,英國把全世界的世界都牢牢抓在自己手裡,大家只看到德皇的囂張跋扈,卻沒看到德國作為世界第二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卻只有最小的市場,即使德國皇帝不打,他的下一任的皇帝也得打,不然等著德國自爆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如此,世界性經濟危機讓德國日本已經活不下去了,沒有英法廣闊的殖民地轉移壓力,沒有美蘇讓人羨慕的國內市場,他們要麼等著國內革命自爆,要麼選擇擴張開戰,所以乾脆賭一把。

每次世界大戰,都等於是得了癌症的病人搶銀行,關鍵不在於銀行的保安力量有多強,而在於不搶銀行治病他明天都不一定活的過,所以只要有一把搶,他就敢去搶銀行,也不在乎搶了銀行逃不逃得過警察的追捕。

所以防止搶銀行的事情再次發生,最重要的不是加強銀行守衛,而是建立醫保制度,讓大家都不再狗急跳牆。


一開始大家也沒想直接挑全世界啊,很多事不都是一步步走到那個地步的。

德國打波蘭之前還覺得英法會像吞併捷克時那樣袖手旁觀(事實上也確實袖手旁觀,雖然宣戰了)。為了取得鐵礦石等重要資源,德國繼續進攻丹麥挪威,和英法聯軍交上手了,這時候英法就不能繼續對德國的侵略行為置若罔聞了。然後德國人西線閃擊法國成功,試圖打敗英國沒有成功。試圖說服蘇聯放棄在東歐、巴爾幹的利益而去和德國瓜分伊朗、印度什麼的來和蘇聯結盟,蘇聯也沒同意(蘇聯又不傻怎麼會同意這種畫餅)。當時蘇聯正處于軍隊換裝、升級的關鍵時刻,40年蘇芬戰爭打得很差,再給幾年時間搞不好完成軍隊升級的蘇聯會聯合英國一起夾擊德國,再加上納粹和布爾什維克意識形態上死敵的關係,於是又去打蘇聯。

日本一開始想三個月滅亡中國,陷在中國打成持久戰了,再加上被美國禁運,資源嚴重不足為了繼續打下去只能南下吞併東南亞,那就必須幹掉美國太平洋艦隊,珍珠港之後作為盟友的德國當然也要對美國宣戰了。

至於義大利,人家最早也就是想在非洲搞搞事(還搞的很丟人),40年法國被打得落花流水了想分一杯羹加入了對法國的戰爭(在法國差不多被德國人打敗的情況下,義大利依然打得很丟人),接著打希臘,還是很丟人只能等德國人來救場。之後德國進攻蘇聯,義大利就只能捆綁在德國戰車上了。隆美爾在北非的戰功,最早也是因為要給被英國人打敗的義大利人救場……

戰爭可以因你需要而來,卻不會如你所願而止。美國人當初打阿富汗伊拉克的時候,有預想將陷入一場持續十多年、耗費幾萬億美元的漫長的治安戰么。


咱一國一國說,不要混為一談。
按照法西斯上台的順序,從先到後為日意德。
1.日本
日本並不想挑戰英法蘇美中的任意一國,日本的戰略目標和他們自己標榜的是一樣的: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所以,日本從佔領東北到77事變都沒有想去挑逗英法蘇美的神經,直到77事變4年後,日本沒有達成既定目標,戰爭資源儲備已經耗盡,而美國對日本採取石油禁運,日本才不得不硬著頭皮偷襲珍珠港,順便把英法在東南亞的橡膠產地也摸了一把。如果日本不打美國和英國,日本必然只能從中國大量撤軍,連年戰爭花費無數,日本民眾褲腰帶勒緊了就換來這種結果,右翼的失敗必然引發國內對右翼的反省,左翼的興起將在所難免,日本統治階級必然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所以寧可冒死惹惱英美,也不承認自己的失敗,所謂"死也要拉上下面的人墊背,而且萬一贏了呢?"
同時,考察英法蘇美對日的態度,英國可以說是日本的老師,對日態度比較平和(當然你跟我要錢要地肯定是不給的,這可是私有制),法國我是不清楚的,蘇聯處於被敵人包圍的狀態,只能穩住一個是一個,各個擊破,但僅限於外交上,批判法西斯的文章寫的少么?同樣的,日本進攻蘇聯的話得不到一分好處,因為日本能觸及的蘇聯領土只是茫茫西伯利亞。美國對日本逐漸石油禁運了,好歹也是當了一把正義使者。總的來說,對日本侵華,蘇美英法肯定不會檯面上說支持,但實質上的反對也並不多。從經濟上講,中國還比不上捷克斯洛伐克,從意識形態上講,國民黨更接近民族主義,而常凱申還想把自己升華為中華的希特勒,和英蘇都不親近,所以被忽視是可以想像的。
2.義大利
義大利是一戰戰勝國,但卻沒有獲得和"代價"相等價的"收貨",所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顯然,最初義大利也並不想挑戰英法蘇美中的任意一國。可以想想在入侵波蘭之前,義大利軍隊參與的是哪些戰爭,要麼是到非洲打野(英法開綠燈,畢竟英法知道義大利沒得到好處需要發泄),要麼就是幫弗朗哥(同樣是英法開綠燈,要是西班牙內戰共和國贏了,那共產黨上台是必然,這是英法不願意看到的)。除了與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為敵的蘇聯,義大利似乎並沒有去冒犯誰。而德國在希特勒上台後的一系列事件讓義大利看到了跟德國成為盟友後的潛在好處,義大利在這些事情中看到了英法的軟弱,似乎不用看他們眼色行事也能成,美國又天高皇帝遠。儘管奧地利和南斯拉夫還是德意之間的隔閡,但最終這些都不成為鋼鐵同盟的絆腳石。
簡而言之,義大利本身是有心無力,德國的所作所為和英法的軟弱給了義大利一劑強心針。
3.德國
儘管我很討厭納粹,但事實就是,按國家來說,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引擎,如果沒有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絕對不會是如此規模。二戰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經濟上的,如果說一戰是帝國主義狗咬狗,那麼二戰就在這群狗裡面多了幾條瘋狗(軸心),幾隻綿羊(如中國之類的嚴格意義上的被侵略者)和北極熊(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和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無關性)。同樣的,德國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有挑戰英法蘇美的膽量,這些都是試出來的。如果按照英法的說法,萊茵地區重新軍事化和擴軍是德國行使自己應有的主權,那奧地利 蘇台德事件算什麼?英法毫無動作。從奧地利到蘇台德再到慕尼黑協定這些讓希特勒吃准了英法的軟弱,而波蘭拒絕和英法蘇合作御德則讓蘇聯心灰意冷。納粹上台前,德國人面臨經濟危機,失業,納粹上台之後用各種所謂"高明"的措施解決了這些。本質上只是從"無處賣命"變成"有處賣命",但也算是進步吧。然而,納粹的藥方是死胡同,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只有對外擴張可以維持,所以並不是"德國有膽量做什麼",而是"德國資產階級選擇了放任法西斯主義,就不得不做什麼"。


一開始不是這樣的。德國靠著英法的綏靖蘇的貪婪,大肆搞歐洲國家;日本靠著美蘇的綏靖,大肆搞東亞國家。他們以為別人可以等他們消化掉各國,體量也就差不多了。沒想到太順了,所以膽子也肥了。更沒想到的是,戰線的拉長,並不代表自己戰爭能力的增加。德國從大西洋到西伯利亞,日本從太平洋到印度,在短時間內控制如此多的地盤,並轉化成戰力,人類還沒有經驗。也代表著這種做派的不可能,德日在人類作死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使後來者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簽訂於1939年8月23日,9月1日德國閃擊了波蘭。巴巴羅薩的前一天,蘇聯的火車還在往德國運木頭。

《蘇日中立條約》簽訂於1941年4月13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與日本在莫斯科簽訂的相互保證中立的條約。直到1945年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落下後,日本還在指望蘇聯斡旋。

1917年11月2日,美國國務卿蘭辛與日本外相石井菊次郎簽署了《蘭辛-石井協定》。在這款條約中,美國承認中日因地理接近而日本應該擁有在華「特殊利益」。另外根據美日之間的一系列貿易協定,美國一直在向日本出售用於戰爭的橡膠、鋼鐵、石油等物資。1939年美國開始收緊對日戰略物資出售。

1940年1月米內光政內閣上台,日美關係趨向緩和,但是米內內閣堅持不到一年倒台,年末日本明治時代最後一位大佬西園寺公望

額,不是這位。

西園寺公望去世代表日本法西斯勢力徹底失去制衡,1940年7月日本入侵在維希法國管轄下的法屬印度支那,全面挑戰美國在東南亞利益,引發美國巨大反應,戰略物資從最早的道義禁運到全面禁運,並且發聲明要求日本退出其侵佔的中國領土。

在這種情況下,德意日法西斯才勾結到一起於1940年9月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元首為紀念軸心國柏林條約簽訂的賣萌照。

總而言之,軸心國成立的時候面對的情況是:

德國已經成為歐洲主宰,報了一戰一箭之仇,自詡為歐洲防共老大,在密謀對蘇聯動手。

義大利跟著德國喝湯,在北非想搶點兒英美的殖民地,順便入侵下衣索比亞。

日本在中國戰場難以取得進展,佔領地資源由於八路軍等敵後抗日武裝無法整合,不得不開闢新的掠奪方向緩解國家的戰爭壓力。

法國這個時代已經投降了,就剩下幾個自己都捏不到一塊的海外殖民地,連日本都能咬他一口,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也就十幾萬苟延殘喘的軍隊。

英國被打的翻不過身,勉強靠海軍維持著戰線,空軍焦頭爛額,殖民地獨立運動暗流涌動。(1942年中緬印戰場上,日本的南機關利用英國殖民地獨立運動配合重挫了中美英聯軍)

蘇聯樂得看英法被自己的綏靖政策坑的出翔。通過一系列小戰爭吞併了波蘭一半,波羅的海三國,並通過不太成功的冬季戰爭壓服了芬蘭,正防備著希特勒背刺。

美國勉強從經濟危機大坑中爬出來,孤立主義情緒嚴重。

中國苟延殘喘,甚至不能稱得上一個現代民族國家。

面對這幾個傻吊一樣的對手,你覺得德意日三國同盟不強么?

誰知道有三巨頭這樣的人傑呢?

《租借法案》、《大西洋憲章》表明了美國不會坐視三國軸心瓜分世界

《開羅宣言》、德黑蘭會議宣告了盟軍對法西斯不死不休。

(常凱申開羅宣言上談笑風生)

(德黑蘭會議三巨頭第一次聚首)

雅爾塔會議、波茲坦公告表明了美英蘇享受大戰勝利果實,戰後瓜分世界的願景。

坦白的說,直到現在,二戰結束70多年後,我們現在的世界依然是雅爾塔體系的延續,只是出現了中國崛起這個巨大變數。

所以說德意日軸心只是在誤以為自己很強的時候一波A了上去,德國打蘇聯確實難了點兒,不過勉強還在能力範圍內,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美國提前拖進場(由於《租借法案》美國親自下場其實只是時間問題,日本也是覺察到了這一點才兵行險招偷襲珍珠港妄圖在對美戰爭開始的頭一兩年佔據優勢,利用九段邀擊理論,最終迫和美國,沒想到的是美國那恐怖的工業產能以及偷襲珍珠港徹底激怒了美國人),那真是丘吉爾、斯大林、戴高樂、常凱申做夢都要笑醒了。

總之德日夢想的是一戰或者普法戰爭時代那種瓜分國際利益的戰爭,打到一定階段,可以談和(直到阿登反擊戰後,希特勒依然夢想以反共名義和英美媾和),然而三巨頭比他們看的更遠,最終一場決定世界未來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命運的戰爭摧垮了一切法西斯狂徒。


希特勒在45年的時候,戰線拉到東普魯士的時候,都不敢相信自己面對的同盟國竟然是鐵板一塊。

實際上蘇聯和英美,英國和美國,英國和法國,中國和蘇聯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利益衝突,意識形態隔閡和歷史積怨。

而蘇中美都在近二十年和德國建立過戰略合作關係,在德國覆滅前,蘇美也曾經認真考慮過是否彼此開戰的問題。

但是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蘇聯大量援助了中國,而且放手了新疆。慷慨得不像毛子。

美國援助了共產主義,很快就動員出一支戰鬥力鬼畜的帝國主義軍隊,並且很不厚道的和毛子划了鐵幕,這點很不民主。


英國放棄了殖民地和老大哥,把位置毫無保留的給了美國,這和我認識的那個腹黑攪屎棍不一樣啊。


法國糊裡糊塗贏了對外戰爭,又穩住了內部矛盾,不管怎麼樣,謝謝戴高樂。

中國上百年來第一次那麼有骨氣,而且多次抵抗了軸心的誘降,不管怎麼樣,謝謝蔣介石。


我們現在做不了假設,如果蘇聯在41年崩潰了,德國會不會就和英美握手了。如果中國在38年妥協了,日本是不是就一心北上,不惹英美了。


其實軸心國這個概念嚴格講是不存在的,三個軸心不符合實際情況,也不符合當時這三個國家的定位。其實我們叫它反共緩衝區更合適些,歷史的巧合和自己的瘋狂把人設玩崩了。


拉倒吧,你連期末考試題都猜不對,還敢開這看穿五六年的上帝視角?


希特勒不是傻瓜,其他人更不是。但是歷史是由勝利者寫成的。

二戰第一階段:

蘇德帝國VS英法帝國,意日美中立。老二和老三對付老四和老五,這有什麼危險的嗎?問題是希特勒對英媾和的目標沒有達到,德國仍然沒有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

第二階段:

德意VS英蘇,美國日本中立。法國亡國。美國這隻大黃雀大發戰爭之財,挖空英帝國。同時加強對日本的打壓,誘其南侵。

第三階段:

德意日VS英蘇美,珍珠港事變後,美國正式下場,最後獲得了最大利益。

最後,德意日被廢去武功,成為囚徒。英法的殖民帝國瓦解,世界霸主的地位一去不復返。蘇聯慘勝,事實上無力與美國爭霸。當然還有可悲的中國,折騰了八年,最後被蘇美劃定勢力範圍並駐軍。只是趕走了狼又來了虎。

美國在一戰二戰的經典策略永遠值得後人學習。


雖然說我一直覺得模擬類遊戲也只是遊戲,但是你玩一玩鋼鐵雄心4之類的 大概你可以體會到德國為啥有那種衝動..實在太順了德奧合併不管割蘇台德不管順手做掉捷斯也不管 而且自己的軍隊實力還很強,更別說後來閃電戰直接做掉號稱陸軍第一的法國..戰爭販子腦袋熱起來那想回頭就很難了。


主要是漏算了美國,於是都把美國當成大號的墨西哥了

而且軸心國陣營也不止德國和日本兩個,也是有一些隊友的

甚至二戰結束後本來美國還不打算給法國戰勝國待遇,認維希法國為當時法國正統,將其作為戰敗國處理,戴高樂據理力爭才獲得了戰勝國名分


軸心國和同盟國的實力,懸殊的是經濟,不是軍事。德國的軍事實力,特別是他們的閃電戰術非常的先進,早期都是吊打其他國家的,但是時間一長,其他國家總會找到制勝的方法,加上美蘇強大的工業基礎,總能反敗為勝。

德國並不想(至少開始不想)惹美國和蘇聯。元首很清楚,單挑德國也不一定能贏,何況是群毆。德國開始就想佔了便宜就閃,但是沒想到美英法居然看著他吞了波蘭不管,這下他的胃口就大了。覺得是不是乾脆跟法國干一仗,畢竟一戰法國佔了德國的大便宜。沒想到法國也是秒殺。

要知道人的信心就是靠勝利建立起來的。秒殺法國這樣偉大的勝利讓元首的信心爆棚了。但即使是這樣,德國也沒有想過去惹美國,主要是被日本這個坑爹貨把美國拖下水的。

其實德國最大的希望還是把英國拿下來,稱霸西歐,跟蘇聯平分歐洲。但是英國人雖然陸戰烏拉希,是海軍和空軍還是相當頑強的,硬是沒讓德國人登陸。

東邊的斯大林也不是善男信女,暫時跟德國一起瓜分東歐,佔盡便宜,但萬一哪天不高興了背後捅一刀德國也受不了,這樣德國才傾盡全力打蘇聯。

打蘇俄一向是個大坑,何況碰到斯大林這個混世魔王,啥都不說,就是硬鋼。什麼談判,妥協,割地賠款,都是不存在的。元首如同拿破崙一樣,被蘇俄戰場坑了。

德國在蘇俄戰場打崩了以後,一潰千里。美英趁機登陸諾曼底,兩面夾擊。德國兵這下知道什麼叫做現世報了。基本上栽在蘇聯兵手裡九死一生,敢當逃兵,被蓋世太保逮到更慘,乾脆一口氣跑到西線投降美國兵算了,畢竟蘇聯兵國恨家仇不能不報,美國兵過來主要是收錢的,不要命。

說到底,德國人的信心,就是歐戰初期的勝利慢慢的積累起來的。但是作死去惹蘇聯,好運氣就到頭了。

日本的信心,是早期欺負東南亞國家建立起來的,但是作死去惹美國人,人家分分鐘教你做人。

所以軸心國開始並不敢惹美蘇,但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人很容易喪失理智。

至於英法,要不是美蘇幫忙帶團,真不夠德國削的。(英國守島戰役能夠取勝的最大後盾就是美國商船。美國在二戰中賺的錢多到難以想像,當年歐洲各國都把黃金儲備緊急運到美國,換取各種戰略物資。很久前看過的二戰紀錄片中,運黃金的貨輪,鋼樑都被金磚壓彎了。)


那句古話: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已經有人說了二戰是一步一步發展擴大的。我說說背景,1929年—1932年經濟大蕭條席捲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美憑藉廣闊的殖民地和領土(廣闊的國內消費市場)和深厚的民主制度,扛下來了,沒有走向極端。德國日本義大利國土面積狹小,殖民地少,沒辦法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德國希特勒上台後擴充軍備,那樣就完全解決了就業問題。英法為了歐洲和平的「綏靖政策」步步退讓,讓德國坐大。多說一句,《全球通史》提到一戰結束後英法出兵蘇聯惡化以後十年的國際外交,《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使德國免於雙線作戰,敢於發動戰爭。如果1939年前英法蘇聯合鉗制德國,歷史會改寫。日本不單經濟大蕭條,還雪上加霜的發生關東大地震死了幾十萬人,政府為了轉移視線發動侵華戰爭(政客的手段,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暴跌,01年就爆發阿富汗戰爭)。戰爭不但能轉移民眾視線,而且能拉動內需,解決就業問題。剛開始美國也坐視不理的,兩邊賣軍火,山本五十六也知道日本和美國難免會有一戰,先下手為強,偷襲珍珠港。《大國的悲劇》寫到:美國為了避免自己雙線作戰,被歐洲和太平洋兩個霸權夾擊,援助英國和中國。所以什麼為了反法西斯,為了自由民主都是屁話。


二戰8個主要參戰國,除了中國,另外7個就是當時世界上前七的工業國。義大利和蘇法美英打的挫,那也是列強內部的挫,和中國這種農業國比起來不知道高到哪裡去。
簡而言之二戰就是4大列強懟3大列強,其他參戰國基本不行,不是被列強秒殺,就是炮灰命。題主提到的中,印,澳,加根本無力和列強相抗衡。抗日戰爭打了14年,消滅的日軍還沒美國人3年半消滅的一半多,4億人民既不能很好的武裝起來,又沒有強有力的凝聚力,打起仗經常就是一觸即潰。
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已經是地區性強國了,結果還是被秒殺。加拿大被英國不知道送了多少人頭給法西斯,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和本子懟來懟去,結果悉尼來了幾船馬潤,天天睡你家的妹子,你還沒辦法。印度就是炮灰中的炮灰,不死光最後一個印度人大英帝國絕不屈服。
至於美蘇這兩個巨人,美國門羅主義盛行,之前很少大規模干涉其他洲的事,支持盟友都是偷偷摸摸的,誰也沒想到本子炸了珍珠港,美帝瞬間就大爆發了。蘇聯當時正處在大清洗和大擴軍造成的極大削弱中,甚至可以說是蘇聯立國以來最弱的時刻,德國以為能一波推,前期的確是這樣的,但是後來失敗了。

剛開始盟軍只有英法,本子和中國還是局部戰爭狀態,所以盟軍和法西斯2:2。
英國是持續衰落幾十年的世界霸主;法國雖然號稱陸軍世界第一,但是體量只有德國一半,加上一戰大失血,也變得弱雞了。相比之下德國吃掉了奧地利,拿下了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一眾中等強國,又有羅馬尼亞芬蘭這種小弟,實力大增。
等列強開始對擼的時候。盟軍這邊剛上來就被秒掉了法國。變成了2:1,英國被德國壓著打,天天被炸。
然後德國入侵蘇聯,雖然把蘇聯拖進盟軍戰局,但是蘇聯一下就被打掉半條命,變成了2:1.5。
然後本子炸了中途島,又滅了z艦隊,發動太平洋戰爭,美國加入戰局雙方各加一個列強隊友3:2.5。
到現在為止法西斯這邊看起來都是佔據著優勢的,形勢一片大好。但是要注意,美國的1和別人的1是不一樣的。美國一開始很懵逼,被打的很狼狽。但是反映過來之後迅速扭轉戰局,先杜立特空襲嘲諷日本本土,然後開戰第二年就中途島戰役扭轉戰局。美國不僅能打,還是超級大奶,所有盟軍國家都收到了美國物資,個個戰鬥力升級。
然後歐洲戰場這邊,大英帝國把自己五湖四海的炮灰都召喚過來了,又配上祖宗留的老本,實力大大增加。蘇聯也從懵逼中清醒過來,戰鬥力從0.5恢復到1,打出來斯大林格勒,扭轉了歐洲戰局。現在法西斯和盟軍3:3,形勢上盟軍佔據優勢。
然後義大利屬於法西斯國家裡比較弱的,而且內訌多,結果分裂了。變成了3.5:2.5。
後來日本交通線被阻礙,本土遭到空襲,戰鬥力變成0.5。杜立特跑到歐洲去了,改進空襲方法,德國被空襲重創,戰鬥力0.5。義大利徹底投降。最終盟軍和法西斯力量對比變成了3.5:1。
從不同時期看法西斯和盟軍形勢是不一樣的。題主可能看到的的是後期的形勢,前期盟軍受到的巨大壓力是難以想像的。


在太平洋戰爭以前,還沒有這樣的陣營劃分。

蘇聯和德國一起瓜分波蘭。
中國和納粹德國還曾關係親密。
英國法國還一直綏靖。
美國保持著中立。
最近看到日本的文獻,講因為衣索比亞問題,在三十年代中前期,日本和義大利的關係也並不好。
後面出現了這兩個陣營,是因為戰爭機器的擴大,遠超出前期人們對於它的想像力。

所以,題主這個所謂的「軸心國挑戰同盟國」,是開的上帝視角。


其實德國日本沒你說的那麼弱。
哥們,一定要知道德國真的打下了整個歐洲,差一點廢掉了蘇聯英國。
如果德國拿下法國之後,不對蘇開戰,保持高壓,充分利用一下已佔領土地,估計世界又是一個樣子了。
不過,大趨勢已經不允許德國停下來了。
其實日本有一點戰略錯誤,南下北上時候選擇了南下,如果不想著拿下中國,以當時中國的現狀也不可能反攻日本,他就完全可以借著東北蒙古直接進攻蘇聯,緩解德國壓力,內外夾擊,那會不會有斯大林格勒還不好說了呢。


是一幫妥協綏靖分子和不抵抗分子。

比如法國
在希特勒第一次進軍萊茵非軍事區的時候,法國並不需要再次冒著引發世界大戰的危險就能阻止希特勒。甚至法國甚至不必冒全面開戰的風險,彼時法國軍力依然是毫無爭議的歐陸最強,也差不多是世界最強了。如進軍萊茵非軍事區,驅趕德軍,英法的判斷是最多面臨小規模摩擦。
而希特勒在這一刻則下定決心,一旦法軍動作,立刻撤回德軍。結果不多說了。


比如中國
九一八,盧溝橋。國府這幫人早幹什麼去了。。。


胃口就是這麼一點點喂大的。


因為一開始不是這樣的,世界本來有可能會變成三塊,互相纏鬥
結果現實最後美國和蘇聯這兩方居然聯手了


當然是英法美蘇這些列強啊。難道現在的歷史書都不說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囂張的氣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了嗎?


剛開始應該也沒想挑戰全世界吧,另外,其實場面也沒有表現的那麼差,美國一直以來奉行孤立主義,這是把有巨大影響力的攪屎棍,剛開始還兩邊都賣東西發戰爭財呢。如果你排除美國再看看,是不是軸心國差不多勢均力敵了?要是美國站在軸心國那一邊,可能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


舉個栗子吧。

一個網遊,一個玩家,這個玩家技術很好,微操也厲害但是奈何他宿舍里有幾個人一直在旁邊搗亂,搞得這個玩家在一次群架中被over了,經驗沒有撈到嘛裝備還損失了一大把,還被迫吧自己帳號的一部分權利給了另外幾名玩家。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玩家在幾個大佬的眼皮子底下慢慢刷怪,而且因為幾名大佬在副本中的操作失誤而拿到了一些好裝備和經驗,看著和各位大佬的差距越來越小,玩家表示我很厲害了,可以找幾個小弟一起打算噁心大佬們了。

然後這個玩家乘一名偽大佬看背包的時候偷襲了他,用自己的閃電技能30招擊殺了這名偽大佬。

這個時候玩家感覺自己好牛逼啊,我居然這麼輕鬆就搞定了一名大佬(不知道是偽)可把我牛逼壞了。所以趕忙叫上自己的小弟,對著城池裡的幾名玩家一陣亂搞。期間用真傷在不打盾的情況下乾死了一名真大佬,還打的另一位水戰大佬灰頭土臉的。

然後。。。。

然後玩家就玩大了。

我只是想報復一下你們順便拿點裝備和經驗

啊,我沒有想開這麼大的群架啊。

在加上幾名戰鬥力為5的小弟到處惹是生非。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無奈啊。

幾個只能欺負一下遠東新手村的傢伙跑主城來開團不是有病是啥。

還跑到另一個主城去惹個世界排行榜上的大神出來是要幹啥。

所以計劃趕不上變化。

我都說的這麼詳細了應該搞得懂誰是誰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少提及70年代末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哪些戰鬥英雄?電視上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出現的英雄現在做什麼呢?
對越自衛反擊戰和兩山輪戰對越南的工業產生了多大程度的影響?
一戰打得那麼慘烈,各國軍隊的士氣是怎麼保證的?
芬蘭有什麼鎮國神器嗎?

TAG:歷史 | 軍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二戰德國 | 世界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