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真的比國企、民企好嗎?好在哪裡?

HR狗,一提到專業就會有人建議去外企看看,似乎外企代表了行業最高水平。外企與國企相比,真的那麼好嗎?好在哪裡?歡迎有國企和外企經歷的答,謝!


非常榮幸回答你的問題。管理專業不專業的問題,目前看來呢的確是外企比國企、民企總體上好一些,不過,中國人很聰明,目前也在奮起直追,但是還有距離,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一些比較根本的原因:

1、現代企業的管理思想,無論是以泰勒、法約爾為代表的古典管理學,還是後期的巴納德、彼得都是來自西方,最早在西方研究和實踐,並在實踐中總結和優化,相對中國企業,他們更早的應用和更多的經驗是優勢;

2、思維方式和嚴謹的習慣:西方人無論是在管理和醫學上,都追求的是內在邏輯性,所以在管理理論的研究和應用上,非常講求數據、分析和最後的邏輯歸納,而相比國內非常大比例的管理者或者HR工作者,往往會不求甚解照葫蘆畫瓢,這是其一,其二是,喜歡用東方人特有的陰陽太極思維去思考管理問題,因而會產生差距。

3、管理哲學:我在很多外企的工作經驗告訴我,西方人的思維往往比較直線,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無論你的級別多高,而在中國無論國有、私有企業都會有對權勢敬畏的問題,往往最後的結果是不專業的展示。

4、OVER SMART:中國組織的員工,往往會犯「小聰明」」的錯誤,明明原則規定從A到B到C,很多人往往直接從A到C,問題在於,很多管理者也會默許這樣的小聰明,結果,其實往往問題就出在小聰明上。

5、訓練有素:相比很多國企、民企的員工,外企的員工往往無論在技能、知識、行為上更訓練有素一些,所以會顯的更專業一些。

6、最重要的,其實是價值觀的問題,一個組織是否有正確的價值觀,並且這樣的價值觀不是偽價值觀、混亂的變動的價值觀,對最終管理行為的專業性是起到關鍵作用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注我的公眾號LXHRtalk,有空多交流


呆過國企、外企、民企,如果要排序的話:

歐美外資企業&>跨國日系外資企業&>上市公司&>其他外資企業(非日韓)&>大型國有企業&>日資企業&>大型民營企業&> 港資企業&>韓資企業、民營企業&>台資企業和民營小作坊

強烈推薦歐美外資企業(世界500強最好),理由:

1、遵守法律。五險一金、勞工保護、加班時間、加班工資等等等等,全部嚴格按照國家法律執行。

2、管理規範。符合邏輯的管理體系與流程。

3、氛圍良好。上下溝通順暢,員工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建議、想法,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4、最重要的是加班少,我在外資企業兩年多隻加了兩次班。所以,你有很多自己的空間。休假的時候,沒有人會用公事打擾你。工資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性價比超高。

除非你是很著急找工作,否則忽略台企、港資還有一些民營小企業。如果是大學生,創業型的企業慎入。


作為一個全球第一的外企員工,哈哈哈羞羞臉,來正經的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在企業待了快一年了,可以小小分析一下身在企業的各種感覺。


第一:分工很完善,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顆小螺絲釘。好處就是培訓機制也很完善,你崗位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都為有人專門給你培訓,基本不會出現一技專長,你這個問題沒人會的這種情況。

壞處就是你在公司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價值,你的流入流出不會對公司造成什麼實質性影響,因此你的待遇也不會很好。基本上每天累死累活但是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而更要命的是這種細化的分工會阻塞你的信息來源,更大的信息無法參與,技術也很難在看的見的時間有明顯的增長。工齡三四年還呆在原崗位沒有提升和改變也是大企業的通病,成長速度反而不及小企業來的快。

第二,工作氣氛不同。國企和外企的這一點會差異有一些大。國企還是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裙帶感,酒桌文化相對要嚴重一點。但是外企就是人人平等,即使是領導也一般很少會有那種領導架子,大家地位相對平等。但是不要以身試探各種公司的規則和底線,要不會死的難看。

第三就是工作節奏不同。國企中上班遲到早退的現象比較多,如果有事稍微和領導打一下招呼晚一點或者不去都沒有關係。但是外企中準時準點要求的特別嚴格,晚一分鐘就是遲到了,這沒有什麼可以辯解的。如果有事,休年假,沒有年假,休事假,不好意思,事假是要扣工資的。

還有就是國企中基本上完成事情都是給你一個時間段,比如給你個項目,一個月內完成就可以,平時怎麼做基本領導也不會太在意。外企就是有工作標準時長,你完成這個工作大家的標準時間是多久,然後計算,準確度基本是一個小時。所以上班節奏很緊湊,沒有一點點的閑余時間。所以外企中基本上沒有你和別的企業的中的刷微博,玩兒微信的時間,相信我即使有,你也不敢。我一天基本上就是上廁所的時候看個一兩分鐘。

第四就是你的工作價值。不要相信什麼付出都有回報這種鬼話,那是學生時代的完美童話。世界上沒有什麼公平的事,外企國企都沒有。外企的常態是累死累活工資原地不動,國企是賦閑原地不動。最大化個人能力和技能才是生存之道。

所以,什麼是好工作,提升自己技能,能獲取即使不在這家公司工作也有用的信息就是好工作。人總不能一直靠一點小工資活著不是嗎?


國企。

有時政治壓倒一切。

典型的,你認為一件事搞起來很有賺頭,但是政治上不能搞。這麼說吧,賺錢的私企是做法律沒禁止的事,國企是只能做法律允許的事,法律沒明確規定允許的,不遇見NB的領導扛事,就只能一級級的申請了。

其次就是國企的辦事效率因為形式化,還有階層官僚,真的很低下。典型的,一把手10分鐘的事,非裝B走基層叫基層人人來一邊。

。。。

私企。

沒有契約精神。一個項目老闆覺得隨便搞吧,真賺錢了,老闆立刻反嘴。其次就是老闆吹牛放屁經常的事。

深點的,企業文化。典型的列子,你給我3000元你還想我做什麼。但是有時個人的肯定還真就是玩命,可是只要不傻又沒法給一個私企老闆真賣命去。典型的,你老闆一月給2000都嫌多,你願意給你老闆改革嘛。

。。。

外企。

能來中國的,基本平台都大。分工細緻了,不至於是個人都是業務員,你技術員就是技術員。不會你一個技術員要考慮企業的業績而不是自身的業務。

其次來中國就是為了賺錢,只要你的意見有助企業發展,基本都得到肯定,不會因為亂七八糟的原因被否定。

企業文化比較好,也有不平等,但是不明顯。

。。。

外企基本比國企,私企更叫員工有人的尊嚴,國企有等級制度,私企老闆一人獨大其次是老闆親信。

待遇,國企是絕對是旱澇保收,私企是看天吃飯。外企基本合同保障一定時間的契約。


作為一個專業HR,非常認真的告訴你,外企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民企嘛,你還得應付各種權利和關係,搞不好還用派系之爭的幺蛾子出現。很多時候,中國人是非常喜歡搞鬥爭的。


作為管理者,外企的好處在於提供了技術性的管理手段,缺陷在於管理對象不同的差異,以及管理思想理論體系的問題。
在現實中,就像大家所看到,分析,總結的那樣,外企的成功管理者往往能在高科技民營企業,工廠中獲得成功,他們有個特徵,西方化或無視個體差異的流水線化。在需要針對個人進行定製化管理的場合,在中國國情比較深厚的場合,外企出生的管理者表現不如本土管理者。
背後的原因也不深奧,高科技企業僱傭的是中國最好的大學生,他們是最接近西方現代文明文化的人,也被成為達沃斯主義者。流水線生產的最底層工廠工人,他們沒有任何能力對抗強大的管理官僚階層,西方管理中把人作為機器或者制度的附屬物,這種實踐有了一兩百年,也非常成熟。只要適合這種模式的,不管企業是什麼性質,百度,小米這種互聯網高科技企業可以用外籍高管,中海油,中遠南通這種先進國企,引進的國外高管也非常成功。但是在中小型研發企業,非標行業,內地本土企業,外企管理者基本上來一個死一個,這也是就業最多的地方。無它,唯價值觀而。
就舉個例子,沿海工作的小年輕很西化,跟老外一樣,下班要互相不打擾,但是在內地,如果誰這麼干,基本上就不會有好朋友,傳統的中國人喜歡被熟悉的人騷擾,越是騷越是擾,說明關係越近。哪種人多呢?中國相親的人是八成,西方文化中的丁克可以忽略;論壇上單身狗渴望溫暖的家庭的多,還是宣揚獨身的多?歸根到底,中國還是一個處於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換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儒家傳統文化的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不認識這種差異,生搬硬套,那就是邯鄲學步,南橘北枳。
外企的天花板很低,40以後轉型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在外企學習那些規範的方法,對事的方法,也就是管理的技術措施部分,利用這種先進的管理組織架構理論武裝自己,但是也要多跟外面打交道,了解外面的人心理反饋機制,深刻認識特色國情,掌握管理的心理基礎部分,這樣才能移植自己的經驗,避免翻跟頭。當然,有實力的可以直接一路高舉高打,找那些滿足前面說的先決條件的企業,就只管這種特定的人,也能有不錯的前景。
對於那種從上到下都已經本土化的外企,可以認為就是國內民營。


感覺要加個定語。
很多五百強國企,八九十年代就有不少國際化視野的管理條例在裡面了。
同樣的,先不說那些假外企,日資韓資歐美資就得區分區分,何況五百強與非五百強,差距很明顯。
想提升就找行業龍頭,不用看標籤,強真的有強的道理。


不覺得……好


當我們開始關注求職時,最多的疑問是對於企業的選擇。

企業選擇的背後,關乎的是你能得到多少薪水,職業培養以及晉陞機會。

如果擺在你面前的有民企,外企,合資企業,你能很理智的做出相對靠譜的選擇嗎?

在直播間,諮詢Gavin最多的也是以上關於企業的一些選擇問題。

趁周末,把之前的回答梳理一番,拋開門檻限制,下文假設每個人都有機會去以上三類企業,我重點介紹下民企與後兩者的主要區別。

第一大區別:切身利益相關

你先問問自己,打工到底圖個什麼?

薪資福利

當我聽說今年濰柴動力給應屆生8000元基本工資時,我決定不再寫有關國企的文章了。

本文把民企分兩類:中小型及特大型民企甚至500強。小點的民企能給的薪水一般都不會高於後者,即便有也多會是加班居多的前提下。所以拿中小民企去和合資,外企PK,討論的熱度太低。

舉例大型民企(包括股份制)例如華為,吉利,萬科,BAT,估計除了製造業的民企,其他的幾個完虐合資,外企。但是在汽車行業,吉利,BYD,長城的薪資至少目前普遍的技術崗位都不如合資,外資高。經常接觸一汽,上汽,廣豐的工程師,他們的獎金基本上就能拿到民企的一年基本薪資。大上海安亭周邊的物價,租房其實沒有高的很離譜,跟二線市區邊緣幾乎持平。所以,合資的薪資依然具備競爭力。至於外資,基本是介於民企和合資之間,畢竟工作強度沒有特別大。

除了薪資,福利上依然是合資企業佔據上風。例如每逢佳節的米面油,購物卡。大多數合資,外企的重要節日福利都能在1000元左右。而民企,200-500居多。

有沒有想起來,我經常提到的SQE和採購,逢年過節的油水

職業培養

除了偶爾的職稱越級提升外,能體現高位職業培養的恐怕只有升職了。

尤其在人員流動較大的民營車企,工作五年左右離職成為常態。多數原因並不是升職機會渺茫,而是繼續耗著未必升職,且薪資也不見大漲。

所以在多數人看來,民企在職業培養方面更具優勢,因為我們都只看到了結果:某某從某企業跳到哪裡,稅前XX萬。這就說明企業培養了你具備很優越的能力嗎?

Gavin這些年在民企整車公司工作過,也在外企供應商工作了幾年。給我印象最深的可能讓你失望了。我所見到的大多數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的中級工程師,不管是在技術能力,工作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都明顯高於民營車企的中級工程師。近些年頻繁的因為新項目接觸幾家主流的合資車企和民企,包括BBA,SVW,Ford以及GW,GEELY,CHERY.我所看到的,少有例外,尤其是民企工作三年以內的初級工程師,他們所具備的職業技能很明顯沒經過專業的培訓。每次客戶來審核,我都能見到我們的人把民企客戶引上「道」,但對付合資企業,真的太難了。

不過也有一些民企用略高的薪水挖走一些合資企業的初中級工程師,例如今年吉利從一汽技術中心挖人。這些人職業培養是帶來的,不能算民企給的。

我想表達的是:在製造業,這些有百年歷史的技術型企業,能在職業培養方面給出的內容質量要遠高於民企,而我們不能憑藉民企跳槽的現象去證明他們具備了強勢的競爭力,畢竟這些東西沒有一個量化的橫向對比,何來的肯定答案。

晉陞的機會

越是穩定的工作環境和氛圍,越是缺少晉陞的機會。

可能製造業有個崗位是例外的;質量管理類,不管在哪類環境,人員都不太穩定。所以,看起來晉陞的機會不少。

沒有人走,就極少有機會讓你升上去。或者說你的直屬領導不升職,你也就沒什麼機會了。在外資,合資相對舒適,穩定,具備競爭力的薪水環境下,人員流動顯然不會很大,這也就造成了升職困難的問題。

民企人力資源不斷的在更新迭代,留下適合它的,你若肯長期跟隨,晉陞的機會也是較多的。所以,我更偏向的認為民企的職業晉陞機會較多。

很多學生都在講,去民企機會多,背後的原因就是上面講的。外企機會少,因為隨便一個管理崗都能讓你靠到老。

辦公環境

你們知道什麼企業花錢領導不心疼嗎?

國企,合資,外企,創業型燒錢的公司,答對了么!就是沒有耳熟能詳的民企。

只要花的不是領導的錢,他也願意工作在一個相對較舒適,優雅,裝扮精緻的工作環境下。而民企,恰恰花的錢都是大Boss的。

在外企,除了裝扮明亮的辦公大樓,還有內部略顯豪華的裝修。很多是直接照搬歐州的工作環境。我在去歐洲學習期間,也親身經歷了這些。我也在網上照了幾張類似的場景圖片,這些在民企,真的很難見到。

會議室及辦公區。

除了乾淨舒適的辦公設施,外企也經常會在部門內部分享一些小零食,以及至少每兩個月一次的團隊聚餐報銷機會。

合資企業實際上即便效益很棒,其實也不會大手筆去提升辦公環境。只是相對好於民企。我個人覺得可能是中外雙方都參與管理的原因吧。

第二大區別:工作體驗

你有沒有想過扯了一天的責任問題,回頭什麼都沒做成的體驗?

管理文化

不需要刻意的糾正管理,公司員工就能按時按質的完成任務,這是極其理想的狀態。外企看起來離它更近一些。

我在歐洲學習期間,我很少見到有哪個領導在約談誰,也沒有哪個領導在會議上大嚷大叫的批評,甚至連會議都很少開。多數是咖啡間小範圍討論。

這種所謂的扁平化管理,可能顯得更高效,但執行起來,很多弊端。我沒有做過什麼管理者,我從自己的經歷和親眼所見描述給你民企和外企的區別:

  • 外企或者合資企業的部門boss可能經常和你開玩笑,甚至坐在一起辦公,但是在民企,領導一定是單獨的辦公室,實木桌椅,沙發,甚至加以屏風。
  • 外企或合資企業的boss開會甚至在自己做PPT,別人聽,他一直講。就連投影儀也都是自己準備。但在民企,管理者基本是沖著你的彙報PPT指指點點,開會前還要為其準備好水,材料。
  • 民企的管理者更喜歡約談他的下屬,而不是基層員工。但在有些外企,多大的領導都有可能直接與基層員工對話,而不是緊張的約談。

工作流程

在民企,即使你不扯皮,扯皮的人也不會少。

你若扯皮,與你相關的人都會扯皮。

遵守工作流程意味著要履行職責,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個兩個零部件配合出現間隙,王某工程師負責其中一個,堅決認為負責的零件進貨檢驗是符合圖紙要求的,拒不分析產品缺陷。李某拿著三坐標檢測數據告訴王某,我的部件也是合格的,剛檢過。

然後開始扯了,問題又不能不解決,否則雙方都要被罵。實際上這種問題解決起來很簡單,多數情況下把故障件拆了去測量就是。但有些人就不想拿出時間配合你,也有的人不夠嚴謹,過於自信。

除此之外,民企很多工作流程是比較簡單的,一些小的決策基本是領導拍板,沒那麼多繁瑣的流程。

外企,合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僅僅是技術,也包含健全,穩定,先進的工作流程。條條規規寫的很清晰,大多數職員不會身兼多崗,這一點在民企,除了研究院的技術崗,其它顯然不是。

工作思維

在民企,多數人擔心一件事情:這個決定做了之後會不會被領導批評。但大多數情況下,確實是你自己做的決策。團隊意識淡薄,但自主負責意識很強。

就像上面舉的例子,你認為自己負責的產品沒問題,你給出這種決策結果,如果後面真的發現是你的問題,你是要被K的。畢竟你的事情,你部門的同事很少參與,你的領導又不太關注一些小事情。

但在合資企業,外企,對於這種問題基本的思維意識:把問題自己做個初步判斷,然後展現給團隊,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每一步該怎麼做。會有清晰的方式方法。這種工作思維顯然是比較拖延時間的,但是能夠藥到病除。民企的工作思維多半是先把問題踢給別人,自己安安靜靜的等著,直到對方已經找到確鑿證據,你才出現。這種固化思維會越來越明顯。

過於保守是外企最為明顯的工作思維,一點小事也要再三確認,普通職員自主決定權很小,在國內很多外企還沒適應中國的管理文化,和靈活的思維。

工作效率

即便是彈性工作,工作效率也是外企更高,如果在民企執行彈性工作,我想製造業很難運作。

但我認為在處理非質量問題的工作流程上,民企的效率明顯高於合資,外企。在民企,個人的工作效率,尤其是涉及技術層面的,工作效率卻明顯低於外企,合資企業。

舉例某個儀錶按鍵結構缺陷,你需要查詢過往數據信息及可參考的結構。在民企所使用的資料庫軟體都比較落後,甚至是要在本地盤上去尋找。前些日子聽說某泰車企用的項目管理軟體還是某瑞5年前用的舊版本。

但在外企,只需要拿著零件號十秒鐘就可在資料庫上找到。即便你又不懂的,一個電話就能讓IT搞定。我在民企工作期間,幾百號人的公司,遇到IT問題還要排隊等著解決,在外企,遠程就可以做到,甚至在凌晨,總部會有24小時在線人工服務。

對於產品缺陷的經驗總結,數據記錄,都是很清晰的整理在資料庫中,重複犯錯的幾率很小。

除了公司基礎服務影響你的工作效率,個人的工作效率也受部門環境影響。外企完善的工作規則能讓你以盡量短的時間處理完事情,所以外企很少加班。但在民企,由於工作流程不完善,即便完善了可能也有人不遵守。這樣會導致加班成為常態,而且當讓不願意為這種事付加班費。前幾天跟蔚來汽車的朋友聊天,他們到目前為止還在經常集體討論工作流程該怎麼制定。

成長中的企業,決策上靈活一點,試錯過程會很多,整體工作效率還是待提升的。

今天的文章首發在微信公眾號:Gavin的職瓣。文章並不能回答標題的問題,我的初衷是希望通過閱讀幫助大家去了解職場。

http://weixin.qq.com/r/LjqdhSzErXHSrWjm9288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選擇工作時,不要過多在乎第二大區別-工作體驗-提到的4條。任何一類環境下,你能適應就是勝利。而第一大區別-切身利益-這些你應該在乎。


對頂尖人才來講,到什麼樣性質的企業區別不大,到對普通員工而言外企好於國企和私企。


如果計劃生育,在外企會順心的多吧。


如果是有男有女同時應聘,不會因為性別就把女性pass掉


以我等普通市民眼光來看,員工的話 外企&>國企&>民企


外企正兒八經放假,而且錢多,只不過和老外合作好多時候要配合時差,而且會英語感覺不錯啊


國企沒那麼多錢,但是穩定,壓力小


民企要看體量了。。。具體的具體分析


就人力資源方面來說,是的。
管理思想,使用工具和國內都不是一個檔次的。


推薦閱讀:

在外企工作,感覺自己像個螺絲釘,比較枯燥。誰能給點建議?
CAA 中國區公司構成與經營狀況如何?為何在網路上始終找不到相關的詳細信息?
如果想進世界五百強的外企,考CMA有用嗎?
對於高海納這樣辱華的外企高管應如何看待
在外企工作如何縮短與同事的英語水平的差距?

TAG:人力資源HR | 國有企業 | 外企 | 民營企業 | 人力資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