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祭日沒有任何感覺,我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對於公祭日並沒有太多體驗或者說經歷,倒不是說排斥公祭日這樣嚴肅的一件事,只是對於社交網路中鋪天蓋地的類似於「勿忘國恥」之類的轉發信息有些許反感,我這樣的心理是不是存在很大問題啊
—————————————————————
感謝各位知友的回答。我也仔細地反思了自己,自己從始至終並沒有不尊重歷史中遇難的同胞,可能更多的是對這樣的方式有意見吧。十分抱歉在這樣的日子提這樣的問題。下次一定找個機會去一下南京。另本人本科在讀。


公祭日的全稱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紀念館的全稱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大屠殺本身不值得紀念,我們追悼的是自己的同胞。

同胞二字,與政黨無關,與意識形態無關,與屁股無關。

同胞是你我身邊的人,是和我們說同一種通用語,是和我們擁有同一種歷史記憶,甚至和我們愛看同樣的書,愛吃同樣的食物,愛養同樣的寵物,和我們一模一樣的人。

我們能活到今天,而他們的生命無緣無故,在1937年12月13日,在受盡屈辱之後被敵人生生打斷。

他們何辜?

念書的時候去柏林,住在勃蘭登堡門旁邊,剛到的那一天下午去散步,幾步路就走到了猶太人浩劫紀念碑。

(網圖,侵刪)

一個一個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2711個水泥方,密密麻麻排滿了一萬九千平米的廣場。沒有顏色,沒有裝飾,也沒有文字,一片無聲的寒冷的叢林。

走到叢林里,根本找不到方向。就好像身在浩劫之中,你根本不知道往哪裡走才能求生,往哪裡走都是死亡。

鋪天蓋地,全是死亡。

而給他們帶來死亡的,無非就是他們的族群名字:猶太。

而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給他們帶來死亡的,也只不過是這三個字:

中國人。

題主今年大一,算年紀比我小十歲左右。題主這樣的年紀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因為刀槍棍棒沒有落到自己的身上,也沒有看過足夠震撼的關於七八十年前的那一段亂世的記錄。戰爭和因此帶來的浩劫離這個年紀的年輕人來說太遠了,遠到只是書本上的幾個字。


托那個時代的福,90年代的時候,有許多關於抗日戰爭的紀錄片,包括南京大屠殺、人體實驗等等內容,大段大段第一手影像資料,那種慘烈的震撼吊打一切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影像作品。當時甚至在我們小學的閉路電視上放,而現在這些作品都已經被塵封了。那裡面的刀槍是真的刀槍,敵人是真的敵人,死難同胞是真的死難同胞,那些慘狀毫無掩蓋,全然呈現在我面前。小學裡放的時候,看吐了、看哭了的孩子比比皆是,大部分孩子回家都做噩夢。所以後來也就不再放了。但是那些黑白的畫面,殘冷的獰笑和無辜的屍骨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所以時至今日,聽到《我的祖國》這樣的歌曲,不自主地會跟著唱,唱到淚流滿面。

一條大河波浪寬,你知道大河的河床,是由多少同胞的屍骨鋪就的嗎?你知道大河的水,裡面有多少同胞的血淚?

我不知道題主怎樣,我的家庭前輩,沒有什麼達官貴人,也不是大商富賈。他們都很幸運地活了下來,所以今天才能有我,我才能上知乎。但是很多和他們一樣的人,村子裡一道玩的孩子,課堂里坐在斜前面的同學,買早點總是碰到的攤販,經常送自己糖吃的鄰居……他們都死了。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沒有給這些和我們並無二致的人們一席之地。可憑什麼呢?他們有什麼錯?他們為什麼沒資格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為什麼就這麼死了?

死難同胞中大部分都不曾扛起槍,也不曾拿起刀。他們都是善良的人,他們以為敵人會和其他人一樣,給自己留一條生路。畢竟他們什麼也沒做,他們只是普通市民、普通農民,過著自己的日子,每天早早起來,幹活的幹活,上學的上學,晚上回到家裡合家坐在桌前吃一頓晚飯,說說笑笑,一天就過去了。他們沒有任何該死的理由,可為什麼他們要死?

只是因為敵人是禽獸,所以無辜的人就要死嗎?

我們公祭死難同胞,是為了不忘過去,淬礪將來。過去很痛、很殘酷,想起來就讓人絕望,但不能因此就不去回憶、不去銘記。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一個人可以背叛任何事物,但絕不能背叛自己的同胞。

能讓題主問出這樣的問題,並且能讓題主產生轉變,這就是公祭日的意義所在。至少這個日子已經讓題主思考並關注那段歷史了,也有了去多了解一點的動力。最可怕的事情,是忘記,甚至壓根就不知道。

公祭日那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幅作品,分享給大家。出處見水印。

很多事情要真的經歷過才能明白。但是,我寧願希望不要通過實際經歷來理解戰爭和無辜同胞死亡的含義。


我是南京人,從小在南京長大。說實話以前對南京大屠殺也沒有什麼深刻的認識或者說概念,但是那年第一個國家公祭日,學校要求我們班面向全市上一場公開課,我走遍了南京22個遇難同胞紀念碑,參觀拉貝故居,查閱了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我才知道,什麼是大屠殺。
本想把我現在學的歷史課本給你看的,但是我沒帶回家。。。那給你看看我在網上看到的南京大屠殺的片段吧

三十萬,你沒有概念,我也沒有概念,但是我告訴你,這三十萬人,從南京北極閣埋到了中華門,從挹江門埋到了中山碼頭,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16年,從沒想過,自己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亡靈的鮮血。「你腳下所站的土地曾是萬人坑。」此言不虛。
我舅舅家住在科巷,正對面是一個非常破敗的樓,看樣子就知道是上個世紀的遺物,很小的時候它失過一場火,裡面完全是黑乎乎的一片,曾問舅舅那是哪裡,為什麼這麼破都不拆掉。舅舅從沒告訴過我,不知是不知還是不願,我在首個國家公祭日時發的那本讀本上看到了

你可能不懂我看到這幅圖時的震驚,很難想像我從小生活過的地方從前竟是煉獄。其實在我走訪南京22個遇難同胞紀念碑時也有這樣的感覺,我曾經遊玩過,散步過的地方,靜靜地埋葬著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個亡靈。
今天國家公祭日,上午十點整,南京又拉起了警報,那時我在上物理課,然後聽到廣播里說全體起立,我不記得廣播里後來說了什麼了,我只記得當時我在抖,悲憤地抖。默哀一分鐘,我從沒覺得我們班那麼文靜過,講真,上課,考試,我們班都會窸窸窣窣的呢喃著,但這次是真的靜,靜到只有回蕩在南京上空的防空警報。忘記說了,今天南京,一直在下雨,不是瓢潑大雨,只是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我不能說這是上天的感應,但是這淅淅瀝瀝的雨聲,使得本就悲傷的南京,更顯凄涼。
題主說對南京大屠殺無感,我不能怪你,也不能盲目的指責你。有時間,來南京看看吧,不要去新街口,不要去萬達廣場,不要去看那些紙醉金迷的現代文明的產物,去看看挹江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吧,你會知道的,你會知道的何為屠殺,你會知道的三十萬,有多沉重。
另外,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石刻銘文:
我以無可言狀的悲愴,追憶那血醒的風雨;我以顫抖的手,撫摸那三十萬亡靈的冤魂;我以赤誠之心,刻下這苦難民族的傷痛。我祈求,我盼望,古老民族的覺醒,精神的覺醒。
我每次讀都有一種震撼心靈的感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去的歲月里,只有南京獨鳴警報,告慰亡靈,而今舉國祭奠,歷史,真的不能忘卻!
———————————————————
今天把歷史書帶回來了,給大家看一眼。我上高一。歷史書上沒有太血腥,是怕我們受不了吧,但是即使是點到為止,那節課也確實上的我們無言。我想無論過多久,無論我長多大,無論我再怎樣的了解這一段歷史,我仍然會顫慄,會悲憤吧。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應被尊重;三十萬亡靈,不應被批判。


區分幾個不同的狀態,不知道你是哪一個:

  1. 反感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因為你不承認現行政權有權代表中國人民祭奠南京大屠殺遇難者,質疑「公祭日」的主體——「國家」的合法性,但對遇難者表示同情,對一定的紀念活動表示支持;
  2. 反感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認為南京大屠殺很慘,但是沒有達到需要設立國家公祭日進行紀念的程度;
  3. 反感公祭日這天瀰漫的大中華民族主義情緒,反感右翼民族主義團體借題發揮,宣揚或擴大化民族仇恨,但對遇難者表示同情;
  4. 日本侵華戰爭中中國死難者達到1800萬人,而單獨為南京的30萬人設立公祭日,是對其他遇難同胞的不公平,因此反對這個公祭日。南京大屠殺作為日軍侵華戰爭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可以舉行一定的紀念活動,但是所謂的「公祭日」,最好能擴展到所有侵華戰爭遇難同胞。
  5. 否認大屠殺的存在,全是支那人污衊偉大的皇軍的謊言;
  6. 大屠殺是真的,太君殺支那人殺得大大的好。

一二三四是立場不同,不用去看心理醫生.
三和四是我的看法,如果其他人不認同,那也只是觀點問題而已。
五和六就不用去看心理醫生了,反正已經治不好了.

綜上所述,題主不用去看心理醫生.

—————————————————————————————

第三條,掛一個活的,在這個鏈接的評論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273354/answer/241860682

#刪除不友善圖片#


孩子,你不是心理有問題,你只是年輕,見的還比較少,經歷的比較少。「感同身受」的能力還不足。這沒什麼問題。18.9歲的你能意識到這一點,並且願意在有機會的時候去南京看一看。在我覺得已經挺好的了。

你應該出生在香港回歸前後,那時候中國已經逐漸走向崛起了。你的童年應該沒有餓過肚子,還有很多小零食,青春期娛樂也很豐富,成長過程中能進入你記憶的新聞全是中國越來越牛,這個時代的科技大發展對你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生下來,世界就是這麼運行的。你可能沒有想像過,也很難想像,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來的。這不完全怪你。

現在南京對你來說只是一個城市,和杭州成都昆明可能都差不多。但在1937年,南京是首都。

我把這個事件翻譯成現在的你更容易感同身受的一段話:2017年,中國遭受侵略,侵略者打進了北京,並對北京進行了屠城。平民遭到虐殺,死難人數800萬。

這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裡的一張普通的相片。

1935年,一對母女在南京市健康兒童比賽中合影。這個笑容溫柔的母親,應該就如我現在一般年歲,孩子天真無邪。

她本如同我一樣生活,逛街,買菜,扯塊料子打身漂亮旗袍,出去見人體體面面的。帶孩子參加一些好玩的比賽,秀秀我的乖寶寶讓大家都來說他可愛。

兩年後,她們被殘忍虐殺,

可能是活埋,

可能是被輪姦再先奸後殺,

可能是被刺刀剖腹,

她的孩子,

可能被當成個西瓜對半劃開

可能被刺刀伸進喉嚨高高挑起

可能被摔死,可能被砍頭

可能在某個萬人坑裡,

哪一條屍骨是她們的都沒人能認出來。

與她一樣的人,還有30萬,而且那是在首都。

其實我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營造的肅殺的氣氛並沒有太強烈的感受,那些黑磚,白牆,白骨,萬人坑,我看著也覺得就只是覺得,

哦,好的,知道了。

但在看到這張照片後,與這位母親眼神對視,電光火石的剎那,我的思想被擰開了一股洪流的閥門。中華民族絕不可再受此辱。作為民族的一份子,我立誓,絕不讓中華民族再受此辱。

每個人感同身受的點不太一樣。你早晚會遇到能使你感同身受的時、地、人、事。

彼時彼刻,你會懂的。


我想換個講法
前兩天的紅黃藍大家都充分表達了憤怒了
相比於打孩子,用針頭扎孩子
用武士刀砍頭,活剮孩子,活埋孩子怎麼樣呢

諸位當時都是被這黑暗的社會給氣哭了的,是不是覺得得把五臟六腑給氣炸了?
一個幼兒園,也就一兩百孩子吧。

30萬人,算一個幼兒園300人,也就是說日本軍國主義野獸在南京一城,就殘殺了1000個幼兒園的人。
一天活剮砍頭活埋一個整個幼兒園的人,日本人可以這麼持續3年。
諸位,你們受不了一個孩子被針扎被毆打,那麼,大家怎麼看日本鬼子的獸性呢。
那些口口聲聲給日本鬼子招魂,洗白,給右翼辯護的,他們冤枉嗎?他們真的像他們說的一樣無辜嗎?


貼幾張我的老回答殺人書與多蘭劍:黑太陽731是怎麼拍出來的?裡面的圖片

友好歸友好,歷史歸歷史。要避免悲劇重複就讓自己記住過往,變得更強大。不要忘記歷史上的殘酷


個人覺得完全算不上是心理問題,只是現在大家普遍缺少了對那段歷史的直觀感受了而已。

因為現在社交網路中泛濫的轉發大都是停留在表面,而且大部分的轉發並沒有帶太多深入的感情,對這種過度的形式主義沒有感覺甚至有些許反感,我覺得是正常的。

我曾在南京38°的酷暑里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得渾身顫抖、冷汗直流,

在看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文字資料與相關描述時如同身臨其境,想要撕咬對方、與之同歸於盡,

在看電影《黑太陽931》時汗毛豎起,不忍猝睹……

我心理絕對沒有問題,但是看到大部分人的轉發,我也沒有再像看《黑太陽731》時那樣地渾身戰慄、咬牙切齒了。

換個角度想一下,使我們大多數人遠離戰爭的殘酷、刻骨的仇恨、陰冷的獸性,這本來就是一種時代的進步與先輩的心愿吧。

讓孩子們在備受呵護的錦繡年華中健康成長,讓她們時刻感受到溫暖的人情,而不是陰冷的獸性,這本身絕對是好事。

所以,看到那些轉發心裡之所以會沒有感覺,就是因為我們已經遠離了苦難,過上了好日子,心理逐漸安逸了,心裡的仇恨減少了。這本身並不是壞事,這說明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只要心裡有一桿秤,會自覺地像題主一樣對自己問出這樣的問題,那就不算有問題。

如果真的我們全體國民,每看到一次轉發,內心裡就翻江倒海、怒髮衝冠、不能自持,恨不能生啖其肉、飲其血……那才叫有問題吧,況且這一天看那麼多次這種轉發,我們早就與日本同歸於盡、世界核平了吧。

我們之所以看見光明,是因為有人為我們抵擋住了黑暗。

有人民軍隊與國家權力機關去發揮著職能,我們就有選擇遠離黑暗的權力。

我們要銘記歷史,我們不要忘記苦難,但同時我們也要反思黑暗,不要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不要被苦難限制了視野。

這之中其實有一個度,將刻骨的仇恨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心裡與徹底忘記仇恨都是不可取的。


殺人書與多蘭劍:黑太陽731是怎麼拍出來的?

「兔兔辣么可愛,怎麼能吃它?」
「老鼠是無辜的,怎麼能用汽油燒?」
「怎麼能那樣對待屍體呢,真是沒有人性!」

「簡直比真實的731更殘酷!」

「鏡頭為什麼要拍得那麼逼真殘酷?導演心理變態!以暴力來反映暴力,以殘忍來再現殘忍,簡直是個虐待狂,拍這個電影就只是為了滿足導演見不得人的獸性!」
「日本731部隊是很殘忍,但這個劇組的人跟他們也沒什麼分別!這惡魔導演跟731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TM是我的童年陰影!拍這種電影的就該被槍斃!」
…………

我不是針對誰,你們每一位都是垃圾。

這部電影無論從內容還是影響上看都是極有價值的。
內容上對每一個鏡頭細節的精益求精、完美再現,有些東西更是可以用空前絕後來形容,
你可以說它殘忍,但絕不能否認它的意義——把沒有直觀感受的歷史文字描述轉化為影像,使每一個人都能直觀地感受到「731」這個代號到底代表了什麼!這是文字永遠不可能做到的!

所謂的後人哀之而不鑒之,為什麼歷史上總會不斷發生類似的悲劇?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缺乏對上一個同類悲劇的直觀感受!人是善忘的,更不要說以歷史為尺度的幾代人了。
這才幾代人,在抗日神劇的荼毒下,戰爭與歷史就似乎變成了兒戲一般,
這才多少年,我們這個民族受過的苦就全忘了?
曾經的鼠害與鼠疫你們是沒經歷過,沒有長輩那種對老鼠的痛恨我很理解,甚至我小時候捉到小老鼠都會覺得可愛而不顧反對地養起來,但指責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人虐殺老鼠是沒有人性,是與731無異的變態……
這個恕我完全接受不了。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同胞的生命在你們眼裡與貓貓狗狗無異。

shame on you!
前輩們給你安定,你卻用它來作踐前輩!

再說一點,《黑太陽731》的上映無論在大陸還是香港都有很多人無法接受,
於是香港從此有了分級制度——一定程度上是被此片給逼出來的。

而你們,只能罵罵導演變態,讓當年組織你們觀看童年陰影片的爸爸一樣的權威組織去槍斃這個導演!

抗日神劇盛興也就根本不足為奇,白痴就該配神劇

這篇回答是我從一年前剛開始玩知乎的時候就想吐槽的了,當時看《香港電影史》提到了《黑太陽731》是香港歷史上第一部三級片,我就找來看,看的時候覺得很殘酷,有些場面實在不忍猝睹,就在知乎上找相關資料。於是看到了現在最高贊的回答下面的評論……

一開始我還是比較贊同說劇組的做法是比較極端的,但是看到評論里清一色的在可憐小動物,在各種罵劇組有病,甚至某個知乎用戶竟然說出「簡直比真實的731更殘酷」這種話出來,我就信了你的邪,同情心泛濫也不是這種泛濫法呀。當時我就舉報了一通,導致很多這種無腦言論都被刪掉了,現在沒法截圖出來給大家批判了。

我也憤怒!於是舉報了一波,想讓後來者不那麼憤怒。

我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喜歡小動物的人,看到劇組人員說怎麼樣電得老鼠與貓亂竄,怎麼樣殺死大花貓後塗上血漿讓老鼠吃,怎麼樣用汽油燒老鼠煞是好看時,我也很不忍心,但同時我也知道,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老鼠甚至麻雀都還屬於四害,政府號召除四害,逮到老鼠交給政府還有獎勵!在那個滅鼠算有功的年代你用現在保護動物的主張來指責人家,不覺得有點兒傻嗎?
反過來說,導演是不是心理變態跟這個電影的價值毫無關係,且不提還原真實鏡頭的張力與震撼,電影本身還有著許多日本青少年對軍國主義者極端殘酷的行為進行反思的視角,少年731部隊與啞巴少年的友情,令人看到電影並不是粗暴地臉譜化、妖魔化全部日本人,在人性的批判與揭露上不知道比多少抗日作品高到哪裡去了。


本科在讀?

如果你讀的是法學院或在自由主義氛圍相對濃厚的學校讀書,環境所致,自然會受影響。

對自由主義者、精英主義者來說,「我作為精英的利益」(婚後轉變為「我家庭和我子女的利益」)、「我們專業的利益」(「我作為精英的利益」的源泉)是人世間的第一位。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同胞的苦樂、人類的命運都不太重要。

借用徐小疼的圖,對自由主義者、精英主義者來說:

1937? 禮義廉恥,農業文明;青山綠水,田園牧歌;尊卑有序,各安其位;尊師重教,快意人生;舞會風流,交遊倜儻;那燦若星河的先生,那藍衣圓擺的女生,那美好的民國時代。

2016? 動物莊園,一九八四;奴役之路,民不聊生;民族主義,威脅全球;民粹高漲,理性不張;法治情懷,民族良心;那高山仰止的先生,那白衣飄飄的女生,那永遠永遠美好的民國時代。


險些死過一次的人,怕是就不會有這種「無感」了。

正所謂身教重於言傳,既然對於大屠殺而言最深刻最直接的精確到個人層面的感受就是失去生命,而且是無辜地失去生命,所以如果需要感化這樣的人,首先就需要讓其感受一下「險些無辜失去生命」或者「失去自己最親愛的人們」的感受。

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就會對死難者產生共鳴。


沒什麼問題,一般來說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完全沒接觸過日本軍國主義暴行資料的人對諸如南京大屠殺這樣的事件有所感觸。

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教育的問題。


也許看了這條你會更有感觸——

空間里一個上初中的妹妹的動態。


少年強則中國強,這條動態讓我很感動很欣慰。


為什麼我們常說「勿忘國恥」,我想題主你只是需要好好學習一下歷史,才能深刻理解這四個字的意思。


僅是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我是一個南京人,國家公祭日設立的那天,我大概是高二的樣子,其實關於設立的決定,南京人並不是像外人所想的那樣歡欣鼓舞,甚至空間里出現了一些反對意見(大概是我的空間里大多是同齡的中二的緣故),具體說法我不太記得了,反正大致是說什麼南京人不需要同情,大屠殺這種事不應該用來作秀,當時讀的熱血沸騰的,然而事後想一想,設立公祭日這種事,是必要的。或許公祭日那天過度的宣傳會引起您的反感,但我也不得不說,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必要的。
因為歷史真的會被遺忘。不是這件事件的歷史記載會被忽視,而是這個事件所帶來的痛會被慢慢遺忘,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不是一個歷史相關的本科學生,在你畢業時,距離高中填鴨教育的四年後,你會對旅順屠殺有多少映像?八年十年後呢?
國家這種鋪天蓋地宣傳毫無疑問地會引來人們自詡為愛國或盲目或真實的追捧轉發,但至少,在無數這輩子或許和南京都沒有聯繫的人心中,他會知道這件事。
再來說說南京大屠殺。身為一個南京人,我真心希望您能屈尊來一趟南京。而身為南京人,我不得不說這段歷史對於我來說是與眾不同的,因為你身處這個傷痕纍纍的城市,向我講述這段歷史的不再是國家,而是這個城市本身。不只是紀念館和百人坑遺址這種專門的提醒,在街頭巷尾茶餘飯後,這段歷史確實融入了這座城市的磚瓦之中。我的高中在明故宮附近,因此也住在那附近,有外地的朋友來時,吃完飯會帶他們沿著明城牆根散步,然後指著城牆上的坑坑窪窪輕描淡寫地告訴她:看,這是日軍當年入侵時留下的彈坑。甚至說句打趣的話,南京的都市傳說大多是以大屠殺為背景的,什麼城市東南西北建的四象是為了鎮住百萬亡魂,什麼哪座中學建在百人坑上是為了用學生的生氣來沖煞氣……怎麼說呢,就好像南京她輕描淡寫地告訴了我們這段災難已經過去了,然而歷史他卻默默轉身,站在了我們的背後,在南京這座城市的血肉骨脈中。這段歷史以這種方式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我知道,這座城市曾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我知道我的同胞甚至是認識的人的祖輩曾被屠殺,我知道我走過的路曾浸透了鮮血。南京是這樣告訴我的。
所以,無論如何真的很感謝您對這段歷史的關注,謝謝。


題主,我也能理解你的感受。


你什麼時候去一次南京的大屠殺紀念館,感受一下就知道什麼叫沉重了。


我去的那次,從外廊開始,還沒進檢票口呢,就開始步履艱難了。右側的一排雕像讓我覺得觸目驚心,內心激蕩得我眼淚默默流下來,開始偷偷擦眼淚。整場參觀我都是眼含熱淚的,不自覺地流著擦著,沒有聲音。


我是個很愛逛博物館和紀念館的人。幾年前去盧溝橋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也是自己去的,租個電子講解器,非常方便。整場參觀沒有過多的心緒起伏,是抱著了解歷史和認知歷史的目的去的。挺好的。


但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讓人覺得沉痛的,流淚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讓人發自內心的感受,因為腳下就是那片浸血的土地不足百年。


你去試一次就知道了。當然,如果依然毫無動容之處,我不禁懷疑反社會人格了…那裡的壓抑氛圍是跨國籍、跨年齡、跨人種、跨性別、跨宗教的,因為人類擁有同理心的感受技能。


裝修的時候不能砸承重牆,其他牆砸不砸都行。有些人就是這個承重牆,有些人就是普通牆,無感也沒啥,因為有承重牆支撐著,感受不到壓力也正常,等房倒屋塌的時候大家只能一起毀滅,都遭殃。


醬。


是。


你可以不「勿忘國恥」,因為這畢竟是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強加給你的,但是請對這些戰爭中死去的無辜人保持起碼的尊重,提出這樣的問題讓人不由得懷疑是否題主根本不尊重他們。他們不是數字30萬,而是活生生的,和我們一樣的人,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卻在突然降臨的戰爭中被奪去生命甚至受辱慘死,他們的遭遇是超越國家、民族都可以感受到的東西。如果你不喜歡被集體主義、民族主義操縱的感覺,請起碼懂得一點基本的健全人類應有的的同情心吧。


應當區分「大家都有此種感情所以我也有此種感情」和「我自發地有這種感情」的區別。
前者不要也罷。


其實考慮一下,這和國家文宣也是有關係的。

往前一百年的事兒,此後的人只會越離越遠,從有真實記憶的人,到能聽真實記憶的人,再到下一代,下下代,

歷史的遙遠感,有可能會最終,使我們的後代認為南京大屠殺和蒙古屠城是一樣的事情,

我們對蒙古屠城有什麼感覺嗎?

這是不可避免的,歷史在記憶中的時間,伴隨著人的死亡逐漸淡去,官方文宣,為的就是真的做到:

勿忘。

該如何向下一代展示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很重要的事。不是每個人都是南京人,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去過紀念館,那麼通過更多的信息渠道,讓國民勿忘歷史,勿忘國恥,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為遇難同胞感到難過,傷心,為帝國主義侵略感到憤怒,悲傷,痛苦,

是十分有必要的。

這兩張圖,是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典範,

我們運用簡單的對比,真摯的言語,勾勒的,是今非昔比,是戰爭與和平,是痛苦與幸福的強烈驚顫。

很多人都轉發了這兩張圖,我們一同感慨,一同震撼。這就是文宣應該做到的事情。


我想,解決歷史感的削弱這一問題,真的要靠國家發力,靠媒體,靠教育,延續的不是痛苦記憶,而是居安思危。

當我們發自內心,想要去紀念館看一看,想要了解那段歷史,祭奠逝去同胞的時候,

我們才會感覺到,同胞,祖國,和和平。


貴乎人就是好日子過得久了,同理心這種東西已經完全失去了。70多年前死在南京的平民和你我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有親人、有夢想、有自己的小事業。他們和當代人的命運之所以不同,只是因為他們在錯誤地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而我們現在的和平也只是十分脆弱的。民族矛盾、利益衝突,這些因素都可能讓南京大屠殺重演。所以,我覺得題主沒有任何感覺是不應該的。
當然,有些人會說,我們只是認為這個紀念日不該存在。說這話的人一定是高估了人類的記性。如果人類能將戰爭的苦難牢記於心,那紀念日不存在也就罷了。但是從普法戰爭到一戰,二戰,人們總是一邊咒罵著上一次戰爭的殘酷,一邊醞釀著另一場戰爭。這就是紀念日存在的意義,它和西方國家的政治正確一樣,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和平的保障。
當然,紀念日能促進和平的前提是紀念日的發起者都是熱愛和平的。就目前國內的輿論環境看,
題主對「勿忘國恥」之類的口號保有警惕是正確的。畢竟日軍進行南京大屠殺的原因,就在於日本將中國這個國家當成了一個整體,才要對國家機器的一個重要部件,平民,進行屠殺,以獲得勝利。南京大屠殺不單單是中國的恥辱,而是世界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戰爭中所受災難的一環。如果我們沒有認識到這點而只是片面地強調國恥,那麼對南京大屠殺的看法就依然和當初日本軍國主義者相同。


血不濺到自己臉上,人是不會覺得悲痛的。
——《戰長沙》
這句話是《戰長沙》里父母都被日本人殺了去當護士的金鳳對還未失去一個親人家庭幸福無憂無慮的小滿說的。
畢竟沒有真的感同身受。
我記得公祭日那天看到一個倖存老兵說「無數次經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根本不敢進去一靠近淚就流出來了。」
公祭日紀念館這些東西是為我們這些沒經歷過那些苦痛歷史的人準備的,他們這些經歷過的「倖存者」怎麼可能忘記呢。都是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一個個人倒下的。
而戰爭的可怕更在於那些被隱瞞藏匿的歷史,無辜死去的群眾,見不得光的事件,不會有紀念館,不會有公祭日,可能少數幾個見證人會記得,但如果他們也逝去了,就只能是日後某某「隱秘軼聞」


應為你還不不夠強大。因為你還容易為他人影響。因為你還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快長大吧。你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推薦閱讀:

在知乎上總想罵人,但一罵就會被舉報刪掉,如何換種方式發泄?
我非常喜歡波蘭怎麼辦?
最近和舍友撕逼了,五個撕我一個,男朋友也不懂事,爸媽說讓我這輩子不要回家,萬念俱灰,請安慰一下我?
有室友總愛掩飾自己非常努力學習的真相,裝作什麼都不懂、不愛聽課,想向她請教該怎麼辦?
人在孤獨的情況下為什麼喜歡聽「後搖」?

TAG:心理 | 國家 | 南京大屠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