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是否有權利不被大數據所分析?

我們在網路行為被各種大數據分析,以方便為核心借口,我們的購物行為,網路人格,被阿里,百度,等等的公司分析,然後變賣給不同的廣告主,我想問一下,作為用戶,我們是否有權利不讓大數據分析我的需求是什麼,我不想百度完一個產品之後,各種彈窗廣告,我不想拿著我的4s被推送要我更換手機,我不想大數據知道我跟誰誰誰都是朋友,我有這樣的權利嗎?


歐盟有個電子數據保護指令,英國對應有個私人信息保護法,都明確在非例外情況下,個人任何數據被處理時都要明確被告知如何處理,處理包括收集、編輯、編纂、轉移等,同時明確告知要求數據被轉移或編輯時及時告知,事前的用戶須知無法免責……法條和判決原文回去補上…

個人覺得,像我們這個被「商人學究」掌控立法的地方,關鍵還是要先用立法明確個人電子數據的人格性與財產性,否則過不了那麼多商人學者的專家審議意見


題主可能混淆了兩個概念:被大數據分析,和泄漏隱私。

大部分情況下,用戶與互聯網服務商簽訂的協議,都已經授權了互聯網服務商對用戶的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所以用戶其實沒有權利拒絕被分析。

被大數據分析並不等於泄漏隱私,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應該是宏觀的,至少是脫敏的,也就是說,電商可以分析有多少比例的用戶喜歡某個特定產品,來協助進行決策,但是具體到一個特定用戶的喜好習慣,則應該慎重,因為有可能侵犯隱私。退一步說,即使可以針對特定用戶的行為習慣推出「建議閱讀」或者「可能喜歡的產品」(這最好是自動化而不是人工的),也需要保護用戶的私密數據不被非授權的人獲取。(典型的例子就是賣給第三方)。

然而,在中國,與其去討論用戶是否有權拒絕被大數據分析,不如討論「有什麼法律措施能阻止互聯網服務供應商侵犯用戶隱私」,而可悲之點在於,答案是:「還沒有」。


實際操作上沒有。


權利不是天生的,能爭取到就是你的權利,爭取不到就變成了他人的權利。


數據分析是不會做脫敏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就算要脫敏也是對外而言,為什麼不脫敏,因為敏感信息裡面包含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身份證信息,有籍貫、地區、性別、生日,手機號碼包括了運營商,號碼存續時間(比如139、133就是老號碼)、手機號的歸屬地(你當前生活的地方),銀行卡號說明你經常使用哪個銀行。
以上這些demographic信息對於定向廣告和數據分析來說非常重要,傻子才不分析。


截至目前為止我國沒有任何法律對互聯網企業收集用戶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這種行為做出規定,所以按照法無禁止則允許的原則,你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伸張自己的權利。


國內國外都一樣。

無論是百度聯盟還是谷歌聯盟在記錄你的訪問和給你展示廣告之前都不會問你願意還是不願意。

我看有的回答是說大數據分析對個人來說是脫敏的,我不同意,大數據分析的對象里有「個人」,有針對個人的模型,知乎的推薦就是個例子。

當然,知乎的推薦只是站內的,而且知乎內容單一,所以讓人感覺和大數據沒什麼關係。

假設你把知乎換成阿里。

你喜歡看的新聞、電影、節目、書,還有喜歡聽的音樂,常常購買什麼,消費能力怎麼樣,是不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朋友多不多,做什麼工作,買過什麼保險,最近有沒生病,最近有沒去哪兒旅行,最近閑錢多不多,一個月充幾次話費,等等。

只要你是互聯網重度用戶,阿里的畫像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騰訊也是如此。

看看阿里和騰訊的版圖,你會發現自己在AT面前就像是赤身裸體的待宰羔羊。


當然沒有。

別扯遠了,就說人口普查,出生人口登記,你覺得國家制定規劃的時候,你沒占人口增長或者人口的參考數據裡面的14億分之一么?

至於不扯國家,扯公司這種,目前的價值觀是,英雄不問出處,你只要能搞得到數據,變現得成錢,誰管你怎麼搞的。實際狀況是,很多家公司互相想瓜分你的各種信息渠道,要保護你的數據也是A公司把你的數據視為他的財產,保護這些數據不被B公司弄去,在你的桌面上上演各種全家桶的諸桶之戰,而作為用戶,你對你的各種信息其實是最沒有辦法控制的。


我想,不想被分析本身也是分析的一個維度吧


可以想想喊喊然並卵


也還有相關的立法了


很負責任的告訴你,真正的【大數據分析】和某個個體的【隱私窺視】是兩碼事。

前者用的是脫敏數據,旨在建立宏觀模型,分析用戶習慣愛好。原理指通過採用全體數據,洞察整個模型中的隱藏的細節。

這意味著,與抽樣類似的是一點,在整個過程中,單個普通個體所扮演的角色好比一壺水中的某水分子。

答主擔心的,恐怕是被同位素示蹤吧~


別想太多了,在國內你連使用谷歌的權力都沒


只能斷網了


有 不用手機不用電腦

如果你仔細看過各種app的條款 裡面有寫答應授權使用你的個人信息。我曾經因為上課要求,去看過facebook的隱私條款,我概括下基本上的意思就是要麼你就別用,你要用我的facebook,我就要拿你的個人信息,而且可以和第三方合作


推薦閱讀:

目前來看,鎚子科技未來的命運會如何?
堅果Pro 和小米 MAX 2 選哪個?
如何評價鎚子科技 2017 年春季新品發布會?
為什麼我只是手機瀏覽了個網頁手機號就泄露了?
中國還有沒有在建的民生或者基礎科學研究超級工程?

TAG:互聯網 | 科技 | 隱私 | 數據保護 | 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