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縱八橫『的意義有多大呢?短期看是否有去鋼鐵去產能和經濟不景氣時的興建基礎設施的動機?』?

不懂經濟,農村人,以前房地產興盛的時候家鄉人都是靠外出務工改善了生活,不知道這麼大工程普通的體力勞動者是否有新的就業機會呢?


談不上實名反對,但是至少從我觀察到的現象上來看,目前最高票答案是有失偏頗的。

所以,在政治沒有現代化的中國,八縱八橫只會加強資源的集中,加劇兩極分化----八縱八橫可以讓整個蛋糕做大,但是大頭都被強者拿走了,當然,因為蛋糕做大了,所以,即使得小頭,弱者獲得的總量還是比以前多

用個例子解釋就明白了:【醫院】

以前交通不發達,本地的有錢人只在本地最好的縣醫院看病,現在交通發達,幾個小時就到北京,他們就可能到北京大醫院看病,結果就是馬太效應發生作用,從而導致勝者通吃與兩極分化

  • 便利的交通使得有錢人都涌到北京大醫院,結果就是勝者通吃:北京醫院掠奪(掏空)了全國各地所有縣級醫院的優質客源
  • 縣醫院客源質量與數量都會下降,來的都是掏不起錢的窮人或者以前因為交通不方便而無法看病的更偏僻的農民

固然病人向優質醫療資源豐富城市聚集這種趨勢存在,但是如果說這種趨勢只是單向存在的,那就明顯不符合實際情況。實際情況是,二線城市依舊存在著三六九等,不同城市的趨勢是完全不同,並不是「注意是均分,所以,大多數城市大同小異,都是相差不大的侏儒」。

以南京為例,眾所周知南京這座城市的醫療特色就是外科水平遠高於內科水平,同時南京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一直都有「白完」省省會之說,所以以前我們能接到很多安徽當地三甲醫院的電話,已經診斷好了,但是對手術水平不放心,病人家屬問能不能花錢點轉到南京(今天我就把鼓樓得罪一個,他們家確是最愛承攬這種活)來做個手術,圖個安心。所以早幾年南京很多醫院的外科病房裡躺著的都是安徽人,而且人家遠離家鄉做手術,基本上就是拖家帶口的來照顧病人,病房總是亂糟糟的。

但是這兩年,你會發現安徽病人總體數量降下了,尤其是蕪湖、馬鞍山、銅陵這些城市的安徽病人以前佔據主體地位,而如今明顯減少了,為什麼?這些地區的人相對有錢,再加上寧安城際通車以後,交通更加方便,以前你專家來要坐車兩個多小時,現在高鐵半小時四十分鐘就到了,我多付你點錢,你來當地給我做行不行,我就沒那麼費事了?好啊,你掏錢,我也不怎麼受罪,我當然可以去當地給你做,以前你要我一上午顛到馬鞍山給你做手術,你做夢吧。比較類似的現象,我知道的心臟內科的葛均波院士就在蘇州工業園區搞了一個工作站,為什麼?開車一兩個小時未必到的了,現在有了高鐵,一個小時內確定就能到了,我也可以拓展自己的業務面,病人當然是更願意在自己家門口看病。

而現在南京各家醫院裡面的安徽病人取而代之,我們現在能見到更多皖北的病人,比如蚌埠、淮南之類的相對窮一些的地區的病人,他們就屬於上面所提到的由於馬太效應產生的病人流。

再比如提到的旅遊業。

我家附近有很多的【旅遊】小景點,比如桃花源,客流發達對它們來說就是壞事

交通不方便時,附近的人無法出遠門,旅遊只能就近選擇;
一旦交通方便了,他們很可能選擇昆明、蘇州與杭州等遙遠但是迅速的地方;
那麼就會有人反問了,外地人來參觀的人不就更多了嗎?
其實是更少了,原因很簡單,景點少(半個小時就看完了),不值得人家遠道而來

桃花源,我百度了一下,應該答主應該是重慶人啊,如果有錯請責怪百度。對於重慶我不熟悉,不過我在同屬中西南部地區,擁有武陵源的湖南念了五年本科,還算熟悉。

講個冷笑話,我在湘雅的五年沒去過南嶽衡山。不是湘雅課業重,是真的因為衡陽當年在我們心裡路途太遠。衡陽離永州不遠,大家中學都學過永州司馬的八記,都知道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sorry,永州多山,衡陽也差不多,加之我念書那會兒也偏早,高速是沒有修好還是修的質量不行我記不得了,總之交通很是不便,去趟衡陽爬衡山很受罪。我去衡山已經是快十年後我博士畢業在南京工作了,從長沙坐的武廣高鐵去的衡陽爬衡山。我記得我在湖南五年去的唯一超出長沙50公里範圍的就是張家界,很多湖南的風景名勝真的都是這幾年交通稍微發達一些我才去過的。

答主另外提到一句,「景點少(半個小時就看完了),不值得人家遠道而來」,這個說明答主根本不從事旅遊行業。景點少就不來了?誰說的?這年頭抱團取暖的太多了。

沿長江的旅遊城市不在少數,江南線的蘇錫常鎮寧,江北線揚泰都算是旅遊占經濟重要體量的城市。但是很不幸,除了蘇州和南京尚可玩個三五日,基本上其他城市都是一天最多兩天就能結束的城市,那豈不是完蛋了。而且現實是,就在知乎,你搜索一下,就會發現很多人選擇在長三角是多個城市打包一攬子旅遊計劃,為什麼?交通便利啊,城際高鐵公交化。而且旅遊從業者也不傻,他們也能準確抓住這種商機,比如寧啟線通車以後,很多南京的旅行社打出了寧揚游,揚州在春季,煙花三月,城市住宿緊張,就會和鎮江的旅行社聯合起來,安排住在鎮江,早上大巴來揚州,最後安排一天鎮江游,大家都有錢賺,同樣的現象在鎮江和南京,無錫和蘇州,無錫和常州這些城市更加頻繁,為什麼?無外乎有京滬線,有滬寧線,高鐵便利啊。

所以,我對「所以,某種程度上,八縱八橫對地方經濟其實是災難(科學技術革命如果沒有政治改革那必然造成更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個結論表示不同看法,過分偏激,我覺得答主只看到了一方面,並沒有看到很全面的社會百態。


蛤蛤,有個答主說這麼多,其實他回到清朝最好,或者原始人時期最好。還沒發展就在考慮分配純屬腦子有病,高鐵通了人員貨物流動性越來越強成本越來越低,越容易形成產業規模化,產業規模化就會降低各種成本,增加競爭力。

說什麼會讓地方經濟變窮的,資金和人去大城市的,你讓別人在家種地不出門進行更高附加值勞動的有什麼居心?想讓縣裡的,農村的不搶你的社會資源,醫療資源,教育資源,小地方就該一輩子不通高鐵,高速,讓他們用低下的效率和資金髮展家鄉,維持所謂地方經濟發展,這有何公平?

在越來越發達的工業社會是沒有鄉土氣息的,別整鄉土氣息來,那是農業文明的特徵,工業文明就是資金和人員的自由快速流動。人和人是相互獨立的原子,沒有宗族,婚姻可能都會消失。

至於分配是不是合理,古代會為了吃不吃飽飯人民起義,你看到過那個工業發達國家沒飯吃的?科學技術的進步會讓有錢人和普通人享受的物質來越來一樣,這都得益於科學,工業發展,看看20年前桑塔納多少錢和現在國產汽車多少錢,王思聰的車和你5萬的國產車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他的私人飛機和你坐經濟艙也沒有本質區別,在往前推幾十年,一百年看看,再來看看人均壽命,是不是他一定比你活的久,非洲鐵路沒鐵路,高速沒高速,有誰是願意去的?

要解決的是在快速發展中,對落後的群眾不是消滅而是帶動,增加勞動技能,提高保障,畢竟我們還是社會主義國家。


不贊同沈雅涵先生的說法,其實他在別的問題里的很多說法都不贊成。
首先定性:便利的交通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八縱八橫是使交通變得更便利的一項規劃。
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大城市都佔據著資金、人才、技術等各方面的優勢,小地方如果僅依靠自身力量來發展,市場有限,所以必須互通有無,依靠交通,原本獨立的一個個小市場融合成大市場,最終形成了一個個經濟體。經濟體內各地相互依存,大家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
舉幾個例子。單位有幾台濟南某廠的設備,出了些問題,於是打電話聯繫廠家,周五下午聯繫,周一早上廠家來人處理,下午就回濟南了。無他,有高鐵,高鐵速度夠快,車次夠多,運載量夠大,因此在中近程交通上高鐵具備了航空和鐵路的雙重優點,大大方便了出行,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另一個例子,是關於高速公路的。京滬高速經過家門口,家鄉蘋果、桃子等水果產量很大,以前一到上市季節,爛掉的很多。現在很多村子的水果通過淘寶、微商等渠道打通了商路,通過高速公路運出了家鄉,買家賣家雙贏。
沈先生的言論,其實可以看做近年反全球化的延伸。在一國內部,由於有統一的政府、語言、貨幣……各地基本上是公平的,因此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遠大於坏處。當統一市場擴大到區域時,各國的語言、文化、政策、法律……太多地方差別巨大,因此很容易就走向發達國家持續吸取落後國家資源的情形。到了全球領域,問題更嚴重,所以東南亞對高鐵欲拒還迎。但是因此而對國內的交通建設持消極看法,我是該說單純呢?幼稚呢?還是別有用心呢?


2008年,發改委對《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進行了調整,提出了要建設「四橫四縱」。自此,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鐵路建設,新建鐵路項目審批速度的明顯加快。
隨後,國務院批複了實現這一路網的總體投資規模,大致在2萬億元人民幣上下。
摘一條新聞:23條鐵路拉動中國內需。
馬後炮來看,當時的4萬億救市資金,大約有一半投入了鐵路建設。

現在,《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又一次調整,這次翻了一番,要建設「八橫八縱」。

基礎建設的上遊行業是鋼鐵、水泥、煤炭。
上一次放鬆信貸,好處就是延緩了危機,人為製造需求熱點拉動了投資,眾多行業一哄而上,變得「欣欣向榮」。但等鐵路建完了,需求回歸常態,突然發現,國外需求萎靡經濟形勢低沉,可是當時國內的實體一哄而上都建起了鋼鐵、水泥、煤炭廠房和生產線,生產能力嚴重超過了實際需求。把價格腰斬都賣不出去:雇滿人全馬力開動,生產的越多賠的越多。當時投資是用銀行寬鬆信貸借的錢,現在賺的錢連利息都還不上。
這件事,我們叫做產能過剩。

今天下午,央行又發布了數據,數據顯示,M1和M2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這個數據指標暗示,目前實體經濟投資機會很差,投了也預期賺不到錢,因此企業都持幣觀望,銀行再放鬆信貸,市場上的錢再多都沒法轉化為實際投資行為。用盛司長的話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企業的流動性陷阱」。
現在,「八橫八縱」的提出,無疑給了搖擺的企業一劑強心針。


後面的故事,就請看看8年前吧。


『』八縱八橫『的意義在於加速客流與物流,讓各個地方加入全國性的產業鏈,形成全國性的經濟一體化

但是,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八縱八橫對於大多數城市來說是壞事,對大多數縣城與鄉鎮經濟是災難性的,為什麼

『』八縱八橫『的目的是加速客流與物流

問題在於,資源配置的真正動力是市場機制或權力機制,八縱八橫只是這兩個機制的一個工具,或者八縱八橫只是加速了這兩個機制的作用,而非糾正這兩個機制的缺陷,所以,八縱八橫調配資源的作用有限;

麻煩的是:在集權社會如果引入市場和資本的力量,相當於底層受到權力與資本的雙重剝削,加速馬太效應,等同於承認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觀點,

所以,在政治沒有現代化的中國,八縱八橫只會加強資源的集中,加劇兩極分化(本來交通的發達還可以促進資源的分散--去中心化,但是中國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權力會迫使資源集中,所以,科技越發達,越要政治現代化)----八縱八橫可以讓整個蛋糕做大,但是大頭都被強者拿走了,當然,因為蛋糕做大了,所以,即使得小頭,弱者獲得的總量還是比以前多;

客觀地說,資源分配並不是那麼絕對公平,是分等次的, 例如有人吃肉 總剩下點骨頭別人啃啃;市場經濟本來就是兩極分化,問題在於如果摻入了權力因素,分化更強 ;只能說八縱八橫讓強者保持優勢 壓制了弱者發展的機會

用個例子解釋就明白了:

【醫院】

交通不發達,本地土豪只能在本地最好的縣醫院看病,現在交通發達,幾個小時就到北京,土豪可能到北京去看病,結果馬太效應發生作用,勝者通吃與兩極分化

  • 便利的交通使得有錢人都涌到北京大醫院,結果就是北京醫院掠奪(掏空)了全國各地所有縣級醫院的優質客源
  • 縣醫院客源質量與數量都會下降,來的都是掏不起錢的窮人或者以前因為交通不方便而無法看病的更偏僻的農民

物流一旦發達,大的經濟體就如巨鱷吞小魚,吞噬一切同類經濟體;反過來,如果交通不發達,資源的分布反而相對均勻,

我家附近有很多的【旅遊】小景點,比如桃花源,客流發達對它們來說就是壞事

交通不方便時,附近的人無法出遠門,旅遊只能就近選擇;
一旦交通方便了,他們很可能選擇昆明、蘇州與杭州等遙遠但是迅速的地方;
那麼就會有人反問了,外地人來參觀的人不就更多了嗎?
其實是更少了,原因很簡單,景點少(半個小時就看完了),不值得人家遠道而來

我一直認為,把缺乏博弈能力的底層推向市場經濟是政治投機(就如下崗);八縱八橫其實是把沒有博弈能力的地區推向市場(經濟一體化),這隻會讓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真正佔便宜的是本來就佔有優質資源與優越地位的先富起來的大鱷(滬廣深);

不遠的將來,北京上海將佔有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資源,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讓所有的城市均分(注意是均分,所以,大多數城市大同小異,都是相差不大的侏儒,當然由於總量上去了,每個城市都有所改善)

這就如加入了WTO的中國,固然外貿得到發展,經濟得到提高,但由於處於低端產業(英美佔據高端),加入WTO對英美更有利;這也是鴉片戰爭事情英國用槍炮打開中國市場的原因,其實就是強制中國加入「WTO」,商品傾銷固然迫使中國不得不加速工業化,但傾銷本身對中國的手工業者是災難;

所以,八縱八橫對於經濟本來就落後的城市是壞事,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

  • 如果小城市的職能與大城市互補,相互之間是合作關係,那麼,八縱八橫或許是好事;當然,小城市淪落為大城市的衛星城,沒有自己的核心產業
  • 如果兩個城市的之間的職能可以相互替代,比如廣州與深圳,那麼就是競爭關係,最終要麼是職能分開,比如廣州是政治中心,深圳是經濟中心,要麼就是斗的兩敗俱傷;當然如果兩個城市一大一小或者一個先進一個落後,那麼,弱勢的那個城市必然被吞沒

2016年11月11日 10:04:29 為便於理解,說一個古代發生的既具有軍事意義也具有經濟意義的與八縱八橫類似的的事情----古代「鞍之戰」和談的一個條件:「盡東其畝」,

公元前589年,晉國與齊國發生了「鞍之戰」。齊軍大敗,齊國跟晉國談判:齊國願意把侵佔的魯、衛兩國的土地還回去。晉國卻提出了兩個條件:「必以蕭同叔子為質,而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這裡只說第二個條件:「盡東其畝」,也稱「壟畝東行」,翻譯過來就是:把土地由南北向改為東西向。晉國提出盡東其畝的目的是兩個

  1. 政治目的,通過經濟手段削弱齊國實力;為了充分利用陽光,排灌雨水,齊國的莊稼本來是南北方向;現在晉國要求東西方向,糧產量將大大降低,齊國的國力會大大削弱,顯然,這是對齊國長期經濟制裁。
  2. 軍事目的;「兵車之利」。晉國在齊國西面,進攻齊國必然自西而東,人多,不可能老老實實走大路,問題在於農田是南北向,東西向的兵車走在南北向的田地,坑坑窪窪,走不快(那時候的兵車車輪是木輪子),如果齊國將隴畝改為東西向,表面上看起來提高了自己的國防效率,但是如果晉齊真正開戰的話,真正得益的是晉國,因為誰強大,誰得益更多;不然,為了國防,齊國也應該跟秦始皇一樣修馳道,或者跟現代一樣修高速公路

------------------------------------------------------------------------------------------------------
提醒大家:當心突破性(毀滅性創新) ---只有當處於食物鏈頂端時,突破性的技術革命對你才有好處,比如汽車代替馬車時,可能只有最大的馬車行才有錢購置計程車,這樣,這個最大的馬車行必將佔據整個出租行業的生意,因為所有的中小車行會因為無錢購買計程車而倒閉,尤其是諸如駱駝祥子這種連人力車都買不起的人力車夫必將大規模失業

換句話說,技術革命帶來的是資金門檻,對於本來處於低端地位的大多數來說,其實是災難;所以,不要高估了八縱八橫對佔據多數的草民的作用,幾家歡樂幾家愁,或許你我就是發愁的多數

問題在於,既然發生了技術性革命,我們要做的是跟上潮流-----對於普通人,尤其是我這種一貧如洗的屌絲來說,能夠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見識 (判斷力)與膽識(執行力) ,站在潮流的頂端成為弄潮兒,這也是逆風起飛,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

八縱八橫短期內對鋼鐵去產能、提升經濟、解決就業等問題多少有點裨益,但是真正的目的是加強集權

長期目的是

  1. 軍事目的,就如秦國修馳道,目的是加強運兵速度,所以,交通方便帶來的是精兵政策,可能會裁軍,至少不會擴軍
  2. 政治目的,北京可以更好地控制各地的經濟命脈
  3. 經濟目的,互聯網與物流的進步擴大了大城市的輻射力,八縱八橫增加了北京上海對各地的吸血功能(或許對地方給點殘羹冷炙)

短期目的有拉動內需。大家可以看看這個新聞;5年總投入4萬億 中國鐵路建設計劃雄心勃勃

  • 八縱八橫有點類似98年的4萬億,當時的一半投入了鐵路建設;當前,中國政府每年在鐵路建設方面的總投資額約為8000億元,這意味著到2020年,中國將投入總數超過4萬億用於鐵路建設(含2016年)。
  • 上一次的四萬億,人為製造需求拉動了投資,同樣,這個八縱八橫同樣為中國經濟提供需求端的動力。龐大的鐵路建設計劃需要鋼鐵、水泥等原材料,這可以緩解這些存在過剩產能的行業壓力。
  • 把高鐵作為未來技術創新的重要助推器。本月15日,中國剛剛試運行了時速高達425公里的高速鐵路,並實現順利會車。這大大超出了目前的高速鐵路設計最高運行時速350公里,問題在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國企都是搞不好的,因為財產不是自己的,賠了也不是我出錢,任何
  • 不遵守市場原則的經濟行為體絕對不會成功。所以,國家的科技引領和技術進步最應該由民企擔當,
  • 必須去除所有加諸國企的特權,讓私企得以自由競爭。
  • 而我們恰恰相反

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迫於奧運會和世博會壓力,中國注資四萬億,這就相當於打了強心劑,鋼鐵,水泥,煤炭、汽車,石油,化工齊頭並進。這樣就可以繼續保八嗎?

強心劑就是強心劑,藥效過去,經濟還不如以前(傷了元氣)---國外需求依然低迷,國內產能過剩。上游虧損必然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

  1. 大企業裁員,
  2. 需求減少,原材料降價,小企業倒閉;

這直接影響到百姓收入,緊跟著消費指數下降,你說經濟是不是衰退呢

所以,這個「八橫八縱」只不過是再一次經濟上的強心針而已

某種程度上,八縱八橫對地方經濟其實是災難(科學技術革命如果沒有政治改革,沒有人性化,沒有通過二次分配達到相對公平,必然導致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大家可以看看 相關的題目 貧富差距拉大的最惡劣的後果,你認為會有哪些,是否會一直存在? - 沈雅涵的回答


@沈雅涵
經濟一體化(八縱八橫)大勢所趨,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人別的國家都在努力完善本國的基礎設施,我們倒行逆施?
任何事情都兩面性,不想承擔風險是絕對不可能進步的,更何況完善基礎設施這明顯就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
出現問題我們要勇敢面對,逃避不是解決辦法!


推薦閱讀:

盛光祖對鐵路降速的解釋有無道理?
中國鐵路是按什麼方式分配車票的?
在法鐵SNCF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中日德法四國的高速列車是如何減振降噪的?
隨著中國的高速鐵路客運量增長,中國的既有線鐵路貨運量是否增長?

TAG:高鐵 | 中國經濟 | 就業 | 經濟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