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歐盟草擬法案,對機器人徵稅》這一新聞?

歐盟草擬法案,對機器人徵稅


想當年歐洲工業革命的時候,也有那麼一幫人(略


如果美國/中國/日本/英/法/德/俄草擬法案,對機器人徵稅,興許還有討論的價值。
歐盟都快玩兒完了,還機器人呢。
_(:з」∠)_

前一段時間去參加了兩個關於機器人的活動,一個是一位藝術家組織的文化交流、另一個是有谷歌技術人員參與的學術討論。兩場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就是計算機/機器人/互聯網技術將會取代很多人類現有的工作崗位,也會帶來新的崗位。為了讓這個適應期不是那麼的痛苦,政府應該加強的是教育,讓更多的人有能力從事知識密集型工作。比如,餐廳里點餐送菜的服務員很容易被智能化取代,但營養師就不容易被機器人代替。

你想啊,以前的時候,還有『電梯司機』這個職業呢。現在誰還為了這個職業的消失而惋惜?

至於徵稅,我覺得這根本就是在逃避問題。你有一百種稅,企業就有一百零一種避稅的辦法。

參考:
Jobs study reveals 100 occupations most and least at risk of automation

補充:

  1. 很多職業不是消失,而是變成一種臨時的差事,比如打字。有時候確實需要一個人去做這項工作,但這不再是一種職業了。
  2. 收稅之前,先要立法說明「什麼是機器人」:機器人定義的邊界在那裡?是不是能取代人類工作的存在都叫機器人?虛擬世界的機器人算不算?
  3. 收稅之後,有可能會有大量企業外逃到對機器人友好的國家。對於就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禍不單行。

所以說,問題需要解決,但靠收稅是不靠譜的。

補充2:

  1. 回答的第一句,是指一個主權國家對本國的企業當然可以立法收稅,這時候就有了討論的意義。但歐盟不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
  2. 如果我買了一個掃地/拖地/擦窗戶機器人,導致一位潛在的清潔大媽失業,是不是除了關稅/消費稅之外也要納機器人稅?

如果是《機器人草擬法案,對歐盟徵稅》還值得討論。


本來還是藥丸的,現在C2H6了。


真的很絕望啊。資本家的洗腦到了這個地步,所有人居然沒發現矛盾的根源。

對實際從事勞動幹活的人/機器徵稅,早就證明是幾乎全是壞處沒有好處的政策。因為勞動所得再多,好歹是生產的一部分,是產生價值的。

要解決分配不公不公平,要對抗的是靠金融賺取超過實業利潤的那一部分資本家啊。金融投資裡面,太多只是不產生價值的對賭,只會讓人民手裡貨幣貶值,生活水平下降。

十九世紀的工人砸機器,那是剛脫離農民身份的文盲。現在可好,一堆自以為社會主義的發達國家人民,大量高中生大學生。居然也這樣腦殘。
再次說明了,共產主義再多問題,缺了它的社會是假「言論自由」,假「客觀」。

就算不能對自己的權貴下手,歐洲還有很多辦法的啊。最簡單就是向海外避稅開刀啊。
比如對蘋果徵稅按照全鏈條利潤率算,不管你利潤轉到哪都照樣本地徵稅。再比如歐盟按照訪問量全球佔比,對谷歌和FACEBOOK的全球利潤按比例征廣告稅,讓從本土獲得的廣告利潤,從海外回來。---當然,歐美那種偽民主社會,是輿論話語權大小的PK,絕大多數人沒有輿論話語權,只能任由權貴控制的媒體把控政策,變成可憐的沉默的大多數。只有碰到SB政治家搞公投時候才有點聲響。


這個法案跟我的一個想法類似:每當機器人取代一個人的工作,使用機器人的公司就有義務要養活那個人。

可以啊
不要工業化了,不要機械種地了
全部廢了,換人種,換人手工收割
這樣能創建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種傻逼觀點 滿滿的全是槽點啊
碼頭人力卸貨 換成 機器卸貨的時代
碼頭那批人是怎麼活過來的?
傻逼么?

機械人取代了人的就業機會,那製造維護髮明創造機器人的新崗位呢?
生產力提高懂不懂
產業升級懂不懂

一直搞不懂王垠是什麼水平
直到看到這文章 原來就這麼點見識

----------------------------------7.2-更---------------------
取匿了,友善度我也要不要了,我就以我初中畢業的水平來和你講講道理

評論 撕開了,還有人說我這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我只能說,你對生產力的提升的力量一無所知

我們劃開了來說
現在有幾個現實
1 我們現在處的社會是整個社會生產力極大提升後的時代
2 社會金字塔永遠存在,並且底層的人永遠是最多的
3 並且我們大多數,是處在中到底層的

在100 - 200年前 社會生產力還達不到現在這個地步的時候
我們這些中底層人 只能混個溫飽,每天都為扒著那點食盼日子
更別提退休養老這些長遠的,你活到老就要幹活干到老
社會生產力提升的現代 同樣階層的人日子絕對比以前那個時代過的好
這是最簡單的對比
現在的社會還有最低的讓一個人生活下去的標準
低保,最低工資標準
沒有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這些你想都別想了


第二個再講時代變革陣痛
歷史上工業革命各個國家發生的事就不講了,太遠了
近的經歷過的就有
記不記得90年代未 大規模的國企裁員
不幸,我父母就是其中一員
你說對不對,肯定不對
為什麼,因為它是制度性產物,和生產力變革無關

生產力提升所產生的工種淘汰必定是個逐步的產物
有的是時間讓你們去適應,更別說我們這個國家這兩代人
經歷了多少變革,你要早點明白一個道理
天下沒有抱著吃到死的金飯碗
單單講這個機器人的事
製造機器人所用的鋼鐵 所產生的新崗位
設計 製造 工廠 產生的新崗位
安裝維護 產生的新崗位
這種叫做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必定帶來新新崗位,新需求

你問我這些下崗人同怎麼辦
轉入第三產業,有的是機會,生產力大提升,必定帶來第三產業繁榮
睜眼看看現在中國,國家政策是什麼
放開二胎。為什麼, 明白么?
農村城鎮化 ,讓農民進城,農村機械化生產,明白為什麼么?
今年有多少互聯網企業成產了影業部,娛樂產業是第幾產業你知道么?

我只會掄大鎚,就必須掄一輩子大鎚,活該你被淘汰,活該你被餓死
你要非說我這是社會達爾文,我也就認了
機會多的是,你自不思變,還要怨別人,我和你沒話說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前,壓死的就是你這種人


然後把收來的稅養活穆斯林移民。很好,王垠很清真!

// 英國脫歐真是明智,當時看過帖子說歐盟法律多荒唐。


機器人宣布退出歐盟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本來我覺得王垠的職業是程序員,現在覺得更像是另一位崔永元。


為什麼歐盟總是會發表一些有時很幼稚的報告?


場景1,如果人類發展順利,就是matrix。一兩百年後的世界,絕大多數人不用工作,吃著免費的人工合成食品,每天活在VR世界裡度過醉生夢死而又無趣的一生。少量的政客+資本家+科學家主要活在現實世界,操縱matrix(如果matrix還需要這些人來控制的話)。
場景2,如果不順利,那就是玉石俱焚。參考《輻射》《瘋狂的麥克斯》。
回到原話題,收稅來救濟失業者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對。應該是對資本收稅,而不是抑制科技。科技本身有利於人類社會發展,而科技與資本的結合卻不利於勞動者。科技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做蛋糕,資本與勞動的分成是切蛋糕,失業者就是沒蛋糕。所以正確做法是做大蛋糕並盡量多給弱勢群體留一口。簡單說,失業的鍋該資本背。機器取代人,不就是因為資本追求利潤。你拿到利潤,如果不負責養活被你玩失業的人,社會就容易失控,那就變成場景2。向資本收稅,這不公平但是正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人類社會的終點,很可能是我開頭說的,matrix統治世界,人人不愁吃穿,物質不短缺而工作崗位短缺。從工業化到後工業化,人類從農業轉進工業,從工業轉進服務業,當服務業也被AI顛覆,人類轉進第四產業大概就是在VR世界打錢帶練級。到時擁有真實的工作只關乎尊嚴。共產主義說未來人人自覺找工作,很可能是真的。
如果一些先知為了人類的尊嚴和自由,主動脫離matrix,成立反抗組織,力圖推翻matrix的統治,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怎麼講,歷史滾滾車輪軋過去的時候,總有些人非要鑽到車輪下面被軋一次,然後呻吟幾聲表示不服!


如果機器人交了稅,是不是也就成了公民?如果不是,那是不是就是非法移民?


如果不考慮機器人這個特殊名詞,這篇文章的實質不就是對企業家征重稅補貼平民么?
對富人征重稅補貼平民,這不就是幾乎所有國家一直在做的么?
如果不這樣做,兩次世界大戰已經很好的闡釋了後果。


一個社會如果養活了一大批不用幹活白吃的人,會讓整個社會的氛圍會很差。找不到個人價值的人,即使能滿足溫飽,也會是社會問題。這些人整天沒事幹給社會負能量,最後會成為社會的危險因素。

歐洲msl就是一個例子,就是因為福利太好


按照王某人的邏輯,知乎應該為那些只會寫HTML的人交稅,因為前端工程師搶了他們的飯碗。


問題是機器人導致失業。你想,我們爺爺輩的人穿著紅布兜就可以為家庭幹活掙錢了,父親那輩人中專就是高學歷。我們這輩人大學學歷滿大街都是。孩子們要工作不知道是不是要博士後。孫子輩可能上完學就50了。工作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可是人類的能力有限,最終大部分工作都會交給高度自動化的機器。收稅養活人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嘛,我覺得以後像老王出這種技術性不深的博客,大家就不要提問了,完全沒有回復的價值
老王在PL上算是個天才,但是換成討論社會問題,他的眼光和那些庸俗的凡人也就沒大差別了

至於老王為何會這麼想,你可以追溯一下這樣一個人生軌跡:
曾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小受到各種教育目標的蠱惑,偏信只有上了清北和名牌大學才是成就人生,改變人類文明和知識的唯一希望,他曾經為此目標奮鬥三十年,最後換來的卻是這些大學和研究的實際情況與他最初的奮鬥目標差之千里,在這種情況下,人就會產生放棄心理。

放棄心理,簡而言之,就是那些曾經無數次努力卻無數次失敗的人對自身努力過程的否定,並最終得出的關於他人奮鬥和努力過程否定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經歷戰亂的歐洲很常見,因為人們曾為了某些偉大的虛假目標犧牲了大量的人,最後自己什麼都沒有得到。這種心理在那些非常努力卻最終一無所獲的人身上同樣也很常見。

我的意思不是老王一生都一無所獲,而是經過三十年努力的他,發現這努力的結果都沒有滿足他的理想主義預期,因而漸漸產生了abandon的心理狀態

我覺得老王最近的博客多多少少能體現這種想法,我不是說他的想法正確,不過有這樣一種現狀與期望落差極大的人,在經歷了幾十年挫折後,回過頭來重新看待「努力」、「奮鬥」等正能量辭彙,理解所謂的「成功人生」時,恐怕和其他人也是不同的吧,這種對過分努力的否定心理也可以從他的另一篇博客看出來:
正面思維的誤區

老王多多少少也在感慨,自己奮鬥這麼多年,得到了多少自己想要的呢?又得到了多少人的認可呢?自己是不是一個失敗者呢?縱然奮鬥和努力可能導致排擠周圍的人失業,不過有的人否定努力成果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沒有得到他們期望的回報,因而開始全盤否定努力。

當然,我不覺得這說明在場的各位能夠嘲笑老王作為一個失敗者的資格,如果各位也經歷了大量的失敗,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後,有多少人堅持理想到了三十乃至四十歲還不放棄呢?到了那時還能沒有半點abandon的心理,我覺得就是神了。王垠不是神,畢竟也是一個凡人,因此在經歷這些與預期落差巨大的生活經歷後,老王也開始懷疑一點,到底那些「進步」「努力」「奮鬥」給多少人帶來了幸福,又給多少人帶來了災難?

如果你能理解他的歷史,也就不難理解這種想法,自然也就不難知道為何他會寫這麼篇文章了

當然,就這篇文章的內容而言,我是不認同他的邏輯的,畢竟,將人類的所有奮鬥都看做是為自己自掘墳墓,是不總是正確的,而且總感覺有點點基督教的人類觀的味道在裡面(可別告訴我老王最近又被誰給帶壞了啊=A=)


王垠的結論是對的,但是他的論證是不完備的。

隨著技術的發展,必然會有行業或工種被淘汰。這些被淘汰的勞動者有活下去的權利。如果勞動者還有勞動能力,那麼社會應該支持他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讓他重新參與勞動;如果勞動者已經沒有能力或不適合重新參與勞動,社會有贍養他的義務。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作為社會公眾的代表,徵稅並將所得轉移支付給被淘汰的勞動力,是合理的行為;將徵稅對象設定為依靠技術進步獲得超額利潤的企業也是合理的。

所以在機器人替代人力這個場景下,對使用機器人的企業或是機器人本身徵稅也是合理的。

這是簡單的論證,詳細展開的話會有非常多的細節。

王垠的文章以道德為基點進行論證,其實也可以,只是需要的邏輯鏈條會更長。像王垠這樣直接擺結論是沒有說服力的(當然王垠可能並不在乎是否能說服別人)。

最後,開個炮。這個問題下以碼農為代表的「聰明人」,祝願能代替你們寫代碼的人工智慧誕生的那一天,也能有一個「王垠」站出來,為你們爭取活下去的權利。


推薦閱讀:

MATLAB機器人工具箱中機器人逆解是如何求出來的?
固定翼無人機能否突破傳統飛機的機頭、機身、機翼設計?
問一個我覺得還挺有腦洞的問題哈,未來人類的科技會不會止步不前?
如何評價德國大眾汽車製造廠中一個機器人殺死了一名人類工作人員?
如何看待 Boston Dynamic 2 月 24 日發布的最新 Atlas 機器人視頻?

TAG:機器人 | 美國 | 科技 | 歐洲聯盟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