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國地圖,突然想問一個問題,若干年後,如果台灣和大陸統一了,是造座跨海大橋好呢,還是建海底隧道?

跨海大橋 隧道 台灣省


隧道。台灣海峽是重要的航道,如果只修建橋,那麼巨輪無法通過。
所以隧道方案(或者橋隧結合)比較靠譜。
目前方案還在「暢想」中,一般稱其為「台海通道」或「台海隧道」。

從90年代起,每兩年就會召開一次台灣海峽隧道論證會,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商討隧道方案。開第一屆會議的時候,大大還在福建主政。一直以來就有北線、中線、南線三種方案,每次開會大概就是討論一下這幾個方案吧。

另外,清華大學還有一個專門的研究機構叫「台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
方案論證了二十年啦,到14年論證會也已經開到12屆了,何時才能實現這樣的宏大理想呢?
或許我們這一代人能趕上吧?

po兩篇關於隧道方案的文章,大家感受一下~~孫院士是隧道方面的泰鬥了。


大部分贊同大家的想法,很多人提到了港珠澳大橋。
我也想從這個角度展開說下。

1. 港珠澳大橋之所以選擇橋隧+人工島結合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環境因素,由於水質特殊和白豚的問題。水質的問題是,水中泥沙過多,橋樑下部結構過密的話,會形成沉積陸地,在數十年之後會影響航道通行。白豚也是類似的道理,擔心影響其生活環境。--- 這裡要注意的情況是,如果是水文條件不特殊,在橋樑設計合理的情況下,對航道的影響是在允許範圍內的。 之後加大的橋樑下部結構間距也明顯增加了預算以及施工年限。

2.還有人提到了沉管法的問題。其實港珠澳大橋一開始的計劃也是準備進行TBM施工的,但是由於海床深度過大,TBM 工作人員會在水下進行帶壓工作,這種長時間的工作環境是很危險的。所以選擇了並不是在經濟角度上首選的沉管法施工。 如果說台海海床深度在安全形度允許的話,無疑TBM會更經濟。

3. 所有的大型項目的建設目的一般都是以經濟發展作為目的的, 所以需要先決定車流量的或者鐵路流量的問題 - - - 而且關於選線的話,也要結合地質,選取最經濟的路線,並且必須設置圓曲線以及緩和曲線,因為距離真的是太長 ---才能決定隧道的直徑,進而決定最經濟最安全的設計 施工 測量方案。比如:如果需要進行不同直徑TBM的施工, 那麼就要對小直徑的那一條隧道進行臨時管片的安裝了 - - 整體穩定性的考慮,或者中間加入人工島的建設。具體台海的地質條件適不適合人工島的建設又另論了。

我上面說到的細節都只是會遇到的問題的冰山一角,像妙脆角那麼大的一角。。。

雖然不確定的技術因素很多,但是有一項可以確定的是 - - - 由於跨海條件下地質水文條件多變,最終的方案應該會以隧道方案為基礎進行修改,加入人工島,橋樑---甚至大跨度的斜拉鎖或懸索 的混合交通建設體系。

軍事什麼的,我一個工屌 就不說話了,我只看看就好。


能不能先拿海南做個先例試一下手呢?


填海為主,隧道和橋樑為輔。
台灣海峽北窄南寬,北口寬約 200千米;南口寬約410千米;最窄處在台灣島白沙岬與福建海壇島之間,約130千米。
理由:1.台灣和福建均為地震多髮帶,單純的橋樑隧道太危險,橋樑需要考慮颱風,地震,軍事安全,通航需要(最不可取)。隧道則是地震,地質,以及台灣方向不保,必會被炸,功虧一簣(或者被當做籌碼威脅)不得不防。
2.隧道和大橋只是單獨的建設設施,想必台灣在回歸的一段時間或者很長時間內都是以特區的形式存在,軍事設施建設肯定會被抵制,所以不得不祭出大殺器,填海造陸。

方案:泉州-彰化線。在澎北隆起上填海(留下3條輔航道),泉州近海填海(沿海的輔航道),此處海深不超過40-50m,留下烏丘凹陷作為主航道。
航道間用海底隧道連接。
填海面積約為寬1km,深約40m,長100km?(沒有比例尺,看不出來),填埋土方4km3。(哪位好心人幫忙完善一下)加上約60km的主隧道(嫌長可以再加幾座島)。比起純大橋,純隧道,島(橋)隧結合,風險更小,而且威懾意義巨大。

意義,1.變窄的台灣海峽無疑更好掌握,大陸台灣沿岸的輔航道不至於影響台灣福建兩省海運。
2.多出來的陸地是不受台灣控制的,想幹嘛就幹嘛(大部分建公路和碼頭)。


想想晚上燈光亮起,「長橋」卧波,唯一能從太空看到建築,就覺得帶感。


都不會修的。

台灣島離大陸的距離有點遠,
在這個距離尺度上,
不管是修橋還是打隧道都將是超級工程。

更何況台灣地區地震多發,海峽的地質狀況也許根本不允許這種工程的開展。


我們看美國本土怎麼連到夏威夷,然後照著學就行了


裝上發動機和螺旋槳,讓台灣島向東向南航行

航行得越遠,中國領海也就越寬


都不會建。
次要原因是開銷太大了,得舉國之力才能建得起。
主要原因是站在全局考量,台灣現在的定位比較尷尬。不是產業研發中心,不是金融中心,更不是勞務輸出、輸入省份,現在對中國除了地緣政治沒啥用,沒必要浪費這錢。


統一台灣是不世之功,聯通兩岸也是不世之工程


先建煙大隧道吧,遼東半島膠東半島人民望眼欲穿


這讓海南怎麼想?


目前靠譜一點的方案是兩種。
一種已經有答主貼出來了,隧道。
另一種是人工島。
即在大陸與台灣島之間,填建數十個人工島,實現「半聯通」。
我認為第二種可能性較大。投資少,起效快,政治、軍事、經濟利益明顯


都在討論具體方案。你們考慮台獨的心情了嗎?


橋在跨海大橋中問題主要存在於 1 抗風 台海屬於颱風高發區 現在能夠抵抗12級以上的大跨橋樑還不成熟 2 影響通航 台灣海峽是大量日本 韓國貨船的必經之路 凈高要求加上海深 橋樑高度會過高 穩定性更差 3 軍事戰略安全 上千億的工程 一個幾萬的巡航導彈就讓斷了風險過大

隧道的在長大隧道施工運營中主要是通風和安全問題 現在的技術基本都能解決 同時隧道在不同海深情況下造價差異並不大 抗戰爭風險也強些 應該是首選
主要參考 英法海底隧道 日本青函隧道
另外 有提到港珠澳大橋的方案 隧道段採用的是沉管 這種一般不會在這樣的跨海隧道中使用


隧道
理由:台灣海峽戰略意義比較大,我記得就是因為海峽這個問題南北各搞了一個造船廠。所以在這個重要的航道上修建橋樑,第一:影響過往船隻行駛。第二:戰時這座橋會成累贅。那麼修隧道就能避免這兩個問題。


我覺得為了萬年之內不會再有任何勢力藉助海峽有獨立的可能性乾脆填海造陸!


海面寬運量小則靠船
海面窄運量大則通道
海底平則隧道
海底陡颱風小則大橋
。。。。。。。
沒有脫離經濟利益的工程
大宗物資,遠距離傳送海運還是有優勢的,海運是現成的你用了多少?
小宗物資和客運,靠飛機

先算算成本帳吧,公路鐵路過海峽,百年內都不划算。
目前建立自貿區,加強兩岸經濟往來還有很多沒做到的事情,
人流和信息流影響第一,物流影響是次要的。

還有政治帳,沒有人願意去拍板一個任期內看不到政績的風險大工程。
軍事帳就更不划算,易攻難守,不能佔領就必須摧毀。

純工程角度YY
你想想颱風為啥叫颱風?

還有一個詞叫做地震帶!


可以考慮填海,把台灣海峽整成巴拿馬海峽那個樣子,然後收下保護費什麼的


為什麼不填海?我國現在有著豐富的填海經驗,直接把台灣海峽填平,變島嶼為大陸,化滄海為桑田。

既有開疆拓土之功勛,又有團結繁榮之偉業,名成千古,功立萬世,甚善。


肯定是隧道,或者隧橋結合,因為如果全程都是橋,大船就過不去,必須繞東邊一個大圈


推薦閱讀:

我是一位在台灣學生,想請問大陸吃素的風氣?
如何加強與香港及台灣的民間往來,或者說如何從民間去為修復和香港、台灣的裂痕做出一點點努力呢?

TAG:橋樑 | 隧道 | 兩岸交流 | 京台鐵路 | 台灣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