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堡為什麼能夠抵禦火炮攻擊?

有回答說棱堡可進行交叉火力防禦,但是火炮的射程那麼遠,星形的交叉火力和平面的火力會有多大區別?


白天更新二戰時,德國的防空要塞,也是戰爭史上的一絕

這是個防守的系統,不光是棱堡本身。

先來個圖,這個是很早期的棱堡,不得不說,這個設計師一定是處女座的,實在是太……工整了……
荷蘭的布爾坦赫城
http://nahaowan.com/zixun/6711.html

首先,相當於傾斜裝甲,變相的增加了某些區域的厚度,還有可能形成跳彈,減小了火炮對城牆本身的傷害。另外,磚石結構外,會覆蓋泥土,能夠吸收炮彈動能,進一步減小了毀傷.。
對於當時火炮的實心彈丸,效果會很不錯。

棱堡也增加了城牆的表面積,單位長度的城牆上,能布置更多的火力
特別是火力能夠前置部署在稜角上,能夠對攻城部隊的側翼進行打擊,這個是最關鍵的。任何一個攻城的部隊,至少會受到兩個稜角和正面城牆上的火力進攻。
棱堡外側會挖置多個壕溝,壕溝的走向跟稜角上火力的一致的,對方陷入壕溝後,既要防備正面,還要防備側面的炮火打擊,無處可躲很難防守。

棱堡一般不會很高,緩坡的設計,專門調戲炮手的,讓攻方的火炮很難設置射擊仰俯角。近了會被城牆上的火力壓制,遠了緩坡會擋住火炮的視野。
看下這個圖,是一個棱堡的切面,是個示意圖。火炮放在1和2處,不行,仰俯角很痛苦,高了,彈丸就飛出城牆,低了就砸在緩坡上……放在3處,火炮很好設計……但是……為啥不去用腦袋撞呢……

再放一張圖

說點題外話:
冷兵器攻城。那種你架雲梯我扔石頭的就不說了。場面很精彩,所以,電影里很多
還有一種,是十幾個人推著一個尖棚子的小車(轒轀車)。車上是厚木板,覆蓋鋼板(防擂石)和生牛皮(防火)。推到城牆下後,十幾個人在小車的掩護下,刨城牆。這個對付一些小城的城牆,很有效。城牆往往是外砌磚石內夯泥土,屌絲一點的,外層的磚石都很薄,宋之前的,甚至只有夯土,刨開後,裡面都是土,不用多久,這段城牆就會塌掉或者挖穿。
有了火炮後,就更簡單了,一炮一個大坑,磚石橫飛,被實心彈多次轟擊後,磚石碎裂,露出裡面夯的粘土,光用火炮轟,就能砸爛城牆。
這就是那個什麼轒轀車

南京的城牆是個變態,朱元璋對於自己的老巢看得很嚴實……下面是青石條石,千斤一根;城磚是半米長,20公分寬厚的粘土磚,50斤一塊;更變態的是,裡面的夯土,都是蒸過蒸過蒸過蒸過蒸過的,還拌上了生石灰……為啥我們很少有棱堡這樣的設計,我們的城牆幾乎都是平直的城牆加城樓的設計。
我覺得三個
一個是,直到清末,我們的對手都沒有多少火炮,沒這個必要。到了清末,棱堡也扛不住那個時代的火炮了
二是,棱堡建造成本高,建一個屯軍的要塞還行,如果一個城池都這麼建,國庫受不了。

三是,一個城池建成這樣犬牙交錯的,皇帝先砍了你,太丑了


其實棱堡最厲害的東西不在於其防禦力,17-18世紀的棱堡不少其實就是土木工事,以及普通的磚石牆體,正面防禦力並不比普通的城牆強多少。當然如上面的知友所說,由於是斜面設計,正面城牆厚度要比平面的厚很多,但是除了要塞式的棱堡城堡外,很少有大型棱堡是類似於中世紀那樣的全石結構,因為那樣工程量太大,而且也沒多大意義。所以相同厚度的棱堡正面城牆防禦力不見得會比中世紀晚期的那些巨型城堡高。(不過沃邦的新布里薩克要塞是有名的大型石質棱堡,這座雄城從沒被攻破過,也難怪連主城城堡都懶得建了。)

因為他最大的特點是多層防禦還有火力覆蓋,經過設計的棱堡是沒有火力死角的,也就是說任何一面被進攻的牆體都能有多方面的火力進行防禦。而多層防禦體系讓棱堡形成了一層塹壕防禦網,使守城戰變成了塹壕戰,所以能夠發揮極大的阻滯能力。加上城牆低矮不利於火炮命中,而城牆上可以用多層火力網覆蓋對方,所以這種防禦體系能夠以極少的人數打敗數倍甚至十幾倍的敵人。

不過有盾就有矛,沃邦不僅會造棱堡,他還會攻打棱堡,馬斯特里赫特之戰他用工程兵在兩個星期內就攻下了馬斯特里赫特要塞,荷蘭式棱堡在他的手上毫無招架之力。
18世紀開始不少海岸要塞的炮台是多層炮台,實際上就是一個多層建築,外層是磚石牆體,裡面是空心的,實際上類似於一級戰列艦的多層甲板,這實際上就是表明,後期的棱堡越來越注重於火力而不是防禦,比如邁阿密南邊那群島鏈上的傑弗遜要塞,除了要塞露台的炮台之外,城牆內部還有兩層炮台。


棱堡能抵禦火炮攻擊那是在只有實心彈的時代。開花彈出現後棱堡就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了。


土方量這麼大根本不怕轟,放幾張自己在國外拍的圖


玩拿破崙全戰時偶爾會嘗試攻擊棱堡。步兵正面強攻基本屬於找死行為,步兵炮的話只能用實心彈轟開幾個缺口,對城內守軍幾乎無威脅,獨角獸炮的開花彈威力大但精度差而且守軍一旦躲到城牆下的內側就基本打不著了。所以攻擊棱堡時一般都是帶24門獨角獸炮先轟上半小時的遊戲時間,消滅守軍炮兵,在正面城牆砸開幾個缺口並迫使守軍撤到城牆下,然後部分步兵繞到側邊佯攻攀登城牆,吸引部分守軍回防,主力步兵趁機從正面拼刺刀殺進去,騎兵負責機動警戒,伺機消滅敵人出城的騎兵和被擊潰的步兵。當然這只是在己方科技和兵力高於對方的時候,即便是這樣,二十隊滿編軍的傷亡率也遠高於野戰。所以更多的時候對有棱堡的城市只採取圍困。


棱堡就是做到攻城火炮不能點名所有的城防炮位的話,就別想穿過死亡區域,三磅炮可以點名任何雲梯衝車這樣的大目標和移動防箭槍的旁牌車,步兵只能靠肉身死沖,死沖三磅炮可以穿一群人結果人多變成劣勢,人不夠多衝擊城牆又給守軍吃掉,人海戰攻城變成不可能,人少少數幾個爬上棱堡給守軍以多吃少消滅,其實我看古代沒有火炮之前攻城還是攻城的核算,在防箭大盾的掩護下,城牆有幾個弓箭手,城下躲在大盾後面的弓箭手齊射的威力還是很大的,火炮一出,攻城方就沒有可以掩護靠近城牆的東西了除了挖戰壕


1. 星堡其實是和普通城池不一樣,他的城牆其實很矮的,早期依靠目視瞄準的火炮很難打中城牆。
2. 星堡真正的城牆前方有一個沒有任何遮擋的防炮牆,直射火炮難以打中真正的城牆,而步兵強攻則會因為真正城牆的前方大片開闊地域而被大量殺傷。

1676年法荷戰爭中的馬斯特里赫特攻城戰,沃邦的成名之戰,可以看到圖右方几乎快挨著城牆的5隊炮。圖片中央有星堡防禦體系示意圖。

1632年荷蘭獨立戰爭中被荷蘭圍攻的馬斯特里赫特,可以看出星堡是整個城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624年西班牙屬低地的布雷達。

梅斯的城防建設計劃,作為法德邊境以及該地區重要的中心,可以說這是星型堡壘多層防禦體系的最好體現


棱堡主要用來防禦加農炮的實心炮彈,原理就和坦克的傾斜裝甲一樣,利用角度增加厚度以及增加跳彈機會,同時棱堡複雜的突出部分內藏火炮和士兵,可以從不同角度打擊敵人,使敵人步兵無法靠近


看來這裡沒有學過軍事的啊,義大利挨著土耳其,老是被大炮弄,所以強化防守,直牆踏了敵人直接衝進堡壘,比如君士坦丁堡。而棱堡,國內書本是星型堡壘,一斜坡增加抗擊打,二是外條一定被打,在外圍後面增加撤退的道路和二道牆,同時,設立壕溝。既然不能讓土耳其人直接進入,那麼,外牆是必須的,而外牆一定會被轟,就得有二牆以及道路。在實際中,義大利人發現,如果外牆和斜坡土方量大,炮擊後的殘垣斷壁也能阻擋敵人衝進來,所以,星型堡壘就基本定型了。這裡的炮還是火藥炮,等無煙火藥甚至炸藥之後,定住等挨炸就不划算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世紀的阿拉伯文明超過歐洲,但近代還是落後了?
二戰中波蘭軍隊騎兵砍坦克事件確有其事么?
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國力軍事上差距大嗎?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是否是必然?
平時在稱呼上都是Lord,那麼侯爵,伯爵這些什麼時候使用呢?
天國王朝這部電影中,哪些情節是虛構的?

TAG:軍事 | 歐洲歷史 | 中世紀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