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技術中,LCD,OLED,IPS,TFT,SLCD,AMOLED,ULED 這些都是什麼?

總是搞不明白這些顯示技術直接的區別與聯繫。


首先LCD跟OLED是兩個大類,LCD依靠LED/CCFL背光源發光,而OLED則是主動發光。你也可以形象理解為OLED屏幕每個像素點都是一個小燈泡,而LCD則是百葉窗後面放幾個大燈泡。這點上來說,可以很容易發現OLED在厚度以及對比度方面有先天優勢。

根據「百葉窗」也就是液晶分子的偏轉方式,LCD主流是TN IPS VA,其中從原理上來說,TN響應快但是色彩,對比度跟可視角度都非常差,例子就是主流低端筆電的屏幕。ips(包括類似的ffs跟pls)可視角度廣但是透光率低,響應速度也不快。而VA屏幕可視角度介於上面二者之間,因為液晶分子垂直偏轉在對比度上有很大優勢。夏普/友達/三星/奇美的高世代面板線都是VA/CPA。這個正好跟手機平板情況相反。
但是在手機上又有不同,手機現在的TFT屏幕實際上都是指VA屏幕,比如索尼Xperia Z這樣的。但是VA用在手機上因為各方面原因顯然沒有什麼優勢。現在所有的手機屏都需要TFT驅動,廣義來說所有的手機屏幕都是TFT屏。 我們為什麼之前要有tft屏幕的說法?
因為早期的液晶屏是TN屏幕(這個跟現在的TN意義不同,代表無源驅動)
而TFT帶來的是有源驅動,大幅度提升了顯示器的顯示效果。
所以呢,當時tft是個高貴的東西,廠家也喜歡標註,無源驅動的液晶屏,就是你電子計算器那些的。
現在廠家更喜歡用面板類型來標註了,比如IPS/VA等,tft幾乎成了爛屏的代名詞。這個現實其實是很諷刺的,因為tft跟你面板類型根本無關。
TFT所採用的材料跟結構決定了其電子遷移率以及開口率(你可以理解為百葉窗的透光性能),性能從低到高分別是a-si igzo ltps/cgs,現在一般超過200ppi的屏幕最好就不要用asi tft,要不然透光率太低,需要加大LED背光功率造成更多耗電發熱,ipad3之流就是例子。
SLCD在電視面板領域指的是索尼三星曾經合資的8.5代VA面板線,生產的面板是有名的PSA SPVA,也可以指拼接屏。
而在手機上則是HTC的營銷名詞,索尼(JDI)/LGD/Sharp供應的IPS/FFS/AHIPS都被HTC統一稱為SLCD。其實最早的時候是用來應對三星停止供應G7的AMOLED屏而向索尼採購高色域FFS屏。
OLED根據是否用TFT進行驅動分為AMOLED跟PMOLED,PMOLED就是於OPPO X1那種單色顯示上的OLED。

至於ULED,則是海信公司的營銷名詞,利用了量子點技術擴大色域,跟索尼公司的Triluminos其實是一回事。但是本質上仍然是Led背光的LCD。
順帶說一下,按理來說現在除了索尼實驗室內的CLED機器,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LED電視或者顯示器。因為要較真的話,LED電視就是應該把LED燈管做到像像素那麼小,最後就是跟OLED屏幕一樣的東西,只不過是燈管無機。這個概念是最早三星用來宣傳自己電視的,因為當時主流LCD電視用的是CCFL背光源,而用LED作為背光源可提高對比亮度,降低厚度,但是三星這種宣傳讓大家錯以為電視的顯示本質發生變化。
你現在去家電賣場的話,所謂LED電視就是用LED背光,LCD則是CCFL。


正好這兩天看到過類似的文章,直接搬下來,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顯示市場上,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為FPD(Flat Panel Display,平板顯示),以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體)、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離子顯示板)。

LCD

OLED

PDP

下面我們主要介紹LCD相關知識。

目前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 LiquidCrystal Display,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是液晶顯示的主流產品,按照TFT構造可以分為a-Si(Amorphous Silicon)、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LTPS(LowTemperature Poly-silicon)。

a-Si為非晶硅技術,是目前LCD行業應用最廣的一種,技術簡單、成本低廉,但開關所佔的像素本身的面積很大導致亮度無法做得很高(也就是開口率低),像素也會受限。

IGZO為銦鎵鋅氧化物的縮寫,它是一種薄膜電晶體技術,通過在TFT-LCD的主動層上打上一層IGZO金屬氧化層,從而獲得更出色的電子性能。相比a-Si其開關晶體管體積更小,可以實現更高的像素開口率。IGZO的優點是高精度、低功耗和高觸控性能。使用這一技術面板的有蘋果的iPad。

LTPS為低溫多晶硅,多晶硅的分子結構在一顆晶粒(Grain)中的排列狀態是整齊而有方向性的,因此電子移動率比排列雜亂的非晶硅快了200-300倍。LTPS-TFT LCD具有高解析度、反應速度快、高亮度、高開口率等優點,加上由於LTPS-TFTLCD的硅結晶排列較a-Si有次序,使得電子移動率相對高100倍以上,可以將外圍驅動電路同時製作在玻璃基板上,達到系統整合的目標、節省空間及驅動IC的成本。

那麼我們經常聽到的IPS又是什麼呢?

IPS屏幕(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技術是日立公司於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術,俗稱「Super TFT」。從名字中我們也能看出,其實IPS屏幕就是基於TFT的一種技術,其實質還是TFT屏幕。

IPS面板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兩極都在同一個面上,而不像其它液晶模式的電極是在上下兩面,立體排列。該技術把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進行了優化,採取水平排列方式,當遇到外界壓力時,分子結構向下稍微下陷,但是整體分子還呈水平狀。在遇到外力時,硬屏液晶分子結構堅固性和穩定性遠遠優於軟屏!所以不會產生畫面失真和影響畫面色彩,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畫面效果不被損害。

所以說IPS和LTPS並不衝突,TFT期間構造是LTPS,而顯示模式是IPS的。

以上內容摘自微信公眾號「LCD工程師」

http://weixin.qq.com/r/3UTg_LzEIOFfrfib9xHP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了一下樓上的解釋,作為一個十年前的奇美員工給一個接地氣一點的解釋

LCD- Liquid-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示器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晶的旋光性和極性,外加一組偏光片,構成了一個電控的光開關,通過電場控制液晶分子是躺著還是立起來,從而控制光的開和關。面板本身不發光,需要背光源來提供光源。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有機發光二極體 工作原理你可以去查一下維基百科什麼的。主要特點是主動電致發光。

IPS---In-Plane Switching 直譯的話,開關在一個平面,意譯的話:橫向電場液晶顯示技術。前面提到在LCD內部是用電場控制的,如果兩層面板各有一個電極,這種是縱向電場,如果電極在其中一層面板上,電場方向平行於面板平面,稱為橫向電場。
優點是:色彩表現及可視角度好
按壓色差變化不大---就是稍微營銷宣傳的硬屏
缺點:反應速度相對慢一些
容易漏光

TFT--Thin-Film Transistor 薄膜電晶體,一種場效應管的特殊製程,大略的製作方式是在基板上沉積各種不同的薄膜,將半導體材料層積在基板上。在LCD和AMOLED上面都有應用。簡單理解一下,就是面板上的線路和器件的製程工藝。其實與LCD還是OLED沒有直接關係。

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或者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 無論是OLED和LCD,在驅動的部分分為主動式(AM)和被動式(PM)。被動式下依照定位發光點亮,每一個位置分別有兩個電極,有電壓差,行程電場去點亮或者開關;主動式則在每一個有機發光二極體單元背增加一個薄膜晶體管,內部電容儲存電能,發光單元依照晶體管接到的指令點亮或者開關。AM相比PM具有更高的刷新率,耗能也顯著降低。

SLCD,和ULCD就不是太了解,不了解就不說,看上去更像營銷概念。


從大類上分為LCD和OLED,這是兩種不同的顯示器件。IPS是屬於LCD下的一種顯示技術,TFT是一種驅動技術,LCD和OLED都有採用。SLCD貌似是以前Sony和三星合資公司的名字吧,AMOLED是屬於OLED下的一種顯示器件,與AMOLED對應的是PMOLED,ULED是海信自創的名字,其實就是LCD的一種,屬於瞎忽悠消費者的概念。


看了其他答案比較專業,我來個白話文版的介紹吧。
首先題主的幾個類別分類上有問題。
顯示技術目前為止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
最早的是顯像管電視,就是那種大屁股的電視。

長這樣,現在基本淘汰,原理是通過電子激發屏幕而實現的。

現在主流的就是液晶顯示技術,TFT LCD技術。利用的是液晶的特殊性質,能夠電流變化下發生偏轉。
液晶面板的結構簡單理解就是一個三明治,第一層是TFT,其實就是無數個電子開關,下面一層是彩膜,每一個像素點都是紅綠藍,保證畫面的顏色,中間就是液晶。因為這些結構沒有一個是自主發光的,後面還要有一個背光,就是大燈泡。
在主流的液晶顯示技術下,很多商家提過很多概念,比如LED 電視,其實就是把背光的燈管改成了LED 燈,本質上還是TFT LCD 電視。
海信的ULED 也只是個概念炒作,還是液晶顯示技術。
那IPS 是什麼呢,是液晶顯示下的硬屏技術,不會產生水波紋,視角更大等優勢,對於觸控技術的拓展很有幫助。相對性的概念就是VA 技術,多年前兩者廝殺比較嚴重,現在基本都是硬屏技術的天下了。

混跡面板行業這麼多年,真沒聽說過SLCD

接下來就是被稱為未來展示技的OLED 技術。這個技術與液晶面板技術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自主發光,不需要後面的背光了。之所以稱之為未來展示技術,原因有幾點。
一,不需要背光,所以更薄。
二,可彎曲,摺疊的技術難度降低。配套的需求也減少。
三,因為是自主發光,色域更寬。
但是目前壽命和良率不太樂觀。

差不多就醬咯……
圖都是百度出來的……


IPS,TFT,SLCD都是屬於LCD,都是液晶面板,需要背光源。AMOLED,ULED都是LED面板,顯示可以理解為三色LED構成一個像素點,能夠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模組。先佔坑,等有時間再來具體解釋把。


最無語的就是ULED,不過是利用TV LENS背光分區控制的特性和演算法一起讓灰度和背光分區聯動提升對比度。

小區域內的灰度和大範圍圖像一定會失真的。

真實扯淡的創新。我差點上了當,最後果斷買了OLED。

即使選LED+LCD的,我也不會要分區控制的,肯定要找准背光LED是日亞的,屏的0-255灰階測一遍線性才去買。


先說說液晶面板的類型。目前市面上液晶面板主要有三種:TN面板、IPS面板和VA面板。液晶面板的類型關係著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色彩、可視角度、對比度等重要因素。液晶面板還佔據了一台液晶顯示器成本的70%左右。其他的就是驅動電路和外觀成本。

液晶顯示器面板哪種好?TN、IPS、VA面板優缺點比較-巨世顯示


介紹一下OLED家族


POLED:高分子OLED,那個P是Poly,早年高分子OLED跟小分子OLED曾各擅勝場,至於這麼喜歡稱號的OLED家族,怎麼沒有給小分子OLED一個SMOLED的稱號?這是因為小分子OLED早走了十年(從鄧博士1979年還在Kodak的時候就開始),當時說OLED就等於小分子OLED,CDT從1990年開始發展高分子時,為了區別才給他一個POLED的名字,這道理就像你可以給你兒子取名Obama,期許他成為成功人士,但世人永遠不會幫老Obama改名字,頂多就稱呼你兒子「Obama Jr.」,道理亦如是。

備註:也有人把軟性OLED喚做POLED(Plastic OLED),但史諾覺得這樣不好,因為繼續下去就會有漂亮OLED(Pretty OLED)、和平OLED(Peace OLED)、百事OLED(Pepsi OLED),那天下就要大亂了。

PMOLED與AMOLED:這個相信大家很清楚了,純粹是以驅動方式來看,一個主動式一個被動式,本來想舉個例,無奈腦中盡閃過齷齪畫面,史諾害怕,只好先跳過這回合,麻煩不了解驅動方式的朋友去問谷歌老師了。

PHOLED:這裡的P是Phosphorescent,是磷光OLED的意思,因為激發態有單重態跟三重態…好吧說好不講技術的,白話說磷光比熒光效率好非常多,早期發展的是熒光OLED(Fluorescent OLED),效率一直起不來EQE始終在個位數掙扎,到了磷光OLED後,原本浪費的75%電子有機會被再利用,效率才大幅躍進。所以和高分子OLED相同道理,磷光材料被開發出來後,才有了PHOLED這個名字。

簡單介紹OLED主流家族如上,其他任性被創造的縮寫就不羅列了,希望看完之後對總是不了解這個累還是那個累的人,能有一些些幫助。

貼上原文出處:

文章來自行家說APP,作者囧史諾,閱讀全文,歡迎點擊:OLED不和你說的那些事-行家說觀察員囧史諾-行家說

應作者要求,轉載請註明出處,不懂就問hangjia199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松下決定繼續保留等離子電視業務?

TAG:LED | 液晶屏幕LCD | OLED | TFT-LCD | AMOLED |